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硕有图论文解决生物克隆体早衰问题可能的方法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34944358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硕有图论文解决生物克隆体早衰问题可能的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林硕有图论文解决生物克隆体早衰问题可能的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林硕有图论文解决生物克隆体早衰问题可能的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决生物克隆体早衰问题可能的方法林硕前言:体细胞克隆技术的低成功率,一直到现在也没有明显改善。1996年7月5日是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多莉在这一天降临人世。不过,罗斯林研究所为确保多莉的安全,直到1997年2月23日才将这一喜讯公布于众。它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进步的第一项,也是当年最引人注目的国际新闻之一。科学家认为,多莉的诞生标志着生物技术新时代的来临。但紧接着,世界第一只体细胞克隆动物多莉羊在给我们带来振奋、困惑和争论之后,永远离开了我们。如同它问世时一样,寿命仅6岁半的多莉羊壮年早折,再次引起世人关注。作为克隆技术及其应用的象征,多莉羊带来了争论,也留下了谜团,其中最大的一个谜就是克隆动物是否早衰,有人称之为多莉羊难题。目录: 前言第一章:思绪1.1生物及细胞寿命的定义1.2有性生殖1.3自由基1.4端粒及端粒酶1.5反对克隆体会早衰的观点1.6支持克隆体会早衰的观点第二章:探索2.1动物克隆体的早衰2.2植物克隆体的早衰2.3有性生殖微生物克隆体的早衰第三章:可能的方法3.1克隆与供体基因完全相同个体的方法3.2解决生物克隆体早衰问题可能的方法方法A、B方法后言第一章:思绪1.1生物及细胞寿命的定义所谓寿命,是指从出生经过发育、成长、成熟、老化以至死亡前机体生存的时间,通常以年龄作为衡量寿命长短的尺度。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寿命有一定的差别,所以,在比较某个时期,某个地区或某个社会的人类寿命时,通常采用平均寿命。平均寿命常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的医学发展水平,它也可以表明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达状况。如下词义【词目】寿命【读音】shu mng【释义】生存的年限。后亦比喻存在的期限或使用的期限。寿命的解释意是这样的,但细胞及微生物的寿命真能如此解释的通吗?我认为,无性繁殖本来是一种低级的生殖方式(克隆可能不完全属于无性繁殖)。由于低级生物,如微生物,采取自行分裂的方法繁殖,分裂变成2个子代,就不再有所谓的亲代了,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来微生物没有“个体”,它们也没有死亡。虽然在严格的意义上,细胞的亲代与子代仍然会有若干差异,因为它们的外界营养环境仍然会有差异,但从高等动物的角度看,这种差异似乎太微不足道了。在这种差异可以不计的条件下,人们可以说,对微生物来说,它们是不死的。死亡是生物进化到较高阶段的产物。现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用克隆技术在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或癌细胞,也称为“永生细胞株”,意思也是说这些细胞是“不死的”。但是高等生物又为什么会有寿命的限制呢?1.2有性生殖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定义有性生殖是通过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通常生物的生活周期中包括二倍体时期与单倍体时期的交替。二倍体细胞借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细胞(雌雄配子或卵细胞和精子);单倍体细胞通过受精(核融合)形成新的二倍体细胞。这种有配子融合过程的有性生殖称为融合生殖。某些生物的配子可不经融合而单独发育为新个体,为单性生殖,是特殊的有性生殖,所以花药离体培养也属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主要方式接合生殖单细胞生物有性生殖由个体直接进行,称接合生殖;多细胞生物及单细胞生物的群体则由特化的单倍体细胞,即配子,进行融合生殖或单性生殖。细菌的接合生殖是指两个菌体通过暂时形成的原生质桥单向的转移遗传信息。供体(雄体的部分染色体)可以转移到受体(雌体)的细胞中并导致基因重组。这是最原始的接合生殖。原生动物的接合生殖 多见于纤毛虫类,按接合的双方,即接合子的形态又可分为两类:同配接合接合子的形态相同。接合时双方暂时融合,小核在减数分裂后进行交换,相互受精后分开,如尾草履虫。接合双方紧靠在一起,口部融合,然后大核消失小核分裂二次,成4个,其中3个退化,一个再经一次分裂成为一个动核和一个静核。此时接合个体互相交换动核,然后静核与换来的动核融合。接着虫体分开,每个个体的融合核分裂三次形成8个核,其中4个成大核,3个退化。此后大核不分裂,剩下的小核与虫体同时分裂两次而成为4个新的子体。异配接合见于缘毛目类纤毛虫。在进行接合生殖前,虫体先经一次不均等分裂,除小核外大核和虫体都分成大小两部分,成为大接合子和小接合子,前者固着,后者自由游泳。小接合子找到大接合子后即牢固附着在其上开始接合。在接合过程中,合子核只在大接合子中形成,小接合子为大接合子吸收。如钟虫。配子生殖配子是由营养个体所产生的生殖细胞,需两两配合后才能继续其生活史,如在一定时间内找不到适当的配子便死亡。按配子的大小,形状和性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同配生殖配子的形态和机能完全相同,没有性的区分。例如衣藻属中的大多数种类。异配生殖异配生殖有两种类型:生理的异配生殖,参加结合的配子形态上并无区别,但交配型不同,在相同交配型的配子间不发生结合,只有不同交配型的配子才能结合,且具有种的特异性。如衣藻属中的少数种类。这是异配生殖中最原始的类型。形态的异配生殖,参加结合的配子形状相同,但大小和性表现不同。大的不大活泼为雌配子,小的活泼,为雄配子,这说明已开始了性在形态上的分化。配子生殖的进化趋势是由同配到异配,最后发展为卵配生殖。在原生动物和单细胞植物中,所有个体或营养细胞都可能直接转变为配子或产生配子,而在高等动物中,生殖细胞是由特殊的性腺产生的。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或无性生殖,即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无性生殖显微镜下的结构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的方式:1、分裂生殖,如变形虫;2、出芽生殖,如水螅;3、孢子生殖,如根霉;4、营养生殖,如草莓。扦插、嫁接都属于营养生殖。如:“无心插柳柳成荫”。克隆的原意是“离体的小树枝发育成一个植物体。”即无性繁殖的意思。高等植物的无性繁殖比较普遍,而高等动物的无性繁殖则比较困难,1997年英国科学家用克隆技术培育出了“多莉羊”,这标志着生物新世纪的到来。对比:1、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前者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后者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2、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相比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从进化的观点看生物的生殖方式是由无性生殖向有性生殖的过渡。1.3自由基自由基自由基又称游离基,是具有非偶电子的基团或原子,它有两个主要特性:一是化学反应活性高;二是具有磁距。在一个化学反应中,或在外界(光、热等)影响下,分子中共价键分裂的结果,使共用电子对变为一方所独占,则形成离子;若分裂的结果使共用电子对分属于两个原子(或基团),则形成自由基。简单的说,在我们这个由原子组成的世界中,有一个特别的法则,这就是,只要有两个以上的原子组合在一起,它的外围电子就一定要配对,如果不配对,它们就要去寻找另一个电子,使自己变成稳定的物质。科学家们把这种有着不成对的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叫做自由基。自由基非常活跃,非常不安分。就象我们人类社会中的不甘寂寞的单身汉一样,如果总也找不到理想的伴侣,可能就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那它是如何产生的呢?又如何对人的身体产生危害的呢?早在上个世纪末90年代初期,中国大陆对自由基的认知来自于北京卷烟厂在出口产品定单中外方产品的要求,外方,尤其是日本提出,吸烟危害人体健康,不仅仅是尼古丁、焦油,还有一种更厉害的物质是自由基。当一个稳定的原子的原有结构被外力打破,而导致这个原子缺少了一个电子时,自由基就产生了。于是它就会马上去寻找能与自己结合的另一半。它活泼,很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当它与其他物质结合的过程中得到或失去一个电子时,就会恢复平衡,变成稳定结构。这种电子得失的活动对人类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一般情况下,生命是离不开自由基活动的。我们的身体每时每刻都从里到外的运动,每一瞬间都在燃烧着能量,而负责传递能量的搬运工就是自由基。当这些帮助能量转换的自由基被封闭在细胞里不能乱跑乱窜时,它们对生命是无害的。但如果自由基的活动失去控制,超过一定的量,生命的正常秩序就会被破坏,疾病可能就会随之而来。所以说自由基是一把双刃剑。自由基产生破坏细胞的化学物质,形成致癌物质;阻碍细胞的正常发展,干扰其复原功能,使细胞更新率低于枯萎率;破坏体内的遗传基因(DNA)组织,扰乱细胞的运作及再生功能,造成基因突变,演变成癌症。有观点称正是因为自由基破坏端粒DNA序列,才产生了寿命的限制。1.4端粒及端粒酶人类端粒DNA的四连体结构端粒英文名: Telomeres 端粒是线状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是真核染色体两臂末端由特定的DNA重复序列构成的结构,使正常染色体端部间不发生融合,保证每条染色体的完整性。在正常人体细胞中,可随着细胞分裂而逐渐缩短。端粒DNA主要功能有:第一,保护染色体不被核酸酶降解。第二,防止染色体相互融合。稳定染色体末端结构,防止染色体间末端连接,并可补偿滞后链5末端在消除RNA引物后造成的空缺。第三,为端粒酶提供底物,解决DNA复制的末端隐缩,保证染色体的完全复制。端粒、着丝粒和复制原点是染色体保持完整和稳定的三大要素。同时,端粒又是基因调控的特殊位点, 常可抑制位于端粒附近基因的转录活性(称为端粒的位置效应,TPE)。在大多真核生物中,端粒的延长是由端粒酶催化的,另外,重组机制也介导端粒的延长。组织培养的细胞证明,端粒在决定动植物细胞的寿命中起着重要作用,经过多代培养的老化细胞端粒变短,染色体也变得不稳定。随着细胞不断分裂,染色体复制次数增加,端粒DNA 序列进行性缩短。故粒端长度决定了细胞寿命,至一定长度时,细胞停止分化,并出现程序性死亡(细胞凋亡,Apoptosis) 。端粒作为细胞的“有丝分裂钟”(mitosis clock) 调节细胞分裂。早衰的端粒长度明显低于正常人,而人精原细胞的端粒长度比体细胞长数千kb,并不随年龄增长而递减。通常情况下,运动加速细胞的分裂,运动量越大,细胞分裂次数越多,因此寿命越短。所以体育运动一定要适可而止。端粒酶端粒酶为一种RNA 依赖性DNA 聚合酶,为一种核糖核蛋白酶,是合成端粒必需的酶。端粒的合成是以一段RNA为模板,端粒酶通过反转录过程合成端粒片段,并使其连接于染色体的端粒末端。端粒酶的发现,解释了生物细胞“末端复制问题”,并将两个看似不相关的研究领域衰老和癌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端粒(telomere) 和端粒酶(telom erase) 是近年来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正常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因其染色体末端(端粒)DNA 不能完全复制而缩短,细胞经多次分裂后,端粒缩短达到危机点(crisis),促发某一信号,使细胞逐渐失去增殖能力而衰老死亡。端粒酶可延长染色体末端DNA,端粒酶的活化使细胞获得无限增殖能力。基于此,有少数细胞(如永生细胞系) 及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85%) 可逃逸这一危机点。因为在这些细胞中含有活化的端粒酶系统,从而使细胞获得无限增殖能力,使之永生化和恶变,因此,对端粒和端粒酶系统的研究,有助于阐明细胞衰老和恶变机制,对肿瘤的诊断、治疗以及抗衰老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一般认为,癌症是由多种突变的积累,破坏了细胞正常的生长调控而引起的,除了一些明确的病因外,有许多实验结果支持这样一种假说,即端粒酶的激活对许多恶性肿瘤细胞的形成是必需的,且肿瘤细胞与端粒酶活动增加之间存在相互激发的关系。这种显著的相关性提示: 在肿瘤细胞恶性状态的进展和维持中,端粒酶可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就端粒与端粒酶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具体讨论了端粒的结构与功能,端粒酶在端粒合成与稳定中的作用,介绍了端粒酶活性的测定方法,细胞永生与端粒酶激活的关系,提出了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来治疗癌症的可能性。为什么癌细胞能无限繁殖,而体细胞就有传代限制,而又为什么人精原细胞的端粒长度比体细胞长数千kb而且能利用端粒酶自我恢复长度?其中的科学探索之路还很长很长。1.5反对克隆体会早衰的观点2000/09/23 12:14 科技日报本报讯 著名华裔科学家美国康州大学教授杨向中博士领导的科研小组,在动物克隆研究方面又获得突破性进展。他们用1头13岁的老母牛的体细胞成功地克隆出10头牛犊,并发现所有这些克隆牛的“生物”年龄与自然有性生育的牛犊完全一致。通过DNA分析发现克隆后代无早衰现象,从而排除了成年动物的克隆后代可能会未老先衰的疑虑。杨向中教授的这一新发现将在下一期的自然杂志系列的自然遗传上发表。一年前,有关克隆羊多莉可能会出现未老先衰的报道,使人们对用克隆技术对某些细胞组织损伤的病人进行细胞再生以及组织器官修补的前景发生质疑及失望。杨向中及其领导的科研小组通过对染色体顶端DNA端粒长度的分析证明了供体老母牛的体细胞端粒很短,经长期培育后变得更短,而经体细胞克隆后出生的10头后代却都具有较长的与自然有性生育的同龄后代没有任何差别,即都有正常的端粒长度。他们进一步对能够使端粒加长的端粒酶进行分析发现,体细胞克隆的胚胎与正常受精的胚胎其端粒酶含量(活性)没有差别。这一发现证明已经变短的老年动物体细胞染色体端粒,经过克隆后可以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加长,使已老化缩短的细胞端粒返老还童,并恢复到与正常生殖的后代完全一样的长度。对由成年动物体细胞克隆的后代可能会未老先衰的担心始起于英国科学家发现多莉羊的端粒很短,其长度与其细胞供体母亲的端粒一样短。端粒位于染色体的两端,对染色体的功能基因起保护作用。在正常的细胞分裂时,细胞每分裂一次,其端粒即减短一段。当细胞端粒的长度减短到不能再继续减短时,细胞即发生老化或死亡。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动物体细胞端粒的长度亦逐渐减短,不少科学家认为细胞端粒的减短是导致动物衰老的原因之一。杨向中及其同事用1头13岁的老牛体细胞克隆出10头小牛,并与日本合作者用1头17岁的种公牛克隆出6头小公牛。目前这些克隆牛都已成年,与其他青年牛没有两样。经过大量的生长、发育、生理及免疫学方面的分析,并未发现这些克隆牛有未老先衰的现象。在1999年9月12月间,杨向中的科研小组对他们的克隆牛及其供体牛开展系统的端粒长度的分析比较。杨向中说“当我们起初发现克隆牛远远比其供体母牛的端粒长,且与自然生育的同龄牛的端粒长度没有差别时,我们很难相信我们的发现。但经过多次重复后的结果都是完全一致。”杨向中接着说:“我们非常高兴,我们的发现经过近8个月的同行评审后终于能在自然遗传这一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杨向中解释说:“我们的发现,证明老年动物的老化细胞,经过克隆仍能返老还童,对将来将病人,尤其老年病人的皮肤细胞通过克隆技术生产干细胞,进而将这些干细胞分化成病人所需的细胞、组织、甚至器官具有重要意义。”当提到他们的发现与多莉羊的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时,杨向中说:“主要可能有3个原因:第一可能是动物种的差别,即羊和牛的差别;第二是数量的限制,多莉羊的研究仅涉及到一个成年细胞的克隆,而我们的研究却用了10头成年牛进行克隆;第三是用于端粒分析细胞来源的不同,多莉羊的分析用的是血液细胞,而我们采用的是皮肤细胞。皮肤细胞端粒长度不容易受感染和其他外界环境的影响。”杨向中补充说:“多莉出生时,其供体母亲已不在世,我们的这批克隆牛来自一头老母牛,而且这头老母牛还活着,这为我们做衰老与长寿的直接比较提供了有利条件。”杨向中教授对最近报道的用牛胎儿细胞克隆的牛犊的端粒比正常生育的后代的端粒更长的发现评论说:“胎儿细胞或许不同于成年动物的细胞,经过长期培养老化的胎儿细胞,经过克隆后,或许有补偿作用而使端粒变得更长。”杨向中进一步总结说:“我们的发现是成年动物体细胞克隆出来的后代与自然生育的后代没有两样,它们的端粒与自然生育的后代相比,既不是更短,也不是更长,而是恢复到具有其物种特点的正常长度。这对改变社会的偏见,为开发利用克隆技术作为细胞、组织及器官的修补和治疗手段从而促使人类健康生存延年益寿具有重要意义。”(倪永华)1.6支持克隆体会早衰的观点新闻背景 形形色色的克隆动物 自从年多莉诞生后,“克隆”一词就像电波一样,立即传遍世界各地,各种克隆动物,比如克隆鼠、克隆牛、克隆猴、克隆猪、克隆猫和克隆兔等,也纷纷问世,而濒危的大熊猫、绝种的印度猎豹,甚至只存在于考古记录中的哺乳动物猛犸等,科学家也都想尝试克隆一下。青蛙是第一种被用于克隆实验的动物,但这种克隆技术与克隆“多莉”的技术不同,算不上真正意义的克隆,前者是从发育到后期的胚胎中提取细胞核,而后者是从体细胞中取出细胞核。尽管胚胎细胞克隆相对容易,但科学家年的首次克隆实验还是失败了,接受了细胞核移植的卵细胞并没有发育。年,英国生物学家用同样方法尝试克隆,结果青蛙卵发育成了蝌蚪,但它在开始进食以后就死亡。 羊首只胚胎克隆羊早在年就已问世,但当时很少有人认为体细胞克隆技术是可行的,因此体细胞克隆羊多莉的诞生震惊了世界。我国第一只体细胞克隆羊叫阳阳,年月日出生,年月和今年月两次产下龙凤胎,可惜第二次中的一只因体质太弱而死亡。 鼠第一只体细胞克隆鼠名叫卡缪丽娜,年月日出生。与克隆羊多莉不同的是,来自日本、英国、美国和意大利等国的科学家采用了提高克隆成功率的新技术,一下子培育出了多只克隆鼠,而且还获得了“克隆的克隆”的第二及第三代克隆鼠。体细胞克隆鼠的诞生同时也宣告此前有关对多莉羊身份和克隆技术的质疑可以结束了。牛能都和加贺是最早的两头体细胞克隆牛,出生在年月日,其名字均源于诞生地日本石川县的地名。尽管这两头牛早产近天,但发育正常。它们的“妈妈”分娩当天没有异常反应,但第二天早晨却食欲不振,下午就死亡。克隆牛成功事实表明,可用这种技术批量培育品种优良或有特殊用途的牲畜以及保护濒危物种等。猴在目前所有克隆动物中,猴子在基因上与人类最接近。年月,美国科学家宣称第一次成功地克隆出灵长类动物一只名为“泰特拉”的克隆猴。克隆猴采用了胚胎细胞克隆的技术。科学家反复实验次,只有“泰特拉”幸运地降生。科学家说,这些克隆猴将用于人类糖尿病和帕金森氏症的研究。猪体细胞克隆羊与克隆鼠诞生后,科学家就计划克隆猪。猪易于繁殖,而且其器官在大小和功能上与人体器官较为接近。据认为,将转基因技术和克隆猪技术结合,有可能大量繁殖转基因克隆猪,以从中获取适于移植手术的器官,为成千上万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带来希望。首批体细胞克隆猪共只,出生于年月日。猫年初,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猫诞生了,名为。的皮毛颜色很特别,它花白的毛色看上去完全不像生它的花斑猫妈妈,也不完全像它的基因妈妈。来到这个世上很不容易,科学家共实验了次才获得了成功。兔由于兔卵的活化和附着时间很难掌握,因此克隆兔比克隆其他哺乳动物的难度要大得多。为了成功地用体细胞克隆兔,科学家进行了数次实验,共培育了多个转基因卵细胞,但最后只有只于年培育成功,其中有只在哺乳期夭折。 (新华社记者林小春曲国斌)此前,科学界一直流传着“克隆动物早衰”的说法。英国新科学杂志指出,克隆动物比普通动物体内缺少一种叫做调聚物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够保护细胞内的染色体,控制细胞衰老的进度,好比一座“生物钟”。2002年2月,日本研究人员也指出,克隆鼠的寿命比普通老鼠短。但是,美国先进细胞科技公司发表了驳斥上述观点的研究报告。他们在对24只克隆牛经过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后,发现所有指标均正常,没有缺少调聚物的迹象。然而,今年2月2日,澳大利亚第一只克隆羊在活了短短2年零10个月后突然死亡,其死因至今还是个谜。第二章:探索2.1动物克隆体的早衰多利出生后的年龄检测表明其出生的时候就上了年纪。她6岁的时候就得了一般老年时才得的关节炎。这样的衰老被认为是端粒的磨损造成的。端粒是染色体位于末端的。随着细胞分裂,端粒在复制过程中不断磨损,这通常认为是衰老的一个原因。然而,研究人员在克隆成功牛后却发现它们实际上更年轻。分析它们的端粒表明它们不仅是回到了出生的长度,而且比一般出生时候的端粒更长。这意味着它们可以比一般的牛有更长的寿命,但是由于过度生长,它们中的很多都过早夭折了。研究人员相信相关的研究最终可以用来改变人类的寿命。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队 在实践中,克隆动物的成功率还很低,维尔穆特研究组在培育“多利“的实验中,融合了277枚移植核的卵细胞,仅获得了“多利”这一只成活羔羊,成功率只有0.36%,同时进行的胎儿成纤维细胞和胚胎细胞的克隆实验的成功率也分别只有1.7%和1.1%,即使是使用“檀香山”技术,以分化程度较低的卵丘细胞为核供体,其成功率也只有百分之几。此外,生出的部分个体表现出生理或免疫缺限。以克隆牛为例,日本、法国等国培育的许多克隆牛在降生后两个月内死去;到2000年2月,日本全国已共有121头体细胞克隆牛诞生,但存活的只有64头。观察结果表明,部分犊牛胎盘功能不完善,其血液中含氧量及生长因子的浓度都低于正常水平;有些牛犊的胸腺、脾和淋巴腺未得到正常发育;克隆动物胎儿普遍存在比一般动物发育快的倾向,这些都可能是死亡的原因。克隆动物之所以早衰是因为细胞的分裂具有一定的次数(癌变细胞除外),而且细胞核可以记下它已分裂的次数,当用体细胞克隆时,因为细胞已经分列了一定的程度,胚胎时又快速分裂,导致细胞很快到达了分裂终点,致使克隆动物早衰。这是个很避免的技术难关,要在这方面的研究上狠下功夫才行。2.2植物克隆体的早衰克隆动物表现出来的早衰症状,其实质是染色体分裂端粒随之缩短从而导致细胞凋亡生命衰老。这种现象不但表现在克隆动物身上,而且在园林植物无性繁殖过程中普遍存在。在这里举三个实例加以说明。1毛白杨埋条苗只活了30年至40年。1960年,笔者考进北京林学院绿化系(现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的时候,看到院内南北马路两边的行道树和专业楼后边的庭荫树都种着50年代用无性繁殖(当时都用埋条法)的毛白杨苗木,到80年代后期,这些杨树先后出现了枯梢、树干溃烂等毛白杨老年症状,以至后来出现树冠上部全部枯死或整株死亡现象,在失去观赏价值的情况下,不得不砍伐淘汰。本该能活百年的毛白杨,仅仅活了30年至40年。2扦插月季只活了8年。自打北林建校以来就在花房、花圃工作有50多年经验的孙福老师傅,用他亲身经历告诉说,校内阶梯教室楼前,过去曾经栽种过一片月季,皆为扦插法繁殖的苗木。这些月季在栽培3年至5年时花开得都很旺盛,可是长到第八个年头上,一棵棵相继死去。把植株挖起来一看,树根都枯死了。这也是月季长期无性繁殖造成的。3国内树状月季很难见到干径8厘米以上的植株。据中国科学院植物园张治明高工讲,国内生产的树状月季(或月季树),最初几年长得都挺好,用不了几年就无缘无故地死去了,很难见到干径在8厘米以上的月季树。后来笔者到欧洲考察学习,法国、奥地利等地树状月季之所以长寿,有粗干植株,是因为他们的树月季砧木狗蔷薇都用的是播种苗即实生苗。而国内用的砧木(粉团蔷薇、白玉棠、花旗藤等)都是用体细胞分裂出来的营养苗即无性繁殖苗或克隆苗。这就是问题结论。去年到云南丽江,亲眼目睹了400岁(据主人介绍)的月季树(实生苗),更是感触颇深。长期以来,园林植物苗圃,对于一些优良品种一直采用无性繁殖或体细胞克隆,一来多快,二来能保持母株优良特性,但早衰问题却考虑得较少。今后应该考虑延长园林植物的应用寿命了,以便保持其长期的园林景观,减少植株频繁更替所带来的麻烦和浪费。从上面植物克隆体早衰的铁的事实更加可以看出,现存克隆技术产生的克隆体会早衰的巨大弊端。所以说更加先进的克隆技术方法的发明创造迫在眉睫。2.3有性生殖微生物克隆体的早衰微生物中也进化出了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种群,但在有性生殖微生物克隆体的早衰性这方面的研究似乎是个盲点。是的,本身微生物寿命的跟踪统计就是一件麻烦事,它对实验条件的要求又特别的高,而且这些微生物可能就是不死的。但是,对这方面的研究可能是找到长生不老之法的关键。第三章:可能的方法3.1克隆与供体基因完全相同个体的方法将供体的体细胞核与本身的去核卵细胞结合,再将胚胎移入本身子宫内发育成克隆体。这种方法现阶段可能只限于雌性个体,但日后性别改造技术成熟后,可以也用于雄性个体。这种方法与我的论文主题看似不同,但我提到它是因为它在经济生产和科研方面有一定的价值。3.2解决生物克隆体早衰问题可能的方法方法A:克隆雌性个体,将供体的初级卵母细胞核与同种个体的去核卵细胞结合,再经胚胎移植。B:克隆雄性个体,将供体的精原细胞(或初级精母细胞)核与其他能融个体的去核卵细胞结合,再经胚胎移植。若不成功,就用一些办法抑制初级卵(精)母细胞核中的减数分裂基因。方法:用端粒酶修复供体体细胞核的端粒,使之恢复成刚好和该物种受精卵时一样的长度,甚至还可以变得更长,以做延长寿命方面的研究。后言:世界各大小媒体均对“克隆羊” 多莉产生的前前后后作了详尽的报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场空前的“克隆技术”发展利弊讨论。不少人认为克隆技术发展将对整个人类社会,尤其是医学界和生物学界带来巨大的福音。而持反对意见的主要是那些社会伦理学家。他们认为克隆技术一旦推广,那将是人类道德的沦丧。他们担心,培植人类胚胎细胞的计划最终将导致大量复制人类。当人类的繁衍不是靠自然的交配而生育,却是靠高科技手段流水线作业式的定型复制,那么人类还能叫自然人类吗?地球又该用怎样的方式来接纳这批人类的复制品?在我看来,在克隆技术的不被用来克隆人类本身,而造成社会秩序混乱的前提下,它的发展还是利大于弊的。就医学界而言,现今全世界有成千上万的人因为失去自身的器官而十分痛苦,克隆技术对于这些人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试想,一个从小失明的人能在成年后重见光明,一个因交通事故失去双手的人能重新“长”出一双手来如果克隆的研究获得成功,白血病、帕金森病、心脏病和癌症等疾病患者带来生的希望。而且这种治疗方法会最大程度地减少副作用的产生。克隆技术的发展对生物学界也是有很大益处的。目前人类对自然界的各种生物乃至人类本身的了解还是十分有限的。如果能运用先进的克隆技术对某些生物进行研究,那么将大大提高研究的效率,从而加快生物界乃至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刀,可以用来杀人,也可以用来救人,关键看它掌握在什么人手中。“科学是一柄双刃剑”,善良的人们可以利用它来为人类服务,为人类造福,而邪恶的人们却能用它来危害人类的生存。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有利有弊,只要人类正确运用克隆技术,那么它一定会有益于人类。如果我们只看到它的弊端,而畏缩不前,那么人类社会就不会有发展,也不会有进步。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为那样只能使人类固步自封,这就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吗?我坚信,只要能正确对待克隆技术,那么人类一定会从中受益匪浅。二0一三年二月二十三日三点三十分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