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水开采技术PPT优秀课件

上传人:每**** 文档编号:120773693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2.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水开采技术PPT优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保水开采技术PPT优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保水开采技术PPT优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绿色开采技术绿色开采技术u 1 绿色开采概况u 2 绿色开采体系u 3 保水开采技术u 4 充填开采技术u 5 煤炭地下气化、液化技术u 6 煤与瓦斯协调开采技术v 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煤炭在能源生产与煤炭在能源生产与消费中的比例消费中的比例p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p煤矿生产中的群死群伤事故煤矿生产中的群死群伤事故仍然十分严重;仍然十分严重;p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近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近200倍,南非的倍,南非的30倍,印度倍,印度的的12倍。倍。3.1 概况我国煤矿突水灾害事故十分严重我国煤矿群死群伤特大事故主要由瓦斯和突水灾害造成,遏制瓦斯和突水事故是我国煤矿安全控制的主攻目标。并且,突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一直排各类煤矿灾害之首。过去20年间,有250多对矿井被水淹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50多亿元。3.1 概况煤矿开采严重破坏矿区水资源与环境 为治理煤矿水害,我国每年排出矿井水56亿m3,只利用30%,造成矿区水源枯竭、水与生态环境的破坏。3.1 概况v 研究现状p矿井突水的地质特征及条件:安全水头预测法、隔水层厚度判别法、“下三带”理论(中国)等。p采动裂隙演化与渗流理论:“横三区”与“竖三带”裂隙分布规律(中国)、非线性Darcy渗流理论、裂隙演化与应力耦合渗流理论(中国)等。p矿井突水的中长期预报方法:突水系数法、GIS模型法(中国)、斯列萨烈夫法等。p矿井突水的治理方法:疏水降压法、注浆堵水法等。3.1 概况v 研究不足p针对中国煤矿开采面临特别复杂的构造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例如:奥陶系高承压、强富水岩溶含水层底板,研究不深入。p采动裂隙场演化规律、采动岩体渗流突变理论、临突预报理论等研究不足。p控制矿井突水的水资源保护性采煤理论与方法等研究才起步。3.1 概况v问题1:矿井突水的含导水构造地质特征与条件p我国大部分矿区水文地质与构造地质条件十分复杂,65%左右的矿井受严重突水危胁。p现有研究对陷落柱和断层等导水构造的发育规律、地下水的赋存和运移规律等认识不足。3.1 概况v 陷落柱突水实例开滦范各庄煤矿2171 工作面发生特大陷落柱突水,造成全矿被淹,最大突水量达2053 m3/min,为目前世界上水量最大的突水。陷落柱富含水层工作面3.1 概况v问题2:采动岩体结构破坏与裂隙 演化及渗流突变规律p采动引起的应力场和裂隙场变化是导通陷落柱和断层,以及形成新的导水通道的前提条件。p渗流突变是突水致灾的根源,现有的基础研究还不能揭示渗流突变的机理。3.1 概况v 采动裂隙直接导通含水层突水实例 广东兴宁大兴煤矿,下层煤开采时,采动裂隙扩展破坏了上层煤开广东兴宁大兴煤矿,下层煤开采时,采动裂隙扩展破坏了上层煤开采所留设的防水煤柱,导致特大突水,死亡采所留设的防水煤柱,导致特大突水,死亡123人。人。含水层上工作面下工作面煤柱采动裂隙3.1 概况v问题3:矿井突水预测与控制的 基础理论与方法p目前没有建立针对不同突水类型的预测预报理论模型,还不能实现临突预报。p传统采煤理论强调了矿井水的灾害性,忽视了水的资源性,并把水作为灾害的根源加以处理,“疏干”、“排水”等矿井防治水方法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3.1 概况 矿井突水的含导水构造的成因及分布规律 地下水的赋存及运移规律 矿井导水断裂的地质动 矿井导水陷落柱中的水动力 学特征及规律u矿井突水的水文地质结构特征及形成条件 主要内涵是阐明矿井突水的水文地质形成条件、地质动力学特征,建立矿井突水的基本模式。3.1 概况u 采动岩体破裂结构运动及渗流突变理论 采动岩体结构破坏与裂隙时空演化规律 断层构造裂隙的采动活化机理 主要内涵是揭示采动裂隙通道的形成过程和渗流突变机理、给出隔水关键层的形成条件。隔水关键层形成条件及控制机理 采动岩体的渗透性及渗流演化规律3.1 概况u 矿井突水的预测预报理论与方法 矿井突水控制因素的量化理论与方法 不同突水模式的预报模型及水量预测方法 矿井突水前兆信息特征及演化规律 基于突水前兆因素变化的矿井突水识别模型 主要内涵是发展和完善矿井突水的中长期预报理论,建立矿井突水的临突预报理论基础。3.1 概况u 控制矿井突水的水资源保护性采煤 理论与方法 保水采煤学理论与方法 煤水共采的理论与方法 矿井水资源化理论与方法 主要内涵是建立缺水矿区保水采煤、大水矿区煤水共采的基础理论,形成矿井突水控制与水资源保护利用一体化的采煤理论与方法。3.1 概况u 地下水的来源与分类绝大部分的地下水来自于降水。当水分下渗达到某一深度,遇到不透水的地层如黏土、页岩等时就贮存起来,逐渐往上充填于土壤或岩石的间隙中形成饱和状态。地下水面之上称不饱和带。地下水面之下的土壤或岩石孔隙充满水的成为饱和带。由于岩浆上升,温度、压力降低,分离出的氢气和氧气直接结合成温度高的地下水。高山冰雪融化后渗入岩石裂隙形成。3.2 开采对地下水分布的影响 u 地下水的来源与分类按含水空隙的类型,地下水被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孔隙水指赋存于松散沉积物颗粒间孔隙中的地下水潜水、承压水3.2 开采对地下水分布的影响 u 地下水的来源与分类裂隙水指赋存于岩体裂隙中的地下水(风化裂隙、成岩裂隙、构造裂隙)潜水、承压水岩溶水又称喀斯特水,指存在于可溶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的洞隙中的地下水。3.2 开采对地下水分布的影响 u 地下水的来源与分类 根据地下埋藏条件的不同,地下水可分为包气带水、上层滞水、潜水、自流水和承压水五大类。3.2 开采对地下水分布的影响 u 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 对浅、中层地下水的影响:煤系地层的水快速向下渗透,形成区域性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浅、中层地下水逐年被疏干,造成煤矿周围村民吃水困难;对深层地下水的影响:导致对深层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所形成的地下水降落漏斗范围和幅度越来越大,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3.2 开采对地下水分布的影响 u 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 矿井疏排地下水的影响:有害的地下水导致次生污染;改变了地下水系统的自然的物理和化学格局,对地下水系统产生反作用(水量和地下水水质的影响)3.2 开采对地下水分布的影响 u 开采引起含水层水位变化岩层中的水位下降与覆岩破裂密切相关非充分采动:含水层水位下降最大位于采空区中央充分采动:含水层水位下降最大位于采空区边界大采高小采深,水直流入采空区,形成以开采边界为边界的扩散降落漏斗3.2 开采对地下水分布的影响 u 开采与地下水的分布开采后,随着地表的沉陷将改变地表水的流向;同时随着上覆岩层移动破坏和地下水渗漏,在该区域内地下水将形成下降漏斗。地下水能否恢复,则决定于上覆岩层中是否有软弱岩层。随着工作面的推进,经重新压实并导致裂隙闭合而形成隔水带。随着雨水的再次补给,下降漏斗也将随之消失。采煤不可能不造成一定的地下水渗漏,但保水开采到底保到什么程度,才算是保了水?一般认为,保水程度至少应考核以下两个指标:首先是对地下水的影响不大,最起码应该不使地下水干涸而最终导致河流的大面积断流;其次是植被的生长状态问题。地下水位埋深增大时,部分植被不适合生长,一些植被出现病态,甚至枯萎,尤其是对乔木的影响最大。3.3 保水开采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u 保水开采注意的问题 保水开采与防止溃水是两个概念 西部地区主要考虑是否有隔水带以及地下水的恢复过程 地下水是全部流失还是保存在更深的岩层内形成地下水库3.3 保水开采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u主要影响因素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对地下水、地面水起着重要的控制与导水作用,局部也起着阻溢作用,地质构造愈复杂,断裂愈多,开采煤层离断层愈近,补给充分,则排水量就愈大。水文地质条件 主要是含水层的厚度、富水性、节理、裂隙、岩溶发育程度和补给来源影响保水开采难易程度3.3 保水开采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u主要影响因素煤矿开采阶段 煤矿开采初期,揭露的含水层相对多,各含水层处于自然饱和状态,含水性强,随着开采面积的增大,就会逐步发生顶板冒落,勾通裂隙导水带,煤系顶部含水层中地下水就会直接渗入矿坑,造成保水开采难度的加大。矿井开采中期,由于一般不会大面积揭露新的含水层,随着开采时间的增长,含水层水位不断降低,以矿井为中心的降落漏斗趋于稳定,部分含水层由承压转为无压,矿井排水量靠入渗量补给,处于补、径、排平衡状态。矿井开采后期,由于含水层部分被疏干,导水裂隙带和节理裂隙逐步被充填,地表入渗补给量逐步减少,则矿井渗水量逐步衰减。矿井开采末期(停采),在其影响范围内,矿坑渗水变小或不排水。但由于煤系底部有隔水层存在,采空区逐步积水成为“地下水库”。在这种情况下,实施保水开采是必要的。3.3 保水开采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u 保水开采的目标是在防治采场突水的同时,对水资源进行有意识的保护,使煤炭开采对矿区水文环境的扰动量小于区域水文环境容量。研究在开采后上覆岩层的破断规律和地下水漏斗的形成机理,从采矿方法、地面注浆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矿井水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u 实现保水开采的主要途径有:合理选择开采区域;适当留设防水(砂)煤(岩)柱;应用合理的开采方法3.4 保水开采技术u 保水开采的目标是在防治采场突水的同时,对水资源进行有意识的保护,使煤炭开采对矿区水文环境的扰动量小于区域水文环境容量。研究在开采后上覆岩层的破断规律和地下水漏斗的形成机理,从采矿方法、地面注浆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矿井水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u 实现保水开采的主要途径有:合理选择开采区域;适当留设防水(砂)煤(岩)柱;应用合理的开采方法3.4 保水开采技术u 水体类型3.4 保水开采技术1潜水面;2松散含水层;3隔水层;4基岩含水层;5煤层;6大地水准面;7地表水;H潜水位;h1潜水埋藏深度;h2潜水层厚度 砂砾含水且导水,导水性能好 节理裂隙含水且导水 断层、陷落柱导水或不导水 垮落带、裂隙带导水 煤开采前为隔水层,开采后不易风化、泥化,是导 水层或弱导水层3.4 保水开采技术u 煤岩层的隔水性能和采动导水性能3.4 保水开采技术u 合理选择开采区域 对不同的地质环境条件应该区别对待,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对于不存在含水层或煤层埋藏适中、有含水层、同时其底部有厚度较大的隔水层的地区。该区域煤层开采的冒裂带和导水裂隙带发育不到含水层底部,不至于破坏含水层结构,可以实现保水开采。有隔水层分布,但隔水层的厚度有限,煤层开采后,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才可以保护地下水不受破坏的地区。(有条件保水)对于煤层埋藏浅、又富含水,煤层开采会造成地下水全部渗漏地区。一旦开采,矿井突水可以通过提前疏降水工程保证,但不能保证地下水含水结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在没有彻底解决地下水渗漏问题之前,暂缓开发。3.4 保水开采技术u 防水(砂)煤(岩)柱留设 目前在松散含水层等水体下采煤,一般是根据开采区域岩煤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煤(岩)柱两侧的开采状况及采矿技术条件等因素,采取留设防水(砂)煤(岩)柱的方法进行开采。首先研究确定导水裂隙带高度,其次,厚松散层下近风化带保水开采的GIS研究,可用于保水条件下的安全煤柱留设设计。3.4 保水开采技术u 保水开采方法 减小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开采方法 以底板加固为主导技术的保水开采技术 浅埋煤层长壁工作面保水开采方法3.4 保水开采技术浅埋煤层长壁工作面保水开采方法。工作面长度200m;液压支架的工作阻力8000kN;工作面日推进速度15m;在开切眼区域附近1050m范围和基本顶初次来压区域附近1050m范围内局部充填或局部降低采高,以减少采动覆岩贯通裂缝,使基岩不发生整体错动式破坏,而形成较为稳定的砌体梁结构,增强采动覆岩阻水作用。该方法水资源保护效果好,能实现安全生产、减少浪费、环保、煤炭资源回收率高。条带采煤法是目前实现保水采煤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关键技术是根据具体的水文地质条件,科学设计所采煤层的采留比。需要进行“围岩-煤柱群”整体力学模型计算,只有煤柱群的长时稳定,才能保证水体(含水层)不受破坏,以达到保水采煤的目的。u 隔离水体技术措施隔离水体技术措施留设安全煤岩柱留设安全煤岩柱3.4 保水开采技术安全煤岩柱安全煤岩柱防水安全煤岩柱防砂安全煤岩柱防塌安全煤岩柱留设安全煤岩柱的实质是确定开采上限,保证断裂带或垮落带不波及水体u 留设防水安全煤岩柱 目的:不允许导水断裂带波及到水体。结果:避免上覆水体涌入井下,并要使矿井涌水量不明显增加。适用条件:在各种大型地表水体下采煤、需要保护的生产和生活水源地水体下采煤、富水性强且补给充足的松散含水层和基岩含水层下采煤等条件下,需要留设防水安全煤岩柱。3.4 保水开采技术u 地表有松散覆盖层时的防水安全煤岩柱留设地表有松散覆盖层时的防水安全煤岩柱留设 3.4 保水开采技术dHs hHbHdHHshHbHshHd+Hb u 地层上部无松散层覆盖,且采深较小时的防水安全煤地层上部无松散层覆盖,且采深较小时的防水安全煤岩柱岩柱3.4 保水开采技术HHdbiHbHsh地表裂缝HshHd+Hb+Hbi p 基岩风化带也含水时的防水安全煤岩柱3.4 保水开采技术风化带HHdshbHHfeHshHd+Hb+Hfe u 留设防砂安全煤岩柱留设防砂安全煤岩柱 防砂煤岩柱:在松散弱含水层底界面至煤层开采上限之间为防止流砂溃入井下而保留的煤和岩层块段。目的:防止上覆弱含水层和粘土层溃入井下。适用条件:防砂安全煤岩柱适用于水体和煤层之间有隔水层的条件。3.4 保水开采技术Hs=Hk+Hb u留设防塌安全煤岩柱防塌煤岩柱:在松散粘土层和已经疏干的松散含水层底界面与煤层开采上限之间为防止泥砂塌入采空区而保留的煤和岩层块段。目的:防止上覆弱含水层和粘土层塌入井下。适用条件:水体规模小,补给不充分,或地表水体虽然规模大但系季节性水体,并已对补给来源进行了处理的;具有多层结构的第四纪、第三纪厚松散层,且松散层底部为弱含水层,特别是当煤系地层上直接覆盖弱含水层的第四纪、第三纪砂层时。3.4 保水开采技术3.4 保水开采技术tmHH防塌煤岩柱的垂高等于冒落带高度。此时不需要考虑保护层问题。u 安全煤岩柱安全煤岩柱的的保护层保护层 除了防塌煤岩柱以外,留设防水安全煤岩柱和防砂安全煤岩柱时都要考虑保护层问题。考虑保护层实际上是增大安全煤岩柱的安全系数。3.4 保水开采技术054煤层防水安全煤岩柱保护层厚度/m 覆岩覆岩岩性岩性松散层底部粘性松散层底部粘性土层厚度大于累土层厚度大于累计采厚计采厚松散层底部粘性松散层底部粘性土层厚度小于累土层厚度小于累计采厚计采厚松散层全厚小松散层全厚小于累计采厚于累计采厚松散层底部松散层底部无粘性土无粘性土层层坚硬坚硬4A5A6A7A中硬中硬3A4A5A6A软弱软弱2A3A4A5A极软极软弱弱2A2A3A4A注:注:A=A=M/n M/n,M-M-累计采厚,累计采厚,m m;n-n-分层层数;本表不适用于综放开采分层层数;本表不适用于综放开采3.4 保水开采技术054煤层防砂安全煤岩柱保护层厚度/m覆岩岩性 松散层底部粘性土层或弱含水层厚度大于累计采厚 松散层全厚大于累计采厚 坚硬4A2A 中硬3A2A 软弱2A2A 极软弱2A2A 注:A=M/n,M-累计采厚,m;n-分层层数;本表不适用于综放开采 3.4 保水开采技术 5590煤层防水安全煤岩柱及防砂安全煤岩柱保护层厚度 覆 岩覆 岩岩性岩性保护层厚度(保护层厚度(m m)557070 7190abcdabcd坚硬坚硬1518202217202224中硬中硬1013151712151719软弱软弱5810127101214a 松散层底部粘性土层大于累计采厚b 松散层底部粘性土层小于累计采厚c 松散层全厚为小于累计采厚的粘性土层d 松散层底部无粘性土层3.4 保水开采技术某矿在松散富含水层下开采一倾斜煤层。煤层采厚3m。覆岩为中硬岩层,松散层下无粘性土层但有厚为10m含水的基岩风化带。求防水安全煤岩柱高度?u 水体下采煤安全煤岩柱算例1210m3m1松散含水层;2含水风化带 3.4 保水开采技术shlibfcHHHH 100 35.635.75.61.6 33.6liHm 2031044.6liHm 3666181bMHAmn:liH:bH:fcH10fcH 63.75.6shlibfcHHHHm 72.6shlibfcHHHHm:shH为了安全起见,防水安全煤岩柱高度为72.6m。3.4 保水开采技术隔离水体技术措施降低导水裂隙发育高度降低导水裂隙降低导水裂隙发育高度发育高度水体下充填开采水体下部分开采水体下限厚开采3.4 保水开采技术隔离水体技术措施注浆堵截水源注浆堵截水源:采用水泥、粘土或其他粘结性材料注入含水层的孔洞中,形成地下挡水帷幕,以切断地下水的补给通道,然后进行局部疏水采煤。3.4 保水开采技术疏降水体技术措施条件:根据我国水体下开采的经验,疏降水体技术措施适应于煤层上覆水体为弱或中弱含水层,水体的水量不太大且水源补给有限,且能够实现预先疏干的条件。优点:煤炭回收率高,生产安全。缺点:必须增加疏排水设备及必要的辅助工程,增加煤炭成本。有时由于疏降水体改变了水体的自然循环,以致影响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3.4 保水开采技术疏降水体技术措施矿井水资源化利用矿井水选煤厂补给水贮煤厂机修厂辅助工厂设备冷却空气调节机具保养循环冷却水煤炭加工井下采掘灌溉水库建筑冷却水其它用途游泳池锅炉补给矿区绿化道路洒水消防用水冲洗生活饮用矿区生活喷雾降尘钻孔施工工作面充填注浆防灭火城市绿化市政杂用3.4 保水开采技术疏降水体技术措施含水层采动破坏后的恢复与再造 开采后,随着地表的沉陷将改变地表水的流向,同时随着上覆岩层中关键层的破断,在该区域内地下水将形成下降漏斗。地下水位的能否恢复,则决定于,随着工作面的推进,上覆岩层中有否软弱岩层(事实上它是研究地下水渗漏的关键层)经重新压实导致裂隙闭合而形成隔水带。若有隔水带,则随着雨水的再次补给,下降漏斗也将随之消失。而它对地面生态的影响则决定于漏斗形成与消失的时间间隔。3.4 保水开采技术某煤矿副井西翼某煤矿副井西翼1201工作面观测孔布置工作面观测孔布置 某某煤矿在进行含水砂层下采煤试验中,曾在长壁全部垮落采煤法工作面上方的冲积层和基岩内布置一组观测钻孔,(岩层在-14米以上为砂岩、砂质黏土以及表土层)在回采前后及整个回采过程中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水位观测。疏降水体技术措施含水层采动破坏后的恢复与再造3.4 保水开采技术某煤矿副井西翼某煤矿副井西翼1201工作面观测孔水位动态曲线工作面观测孔水位动态曲线某煤矿某煤矿1201工作面观测孔水位动态工作面观测孔水位动态孔 号123456水位动态无变化有变化有变化有变化有变化全部漏失水位下降(米)13.7910.9716.11最大降速(米/天)0.5350.8250.950下降时间(天)302717疏降水体技术措施含水层采动破坏后的恢复与再造3.4 保水开采技术 1#孔水位变化曲线孔水位变化曲线水位下降水位下降是暂时的是暂时的疏降水体技术措施含水层采动破坏后的恢复与再造3.4 保水开采技术3#孔水位变化曲线孔水位变化曲线水位已经水位已经下降但还下降但还有恢复的有恢复的可能可能疏降水体技术措施含水层采动破坏后的恢复与再造3.4 保水开采技术水位已没有恢复的可能6#孔水位变化曲线疏降水体技术措施含水层采动破坏后的恢复与再造3.4 保水开采技术钻孔已堵塞,“”表示工作面过钻孔的位置疏降水体技术措施含水层采动破坏后的恢复与再造3.4 保水开采技术1号孔水位无变化;2、3、4、5号孔水位发生了短暂的变化,但始终保持孔中有水位;6号孔(孔底离开采层10米)内的水全部漏失。上述结果说明,由于有隔水层1号孔水位有2-3米的变化,而对于其他各孔则有10-16米变化以致全部漏失,而且经过一年的观察水位并没有回升也没有再漏失。6号孔全部漏失是否与当时离冒落带太近,以及观察时间太短,岩层尚未压实有关。显然,与钻孔所到开采层上覆岩层是否重新压实有关。另外还应该进一步观察水位变化对地表生物根系的影响。疏降水体技术措施含水层采动破坏后的恢复与再造3.4 保水开采技术u 陕西煤田地质局对大柳塔开采的观测也有同样的结果:发现在初次放顶后水位迅速下降,而后曾经一度回升,但随着回采面积的扩大,逐渐下降,最终稳定在基岩界面附近。地下水位下降10-12米u 另外,对神华地区,水流与基岩界面有关,而开采将直接影响基岩地形的变化,从而影响水流的集聚与流向。疏降水体技术措施含水层采动破坏后的恢复与再造3.4 保水开采技术疏降水体技术措施含水层采动破坏后的恢复与再造神府矿区鸟瞰图 1、概述 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府矿区位于鄂尔多斯煤盆地的中部。东西宽约84km,南北长约85km,面积 7139.7 km2,属陕西神木、府谷、榆林三县。榆神府矿区被划分为榆神与神府两大矿区。3.5 榆神府矿区保水开采实例 2、榆神府矿区保水开采的地质条件(1)矿区地层及岩土类型 第四系的风积沙、马兰组、萨拉乌苏组、离石组、三门组,第三系上新统三趾马组,白垩系洛河组,侏罗系安定组、直罗组、延安组和富县组。见表2-1。(2)矿 区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内对保水开采有意义的主要含水层为砂层(萨拉乌苏和风积沙)和烧变岩水。离石黄土和三趾马红土共同组成砂层含水层的隔水底板。3.5 榆神府矿区保水开采实例 3、防治对策研究(1)保水开采分区保水开采区():该区主要分布在大保当区2-2煤烧变岩以西地区,其次是秃尾河以东的青草界泉域和神北矿区柠条塔以南地区。采煤失水区()::第1亚区(1)分布在秃尾河以东,青草界以外和神北矿区活鸡兔一带。第2亚区(2)分布在神北石圪台大柳塔井田之间地带。采煤无水区():主要分布在秃尾河以东及神北矿区。3.5 榆神府矿区保水开采实例 (2)保水开采技术途径 保水开采区:煤层浅埋区留设防水安全煤柱;在烧变岩带施工供水井建立水源地;在开采顺序上,应先采富水性相对较弱、隔水性能良好的地段,如大保当区一期工程首采区应选在南部红柳沟泉域;为防止地下水遭受严重破坏,建议设计为井工开采方式;大保当区一、二期工程以外的煤层浅埋地区,地下水极为丰富,但隔水层相对较薄,建议该地区最后开采。采煤失水区:在采煤之前预先疏排地下水;在疏排基础上,留设防塌或防砂煤柱;为减少矿井疏排水量,大保当区秃尾河与2-2煤烧变岩之间地带,应在西部浅层煤开采完后再进行开采。采煤无水区:该类型区采煤不受水体威胁,可在覆岩结构类型为土基地段适当留设防塌煤柱。3.5 榆神府矿区保水开采实例4、榆神府矿区保水开采的采煤方法划分体系 由现场开采实践和相似模拟试验,建立了榆神府矿区保水开采的采煤方法划分体系。3.5 榆神府矿区保水开采实例5、保水开采需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1)合理的留设防水安全煤柱 浅埋型近水平煤层,合理确定防水煤岩柱高度,控制冒裂带发育在含水层以下,对尽可能减少压煤,又能保住萨拉乌苏组水,实现保水开采是关键。(2)建立浅排供水水源地 即充分利用萨拉乌苏组含水层水资源作为矿区供水,又能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最关键措施。根据煤矿安全规程,为防止烧变岩水(老窑积水)对采煤影响,从烧变岩边界处必须向深部划定警戒线(图2-21)。3.5 榆神府矿区保水开采实例 烧变岩带防水煤柱留设及抽水示意图烧变岩带防水煤柱留设及抽水示意图3.5 榆神府矿区保水开采实例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