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1.政治: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1)王室衰微:春秋时期,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名存实亡。战国时期,周王室更加衰落。(2)诸侯强大:齐、楚、晋等国势力发展迅速,其国君常常打着 “尊王攘夷”的旗号,讨伐弱国,壮大自身。(3)宗法分封原则被破坏:春秋时期,权力下移,以至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4)春秋战国以来,争霸战争频繁。2.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瓦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3.阶级: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他们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4.思想:社会变革引发“百家争鸣”,特别是法家学说成为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理论基础。深度点拨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主要体现为旧的奴隶制度的衰落和新的封建制度的确立,其中,春秋时期重点表现为前者,而战国时期则更多地表现为后者。自主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变法风潮席卷各诸侯国。各国国君为何都热衷于变法呢?温馨提示: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化程度不断提高是根本原因,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需要是改革变法的直接动力。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春秋时期的变法1.管仲改革(1)措施:对井田制下的赋税制度进行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规定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照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2)作用: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2.鲁国的初税亩:实际上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3.特点: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的,没能触及上层建筑。旧的世卿世禄制仍然发挥作用。深度点拨春秋时期各国的赋税制度改革,其实质都是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其性质都属于奴隶社会内部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自主思考从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到鲁国的“初税亩”,有何内在一致性?反映出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温馨提示:其实质都是事实上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反映出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基本趋势。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战国时期的变法1.魏文侯变法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2.战国变法的历史影响(1)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成效最显著的一场变法运动。(2)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宗法贵族的统治秩序,使新兴地主阶层的地位得以强化,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自主思考与春秋变法相比,战国变法在内容、成效及性质方面有何特点?温馨提示:措施更全面、更彻底;影响更大:导致社会性质变化;性质:是地主阶级进行的封建化改革。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史料导入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论语季氏探究(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怎样理解“天下无道”的实质?在政治领域有何表现?(2)导致“天下无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呈现怎样的基本特征?各国是如何应对的?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提示:(1)实质:宗法分封制度逐渐瓦解(奴隶制瓦解)。表现:王室衰微,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名存实亡;诸侯争霸,“礼乐征伐自诸侯出”。(2)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3)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历史大变革)。各国国君积极推行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变法运动。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1.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征(1)基本特征: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历史大变革)。春秋时期的社会转型主要体现为旧制度的衰落,而战国时期则更多地表现为旧制度的彻底瓦解和新制度的确立。(2)表现:政治上: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各国变法改革;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兴起。经济上: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产生;各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确立。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壮大,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思想文化:百家争鸣。这是我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尤其是法家思想为春秋战国的变法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春秋战国变法运动发生的原因(1)生产力的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导致上层建筑的改革,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进行变法是满足他们要求的最有效途径。(2)战争的频繁也对各国提出了变法革新的要求。为了在战争中把握主动,避免失败或成为别国兼并的对象,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为了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很多国家都进行了改革变法。这是变法运动发生的直接动力。(3)法家思想的推动。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法家提倡顺应形势进行变革,主张以法治国,这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各国推行变法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例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周的赋税是以井田为单位征收的。在井田制下,每户土地都是百亩,所以每井所出的赋税和劳役都是一样的。孟子中说“周人百亩而彻”。材料二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帮助齐桓公实行“相地而衰征”的赋税政策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照土地的好坏和产量来分等征赋。材料三公元前548年,楚国令尹(最高行政长官)子木在整顿楚国军赋时,推行“量入修赋”的原则。具体做法是,登记全国土泽田地的具体情况,度量山林水泽的出产,分清丘陵高土,注明盐碱地,计算水淹地,划分小块耕地,并规划肥沃土地上的井田等,实际上是根据不同的土地情况及其产品种类和数量来确定赋税。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请回答:(1)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管仲实行的赋税制度与西周时期相比,有何变化?你如何看待这一变化?(2)比较材料三与材料二,其赋税政策有何一致性?二者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题目立意:本题以赋税制度的演变为切入点,考查春秋时期的历史特征。同时考查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解题指导:第(1)问中的“变化”主要指征收标准不同;第(2)问中的“一致性”要通过“相似点”来分析。参考答案:(1)变化:西周按井田以户征收,管仲以土地好坏和产量征收,即征收标准不一样。看法:改变旧税制,按土地等级征税,既可以增加国家赋税收入,又有利于公平、公正,客观上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具有进步性。(2)都是适应新情况采用的新税制;征收标准和方法相似。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社会转型。(奴隶制的瓦解)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的比较史料导入春秋时期,其他各国也进行了一些改革。整体而言,这些改革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方面的,没能触及上层建筑,因此旧的世卿世禄制仍然发挥作用。进入战国,废除世卿世禄制便成为变法的根本任务。探究(1)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春秋时期“针对经济基础”的改革措施及其影响。(2)与管仲改革相比,魏文侯变法的侧重点有何不同?(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管仲改革和魏文侯变法在成效方面的异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提示:(1)齐国管仲改革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客观上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2)废除世卿世禄制成为主要任务。(3)同:富国强兵。异:后者更全面、更彻底,使魏国实现了封建化(新兴地主阶级地位得以确立)。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比较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1)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的相同点:背景: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目的:各国国君都想通过改革变法实现富国强兵,进而成为霸主。内容:都在事实上破坏了井田制(经济基础方面)。影响:都推动了社会各个方面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由血缘宗法政治向地域官僚政治的变化和发展;促进了学术文化的发展,出现了先秦诸子百家的学术繁荣。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的不同点:背景:春秋时期,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仍占统治地位。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新兴地主阶级进一步壮大。主要内容:春秋改革主要针对井田制下的赋税制度,而战国变法则从政治、经济、法制诸方面进行,把废除世卿世禄制作为变法的主要任务之一。影响:战国变法取得了显著成效,比春秋改革更加彻底。战国变法更进一步打击了宗法贵族的统治秩序,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地位得以强化,促进君主集权体制形成,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性质:春秋改革是在维护旧制度前提下进行的,未改变社会性质。战国变法是为确立地主阶级专政而进行的,属于地主阶级封建化改革运动。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例题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假如没有)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披散头发,成为蛮夷统治下的百姓)。”论语宪问材料二魏文侯问李克(悝)曰:“为国如何?”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文侯曰:“吾赏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对曰:“国其有淫民乎?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修竽瑟钟石之声,而安其子女之乐,以乱乡曲之教。如此者,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此之谓夺淫民也。”说苑政理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请回答:(1)材料一中,“民到于今受其赐”与管仲的什么措施有关?“民到于今受其赐”和“吾其被发左衽”实质何在?(2)据材料二,指出“夺淫民”是指李克(悝)采取了什么措施。其实质目的是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次改革的根本不同之处。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题目立意:本题旨在通过材料考查对管仲改革和李悝变法的内容和影响的认识。管仲改革之所以能实现“一匡天下”,从根本上是讲因为变法顺应了历史潮流。魏文侯变法是战国变法运动的开端。之后,我国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解题指导:第(1)问结合管仲改革的内容和影响分析。第(2)问关键是结合材料中“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理解“淫民”是指旧贵族。第(3)问则要结合两次改革的性质回答。参考答案:(1)“相地而衰征”。改革从客观上维护了中原华夏族的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顺应了历史潮流)。(2)提出“选贤任能,赏罚分明”,改革旧的世卿世禄制度。实质是建立新兴地主阶级专政。(3)性质不同:管仲改革是奴隶主贵族富国强兵、维护奴隶制度的改革;而魏文侯变法则是废除奴隶制、确立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化改革。23451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A.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B.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C.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与发展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运动的根本原因。根据当时的情况分析,其根本原因应该是经济因素,即封建私有制出现与发展的结果。答案:D234512.下图为齐桓公与管仲画像砖。在2 000多年以前,管仲改革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某历史研究小组对其有不同的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A.管仲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富国强兵B.管仲改革最重要的措施是“相地而衰征”C.管仲改革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管仲改革废除了旧的世卿世禄制度解析:管仲改革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没能触及上层建筑,因此旧的世卿世禄制仍然发挥作用。答案:D234513.战国时期魏国变法中既改善吏治,又大大削弱旧贵族特权的措施是()A.推行“选贤任能,赏罚分明”政策B.实行“尽地力”政策C.制定法经D.创建“武卒”解析:既改善吏治,又大大削弱旧贵族特权的措施只能选择政治方面的措施。答案:A234514.(图文探究)23451材料三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时期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探究:(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哪一新气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材料二的图片反映了战国时期的什么时代特征?为此魏文侯采取了怎样的积极对策?(3)为什么郭沫若称“春秋战国时期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本质特征。23451参考答案:(1)新气象: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社会生产力发展。影响: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产生了新的阶级力量。(2)特征:兼并战争频繁,分封制走向崩溃。对策:实行变法。(3)百家争鸣的出现。(4)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2345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战国时期,李悝首先在魏国变法,其措施包括:推行“尽地力之教”,种田“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要充分利用空闲土地,扩大农副生产。推行“平籴法”,由国家控制粮食的购销和价格:政府在丰年以平价收购农民余粮,防止商人压价伤农;在灾年则平价出售储备粮,防止商人抬价伤民。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指出李悝“尽地力之教”的具体措施,说明李悝推行“平籴法”的目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悝改革反映出战国社会经济具有怎样的基本特征。23451解析:第(1)问,一方面要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另一方面要结合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政府保护小农经济的必要性,说明“平籴法”的目的。第(2)问,要从耕作方式、技术特色、经济政策等不同的角度进行说明。参考答案:(1)措施:推行粮食作物的杂种,利用空闲土地发展农副业生产。目的:稳定和保护小农。(2)小农经济已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模式;精耕细作已成为农业生产技术的特色;封建国家开始注重重农抑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