江西省南昌市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35615577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西省南昌市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西省南昌市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1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手工业发展水平常以某种手工业品为代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B.商周漆器唐宋青铜器明清瓷器C.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D.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棉布3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A.出现“飞钱”B.市坊分区C.实行均田制D.草市兴起4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5徽商、晋商等诸多商帮活跃于全国是在A.两汉时期B.唐宋时期C.元代时期D.明清时期6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A.禁止走私贩运B.抑商、海禁C.抑制工商业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7既是南京条约中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1980年被正式确定为经济特区的城市是A.广州B.珠海C.福州D.厦门8清政府谕令 “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表明清政府已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一政策的调整发生在A.鸦片战争之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C.甲午战争之后D.辛亥革命之后9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这主要是因为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洋务运动的推动C.第一次世界大战D.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1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B.转嫁战争负担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D.强化物资管制11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12“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一粒米,煮一锅,一个玉米拉一车;高粱秆架电线,坐着瓜皮过黄河”,“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这都反映的是A.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C.土地改革运动D.“文化大革命”运动13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14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解释最恰当的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支持C.突出了企业家们的作用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15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我们习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能源动力不同B.构成材料不同C.交通工具不同D.机械特色不同16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这主要说明英国工业革命A.比古代神话还神奇B.带来了严重环境污染C.促进了社会的发展D.沉重打击了宗教势力17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年代1870189619001913比例78%74%72%由上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18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19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贡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20二战后形成的调整世界经济贸易与金融的三大支柱是世界银行 关贸总协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布雷顿森林体系A.B.C.D. 21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人朱开山一家,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闯关东的前尘往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是朱开山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材料二朱家三子朱传杰成长为一个青年商人,最初经营一家货栈,后逢张作霖父子实行“整军精武,励精图治”的政策,开矿山、修铁路蔚然成风。受此影响,他瞒着父亲抵押了朱家经营的“山东菜馆”,又联合当地山东和热河商家共同集资兴办了“山河煤矿”,成为煤矿的总经理日本财团森田物产对“山河煤矿”垂涎已久,对朱家威逼利诱、巧取豪夺,最后夺取了山河煤矿的控股权。九一八事变爆发,哈尔滨沦陷在即,国难当头,朱传杰被迫忍痛炸掉煤矿,刚刚开业的煤矿昙花一现。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依据材料二分析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92年,就在西班牙的统一刚刚完成的时候,历史给西班牙送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从当时已经普遍传播的地圆学说中,哥伦布产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向西走也能到达东方。哥伦布相信,他的航海计划能很快将欧洲人带到东方8月3日,带着女王授予的海军大元帅的任命状,哥伦布登上甲板,对女王资助给他的三艘帆船下达了出航的命令。向西,再向西,帆船驶入了大西洋的腹地。为了减少船员们因离开陆地太远而产生的恐惧,哥伦布偷偷调整计程工具,每天都少报一些航行里数。但即便如此,两个月后,一无所获的船队依然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10月10日,不安和激愤的船员们声称继续西行就将叛乱。激烈争论后,哥伦布提议:再走三天,三天后如果还看不见陆地,船队就返航。仅仅在这次骚乱三天之后,曾经反对他的水手就在桅杆上高喊:“陆地!”这一天是1492年10月12日。英雄就在这一刻诞生了!哥伦布和他的船员看到的陆地,就是今天位于北美洲的巴哈马群岛,从那一天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节选自央视大国崛起解说词请回答:(1)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2)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围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参考答案1.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由材料可知,一个农夫可以养活好几口人,这说明农业收益的增加能较好地促进小农经济的形成,故A项正确。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排除B项。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是促进农业收益增加的原因,并非结果,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大土地所有制的问题,排除D项。【备注】历史选择题的审题方法第一,抓住关键词和中心句,尤其是设问中的限定性语句。这是理解题意的关键。第二,善于概括和提炼题干材料的大意,从题干材料的中心语句出发分析各个选项,最终得出答案。2.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手工业。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成就最高的手工业品是青铜器;唐宋时期瓷器成就高;明清时期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故此题应选D项。 3.B【解析】本题考查隋朝时期商业的发展。市坊分区指的是商业区和市民居住区分开,且市的开放时间是有限制的,所谓日中为市,这是对商业发展的一种限制政策。故选B项。A促进商业发展,C错误,唐朝中期均田制遭到破坏,D出现在魏晋时期,均排除。 4.C【解析】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材料中很明显地给出“主要”二字,说明本题只针对最重要的因素。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只有生产力得到提高,经济重心南移才能最终实现。在生产力中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坊市分离和海外贸易是商品经济的一种表现,对于以农业为主的中国并没有决定性影响,故A、D不选;土地兼并问题一直是封建社会的重要问题,土地集中导致自耕农数量减少,国家购买力下降,不利于农业和商业经济的发展,不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B项错误。 5.D【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我国商品经济繁荣,全国形成了一些地域性商帮,其中著名的有晋商、徽商、广东商帮等,故选D项。A、B、C与题意不符,均排除。 6.B【解析】本题考查海禁政策。从材料“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限制出海贸易等方面可以看出这反映的是清朝时期实行的禁海政策。故选B。A项无法体现,材料反映的不是走私的问题,而是限制海外贸易的问题;C、D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排除。【备注】本题选B7.D【解析】本题考查厦门的历史。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被确定为经济特区,故选D项,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8.C【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开设工厂的限制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因为马关条约中有允许外国在通商口岸设厂的规定,清政府对自己内部民间设厂也就不好再严格限制,同时也是为满足多收商税的需要,故选C项,其余三项A、B、D时间都与史实不符。 9.C【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A、B两项发生在清朝末年,显然与材料中的19141920年是民国初年这一时间相矛盾,是错误的,D项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但它不是民族资本主义得到短暂繁荣的主要原因,民国初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黄金时期的主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故选C项。 10.B【解析】本题考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材料中叙述了日本在侵略中国的同时,使用经济手段对中国进行经济控制和掠夺。我们要认清这件事情的本质,日本侵略者的目的在于在经济上转让危机,以达到用中国的经济支撑自己侵略中国。A选项错在“国统区”,扩大了范围;C选项题干中没有体现;D选项不对,题中是银行和货币,没有物资。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11.A【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业的发展情况,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图中数据可知,当时中国工业指标的年均增长速度比美国、英国快很多。由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再加上“一五”计划时期国家重点加强重工业建设,所以这些指标增长速度相对较快,由于美国、英国工业基数较大,所以其年均增长速度不如中国,故A项正确,可排除B项。“一五”计划时期,中国重工业发展没有出现急躁冒进的现象,可排除C项。仅从统计图中钢、生铁、发电量的数据变化,不能得出美英传统工业衰落的结论,可排除D项。【备注】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工业基础相当薄弱,部分考生解答此题时,容易忽视这一时代特点,以致错选。12.B【解析】本题考查“大跃进”运动。材料形象地表现出当时的浮夸风,最早是“大跃进”时代出现的,不早于1958年。“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反映出人们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要求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成倍、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与此种情况相对应的应该是“大跃进”,综合分析可知,本题反映的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的历史情景。故选B。A、C、D反映的现象与题干无关,排除。 13.C【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中共十四大,故选C。A项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项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决策;D项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均排除。 14.D【解析】“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说明,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备注】新航路开辟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资本主义的兴起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开放性和扩张性决定了新航路开辟的必然性;而新航路的开辟也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5.A【解析】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突出的标志是电力的发明和广泛使用,这两次革命也分别被称为“蒸汽革命”和“电气革命”,所以这两次革命划分的主要依据是能源动力的不同,答案选A。 B、C、D三项与上述特征不符,排除。 16.C【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教堂尖顶”是天主教统治下中世纪的象征,高耸的“烟囱”超过“教堂尖顶”,意味着近代社会的进步,而且普罗米修斯是带给人类光明的天神,因此材料对英国工业革命的描述应该是赞美。故选C项。A、D与工业革命无关,排除;B与题目的主旨背离,排除。【备注】本题选C17.B【解析】本题考查欧美各国的工业化,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图表显示四国在1870年到1913年的总产值虽然随着时间有所下降,但是仍然保持70%以上的控制地位,因此A选项排除。材料只给出资本主义强国的数据,没有其他国家的发展情况,不能反映出世界各国差距缩小这一概念,故C错误;结合所学,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世界经济结构主要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并没有什么重大变化,D不选。之所以欧美主要国家所占比重下降,是因为世界其他地区的工业有所发展,虽然发展不明显,但在数据中得到了体现,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18.B【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由材料信息“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可知,这体现的是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保障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属于社会保障,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A项“制订公平经营章程”是规范工业生产,C项“提供农副产品补贴”是调整农业生产,D项“规定最低工资水平”是调整劳资关系。 19.A【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材料中是将苏联1930年与1931年的粮食生产量与出口量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变化粮食生产量减少,出口量却增多,体现不出供不应求的现象,因此B选项错误;之所以能出现这种现象,都是苏联人民缩减口粮支持国建的建设,这是苏联人民巨大的牺牲,故A选项正确。再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这个时候苏联正在进行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的建设,世界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之下。粮食虽然减产,但是出口量增多,工业化成果明显,C选项排除,D选项没有解释出口量增多的原因,因此D排除。 20.A【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本题属于概念型选择题,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组织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布雷顿森林体系属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一,与题干不符,排除有的选项,故选A项。 21.(1)特点:新旧交通工具并存。(或:传统的帆船、独轮车,近代的小火轮船、火车同时使用)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社会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政府及各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2)不利因素:民族资本实力薄弱;外国资本的渗透掠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有利因素:政府重视支持;民营企业家个人努力。【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结合材料中交通工具的变化概括特点并分析其演变的原因。(2)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概括。积极方面从政府和个人两方面回答;消极方面从内外两个方面回答。 22.(1)本问按层次给分。观点:偶然的。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观点:必然的。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如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王权的强大和支持;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结合,全面思考问题。能用史实论证观点,史实正确,逻辑清楚。以欧洲为中心。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第(1)问是一个观点论证题,首先要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观点可从标题“偶然与必然”得出。然后阐述理由,偶然性主要是从美洲大陆是其偶然发现,不是主观故意角度考虑;必然性主要是从他发现新大陆的背景,也就是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去考虑。第(2)问中,第一小问,从欧洲人的角度出发分析。第二小问,设问主要是强调了两个文明或大陆,这是从平等的角度来看待这两个文明或大陆,从全球化的角度看,这是合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