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音速分离技术在天然气脱水脱烃的应用范本模板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21823663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音速分离技术在天然气脱水脱烃的应用范本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超音速分离技术在天然气脱水脱烃的应用范本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超音速分离技术在天然气脱水脱烃的应用范本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超音速分离技术在天然气脱水、 脱烃的应用超音速分离技术是天然气脱水、 脱烃技术的重大突破。它是航天 技术的空气动力学成果应用于油气田天然气处理、 加工领域而研发的 新型、 高效分离技术。该技术及装备已在国外石油天然气行业被成功 应用。它简化了工艺流程 , 提高系统可靠性, 并降低其投资、 运行费 用和减少环境污染。1. 天然气脱水、 脱烃的技术现状及评价1.1 天然气脱水技术天然气的脱水方法的主要方法有低温分离法脱水、 溶剂吸收法脱 水、 固体吸附法脱水、 应用膜分离技术脱水。( 1) 低温分离法脱水 低温分离法脱水是借助于天然气与水汽凝结为液体的温度差异 , 在一定的压力下降低含水天然气的温度 , 使其中的水汽与重烃冷凝为 液体 , 再借助于液烃与水的相对密度差和互不溶解的特点进行重力分 离, 使水被脱出。低温分离法经过节流膨胀降温或外部制冷 , 从而使天然气中水析 出。脱水后天然气水露点主要取决于节流后的气体温度 , 若需增压或 增设外部制冷时 , 装置的投资和操作费用较高。该方法一般用于有压 力能( 压力降 ) 可利用的高压天然气脱水 , 可同时控制天然气水露点 和烃露点。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如下 :需注入抑制剂(常见甲醇或乙二醇)防止天然气水合物,要建 设抑制剂注入和再生系统 ; 存在醇烃难于分离、 抑制剂有损耗等问题 ; 系统设备较多、 工艺流程复杂。( 2) 溶剂吸收脱水溶剂吸收脱水是利用某些液体物质对天然气中水汽具有良好的吸 收和溶解性能, 将天然气中水汽脱出。脱水后的溶液蒸气压很低, 且可 再生和循环使用。溶剂吸收脱水法是当前天然气脱水中使用较为普遍 的一种方法 , 其中以三甘醇脱水在天然气脱水中应用广泛 , 天然气水 露点降可达40 C,可满足天然气管输、天然气凝液回收中浅冷工艺对 水露点的要求。三甘醇脱水系统包括分离器、 吸收塔和三甘醇再生系 统。三甘醇脱水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如下 : 系统比较复杂、 三甘醇溶液再生过程的能耗比较大 ; 三甘醇溶液会损失和被污染 , 需要补充和净化 ; 三甘醇与空气接触会发生氧化反应 , 生成有腐蚀性的有机酸。( 3) 固体吸附脱水 固体吸附脱水是用某些固体物质对天然气中水汽具有较强的吸附 作用和选择性 , 使天然气中水汽吸附于固体表面上 , 对其它组分的不 吸附或吸附较少 , 从而实现天然气脱水。工业上常见的吸附脱水剂有 活性氧化铝、 硅胶、 分子筛, 其中分子筛脱水应用最为广泛。天然气 脱水后含水量可降至1 ppm,水露点降可达120 C,主要用于CNG加 气站、 天然气凝液回收装置、 天然气液化装置等深度脱水场所。吸 附法脱水存在的技术问题是 :对于大型装置,设备投资大,操作费用高;吸附剂使用寿命短,一般使用三年就得更换,增加了成本; 能耗高, 再生气量大, 低处理量时更明显。( 4) 膜分离脱水膜分离脱水是利用膜材料对天然气中水汽的优先选择渗透性 , 当 天然气流经膜表面时 , 水汽优先透过膜而被脱除掉而将天然气水汽脱 出。与传统的脱水方法相比 , 膜法脱水具有工艺简单 , 操作容易 , 不需 额外加入溶剂 , 无二次污染 , 压力损失较小等优点 , 但当前, 天然气膜 分离脱水在美国、 日本、 加拿大等国已有工业应用。 1998 年, 中国 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和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长庆石油勘探局合作开发 了天然气膜法脱水工业性实验装置 , 并进行了 1700多小时的运行。该 装置日处理量(315) x104 Nm3,产品气的露点温度控制在-28-8 C(其输送压力小于4.6 MPa),甲烷回收率98%,膜性能稳定。膜 分离脱水的主要技术问题是 : 气体分离膜国内处于研究开发阶段 , 进口装置价格较高 ; 膜材料可靠性较差、 承压能力有限 ; 装置投资比三甘醇脱水高。1.2 天然气脱烃技术天然气脱烃技术( 天然气凝液回收) 的主要方法是低温分离法。低 温分离法( 冷凝分离法) 则是利用原料气中各烃类组分冷凝温度的不 同, 经过将原料气冷至一定温度 , 从而将沸点较高的烃类冷凝分离 , 并 经凝液精馏分离成合格产品的方法。其最根本的特点是需要提供较低 温位的冷量使原料气降温。按制冷温度的不同 , 低温分离法又分为浅 冷分离和深冷分离工艺。该法当前由于有较高的回收率而在天然气凝 液回收工艺中居于主导地位。根据天然气的气质条件和产品种类及收率的不同 , 天然气凝液回 收装置所采取的制冷方式和制冷深度也有所不同 , 但组成天然气凝液 回收装置工艺流程的工艺单元基本是一致的 , 如图 1 所示。中高压气图1低温分离法工艺流程组成框图低温分离法根据制冷工艺的不同 , 其工艺方法主要有有冷剂制冷、 膨胀制冷和冷剂与膨胀联合的复合制冷工艺。 应根据具体条件 , 对各种 可能采用的方法进行技术和经济指标的对比 , 选定最佳的制冷工艺。( 1) 冷剂制冷工艺 国内凝液回收中采用的冷剂制冷工艺主要是冷剂压缩循环制冷 , 是利用液体冷剂变为气体时的吸热效应进行制冷。主要采用丙烷冷剂 和混合冷剂 ( 如乙烷、 丙烷的混合物 ) 压缩循环制冷 , 丙烷制冷工艺适 用于冷凝温度高于-37 C的工况,混合冷剂(如乙烷、丙烷的混合物) 适用于冷凝温度低于-37 C的工况。采用丙烷-乙烷制冷系统的好处是 能够自产冷剂 , 且制冷系数大。混合冷剂制冷与其它制冷循环相比 , 由 于其效率高, 功率低, 在相同的制冷量下, 使用的换热器面积较小。采用冷剂制冷工艺时 , 天然气冷凝分离所需要的冷量由独立的外 部制冷系统提供 , 不受原料气贫富程度的限制 , 对原料气的压力无严 格要求。冷剂制冷工艺常见于原料气较富 , 气源与外输气之间没有足 够的压差可供利用的场所。冷剂制冷装置工艺流程简单 , 产品收率主 要受制冷温度的控制 , 但能耗较高。( 2) 膨胀制冷工艺膨胀制冷工艺的主要形式有节流制冷、 膨胀机制冷。由于相同差 压的情况, 天然气经过膨胀机获得的温降比节流阀和热分离机获得的 温降大, 因此, 在相同条件下 , 应首选膨胀机制冷工艺。膨胀机制冷工 艺具有制冷温度低 , 流程简单 , 操作方便, 对原料气组成变化的适应性 大, 等熵效率高等优点 , 已成为当前天然气凝液回收工艺的主要制冷 方法, 得到广泛应用 , 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对气源压力较高, 气量较大或较小, 不适合用膨胀机时, 可采用节 流制冷( J-T 法) , 但节流制冷效率较低, 产品回收率不高, 需建设水合 物抑制剂注入系统和再生系统 , 常作为控制天然气烃露点和水露点的 主要方法。节流制冷在塔里木油田各气田应用较多。( 3) 复合制冷工艺 复合制冷工艺是指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制冷方式联合应用的制冷 工艺。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从天然气中回收凝液 , 要求更低的制冷温度 , 故单一的制冷工艺一般难以达到 , 既便有时用膨胀机制冷能达到温度 要求, 由于膨胀机的带液问题 , 对于富气是不适合的 , 需要采用复合制 冷工艺即冷剂制冷循环的多级化和混合冷剂制冷以及膨胀机加外部冷 剂制冷的方式来实现。当前, 天然气工业上应用最多的是用冷剂循环制 冷作为辅助冷源 , 膨胀制冷作为主冷源 , 并采取逐级冷冻和逐级分出 凝液的工艺措施来降低冷量消耗和提高冷冻深度 , 以达到较高的冷凝 率。复合制冷工艺系统复杂、 设备较多, 投资较大 , 回收率高。低温分离法脱烃的主要技术问题是 :需建立脱水系统或注入抑制剂控制水合物的形成;工艺系统较复杂、能耗较高,投资较大。2超音速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从 1997 年起, 荷兰壳牌石油公司开展了天然气超音速脱水技术的 研究 , 包括基础理论研究、 数值模拟、 实验室研究和现场试验研究。 基础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研究主要在荷兰的埃因霍恩科技大学等几所 大学、 Stork Product Engineering 公司和 Shell 的研究机构中进行 , 发展 了一些描述分离器内部复杂流动的分析和数值模拟工具。 Shell 公司于 与 Beacom 风险投资公司合资成立了专门研究和推广这项技术的Twister BV 公司。 1998 年, 壳牌石油公司在荷兰的 Zuiderveen 进行了500 x104 m3 /d规模的现场试验。该试验的进条件是11 MPa和40 C , 分离器内部的参数是3 MPa和-45 C,出条件是8 MPa和30 C。1999 年初 , 在荷兰的 Barendrecht 安装了一套试验设备 , 用于研究富天然气 的处理。 11月在尼日利亚的试验装置开始运转 , 成功地将85 x104 m3/d 的天然气脱水到管线要求的标准。共测试了 6 个不同的管 , 探索了超音速脱水技术在富天然气中的应用。在尼日利亚的实验水露点降低22一28 C (进气温度为20 C时,出气体的露点为-2一-8 C)。在 挪威的Statoil K-实验室对超音速脱水进行了初步试验。这些现场和实 验室内的试验验证了天然气超音速脱水系统长期稳定工作的能力 , 并 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地改进 , 所有的研究都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