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对策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34636686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大学研究生考试答卷封面考试科目:_考试得分:_院 别:_专 业:_学生姓名:_学 号:_ 授课教师:_考试日期: 年 月 日- 6 -摘要本文结合自身专业研究方向,通过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内涵,逐步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并且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个层面讨论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通过不断的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走新型循环经济,解决生态危机,摆脱能源束缚,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词:生态文明;科学发展;循环经济目录摘要. 1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1 1.1国际背景1 1.2国内背景.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内涵1 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概念1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内涵.23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2 3.1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2 3.2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34生态文明建设对策.3 4.1政治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3 4.2经济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3 4.3文化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3 4.4社会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45结论56参考文献.61 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1.1 国际背景1962 年美国学者蕾切尔卡逊出版寂静的春天,这是近代人类关注生态环境问题的开端。人类社会发展到工业文明阶段,生态系统出现了很多问题:环境污染、气候恶化、资源枯竭、物种灭绝和社会鸿沟加深等。于是,众多学科领域的有识之士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问题,这种探讨唤醒了全世界人的生态环境意识,并推动了全球多种形式的环境协作和发展经济社会方式的转变。1.2 国内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每年以10%的增长速度创造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但也出现了很多生态问题,如食品安全问题、空气质量问题、饮用水质问题等。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资源与生态建设问题,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十七大”、“十八大”并使此问题进一步升华。继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之后不久,中国政府就组织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 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21世纪,中国共产党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这是中国生态文明观的重大进步和发展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内涵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概念为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我决定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拆分为3个名词:文明、生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然后从三个名词定义以及联系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文明是对人类审美观念和文化现象在传承、发展、糅合和分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总称;生态是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以人本主义为原则,以实现人与自然的持续发展为目标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集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文明指导下,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文明形态。在生态文明体系中,主体不仅包括人,还包括自然;不仅人有价值,自然也有价值;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人类要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与自然界和睦共处2。因此,人类与其他生命体在共同尊重生命和自然的前提下共享一个地球,共同发展一个生态文明成果。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内涵生态文明是基于生态危机、反思传统发展观念而进行的理性选择。它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克服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立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达到的文明程度。人与自然是共存、共生、共荣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愈来愈清醒地认识到以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的危害性,越来越深刻的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经济活动对生态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以增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3。生态文明,是以生态产业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以及和睦和谐关系为主要内涵,倡导人类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追求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创造和积累。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科学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人类不仅要积极倡导进步的生态文明思想和观念,而且要推进生态文明意识在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的延伸。3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作为材化部化工专业的研究生,我的研究方向是水污染控制,所以我深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建设生态文明, 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3.1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问题十分突出,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资源能源消耗约占世界能源消耗的 15%左右,钢材消耗量约占世界钢材消耗的 30%,水泥消耗约占世界水泥消耗量的 54%。我国的石油储量仅占世界 1.8%、天然气占 0.7%、铁矿石约占9%、铜矿低于 5%、铝土矿不足 2%。这说明,我国的资源已难以支撑我们由传统业向现代工业的持续发展,现实的国情要求我们在经济增长中必须加快缓解能源消耗太大的问题。我国的生态状况也十分严峻。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分别为世界的1/5和1/8,荒漠化土地面积已占国土总面积的27.9%。 2007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556.8亿吨,比上年增加3.7%。全国26.7%的地表水断面水质为劣V类标准(最低标准),基本丧失使用功能4。生态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因素之一。3.2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改善我国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国调整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模式和方式,形成环境友好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从而改善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我国经济发展应以农业为基础,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节约和充分利用资源。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建设范围的逐渐扩大,生态文明建设必然能使我国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缓解现有的社会经济矛盾,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5。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发展及建设的战略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将指导我国坚持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最终实现人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和谐发展。特别是在城市化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生产观、价值观及可持续发展观为城市化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国,我国积极参与其组织的会议,共同商讨生态环境问题。我国为促进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作出积极努力,为推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取得成果作出重要贡献,赢得国际社会的赞誉。4 生态文明建设对策4.1政治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加强生态法制建设,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环境保护执法监管机制,将各级环境监管部门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其次,完善生态公共政策体系,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主动承担起管理生态的职责。最后,健全生态管理机制,优化机构设置,提高环境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效率6。4.2 经济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首先,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创新,我们要积极开发各种资源节约技术,并推广意义重大的替代技术,用先进、实用的高新科技,替代传统落后的技术。其次,构建生态化产业体系,通过产业细化分工和生产环节的优化,形成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业态,实现能源资源的多次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最小最少破坏。4.3 文化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首先,树立全民生态文明理念,要强化公众生态思维模式。其次,强化全民生态文明价值观,加强人与自然在发展中的相互依存与相互促进的作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最后,增强全民绿色消费观,建立人本消费观念,在保障消费者身心健康的同时,促进公众消费活动和生活方式的良性转变。4.4社会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首先,构建生态监测的完整体系,建立生态预警与监测网络,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其次,强化环境管理体系,责任分工明确,防止出现部门之间的责任推诿,实现政府监管、地方监察、下属单位联合实施的治理链条。最后,强化环境监督条例的实施,加大生态保护的资金投入,做到“防治同步”,提升社会各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形成“经济环境两手抓”的良好氛围。结论生态文明是绿色的象征,是生命的象征。只要我们认真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处理好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最小的资源环境投入,谋求社会、经济最大限度的发展,就会逐渐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减缓生态环境的破坏速度,使我们摆脱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发展危机和生存危机,推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参考文献1 赵丽君, 国政浩.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J.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 51(2): 28-292 陈树文. 从生态文明视角论和谐社会建设J. 学术探索, 2012, (2): 37-41.3 束洪福. 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对策J. 文化建设, 2008, (4): 55-564 陈永焦. 浅谈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 科技信息, 2010, (11): 381-3825 戴添华.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及对策研究J. 学术研究, 2011, (4): 10-116 张百合, 吴楠, 刘丽.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研究J. 社会管理, 2015, 17(4): 44-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