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附录古代诗歌赏析试题部分课件.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3223917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9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附录古代诗歌赏析试题部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广东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附录古代诗歌赏析试题部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广东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附录古代诗歌赏析试题部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附录古代诗歌赏析,1.(2018广州,12,5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2分)(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3分),A组2014-2018年广东中考题组,五年中考,答案(1)顾:看。济:渡过。(任选一个即可)(2)“像姜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诗人借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解析(1)借助平时积累并结合语境,准确解释。(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尚曾在渭水的磻溪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太阳旁边经过,后被商汤任用,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诗人对自己能够从政仍有期待。,2.(2017广州,12,5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2分)(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答案(1)宦游:出外做官。无为:无须、不必。(任选一个即可)(2)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诗词中词语的能力。本题中的两个词语,课下注解中都有,直接根据识记作答即可。(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初步欣赏的能力。这两句紧承“同是宦游人”而来,境界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诗人设想别后场景: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意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知识归纳古诗词中的常见送别诗名句(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4)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送别)(5)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王维送别)(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9)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王之涣送别)(10)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2016广州,12,5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诗中的“结庐”“日夕”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2分)(2)“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答案(1)结庐:构筑房舍。日夕:傍晚。(任选一个即可)(2)描写了飞鸟在暮色中相伴还家的情景。表现出诗人闲适、悠然,喜悦、欣慰之情。,解析(1)直接根据积累和语境选择一个进行解释即可。,思路分析“结庐”“日夕”两个词语课下注解都有,可以根据识记在两个词语中选择一个直接作答。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意思是:我把房子建在众人聚集的地方,可从没有感觉到车马的喧闹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思是: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鸟儿相伴飞回远山的怀抱。(2)本题答题思路:用准确、通顺的语言翻译原诗,弄清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了解作者生平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知识拓展“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一样,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诗歌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飞鸟相与还”,指那些在傍晚翩然归来的鸟儿和那个“悠然见南山”的人,心神契合,仿佛都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4.(2015广州,12,5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指的是什么?(2分)(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答案(1)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2)圆月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这样美好的中秋之夜,词人却因不能与家人团聚而无法入眠,表达了他深深的忧伤(思念、遗憾)之情。,解析(1)“此事”中的“此”为指示代词,一般指代前面相邻句子中的相关内容,在前面找答案即可。“此事”就是指前句中的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2)作者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与亲人的离别,因不能与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至不能入眠。,5.(2014广州,12,5分)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节选自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诗中哪个词照应?“我”叹息什么?(3分)(2)“自经丧乱少睡眠”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2分),答案(1)老无力。叹息的内容: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2)作者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解析(1)诗人“倚仗”是因为“老无力”。叹息的内容,主要指自己及人民经历的苦难。(2)这里的“丧乱”指“安史之乱”,诗人自安史之乱以来,就很少有好的睡眠了。结合诗人的经历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从诗人由己及人、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等角度去作答。,1.(2018福建,45,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B组2014-2018年全国中考题组,(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2分),答案(1)C(2)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意思答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联系诗歌背景可知,此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返回时所作,当时的曹操是节节胜利,登山观海,心潮澎湃,观沧海的总体基调是雄浑壮阔的,所以C项“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错误。(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这几句运用了互文的手法,写出了日月星辰都出没在大海之中,写出了大海博大壮阔的景象。,2.(2018四川成都B卷,12,4分)阅读下面的五代词,回答问题。南乡子李珣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1)烟、雨、落花、鹧鸪组合在一起,除了点明暮春时节之外,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作答。(2分)(2)下面哪一个选项的诗句最能表达词中“远客”的心境?请做出判断并简要分析。(2分)A.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B.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答案(1)营造一种凄清冷落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伤感。(2)B。B项诗句和李词都是写羁旅中的游子有家难回的感伤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也可从排除A、C、D选项的角度作答:A项表达作者内心的闲适;C项表达内心的孤寂,但更表达对建功立业的渴望;D项表达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故土的依恋),解析(1)通读全词,根据“思乡”二字可明确这是一首思乡词。然后从景物特点及词人情感两个角度分析这些意象的作用。烟、雨、落花本就是容易唤起人哀伤情绪的意象,词人之伤感、愁苦之情可见一斑。另外,鹧鸪在古典诗词中常作为游子的情感寄托,在本词中更是词人远客心境的体现。烟、雨、落花、鹧鸪四种意象组合在一起,从景的角度来分析可知时令暮春,氛围凄凉孤寂;从情感的角度思考,结合对关键词“思乡”的把握可知,这些意象旨在寄托词人的离愁别恨和强烈的思乡之情。(2)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南乡子和四个选项的诗(词)句所表达的“远客”的心境各是怎样的,然后通过比较确定答案。南乡子中,词人因“远客扁舟临野渡”,内心孤独凄凉而生思乡之情,且这情无处排解,只能在“潮退水平春色暮”中遥以寄托。B.诗句出自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这两句诗蕴含的是作者因前路茫茫的客旅生活而生发的思乡之情,这思乡之情中包含着对前途渺茫的惘然与无奈。A.诗句出自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意为:傍晚下起雨来,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自”“横”表明自由随意,无人打扰,任意漂于四方,写出了一个幽静之处,一份难得的悠闲情怀。C.词句出自范仲淹的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写戍边将士离家万里,满怀思乡之愁。“燕然”是山名,“勒”是在石头上刻字。东汉时,窦宪大破北匈,奴,曾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燕然未勒归无计”写出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两句表达出内心的孤寂,但更表达了对建功立业的渴望。D.这两句诗出自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体现出诗人对故土的依恋。,诗歌鉴赏这是一首思乡小词。词中通过烟、雨、落花、鹧鸪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借景抒情,渲染了思乡之情。尤其是词的最后通过潮退反衬思乡却无法回乡,强化了思乡之情。,3.(2018陕西,2122,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2分)(2)诗人喜爱枫林的原因是什么?这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2分),答案(1)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2)诗人喜爱枫林的原因是:深秋枫林红叶要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使秋天更富有生机。这体现了诗人一种豪爽向上的精神。,解析(1)回答本题,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说来,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相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在本诗中,作者通过对“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等事物来抒发情感,这些事物就是本诗的“意象”。(2)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和分析作者精神情感的能力。从最后两句诗就可以知道,停下车子是因为喜爱傍晚枫林的美景。美丽的枫叶比二月的花更加漂亮。这与一般人悲秋的情感明显不同,体现了诗人内心豪爽向上的精神。,4.(2018北京,810,6分)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的感慨。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1分),(2)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3分)(3)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和“”。(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答案(1)(示例)时光匆匆流逝(2)(示例)我认为图1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图中的江面十分开阔,能表现“潮平两岸阔”的景象;图中的船帆高高悬挂,能表现“风正一帆悬”的景象。(3)(示例)烟波江上使人愁唯见长江天际流,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古诗的能力。在回答本题时,需要理解诗歌内容与主旨。首先根据题干中“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等关键信息,再结合其对应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2)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能力。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回答本题时,需要关注图画中所描绘的景象与诗歌的意境。诗歌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怀;颔联借“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表现恢宏阔大的景象;颈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隐含哲理,有一种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图1提供的画面展示出了初春江上行船的阔大景象,能表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描绘的景象。(3)本题考查的是默写古诗文的能力。回答本题需要抓住题干中“含江”的要求,只要写出含有“江”字的古诗即可,注意书写正确。,5.(2018湖北黄冈,2628,8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甲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乙战城南杨炯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注,千里暗黄尘。注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受到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D.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2)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3)两首诗颈联都描写了边塞景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景色的特点。(4分),答案(1)C(2)尾联揭示了征战者光明的内心世界。尽管征尘千里,遮天蔽日,但征战者心中始终充满明亮的阳光,心系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视死如归,报效君王(国家)。(3)甲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放眼望去,广阔无垠的大漠上,远处烽火台一缕孤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此句选取了塞外特有的景物“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描绘了雄浑寥廓、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乙诗:“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冰冻的水寒冷得使马受了伤,悲凉的北风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此句抓住冬天的景物“冻水”“悲风”,极言天气之寒,突出了寒冷、萧瑟凄清的边塞景色。,解析(1)乙诗颔联“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用近似白描的手法描绘了战场景象,所以“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错误;尾联的“寸心明白日”揭示了征战者光明的内心世界,故“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表述不当。(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能力。“寸心明白日”一句,内涵丰富,艺术概括力强,揭示了征战者光明的内心世界。他们心系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念,视死如归,驰骋疆场,报效君王。“千里暗黄尘”既是描绘大漠漫天飞沙的自然景色,也是对激烈战斗的渲染。(3)分析诗句景物描写的特点,首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去分析这些词语突出表现了景物的哪些特点。如甲诗颈联要抓住“大漠”“长河”“直”“圆”等词,分析它们的表现力;乙诗颈联要抓住“冻水”“悲风”“寒”“愁”等词语来分析诗中景色的特点。,6.(2017河南,1819,4分)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2分),答案(1)思念家乡。渴望成就功业。(意思对即可)(2)(示例)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的风光。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阕的抒情蓄势。,解析(1)先确定题材,这是一首写边塞的词,这类诗词往往表达思乡之情;然后抓住句中关键词“家”“归”确定写了思乡情;再综合其他信息,完整作答。“燕然勒功”是典故,指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燕然未勒归无计”是说功业未建,不会考虑归乡,表达的是对建立功业的渴望。(2)从写景角度来说,视听结合;从景物特点来说,写出了黄昏边塞空旷凄清的特点;从结构作用来说,此句位于上阕末尾,为下阕抒情做铺垫。,7.(2016陕西,2122,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2分)(2)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2分),答案(1)草、木、花、鸟(2)尾联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的苍老之态、苍老之快,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解析(1)“春望”的“望”包括以下两种含义:前四句写“望”,写诗人翘首望景,看到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花溅泪,鸟惊心;后四句写“望”,由景生情,由于战火不断,思念亲人,急切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本题要求回答的是“望”到了哪些春景,属于第一种含义。(2)诗的尾联堪称神来之笔,仅十个字,就将一位满怀愁绪的白发老人的形象呈现在读者眼前。尽管诗人当时只有40多岁,但终日因愁情煎熬,头发愈来愈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作者选用搔发这一下意识动作把满腔的忧国伤时、思家伤己之情写成了可见可感的生动形象,很自然地引导读者进入诗的意境,产生共鸣。,8.(2016甘肃兰州A卷,89,4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望江南李煜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辊注轻尘,忙煞看花人。注辊(gn):像车轮般很快转动。(1)词中体现“芳春”的景物有、。(2分)(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忙煞看花人”所表现的景象。(2分),答案(1)江面的绿色满城的飞絮(2)(示例1)春光正好,百花盛开,游人目不暇接。(示例2)人们在明媚的春光中,驾着香车,扬起轻尘,陶醉在美景中。,解析(1)江面绿,指春天里江水明澈而泛绿色;飞絮,飞扬的柳絮。这两个词能体现“芳春”。(2)根据情境,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春季百花争艳,看花人目不暇接的状态即可。,9.(2015河南,1920,4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3分),答案(1)思乡。(2)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解析(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乡书”“归雁”是象征思乡的意象,可体现诗人的思乡愁绪。(2)“自然理趣”是指大自然中蕴含的哲理和审美情趣。所以做题时,结合诗句内容揭示其蕴含的哲理和情趣即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的是时序(或时间、季节、新旧)交替的哲理。表现手法可以从修辞上分析,也可以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入手,分析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切不可笼统作答。,10.(2014湖南长沙,89,6分)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注断桥:残破的桥。无主:无人过问。更著:又遭受。著,同“着”,遭受的意思。一任:任凭。零落:凋谢。背景资料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退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的身世的缩影。(1)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的意境。下阕则写出了梅花、的品质。(3分)(2)“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3分),答案(1)孤寂凄凉(或萧瑟阴沉)高洁坚贞(2)拟人。“碾”字一方面突出显示了摧残者的无情,另一方面也突出了被摧残者的压力之大(或赞美梅花的无惧或坚贞品质等)。(意思相近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了对古诗词意象、意境的分析能力。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在古诗词中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它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的主观情感,把它们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2)本题第一问是对修辞手法的考查,“独自愁”将梅花人格化;第二问是对炼字的考查。应先答出“碾”的本义和在本词中的引申义,然后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及体现的情感。,1.(2018江西,67,4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临江仙宋元好问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注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至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济源:地名,今属河南。,C组教师专用题组,(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词的两片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欢快的回忆,也有深沉的怀念。B.上片前三句以“红妆”应“荷花”,“翠盖”应“荷叶”,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C.“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是对上片的总结,写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得意。D.下片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分离的愁苦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词的上片以“木兰舟”点缀于“红妆”“翠盖”之间,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B.这首词质朴的语言与纯真的情感相辅相成,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C.词的下片“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这首词借“一尊白酒”寄托“离愁”,其写法与杜牧的赤壁有异曲同工之妙。,答案(1)D(2)D,解析(1)本题考查对词句内容的理解能力。词句“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表达的是词人希望桥下“殷勤”的流水能将自己内心的“离愁”带到东州去,并非“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2)本题考查对词句的赏析能力。“其写法与杜牧的赤壁有异曲同工之妙”错。词的下片是写与友人分别后只能借酒寄托离愁的现实,采用的是借物抒情的写法;而杜牧赤壁采用的是借“前朝的戟”引出心中感慨的“借物起兴”的手法。,2.(2018天津,5,2分)下面对归园田居(其三)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A.一、二句通过“盛”与“稀”的对比,写出诗人虽心归田园,却不善农事的情形。B.三、四句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田间劳动的厌倦之情。C.末尾句中“愿”的内涵是,诗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D.全诗语言朴素而诗意醇美,体现了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艺术特点。,答案B选项中“流露出诗人对田间劳动的厌倦之情”表述错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两句写出了他从清早到夜晚勤勤恳恳、乐此不疲地躬耕垄亩铲锄荒草的情景,暗蕴着他对田园劳作的积极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3.(2018河南,1819,4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2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分),答案(1)(示例1)用感叹句、问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2)用感叹号、问号,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3)用反复和设问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4)连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合理即可)(2)(示例1)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别人,战胜困难,坚定信心,鼓起前行的勇气。(示例2)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坚定信心,扬帆起航。(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本题要求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所以切入的角度比较自由。可以从句式、语气、修辞等角度来赏析,最后要落脚到情感上。(2)这两句是广为引用的名句,理解它的含意,不难知道它表达的是李白的豪情壮志、对未来的信心和前行的勇气,所以一般用来作为激励人的话语。,4.(2017福建,45,5分)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回答问题。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1)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营的生活。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2)“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答案(1)C(2)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解析(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互文的手法,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2)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木兰诗内容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5.(2017湖南长沙,1011,8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折杨柳杨巨源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注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曲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1)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4分)(2)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答案(1)水、杨柳、马、春风。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和留恋。(2)拟人:春风最爱惜杨柳,殷勤地把它放在手中吹拂,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风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拂柳的情境,暗含惜别之情。比喻:诗人用折下的柳枝自喻,并且将送行者比作春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吹折柳的情态,表达出诗人与朋友间难舍难分的情意。,解析(1)“意象”即融入了情感的景物,“柳”谐音“留”,送别时折柳相赠传达了希望对方“留下来”的心绪,表达对远行者的依依不舍之情。(2)“惜”是人特有的情态,用于春风,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柳枝被折下来,离开了根,犹如行人将别;春风拂柳,犹如送行者相送。这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6.(2017上海,67,4分)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2分)(2)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B.“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C.“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答案(1)关汉卿(2)D,解析(1)考生对著名作家的名、字、号、代表作、评价等都应熟练掌握。注意“卿”字的书写。(2)A.“几时绝”是以问句形式进行了肯定的回答“这种相思是什么时候也无法断绝的”,突出相思的缠绵、感情的沉重。B.“袖拂”为动作描写,刻画了女主人公希冀拂去纷飞的杨花,只愿多眺望离人一眼的心理。C.“溪又斜”是景物描写,写溪流拐弯,“又”字写出女主人公因溪水曲折,关山阻隔,无法再见情人的痛苦欲绝。D.小令共三句,首句为直抒胸臆,而非“描写”的表达方式,因此题干中“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是错误的。,知识拓展元曲简介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独具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元曲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融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对词体的创新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元曲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梧桐雨(白朴)、汉宫秋(马致远)、赵氏孤儿(纪君祥)。,7.(2017浙江杭州,20,5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渔家明孙承宗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1)两首诗均提及“寒江钓雪”,柳诗通过“独钓寒江雪”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孙诗则表明了对“好作寒江钓雪图”的“画家”的态度。(2分)(2)渔家前两句是怎样表现“渔家苦”的?请作赏析。(3分),答案(1)孤寂批评(2)通过手指冻僵、呵气取暖的细节描写以及天寒地冻、残月在天、船上积雪斑驳的环境描写,表现渔家为生计奔波劳作的艰辛。,解析(1)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的“孤”“独”二字可以看出作者内心的感受应该是“孤寂”。从“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中的“不解”二字中可以看出孙诗对诗中的“画家”是持批评态度的。(2)前句写了渔家手里提着船桨,手指都要冻僵了,却只能用嘴呵气取暖,后句写了冷冷的月光照在船上,船上积雪斑驳,天气非常寒冷。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渔家却不得不出航打鱼谋生计。这两句诗是通过对渔家的细节描写和天气环境的描写来表现“渔家苦”的。,8.(2016湖南长沙,1011,8分)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湖口送友人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注湖:指洞庭湖。中流:指江心。湘烟:指雾霭。楚田:指田野。云梦雪:指洞庭湖以北地区下起了茫茫飞雪。风波尽日依山转:写出了洞庭湖波浪翻涌、奔腾不息的样子。星汉通霄向水悬:写出了星河璀璨、天色湖水连成一片的景象。写作背景诗人在湘江流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写下了这一首送别诗。(1)首联中写了哪些物象?古诗词常在物象中寄寓某种情感或精神,南宋词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句通过“梅花”寄寓了怎样的情感?(4分)(2)“离人独上洞庭船”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4分),答案(1)写了雾霭(或湘烟)和芦苇(或岸苇)等物象。表达对梅花遭遇困境,依然保持高洁品格的赞美之情。(2)“独”字既写出了友人独自乘船远去的情景,又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忧伤。,解析(1)首先要确定律诗分为首、颔、颈、尾四联,然后要确定“物象”可以理解为“景物”。“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说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写出了梅花的高洁,寄寓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2)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赏析能力。由诗的标题“湖口送友人”,得知本诗是送别诗,送别诗一般都是抒发离情别绪。“独”是独自的意思,友人独自离去,留下的作者也是孤独的,足可想见作者内心的不舍、落寞、忧伤。,9.(2016河北,56,5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2分)(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答案(1)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河的那一边。(意思对即可)(2)D,解析(1)诗中“伊人”反复出现,但并没有明确是谁,可以理解为主人公一直苦苦追寻的人。(2)“绝望情绪”表述不恰当。主人公追而不得,内心苦闷,但并没有放弃,也没有绝望。,10.(2016河南,2021,4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2分)(2)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分),答案(1)(示例)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涯(故乡)。(2)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解析(1)描述情景或画面类的题目,其实就是用优美的语言解释诗句。解释的时候要注意“画面感”,要突出对景物或情景的描写。描述画面时要突出“白日斜”“吟鞭东指”两个场景。(2)赏析时一定要从修辞角度入手。诗人以“落红”来比喻辞官归隐的自己,以“更护花”来强调自己虽辞官,但依然会关心国家命运,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11.(2015湖南郴州,910,8分)古诗词赏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这首词上、下片各描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分)(2)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请分析这“壮”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答案(1)这首词上片追忆了词人当年的军旅生活,下片描述了激烈的战斗场面。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遂的抑郁、愤慨之情。(2)“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有军营生活、战斗场面的激越雄壮;从情感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又有壮丽豪放的特点。所以是“赋壮词”。,解析(1)第一问要结合“看剑”“连营”“塞外”“沙场”等理解。第二问要紧扣“了却”“赢得”“可怜”“白发生”等理解。(2)要从题材、情感、语言风格等方面分析。题材方面,要概括词中相应的内容;情感方面,要根据作者的志向分析;语言风格方面,要结合豪放派词作的语言特点分析。注意分点表述。,12.(2015贵州遵义,2223,4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请描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所展现的画面。(2分)(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1)茫茫沙漠纵横散布着百丈坚冰,万里长空凝结着惨淡的阴云。(2)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解析(1)瀚海:沙漠。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惨淡:昏暗无光。句子大意是说,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此诗句用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用简洁的语言描绘画面即可。(2)遥望朋友远去的身影,在山回路转中渐渐不见,只看见雪地上留下的一行人马走过的脚印诗尽而意不尽,余味绵绵,使人低回不已。诗人借景抒情,抒发出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13.(2015山西,5,2分)下列古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B.木兰诗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C.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以动写静,使山河人格化。D.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讴歌了无私奉献的精神。,答案D“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强调的是重聚之难和离别之苦,该诗中讴歌无私奉献精神的句子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4.(2015山东临沂,10,4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词的上阕通过描写梅花所处的环境,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2分)(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答案(1)寂寞、苦闷、凄清。(2分,答出其中一点得1分)(2)表达自己孤傲、隐忍的品格与高洁的报国志向。(2分,写出“孤傲、隐忍的品格”和“高洁的志向”即各得1分),解析(1)词的上阕状物写景,描绘了风雨中独自绽放的梅花。梅花长在偏僻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说明它不是由人精心栽种的,只能寂寞地开放着。“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在这样的暮色中,独自挺立开放的梅花难免会有孤苦无依的愁苦,更何况风雨交加使它备受摧残。从词中的“寂寞”“独自愁”“风和雨”中就可以分析出“寂寞、苦闷、凄清”的氛围特点。(2)这首词以“咏梅”为题,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作者作此词时,正因力主对金用兵而受贬,因此他以“群芳”喻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以自然代谢的梅花来形容自己,将梅花人格化,表达了就算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该词笔法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15.(2015浙江宁波,1920,5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樵夫词清朱景素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1)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2分)(2)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3分),答案(1)白云堆深林(2)(示例1)樵夫无意挑蝶蝶自随,“竟”字表现出惊喜之情,隐现诗人的雅趣。(示例2)明明是挑柴,却说是挑蝶,挑柴的辛劳全无,有的是生活的悠闲,诗人借樵夫表达对悠闲生活的向往。,解析(1)限定前两句,要求找出两处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即每一句一处景物。景物一共四处:“白云堆”和“深林”是景物;“青槐”和“鸟”分别是植物、动物,可以排除。(2)“竟”表现了一种惊喜之情;“挑蝴蝶”可以和樵夫的“挑柴”对比赏析。两个赏析角度:一个角度是诗人的雅趣,另一个角度是生活的悠闲。,16.(2015江苏苏州,68,5分)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题目中的“”表明了这首诗的体裁。(1分)(2)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春天来了!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了,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位同学引用岑参诗句是否恰当?为什么?请说明理由。(2分)(3)下面哪一项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在写法和表达的情感上最为接近?(2分)()A.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答案(1)歌或白雪歌(2)(示例)不恰当。学生引用岑参诗句后,整个句子就构成这样一种比喻关系:“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像“很多树开满了梨花”,不合比喻要求;“春天来了”已是事实,后面又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前后矛盾(违背逻辑)。此外,“梨花、杏花、桃花”与诗句中单一的“梨花”照应不周。(3)A,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体裁的掌握能力。常见的古诗体裁有“歌”“行”“咏”“吟”等。这首诗的题目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送武判官归京”是诗的内容,所以不难判断出“歌”是这首诗的体裁。(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题干中提到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的“梨花”比喻白雪,学生只要理解该句比喻的内容就很容易回答。(3)该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写法和情感的把握能力。题干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联和A项都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抒发了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情感。,17.(2015江西,78,4分)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二月二日出郊宋王庭珪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首联点明了刚出郊时太阳未出、江城隐于雾中的情景。B.颔联描写了天气晴朗、云雾完全消散的景象。C.颈联描绘了一幅黄鹂轻语、紫燕翻飞的生机盎然的图景。D.全诗描写了作者郊游时的所见所闻。,(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云”和“石”以人的情态。B.诗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远近结合,使景物富有层次感。C.最后两联用鸟类逢春之乐反衬“田家”早耕归来的心情。D.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风光的感情。,答案(1)B(2)C,解析(1)颔联的意思是:天气忽然晴朗,云雾四处散开,然而山就好像卷起的帷幕,个别的云朵还依依不舍地飘浮在山腰,山石像披着风衣一样。由此可知,云雾还没有完全消散,所以B项理解有误。(2)应该是通过写鸟类逢春之乐,从正面衬托“田家”早耕归来的喜悦之情。衬托分为正面衬托和反面衬托,本题为正面衬托。,18.(2014江苏连云港,56,6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注诗家:诗人。上林:即上林苑,古代宫苑名。(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新春景象。(3分)(2)结合诗歌内容,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做简要赏析。(3分),答案(1)要点:柳条微曳,新芽初绽,嫩黄点点,尚未匀称。(2)反衬。用“花似锦”来反衬早春“清景”,表达对早春的喜爱。虚实结合。初春之景是眼前之景,是实写,“花似锦”为想象之景,是虚写,表达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对比。“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对比,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解析(1)结合题目中“早春”的季节提示,运用联想、想象,对诗句进行描述,突出绿柳“才黄”“未匀”的特点。(2)诗中较明显的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真实的初春景色与想象中繁花似锦的盛景作对比,将赏早春的清静和俱是看花人的热闹做对比。而一个“若”字点出上林的盛景还未出现,只是作者的想象,所以不难分析出此处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19.(2014湖北黄冈,1920,4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不见杜甫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世人:指统治集团的人。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1)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2分)(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1)“佯狂”“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疏狂自放、怀才不遇;“独怜才”“诗千首”等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2)抒发了对好友李白的挂念;对李白才情的赞赏;对李白怀才不遇的境况的同情;同时也抒写了自己与李白同样遭遇的感慨。(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这道题考查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2)这道题考查体会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时要扣住“不见李生久”体会牵挂之情,扣住“独怜”“诗千首”体会对李白才华的赞赏,扣住“飘零”“头白”体会对李白际遇的同情。联系背景,体会作者同病相怜的感慨。,1.(2018广州花都,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词中的“边声”“千嶂”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2分)(2)“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渲染出怎样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三年模拟,A组20162018年模拟基础题组(每题建议用时8分钟),答案(1)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千嶂:层峦叠嶂。(任选一个作答)(2)渲染出了冷清、悲凉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忧国思乡,壮志未酬的抑郁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注意平时积累。(2)题干中已经明确指出两个问题“渲染出怎样的气氛”以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要审清题目要求,避免漏掉问题。渲染的气氛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结合全词来揣摩。,2.(2018广州番禺,12)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萋萋”“右”分别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2分)(2)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