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公司战略分析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126780906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机械公司战略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农业机械公司战略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农业机械公司战略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机械行业分析1农机公司的SWOT分析SWOT分析法是一种态势分析措施,可以对农机公司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从中发现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机会与威胁,找出公司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为公司制定对的的战略决策提供可靠的根据。1.1优势分析国内农机公司的内部优势在于:拥有较为丰富的物质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从农机生产、销售、修理,到服务培训、技术推广和组织机械化作业的整个体系已经初具规模。农机部门记录数据表白,具有一定实力和规模的农机生产公司已有数千家,部分产品已形成品牌效应。占据先机和本土优势,熟悉国内农业运作模式及复杂的外部条件,能较好把握国内市场对农机产品的需求。同步,国内的农机产品具有多样性、合用性、价格低等长处,既能适合发展中国家对农机产品物美、价廉、实用的规定,又能满足某些发达国家的需求。不断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增强自身发展能力。1.2劣势分析国内农机公司的发展劣势突出表目前:产品劣势。目前,国际农机市场竞争3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农机工业发展规划(-)。这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国务院有关增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2号)文献精神制定的首个行业规划,也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第一种行业规划,对农机工业在“十二五”由大变强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其内容系统全面,论述清晰,重点突出,数据精确,资料翔实;提出的农机工业发展的指引思想清晰、规划目的明确,重点发展项目可行,符合国内农机工业实际,将有助于农机工业产业构造的调节与振兴,有助于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出的十六项建设项目,符合现代农业发展与产业构造调节的规定,均为市场急需的产品,具有可操作性;提出的产业布局合理,贴近市场,与国内现代农业发展相吻合;提出的扶持农机工业发展政策建议有较强的针对性,切实可行。规划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目的。一是产业规模的目的,即到,农机工业总值达到4000亿元,出口贸易额达120亿美元,占全行业销售额的20%。二是创新能力目的。建成协调有效的农机工业自主创新平台,在大型农业动力和作业装备领域实现重点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的重大突破,推动新产品开发。形成若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显着增强,开发的新产品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三是产业能力目的。广泛采用现代制造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初步形成集科研开发、主机制造、核心件制造、成套装备供应、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形成5家年销售收入在150亿元以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公司集团。提供的产品可以基本满足保障国内粮食生产安全的战略和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成为世界农业装备制造大国和强国。一政策:“十二五”规划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十一五”期间,国内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连年增产,菜篮子产品保障充足,农民持续增收。哺育重要农作物新品种2600多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粮食总产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成功研制和推广应用一批畜禽疫苗药物,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规模化健康养殖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业质量原则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十一五”末,国内农业科技进步奉献率达到52%,农业科技已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统筹协调机制(二)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农业科技执法(三)加大财政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营造创新环境,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农业科技发展面临新的需求增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迫切需要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随着工业化、城乡化的迅速推动,农产品总量需求刚性增长,质量安全规定不断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应的任务越来越重。耕地、淡水等资源的刚性约束日益加剧,生态环保的压力不断加大。农业劳动力成本迅速上涨,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增长明显,土地流转成本不断提高。为此,迫切需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强化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率,大幅度提高资源运用率和劳动生产率。适应农业经营主体的新变化,迫切需要增强农业科技服务能力。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乡和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素质呈构造性下降,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随着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限度的不断提高,新型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伙社和农业公司等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新主体,对核心生产环节的技术服务产生巨大需求。为此,迫切需要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增强农业科技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提高科技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农业科技整体效率,迫切需要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国内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还不够紧密,科技基本条件资源配备不尽合理,共享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财政科技投入构造有待优化,稳定投入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科技评价导向不尽合理、科技评价原则不够科学、科技评价主体有待调节。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国内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障碍。为此,迫切需要进一步创新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备,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资源的运用效率。(三)农业科技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十二五”是国内农业科技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农业科技发展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好,农业科技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农业科技发展的原动力更加强劲。分子生物学等基本学科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催生出一批新兴、交叉和综合学科,为农业科技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措施。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并向农业领域不断渗入,加快了农业科技的发展速度,生物组学技术、干细胞技术、转基因技术、数字农业技术等正在孕育新的革命性突破。农业科技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应,保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既为农业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规定,也为农业科技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农业与其她产业的关联更快密,农业功能进一步拓展,生物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新型经济不断发展,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不断涌现,进一步拓宽了农业科技发展的领域。农业科技发展的保障将更加有力。发展农业的主线出路在科技,更加凸显了农业科技的战略地位。随着国内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业科技的财政保障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随着人才强农战略的不断推动,农业科技的智力保障水平将进一步加强。随着科技基本设施的不断完善,农业科技的条件保障能力将进一步提高。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科技进步的政策环境将进一步优化。二机会:农业科技国际合伙与交流鼓励引进国际优良种质资源、先进育种制种技术和农作物种业物质装备制造技术。以发展中国家为重点,加大农业生物基因资源的引进;以发达国家为重点,强化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伙研究。继续强化先进仪器和设备的引进,特别注重仪器设备核心部件、工艺的消化吸取和再创新,注重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和实效性,使其在科研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和效益。鼓励和支持国内科技人员出国参与学术交流与合伙研究,支持其到国外一流大学和研究所开展中短期学术访问、交流,提高学术水平;积极引导和加强国内优势单位聘任国际一流专家进行短期合伙研究,开展有关学术活动,推动国际合伙与交流不断发展。加大农业科技“走出去”的工作力度,积极推动国内优势科研教学单位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伙,示范推广杂交水稻、转基因抗虫棉花、现代热带农业技术、小型农机具、兽医药物及兽用生物制品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技术和产品;积极引导有关优势单位在国外建立技术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新技术集成与应用等,加快有关技术和成果的推广应用。(一)面临的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注重农业机械化发展,法律法规政策不断完善,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加优化。国家财政支持能力增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日渐成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济基本更加坚实。工业化、城乡化加快推动,农民渴望有尊严的生活和体面劳动,农村青壮年劳力短缺矛盾日益突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求更加旺盛而迫切。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农机工业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现代流通体系逐渐构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重要农作物单薄环节机械化技术瓶颈不断攻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技术装备支撑更加有力.(二)面临的挑战尽管国内农业机械化在“十一五”期间获得长足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整体水平仍然不高;与在工业化、城乡化进一步发展中同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大规定相比尚存诸多差距;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规定还不相适应,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先进合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装备和技术有效供应整体仍然局限性,研发投入少,基本性与原创性开发能力不强。二是农机装备构造和布局不尽合理,丘陵山区和单薄环节机械化发展滞后,老旧农机报废更新慢,不能充足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节能减排的规定。三是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紧密,某些先进合用技术集成推广受到制约。四是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能力不强。五是农业机械化发展基本设施不配套,农机作业条件总体较差。六是农机作业服务的组织化限度不高,有待进一步提高。综合判断,国内农业机械化正处在加快发展、构造改善、质量提高、领域拓宽的重要阶段。进入“十二五”,国内农业机械化发展在新的起点上,进入了为基本实现机械化奠定坚实基本的核心时期。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加快提高发展质量,核心在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农业机械化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切实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面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五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伙。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鼓励大型农机公司与国外合伙开发和建立技术研究中心,提高核心技术、核心部件的研究开发能力,进一步扩大国际合伙,提高大马力拖拉机、多功能收割机、现代农机具等先进农机具制造技术水平,逐渐减少高品位产品对进口的依赖限度。六要建立健全农机制造公司品牌营销网络、专业农机流通公司销售网络相结合的新型农机市场体系。建立农机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平台,依托重点生产公司、专业流通公司,建立售后服务中心,提高服务能力。完善农机产品“三包”制度,明确产品售后维修责任,规范服务程序,让农民放心用机。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进一步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加快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进度,着力加大防灾减灾稳产增产重大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适应生产环节、农时季节需求,开展核心农时、核心环节的技术服务,全面推动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入户率、到位率和覆盖率。三优势: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研究加快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作物生产核心环节的机械装备研发,通过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实现核心生产环节机械化、加速推动全程机械化。四劣势制约国内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一)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缓慢。由此,这种过多过剩的农业劳动力使农业机械化无法推动。目前的城乡分割及多种因素阻碍农民进城,国内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转移很慢。(二)农用地产权转移缓慢。国内农用土地产权在世界上是比较特殊的。一方面所有权是农村集体所有,而集体的含义并不明确在这样的空间上是无法推动机械化的另一方面是使用权归家庭所有,且长期不变。这样产权不明晰使其交易比较困难,加之缺少中介服务,不仅村内交易少,并且村间、地区间交易更少(三)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速慢,相对于农机价格更低。(四)农业电气化滞后(五)农民文化水平仍然过低。农业人才培养与教育培训大力实行现代农业人才支撑筹划、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工程、基层农技推广特岗筹划、百万中专生筹划等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农业科研人才、技术推广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等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与创新团队建设创新农业高等教育与高品位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产业发展需求,加大对部部共建、省部共建农业院校以及农业科研机构的指引与支持,着力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立足研究基本、能力和产出,兼顾产业需求和发展潜力,每年选拔一批中青年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稳定支持其个人及其团队开展创新性研究,逐渐形成以领军型人才为核心的优势创新团队。通过加强人才引进、与国外联合培养等方式,每年吸引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型人才归国或来华工作。9、农技推广人员培训与基层推广队伍建设大力实行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筹划,组织发动各级农业部门和推广、科研、教学单位,采用异地研修、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方式,对基层农技人员分层分类开展培训,使基层农技人员每年接受一次集中培训。实行基层农技人员学历提高筹划,分期分批选送基层农技骨干到高中档农业院校、科研院所进行研修、深造,造就一批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基层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实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特设岗位筹划,引导和鼓励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县、乡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工作,创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补充机制。10、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与新型农民培训依托农业职业院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以及具有条件的其她培训机构和涉农公司,充足运用远程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哺育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加快提高种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伙社、龙头公司等多种类型经营主体的科技应用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加快实行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继续实行“绿色证书”培训,以就业潜力大的农业生产性服务行业和涉农公司用工以及种养大户为培训重点,分类、分层次、分领域加快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水平的农业服务人员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增进农民向职业化发展,强化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人才支撑。五行业现状:(1)农机种类和品种多样化(2)农机的技术难度和大小反差很大(3)农业使用规定可靠性高、适应性强(4)农机科研周期长、投入大(5)农机产品要与农业新技术同步发展当今,集约化可持续农业被视为国内农业发展的技术路线。(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已经基本形成。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履行和容许农民自主购买经营农业机械政策的出台,使农业机械先于其她生产要素进入市场,引起了农业机械化发展运营机制的深刻变革。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机制由筹划调节转变为政策引导下的市场调节,增长动力机制实现了由“外力推动型”转化为“效益驱动型”。(二)农业机械拥有量迅速增长,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构造不断优化。农业机械化合用新技术推广面积迅速扩大,加快了农业技术进步和高效优质高产的步伐。(四)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和壮大,有力地支撑了农业机械化迅速健康发展。(五)虽然国内农机化水平已有了较大提高,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具体体目前农机产品的技术含量、农机化经营、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等一系列内容都存在着局限性之处六对国内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在新的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下,我们必须对国内目前的农机化发展方向做必要的调节,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规定。具体来说有如下几方面内容:(一)鉴于目前某些常规的农业机械,如拖拉机、施肥机等农机市场趋于饱和,我们必须向市场提供价格合理、可靠性高的各类新型农机,特别能保证粮食等重要经济作物增产的核心和紧缺机具。(二)新研制的农用设备要满足农业高产、优质和高效的规定,要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同步相应考虑农机的环保效果,多发展有助于保护土壤构造、避免水分流失的联合伙业耕作机和避免残膜污染环境的清膜机械等。(三)针对国内农业资源日益减少的现状,要积极建立资源节省型农业的目的,研制一批性能更为可靠的化肥深施、精量播种、精量施药、秸秆还田和节水灌溉机械,发展节粮型畜禽养殖设备以及节能型机械等。(四)要重点解决机械化生产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研制急需的选种、育秧、栽植和收获等方面成套设备,加快农副产品深加工成套机械的研制。(五)农机化发展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紧密衔接,作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技术支撑。农业机械要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农产品的种植、加工、运送、包装、保鲜、储存等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推动农业生产实现产业化、工厂化和现代化。四、在即将加入wto的前提下,对国内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的思考加入wto之后,国内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将受到深远的影响。我们必须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角度,应重新考虑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 (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项目,应根据比较优势的原则,重新进行调节。如:目前国际市场的玉米价格仅为国内的1/2左右,除口粮外,种植商品性玉米已无比较优势;此外,东南沿海省区人均gdp已达到1000美元,该地区种植耗费工时多的棉花也无比较优势。而国内只有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达到可以使用玉米、棉花等田间作业机械,这一地区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进口玉米势必对本地玉米生产导致冲击,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水平低,剩余劳动力多,尚无使用田间作业机械的需求,因此,再去组织力量研制技术难度大的玉米、棉花的移栽和收获机械已无必要。(二)根据农业构造调节和产业化经营的规定,拟定此后农机化发展方向:一是继续发展小麦、水稻生产机械化,为粮食稳定增长服务,要着重在提高粮食品质上下功夫,为此要在粮食生产产中环节机械化的基本上,进一步发展烘干、精深度加工、清癣包装等机械设备,延长产业链。二是大力研制开发蔬菜生产、畜禽水产养殖和特种经济作物生产加工的机械,为外向型农业服务。三是积极推广有助于减轻污染、节省资源、保持环境的机械设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服务。 (三)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顺序,要从过去重产中,轻产后,只提供初级产品,转变为优先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机械设备,通过精加工和深度加工进入国内外市场,再根据市场需求和规模发展产中环节的机械化,建立集约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四)农业机械的作业服务,要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转变,严格进行成本核算和选择,以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应用的经济效益。要鼓励、支持既有的农机户和乡村集体农机站、队走向市场,开展社会化、市场化的作业服务。 扩展阅读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李陆俊 S08087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杨凌 712100)摘要:本文描述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即获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针对现状,探究因素; 分析了国内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方略;并预测将来的国内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为国内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照。核心词:农业机械化 现状 发展趋势1 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 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下, 决定了农业为其她部门提供剩余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 进而制约着这些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只有农业发展了, 国民经济其她部门才干得以进一步的发展。1而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 它凝聚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 并配合农业生物等农业技术, 成为发挥增产作用的基本手段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繁重体力劳动的必要条件和主线途径, 从而带来生产力的质的奔腾。2 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中国用占世界7 %的耕地, 确为世界22 %的人口提供了基本充足的食品。农业的迅速稳步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中国农业机械化通过近年的努力发展,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某些局限性。2.1中国农业机械化获得的成就2.1.1农业机械化妆备水平稳步提高1949 年, 全国农业机械化妆备总动力只有8101 万千瓦, 农用拖拉机只有117 台, 某些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基本上是空白。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农业机械拥有量增长了上千倍, 有的品种甚至数万倍。1截至 年终,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 亿kW以上,农机原值达3 362 亿美元。2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1494 万台, 拖拉机配套农机具2292 万部, 联合收获机械36 万台。12.1.2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机械耕地、播种、收获水平分别达到46.8 %、26.7 %、19 %; 年小麦机收比1995 年提高了47 %。22.1.3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农业机构服务领域由本来的农田作业, 逐渐向产前和产后延伸, 向其她领域扩展。一大批设施农业设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林业机械、植保机械、运送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等迅速增长。温室面积达到69 亿平方米, 田园管理机达到4 万台。12.1.4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发展中国农户种植规模小, 家家户户购买农业机械不经济, 也没有必要, 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显得尤为重要。以1996 年开始的全国性跨区机收小麦为标志, 中国的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发展。1996 年以来, 中国有关部门大力配合,运用从南到北小麦收获的时间差, 组织开展了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小麦作业, 使联合收割机使用时间从平均每年710 天增长到一种多月, 提高了联合收割机的运用率, 即满足了农民的机械化收割规定, 也提高了购机者效益, 增进了小麦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联合收割机保有量的增长。12.1.5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交流与合伙得到加强近年来, 国际上不少大型农机公司看准中国巨大的农机市场, 与中国有关部门和公司合伙,在中国开拓事业, 获得了双赢的佳绩。国内某些大型公司, 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 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 推动了国产农业机械化产品质量的提高。为鼓励大型农业机械的进口, 国家还制定了优惠进口税收政策。在中国举办类似于今天的展览会, 也是农机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伙的重要形式, 我们积极支持此类活动在中国开展。12.2国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2.2.1地区之间农业机械化水平严重不平衡目前,国内农业机械化过程体现了与中国农村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相适应的有别于经济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的特点,这就是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平衡性。由于国内地理条件与气候条件的差别,存在着土地相对稀缺与农村劳动力过剩,且农村人均投入水平较低、存在着地区间的差别等因素决定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在全国不同区域、不同生产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下,将体现出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国内某些经济较发达区域,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购买数量较多,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相对较快;而相对于国内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慢,农机拥有量少,农业生产水平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据记录资料显示,国内东部地区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32.1%,而农机动力拥有量占全国农机总动力的50.2%;西部地区耕地占23.7%,农机动力却只有15.3%,相对动力拥有量为2.4:1。3中国西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全国最低, 因素在于其不利的地理条件、落后的经济状况及大量的农村人口。提出了在新的环境条件下改善这一状况应采用的措施: 运用中国加入 的机遇, 因地制宜, 采用对的的发展战略, 合理地选择农业机械、机械化技术及机械化环节, 借鉴外国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经验, 集成有关的技术、措施和政策, 在机械化技术、农业机械的管理和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以及有关的措施、政策等方面实行创新, 通过农业产业化、信息技术、合用技术发展农业机械化, 加强研究开发工作, 加强农村基本设施建设。此外, 还需要一套全国性的法规政策体系来增进农业机械化工作。2.2.2农业机械装备总量局限性, 构造不合理一是部分农业机械老化严重, 更新换代乏力;二是运送机械多, 农田作业机械少; 三是动力机械中小型机械多, 大中型机械少; 四是农机作业配套机具少, 配套比率低; 五是低档次机具多,适应农业构造调节的新型机具少, 高性能机具少。12.2.3农机门类品种上存在明显缺陷国内农业机械化水平在不同作物、不同生产环节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水田机械化水平太低。国内有0.25 亿hm2 水田,稻谷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但是由于缺少合用的水田机械,水稻生产仍重要靠手工作业,机械播种、插秧只占种植面积的2.2%,机械收获占2.5%,仅相称于全国平均机播水平的1/10 和机收水平的约1/5,严重地制约了水稻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国内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下降,南方某些地区浮现的土地抛荒现象与水稻机械化严重滞后具有直接联系。在农田作业各重要环节上,收获机械化是水平较低需求最大的一类。此外,玉米收获机械化在少数地区处在刚刚起步阶段,棉花机械收获仍属空白,具有节水、节肥、节种等性能的机具也不同限度地存在数量局限性、水平不高的问题,影响了节本增效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由于农机门类品种和合用性上的缺陷,使农机产品存在过剩与短缺并存的现象,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发展和农机效率与效益的提高。32.2.4 农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农业机械的作用在于农民的购买、使用和获得效益。但是,有许多地区存在农民买不起、用不好和效益差的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农机数量和水平的提高。其体现为:一是“买不起”。一般农田作业机械,大中型的需要5万10万元,小型的需要0.3万1 万元,一次性投资大。而目前国内农民收入水平较低,支出承当重,资金筹措困难,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购买力局限性。虽然许多地方都出台了购买农机补贴政策,但效果不是非常明显。二是“用不好”。农机管理部门经费局限性,农机具的引进、实验、推广工作以及农机技术免费培训工作难以开展,农民素质得不到有效地提高,导致部分农民虽然买得起农机,但也用不好农机。三是“效益差”。由于农民文化素质比较低,培训机会少,不能科学地使用农机,导致故障多、效率低。同步,农机作业市场尚未完全形成,农机具闲置与非田间作业时间多,经济效益不高,直接影响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2.2.5农机服务组织化限度低, 整体效益差乡镇农机管理服务工作下滑, 农机维修管理关系不顺, 农机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运营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 有实力的农机大户少, 农机专业服务队、农机协会等农机合伙服务组织的发展刚刚起步, 还不够规范。分散在千家万户的农业机械使用水平低, 农机经营总体效益差。2.2.6农业机械装备构造不合理大中型机具较少,小型农机具居多,配套率过低,农机作业范畴狭窄,致使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了农业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转化。农机化发展中存在构造性矛盾,农机总量增长较快,但先进技术的应用仍较慢;虽然农业产业构造调节力度加大,农机已开始向某些特色产业应用,但应用的步伐仍较慢。2.2.7农机具科研开发配套系统建设落后新技术、新机具发展缓慢,满足不了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农机化科研、推广队伍亟待壮大。示范手段落后,信息化、原则化建设滞后,不能及时掌握有关农业产业构造调节的动态信息,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3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分析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涉及劳动力因素、土地资源状况等, 如下将进一步剖析这几种因素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3.1劳动力因素3.1.1导致农业生产规模不经济, 阻碍农机化的发展农业生产在时间上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和在空间上有较大的分散性, 使得其对劳动力的需求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由于土地面积以至于可耕地面积的有限性, 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必然导致土地的分散经营, 土地规模因人口增长和农户的增长而越分越细。随着经济发展, 农业生产力水平在不断提高, 但由于没有土地的集中相配合,就无法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 而小规模农业生产的成本必然会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增长。当农民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甚至为负时,必然会导致农民少种地或不种地, 甚至会导致耕地的弃耕, 进而影响粮食生产, 危及粮食安全,从而阻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13.1.2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影响农民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阻碍农机化的实行。农业机械化的目的是用机械动力替代人畜力, 提高农业生产率,以释放出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到二、三产业当中,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奉献, 其前提是城乡及乡镇公司可以提供相称的工作岗位, 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或者说是为了适应人口构造的变化,更好的增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13.1.3农民人均收入过低, 影响农民对土地的投入, 阻碍农机化的发展农民收入涉及农业产业收入和非农产业的工资性收入, 以及国家对农户的政策性支付。农业比较利益低下, 工农剪刀差现象严重。再加上现阶段农产品基本上已呈供不小于求或供求基本平衡的格局, 随着着农业人口的不断增长, 农民进城打工越来越难, 所有这一切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甚至浮现负增长, 农户主线无法购买农业生产所必须的机械设备。但是农业生产的综合性、分散性、季节性和地区性决定了它所需要的农机品种多、数量大, 要实现农业机械化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若农户对农业生产投入局限性, 生产就会浮现萎缩, 大量农民就滞留在小块农田上, 不能顺利地向二、三产业转移, 由此严重地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13.2土地因素国内农产家庭联产承包经营, 经营规模狭小。虽然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了分离, 并且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为国内农村经济的繁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 它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按人口平均分派土地使得地块过于零散,现代化的机械耕作方式很难推广, 因而导致小农经营的原始耕作方式仍在诸多地方保持, 这极大地阻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阻碍了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制约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体现为: 经营规模狭小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同步规模狭小也有碍于农业产业构造的调节。 14 中国农机化发展方略与思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 没有农民的小康, 就不也许实现全面的小康;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 就不也许有全国的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重点在农村, 难点也在农村。 4积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将是农机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而农机公司的有序竞争和良性发展也是国内农机工业生存发展所面临的严肃课题。为了能在新形势、新状况下最大限度地发明经济效益,公司必须审慎看待自身行为。4.1 进行构造调节,提高农机化整体素质和效益在农机化构造调节上:一是要坚持分类发展,重点突破的原则。二是要配合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旱作节水农业、牧业等农机化技术实验示范,引导农民购买和使用适应农业构造调节规定的农业机械。同步,提高拖拉机和农具配套比,重点鼓励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大中型农机具和复式作业机具的发展,努力提高农机运用率和作业质量,增长农民收入。三是要在保持必要的农机装备数量增长的同步,注重农机装备质量的提高。 34.2 开展科技创新,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创新是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核心,将来农机化创新的特点:一是加强技术创新。要结合农业构造调节,加快农机新技术、机具的研究与开发,力求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牧业等机械化生产核心环节、核心技术,以及农产品分级、加工转化等方面获得新的突破,提高农机化技术水平。二是加强机制创新。要进一步深化农机化科技体制改革,充足发挥农机科研院校、大型农机公司的积极作用,优化农机科技资源配备。三是加强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要重点推广水稻机械化生产、玉米收获及育苗移栽机械化、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秸秆机械化还田、粮食产地烘干、设施农业机械化、经济作物机械化、牧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和农用航空“十大”农机化技术。 34.3 推动跨区作业,使跨区作业向规模化发展农机社会化、市场化服务是把分散的农机户与农机作业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市场有效地配备农机资源,提高农机运用效率。为此,政府要高度注重,组织跨区机收指引工作要到位,使跨区机收规模和范畴进一步扩大此外,加快国内经济发展,不断地消除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加大反哺农业的力度,推动农业向社会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积极进行城乡化建设也是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35 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农机产品质量和技术尚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老式农业将逐渐向现代农业转变, 农业基本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农民挣脱繁重体力劳动的愿望将进一步增强, 必将扩大对农机化的需求。展望将来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 将呈现如下几种发展趋势。5.1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好转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于 年6 月25 日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增进法。该法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增进职责, 明确了对农机科研开发和生产、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农机作业服务和保障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扶持措施。该法的颁布实行, 进一步改善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 将极大地调动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增进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普及应用, 对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15.2核心环节机械化技术需求进一步扩大重要是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技术和经济作物核心环节机械化技术。在小麦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基本上, 粮食机械化技术需求将重要表目前:水稻生产工厂化育秧技术、高速插秧技术、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技术, 适应多种地区、不同行距的玉米联合收割技术。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需求重要集中在种植、管理和收获等核心环节。如:棉花机械化播种或移栽、采摘, 薯类、鳞茎类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机械, 油料作物和糖类作物播种、收获机械化技术。 6 5.3畜牧业机械化生产核心技术将有较快发展环绕提高畜牧业生产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将重点推广草原改良、人工草场建设和农区秸秆运用机械化技术, 广辟饲料来源; 推广奶品采集机械化技术, 提高奶业生产卫生安全控制能力; 加快畜禽养殖环境控制机械化发展, 为畜牧业安全生产发明条件。这方面的技术装备将有较快的发展。15.4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设备将会得到较快发展发展设施农业是实现农产品“高效、优质、高产”和均衡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为巩固和提高果蔬生产的竞争力, 增进果蔬产业的规范化、原则化生产, 节能型设施农业装备、移栽机具、监测与调控设备、土壤消毒灭菌设备以及无土栽培设备等将会得到较快发展。15.5增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机械化技术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 保障中持续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农业机械化技术需求将加大。重要涉及: 保护性耕作技术、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运用技术以及节水灌溉、化肥深施、精量半精量播种、高效安全施药、农产品安全生产与加工装备等机械化技术。75.5农机的升级换代技术需求强劲中国农机技术水平总体质量不高, 技术含量低, 中小型机械多, 科技含量高、可靠性强、操作以便的大型机械缺少。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业规模的扩大、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强, 对先进合用、高科技含量和大型农业机械的需求将不断增长。此类机械的开发、引进和生产将是农机技术升级换代的重要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