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中医儿科学诊法概要.ppt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20779475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8.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中医儿科学诊法概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课件:中医儿科学诊法概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课件:中医儿科学诊法概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科诊法概要,儿科教研室,【目的要求】,1 了解儿科诊法的应用特点。熟悉儿科四诊的内容及诊查方法,儿科常用辨证方法。 2 掌握以望诊为主四诊合参的儿科诊法要领,诊法与辨证紧密结合的思维方法。,2,【教学内容】,1 儿科四诊与成人相比较在应用中的特点。现代四诊的扩充。 2 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操作技能,在儿科临床应用的方法。 3 常见四诊诊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脏腑辨证的儿科临床应用。,3,重点:四诊中之望诊 难点:对望诊中的面部望诊、五色主病、舌诊、指纹望诊及对五脏辨证的理解。,4,第一节 诊法概要,四诊,5,望,闻,问,切,6,1儿科四诊不求全备 小儿口不能言,言不足信。“哑科” 小儿诊病时往往啼哭叫扰,声色俱变,脉息难凭。 2望指纹 为儿科特有的诊法。 主要用于3岁以下的小儿。,一、诊法特点:,7,3以望诊为主 “有诸内,必形诸外”。 小儿肌肤嫩薄,体内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的变化容易表现出来。 4年龄不同,四诊的内容有差异 5合理地运用现代诊法,8,二、四诊概要 (一)望诊,总体望诊,分部望诊,望神色,看指纹,察二便,辨斑疹,审苗窍,望形态,9,1、望神色: (1)、神 广义: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即人的生机和动态; 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素问移精变气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10,望神应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判断: 目光的变化; 意识是否清楚; 反应是否敏捷; 躯体动作是否灵活协调;,11,有神,面色润泽,12,解颅患儿,13,形体瘦弱动态失常小儿,形态自如小儿,14,(2)、色 亦称气色,是指皮肤的颜色和光泽。 、正常面色: 我国属黄色人种,正常面色应是微黄红润而有光泽。 医门法律望色论云:“察色之妙,全在察神”,有神即是有气的一种表现。,15,、五色主病: 、白色:气血不荣,络脉空虚所致。 多为寒证、虚证、吐泻 外感初起,面白无汗风寒外束 面白少华,唇色淡白血虚 面白浮肿阳虚水泛 面色惨白,四肢厥冷滑泻吐利,16,、红色 多为热症 面红耳赤,咽痛,脉浮风热外感 面赤气粗,高热烦躁里热盛 午后颧红,潮热唇赤阴虚内热 两颧艳红,冷汗淋漓虚阳上越,17,面红实热,颧红虚热,18,目肤黄疸婴儿,唇风,19,、黄色 脾虚失运,水湿不化所致。 多为虚证或湿证,可见于疳证、积滞、虫证。 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疳证 面目色黄而鲜湿热内蕴之阳黄 面目黄而晦暗寒湿阻滞之阴黄 面黄浮肿脾虚湿滞,20,、青色 气血不畅,经脉阻滞所致。 多见于寒症、疼痛、瘀证、惊痫。 面色青白并见,愁苦皱眉里寒腹痛 面青晦暗,神昏抽搐惊风和癫痫发作 面青唇紫,呼吸急促肺气闭塞,气血瘀阻 小儿面色青,病情均较重。,21,、黑色 阳气虚衰,水湿不化,气血凝滞所致 多为寒证、疼痛、惊痫,或内有水湿停饮。 面色青黑,手足逆冷阴寒里证 面色黑而晦暗,兼有腹痛呕吐可为药物或食物中毒 面色青黑惨暗肾气衰竭,22,(3)面部五部配五脏 五部与五脏的关系,最早见于小儿药证直诀面上证:“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颏为肾。”,23,望形态 _ 望形体 形形体; 态动态 望形体:按顺序观察患儿头囟、躯体、四肢、肌肤、毛发、指(趾)甲等。 头方发少,囟门迟闭佝偻病 头大,前囟宽大,头缝开解,眼珠下垂解颅 皮肤干燥,前囟目眶凹陷脱水 肌肤松弛,皮色萎黄,形体羸瘦疳证 发枯易落气血虚亏 指甲菲薄,苍白质脆营血虚亏 指甲色紫或呈杵状心阳不足,气血瘀滞,24,2、望形态: 形,为形体;态,为动态。 望形态包括观察病儿的形体和姿势动态等变化。 望形体:主要包括头囟、躯体、四肢、肌肤、毛发、指(趾)甲等。 望动态:包括身体各部分的动静姿态变化。,25,3、审苗窍 苗窍即五官(眼、耳、口、鼻、舌)合前后二阴共九窍。 苗窍为五脏的外候: 舌为心之苗,肝开窍于目,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肾开窍于耳及二阴。,26,望形态 _ 望动态,望动态:观察小儿身体各部分的动静姿态变化。 小儿卧姿 仰面伸足,揭衣踏被热证 踡卧缩足,喜复衣被寒证 喜伏卧乳食内积;喜侧卧胸胁疼痛 仰卧少动,二目无神久病重病 踡卧不安,捧腹哭叫腹痛 端坐喘促,痰鸣哮吼哮喘 咳嗽鼻煽,呼吸急促,点头呼吸肺炎喘嗽,27,(1)、察舌 舌为心之苗,心开窍于舌。 灵枢脉度说:“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心主血,察舌可以了解营卫气血和脾胃消化功能的病变; 望舌要注意观察舌体、舌质、舌苔三方面的变化。,28,、舌体 舌体胖嫩,舌边齿痕显著:脾肾阳虚或水 饮痰湿内停。 舌体肿大,色泽青紫:气血瘀滞 舌体胖,有裂纹:气血两虚 舌体强硬:热盛伤津 时时用舌舔口唇,以致口唇四周发红或有 脱屑、作痒,称舔舌:脾经伏热,29,舌肿麻木,转动不灵 木舌(心脾积热) 舌下红肿突起 重舌(心脾火炽,上冲舌本) 舌体不能伸出唇外,语言不清 连舌(舌系带过短) 舌出唇外拌动,掉转不灵 弄舌(心气不足,智低) 舌吐唇外,缓缓收回 吐舌(心经有热),30,、舌质: 正常舌质淡红。 舌质淡白:气血虚亏; 舌质绛红,舌有红刺:温热病邪入营入血; 舌质红少苔,甚则无苔而干:阴虚火旺; 舌质紫黯或紫红:气血瘀滞; 舌起粗大红刺,状如草莓者:猩红热。,31,32,、舌苔: 苔白为寒,苔黄为热; 苔白腻:寒湿内滞,或有寒痰食积。 苔黄腻:湿热内蕴,或乳食内停; 热性病见剥苔:阴伤津亏; 舌苔花剥,状如地图,时隐时现,经久不 愈:胃之气阴不足。 舌苔厚腻垢浊不化,状如霉酱伴便秘腹胀 者:宿食内积,中焦气机阻滞。,33,垢腻苔,花剥苔,34,染苔:? 吃橄榄、乌梅、铁剂等可使苔色染黑; 服青黛可使苔色染青; 吃牛奶可使、豆浆苔色染白; 吃橘子、蛋黄可使苔色染黄; 吃有色糖果可染成糖果色, 均不可误认为是病苔。,35,(2)察目 目为肝之窍。 灵枢脉度:“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36,37,黑睛等圆,目珠灵活,目光有神,开阔自 如:肝肾气血充沛; 眼睑浮肿:水肿之象; 寐时眼睑张开而不闭:脾虚气弱之露睛; 上眼睑下垂不能提起:气血两虚之睑废; 白睛黄染:多为黄疸; 目赤肿痛:风热上攻;,38,(3)察鼻 肺开窍于鼻而司呼吸。 灵枢脉度:“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 主要观察鼻内分泌物和鼻形的变化。,39,鼻塞流清涕:风寒感冒; 鼻流黄浊涕:风热客肺; 长期鼻流浊涕,气味腥臭:肺经郁热; 鼻孔干燥:肺经燥热伤阴; 鼻鲜红:肺热迫血妄行; 鼻翼煽动,伴气急喘促:肺气郁闭;,40,(4)察口 灵枢脉度:“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味矣”。 口为脾之窍,所以察口与口味,可了解脾胃等脏腑病变。 察口主要观察口唇、口腔、齿龈、咽喉的颜色、润燥及外形变化。,41,唇色淡白:气血不足; 唇色淡青:风寒束表; 唇色红赤:热; 唇色红紫:瘀热互结。 唇色樱红:暴泻伤阴; 唇白而肿:唇风; 面颊潮红,唯口唇周围苍白:猩红热。,42,口腔粘膜色淡白为虚为寒,色红为实为热。 口腔破溃糜烂:心脾积热之口疮; 口内白屑成片:鹅口疮。 两颊级膜有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红晕:麻疹粘膜斑。 上下臼齿间腮腺管口红肿如粟粒,按摩肿胀腮部 无脓水流出者为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有脓水流出者为发颐(化脓性腮腺炎)。,43,牙齿萌出延迟:肾气不足; 齿衄龈痛:胃火上炎; 牙龈红肿:胃热熏蒸。 新生儿牙龈上有白色斑块斑点:马牙。,齿为骨之余,龈为胃之络。,44,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是呼吸与饮食通道。 咽红、恶寒发热:外感之象; 咽红乳蛾肿痛:外感风热或肺胃之火上炎; 乳蛾红肿溢脓:热壅肉腐; 咽痛微红,有灰白色假膜,不易拭去:白喉,45,46,(5)察耳 灵枢脉度:“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耳为肾窍,上通于脑,部位属少阳,为宗脉之所聚。,外形:体质强弱 耳内疼痛:肝胆热盛 耳背络脉隐现,高热眼泪汪汪:麻疹先兆 耳垂下漫肿硬结疼痛:痄腮,47,(6)察二阴 肾开窍于二阴,前阴为清窍,后阴为浊窍。,阴囊松驰体虚/发热 阴囊时肿时复疝气 阴囊肿大,透光试验阳性 水疝(鞘膜积液) 阴囊阴茎均肿水肿 前阴红赤下焦湿热 潮湿瘙痒蛲虫病 肛周潮红尿布性皮炎 肛裂,脱肛,48,4、辨斑疹 斑疹均见于肌肤。 “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 斑,点大成片,不高出皮肤,摸之不碍手,压之不退色; 疹,点小量多,高出皮肤,摸之碍手,压之退色。,49,细疹:麻疹 奶麻 风痧 丹痧 疱疹:水痘 脓疱疮 斑疹:热毒炽盛/气不摄血 风团: 白痱:,50,荨麻疹,51,52,53,54,疹有丘疹、疱疹之别,以疹内是否有液体而区分。 低热出疹,分布稀疏,色泽淡红,出没较快,常为风疹; 发热三四天后热退疹出,疹细稠密,如玫瑰红色,常为幼儿急疹;,55,发热34天出疹,初为圆形玫瑰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逐渐疹数增多,融合而呈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口腔粘膜出现“麻疹粘膜斑”,麻疹,56,57,恶寒壮热,肤红如锦,稠布疹点,舌绛如草莓,常为猩红热;,58,斑丘疹大小不一,如云出没,瘙痒难忍,常见于荨麻疹; 丘疹、疮疹、结痂并见,疱疹内有水液色清,见于水痘。 疮疹相对较大,疱液混浊,疱壁薄而易破,流出脓水,常见于脓疱疮。,59,5、察二便 大便 正常小儿的大便应色黄而干湿适中,日行12次。 初生婴儿的胎粪,呈暗绿色或赤褐色,粘稠无臭; 母乳喂养儿,大便呈卵黄色,稠而不成形,常发酸臭气; 牛奶、羊奶喂养儿,大便呈淡黄白色,质地较硬,有臭气。,60,大便燥结:内有实热或阴虚内热; 大便稀薄,夹有白色凝块:内伤乳食; 大便稀薄,色黄秽臭:肠腑湿热; 下利清谷,洞泄不止:脾肾阳虚; 大便赤白粘冻:湿热积滞,常见于痢疾; 婴幼儿大便呈果酱色,伴阵发性哭闹,常为肠套叠; 大便色泽灰白不黄,多系胆道阻滞。,61,小便 正常小儿的小便为淡黄色。 小便黄赤短少,或有刺痛,多为湿热下注之热淋; 小便黄褐如浓茶,伴身黄、目黄,多为湿热黄疸; 小便色红如洗肉水或镜检红细胞增多者为尿血。 若小便浑浊如米泔水,为脾胃虚弱,下焦湿热所致,常见于积滞与疳证。,62,63,6、看指纹 主要掌握指纹的部位、望指纹的方法及如何运用指纹辨证。 指纹的部位:从虎口沿食指内侧(桡侧)所显现的脉络(浅表静脉);,64,以食指三指节分风、气、命三关,食指根(连掌)的 第一指节为风关, 第二指节为气关, 第三指节为命关。,65,适用于3岁以内小儿 诊察方法:从小儿食指的命关推向风关 正常指纹:淡紫隐隐而不显于风关之上,66,诊察指纹的方法: 家长抱患儿于光线充足处; 以拇、食二指握住患儿的食指尖,将患儿的中指、无名指、小指贴近医生的掌心; 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桡侧,从命关到风关,用力适中地反复推按。,67,临床根据指纹的浮沉、色泽、推之是否流畅及指纹到达的部位来辨证。 辨证纲领: 浮沉分表里 红紫辨寒热 淡滞定虚实 三关测轻重,68,(二)、闻诊 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 听声音是听小儿啼哭、语言、咳嗽、呼吸等可闻之声。 嗅气味是闻患儿的口气、二便气味及全身包括分泌物和排泄物所发出的一切气味。 暧腐酸臭多为乳食积滞; 口气臭秽多为脾胃积热; 脓涕腥臭多为鼻渊。,69,闻诊 _ 语言声,语言声:清晰响亮为佳 语声低弱气虚;呻吟身有不适 高声尖呼剧痛;谵语邪热入营 声嘶咽喉、声带疾患,70,闻诊 _ 啼哭声,健康小儿哭声:宏亮,有泪 健康婴儿啼哭:尿,饿 阵发性哭闹腹痛 哭声嘶哑,呼吸不利咽喉水肿 哭无泪脱水 哭声微弱体虚,71,闻诊 _ 咳嗽声,咳声清扬,流清涕风寒 咳声重浊,痰稠色黄风热 干咳无痰肺燥 咳嗽阵作,鸡鸣样回声百日咳 犬吠样咳嗽喉炎、喉白喉,72,闻诊 _ 呼吸声,呼吸气粗有力外感热证 呼吸急促,喉间哮鸣痰邪壅肺 气促鼻煽肺炎喘嗽 呼吸窘迫,面青不咳气道阻塞 呼吸低微肺气将绝,73,嗅气味是闻患儿的口气、二便气味及全身包括分泌物和排泄物所发出的一切气味。,74,嗅口气、大小便气味 口气臭秽肺胃之热上蒸,浊气上升 口气臭腐,牙龈肿烂牙疳 口气酸臭伤食; 口气腥臭血证 大便秽臭湿热积滞;酸臭而稀伤食 下利清谷,不臭脾肾两虚 小便短赤臊臭湿热下注 清长少臭脾肾两虚,75,(三)、问诊 儿科问诊有以下特点: (1)问诊对象多是患病者亲属,提供的资料往往不全面、不可靠。 (2)问诊的内容除与诊断学相同的以外还须 详细询问确切的年龄、月龄或日龄。 生产、喂养、发育史。 预防接种史。 (3)注意问诊的艺术和态度。,76,十问歌,77,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添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数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78,(四)、切诊 包括切脉和按诊两部分。 1、脉诊 小儿脉诊与成人脉诊不同,其特点有: 脉诊方法:3岁以下小儿一般不切脉,而以指纹诊法代替。3岁以上小儿 “一指定三关”。 小儿年龄越小,脉搏越快。,79,小儿病脉一般不细分28脉,而以浮、沉、迟、数、无力、有力六种基本脉象为纲,以辨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 对脉诊的临床意义要根据不同年龄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当“脉证不符”时,可“舍脉从证”。,80,不同年龄小儿脉搏与呼吸次数对照表,81,2、按诊 亦称触诊,是用手按压或触摸颅囟、颈腋、四肢、皮肤、胸腹等,以察其冷、热、软、硬、突、陷、有无癥瘕痞块等情况。 顺序: 自上而下。,82,、按头囟 小儿囟门逾期不闭或颅骨按之不坚而有弹性感者,为肾气不足,发育欠佳,常见于佝偻病等; 囟门下陷成坑者为囟陷:严重吐泻,亡津液; 囟门隆凸,按之紧张,为囟填:风火痰热上攻,肝火上亢,热盛生风。 颅骨开解,囟门宽大者为解颅: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髓热膨胀。,83,、按颈腋 正常小儿在颈项、腋下部位可触及少许绿豆大小之淋巴结,活动,不硬,不痛,不属病态。 淋巴结增大,质坚成串,推之不移,按之疼痛,或肿大灼热,为痰热毒结; 仅见增大,按之不痛,质坚成串,则为瘰疬。 耳下腮部肿胀疼痛,咀嚼障碍者是痄腮。,84,、按胸腹 胸骨高突,按之不痛者为“鸡胸”; 脊背高突,弯曲隆起,按之不痛为“龟背”。 左上腹胁助下触及有痞块,为脾肿大,多为气滞血瘀之证。 剑突下疼痛多属胃院痛。,85,左侧前胸心尖搏动处古称“虚里”,是宗气会聚之所。 虚里搏动过速,伴喘促鼻煽者,为宗气不继,病情危重。 胸胁触及串珠,两肋外翻,见于佝偻病。 右上腹胁肋下触及痞块,按之疼痛,为肝肿大;,86,脐周疼痛,按之痛减,并可触及条索状包块者,多为蛔虫症; 腹胀形瘦,腹部青筋显露,多为疳证; 腹部胀满,叩之如鼓者为气胀; 叩之音浊,按之有液体波动之感,多为腹水; 右下腹按之疼痛,兼发热,右下肢拘急者多属肠痈。,87,、按四肢 平时手足冷者多阳虚; 手足心热者,多属阴虚内热或内伤乳食; 手背全身俱热者,多属外感表证; 四肢厥冷,面白唇淡者,多属虚寒; 四肢厥冷,唇青红赤者,多是真热假寒之象。,88,、按皮肤 肤冷汗多为阳气不足; 肤热无汗为热闭于内; 肤热汗出,为热蒸于外; 皮肤干燥,失去弹性,为吐泻伤津耗液。 肌肤肿胀,按之随手而起,属阳水水肿;肌肤肿胀,按之凹陷难起,属阴水水肿。,89,复习提纲: 简述小儿望诊的内容。 分析望诊中望神色的内容及意义。 分析五色配五脏的临床意义。 简述舌诊要点及陈飞霞望指纹观点。 试述四诊注意事项。 如何鉴别小儿啼哭声。 简述问诊内容。,90,斑2,91,麻疹,92,奶麻,93,漏斗胸,94,肋骨串珠,95,水肿腹水,96,杵状指,97,疳证,98,丹痧,99,100,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 > 工业自动化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