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29255215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思考 觅渡教育集团 唐秋侠 估算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是公民必备的数学技能之一。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加强口算,重视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并对估算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的具体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第二学段的具体目标是“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估算作为“数与代数”的新增内容,给小学计算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也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问题一:估算教学到底为哪般? 估算教学,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估算教学,是为了在数学学习中教给学生估算的策略,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可为了估算而教学估算,却屡见不鲜。 【片段】: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中,教师出示主题图“小明家有42头奶牛,一头奶牛大约可挤奶29千克,照这样计算,小明家一天大约可以挤奶多少千克?”在交流估计方法时,学生把42看成40,把29看成30,得出的结果大约是1200。没有人说到课本上所提示的另外两种答案“比800多”“比1500小”。怎么办?教学目标要完成啊!老师只好自圆其说:“老师估计得数大约是800,你知道我是怎么估计的吗?” 从而把学生拉回到自己预设的教学设计中。思考:低年段的学生认知水平与思维方式比较低,学生更喜欢并认可具体的,确定的事物和现象,他们所认识的数比较“中观”,还不认识“大数”和“小数”,所学习的运算也是一两步就可以完成的。他们在面对估算题目的时候往往是简单地把数看成整十、整百。正因此,学生们把4229看成4030估算成1200也就不足为奇了。老师一句:“我能估计成800,你知道我是怎么估计的吗?”就能让学生产生学习估算的需要?学生产生估算的需要仅仅是为了回答老师是怎么估计的吗?只有当孩子对估算产生迫切的需要时,知识才能真正地内化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妨请学生做个小判官:“有同学把4229算成了718,还有个同学算成了1518,你能不计算,判断出对或错吗?”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自然把学习的注意点迁回到估计值的范围中来。问题二:估算想说爱你不容易!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学生只是在有提示性语言的前提下,才调用头脑中的估算策略进行估算。而“大约”便是孩子头脑中印象最深刻的“提示性语言”。【片段】如“一页有21个字,每行约有28个字,这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学生看到大约,二话没说,马上调用脑中的估算策略,进行估算。老师见状,忙说,如果题目中出现大约,问题中还有大约,那么就要采用精确计算!思考:为什么问题中有“大约”就不采用估算方法呢?作为老师,我们清楚了吗?难道我们仅仅依靠经验“题目中有大约,问题中有大约,那么计算时就要求算精确值”。我想,用这样的“经验主义”去教育我们的学生,必然导致学生会发自内心的说上一句“估算,想说爱你不容易”。 作为教师,我们在生活中已经建构了“大约”一词的用法,而学生则不然, 他们缺少这方面的生活经验。那么让学生正确建构“大约”的意义, 能在合适的情景中正确使用“大约”就应该成为教学目标之一。再者,该题出现在乘法估算这一课时中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区分何时用估算、精算还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估算的策略?我想,这是不言而喻的。问题三:估算为什么就错了呢?标准指出:“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算法,养成估算的习惯。”由于缺乏估算的经验和估算的训练,学生的估算能力很弱,面对估算问题时,他们往往不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境而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片段】比如“一箱饮料34元,买9箱带300元够吗?”这个问题就要根据具体的情境来选择把数扩大还是缩小。而学生练习时,把34 看成30,把9看成10, 30 10 = 300 (元) ,以此来判断只要带300元就够了。可实际上, 34 9 = 306 (元) ,带300元是不够的。思考:在日常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领悟各种策略的合理性与优越性,从中选择一种最科学、最不容易出错的方法,养成针对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的良好解题习惯。仍以上题为例,当学生估算出300元后,作为老师不妨追问一句:“怎么更好地表述大约300元呢?是比300元多一点,还是比300元少一点呢?”在老师的追问中,学生对自己的估算策略进行“二次反思”,还有没有更好的估算策略呢?其实,9个34,就是比10个34少1个34,340-34自然要比300大啦。“二次反思”恰恰是让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认识过程进行二度思考,学会调节自己思维的过程 。问题四:估算切莫忽视语言分析。估算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心智活动。不同个体之间对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存在着区别。如果不真正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 相应的教育理论就不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这一点对于估算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下片段采自美国教材:【片段】Tanya 和她的好朋友Krista 在考虑她们是否有足够的钱买鞋及交营业税。下面是她们的对话:Tanya : 一双溜冰鞋标价89. 99 ,并要交5 %的营业税,我只带了95 ,你觉得能够吗?Krista :呃,一双溜冰鞋大约90 ,我知道90 的1 % 大约是0. 9 Tanya :对呀,那0. 9 的5 倍是4. 50 ,所以90 与4. 50的和是94. 50 ,我有足够的钱买这双溜冰鞋。思考:学生在获得合理估算结果的同时,教材尽量要求学生澄清自己的思路,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思维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估算方法,从而进行反思。 因此,教材在“动脑想”(thinking lab) 中通过语言分析形式暴露学生的思维特征,训练学生“出声的思维”,以便对估算能力的形成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往往是出示例题,让学生估算后,说说自己是怎么估算的就戛然而止,却很少有“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估算策略”?是因为孩子太小,不放心,还是估算策略不值得如此追问?学生的思维过程恰恰是依赖于语言才得以暴露,忽视了语言的分析,也就隐藏了孩子运用估算策略的原因。 汪国真有一句诗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我不敢苟同,事实上,只要有心,生活处处皆风景。 同样,只要有心,教学处处皆“思考。”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