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一检语文详解及阅卷报告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29056742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锡一检语文详解及阅卷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无锡一检语文详解及阅卷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无锡一检语文详解及阅卷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无锡市高三一检语文试题解析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B “”的社会看上去很有序,但社会体制却是僵化的,人被僵化的体制,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切都是设定好的、的。这种“有序”社会是没有活力的社会,当然也是难以向前发展的社会。A. 死气沉沉 束缚 墨守成规 B. 死水一潭 束缚 按部就班C. 死水一潭 制约 按部就班 D. 死气沉沉 制约 墨守成规解析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死气沉沉”形容气氛沉闷,没有生气。也形容人精神消沉,缺少活力。“死水一潭”比喻死气沉沉、停滞不前的沉闷局面。依据语境“社会体制却是僵化的”应该选择后者;“束缚”使受到约束限制,使停留在狭窄的范围里,如束缚手脚。“制约”受环境制约,是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如互相制约。依据后文中“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切都是设定好的”推测,应该是“束缚”;“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墨守成规”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这两个词语区别不大,墨守成规多指不敢勇于创造;按部就班指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相容,缺乏创新。依据语境“这种有序社会”,选择“按部就班”。由此判断答案为B项。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 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都与古典小说、戏曲或传说有关,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CA. 看我“七十二变”,爱漂亮没有终点,麻雀也能飞上青天。(西游记)B. 又没有“红娘”式的人物,要理解对方的心思是多么困难啊!(西厢记)C. 老听人家夸赞你,我还以为你是一个“三头六臂”的女英雄呢。(水浒传)D. 你看看你,开了水龙头不记得关,家里都“水漫金山”了。(白蛇传)3. 填入下面唐诗划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是一项 C 寒窗灯尽月斜晖,佩马朝天独掩扉。,白云空长越山薇。病中送客难为别,梦里还家不当归。惟有寄书书未得,卧闻燕雁向南飞。A. 细水浮花归别浦 B. 淡烟浮照明星楼 C. 清露已凋秦塞柳 D. 绣户夜攒红烛市解析题干中答题关键词“唐诗划线处最恰当的”。律诗要求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对仗,首联和尾联可以对仗,可以不对仗。由此知道,所填句子要和“白云空长越山薇” 对仗。选项中,A项,“浮花”和“空长”不对仗;B项,“明星楼”和“越山薇”不对仗;D项,“红烛市”意境不符。答案为C项。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世间事物有真、善、美三种不同的价值,人类心理有知、意、情三种不同的活动。人生来就有真、善、美的需要,真、善、美具备,人生才完美。求知、想好、爱美,三者都是人类天性。人能发意志,就要想好,就要趋善避恶,造就人生幸福。这三种心理活动恰和三种事物价值相当:真关于知,善关于意,美关于情。人能动情感,就爱美,就欢喜创造艺术,欣赏人生自然中的美妙境界。人能知,就有好奇心,就要求知,就要辨别真伪,寻求真理。A. B. C. D. 解析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答题时,依据上下文,结合语句本身逻辑关系以与标点符号推测。题中,依据横线前的“人类心理有知、意、情三种不同的活动”可以推测,第一句一定是“这三种心理活动”,排除BD两项;接下来依据“真关于知,善关于意,美关于情”三句,推测下文分别为“人能知”、“人能发意志”、“人能动情感”,排除B项,答案为A项。5. 以下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B A. 宫、商、角、徵、羽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起源于春秋时期。B. 中国是礼仪之邦,来往称呼接洽,多使用敬辞,其中陛下、殿下、膝下、足下、在下,都是敬称用语。C. “南阳高士吟梁父,西蜀才人赋子虚”,前句说的是诸葛亮,后句说的是司马相如。D. “避讳”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黛玉因母亲名字有“敏”字,所以写“敏”字时常用它字代替或曲笔,即为“避讳”之举。解析考查考生对于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选项中,B项“陛下、殿下、膝下、足下、在下,都是敬称用语”错误,其中,“在下”是谦词,称自己。古人常用“区区在下”表自谦辞,同样“区区”亦能代表“在下”。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寄欧阳舍人书 曾巩6. 对以下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 生者得以致其严 严:敬意 B. 而不本乎理 本:探究C. 意奸而外淑 淑:善良 D. 其传世行后无疑也 传:传播重点实词含义的理解,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将解释带入原文中,依据上下文推断含义,题中B选项中,“本”应该解释为“根据”。7. 以下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作者认为铭与史不同,墓志铭应写贤者,而史则善恶皆书。B. 文中的庙指宗庙,而不是寺庙,是祭祖的房屋,铭文可置于其中。C. 公卿大夫在文中泛指为官做宰的人,他们都有墓志铭,但流传下来的却很少。D. 欧阳修在给作者的信中厘清了曾氏家族世系,作者表示会对世系增加充实扩展。分析: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文学常识的把握的能力。此题中D项“作者表示会对世系增加充实扩展”表述错误,原文中“且敢进其所以然。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的“加详”是加以研究审核的意思,而非增加充实扩展。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于是乎铭始不实。写作的人,既不能拒绝他们而不写;又因为是他们子孙的请求,从此铭文就开始不符合事实了。计分点:“拒”,拒绝;“为”,写;“始”,开始;“实”,事实;评卷细则:(1)立言者既莫之拒不为;又以子孙之所请也,于是乎铭始不实。(5分)写作的人,既不能拒绝他们而不写;又因为是他们子孙的请求,从此铭文就开始不符合事实了。参考答案原给分点: “拒”“为”“始”“实”各1分,语意通顺1分。修订补充:1.“莫之拒”能表达句式特点,“之”落实并位置准确,(不能/没有)拒绝他们2.“为”译成不做(这件事)也给分3.“实”译成真实不给分,译成动词不符合事实/实际(情况)、不切实际、不属实是对的。4. 语意通顺1分放在第二分句“又以子孙之所请也”,作为新的赋分点。典型失误:(错例呈现、原因追溯)错例呈现:1.已经没有方法拒绝不得不写碑铭的人,又因为是铭主的子孙请求的,因此这样后铭文才不真实。(1分)2.立下誓言的人已经拒绝又没有作为,又被别人的子孙邀请,所以墓志铭始终不真实。(0分)3.立下誓言的人已经对此冷漠,拒绝承受不执行,又让他们的子孙后代拜访他们,因此铭文终究不真实。(0分)原因追溯1.“莫之拒”宾语前置句没有表达,“莫”否定没有理解到位,要么译成双重否定,要么译成肯定。2.“始”大多译成“才”; 3.“实”大多译成“真实”优秀答案示例:1.写墓志铭的人既不能拒绝他们不写墓志铭,又因为他们子孙后代的请求,从此墓志铭开始不属实。2.写铭文的人既不想拒绝他们而不写,又因为他们子孙后代的请求,在这时铭文开始不符实际。2.作墓志铭的人没有拒绝他们而不去做的,又因为是他们儿孙辈请求的事,这之后墓志铭开始不符合实情。(2)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好像任用人才一样,不是具有道德素养的人,怎么能分辨它而不迷惑,评论它而不徇私呢? 计分点:“犹”,好像;“畜”,具有;“恶”,怎么;“徇”,徇私。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点睛:此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评卷细则:标准答案:好像任用人才一样,不是具有道德素养的人,怎么能分辨它而不迷惑,评论它而不徇私呢?(犹、畜、恶、徇各一分,共四分)参考评分1分 特别是用人,不是有道德的人,邪恶可以辨别不疑惑,商议了不思考吗?2分 那些被雇佣写墓志铭的人,不是拥有高尚道德的人,怎么会不产生疑惑,讨论后不示意表现出来呢?3分 犹如任用人,不是高深道义德行的人,怎么能够明辨它而不困惑,议论它而不徇私呢?4分 就像用人,如果不是有道德的人,怎么能够分辨没有疑惑,议论而不徇私呢?补充说明1. 本着以答案采分为准的原则,基本上只要学生能够把关键字词翻译到位均给分。2. “畜”这个实词如果解释为“具有、培养、拥有、有”都给分,但是不能不把原文中的“非畜”两字翻译成“不是”,“非”为“不是”,“畜”应该为动词。教学建议:1. 多阅读些散文和议论文的古文语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2. 组织答案多抓动词,谨防句子前后语序的颠倒。9. 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曾巩认为墓志铭少有流传的原因。与事实不符(被铭者德才不好,铭文失实);作铭者不合要求(或品行不高,或不善作文)。分析:此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题干要求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曾巩认为墓志铭少有流传的原因。答题首先筛选原文中语句“于是乎铭始不实”“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概括形成答案。答题时注意不能照抄原文,要用自己的话概括总结。评卷细则:参考评分:1)被铭者角度:被铭者是恶人或德才不好等,给2分; 2)铭文角度:铭文失实或不合被铭者实际或名不副实或虚假或夸大其词或不公正不正确等,给2分; 3)作铭者角度:作铭者不合要求或所托非人或道德品行有问题或不善作文或其辞不工或才学不高水平不够或写得不好等,给2分;4)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其中任意两点给4分。补充说明:(1)要点重复不重复给分;(2)照抄原文语句给一半分。典型失误:(1)概括不全;(2)照抄原文;(3)要点重复;三、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蝶恋花清谭献庭院深深人悄悄,埋怨鹦哥,错报韦郎到。压髯钗梁金凤小,低头只是闲烦恼。花发江南年正少,红袖高楼,争抵还乡好?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10. 词的上阕前三句是如何刻画主人公形象的,请简要分析。答案以环境的幽深烘托女子的孤单寂寞;通过埋怨鹦哥错报信息的行为(心理)描写她思郎心切。 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手法的能力。题中,答题关键词“上阕前三句”、“如何刻画主人公形象”。“庭院深深人悄悄” 通过女子所居环境幽深氛围的描写,烘托出女子内心深处的寂寞。“埋怨鹦哥,错报韦郎到” 春日迟迟,鹦哥报道他来到的叫声,使她空喜欢一场,在她寂寞的心中掀起了难以平息的感情波澜。鹦鹉能言,都是人教的结果。女主人公思念所爱心切,便把自己最希望的事反复调教于鹦鹉,以此获得一种虚幻的满足,当然也希望鹦鹉能与时地报告他的归来。不想这反倒惹出了她的相思烦恼。这两句,通过动作和心理的细节描写,描写她思郎心切。评分标准调整手法1分,分析(情感)1分。第一句若答成景物描写亦可得1分。二三句若答成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亦可得1分。情感参照评分标准(二三句的情感若答成急切盼郎归的心情亦可得1分)。典型错误1. 不能正确审题,不明白如何刻画的意思,分析时没有涉与手法,只是将三个句子翻译了一遍,然后分析了情感。2. 题目很明确问的是刻画主人公的形象,分析时想当然,抒发的是作者的情感,还有一种错误的解读,将韦郎理解为友人,抒发的是对朋友的思念不舍。3. 答题废话太多,不精炼,唯恐漏掉一个点,分析手法分析三四种。建议:1. 诗歌的教学还是应以读懂诗歌内容为主要任务,读懂了自然也会答题。2. 对于诗歌的一些基本术语的概念要真正弄懂,而不是靠刷题获得。比如题干中会涉与如何刻画如何抒发、赏析、妙处、表达效果等。3.诗歌的回答要精炼,按题目要求作答,问啥答啥。11. 词的下阕是如何抒发感情的,试简要分析。下阕虚写,前三句通过想像男子江南生活的情景,担心男子留驻江南而希望他早日回家相聚;侧面描写,表达对男子的思念心切;想像自己变成车前草,阻断行人西去道路,表达对爱情的忠贞。分析:题干“词的下阕是如何抒发感情的,试简要分析”,答题关键词“下阕”“如何抒发感情”。答题时,首先点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情感,“花发江南年正少,红袖高楼,争抵还乡好” 女子想像在江南的情郎的生活,江南的春天群芳争艳,青山滴翠,自己与情郎都正是青春年华,纵然高楼红袖迷人,也抵不上回乡与钟爱的女子相聚,共度良辰美景的美好。“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 为了能够阻拦情郎远行,女子愿意舍身化作小草,只要能够留住他,遮挡住情郎前去的脚步,即使自己被碾压也在所不辞。这都从侧面表达对男子的思念心切,达对爱情的忠贞。评分细则:手法2分;分析2分;情感2分。手法:(任意1个,2分) 想象、虚写、直接抒情分析:(任意1个,2分) 前三句通过想像男子江南生活的情景,想像自己变成车前草,阻断行人西去道路,情感:(任意1个,2分) 担心男子留驻江南;希望他早日回家相聚;表达对男子的思念心切;表达对爱情的忠贞。主要问题:1、没有读出是闺怨诗。抓住“还乡”,读出“思乡”类似情感。2、最后一句理解为:想化作车前草,想要跟随行人走。赏析:这是思妇之词,上半沉思语,殊觉哀而不伤,怨而不怒。下半相思刻骨,寤寐潜通,顿挫沈郁,可以泣鬼神。通过女子所居环境氛围的描写,烘托出女子内心深处的寂寞。且“庭院深深”使人很容易想到欧阳修那阕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两首词在某些地方格调颇相似,情感相通。二、三两句更是妙趣横生,刻画闺中少女的情态栩栩如生,与敦煌词鹊踏枝中“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春日迟迟,鹦哥报道他来到的叫声,使她空喜欢一场,在她寂寞的心中掀起了难以平息的感情波澜。“压鬓”二句,是女主人公“闲烦恼”的特写镜头。鹦鹉之能言,都是人教之结果。女主人公思念所爱心切,便把自己最希望的事反复调教于鹦鹉,以此获得一种虚幻的满足,当然也希望鹦鹉能与时地报告他的归来。不想这反倒惹出了她的相思烦恼。前后强烈对比,寓意深刻。“低头只是闲烦恼”则写女子心态之沉重烦闷,这种精神上的烦恼不是金玉满堂的物质生活所能消解、抵偿的。“只是”两字下得很妙,将女子无法排遣的伤离怨别之思以直陈的方式表出,具有强调的作用。“闲烦恼”也可见女子的相思之苦触处即是,同时为过渡到下片打下了伏笔。下阕从女子想像在江南的情郎的生活着笔,词的内容也由上阕深闺人的相思烦恼变而为下片感于江南春而产生的盼归的惆怅。江南的春天群芳争艳,青山滴翠,自己与情郎都正是青春年华,纵然高楼红袖迷人,也抵不上回乡与钟爱的女子相聚,共度良辰美景的美好。她方方面面地思念他的一切,设想他在外面的生活情况。而她最担心的,想得最多的,一是他会不会对她不忠,二是他的生活是否艰辛。她设想他在“红袖高楼”行乐的情景,心痛情急,迸出了“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的心声。主人公明知无力阻止爱人出行,但也甘愿为此牺牲!女子的殷殷期盼,在诚挚温厚之中深深地蕴含着坚贞不渝的品质。主人公幻想爱人所禁受的艰辛,好象在同爱人一起禁受,因而身体消瘦,精神困顿。黄昏更是思念更切的时候,因而主人公几乎害怕黄昏!由此想到以前美满相处时的情景,那时候主人公与爱人还开着离别的玩笑;不料这玩笑竟骤成事实,这更使主人公更加难过。尽管这样,末两句说宁愿化身为车前草,挡住情郎西去的道路,冀盼情郎回心转意,早日归来。借用“车前草”的字面意义作文章,虽非首创,以之结尾表白痴情不改的心志,更加衬托主人公痴情的人物形象,有感人肺腑之效。四、名句名篇默写。(1)匪我愆期 ,子无良媒。(诗经氓)(2)汩余若将不与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3)闲来垂钓碧溪,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4)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白居易琵琶行)(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苏轼赤壁赋)(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箫鼓追随春社近 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解析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此题中易错字“愆”“仓皇”。点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五、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江底之夜 艾芜13. 简要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环境描写,描写了江底的自然景象,暗示动荡不安的社会时局;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解析题干“简要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第一段是环境描写,“一条水势汹汹的江流和排立在江边的一列街屋,都在暮色中渐渐朦胧起来” 描写了江底的自然景象;“荷着土洋炮和带着红缨子的长矛,百姓出门都带着武器,暗示动荡不安的社会时局;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战乱背景。点睛: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后边内容作铺垫。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心理。象征和暗示。交代人物活动场所。展开、推动故事情节。评卷细则:参考评分:1)环境描写,描写了江底的自然景色; 2)暗示了动荡不安的社会时局; 3)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4)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5)为下文“我”住宿后总是担忧被推下江的情节作铺垫。(一点2分,任意两点即得4分)补充说明:1.原答案:“环境描写,描写了江底的自然景色,暗示了动荡不安的社会时局”主要针对前一句作答;“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主要针对后一句作答。2.结合学生答案,选取较为合理的,补充得分点进行赋分;又考虑从宽批阅,所以只要答道任意两点就给4分。建议:1.句段作用除了熟知答题可能的角度外,最主要还是结合文本本身内容理解,同时注意前后情节的关联。2.语言组织,要结合内容,不能只有套话。14. 试推断文章划线句中女主人生气的原因。没在包袱里找到值钱的东西而失望:通过叱骂儿子来掩饰心虚;嫌儿子多嘴,自曝家丑。 解析题干“试推断文章划线句中女主人生气的原因”。题干中答题关键词“划线句中女主人生气的原因”,答题时,联系上下文筛选关键语句“便听见里面有几本书那样的东西“突地”跌落在地上。我猜疑她在检查我的包袱。该没有东西使她看上吧”“叔叔没有住在这里,半夜才”“看你一刻也离不开,鬼东西”“迅速地瞥视我一下”,概括形成答案。评卷细则:参考评分:1)没有包袱里找到值钱的东西而失望, 2) 通过叱骂儿子来掩饰心虚, 3) 嫌儿子多嘴,自曝家丑。(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补充说明:1) 第三点如答到孩子哭闹,得一分。2) 第二点如从我的角度答,我探问她的家庭情况,隐私,正常得分。3) 第一点只有答到没找到值钱的东西,正常得分。优秀答案示例:1、在我的包袱中没有找到有价值的东西。2、害怕我发现,用生气来掩饰内心的不安。3、孩子透露叔叔的事,把她的隐私暴露给陌生人。建议:1、小说情节梳理要有意识地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把握。2、小说情节理解和人物分析仍需提高能力。15. 简要概括女主人家庭的生存状况。生活在战乱年代,家庭贫穷,丧夫多子,饱受掠夺,被迫苟且偷生,孩子活在暴力下。 解析题干“简要概括女主人家庭的生存状况”,答题关键词“女主人家庭的生存状况”,答题时,结合文章内容,筛选关键语句,然后概括形成答案。由原文中“是一位三十来岁的粗女人,衣衫已经补了好些块不配色的疤,三个高矮不齐的孩子和一个尚未满岁的婴儿,时常吵闹着她”“民国八年与徐排长摄于四川之泸州,后徐君阵亡于成都龙泉驿一役,即将此仅存之遗影,敬赠君之夫人惠存”可以看出“家庭贫穷,丧夫多子”;“她跑进屋里去,把哭着的第三个小孩子提了出来,给他一个耳光之后,随即把大孩子手中啃了一半的包谷抢去,硬塞在小儿子的嘴上,将那张发出哭声的嘴洞,莽撞地堵住”,可以看出“孩子活在暴力下”;“哪里穷?这样好的地方!那些天杀的东西接二连三来抢,还有你们那些保商队哼,过一回,光一回”“女主人将一个壮大黄圆的南瓜连皮切在瓦罐内,三个高矮不齐的孩子围在她身边,睁大贪食的眼睛,舐着带有唾液的嘴唇”可以看出“战乱年代,饱受掠夺,被迫苟且偷生”。均分:2.56 补充说明:1.“丧夫多子”,答为“死了丈夫”、“孩子多”、“压力大”、“无依靠,独自抚养孩子”其中任意一点也可。2.“被迫苟且偷生”,答为“为了生存,偷翻客人包裹,图谋钱财”、“委身他人,以求一点物质资助,养育孩子”中的任意一点也可。典型失误:1.审题不清。题目问的是“简要概括女主人家庭的生存状况”,很多同学理解为“女主人的生存状况”或是“女主人的形象”;没有关注“简要概括”四字,很多同学密密麻麻写了五行字,某种程度上耽误考试时间。2.答点重复:主要在于围绕“家庭贫穷”这一答点衍生出三到四个答案。3.缺乏提炼,以形象描述代替概括。如“没有暖气,要烤火堆,食物稀缺,只有包谷,屋子小,有霉气,没草席、棉被,有蜘蛛网,很少有客人来,周围土匪多,墙漏风有缝。”4.不少同学没有读懂文章,对“叔叔”的身份阐释很多。理解人物比较模式机械化。建议:1.小说应以读懂故事为先,不要模式化、僵化理解。2.注重审题意识的培养,问什么答什么。3.训练信息提炼能力和概括能力,不可简单搬搬抄抄。16. 请探究文章结尾划线句“心里便禁不住黯然起来”的意蕴。对这一家人艰难的生活处境表示同情和忧虑;对女主人因生活重压导致人性的扭曲而感伤;对女主人生活窘境的理解,表达了自己的愧疚之情;对善良的贫苦百姓走上歧途感到怅惘与悲哀。解析题干“请探究文章结尾划线句心里便禁不住黯然起来的意蕴”答题关键词“心里便禁不住黯然起来的意蕴”。理解关键句子的含义,要由浅到深的答题。抓住关键词“黯然”,联系上文中“女主人将一个壮大黄圆的南瓜连皮切在瓦罐内,三个高矮不齐的孩子围在她身边,睁大贪食的眼睛,舐着带有唾液的嘴唇”,可以知道“黯然”中有对这一家人艰难的生活处境表示同情和忧虑,和对女主人因生活重压导致人性的扭曲的感伤;“民国八年与徐排长摄于四川之泸州,后徐君阵亡于成都龙泉驿一役,即将此仅存之遗影,敬赠君之夫人惠存”,可以知道“黯然”中有对女主人生活窘境的理解,表达了自己的愧疚之情;联系文章战乱的背景,从深层面理解,“黯然”中有对善良的贫苦百姓走上歧途感到怅惘与悲哀。参考评分:1、 对这一家艰难的生活处境表示同情和忧虑。2、 对女主人因生活重压导致人性扭曲而感伤。3、 对女主人生活窘境的理解,表达了自己的愧疚之情。4、 对善良的贫苦百姓走上歧途感到怅惘和悲哀。典型失误1、 读不懂文本主题,笼统地写对战争的厌恶和控诉,或错误地写女主人的光辉形象(如:表达了对女主人努力维持一家生活的赞美;为女主人热心的为我煮南瓜的感激;伟女主人在艰苦的情况下依然帮助我的感激;对女主人一家乐观生活的感动,等等)2、 做题语境意识不强,“心里不禁黯然起来”的语境是看到相片上的字,回头看见母子在煮南瓜,学生却多写对军人战死沙场的惋惜、对自己面对他们的苦难无能为力的无奈、对政府没有好好赡养军人遗孀遗孤的批判,等等。优秀答案示例:1、对女主人独自抚养多个孩子、艰难生活的同情;对女主人原本生活美满现在却沦落至此的伤感,对女主人粗暴冷漠表示理解;表达了我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战争中饱受摧残的百姓的同情、怜悯。2、表达了对女主人一家遭遇的同情;表达了先前对女主人的警惕和不安的愧疚;表达了对女主人经历物是人非的怅惘、失落。3、表达了对之前怀疑女主人的愧疚;女主人丧夫,生存艰难,表达了对女主人一家的同情;时局动荡、战争不断、时有流寇,百姓生存艰难,表达了对普通百姓的悲悯和对时局动荡的惆怅;为善良之人变得粗鄙凶悍而感伤。建议:1、加强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探究训练。 2、平时加强学生做题时的语境意识、文本依据意识。六、现代文阅读(二)阅读下面的论述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网络使我们变笨了吗?17.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层次。 由浅薄引出“网络真的使我们变笨了吗”的论题;通过知识的边界,对比分析了知识在这两个时代的不同与利弊;强调克服知识网络化的弊端还在于自己的观点。 解析分析论述层次要对文本进行分层。本文可以分为三层,第一部分为12节,“浅薄,副标题是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由浅薄引出“网络真的使我们变笨了吗”的论题;第二部分是3-9节,“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来聊一聊戴维温伯格的知识的边界”“如果我们把网络时代和印刷术时代做一个区分,可以看到知识在这两个时代的创造、传播和获取,都有很大不同”通过知识的边界,对比分析知识在这两个时代的不同与利弊;第三部分是10-13节,“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强调克服知识网络化的弊端还在于自己的观点。均分:3.58 参考答案调整为:首先,由浅薄(1分)引出“网络真的使我们变笨了吗?”的论题(1分);其次,通过知识的边界,对比分析了知识在这两个时代的不同(1分)与利弊(1分);最后,强调克服知识网络化的弊端(1分)还在于自己的观点(1分)。(每点2分,共6分)补充说明:如果将全文分为四个层次,即将参考答案的第二个层次细分为“不同”和“利弊”两个层次,则扣1分。典型失误:1.没有标示思路的关联词,即“首先”“其次”等,扣2分。2.每个要点开头以“第一层(1-5)”这样的形式来呈现,即使后面概括的内容大致正确,但是分层明显错的也不得分。3.分了五个甚至更多的层次,视情况不超过2分。4.答案笼统,如:首先引出话题,其次结合知识的边界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5.部分学生答题极不规范:字迹潦草,难以辨认;语言啰嗦,甚至写到答题区域之外地方。建议:1. 强化规范答题、清楚呈现答案的意识。2. 重视概括能力的训练。3.学会梳理文脉:(1)抓住文体特征,明确论题,把握大致内容与作者的倾向,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关系。(2)寻找标志性词语(关联词、说明承递关系的词语、顺序词、范围词、过渡词等)。(3)寻找关键语句(领起句、总起句、过渡句、设问句、小结句等)。18. 文中说知识在印刷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创造、传播和获取有很大不同,请简要概括。 创造:印刷术时代创造的知识是有限的,是真正重要的东西;网络时代创造的知识是无限的,没有经过过滤的:传播:印刷术时代知识的传播是固定的,网络时代的知识传播是快速更新,不断变化的;获取:印刷术时代,人们通过理性思考认识世界,网络时代根本不可能全部理解,没法收纳。 解析题干“文中说知识在印刷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创造、传播和获取有很大不同,请简要概括”,这句出现在文章第五节中,答题区间在6-10节中,筛选关键语句“纸是有限的,而网络是无限的;纸上信息是固定的,而网络上的信息是流动的”“所以在印刷术时代,我们拥有一套严格的信息过滤机制”“但在网络时代,过去的过滤机制失效了,我们被淹没在信息海洋之中”“我们是可以理解这本书的。而网络是流动的,一切都在快速地更新和变化之中,它解放了知识,但没有方法重新收纳它,或者说,它已经没法收纳了”“印刷术时代,人们将知识分门别类,相信通过理性思考可以认识整个世界”“但是网络时代显现了一个事实,世界太大了,大到我们根本不可能全部理解,这一点,无疑让印刷术时代过来的人感到恐慌”,概括形成答案。 均分:3.28 2分(照抄第6段,对传播没有到位的概括,得2分)4分 (答案中有“知识”有“信息”,“传播”一点基本到位,得4分)4分 (“知识”主语落实到位,对“传播”一点没有概括)补充说明题干:文中说知识在印刷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创造、传播和获取有很大不同,请简要概括。3. 审题上没有抓住题干要点:知识在印刷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创造、传播和获取有很大不同,主语为“知识”,但是在具体答案中普遍呈现为“纸”“网络”(此为知识的载体,而非知识)或者“信息”(“信息”与“知识”还是有区别,文中虽不明显,为答题严谨故,还是“知识”为妙。)4. 文章第6段“纸是有限的,而网络是无限的;纸上信息是固定的,而网络上的信息是流动的”给学生答题造成的混淆最大,很大一部分学生都照抄了此段。本着“惩前毖后”更为“治病救人”,此种表述得2分。5. 就文本内容而言,思路比较清楚,第5段“如果我们把网络时代和印刷术时代做一个区分,可以看到知识在这两个时代的创造、传播和获取,都有很大不同。”紧接着的6-9段尤其是7-9段就是对此展开的具体阐述。但是学生阅读比较马虎,被第6段牵扯了视线,在7-9三段的具体筛选概括上重点又没有落实,导致得分不算理想。另有学生按照两个时代(印刷术时代网络时代)分三点(创造、传播、获取)进行回答,亦可。建议:1.阅读要抓整体,应有整体意识。2.审题要有要点,具体答案组织时应有对象意识,有思路意识。19. 请结合文章,阐释最后一段划线句中“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的内涵。学会选择所需的知识,集中注意力,作深度思考:学会过滤,筛选出真正重要的知识;克服知识网络化的恐慌,努力认识世界;避免加重思想的僵化和极端化。解析题干要求阐释最后一段划线句中“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的内涵。分析内涵抓住关键词“克服”联系上文“重要的永远是人,也就是你自己。网络有诸多好处,也有诸多弊端,但这并不妨碍一个人自己的求知欲望和行动”,可知道,“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是要通过个人的求知欲望和行动克服网络诸多弊端。联系上文中“但在网络时代,过去的过滤机制失效了,我们被淹没在信息海洋之中”“而网络是流动的,一切都在快速地更新和变化之中,它解放了知识,但没有方法重新收纳它,或者说,它已经没法收纳了”“但是网络时代显现了一个事实,世界太大了,大到我们根本不可能全部理解,这一点,无疑让印刷术时代过来的人感到恐慌”“人们容易只靠近和他一致的思想,对其他思想进行排斥,这无疑会加重思想的僵化和极端化”“知识的网络化带来了很多不可预料的东西”分析答题。参考评分:1、 学会选择所需的知识,集中注意力,作深度思考; 2、学会过滤,筛选出真正重要的知识;3、克服知识网络化的恐慌,努力认识世界; 4、避免加重思想的僵化和极端化。(每点2分,任意3点即得6分,共6分)补充说明:如果学生能写到在网络时代,我们要有自己的求知欲望和行动,也得1分。 典型失误:1.审题不明确,最关键的未能抓住,答案是大而空的套话。如:面对网络弊端,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时代是人创造的,是由人掌控的,人不能被时代控制。2.全文意识不够,未能从整体文本中理解句子内涵。建议:1、 重视信息筛选提炼的能力训练。2、 强化审题意识,明确答题要点,规范答题并清楚呈现答案的意识。七、作文20.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有人说,好人必有好报;也有人说,好人未必有好报。但人们选择做好人善事,是因为回报,还是因为那是对的事情呢?解析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审题立意,结合事件,抓住关键词句“人们选择做好人善事,是因为回报,还是因为那是对的事情呢”,审题立意。参考立意:因为对,所以做;回报,让善举失去善意;善举,不图回报;回报,让善举锦上添花优秀素材:好人好事个人事迹材料简短一20#年8月24日中午,#浦东新区上南八村小区内,一位七旬老人突然晕倒在地,脸朝下、背朝上,口吐白沫,神志不清,生命危急,现场聚集了大量的围观者,但他们或没有技巧或缺乏勇气或怕惹事上身,谁都不敢靠近老人。这时,#纽荷兰农业机械青年职工的80后姜一诚正好经过事发地,他停下脚步一问究竟之后,迅速冲开人群来到老人身旁,立马蹲下身子抱起老人,让老人侧卧并微微托起老人头部,使其呼吸顺畅,一直到120急救车赶到后才放心离去。施救过程中,不断有人向他喊话:“小伙子,你要当心啊,会有麻烦的”,但姜一诚毅然决然地说:“你们不要这样,做人要有点良心,好吗”,他不动摇、不放弃,用善心、果敢和智慧使老人转危为安。8月28日,央视新闻联播节目黄金时段长时间报道了姜一诚的救人义举,他的高尚品行为我们全社会传播了精神文明的“正能量”。好人好事个人事迹材料简短二2011年8月14日,机械一组晚班。经机组反应,B2324号飞机右发发电机不能自动转换,同时,APU引气波动,8号轮见线。由于方面天气原因,原定于晚间22点到达的B2324号飞机延误至凌晨2点方才降落至浦东机场,并计划于7点50分继续执行航班任务,这意味着留给我们的时间将十分紧迫。IDG扮演着空中发电的角色,右发发电机不能自动转换,将导致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依靠单发电机工作,继而无法完全正常供电,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飞机飞行安全。而APU引气波动则会直接影响到飞机发动机的启动,该故障的长时间存在,必然会造成发动机的损坏,同时影响到客舱压力。飞机到达后,我组唐施佳,陆捷,杨费杰,吴炎琼第一时间借来相应工具来到现场,根据之前分配好的责任有条不紊着手更换右发IDG。 在拆卸的过程中,IDG内多余的滑油顺势大量滴漏在同志们的身上,但是同志们并没有因此而皱眉,在几位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极其沉重的IDG终于顺利的拆卸下来。然而,在安装新件的过程中,同志们发现,按照手册排号申领的封圈与旧件大小不一,明显无法正常安装上去,于是立刻上报至MCC处,并申请办理保留。所有工作直至清晨7点才得以完成,同志们在忙碌了整整一个通宵后拖着疲惫的身体,继续赶至其他机位开始飞机的日常维护工作。这次的一系列排故工作,无疑表达了我组精细严实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机务精神。正是因为这群可爱的机务人的存在,保证了航班的正常运行,保证了东航在广大乘客心中的形象。好人好事个人事迹材料简短三徐桔桔是上影集团的一名退休职工,有着35年党龄的老党员。为了让40多年前她插队落户的乡村百姓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年届六旬的她放弃高薪返聘的外企工作,告别九旬高龄的双亲和出生不到百日的孙女,远赴黑龙江黑河市山河村当起村支书,带领村民搞新型种植合作社,走现代农业致富路。徐桔桔上任后,日夜忙碌。成立种植合作社,修建健身设施,为全村老乡家换上白色塑钢窗,为道路扩建白色路面、安装铁栅栏,组建村篮球队、舞蹈队,与驻军部队结对子、与相邻村搞联谊,建立农家书屋,发展年轻党员,还为村里初中生联系#船厂技工学校短短一年时间,山河村有了很大变化。村民们都说:“为改变山河村的面貌,徐书记积极争取新农村建设资金,她真的很辛苦,我们感谢她!”徐桔桔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曾一同与她在山河村插队过的几名#知青也决定退休后重回山河村作贡献。新民晚报也特地报道了徐桔桔的感人事迹。中共#市委原书记俞正声同志阅读了介绍徐桔桔事迹的全文后,亲笔批示:“读完此文,既敬佩又感动,使我增强了信心和力量。”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1、 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2、 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3、 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表达、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56 / 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