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用聚氟乙烯项目质量管理总结

上传人:hy****o 文档编号:130864564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95.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阳能电池用聚氟乙烯项目质量管理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太阳能电池用聚氟乙烯项目质量管理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太阳能电池用聚氟乙烯项目质量管理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阳能电池用聚氟乙烯项目质量管理总结目录一、 项目基本情况3二、 公司基本情况8三、 质量责任制10四、 质量教育与培训13五、 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18六、 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观点20七、 质量是人类生活和社会稳定的保障24八、 质量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25九、 质量改进工作的管理26十、 质量改进的内涵30十一、 六西格玛管理的实施40十二、 六西格玛管理的策划44十三、 常用的质量改进工具49十四、 质量改进工具概述66十五、 审核的相关术语69十六、 审核的原则与分类70十七、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73十八、 产品质量认证74十九、 经济效益评价82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83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8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8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88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91二十、 投资方案分析92建设投资估算表94建设期利息估算表95流动资金估算表96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97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98一、 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有限公司(二)项目联系人雷xx(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公司将依法合规作为新形势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坚持合规是底线、合规高于经济利益的理念,确立了合规管理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合规管理责任。公司不断强化重大决策、重大事项的合规论证审查,加强合规风险防控,确保依法管理、合规经营。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监管要求,重点领域合规管理不断强化,各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协同联动的大合规管理格局逐步建立,广大员工合规意识普遍增强,合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公司坚持诚信为本、铸就品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经营理念,秉承以人为本,始终坚持 “服务为先、品质为本、创新为魄、共赢为道”的经营理念,遵循“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坚持高端精品战略,提高最高的服务价值”的服务理念,奉行“唯才是用,唯德重用”的人才理念,致力于为客户量身定制出完美解决方案,满足高端市场高品质的需求。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将继续提升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集团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持续改进,以技术领先求发展的方针。(四)项目实施的可行性1、不断提升技术研发实力是巩固行业地位的必要措施公司长期积累已取得了较丰富的研发成果。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公司产品不断往精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投资项目的建设,将支持公司在相关领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一步提升公司研发实力,加快产品开发速度,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满足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求,巩固并增强公司在行业内的优势竞争地位,为建设国际一流的研发平台提供充实保障。2、公司行业地位突出,项目具备实施基础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专注于行业领域,已形成了包括自主研发、品牌、质量、管理等在内的一系列核心竞争优势,行业地位突出,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生产方面,公司拥有良好生产管理基础,并且拥有国际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与科研院所、高校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已形成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创新机制,具备进一步升级改造的条件;在营销网络建设方面,公司通过多年发展已建立了良好的营销服务体系,营销网络拓展具备可复制性。到2025年,全省规上石化化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万亿元,加快打造六大特色产业集群,力争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的化工园区(集中区)达到4家,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化工园区(集中区)达到8家左右,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达到15家左右。(五)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规模项目选址位于xx(待定),占地面积约36.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项目建筑面积40947.23,其中:主体工程28312.18,仓储工程4190.21,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4373.67,公共工程4071.17。(六)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1、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7172.0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4209.2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75%;建设期利息143.4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4%;流动资金2819.3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42%。2、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4209.29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2479.38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370.45万元,预备费359.46万元。(七)资金筹措方案本期项目总投资17172.07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5854.25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八)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营业收入(SP):285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22812.83万元。3、净利润(NP):4154.41万元。4、全部投资回收期(Pt):5.89年。5、财务内部收益率:18.15%。6、财务净现值:5512.74万元。(九)项目建设进度规划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十)项目综合评价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24000.00约36.00亩1.1总建筑面积40947.23容积率1.711.2基底面积14880.00建筑系数62.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80.442总投资万元17172.072.1建设投资万元14209.292.1.1工程费用万元12479.38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1370.452.1.3预备费万元359.462.2建设期利息万元143.432.3流动资金万元2819.353资金筹措万元17172.073.1自筹资金万元11317.823.2银行贷款万元5854.254营业收入万元285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22812.836利润总额万元5539.217净利润万元4154.418所得税万元1384.809增值税万元1233.0410税金及附加万元147.9611纳税总额万元2765.8012工业增加值万元9523.8113盈亏平衡点万元11447.02产值14回收期年5.89含建设期12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18.15%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5512.74所得税后二、 公司基本情况(一)公司简介公司坚持诚信为本、铸就品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经营理念,秉承以人为本,始终坚持 “服务为先、品质为本、创新为魄、共赢为道”的经营理念,遵循“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坚持高端精品战略,提高最高的服务价值”的服务理念,奉行“唯才是用,唯德重用”的人才理念,致力于为客户量身定制出完美解决方案,满足高端市场高品质的需求。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将继续提升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集团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持续改进,以技术领先求发展的方针。(二)核心人员介绍1、雷xx,中国国籍,1978年出生,本科学历,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年9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2015年9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2019年1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2、高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58年出生,本科学历,高级经济师职称。1994年6月至2002年6月任xxx有限公司董事长;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16年11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经理;2019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3、丁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61年出生,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2002年11月至今任xxx总经理。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4、唐xx,1957年出生,大专学历。1994年5月至2002年6月就职于xxx有限公司;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2018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5、龙xx,1974年出生,研究生学历。2002年6月至2006年8月就职于xxx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8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销售部副经理。2011年3月至今历任公司监事、销售部副部长、部长;2019年8月至今任公司监事会主席。三、 质量责任制质量责任制是指企业中形成文件的一种规章制度,它明确规定各个职能部门和每个岗位的员工在质量工作中的职责和权限,并与考核奖惩相结合的一种质量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建立质量责任制是企业建立经济责任制的首要环节。对企业中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职工都应明确规定他们的具体任务,应承担的责任和权利范围,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考核有依据。把同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严密的质量管理工作系统,一旦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可以迅速进行质量跟踪,查清质量责任,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因此,质量责任制是指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一种责任制度。质量责任制是把同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和企业全体员工的责任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严密的质量管理工作系统,它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1、质量责任制的核心内容质量责任制的核心在于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使全体员工更好地参与质量工作,确保产品或服务质量。质量责任制一般有企业各级行政领导责任制,职能机构责任制及车间、班组和个人责任制。各级行政领导尤其是最高管理者是企业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者,规定部门和岗位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包括各级人员解决问题的职责和权限,是企业领导对员工的一种主要授权方式。这种授权是促进全员参与的重要手段,使员工清楚地知晓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并及时了解所在层次的质量目标及责任人,能使他们树立参与意识,提高主观能动性和对质量的承诺,为实现组织的总体质量目标作出贡献。2、建立质量责任应注意的问题为确保质量责任制得到贯彻实施并取得应有的效果,企业在建立质量责任制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其中还包括要有相应工作的支持。(1)质量责任制的基本内容必须明确和健全。要按照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业务来制定各部门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制;必须明确质量责任制的实质是责、权、利三者的统一,切忌单纯偏重任何一个方面。质量责任制的有关规定要具体和可操作,并防止遗漏或交叉。其基本内容至少要包括:每个部门和人员的具体职责和权限,与其他部门或岗位的工作接口,以及相应的考核和评价方法。有关规定要得到履行部门和人员的承诺,并使相关部门和人员周知。(2)质量责任制的有关规定要形成文件。质量责任制是企业中十分重要的工作,规定的内容应尽量形成文件。有了文件不仅可以作为部门和岗位人员执行各自职责的依据;通过文件的分发还能使各个部门和岗位之间相互了解;文件还有助于对职责规定的适宜性和充分性进行评审或修改。规定的内容可以全部集中在一个文件中,有时也可以分散,如分别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或其他管理文件中表述,但如果能集中成册更便于管理和应用,文件的名称不局限于叫质量责任制,也可以是岗位职责或工作标准的汇编等。企业质量责任制的文件表达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企业规章制度形式颁布实行;二是以企业标准形式发布实施。随着企业管理标准化工作的推行,许多企业采用了后一种形式,并取得较好的效果。(3)质量责任制的贯彻落实需有必要的培训作支持。通过培训要使每个员工都能熟悉本岗位该做什么,怎样做。工作要求达到的结果是什么,个人工作的好坏对结果产生的影响。此外,还要让员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所承担的工作的重要性,在本岗位的工作或操作中会发生什么问题。如果发生问题,会导致什么结果,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预防或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为此,在必要时应有相应的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等文件作指导。(4)质量责任制要与考评、奖惩等激励措施相结合。质量责任制强调责、权、利的统一,体现每个员工所承担的责任、完成的任务及作出的成绩,要与应有的权益相一致。通过对过程及展开后的各项活动的职责的规定,使得企业中各项质量工作的职责更加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总之、质量管理是涉及各个部门和全体职工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而不是一个管理部门单独的任务。为了确保产品质量,企业各级行政领导人员、各个管理部门以至每个工人,都必须对自己应负的质量责任十分明确,都要积极完成自己的质量任务。因此,在建立质量管理机构的同时,要建立和健全企业各级行政领导、职能机构和工人的质量责任制,明确各自职责及其相互关系。这是质量管理工程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建设。四、 质量教育与培训质量人才的形成绝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靠坚持不懈的质量培训与教育。如美国质量管理协会设有一个专门从事质量教育培训的机构教育培训学院。这个教育培训学院经常与各高等院校及高级中学合作,利用学校作基地,开展各类培训班,从质量管理的基础理论到提高质量技巧的培养及可靠性理论等,广泛开展质量教育。社会上还有各种培训与咨询公司也开展质量管理培训教育,从而组成一个纵横交错、多层次的质量教育网,为美国质量管理工作的广泛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日本更是始终抓住质量教育不放。在日本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时,首先是从对全体经营者及管理干部进行质量管理教育,接着是对现场职工进行质量教育。这种以质量管理教育为主的管理技术教育,是日本产品畅销世界的重要原因。另外,日本规格协会每年举办的标准化培训班,也同时讲授了质量管理课程,使标准化教育与质量管理教育有机结合,融为一体。1、质量教育与培训的主要内容全面质量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自始至终要进行质量教育工作,通过教育做好三个方面的质量教育工作。首先,是“质量第一”的质量意识教育和质量法制教育;其次,是质量管理技术知识的普及宣传和教育;再次,是岗位业务技能教育与培训。三者都能有效地推行质量管理,是保证与提高产品质量所必不可少的基础。(1)质量意识教育。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首先要强化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使员工对质量活动有积极的态度。领导的质量意识直接关系到企业质量管理的成败,最高管理者应理解质量对提高公司效益的重要意义,并了解如何通过身体力行的领导创造使员工积极参与的工作环境,提高公司的效率和效益;员工应明确本职工作对质量的影响和贡献,知道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而工作。质量意识教育的内容包括质量的概念,质量法律、法规,质量对组织、员工和社会的意义和作用,质量责任等。(2)质量管理知识与方法培训。知识培训是质量管理培训内容的主体,组织应在识别培训需要的基础上,本着分层施教的原则,对所有从事与质量有关工作的员工进行比较系统的质量管理知识,包括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质量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等的培训。如对最高管理层培训内容应以质量法律法规、经营理念,决策方法等为主,使其重点掌握质量管理理论和原则,了解领导责任和质量管理各职能的活动,以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协调;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培训内容应注重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使其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便提高质量领域的工作效率,通过改进质量提高经济效益;而一线员工培训内容重点则以本岗位开展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活动所需的质量管理技术知识为主。(3)专业技能培训。专业技能是指直接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所需的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由于各岗位人员的技术与技能水平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因此,专业技能培训是质量管理培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技术人员,主要应进行专业技术的更新和补充,学习新方法,掌握新技术;对一线工人,应加强基础技术训练,熟悉产品特性和工艺,不断提高操作水平;对于领导人员,除了应熟悉专业技术外,还应掌握管理技能。从而全体员工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保证与提高产品质量。2、质量教育和培训的基本要求要做好质量教育和培训工作,除了最高管理者真正认识到质量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意义并给予足够的重视之外,还必须注意识别培训需要、提供适宜的培训方法和评价培训有效性等。(1)培训需求的识别。识别培训需求可从三个方面入手。领导者的目标并不仅仅是找出并记录员工的失误和错误,更重要的是找出出错的原因并加以解决,以帮助员工比较轻松且更好地完成工作。这就是高级管理层人员的任务。如果不能很清楚地理解高级管理层人员对质量的要求、所制定的目标及所做的努力,那么该组织也很难成为一个以质量为主的组织。培训中级管理人员,让他们明白怎样实施质量保障程序,中级管理层人员需要接受培训的一个方面就是培养团队意识。这就意味着中级管理者应该学会如何分配有一定项目的团队的任务及与他们一起合作,来提高工艺过程或者是解决问题。应该培训中级管理者,让他们知道如何当一个教练、推进者及有效利用信息资源,而不是让他们成为质量进程的直接监督者。质量由做实际工作的员工来实施,管理者就有可能需要提供方法、条件和设备,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对质量保证作出贡献。质量保证始于生产第一线的员工。对于操作人员,为了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重要的是拥有必要的工具、培训的机会及充实自己的信念来充分认识到自己要完成的任务。(2)提供适宜的培训方法。质量教育培训的对象是组织全体人员,质量意识教育对于各种层次的对象都是一项长期性的、经常性的教育内容。此外,由于行业不同,各类人员的工作性质不同,除集中培训、课堂教学外,还可以有带教实习、专题讨论、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培训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如到教育机构寻求帮助,参加专业协会、培训机构举办的培训及会议、研讨等活动,利用书刊、网络自学等。(3)评价培训效果的有效性。培训的有效性体现在人员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上。培训实施过程或实施之后,应采取适当措施检验培训效果。具体的评价方式有:参与培训者的自我评价,培训者的训后评价,管理者的跟踪评价等。人们从事质量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但其行为是要受环境条件和心理因素影响和制约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说,人的思想与行为要受到环境条件的严重影响。又说:“身居闹市,一尘不染”,这又是说,在同样的“闹市”环境中,由于个人的内在心理素质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行为。心理素质好的人仍可保持“一尘不染”的高尚品格。因此,既要通过质量培训与教育提高人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技术水平,也要充分重视社会的和企业的质量文化建设,造就良好的质量工作氛围。尤其在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明确的“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用户第一”的质量精神和职业道德观念,没有先进的质量标准、严明的质量纪律和奖优罚劣的质量制度,就绝不可能造就一流的企业、一流的产品。五、 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最早见于1961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经理菲根堡姆出版的TotalQualityControl一书,指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一体的有效体系”,菲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在一个企业内将质量控制扩展到产品寿命循环的全过程,强调全体员工都参与质量控制。首次提出了质量体系问题,提出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这是一个全新的见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菲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在日本、美国、欧洲和其他许多国家广泛传播,并在各国的实践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引进了美国的质量管理方法,并有所发展,著名的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博士,根据日本企业的实践把全面质量管理描述为“全公司的质量控制”(CWQC),他认为,CWQC在于整个公司从上层管理人员到全体职工都参加质量管理。不仅研究、设计和制造部门参加质量管理,而且销售、材料供应部门和诸如计划、会计、劳动、人事等管理部门及行政办事机构也参加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管理哲学。IS08402:1994中给全面质量管理下了一个国际化的定义: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在这一定义中: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质量这个概念涉及全部管理目标的实现;“社会受益”是指满足“社会要求”。质量不仅仅指产品质量,也包括经营;质量可以是有意识形成的,也可以是无意中形成的(污染或有害效果)。过程除生产过程外,还包括服务、经营等其他过程。“顾客”已超出一般“顾客”的范畴,顾客可以是最终消费者、使用者、受益人或需方,它包括企业活动能影响到的所有人,无论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企业外部的。日本戴明质量奖评审委员会于1998年6月对TQM的定义进行了修订。修订后TQM的定义为:TQM是由整个组织从事的、在效率和效益两方面达到组织目标的系统活动。它使组织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和价格上提供给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在这一定义中:“TQM”活动是指组织中所有部门的所有人员在所有水平上的参与,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和使用最少的管理资源达到组织的既定目标。“组织目标”是指通过持续稳定地满足顾客要求来保证长期的、适当的利润,同时还包括雇员、社会、供应商和股东不断提高的收益。这一目标是以质量保证为核心,财务、采购、环境、安全部门积极采用下制定出来的。“系统活动”是指组织为达到自身的目标,有强有力的领导和指导,有明确的中长期目标、战略及适当的质量政策和策略。“提供”是指组织所从事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顾客的活动,包括调查、研究、计划、开发、设计、产品准备、购买、制造、安装、检查、订货、销售、市场,售后服务、维修、回收及产品淘汰等。“顾客”是指产品和服务的购买者、使用者、消费者和受益者。“产品和服务”是指制造性产品、成制品、零部件、材料、系统、软件、能源、信息及其他所有能够给顾客带来益处的事项。“质量”是指有用性(包括功能和心理两方面)、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必须考虑对社会、环境及子孙后代等第三方的影响。六、 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观点从1961年菲根堡姆的定义到1994年ISO9000标准定义,以及1998年日本戴明质量奖评审委员的定义,可见全面质量管理理论随时代发展而与时俱进,结合质量管理大师对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可以将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观点归结为以下几点。1、满足顾客需求,使所有相关方获益组织应关注、识别、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包括当时的、潜在的和未来的需求,确保使所有各相关方均能获益。这不仅是指消费者,而是各种各样的顾客,包括组织的所有者、组织内的员工、组织外的供方、合作伙伴、银行、有关团体和社会等所有相关方。(1)满足顾客需求。一个企业没有顾客,就意味着失败。这是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基本常识。因此,企业经营活动的基本准则是使顾客满意,顾客是当今企业参与竞争的重要因素。一个成功的企业,一定有一个令顾客满意的运作体系。这个体系始终约束着企业的经营活动要以顾客满意为宗旨,从顾客角度、以顾客的观点来分析和思考问题。(2)广义的顾客含义。从广义的概念出发,顾客分为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组成了企业的顾客结构。内部顾客是指作为企业的组成部分,同时又直接受企业经营活动影响的个人和组织(部门、小组等)。内部顾客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企业内部从业人员,如基层员工,部门主管,经理;也包括股东。内部顾客也可以分为工序顾客、职能顾客、职级顾客三个类型。工序顾客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生产和服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之间存在着互为顾客的关系,上下工序互为顾客。职能顾客是指不同层次上的组织单元互为职能顾客。职级顾客是指在企业内部,纵向上下级互为顾客的关系。外部顾客是指非企业(组织)的组成部分,但是直接或间接受到企业经营活动影响的个人和组织。在企业外部市场环境中,与企业有产品、服务和货币交换关系的组织(群体)或个人。主要包括:消费顾客、供方顾客、中间顾客、资本顾客和公共顾客五种类型。简而言之,对于一个企业来讲,顾客导向就是将顾客放在经营运作的中心位置,让顾客的需求引导企业的决策方向。绝大多数知名的成功企业将顾客导向的要点共同归纳总结的几个方面,也成为追求卓越的质量经营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特征。2、强调全员参与,追求全面质量狭义的质量是满足顾客要求并使其满意的产品性能质量。由于全面质量管理讲的是对组织的管理,因此,将“质量”概念扩充为全部管理目标,即“全面质量”,可包括产品质量、过程质量、工作质量。而工作质量需要全员参与不断改进。因为,全员参与是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持续达到顾客完全满意的支柱之一,通过提高全面质量,超越满足顾客的需求、注重交货期和使用效率,还需注重实效,缩短周期(如生产周期、物资储备周期),降低生产成本等。3、不断改进,强调长期成功企业的经营活动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一个组织的长期成功,而不是短期的效益或市场效应。为实现长期的成功,需要持续地寻求改进。不仅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改进,还需致力于质量技术创新,致力于追求卓越。这就要求组织要有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必须以质量为中心来开展活动,其他管理职能不可能取代质量管理的中心地位;全面质量管理必须以全员参与为基础,通过对组织活动全过程的管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培育并不断发扬其企业的质量文化,以此来追求组织的持久成功。4、高层管理者作用全面质量管理是从组织领导人的头脑中开始的,组织的全面质量管理都需要有头脑的领导。有头脑的领导能够理解全面质量管理对于组织的长远发展其真正意义所在,并能帮助和带领全体员工获得成功。高层管理者是组织创新全面质量管理的梦想家与驱动者。为了实现质量目标,领导者能够带动员工并让他们产生使命感。能极大程度地向员工授权,充分发挥员工具有的灵活性,鼓励员工充分地进行创意性尝试和有助于实现公司质量目标的尝试。高层管理者的核心思维方式是在超越利润的价值观和意识指导下的,领导者是企业质量文化的创造者,企业质量文化的确立,只有在高层管理者的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情况下才会成功。员工的价值观、信念及行为表现都由高层管理者来决定。因此,企业的最高决策者要树立正确的质量价值观,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带领全体员工创造良好的质量文化并成为质量文化的保护者。七、 质量是人类生活和社会稳定的保障质量为满足人类对产品、过程和经营等要求而产生,如果发生了质量问题,不仅影响产品质量、过程质量和经营质量,还会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把质量形象地比拟为人类在现代社会中赖以生存的“质量大堤”概念,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人们将其安全、健康甚至日常的幸福都置于质量“堤坝”之下,例如药品、食品、飞机、汽车、电梯、隧道、桥梁等产品质量,以及电力、运输、通信、供水、垃圾清理等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安全和健康。“质量大堤”概念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人们只有努力地创造出质量,确保了产品和服务质量,才能在“质量大堤”下面享受质量。这个质量大堤一旦出现崩塌或决口,将给人类、企业和社会造成损失,甚至灾难。例如,由于产品质量造成的电器漏电、电视机爆炸、高层建筑电梯失灵等,由于工作质量造成的飞机失事、煤矿爆炸、火灾等,由于工程质量不佳造成的建筑物倒塌等,不仅给人类带来无穷的烦恼、经济损失和灾难,也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的不稳定现象。伴随着科学进步所带来的产品,如手机、有线电视等,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这就意味着生活的质量只有在服务不中断的情况下才能有保障。然而,许多产品很容易发生故障,经常造成服务的中断。虽然大多数这类故障并不严重,但也有一些严重的,甚至相当可怕的故障,如食品、药品和医疗设备质量直接危害人类的安全和健康及其环境。因此,人类生活和社会稳定只有依托质量才能得以保障。人类要想安居乐业、健康幸福地生活,就必须关注质量和提高质量,使质量大堤不断加高、加厚,牢不可破。八、 质量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质量最早只是一个技术的概念,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步让人们认识到质量是包括技术、经济、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如产品质量,工作质量、过程质量、生活质量、环境质量、消费质量、人口质量、教育质量、外贸增长的质量,外资运用的质量和民族素质质量等。质量作为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是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的基础。树立大质量的发展观,以质量为导向,提高各级组织的素质、效益和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国家在全球产业分工和利益分配格局中的有利地位,是全球化背景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质量发展的内涵在于牢固树立经济发展质量优先的理念,有了一流的质量,才能有一流的产品,才能有世界名牌产品,才会使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跃上新台阶。有了产品质量,工作质量、管理能力和民众素质的不断提升,才会使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工程质量得到有效保证、服务质量快速提升和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水平,增长社会物质财富。环视当今社会,国家间的竞争正逐渐被企业间产品及服务的竞争所替代。质量已不再是一种奢侈品,而是任何产品及服务所必须具备的。用户完全满意已经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和跨国公司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要求。因此,每个企业、每种产品和服务,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只能有超严格的质量要求,才能努力使自己达到世界级的质量水平。经济社会今后的改革和发展,将更加注重科学发展,更加注重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加重视和处理好质量与速度、效益与规模、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加快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因此,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方式无论如何转变,都必将重视质量,质量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综合反映,也是发展生产力、增长社会物质财富和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九、 质量改进工作的管理质量改进的目的是通过全员的共同参与,从质量、环境、安全、成本优化和顾客满意度等方面获取改进的潜能,不断改进公司的产品质量和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员工满意度,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实现质量改进的目的,质量改进工作的管理包括对质量改进活动的组织、策划、测量和评审。1、质量改进的组织质量改进的组织一般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由企业质量管理职能部门承担的质量管理部门或质量管理委员会;二是由员工参与的质量改进小组,就是质量改进的实施组织,即质量改进的执行团队。(1)质量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每个组织的质量管理部门应认真负责质量改进的组织工作。其主要职责与任务是:提出质量改进的方针、策略和目标,明确指导思想,支持和协调。组织内各单位、部门的质量改进活动;组织跨部门的质量改进活动,确定其目标并配备所需资源以满足质量改进活动的需要;组织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自主管理小组)活动,实现质量改进目标;鼓励组织内每个成员开展与本职工作有关的质量改进活动,并协调这些活动的开展;评审和评估质量改进活动的进展情况等。(2)质量改进执行团队的主要职责。组织内各单位层次质量改进的职责是:识别并策划本单位的质量改进活动,并能持续开展;测量与跟踪质量损失减少情况,开发和保持一个使各工作人员有权力、有能力和有责任持续改进质量的环境。在跨部门的过程中,组织质量改进的职责主要是:规定过程目标,在部门之间建立和保持联系,识别过程中内外顾客的需要和期望,并转化为具体的顾客要求,寻找过程质量改进机会,配置质量改进所需资源,并监督质量改进措施的实施。2、质量改进的策划质量改进活动应在策划的基础上付诸实施。质量改进策划是组织的管理者及质量改进管理机构的一个首要职责,应把质量改进目标和计划作为本组织经营计划中的一部分,以提高效率和效益为目标,并围绕减少质量损失来制订质量改进计划及实施方案。质量改进的策划要吸收组织各个部门、各个方面的成员参与,以保证策划符合实际,并且具有可行性,可取得积极绩效,质量改进的策划应注意质量改进计划的点与面的关系,既要注意组织层面跨单位、跨部门的改进活动,又要注意把组织单位、部门层面的质量改进纳入计划之中,并制定有关的指导、监督、控制措施。质量改进策划要特别处理好主攻方向,把质量改进空间较大、可以取得明显绩效的项目作为重点,取得突破,扩大战果,带动全面,以获全胜。3、质量改进的测量每个组织都应建立一个与顾客满意度、过程效率相联系的测量系统。既可识别和诊断质量改进机会,又能测量质量改进活动的结果。一个良好的测量系统应能开展组织内各个部门及各个层次的测量,重点测量下列三个方面的信息。(1)与顾客满意度相联系的质量损失方面的信息,如对现有顾客和潜在顾客的调查,对同类竞争性产品和服务的调查,产品或服务特性记录,年收人的变化情况及顾客抱怨和索赔等。(2)与过程效率相联系的质量损失方面的信息,包括劳动力、资金和物资的利用,返工和报废等不满意过程输出,过程的调整,等候时间及周期,储运、库存规模、时间,不必要的设计及过程能力,稳定性的统计测量等。(3)社会质量损失方面的信息,如雇员满意度,污染和废物处置造成的危害等。所有测量结果均应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其发展趋势,同时,也应测量与跟踪偏离以往情况“基线”的趋势,并把测量报告作为质量改进管理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4、质量改进的评审质量改进活动要有激励机制,而激励机制的基础在于对项目绩效的合理评审。这种评审不仅在项目终结时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在项目开展的每一阶段,也将推进活动的深入发展。评审主要考察质量改进各级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性、质量改进计划实施的有效性、质,量改进成果的顾客满意性及效率提高程度等。各级管理者均应定期评审质量改进活动的绩效。通过质量改进活动的定期评审,达到或确保:质量改进组织能有效地起到作用;完善和落实质量改进计划;完善质量改进的测量,引导向令人满意的方向发展;把评审结果反映到下轮质量改进策划中去。当然,通过质量改进活动的评审,也可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并对其采取适当的措施。十、 质量改进的内涵1、朱兰质量管理三部曲朱兰在阐述质量管理的过程时,提出了著名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三部曲。当人们在讨论质量改进之时,把它置于“三部曲”的其中一个部曲的地位予以考察和审视,说明质量改进是建立在一些基本过程之上的,要想持续地进行质量改进,了解质量改进与质量策划、质量控制之间的关系,将加深和拓展对其的认识和理解。(1)质量策划。质量策划是以实现质量目标为其根本目的的,因此,其主要内容是致力于质量目标的制定,并且规定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需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最初始的一个部曲,在策划中,确定顾客是谁、顾客需求是什么,由此才能开发产品,进而开发产品生产的过程。策划的输出即是把策划制订的整个方案输入运作部门来运行。质量策划对于新产品的设计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正是有质量策划,才能确保产品以顾客适用的特性提供给顾客。质量策划也可用于对过程的修改与完善,这时质量策划应广泛地吸收质量管理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必须修改的方面作为策划的输入,从而提出使质量管理进一步完善的目标得以实现的计划。(2)质量控制。质量控制针对这样一个事实,尽管进行了质量策划,但在实际的运作中,生产带有缺陷的产品总不能避免,由于质量低劣而需返工的产品总是不断产生,从而造成浪费。诚然,这种情况的发生,质量策划尚未做到尽善尽美是一个重要原因,但在运作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控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质量控制是一个必需的重要的质量管理部曲。有时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突发性的非策划因素造成的产品质量异常波动的情况很可能发生,这将造成更严重的损失和浪费,这时质量控制的运作机制更应积极反应,采取预案措施,以确保运行过程回到正常状态,这是质量控制的又一个重要的内容。由此可见,质量控制确实是以“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为目的的。(3)质量改进。质量改进是朱兰三部曲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部曲,只有实施质量改进,才能有组织地促成有益的改变得以实施,并达到前所未有的业绩水平,即质量突破得以成为现实。2、质量成本减少失误造成的质量成本损失是任何一个质量改进过程的主要目标。从根本上说,就是与钱有关的质量经济性,质量成本不仅是管理和投资方面的语言,而且还是衡量一个质量改进过程是否成功的最佳办法。20世纪50年代,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把产品质量预防和鉴定的费用同产品不合格要求所造成的损失一起加以考虑,首先提出质量成本的概念,质量成本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质量成本管理导则(GB/T133391991)采用国际上流行的“预防、鉴定和损失”质量成本模式(即PAF,P一预防;A一鉴定;F一损失),将质量成本项目分为五大类。(1)预防成本。预防成本包括质量策划费用、顾客调查费用、质量培训费用及提高工作能力的费用、产品设计和鉴定/生产前预评审费用、质量体系的研究和管理费用和供应商评价费用等。质量策划费用是指有关部门和人员用于策划所需的时间的费用支出。过程控制费用是为质量控制和改进现有过程能力的研究和分析制造过程(包括供应商的制造工序)所需全部时间的费用。顾客调查费用是为了掌握顾客的需求所开展的相关调查研究和分析所花费的费用。质量培训费及提高工作能力的费用是用于改进和提高质量水平所花费的相关费用。产品设计和鉴定/生产前预评审费用是为了鉴定设计的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而评价试制产品或产品规范早期审批时所支出的费用。此外还包括生产前预评审费。质量体系的研究和管理费是指用于整个质量体系的和管理费用,以及辅助费用。供应商评价费用是指为了实施供应链管理而对供方进行的评价活动费用。其他预防费用还包括质量及可靠性组织机构的行政管理(不包括经营管理人员及行政办公室人员的工资及差旅费)以及零缺陷计划、厂房设备维护等预防性措施费用。(2)鉴定成本。鉴定成本包括外购材料的试验和检验费用、实验室或其他计量服务费用、检验费、试验费、试验与检验装置的调整费,质量审核费用和顾客满意度调查费等。外购材料的试验和检验费用指由实验室或其他试验单位所进行的为评价外购材料质量所支出的费用,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及办公室人员可能用到的任何费用,还包括检验人员到供货厂评价所购材料时所支出的差旅费。实验室或其他计量服务费用指实验室计量服务有关仪器的校准和维修费用,以及工序监测等的费用。检验费指检验人员评价厂内产品技术性能时的支出费用,以及管理人员和办公室人员可能支出的有关费用,但不包括对外购材料的检验费用及机器设备、公用设施、有关工具或其他材料的检验费。试验费指试验人员评价厂内产品技术性能时的支出费用,以及管理人员和办公室人员可能支出的有关费用,但不包括对外购材料的试验费用及机器设备、公用设施、有关工具或其他材料的试验费。试验与检验装置的调整费指有关人员进行性能而调整产品及有关设备所需时间的费用支出。质量审核费用是用于产品和体系的审核费,包括内审和外审。外部担保费用指外部实验室的酬金,保险检验费等,顾客满意度调查费是为了了解顾客(包括内部)对产品质量满意程度而进行相关调查分析的费用。(3)内部故障(损失)费用。内部故障费用包括报废损失费、返工或返修损失费、降级损失费、停工损失费、产品质量事故处理费和内审、外审等的纠正措施费等。报废损失费是因产成品、半成品、在制品达不到质量要求且无法修复或在经济上不值得修复造成报废所损失的费用,以及外购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在采购、运输、仓储、筛选等过程中因质量问题所损失的费用,不包括由于其他原因而废弃的材料。返工或返修损失费是为修复不合格品使之达到质量要求或预期使用要求所支付的费用,包括重新投入运行前的再次检验费用。降级损失费是因产品质量达不到规定的质量等级而降级或让步所损失的费用。停工损失费是因质量问题造成的停工所损失的费用。产品质量事故处理费是因处理内部质量事故所支付的费用,如重检验或重新筛选等支付的费用。内审、外审等的纠正措施费是指解决内审和外审过程中发现的管理和产品质量问题所支出的费用,包括防止问题再发生的相关费用。内部故障费用还包括输入延迟、重新设计、资源闲置等费用。(4)外部故障(损失)费用。外部故障(损失)费用。包括投诉费、产品售后服务及保修费、产品责任费等。投诉费是指在保单约定范围内,对顾客投诉的调查研究、修理或更换所支出的费用,或在保单期满之后用于顾客特殊投诉的调查处理所支出的费用。产品售后服务及保修费是指直接用于校正误差或特殊试验,保修产品或零件及用于纠正不在投诉范围的故障和缺陷等所支出的一切费用,不包括安装服务费及合同规定的维修费用。产品责任费是指因产品质量问题而造成的有关赔偿损失费用(含法律诉讼、仲裁等费用)。外部损失费用还包括失误引起的服务、付款延迟及坏账、库存、由顾客不满意而引起的成交机会丧失和纠正措施等费用。3、质量改进的意义质量改进强调的是突破和发展,不断提高质量水平,所追求的是卓越、零缺陷和一次成功。坚持不懈地进行质量改进,必然给企业带来巨额经济效益,所以质量改进是企业的一种创造性变革。组织内的每一项活动或每一项工作都包含着一个或若干个过程,质量改进就是通过改进过程质量来实现这些过程,它实际上是一种以追求更高的过程效果和效率为目标的持续的质量活动。主动寻找改进机会的质量改进活动,质量改进应该而且必须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1)杜绝长期浪费,促进企业成本的降低。质量管理活动的一个根本性的目标在于降低成本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质量成本的降低一直是质量改进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在质量改进中,人们的目标除了显而易见地降低成本之外,还有降低长期浪费。长期浪费是指在产品生产的运作过程中,一定含有不合格事项而需要返工的工作。据统计,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企业工作量的1/3是耗费在出产品缺陷而造成的返工上,并且这种浪费如果不采用改进措施加以制止,那么会不断地延续下去,形成长期浪费。降低长期浪费成为企业必须开展的一项长期工作,这一任务自然地落在质量改进上,并且消除与降低劣质成本是质量改进的持续活动,其空间之大往往使质量改进活动的每一次努力都总有收益,犹如一座挖掘不尽的金矿。(2)不断突破,提高产品质量和推动新产品的开发与推广,在质量管理活动中,有一对矛盾,即“维持”和“突破(或改进)”。维持呈现的特性是按照质量管理的预订计划和运行方案监督、保持运作的平稳、有序,努力排除各子系统空间的摩擦或碰撞、努力克服外界对系统的干扰和冲击,“稳定”和防止“混乱”是“维持”的基本目的。人们不能消极地低估“维持”的重要性,从“维持稳定”、“防止和消除”“混乱”的角度来看,“维持”是质量管理系统的生命所在,没有“维持”就没有“质量管理”乃至企业整个经营管理的“生命”。然而一个系统仅仅有“维持”是不够的,从系统内部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定有某些单元因长期运作而老化、死亡;从系统外部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系统必定会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标准、新的规则,系统不适应环境也必定导致死亡。这就要求系统调整、修正、改进、突破、创新,以给自身增添新的活力,以针对环境适应其新需求。因此,“维持”和“突破”各有其自身存在的依据和价值。“维持”是相对的,“突破”是绝对的。整个质量管理活动则是沿着“维持一突破一再维持一再突破”螺旋上升,每一个循环不是回复到原地,而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实现了质的飞跃,从这种意义而言,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中一种最具生命、最富活力的突破因素。因此,质量改进必将推动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由此,把顾客需求合理地转化为对产品的质量特性的设计,构建产品生产的新的运作程序,以提升产品对顾客而言的质量信誉程度,这必将要求对企业原有的质量管理模式进行改进或创新,一个新的产品投入市场是否能取得成功,除了新产品的质量是否能完全满足顾客的需求或引导顾客产生新的需求之外,还必须有一整套高质量运行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予以保证。要求企业制定高效的促销策略,构建高质量运行的销售渠道,建立快速应对顾客反馈信息的服务机制,这些活动都必须高质、高效地进行,它必须在质量改进的层面上予以保证,离开了质量改进,离开了创新,企业是难以前进一步的。(3)改进过程,不断提高企业运作的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长期浪费离不开过程的改进,产品质量是质量策划所设计的“过程”的产物,而长期浪费则伴随产品质量同时产生,因此,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长期浪费,离开过程的改进就不能前进一步。所以,质量改进应在所有的生产过程及业务过程中进行,应设计新过程以替代原有过程,或对原过程进行突破性的修改。用系统论的观点来考察过程,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转换系统,具有输入和输出,转换过程的实现离不开人力资源和设施、技术、服务、管理等其他资源,并且输出并不是输入的等价物,而应具有系统的增强效应。据此改进过程应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以此对改进过程进行监控和测评,衡量其绩效。人们在强调对过程进行重新设计的时候,并不能忽视或放弃对过程的某一局部、某一阶段小过程的改进,要注意量的积聚可以导致质的飞跃,全过程的改进往往是各个小过程改进的总和与提升。在论及过程改进时,还应重视过程与周边环境的协同关系。输入、输出端实际是与外部环境的接口,接口往往是最需关注的节点,要保证其连接的有效和有序。在质量改进中,从过程着眼重视资源配置、注重效率、协调内部及内外关系,这些应成为质量改进对企业运作效率方面的积极影响。为了应对多元变化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必须通过各项工作过程的改进来促进管理的组织、体系、程序的更新,促进工序、设施、技术、服务的改进,唯此才能提高企业的效率、超越竞争对手。(4)不断挖掘企业的潜力,推动企业品牌的打造。任何质量问题的产生都是有其原因和根据的,质量改进不应仅仅着眼于“质量问题”这一结果,而应主动出击去寻找原因、采取措施、控制原因、消灭事故,使事故发生率大为降低。预则立、不预则废,企业应该不断适应需求地开发新的产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去实现新的产品生产,从而不断挖掘企业的潜力,推动企业品牌的打造,永葆企业品牌之青春。质量改进活动从时间而言,贯穿企业质量经营活动的始终;从空间而言,可以覆盖企业质量经营活动的每个领域、每个方面,每项活动、每个部门,每位员工。从这种意义而言,质量改进活动对企业潜力的挖掘是永无止境的,应该是永不止步的,质量改进触及企业的每一个细胞,从而成为企业永葆青春的不竭动力。企业要打造品牌,离不开质量改进,质量改进推动产品质量的持续提高成为企业打造品牌的最坚实的基础,质量改进推动的企业经营活动的高质量运行成为企业打造品牌的最根本的动力,质量改进推动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成为企业打造品牌的最具震撼力的克敌制胜法宝。质量改进成为质量立业的源泉。十一、 六西格玛管理的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