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重点复习内容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120875310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论重点复习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教学论重点复习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教学论重点复习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章 绪论1什么是教学?教学有哪些任务?教学:指教的人指引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即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教学的任务:教学所应完毕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涉及思想品德的培养、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技能技巧的获得、身心多种能力,特别是智力、创新及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乃至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完满个性的形成。中心任务:面向全体学生,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实行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来培养社会主义新人。2、为什么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1)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按照一定的方针与规定,进行有组织的教育工作,其影响是巨大的,能对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影响发生主导作用;(2)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场合,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中有着特别突出的重要地位的一部分;(3)教学是学校实行教育的重要途径,其产生的教育作用最全面、最深刻、最系统、占用时间最多。除教学外尚有生产劳动、文体运动和多种竞赛,以及党、团、队等其她课外的组织、活动和措施等。因此,教学工作被视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在整个教学系统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3简述教学活动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要素:(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主线因素,涉及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已有的智能构造、个性特点、能力倾向和学习前的准备状况。(2)教学目的:教学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不同层次、不同性质或方面的教学目的应形成一种完整的体系或构造,贯彻到学生身上。(3)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中最具实质性的因素,是一定的知识、能力、思想与情感等方面的内容构成的构造或体系。具体体目前教学筹划、教学大纲及教材上。(4)教学措施:指在课内外采用的多种教学措施、教学艺术、教学手段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5)教学环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这一定的时空条件就是有形的和无形的特定的教学环境。(6)教学反馈:教学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交互活动,信息交流的状况要依托反馈来体现。(7)教师:教学活动中要依托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涉及教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个性修养、教学态度、教学能力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教学要素都是环绕着学生这一主体而组织安排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也是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占着主体地位。(2)教学目的一方面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另一方面受人自身发展的制约。在两重制约的结合点上形成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形成之后,又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其重要是通过具体的课程与措施来实现。(3)教学内容(课程):社会的发展和人自身决定着教学的方向,也决定着课程的具体内容,即直接制约教学内容的是社会的需要、文化科技发展的水平和学生身心各方面发展的限度。形成后的课程是教学活动中最具实质性的因素,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4)教学措施重要受制于课程,她把课程的内容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和情感,从而为达到教学目的而服务。在措施的进程中,同步受到教学环境客观条件的制约,措施是由教师来掌握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对于措施的效果来说,起着核心的作用。(5)教学环境重要受制于外部条件,涉及物质的和精神的、可控的和不可控的,环境在一定限度上制约着教学过程,同步教师和学生也可以在一定限度上去制约教学环境。(6)教学活动的反馈重要是师生双方环绕着课程和措施而体现出来的。教师要故意识的去扑捉学生的反馈,从而获取大量信息以提高和改善教学工作。(7)教师:以上六个要素都对教师发生影响,她们都在一定限度上制约着教师的活动。她们大都是通过教师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发挥积极性去调节和理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其达到最优化的限度,以收取最大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第2章 过程论1、教学过程的定义。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结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谐发展个性的交往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2、教学过程的本质(实质)(1)从结识方面看,教学活动是学生一种特殊的结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目前:第一,学生结识对象具有特殊性;第二,学生的结识条件具有特殊性;第三,学生的结识任务具有特殊性。(2)从交往实践看,交往过程中的交往实践具有特殊性,表目前:第一,交往实践目的的特殊性;第二,交往实践环境的特殊性;第三,交往实践措施的特殊性。2、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1)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受制于社会的需要; 一定学校的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受到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技文化发展状况的制约; 特定社会的文化价值、民族心理对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的决定作用也很明显;(2)教学与发展互相制约与增进; 教学受制于学生的发展水平; 教学与发展可以互相增进; (3)教与学互相影响与作用; 教师和教的活动起主导作用; 教师的教以学生的积极学习为基本;(4)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学诸要素构成的合力。3、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1)知识传递功能;(2)技能形成功能;(3)智能培养功能;(4)个性发展功能。4、如何理解教学过程的理论基本?(1)教学过程的结识论基本; (2)教学过程的心理学、生理学基本; (3)教学过程的社会学基本;(4)教学过程的系统科学基本。第3章 目的论1、简析教育目的与教学目的的关系()。(1)教育目的对教学目的具有指引作用;(2)教学目的的划分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过程;(3)教学目的就是进一步具体化了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的;(4)教学目的是教育目的与否达到的检查原则之一。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以与否达到教学目的来检查教学效果和教育目的与否达到。2、简述教学目的的作用?(1)指向作用:目的的指向作用是通过影响人的注意而实现的。有了明确的目的,人在活动中就会把注意集中在与目的有关的事情上,尽量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2)鼓励作用:在教学活动中,要想充足发挥鼓励作用,就必须与学生的内部需要相一致,同步教师还应当当根据学生的爱好、动机、意志、知识和能力水平及她们的个性差别,把握学生的“近来发展区”。(3)原则作用:一方面教学目的是检测教学效果的原则,另一方面教学效果也为评价教学目的的合理性提出反馈信息,以便使下阶段的教学目的做出及时的调节。3、如何拟定教学目的?(1)一般目的和具体目的相结合;(2)集体目的和个人目的相结合;(3)难度适中;(4)便于检测。:论述教学目的的重要作用?:简述教学目的的作用。:简答如何拟定教学目的。:论述教学目的有哪些作用?如何拟定体育课教学目的,举例阐明。第4章 原则论1、教学原则的概念、性质。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遵循教学规律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规定,是指引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 教学原则性质:教学原则是一种规范性知识,或方略性知识。它以一定的教学理论为指引,从整体和局布、过程和阶段结合上规范和指引教学活动,给教学活动的方向、内容、任务、措施和评价等方面提供有效性方略。2、教学原则的基本特点?(1)主观性和客观性 (2)继承性和发展性 (3)全面性和系统性 (4)实用性和有效性3、教学原则的根据?(1)教学原则是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2)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3)教学原则受教育目的的制约。4、教学原则的作用?(1)对教学工作具有指引作用;(2)教学原则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教学过程的总调节器;(3)学习和掌握教学原则能使我们按照教学的客观规律组织教学活动,对的解决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措施和教学组织形式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4)遵循教学原则进行教学工作可以增进教学质量的提高。5、简述教学整体性原则的意义和实行规定。(、)教学整体性原则是由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所决定的,它从主线上体现了教学必须坚持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总方向,涉及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教学所承当的任务有整体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二是指教学活动自身具有整体性,教学是由一系列教学要素构成的完整系统,这就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协调好教学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多种教学要素有机配合起来,在共同达到教学目的的过程中产生良好的整体作用。实行规定:(1)实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2)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3)实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及培养非认知因素相统一;(4)实现身心发展的统一; (5)实现教学诸要素的有机配合。6、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发明原则?()启发发明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她们的发明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穿的掌握知识的同步,充足发展自己的发明性能力与发明性人格。贯彻或实行规定:(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树立创新意识;(2)全面规划教学任务,培养思维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7、简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及实行规定。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从而解决教学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学与用的矛盾关系。实行规定:(1)加强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教学;(2)根据学科内容、任务及学生特点,对的恰当的联系实际;(3)采用多种有效方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4)教学内容要注重乡土教材的补充。8、简述有序性原则及实行规定。有序性原则是指教学工作要结合学科的逻辑构造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状况,有顺序、有环节地进行,使受教育者可以有效的掌握系统知识,增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实行规定:(1)把握好教学的内容的序;(2)抓好教学过程的序; (3)抓好学生学习的序。9、教学中如何贯彻师生协同原则?()师生协同原则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充足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步,还要充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性,使教学活动完全处在师生协同活动、互相增进的状态之中。实行规定:(1)树立对的的学生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2)教给学生学习的措施,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3)生动活泼的进行教学,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4)进行平等的对话,增进师生间的交往。10、教学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规定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状况,采用不同的措施,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本上得到充足的发展。贯彻规定:(1)进一步细致的理解和研究学生;(2)把因材施教与统一规定结合起来;(3)对的看待学生的个别差别; (4)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具体措施。11、试述反馈调节原则的意义及实行规定。()反馈调节原则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从教与学的活动中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使理解教与学的状况,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实行规定:(1)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及时的获得学生学习中的多种反馈信息;(2)教师对获得的反馈信息及时评价,并对教学活动做出恰当调节。12、教学最优化原则及实行规定。教学最优化原则是指教育过程中,对教学效果起制约作用的多种因素实行综合控制,进行最优的教学、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实行规定:(1)综合规划教学任务;(2)全面考虑教学中的各个因素;(3)教和学的活动要紧密配合。13、教学原则的评述。(1)教学原则是互相联系的。教学原则一方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又具有明显的整体性和统一性(2)发挥教学原则的整体性作用。要实现教学最优化,要综合运用各个教学原则,发挥整体功能,才干顺利地解决教学任务、内容和措施等问题。(3)结合实际运用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长期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定,但在实践中要需要不断进行摸索和发明。1999年:运用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论述教学过程最优化问题。:联系实际论述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并举例阐明。第5章 主体论1、“学生中心论”的重要观点。(1)“学生中心论”以卢梭、杜威为代表,她们觉得学生的发展是一种自然的过程,教师不能主宰这一过程,而只是“自然仆人”;(2)把学生看作教学过程的自变量,觉得小朋友的发展是一种积极过程,教师的作用只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爱好,满足学生的个人需要,而不是干预学生的学习;(3)觉得学生只能从个体经验中获得发展,由直接经验获取所学的知识,因此,教育过程不应由教师直接进行,而应放手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体验。(4)强调学生的内因作用,倾向于人本主义,主张教学中应竭力排除涉及教师在内的多种外部条件,发明并最大限度的容许学生作为环境的主体,没有主体的能动性,任何环境因素和教育影响都很难起作用,也就不会有教师的“主导作用”。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体现。(1)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导向和组织作用;(2)教师的素养使之有也许在教学中发挥导向和组织作用;(3)教师导向组织作用的具体体现: 教师根据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原理设计、组织和实行教学活动; 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反映社会规定的种种教学目的,并使之接受这些规定而把学生的学习有效地纳入一定的方向和轨道之中,从而推动教学活动的发展; 教师通过直接或间接地为学生提供协助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一步步向教学目的迈进。3、教学过程中教和学的关系。教与学这两种活动体系各有特点但又互相依存,统一存在于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两者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双向关系,本质上是主导与积极的关系。(1)教与学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双向关系; 教与学一方面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教学关系是以知识的授受为中介的一种互相依存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是互相作用的双向关系:教师的教通过各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特点和需要、爱好、态度等也影响教师的教;(2)教学关系的本质是主导与积极的关系。 教为主导、学要积极反映了教学的基本规律; “教为主导”的着眼点是“学要积极”; 教为主导、学要积极的前提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特点的结识。4、几种学生观。(1)学生是人;(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3)学生是完整的人;(4)学生是以学习、接受教育为重要任务的人;(5)学生是将来社会的主人。5、教师的职责及其职业的角色特性。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变量。(1)知识的传授者;(2)学生的楷模;(3)集体的领导者;(4)人际关系的艺术家;(5)心理治疗工作者;(6)学者和学习者。5、教师的知识构造和教学能力。(1)知识构造:专业知识;文化知识;教育科学知识。(2)教学能力: 理解和运用教材的能力; 语言体现能力; 观测理解学生的能力; 组织、管理和调控教学活动的能力; 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试分析教师和学生在现代教学论中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评述“学生中心论”。:结合体育案例,阐明体育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对的解决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第6章 课程论1、课程的定义。课程是课堂教学、课外教学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的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2、课程与教学的关系。(1) 课程服务于学校教育的各项目的,其内容的选择受教育目的的制约;(2) 课程内容对教学过程有着直接的制约作用;(3) 课程是对教学的目的、内容、活动方式和措施的规划和设计;(4) 课程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教学的重要根据。3、显课程与潜课程。显课程就是在课程和教材中明确陈述的,并要在考试和测验中考核的正规教学内容和教育教学目的。潜课程指那些难以预期的、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浮现的、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式教育影响的那部分内容。一般涉及渗入在课程、教材、教学活动、班级氛围、人际关系、校园文化和家庭、社会环境中的文化价值、态度、习惯、礼仪、信奉、偏见和嫉妒等。4、课程构造:是按一定原则选择和组织起来的课程内容所具有的多种内部关系,重要涉及各类课程的比重,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配合和互相渗入,以及课程内容的排列顺序等等。5、课程的综合化:把整个学校的课程当作一种有机整体,使之通过互相影响、互相渗入和互相联系趋向统一,共同产生最优教育效果。6、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 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始终没有被其她课程设计所取代的课程”。长处是:其所具有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使其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基本知识;缺陷是:导致和加深学科分隔,不利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不利于吸取新知识和新学科,阻碍课程内容更新。(2) 活动课程:也叫“经验课程”,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的课程。重要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在于脱离开课本而亲身体验生活的现实,以获得直接经验。联系:(1) 两者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2) 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学科课程侧重于基本理论知识,而活动课程则强调“经验”的作用;(3) 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而言,两者是有关作用,互为补益的关系。 第7章 措施论(一) 教学措施1、教学措施的概念。教学措施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毕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与学互相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2、简述常用教学措施的分类。教学措施的分类就是建立教学措施的顺序和系统。(1)按照教师教的措施和学生学的措施分类:讲授法和学习法;(2)按照知识的来源分类:直观的措施、语言的措施和实践的措施;(3)根据学生认知积极性和独立性的限度分类:图例解说法、复现法、问题性讲述法、局部摸索法和研究法;(4)按照教学活动的过程分类:组织结识活动的措施(知觉措施、逻辑措施、结识措施、控制学习的措施)、刺激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措施(刺激学习爱好和学习责任感的措施)、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措施(口述法、书面法和实际操作法)。3、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措施有哪些?(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措施:讲授。谈论法、讨论法、读书指引法(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措施:演示法、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措施: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4)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措施 发现法学习4、教学措施选择的根据?(1)根据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2)根据教材内容特点;(3)根据学生实际状况; (4)根据教师的自身素养条件;(5)根据教学措施的职能、合用范畴和使用条件;(6)根据教学实践和效率的规定。5、运用教学措施的根据?(1)要树立完整的观点;(2)必须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引思想;(3)要善于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学措施,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6、教学措施改革和发展的趋势?(1)现代化; (2)心理学化; (3)民主化; (4)个性化。7、教学措施改革和发展的特点?(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已成为现代教学措施发展的重要基本和前提;(2)现代教学措施的发展与教学实验紧密结合;(3)以系统整体的观点研究教学措施理论;(4)注重教学措施在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学生非认知因素中职能作用的发挥;(5)把研究学生学习措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放在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第8章 教学组织形式1、教学组织形式的定义和功能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相作用的构造形式,或者说是师生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功能:(1)采用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并使种种有效的教学措施、手段得以在相应的组织形式中运用;(2)采用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助于使教学活动多样化从而实现教学的个别化。2、班级授课制及其特点。班级授课制:是由一定数量、年龄、文化限度的学生构成教学班,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教学进度、教学时间表,对学生进行集体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其特点是: (1) 学生固定 (2)教师固定 (3)内容固定 (4)时间固定 (5)场合固定。3、班级授课制的长处和局限性。长处:(1)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 (2)有助于发挥教师优势;(3)有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4)有助于师生身心健康发展;(5)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完毕教学任务。局限性:(1)使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规定和教学进度,不利于因材施教;(2)容易产生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3)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积极地学习。4、如何改革班级授课制?(1)改革班级授课制的时间和空间构造;(2)改班级授课制的过程; (3)改革班级授课之中的个别化工作。 5、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目的?(1)进一步完善班级授课制,实现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特点的教学活动形式和学习环境;(2)摸索能最大限度运用既有技术手段的教学组织形式,提高效率;(3)谋求既不失集体影响,又有个人独立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6、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1)教学组织形式趋向灵活多样化;(2)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3)教学组织形式的时空制约性越来越小。第10章 教学环境论1、教学环境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教学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必需的诸客观条件和力量的综合,是按照发展人的身心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育人环境。构成要素:(1)物理因素; (2)多种教学设施; (3)社会信息; (4)座位编排方式; (5)班级规模; (6)人际关系; (7)校风班风; (8)课堂教学氛围; (9)其她因素。2、教学环境的特点?(1)规范性; (2)可控性; (3)纯化性; (4)教育性。3、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1)导向功能:教学环境可以通过自身多种环境因素集中、一致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接受一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2)凝聚功能:指教学环境可以通过自身特有的影响力,将不同来源和背景的小朋友聚合在一起,使其对学校环境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3)陶冶功能: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心灵,养成崇高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4)鼓励功能:可以有效鼓励师生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动机,提高工作积极性,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顺利开展,提高教学工作质量;(5)健康功能:教学环境对于师生的生理与心理健康具有重大影响;(6)美育功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对的的审美观,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和发明美的能力。4、教学环境的调控与优化。所谓调控优化,重要指根据某些特定的规定,对教学环境的多种因素进行必要的选择、组合、控制和改善,选用其中的有利因素,克制、变化或清除不利因素,实现教学环境的最佳状态,使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要考虑的因素:(1)外部环境的变化;(2)学校培养目的;(3)学生身心发展特点;(4)学校的实际状况;(5)教学情境的规定。调控优化原则:(1)教育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实用性原则。调控优化教学环境的方略:(1)整体协调方略 (2)增强特性方略 (3)运用优势方略 (4)筛选转释方略 (5)自控自理方略第11章 反馈论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的定义及其功能。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做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功能:(1)诊断; (2)反馈; (3)定向; (4)证明; (5)教学。2、教学评价的重要过程:(1)制定评价指标体系; (2)收集评价资料; (3)分析评价资料; (4)进行价值判断。3、教学评价的原则?教学评价的原则是对评价的基本规定,是评价的有效和可靠性的基本保证。(1)方向性原则:对的的价值取向是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最高保障,其核心就是确立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2)科学性原则:1)科学的态度; 2)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 3)定量定性相结合; 4)选用对的的价值判断措施;(3)全面性原则:1)指标的全面性; 2)面向全体学生; 3)评价教学中各要素整体功能的发挥;(4)教育性原则:1)发挥评价的正面向导作用; 2)改善和鼓励的教育性功能; 3)发明适合于小朋友的教育; 4)评价要信任和尊重对象; 5)通过评价改善教学。4、教学评价的种类及各类评价的特点和用途?(1)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首要目的是给学生评估成绩,并为学生作证明或提供有关某个教学方案与否有效的根据。特点:1)是对学生在某个教程或某个重要部分上所获得的较大成果进行全面的拟定,以便对学生成绩予以评价或为安顿学生提供根据。2)总结性评价着眼于某门课程整个内容的掌握,注重测量学生达到该课程教学目的的限度,故次数不多,一年2-3次。3)总结性评价的概述性水平一般较高,考试内容涉及的范畴较广。用途:1)评估学生的成绩;2)预言学生在后继教程中成功的也许性;3)拟定学生在后继教育中学习的起点;4)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限度和能力水平;5)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反馈。(2)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引导该项教学迈进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拟定。目的:重要是运用多种反馈改善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使教学在不断的测评、反馈、修正或改善中趋于完善,从而达到教学的终极目的。特点:1)重要目的是改善学生完毕学习任务所必备的主客观条件。2)测试次数频繁,能及时为师生提供必要的反馈。3)概括性水平不高,每次测试的范畴小,重要是单元掌握和学习进步测试。用途:1)改善学生的学习; 2)为学生的学习定步;3)强化学生的学习; 4)给教师提供反馈。(3)诊断性评价教师要想制定适合每个学生特点和需要的有效教学方略,必须理解学生的知识储藏、能力、技能、态度及学习成败的因素,理解手段之一,就是诊断性测试。目的:诊断的目的,不是证明学生能或不能,而是根据诊断成果设计某些依赖和发挥学生长处,并补救或克服其短处的活动方式,协助学生在原有的基本上获得最大的进步。用途:1)拟定学生入学的准备限度;2)决定对学生的合适安顿;3)辨别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因素。5、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内容?(1)教学目的与否明确; 1)教学目的要全面 2)教学目的要具体(2)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与否合理;(3)教学措施的运用与否恰当;(4)教学构造与否优化;(5)教学基本功与否夯实;(6)教学效果与否良好。第12章 反馈论教学管理1、教学管理:是以教学的全过程为对象,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科学的管理理论、原则和措施,对教学工作进行决策、筹划、组织、实行、检查、指引、总结、提高,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以保证教学目的实现的活动。2、教学管理的积极作用?(1)科学的教学管理,有助于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2)有助于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3)有助于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意识。3、教学管理的发展趋势?(1)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2)教学管理分析数量化;(3)教学管理原则规范化;(4)教学管理目的系列化;(5)教学管理实践程序化。4、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1)科学的组织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工作效率;(2)制定与实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3)建立有效的教学指挥系统,充足发挥教学管理的原则作用;(4)掌握教学工作特点,提高教师对教学工作管理的参与意识;(5)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第13章 余论1、现代国外教学论发展的背景?(1)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向教育提出了新的规定;(2) 国际间的竞争形势,加速了教育改革的步伐;(3) 对人类自身的结识加深,增进了教学论研究的进一步。2、现代国外教学论发展的趋势?(1)对教学任务的理解更加全面,教学目的日益综合化;(2)注重教材的改革与研究,教学内容日益构造化;(3)注重教学活动的最优设计,教学过程日益“工艺化”;(4)教学的技术基本逐渐扩大,教学媒体日益现代化;(5)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的应用于教学改革中,教学理论日益心理学化;(6)各派教学理论互相渗入、互相影响的动向。3、90年代国内教学论研究的新进展?(1)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成为教学论研究的主题;(2)教学科学论与教学艺术论成为教学论研究的两大领域;(3)教改实验的理论与措施研究成为教学论研究的重要方向;(4)课程论成为热点。4、现代教学论的基本精神。(1)素质教育;(2)终身教育;(3)学习化社会;(4)学会学习;(5)主体化;(6)发明性。5、现代教学论将来发展的趋势? (1)“学会学习”为核心的教学目的观;(2)“主体自觉”为理念的教学过程观; (3)“参与发明”为宗旨的师生观; (4)“科学与价值”并重的大课程观; (5)“措施与手段”组合的现代技术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