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六年级下册《圆锥体积》说课稿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19998619 上传时间:2022-07-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六年级下册《圆锥体积》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年六年级下册《圆锥体积》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2年六年级下册《圆锥体积》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六年级下册圆锥体积说课稿 2022年六年级下册圆锥体积说课稿1一、说教材。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是人教版内容第十二册4143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圆柱体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内容。学习圆锥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圆锥体,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教材是从观察入手,到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让圆锥体的有关概念,体积计算公式从实践中认识,然后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演示,使学生认识圆锥体,掌握它的特征和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灵活应用计算方法。2、让学生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认识圆柱体和圆锥体之间的关系,渗透辨证思维的方法。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严谨、仔细的良好习惯。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1、重点:(1)认识直圆锥并掌握它的一些特征。(2)圆锥体的体积计算。2、难点:(1)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2)解答有关直圆锥体实物体积。3、关键:要充分应用直观教具和电脑,进行演示和实验,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推导出计算公式和有关概念。二、说教法和学法。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直观操作,突破难点。在这节课中,充分运用实物让学生认识直圆锥,通过圆锥体的点,线,面,认识圆锥体的底和高。发挥学生四人小组的作用,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懂得圆锥体和圆柱体之间的关系。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获取感性知识,使操作与思维紧密结合,加深对直圆锥及体积的认识。2、运用电脑课件的动感突出重点。圆锥体的认识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圆锥体,把生活中的锥形物体放在屏幕上(如小麦堆,漏斗等),运用电脑闪动形式认识圆锥体的底面,侧面,顶点,高。认识圆锥体积的大小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着重引导学生去探索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充分运用电脑屏幕显示操作推导过程,把静态转化为动态,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印象,生动、形象、具体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由具体到抽象,由感觉到知觉进行顺利的过渡。3、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在认识圆锥体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发现,认识圆锥体的特征。在认识圆锥体的体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地去和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分析、综合、归纳出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学生在充分认识了圆锥体和圆柱体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从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练习,启发学生做一些有创新能力的题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创造力的空间,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三、 说教学程序设计。 悬念引入。首先让学生回忆近来学习了什么立体图形(圆柱体),在电脑屏幕上展示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实物,让学生认识圆柱体,说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然后提问:屏幕上还有一些什么图形呢?(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圆锥体,另一方面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探究新知。1、圆锥的认识。(1)圆锥的组成。面。圆锥有几个面?哪两个面?教师板书:圆锥有两个面(一个侧面,一个底面)。棱。提问:圆锥有几条棱?是什么样的一条棱?教师板书:圆锥有一条棱(一条封闭的曲线)。顶点。提问:圆锥有没有顶点?有几个顶点?教师板书:圆锥一个顶点。高。提问:圆锥的高在哪里?教师出示圆锥教具(电脑显示),把它一分为二,让学生观察,得出高的概念。教师板书: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提问:圆锥旁边(手示圆锥侧面)这个长度是不是圆锥的高?圆锥有几条高?(一条高)(2)圆锥的特征。一个底面是圆形。一个侧面展开图是扇形。(通过电脑演示得到。)(3)指导学生看圆锥立体图。2、圆锥体积公式推导。2022年六年级下册圆锥体积说课稿2一、说教材:1、本节教材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三单元圆柱、圆锥和球中圆锥体积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的第3、4、5题。2、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及其应用和认识了圆锥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课时内容。让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教材按照实验、观察、推导、归纳、实际应用的程序进行安排。3、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4、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2)能力方面:能解决一些有关圆锥的实际问题,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3)德育方面: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培养交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5、教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一对,与圆柱等底不等高的圆锥一个,与圆柱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一个。学具准备:让学生分组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若干对,一定量的细沙。二、说教法: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比较、思索,才能更加深刻地领略到知识的真谛。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根据本节几何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几种教法:1、实验操作法。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我在学生已经认识圆锥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实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空圆锥盛满沙后倒入等底等高空圆柱中,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利用实验法,为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发挥桥梁和启智的作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逐步从具体的操作过渡到内部语言。2、比较法、讨论法、发现法三法优化组合。几何知识具有逻辑性、严密性、系统性的特点。因此在做实验时,我要求学生运用比较法、讨论法、发现法得出结论:“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然后再让学生讨论假如这句话中去掉“等底等高”这几个字还能否成立,并让学生用不等底等高的空圆锥、空圆柱盛沙做实验,发现有时装不下,有时不够装,有时刚好装满,得出结论:不是所有的圆锥体积都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加深了“等底等高”这个重要的前提条件。三、说学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标准还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因此我在讲求教法的同时,更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1、实验转化法。有些知识单凭解说是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的,只有通过实验,反复操作,才能深刻领悟其中的内在奥秘。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我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引导:首先,让学生做好操作的准备,也就是各自准备好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一对,一定量的沙;其次,告诉他们操作的方法步骤和注意点;第三,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比较、发现、总结。这样通过实验操作推导得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合作、概括归纳等能力。2、尝试练习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本节课在教学两道例题时,让学生尝试自己独立解答,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说教学程序: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程序:1、复习旧知,做好铺垫。(1)看图说出圆锥的底面和高。(2)一个圆柱体零件,底面积是6.28平方厘米,高是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这两道题是复习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体积公式及其应用,为新知迁移做好铺垫。2、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圆柱体积公式及其应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2)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学习一些什么?(3)教师总结,出示学习目标。这个环节让学生自己说出要学的目标,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3、实验操作,探究新知。本环节教学是本节几何课成败的关键。为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个环节中,我尽量给学生有对象可说,有东西可做,有问题可想,有步骤可循,让学生都能主动地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2)动手操作,探究圆锥体积计算的公式。在实验时,我提出了四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操作:比一比,量一量,圆柱和圆锥的底和高之间有什么关系?用空圆锥装满沙,倒进空圆柱中,可以倒几次?每次结果怎样?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实验说明“圆锥的体积不一定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吗?(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4)教师归纳公式,学生记忆公式。(板书结论和公式)(5)小结,刚才我们用了“实验发现归纳”的方法推导出了圆锥的体积公式。这个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使课堂真正“活”了起来;最后总结了学法,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4、尝试练习,巩固提高。(1)同时出示例1和例2。例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例2: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形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师出示例题,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例题1直接告诉底面积和高,根据公式可以直接求出来;例题2要求小麦的重量,必须先求什么?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指出计算圆锥体积时,一定不要忘了乘“1/3”。(2)巩固练习,形成技能,完成“做一做”。这个环节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5、看书质疑,布置作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用了什么方法学到这些新知识的?还有什么疑问的吗?看书总结和质疑问难,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每一节成功的课,都应该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质疑问难,从而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布置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的第3、4、5题。2022年六年级下册圆锥体积说课稿3一、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向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倒水的实验,得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1/3sh。也就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教课书43页例1是直接利用公式求体积,例2是已知圆锥形小麦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小麦的重量,这是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个例子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解决一与计算圆锥形物体的体积有关的实际问题。二、学生基本情况六年级四班,共有学生49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9人,以前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七学期对圆锥、圆柱立体图形的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学习,学生对圆柱,圆锥的特征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对圆柱的体积,表面积,侧面积能熟练地计算,但也有少数学生立体观念不强,抽象思维能力差,因此学习效率差。三、教学方法由于本节课是立体图形(圆锥的体积)的学习,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通过具体教具进行教学,从而给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本节课我采用具体的实验,让学生发现圆柱体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然后让学生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尝试计算圆锥的体积,以达到解决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教学过程本节课一开始,用口算,口答的形式引入课题,一是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二是为新授课作为辅垫,为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紧接着提示课题,以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其规律,总结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这一环节是本节的难点,必须让学生理解清楚,特别是对三分之一的理解。然后出示例题,让学生尝试解答例1,直接告诉底面积和高,可以直接利用公式计算,教师不必多的提示,只要学生会做就行。例2是已知圆锥形的小麦堆的底面直径和高,要求小麦重量,实际旧就要先求体积。学生尝试解答后,教师特别引导,要求体积,这个题不知道底面积,则要先求底面积,二是要让学生讨论,如果这堆小麦知道直径和高,你能想办法测出来吗?这样培养了学生空间想象力。最后,设计了三个巩固练习,都是在基本求出圆锥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提高训练,这样即满足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又使优生能有所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