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汇编10篇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20180636 上传时间:2022-07-16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49.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汇编1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汇编1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汇编1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汇编10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切实掌握文言基本知识,夯实文言基础。2.充分利用朗读与想象,培养文言语感,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掌握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提高鉴赏与写作能力。二、方法与过程目标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教会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善于通过辨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文言字词;通过交流、合作、探究等进行品读赏析。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底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掌握文言字词,品味妙语佳句,提高审美情趣。【教学方法】诵读法、归纳法、讨论质疑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一、在情境中,朗读再现1.导入展示富春江山水图片,配以悠扬的古筝曲高山流水,营造气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导语:同学们,这就是名闻天下的富春江,景色雄奇秀丽。早在1500多年前,就深深打动了旅程中的吴均,他在寥寥百余字的书信中,将这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今天,我们也来读读这封书信,跟随作者的笔触,饱览富春江的美景吧!板书课题:与朱元思书吴均2.朗读以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齐读、范读、听读等)来培养语感,初步感知内容。朗读中串联正音、节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识的疏通。可先由学生发现、质疑、讨论、总结,然后教师帮助归纳疏通。朗读提示:(1)读准字音黑板展示:缥(pio)碧急湍(tun)轩(xun)邈(mio)泠泠(lng)鸢(yun)飞戾(l)天经纶(ln)横柯(k)(2)读出节奏这篇课文大部分是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但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还有“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应重读“箭”和“奔”。(4)注意语速写景散文,应放慢语速,在舒缓的语调中,展开想象,体会意境。二、在合作中,归纳疏通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通过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文言知识,并设置解答疑难和提交学习成果的环节进行归纳疏通,努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分小组,由组长带领,参考课下注释及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2.划出疑难语句,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3.运用归纳法,小组共同完成重点词汇的整理,力求知新温故。4.各小组提出疑难问题,全班讨论解决或提交小组学习成果,全班共同分享。如: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反”通“返”,返回。一词多义:绝天下独绝:独一无二百叫无绝:停止以为妙绝:极重点词语:奔:飞奔的马;负:凭借;轩:往高处伸展;邈:往远处伸展;经纶:筹划三、 在品读中,质疑赏析阅读中有所思考、善于发现才能学有所得,教学中应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注重品读,通过适当的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去质疑、探究,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探讨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提高欣赏水平。赏析写景之妙:(1)巧用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表现景物特征,语言美。如“共色”、“缥碧”、“寒树”、“轩邈”、“泠泠”、“嘤嘤”、“疏条交映”等等,都很具有画面感,能激发想象,让人如见其景。(2)多角度写景的方法。如:形、声、色等。(3)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如:对偶、比喻、拟人等。(4)情景交融,溶情于景。(5)整体布局巧妙,结构安排得当。采用“总分”的形式结构全篇,紧扣“奇山异水”这一特点,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板书:与朱元思书四、在创作中,拓展提高学有所得,更要学以致用。利用掌握的方法进行创作,才能真正提高。利用品读中领会的写景方法与技巧,活学活用,创作现代版的“我心中的富春江”。设置一个小小的游戏:设想你是富春江的导游,要求你用最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述富春江如画景色,力求打动听众,吸引他们报名参加富春江之旅。支持人数最多者获胜。五、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2. 导游篇:“美丽的富春江”。教学设计方案 篇2一、课文特点及作者简介: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劳动的开端就是节选于本书。二、教学目标:1学习11个生字的音,形,义,和15个新词。2通过学习课文,学生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3继续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4按提纲复述课文三、教学重点:继续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四、教学难点通过阅读,学生了解,体会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五、教学过程:审题:劳动的开端-劳动的开始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因受饥饿的威胁,被迫走上艰难的谋生道路的事。细读课文,理请课文思路,给课文分段讨论,归纳,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共分三段第一段(1-8)起因第二段(9-28)经过-_重点第三段(29-30)结果再读课文,概括各段段意1学习第一段,默读课文思考:这一段讲了哪三个意思?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写了煤窑工人劳动的艰苦,工人像狗一样爬进爬出。我打算去挑煤,和小赵约好准备半夜出发。概括段意:“我”要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定去挑煤。2学习第二段,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层。1)我约小赵半夜动身去挑煤,天没亮就到了挑煤的地方。2)天亮以后,我挑着煤艰难地赶路,走了不到一公里就渐渐落在后头了。3)午后“我”继续挑煤赶路,栽倒在半山腰,煤撒了一地。4)太阳落山了,“我”挑着空筐回到家。概括段意:“我”第一次去挑煤,走到半道撒了煤,挑着空筐回了家。3学习第3段,读课文概括段意:第二天,“我”历尽艰难,终于把煤挑到车站,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通读全文,完成阅读思考第3题1先通读这三段话2选择哪一段概括了课文的重要内容,并说名理由。第1种:串连了三段的段意,没有分清主次。所以不合适。第2种:虽然简单抓了主要的,但内容不明确,也不合适。第3种:既抓住了主要内容,而且概括的简练,所以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课后练习1比较下面每组,再分组组词。端()胁()侮()欺()瑞()协()悔()期()棉()误()赌()栽()绵()娱()堵()裁()2用下面的词语造句不声不响:匆匆忙忙:3摘录课文中描写挑煤艰苦的词语4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5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1先分层(前面已分过)2按照分好的四层意思复述课文3复述要求:要抓住主要内容,有条理、语句要通顺、用自己的口气讲。板书设计:劳动的开端揭不开锅决定去挑煤用劳动解除饥饿的威胁第一次挑煤半夜动身挑煤赶路,越走越累午后栽倒在半山腰,煤撒了一地太阳落山,挑空筐回家。第二天又去挑煤翻过高山,直冒冷汗咬紧牙,挑到车站。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并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认识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生字,并会正确、美观地书写。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一点水的变化常识。教学课时: 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了解一点水的变化常识,激发学生观察、认识自然现象的兴趣。3、学会本课3个生字“落”、“海”、“洋”。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看图揭题。1、(多媒体课件显示)小朋友看,天空布满了乌云,你还看见了什么?2、今天我们学的课文,题目是雨点。师板书课题,3、这篇课文告诉我们,雨点落进不同的地方,样子是不一样的。雨点落进了哪些地方?样子有什么不同呢?二、初读课文。1、请小朋友一边看图一边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通顺。2、课文中共有4句话,配有4幅图。请小朋友一边看一幅图一边读相应的一句话,再想想它们的意思。3、通过自己的读,你知道雨点都落进了哪些地方?雨点落进不同的地方,样子有什么不同?现在我们就一句一句地把课文读懂读好。三、讲读课文。(一)讲读第一句。1、指名读第一句。(1)(出示生字)落。读准字音雨点是从空中落下来的,它落进了池塘里。(2)(多媒体播放:池塘画面)池塘里的水跟我们平时看到的小河里的水的样子有什么不同?2、一动也不动,就像什么?书上用了哪个词?Shu jio(1)(出示词语:睡 觉)读准字音,“睡”是翘舌音。我们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要闭上眼睛,所以“睡”这个字很有意思,是个眼目旁。你能读出它的意思吗?(2)指导读好第1句。(二)讲读第二句。1、指名读第二句。(多媒体课件播放:小溪画面)小溪的水缓缓地流着,就像在干什么?书上是怎么说的?sn出示词语:散 步)读一读。2、为什么不说它睡觉,而说它在散步呢?散步的时候是怎么走的呢?你能读好这个词吗?3、指导读好“散步”。4、指名读第2句。评议,再读。(三)讲读第三句。1、自己看第3幅图,小声读第3句话,能不能把意思读懂。(多媒体课件显示:江河画面)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一听他有没有读懂。3、评读。4、齐读第3句。5、小结:刚才大家看着图,自己读懂了第3句话的意思。(四)讲读第四句。1、现在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自己读第4句话,能不能把第4句话读懂、读好。2、指名读。3、评:他读懂了没有?从哪里听出来的?Hi yng tio yu(出示词语:海 洋 跳 跃)4、指导读好“海洋”、“跳跃”。5、齐读第4句话。四、指导朗读。1、现在谁能把整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呢?2、自读、互读、指名读、赛读、全班读。五、教学生字。1、出示字卡,读读生字卡片,巩固字音。2、这些生字不光要认识,还要能记住它们。本节课,我们学了几个有三点水的字?3、“落”是上下结构的字,三点水在这里不做偏旁了。你怎么记住这个字?“海”这个字请小朋友注意右边“每”的笔顺。“洋”这个字怎么记呢?4、师范写“落”、“海”、“洋”。5、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剩余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2、能有感情地背诵课文,表演课文。教具准备:录音磁带、头饰、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齐读生字卡片(“海”、“洋”、“落”)2、口头扩词。海( )( )( ) 落( )( )( )3、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指导背诵1、这么有趣的课文,愿意背下来吗?2、为了背好课文,我们先来读好下面这几个词语:睡觉 散步 奔跑 跳跃3、看着板书或屏幕,试着背诵课文。(1)自背、同座位互背、指名背、评议、全班齐背。然后问:我们来演一演这个课本剧好吗?4、拿出自己做的头饰,边背边做动作。三、拓展练习1、课文我们已经学懂了,你们注意观察过吗,春天的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给大自然带来哪些变化呢?小朋友到郊外去观察,你就会发现了。2、多媒体课件显示:雨点落进果园里、树梢上、田野里、池塘里的画面。3、(出示:口头填空)雨点落在果园里,点红了 。雨点洒在树梢上,染绿了 。雨点落在田野里,滋润了 。雨点降在池塘里,唤醒了 。4、雨点还会落在哪里呢?学生互相讨论。四、教学生字1、出示字卡,读字音。2、教学新偏旁。睡:上节课老师已经教过,这叫“眼目旁”,跟读两遍。散:右边的偏旁是“反文旁”,跟读两遍。觉:偏旁是下面的“见字底”,跟读两遍。步:上面的叫“止字部”,让学生认读两遍。3、自学课后的笔顺表,描红。4、从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呢?学生各抒己见,师提醒以下的几个生字。步:下面不要写成“少”,多出一点来。睡:重点指导右边的笔顺。五、指导写字。散:左右等宽。跑、跃:左右等宽,足字旁略微比右边的部件短一些。睡:右边的第二笔横写长一些,第三笔横略长些,第一笔横写得最短。1、师范写“散、睡”,生描红。2、生描红,临写生字,师巡视指导,放轻音乐。板书设计:池塘 睡觉小溪 散步2、雨点 江河 跳跃海洋 奔跑教学反思:课文写作者在不同地观察同一事物都不一样。引导学生观察,春天来了,小雨点落在其他地方,会有什么变化。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材分析:课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形式出现,通过桃子落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向孩子们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培养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尤其是男孩子)对科普类读物有着浓厚的兴趣,知识面较宽,因此对本课充满好奇心。另外本课和前一课棉花姑娘体裁相似,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通过自读感悟自学理解。教学目标: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会写球、玩等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3、初步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重点难点:理解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设计特色:自读感悟,重生活,重体验。教学流程:1、教师画简笔画(一只小手):这是什么?手有什么用?(学生兴致勃勃地说)2、教师再画地球:地球爷爷也有手,他的手有什么用呢?3、教师板书课题:地球爷爷的手(设计意图: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从儿童熟知的小手入手,突出地球爷爷手的与众不同,以此为切入点,更容易唤起儿童探究的欲望。)教学设计方案 篇5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3理解郑人买履所蕴含的寓意,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学习重点】学习并掌握文中一词多义、通假字、特殊句式等。【学习难点】理解郑人买履所蕴含的寓意,能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学方法】1、自学、引领、讨论、点拨2、查、划、写、记、练、思【教学准备】古代寓言二则课堂学习活动单【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先说个谜语给大家猜猜,请听好: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桨来没有帆。白天载人四处走,夜晚横卧在床前。(学生回答谜底)“鞋”在古时候也叫“履”。这节课我就带着我们聪明的同学们穿过时空隧道,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去看一看在那儿发生的一个与鞋有关的故事郑人买履。二、目标展示首先请同学们来熟悉并解读下学习目标1能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3理解郑人买履所蕴含的寓意,能说出自己的理解。三、活动方案活动1:熟读翻译课文1、今天我们学习的_是寓言故事,相信同学们对于寓言的阅读不在少数,不过我们今天接触的是文言文。首先我们要学会古文是如何来朗读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同时请2位同学上黑板演示要注意的字音,3分钟之后请每小组代表来朗读,注意正确停顿、突出重音外,还应注意语气和节奏。2、同学们读的都非常棒。读书读书,朗读固然重要的,但是古文我们还需要能够读懂文意,下面请同学们根据预习来向大家说说你学到了哪些文言字词?你能够翻译整篇课文吗?等下请同学们向大家展示下你完成的预习问题三。活动2:文言现象积累到此我们学习掌握了一些文言字词,那同学们,你觉得那些文言字词是需要重点掌握,哪些句子是与众不同的呢?请小组讨论并向大家展示:1、归纳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1) 自度其足:动词,(du)量长短(2) 吾忘持度:名词,(d)这里指量好的尺码2、 通假字:(1)而置之其坐 :同“座”,座位(2)反归取之:同“返”,返回3、特殊句式积累:(1)定语后置句:郑人有欲买履者-有欲买履之郑人(2)倒装句:何不试之以足?-何不以足试之?活动3:读懂了_的大意,现在就需要我们来思考_的内涵了,首先告诉大家这篇_讲了一件什么事?从这个故事中你们发现什么秘密了吗?而这个故事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又有什么启示?寓意:做事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相信以往的经验或书本上的教条是愚蠢的,不会成功的。启示:告诉我们书本上的东西并不一定可靠,根据现实需要大胆地试,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随机应变,不可顽固守旧,不知变通,否则就会闹出笑话。活动4:尝试背诵课文及重要字词小组内一对一背诵,过关四、归纳总结这是我们学的第一篇古文,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我们都有什么收获?示范:1、这节课我掌握了这些重点文言字词;2、我能够翻译整篇_大意了;3、我从这节课中了解了郑人买履这则寓言的寓意;4、从这两则寓言中我能够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并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了。五、教师小结这则寓言中的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因而闹了大笑话,说明这个郑人的思想僵化、不知变通。而我们以后就要引以为戒,要做一个适应时代发展的现代人。【答案】1.(1)韩非子 战 法2.du d 3.(1)郑人有欲买履者4.(1)量长短 代词,代量好的尺寸 5.(1)先自己量好脚的尺码,却将量好的尺码放在座位上。(2)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6.(1)坐,同“座”,座位。 (2)反,同“返”,返回。 7.郑人买履 讽刺了那些固执己见,墨守成规,处理问题不从实际出发,不敢大胆尝试的人。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3理解刻舟求剑所蕴含的寓意,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学习重点】学习并掌握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等。【学习难点】理解刻舟求剑所蕴含的寓意,能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学方法】1、自学、引领、讨论、点拨2、查、划、写、记、练、思教学设计方案 篇6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教育学生做事要遵循规律,不要急于求成。2、在理解寓言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讲出寓意。3、朗读和背诵课文。教学重点:在理解寓言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讲出寓意,并口头联系实际学习、生活谈感想。教学难点:在理解寓言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讲出寓意,并口头联系实际学习、生活谈感想。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弄清题意。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板书课题:揠苗助长齐读课题。2、这则寓言的作者是孟子,他和孔子一样都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3、“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揠”是拔的意思。(“揠苗助长”是拔禾苗帮助禾苗长高。)二、讲读课文,理解内容。1、自读课文,思考:(1)这个故事中讲的是怎样一个人?(2)他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指名回答。(这个故事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用拔苗助长的方法帮助禾苗长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2、教学第一自然段。指名读思考:种田人为什么要拔苗助长?从哪些词语看出种田人很焦急?用横线划出来。指名回答。板书:巴望 好像 焦急“巴望”是什么意思?(盼望)为什么不用“盼望”而用“巴望”?(为了说明他当时心情十分焦急。)第一自然段讲种田人为什么要拔苗助长,也就是讲清了“拔苗助长” 这件事的起因。板书:起因。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种田人焦急地想帮禾苗长高。)读的时候要体会种田人什么样的心情?(焦急)指名读,齐读。3、 教学第二、三自然段(1)种田人一心想帮禾苗长高,他想出办法了吗?让我们一起看第二、三自然段。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2)他有没有想出办法?(有)哪个词语说明他好不容易想出办法?(终于)板书:终于他想出了什么办法?(拔苗助长)他有没有考虑一下这个办法好不好?(没有)从哪个词语看出他没考虑?(急忙)板书:急忙。为什么他只想出拔苗助长的办法,而没有想出别的办法?四人小组讨论。(因为他只想让禾苗长高。)他拔禾苗干了多少时间?(“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筋疲力尽”说明了什么?板书:筋疲力尽(“筋疲力尽”说明他下了很大功夫,费了很大的劲。)(3)他干得“筋疲力尽”后,回到家里自我感觉如何?(很得意,自认为力气没白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总算”)板书:总算指名读种田人说的话。(4)齐读第二、三自然段。4、教学第四自然段。(1)第二天,他的儿子到田里一看,发现什么?(禾苗都枯死了。)板书:禾苗都枯死了(2)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拔苗助长会伤了禾苗的根,使禾苗枯死。)(3)齐读四自然段5、四人小组讨论:种田人错在哪里?小结:禾苗是不能拔高的,违背了它的生长规律。板书 :急于求成违背规律6、朗读课文三、联系实际谈寓意。1、学习了这篇寓言,你懂得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让学生各抒己见,从各个方面来围绕课文内容谈。2、请你举一举生活、学习中的例子来说明你懂得的道理。同桌讨论,指名回答。若举不出,则出示下列例子。(1)有一次,老师叫我背诵一篇课文。我没有先理解就急着背课文,结果花了很多的时间也没有背下来。(2)有一天上午放学,我饿着肚子回家,发现妈妈还没回来,就炒冷饭吃。我把煤气灶的火开得太大,结果把饭烧焦。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寓言揠苗助长,同学们从中懂得了不少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要像那位种田人一样犯同样的错误。五、作业:1、背诵课文。2、完成练习册练习一。板书设计: ya 揠苗助长 起 因: 巴望 好像 焦急 经 过: 终于 急忙 违背规律 拔 筋疲力尽 总算 急于求成 结 果: 枯死教学设计方案 篇7【教学目的】、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_中的作用。、学习朗读课文,理解_内容。、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重点、难点】一、重点、朗读课文,理解_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二、难点、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_中的作用。、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忘情:不能节制自己的感情。 狂舞:纵情的跳舞。 闪射:闪耀,放出(光芒)。 火烈:像火一样热烈。 亢奋(kng):极度兴奋。 晦暗(hu):昏暗,不明显。 羁绊(j):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 碰撞:运动着的物体与别的物体突然接触。 搏击:奋力斗争和冲击。 烧灼(zhu):烧、烫,使受伤。 奔突:横冲直撞;奔驰。 辐射(f):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去。 翻飞:上下或内外交换位置。 淋漓(ln l): 形容湿淋淋往下滴。 形容畅快。二、导入大家在电视节目上看过陕西安塞地区的腰鼓吗?我想大家一定会被安塞腰鼓那种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所深深打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看看作家对安塞腰鼓是怎样欣赏、体会的。三、正课、朗读课文(或老师范读、或听课文录音、或学生齐读、轮读、个别读均可)、提问: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讨论并归纳: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分三段:第一段:从开头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第二段:从但是到成了茫茫一片。第三段:从当它冥然而止的时候到完。、提问:第二段可以分成几层?讨论并归纳:分成层:第一层:从但是到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写安塞腰鼓的舞姿及给人的联想。第二层:从好一个安塞腰鼓到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写安塞腰鼓的响声给人的感受。第三层:从好一个安塞腰鼓到那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搏击。、提问:_怎样写表演前的情况?讨论并归纳:从背景写:是一片高粱地、丝溜溜的南风。从人物写:是蓝腾腾的后生。从性格写:是朴实的。从神情写:是沉稳而安静的。从腰鼓写:是呆呆的、不曾响。、提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提问:作者与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点?讨论并归纳:壮阔、豪放、火烈。、提问:作者是怎样写的?讨论并归纳:先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再用比喻从舞蹈的后生的舞姿写,如强震起的石头的狂舞。再用排比、连续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急促的鼓点像骤雨,飞扬的流苏像旋风,蹦跳的脚步像乱蛙,闪射的瞳仁像火花,强健的风姿像斗虎。、提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具体。运用排比使_的气势更加恢宏、雄浑有力,用来描写安塞腰鼓很适当。、提问:这腰鼓这一段用了那些反义词?讨论并归纳:空气(冰冷燥热),阳光(恬静飞溅),世界(困倦亢奋)、提问:运用反义词写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用反义词对比强烈,写出安塞腰鼓的特点。、提问:如果说上面是实写,那么,使人想起三段是什么写?讨论并归纳:虚写。、提问:用虚写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用虚写使人产生联想想象,增加了_的内涵。、提问:作者联想到什么?讨论并归纳:联想到落日古战场,电闪雷鸣和人的大彻大悟。、提问: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句话怎么理解?讨论并归纳:这里写出了陕北高原人们的性格特征,是粗矿、豪迈、开放的。四、小结_描写安塞腰鼓的特点:壮阔、豪放、火烈。先实写,用连喻,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然后用虚写,通过联想、想象,写安塞腰鼓给人的感受写出了陕北人们的性格特征。五、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一。、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给下面的词配上一个同义词:忘情( ) 闪射( )火烈( ) 亢奋( )晦暗( ) 羁绊( )搏击( ) 辐射( ) 境空: 骤雨一样,是( );旋风一样,是( );乱蛙一样,是( );火花一样,是( );斗虎一样, 是( )。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 )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 )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 )了。 容不得( ),容不得( ),容不得( )。是( )了、( )了、( )了的那么一股劲。第二课时一、预习阅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二、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一层,今天我们再来看看作者怎样描写安塞腰鼓的。三、正课、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重音、感情。、提问:_第二段的第二层怎样写安塞腰舞的响声的?讨论并归纳: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安塞腰鼓声音的回响。第一句写声音撞击在山崖上,山崖发出回响;第二句写声音撞击在观众的心里,观众的心里发出共鸣。第三句写声音引起的豪壮的抒情、严峻的思考、犁尖翻起的上浪、阵痛的发生和排解。、提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安塞腰鼓的沉重的响声,气势不同反响。、提问:_第二段的第三层怎样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搏击?讨论并归纳:先写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的、急速的、大起大落的搏击着,使人感到震撼、烧灼、威逼。使人鲜明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使人感受到陕北农民的那种取之人的甚少,奉献给人的甚多的精神。写出作者心灵深处的感悟。、提问:黄土高原啊这一段写了什么?讨论并归纳:写只有黄土高原这么深厚的土层,才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才能有这么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提问: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里打不得这样的腰鼓。?讨论并归纳:这里用比喻说明江南人性格柔弱,只能唱一些江南小调,打不得这样气势澎湃的腰鼓。、提问:第二段的第四层写什么?讨论并归纳:总结上面的三层的意思。从力量、声响、光影的变幻、艺术的享受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给人蓬勃的想象力。从安塞腰鼓沉重的响声写给人心灵的净化。从后生们生命中喷发出来的力量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震撼。、提问:倒数第四段中的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几个词能不能对调?为什么?讨论并归纳:不能。因为这几个词的排列按一定的顺序。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中心到四周。、提问:为什么说当它更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讨论并归纳:这是人对闹声的一种感受,当闹声突然停止的时候,会感到特别的静。其次,这里用静来反衬闹,可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提问;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讨论并归纳:鸡声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有这种安塞腰鼓所喷发出来的力量,一定会带动生命的奔腾升华,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正是希望所在。、提问:_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试举例说明这样的写法,对表现_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 句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句与匈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流做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这些排比句使_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钱钻,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提问:访归纳_的中心思想。讨论并归纳:_通过对安塞腰鼓的描写,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四、小结这篇_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锡铭,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矿、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_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_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罂群激越,增强了_感人力量。五、作业、课后练习二、三、四题。、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写出了面词的反义词:晦暗( ) 束缚( )闭塞( ) 欢乐( )摆脱( ) 冰冷( )恬静( ) 困倦( ) 简答: _以什么作为线索? 安塞腰鼓的特点是什么?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一股劲!这句话运用了什么类型的排比?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清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教学设计方案 篇8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学生的学习参与面,减小差距。努力作好教学工作,在这一学期中,下文将准备了初中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如下: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期的学习,要使学生在情感与态度上,认识到数学_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间的数量关系,能够设计精美的图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在民主、和谐、合作、探究、有序、分享发现快乐,感受学习的快乐。对于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对知识的探究,经历发现知识,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道路上坎坎坷坷,达到深刻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达到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的境界,在经历这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使所有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尽可能接近其发展的最大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辩证唯物主义的熏陶,提高学生素质。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第十六章 分式 _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模型,本单元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后,进一步研究反比例函数。学生在_中经历: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在交流中发展能力这是_的重点之一;经历_的重点之二:利用反比例函数及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经历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应用过程,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会作反比例函数图象,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_的难点在于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以及提高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_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_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十九章 四边形 四边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图形,尤其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特殊四边形的用处更多。因此,四边形既是几何中的基本图形,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_是在学生前面学段已经学过的四边形知识、本学段学过的多边形、平行线、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也可以说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系统的整理和研究,_内容的学习也反复运用了平行线和三角形的知识。从这个角度来看,_的内容也是前面平行线和三角形等内容的应用和深化。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_主要研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三、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1、认真做好教学七认真工作。把教学七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复习提纲,使知识_于学生的构造。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7、指导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的民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要照顾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9、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10、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教学设计方案 篇9【教学目标】、体会战争的残酷和追求和平的人们之间的深厚感情。、透过行为体悟人性的本质。、领会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上学期我们曾做过一篇课外阅读:讲的是一对德国兵到一户被占领的农家去,那家的女主人正巧是一个地下党。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激烈战争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哪位同学能向我们概述一下这段故事?学生讲故事。今天我们学习的蜡烛的故事发生在二战结束前一年,当时的德国法西斯已经处于兵败如山倒之际,但是有战斗就有牺牲,我们一起看看这里的蜡烛发挥什么作用。二、整体感知、作者:西蒙诺夫,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翻译者:茅盾,我国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等。、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阅读课文,找出并朗读最令你感动的一个片段。结合这些片段,说说对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再读课文,体会细节描写所体现的深层含义。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在假设,比较中品味。为什么要对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多次提到老妇人的围巾,这条黑色的围巾有什么特殊意味?“在方场上,老妇人的蜡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契柯拉耶夫的坟头”,同原句比较,品位原句好在那里?、品读文中意味深长的句子和场景的意蕴:如果你是寻找契柯拉耶夫尸身的士兵之一,看到老妇人在战友坟前续上新蜡烛,你会有哪些心理活动?“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象一个母亲的眼泪,正象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远不朽。”这两句话意味深长,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说说它们的含义。_中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表现出来的。揣摩_倒数第四段,设想一下老妇人的心理活动,用一两百字写下来。、课时小结。、布置作业:找出你认为最感人的细节描写;学习这种极力渲染的描写方法,探讨蜡烛在文中的作用和象征意义。教学设计方案 篇10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2、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一、复习回顾1、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最大的书这一课,知道了我们平时读的书,书上有字、有画、有丰富的知识,读书能更好的建设祖国。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这些词语会读了吗?指名读(4名)齐读师:点击“刨根问底”,谁来说说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师:是呀,川川就是这样不停地向叔叔提出问题,我们去看看他俩都谈了些什么?二、学生分角色读课文1-4小节的对话,了解岩石书1、师:打开19课,我们一起来读1-4小节,谁来读川川?谁来读地质勘探队员?再请一位小朋友来读叙述部分。 其它小朋友有一个任务,边听边想,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明白了什么?师:读得真不错。从刚才的对话中,你们知道了什么?(岩石就是一本书。 这本最大的“书”就是岩石。)师随机板:岩石“书”。2、认识岩石书,朗读指导。师:小朋友,想不想看看这本“岩石书”呀?点击课件,这就是岩石书,多么神奇啊!谁来读读这句话。师进行适当的评价。男女声比赛读评价三、感知“书”的内容。1、生分角色读课文5-8小节。师:当川川明白岩石就是一本书后,好奇心可来了,他又向叔叔提了什么问题?下面就请两位小朋友来读读58小节,谁来读叔叔的话?谁来读川川话?小朋友读叙述部分。2、师生共同研读“书”的内容。师:你们读得真投入!读了这本书,你们知道了什么?(1)如若生回答:我知道了这书中有雨痕、波痕,还有矿物。 引出“字”师概括:其实这些就是书中的“字”(师板书 字:雨痕、波痕、“矿物)。师:小朋友,你们见过雨痕、波痕吗? 那你们想象一下,这雨痕、波痕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师:你们太会想象了,你们想不想看看它们的庐山真面目呢?师:(师点击课件)这三幅图你能认出哪个是雨痕,哪个是波痕,哪个是矿物吗?师:我们看看答案吧,真棒,全找对了!看,它们多有意思啊!谁能用书上的文字来介绍一下它们呢?( 两位学生介绍)师:真能干,介绍得非常流利。下面谁来读读书中叔叔的话呢? 老师来当川川,读 川川认真地问:“这上面有字吗?” 生:“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师:哦,你这个叔叔当得有板有眼的。 (再请一组学生朗读,一生读川川的话,一生读叔叔的话,师评价:你看,“认真”一词读得真有味道,这真是一位充满求知欲望的小男孩!)引:这本厚厚的书上除了有字,还有什么?(2)生:书上有树叶、贝壳、小鱼。师:这些树叶、贝壳、小鱼,就是书中的“画”。(师板:树叶、贝壳、小鱼)。师:你们看,(出示课件)这岩石书上的画与我们平时见到的树叶、小鱼、贝壳有什么不一样呢?(这里的小鱼没有鳞片。这里的小鱼是死的,看不清楚。这里的小鱼是不动的,好像凹进去了。平时看到的树叶是绿色的。平时的贝壳可不是这样的。 )师:孩子们,这里的树叶、小鱼、贝壳,本来也有美的颜色,也是活的,可由于特殊的地壳运动,他们被包了起来,死后没有腐烂,埋在地底下,经过漫长的时间之后,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很多年以后,这些动植物就成什么呢?(指名回答:“化石”。)师:你怎么知道的? 对该生进行表扬师:(出示句子),谁来读读这些化石呢?生:读“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师:是呀,当叔叔从岩石上发现化石心情是怎样的?很激动,好,请你也带着这份激动读读发现的化石(3)拓展师:孩子们,其实像这样的图画,岩石书里还有许多,想不想看?师:(师点击课件,出示各种化石),你们认识这些有意思的东西吗?师:对!这么有意思的东西,能不能也像刚才那样介绍呢? (出示句式:你看,这儿有( ) ,有() ,那儿还有( ) 哩!),小朋友先试着说一说师:现在你就是地质勘探队员,我来作川川,向你请教,谁来和我合作。师生对话表演。师:这上面有图画吗?生:有,你看,这儿有乌龟,有蝴蝶,那儿还有可爱的对虾哩!师:大大方方的,挺不错。 师:谁如果能一边介绍一边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生边介绍边指着画面(3位)同桌介绍师:小朋友介绍的真投入。(4)师:川川此时真的被岩石书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可不明白这些神奇的字、画,又能说明什么呢?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此时你的脑海里似乎出现了怎样的一幅幅画面?(师配乐朗读第10节)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描述各种画面师:是呀,陆地变成大海,大海又变成高山,那是神奇的地壳运动,这不是一下子的事情,它要经过漫长的岁月,请大家读读课文第10小节,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地壳运动要经过漫长的岁月。生:“很久很久”,“很多很多万年”,“慢慢”。师:谁来读读这些词,让我们感受时间的漫长呢? (2位)师:把这些词放回课文中,一定会读得更好,谁来读读第10小节?请两位学生读。(师评价: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地壳变化的漫漫过程!)师小结:是呀,只要研究这本厚厚的岩石书上的字、画,我们还真能探究地壳运动的漫长过程呢!四、了解“书”的作用师:爱提问题的川川还真不罢休呢,他又向叔叔提了什么问题?(指名读川川和叔叔的话)师: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生:读懂这本岩石书,我们可以找到地下的宝藏。师:还告诉我们地下藏着哪些宝藏呢? (石油、铜矿、铁矿、天然气)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