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24615365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80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考一轮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考一轮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课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求索真理的历程来源来源 动力动力 唯一标准唯一标准 目的目的 实践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实践的特点认识认识真理真理反复性反复性无限性无限性上升性上升性客观性客观性 具体性具体性 条件性条件性第六课第六课 求索求索真理的历程真理的历程 (认识论)认识论)反反作作用用决决定定性性质质谬误谬误特特点点在实践中在实践中认识和发认识和发现真理,现真理,检验和发检验和发展真理展真理 实践是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识的基础注意:意识与认识的关系注意:意识与认识的关系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属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属于唯物论的范畴唯物论的范畴,与物质相对应。与物质相对应。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属于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属于认识认识论的范畴论的范畴,与实践相对应。,与实践相对应。二者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二者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一、实践的概念一、实践的概念 人人们们改造改造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一切的一切物质性物质性活活动动人人类类活活动动认识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自然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社会认识世界认识世界主观主观 世界世界考点考点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不能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的活动”或或“实践是人们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改造整个世界的活的活动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活动的活动”或或“实践是人们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改造社会的活动的活动”。1 1、蜜蜂筑巢、蜜蜂筑巢2 2、学生开辩论会、学习理论、学生开辩论会、学习理论3 3、修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修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4 4、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5 5、航天专家研制、航天专家研制“天宫一号天宫一号”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并说明理由。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并说明理由。生产实践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科学实验活动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三种基的三种基本形式本形式(最基本的)(最基本的)【提示】这里讲实践的【提示】这里讲实践的基本形式基本形式,而不是,而不是具体形式具体形式。实践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实践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彩的。特别提示特别提示:实践的实践的主体是人主体是人,实践是,实践是人类特有人类特有的活动,的活动,不同于不同于动物的动物的本能活动本能活动。实践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它是它是以客观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具有具有直接现实性活动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而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如“思考思考”“”“辩论辩论”等等)不是实践。不是实践。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是“主观见之主观见之于客观于客观”的活动。的活动。二、实践的特点二、实践的特点 1 1、客观物质性、客观物质性(1 1)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包括实践的主体主体、实践的、实践的手手段段和实践的和实践的对象对象,它们,它们都是客观的都是客观的。(2 2)实践活动的过程)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一一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制约,因而也,因而也具有客观性具有客观性。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彻了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思想。这是的思想。这是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与与人的认识人的认识活动活动的区别所在。的区别所在。2 2、能动性、能动性(1 1)实践是一种)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的活动。(2 2)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人创造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新的物质生活资料(电(电视、空调、网络)视、空调、网络)在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的更替)(社会制度的更替)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贯彻了辩证法的思想辩证法的思想。这是实践活动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的与动物的本能的、盲目的活动的区别所在。本能的、盲目的活动的区别所在。3 3、社会历史性、社会历史性:(1 1)社会性:实践)社会性:实践不是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而是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2 2)历史性:)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历史地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践的,贯彻了,贯彻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4 4、联系:、联系: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的。三者的统一三者的统一体现了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在实践问题上的的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和辩证法的统一,的统一,辩证唯物的自然观辩证唯物的自然观和和历史观历史观的的统一,体现了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贯穿着唯统一,体现了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贯穿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提醒提醒(1)盲目的实践盲目的实践是错误意识指导下的实践,而是错误意识指导下的实践,而不是不是无目的、无意识的无目的、无意识的活动。活动。(2)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孤立的活动,并不活动,并不排斥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单个人的活动。1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反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2 2)不论是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而获得的)不论是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而获得的直接经验直接经验,还是,还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而获得的通过知识的学习而获得的间接经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都是实践的产物。【误区警示误区警示】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是一样的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是一样的 (1)(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实践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的唯一来源。(2)(2)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直接经验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直接经验和和间接经间接经验。验。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则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则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三、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 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实践不断不断产生产生新问新问题、题、提出提出新要求,新要求,推动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 2)实践的发展为)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的发展。(3 3)实践)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特别提示:特别提示:把把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理解为理解为唯一动力唯一动力或各种动力中的一个或各种动力中的一个普通动力都普通动力都是错误的。是错误的。人的实践活动人的实践活动一方面改造了客观世界,另一方面使认一方面改造了客观世界,另一方面使认识获得了发展,识获得了发展,所以所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反对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反对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3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 1)只有)只有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满足这一要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2 2)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客观事物。误区: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误区: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科学理论作为一种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科学理论作为一种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但不能据此认为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但不能据此认为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自身都不能作为判断认识的真理性的标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自身都不能作为判断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只有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从准,只有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从而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因此,而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因此,实践是检验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 1)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2 2)认识本身不是目的,实践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本身不是目的,实践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反对脱离实践、纸上谈兵,反对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认识不为实践服务。认识不为实践服务。【提示提示】认识的认识的根本任务根本任务是由是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透过,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根本目的根本目的是认识是认识回到实践中指导实践回到实践中指导实践(即改造世界即改造世界)。拓展深化拓展深化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表现的区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表现的区分表现表现侧重点侧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来源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无到从无到有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动力力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中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深化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理性的唯一标准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目的强调的是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服务于实践,突出认识的终极意义于实践,突出认识的终极意义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吃一堑,长一智吃一堑,长一智 书到用时方恨少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学以致用学以致用 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下列句子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下列句子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唯一标准正确的认识正确的认识错误的认识错误的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对实践具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则会阻碍人则会阻碍人的实践活动。的实践活动。2.2.实践对认识具有反作用实践对认识具有反作用方法论:树立正确意识,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方法论:树立正确意识,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原理方法论方法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是认识发展的发展的动力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的唯一标准唯一标准,是认识的,是认识的目的目的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实践勇于实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实践活动引向歧途重视科学理论、真理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的指导作用,做到,做到理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统一1 1、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含义 标志主观同客观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正确反映。反映。与客观对象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相符合的认识的认识与客观对象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不相符合的认识的认识真真 理理谬谬 误误人的认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人的认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的基本属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客观性考点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考点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2、真理的特征、真理的特征(1)真理的真理的客观性客观性(最基本的属性)(最基本的属性)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指真理第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内容的客观性客观性第二是指第二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是客观的社会实践真理在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形式上是主观的,在的,在内容上是客观内容上是客观的,的,客观性仍是真理的根本属性。客观性仍是真理的根本属性。坚持客观真理,坚持客观真理,必须反对主观真理必须反对主观真理。“有用即真理有用即真理”等观点,是等观点,是唯心主义哲学的真理观唯心主义哲学的真理观。思考:思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什么对同一为什么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人们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个确定的对象人们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结论:结论: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不同,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有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认识,但其中只,但其中只有有一种正确的认识一种正确的认识,也就是说,也就是说真理只有一个。真理只有一个。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真理只有一个只有一个,真理面前,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人人平等。启示启示 (2)(2)真理的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具体性与条件性任何真理是具体的。真理都是相对于任何真理是具体的。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特定的过程来说的,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在这个条件和范围内,真理是绝对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在这个条件和范围内,真理是绝对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表明,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表明,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误区:误区:对同一对象可以有多个真理;对同一对象可以有多个真理;真理在任何真理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真理;情况下都是真理;真理是一成不变的真理是一成不变的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而真理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而真理是相对的相对的。真理需真理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世界观世界观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方法论:把握真理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坚持把握真理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1.真理客观性原理真理客观性原理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世界观世界观方法论方法论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与谬误的关系对立:真理主观符合客观、正确反映谬误主观背离客观、歪曲反映统一: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真理向谬误转化:真理向谬误转化:真理超出范围。真理超越或是落后于事物的发展。真理超出范围。真理超越或是落后于事物的发展。把全面的真理内容彼此割裂(断章取义)。把全面的真理内容彼此割裂(断章取义)。谬误向真理转化:谬误向真理转化:超出一定范围后回归。失败常常是成功之母。超出一定范围后回归。失败常常是成功之母。在批判谬误中发展真理。在批判谬误中发展真理。真理和谬误真理和谬误既对立又统一既对立又统一。真理和谬误的真理和谬误的对立是绝对对立是绝对的,两者的界限是确的,两者的界限是确定的,不容混淆的;定的,不容混淆的;但二者但二者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又是可以相互可以相互转化转化的。的。?不久前,研究人员发现,把健康成年小鼠置于黑暗中不久前,研究人员发现,把健康成年小鼠置于黑暗中一周后,它们辨别音高的能力也可显著提高。此前,一周后,它们辨别音高的能力也可显著提高。此前,科学界通常认为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幼年阶段,且需科学界通常认为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幼年阶段,且需要更长的时间。这表明要更长的时间。这表明 科学的价值在于造福社会科学的价值在于造福社会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A B C D D三、认识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三、认识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 1、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反复性(1 1)表现:)表现:(2 2)原因:)原因: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从认识的主体认识的主体看:人受到实践水平;立场、观点、看:人受到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等限制;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等限制;从从认识的客体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不同的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断超越自身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个较长的过程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水平的限制 A.A.B B C C D D 2 2、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无限性(1 1)表现: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表现: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2 2)原因:)原因:认识的对象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界,作为认识主体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是不断发展的。3 3、认识的上升性、认识的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真理永远不会。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已已(经确定的真理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误区:误区:“直线论直线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直直线式的前进;线式的前进;“循环论循环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特别提示:特别提示:1 1、认识具有反复性不等于人们不能获得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不等于人们不能获得真理2 2、获得终极真理的观点违背了认识的无限性,永、获得终极真理的观点违背了认识的无限性,永远达不到真理的观点则否认了真理的绝对性。远达不到真理的观点则否认了真理的绝对性。3 3、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易错提示易错提示1 1、认识只有在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认识只有在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2 2、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决定了人能够获得全部真理、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决定了人能够获得全部真理 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第一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第二次飞跃次飞跃。从深度上讲从深度上讲,认识需要逐步深化;认识需要逐步深化;从广度上讲从广度上讲,认识应当不断扩展;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变化方向上讲从变化方向上讲,认识必须向前推认识必须向前推移。认识是无止境的(如图示)。移。认识是无止境的(如图示)。认识的发展过程认识的发展过程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方法论: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践中认识认识和和发现发现真理,在实践中真理,在实践中检验检验和和发展发展真理。真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20142014课标课标12).201312).2013年年8 8月,月,(十万个为什么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第六版出版,开放性、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出版,开放性、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对于科学界没有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进一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于步思考。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的过程A.A.B.B.C.C.D.D.A(20132013新课标全国新课标全国IIII2020题题)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一个演变过程:20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会变革;从20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A.A.B.B.C.C.D.D.实践实践认识认识真理真理1 1、原理:、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升性。2 2、方法论:、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 和和发展真理,追求真理永无止境。发展真理,追求真理永无止境。1 1、原理:、原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2 2、方法论:、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与实践,同时我第一的观点,积极参与实践,同时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1 1、原理:、原理: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性。2 2、方法论:、方法论:人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人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真理。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的区别和联系。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的区别和联系。知识梳理知识梳理区别:区别: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属于)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属于唯物论唯物论。2)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属于)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属于认识论认识论。3)真理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真理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正确反映。反映。4)真理的系统化、理论化,就是科学理论。)真理的系统化、理论化,就是科学理论。联系:联系: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1 1、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物质性活动,又是一种、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物质性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主观活动。2 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因、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因此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此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3 3、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践活动是不存在的。4 4、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认识就要、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认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亲自参加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