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七要》与修身养性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19776893 上传时间:2022-07-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心七要》与修身养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修心七要》与修身养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修心七要》与修身养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修心七要与修身养性 一、儒释道三教圣人都非常重视修身养性 二、修心七要中的修身养性内容分析 三、修心七要对当代人修身养性的启示 一、儒释道三教圣人都非常重视修身养性 修身:就是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纯洁。养性:就是使自己的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个人修身不仅饱含了为人、修身、处世的智慧,还包含着始终要有一颗平常心去应对日常的烦恼和不幸 儒家、道家非常重视修身养性,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道家讲尊道贵德、返朴归真。 佛家同样重视修身养性,智悲双运、人成即佛成。 在佛家修心经典中,修心七要非常著名。 孔子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格言名句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道家学说自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由内至外,由根到末,由隐至显,由 核心到万象,象数理气,整体包容于一真。修真者以此理逆修,归一 返心,回归自然真境,既完整又科学,只可惜现代科学暂时尚未全部 揭示而已。质心为万物之本,万物产生的条件,是以质心的确立为前 提的,自然界的物质都是以质心为轴,以心的凝聚力为基础,这个心 就是自然的核心。比如几何学中的画圆,是以中间圆心为依托。如果 没有这个轴心的吸引运动,圆规就会作无序运动或直线运动,难以划 出圆来。所以国学道家特别强调核心对万物的决定意义和主宰作用。 二、修心七要中的修身养性内容分析修心七要耳传略释 在藏传佛教历史上,众多寺院的高僧大德经常开演此法门, 甚至西方、东南亚等很多国家,也将本论翻译成英文,经由 很多上师传讲。台湾等地虽有不同的汉文版本,但在中国大 陆,迄今为止,以汉语传讲的人却少之又少。修心七要对发大乘菩提心的修行人来说非常重要, 藏传佛教的噶当派对此尤为重视,视其为修行的核心。作为 我们宁玛巴,以前也有很多高僧大德,包括法王如意宝等大 恩上师,都对这个法门非常看重。 修心七要耳传略释是噶当派恰卡瓦格西所造的一部 比较简略的论典。以前,噶当派的大德为了注释修心七要 会专门著一些内容广泛的耳传教言书,如夏东格西所造的五 部论著,其中一本就是修心七要的广释。 在广大悲心方面,没有一个补特伽罗能比得上我等本师释迦 牟尼佛,而以释迦牟尼佛为代表的诸佛的大悲心,又是以观 世音菩萨的形象来显现的。所以,要想我们相续中生起大悲 心,首先必须依靠观世音菩萨的加持,有了大悲心以后,相 续中的菩提心才能产生。 修心七要耳传略释主要讲了世俗菩提心和胜义 菩提心,这两种菩提心是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修行的必经 之路,若想避开此路而成就佛果,自古以来闻所未闻、见所 未见。同时,它还是一切利乐的源泉,修学本论,不仅可以 获得暂时的人天安乐,而且也能得到声闻、缘觉、菩萨三解 脱道的究竟利益。它就像如意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能 满众生一切所愿一样,三世诸佛也是依此菩提心而得以成就(资料来源 ) 大家应当按照噶当派的传统,在理解文字的基础上,经常于 心中反复观修。 看破世间是出离心,修菩提心是大乘的根本。 一个人以菩提心摄持,供养或布施一百元钱,他所获的功德,乃至菩提果之间都不会耗尽;而另一个人以自私自利的心, 供养或布施一百万,获得的功德就不及前者,因为他没有饶 益众生的发心,所作所为只是为了个人发财,或博取别人赞 叹等等。另外,有些人不但没有菩提心,反以染污心去行一 些善法,这样做不仅没有功德,而且会成为造罪之因。因此 表面上的善法,我们看不出功德大小,其大小唯以发心来衡 量。寂天菩萨在入行论静虑品中也讲:“如果有人想在很快时 间内获得成就,救护自己和他人从轮回苦海中解脱,最为胜 妙秘密的窍诀,就是修自他相换菩提心。” 寂天菩萨继续教导我们:“如果不能以自身的安乐,去替换别 人的痛苦,那么别说是成佛,即使获得人天的快乐,也几乎 是不可能的。”“所以,为了制止我执造成的种种损害,为了 灭除有情众生的种种痛苦,我应当将自己完全施舍给他人, 爱护众生如同爱护自己一样。” 这里依照的是阿底峡尊者的教言:知母:了知一切众 生皆做过自己的母亲;念恩:当她们做我母亲时,对我的 恩德极大;报恩:了知母亲的恩德后,应想尽一切办法报 答恩德;悲心:在报恩的过程中,愿这些老母有情远离痛 苦;慈心:愿她们获得暂时和究竟的一切安乐;胜解信: 使她们离苦得乐的任务,一定要由我来承担;生起:如此 认真观修后,菩提心便会在相续中生起。菩提心该如何修呢? 首先明观自己现世的母亲,并思维:自我住胎以来,正因为 母亲无微不至的抚育,才使我能够值遇佛法并修持胜道,所 以恩重如山; 第二点忆念恩德。 母亲就是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为了我的利益而奔忙,承受了轮回世间的种种痛苦从而生起不可堪忍的大悲心。 第三个 报恩。 修菩提心时,一定要发愿:“ 度化所有的老母有情离苦得乐!” 但由于我们现在的心比较狭隘,以所有众生为对境,观修起 来还很困难,故先应以今世的母亲为对境,了知这是我的母 亲,她对我有很大恩德,我一定要报答她的恩德。如此一来 知母、念恩、报恩的境界就很容易出现了。 噶当派中曾有这样一个比喻:自己的母亲双目失明、精神失常、年迈体衰、生活 不能自理、无依无靠,且正处于非常危险的悬崖边,马上就有可能掉下去,在这 种情况下,我们会熟视无睹、听之任之吗?不,稍有良知的人肯定会什么事都不 想,放下一切去救她。同样的道理,我们见到任何一个众生,都应像见到自己的 老母亲快要坠入悬崖了一样,不顾一切想要救她,这种心情,一定要在自相续中 真正生起,因为这些老母有情没有智慧的双目,没有善知识的引导,在危险的轮 回悬崖边,随时都有可能掉下去,如果我不去救,那谁去救呢?倘若我们看见任 何一个众生,都会想到这一点,这说明你的大悲心已经在相续中生起来了。 真正的大悲心是怎样的呢?应像以前的阿底峡尊者那样,尊 者每当看到一个旁生时,他都会说:“我的母亲!我的母亲!” 从而想尽办法饶益它们。当然,很多人对自己的亲朋好友会 生起悲心,可是,见到跟自己不相干的人或仇人,即使他们 特别痛苦,自己也是无所谓的,反而认为“这又不是我的亲人, 跟我有什么关系”。那么,这种人的相续中有没有悲心呢?答 案是否定的。 生起慈心的界限是怎样的呢?就像一位母亲只有一个儿子, 为了他,母亲经常会想“他冷不冷?饿不饿?有没有生病?”将爱都倾注在了儿子身上,除此以外,任何其他事 情都不重要。同样,我们若能对一切众生,像母亲关怀独子 一样无微不至,这就表明慈心已在相续中生起来了。 呼气时,观想自己的快乐、善根、健康、福报等变成白气,伴随着呼出的气流, 融入众生的体内,令他们获得圆满的安乐; 吸气时,观想众生相续中所有的痛苦、烦恼、魔障、传染病、艾滋病、非典等等 变成黑气融入自己的身体,由我来代受这世间的一切不平安与痛苦。 修大乘菩萨道的行人,当看到别人罹患传染病时,根本不会想 “我要离他远一点, 千万不要被传染上”,而是想“让我来代受他的痛苦吧,只要能让他快乐,我情愿 这种传染病伴随我一生”。由此可见,大乘的修法与世间人的思维截然不同。 三戒论中讲:小乘是断除烦恼,而菩萨乘则是转变烦恼。怎么转 变呢?依靠大乘的方便摄持,将原来损害众生的烦恼,统统转变为菩 提道的资粮。也就是说,当我们生起贪嗔时,立即修持自他交换,心 中默默作念:“贪心、嗔心,既然你们已经生起来了,那就多多地产生 吧,希望所有众生的贪嗔之心,全都能聚集到我的相续中,通过我生 贪嗔,来代替所有的众生生贪嗔,愿他们永远摆脱三毒的迫害。”如此 观修,贪嗔的本体就会转变成智慧,这样对大乘菩萨来说,三毒烦恼 不仅不会令他堕入恶趣,反而成为了菩提之因。这就是大乘的殊胜所 在! 噶当派制定了一个教言:做任何事情,如果有错,必定是 “ 我” 的错,一切过失由“我”领受,怎样也怪不到别人头上。即使“我” 被无端冤枉了,也不要给“我”一个解释的机会,因为真正的 修法根本用不上这些世间的胜负错对。修心七要属于实修法,我们刚开始修的时候,由于无始以 来一直串习“我”为实有,所以根本接受不了让“我”去感受世界上的一切 疾病、痛苦,而让别的众生来代受“我”原本的所有快乐,因此在初修 阶段,经常有些人会产生一些畏怖退缩的心理。其实这种现象非常正 常,毕竟每个人对这个“我”的爱执并非只是一朝一夕,所以自他交换 需要一个过程,只要我们再三串习,当“我”的力量逐渐消失时,菩提 心的境界才会真正现前。以往数不胜数的高僧大德,都依此菩提心而获得了成就,作为后学者,生起菩提心也并非难如登天,只要你们肯修,无论任何人,最后都能获得这个无上至宝的。 朗日塘巴曾经说过:“ 我所阅览的所有甚深教法,都是将所有 的过失归于自己,而将所有的功德赋予尊贵众生。这一切的 关键,就是除了亏损失败我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之外,再 也没有其他的法。” 从世俗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有过做梦的经历。在梦中,我 们的房子突然着火,所有的财产被火吞没,自己家破人亡、 欲哭无泪;或者我们被洪水冲走,冰冷的河水不断呛进口鼻, 马上就要临近没顶之灾这些痛苦对梦中的我们来说,确 实是真真切切、苦不堪言。但醒来以后呢?一切都会荡然无 存,我们只有嘘一口长气,拭拭头上的冷汗,叹道:“哎,幸 好只是一场恶梦!” 我们在生起贪心、嗔心的当下,如果从生、住、灭这三个角度分别寻 找,就会发现其本体怎么也找不到,这便是所谓的法报化三身,三身 本体无二无别,从这一点来说,又可称为本性身。当明白了这一切烦 恼皆为四身之幻相后,这就是直指四身的教言,此种抉择方法,在显 宗中是最甚深的窍诀,也即禅宗经常谈到的“烦恼即菩提”。关于认识 烦恼本性的方面,大圆满心性休息中也有一些与显宗不共的窍诀, 对于某些利根者,尤其是以前学过大圆满、大中观的人来说,烦恼痛 苦产生的时候,根本不需要其他对治方法,只要依靠这些窍诀,通过 观察烦恼的本面,就能直接将其转为道用。 “文革”时期也有一些大乘修行人,把牢房当关房,别人侮辱 打骂他时,他将这个人当作自己圆满忍辱度的善知识,打骂 过后,马上将刚才修安忍的功德全部回向,的的确确把大乘 佛法用到了实处。 在行为方面,具有四种殊胜的方便方法:积累资粮、净除罪 障、布施魔鬼、供养护法。 诸佛菩萨告诉我们:要想获得快乐,必须要有产生快乐的因。快乐的因是什么?就是积累资粮。比如,供养上师三宝、承 侍僧众、为魔众施食子、供灯、磕头、做泥塔、念经、转绕 坛城等等,甚至有时将自己吃剩的饭,以观音心咒作加持后 布施给众生,也能积聚很多的福报。 在供养三宝时,如果有条件,最好用真实的上乘的供品作供养;倘若没条件,则 哪怕是一根香、一盏灯,或者在心中作意幻供养,也都是可以的。值得注意的是, 供养时一定要具备清净的发心,千万不可以夹杂吝啬心。譬如自己在供养一百元 时,如果发现相续中有吝啬心,那就不要供养一百,看看供养十元有没有吝啬心, 如果没有,就把十元拿出来,倘若还有吝啬心,那就干脆不供好了。现在有很多 人今天供养,明天就后悔了。记得以前有个人供养了学院一百元钱,过了五年还 挂在嘴上,念念不忘,这些都不是清净的供养。所以,供养时的发心清净非常重 要,若能在此基础上同时具足菩提心,这样的话,福德将会更为圆满。 大圆满心性休息中说,所有的积资净障都可以包含在“ 七 支供”里面,因此,平时我们应该多修“七支供”来积累资粮。 然而,很多学禅宗、大圆满的人对此不屑一顾,认为“我现在 经常处于光明法身的境界中,根本不用供养、念咒,也不用 磕头”。可是,你们真的有这种境界吗?你们观察一下,自己 相续中是否已经完全具足了菩提心? 在积累资粮的基础上,我们还要作皈依、发心、供曼茶罗,接着在三 宝面前恭敬合掌,依断除希疑祈祷文(凡夫经常处于希望与疑惑 中,患得患失。观修此文,能断除他们的希疑,故噶当派的修行人对 此文非常重视)一心一意地祈祷:“如果生病对我的闻思修行以及利益 众生更有利,就请加持我的病怎样都治不好,病痛一刹那也不要停息; 如果我病愈对自他更有利,就请加持我的疾病早日康复;如果我死亡 对自他更有利,就请加持我快点死亡;如果我不死对自他更有利,就 请加持我暂时不要死!” 对往昔所造的恶业产生深切的后悔之心,这就是破恶对治力; 发誓今后纵使遭遇命难,也决不再造恶业,这就是恢复对治 力;皈依三宝、发菩提心等,就是所依对治力;而修习空性 念诵殊胜咒语等等,就是现行对治力。我们应当在具足以上 四力的前提下励力忏悔,直至将罪业忏除清净的验相出现为 止。 释迦牟尼佛广传曾有一个公案:嘎乐嘎国王将忍辱仙人 的四肢砍断,仙人对他却没有生丝毫的嗔恨,以此忍辱的功 德,刹那圆满了八万大劫的资粮。这就是心的力量!可一般 人却根本没办法做到,虽然很多人口口声声说:“我要成佛”, 但你们凭什么成佛?没有这种强大的心力,成佛遥不可及!修心七要日光藏中讲,大乘供护法应该具备三种发心:“愿我相续中利他的菩提心早日成熟;愿我见闻觉知的一切众 生皆获利益;愿能遣除众生修行过程中的所有违缘。”因此, 大家供护法是为了“众生”遣除违缘,还是为了“自己”遣除违 缘,这是有天壤之别的,倘若只是为了个人的利益,那就不 是大乘的发心。这个界限,大家一定要分清楚。 朗日塘巴说: “转恶缘为菩提道的这些殊胜方便法门,其实就 是在灭除我们的期望及疑惧,并将我们推向通往究竟的、远 离期待与疑惧境界的通衢大道。现在对亲怨二者所做的修持, 就像想法将一根弯曲的木条绷直的过程一样。” 尊者又说:“ 我们现在对亲友、怨敌所做的修持,应该像将一根弯曲的木条绷直一 样。”很多人也许没有见过弯木绷直的过程,要将一根弯木绷直,并不是轻而易举 的,其间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繁琐的工序,才能逐渐达到预期效果。比方说,要把 它先放到火中烤一烤,表面抹一点酥油、泡一点水,然后和一个很直的东西绑在 一起,或在上面压一些重物,这样经过多次,才会渐渐由弯变直。同样,我们每 个人无始以来不断串习护亲伏敌的习气,要想一下子完全转变过来,也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情。以前我们一直对自己的亲友相当执著,对怨恨的敌人特别仇视,如 果让自己最亲爱的人和最讨厌的人一下子平起平坐,很多人心里根本接受不了。 如同将弯木一下子拉直就容易折断一样,我们也不能因为听了一两天的教言,马 上就想改变自己亲怨不平等的心态,要知道,修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倘若 自己太急躁,反而会欲速不达。改变习气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否则阿底峡尊者也不会在金洲 上师身边一待就是十二年了。当时,就智慧而言,尊者已经完全超过 了金洲上师,但是为了修持菩提心,尊者每天仍在上师座下聆听教言, 依教言观想,然后于实际中一点一滴行持,如此经过了十二年,才最 终令上师满意。试想,阿底峡尊者是当时印度最有智慧的班智达,印 度东西方根本找不到第二个人可与他齐肩,连他都修了整整十二年, 那么我们要想生起菩提心,最起码也得二十四年吧! 一个人心念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比如晚上睡觉前,若想自 己明天早上六点钟一定要起床,第二天早上正好六点的时候, 就一定会醒过来。同样,若能在临死时猛烈发愿:“我一定要 生起菩提心,即使现在无法生起,也一定要在中阴界时生起”, 由于这个誓愿的强大引发力,依此力量推动,我们至少也能 在中阴界时生起菩提心。 希望大家能发一个世俗菩提心:“ 从现在起乃至生生世世,我 不顾自己的一切,只为利益天边无际的众生,愿他们获得圆 满正等觉的果位。” 法王如意宝在胜利道歌中说: “我执如同哈拉毒药一样, 必须要完全舍弃(原文:舍弃爱自如毒食)。”哈拉毒药是一 种剧毒无比的毒药,人们一旦接触,马上就会穿肠封喉、中 毒身亡,同样,自私自利的我执就像哈拉毒药一样,不管是 谁,只要相续中有它,无穷无尽的痛苦就会如影随形,甩也 甩不掉。 今天我们放生了鸽子,念诵了普贤行愿品,做了一点善 举,这时就应当在心里发愿:“愿我从今日起乃至成佛间,永 远都不离修持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愿我在遭遇任何违 缘时,都能将这些恶缘转为修菩提心的良伴。”在这个发愿中, 主要提到了两个要点:一、自相续始终不离修持世俗、胜义 菩提心;二、无论遭遇任何违缘,都能将其转为菩提心的道 用。 一个人在临死时,心念会非常强烈,倘若这时对现世的东西执著不舍、不肯放下, 那么后果将极为悲惨。极乐愿文大疏中就讲过,有个比丘临死时贪执自己的 钵盂,结果来世转为了一条毒蛇,专门守护这个钵盂;有些孩童死前贪恋自己的 玩具,来世也变成了毒蛇,缠着这个玩具不放。同样,如果我们也像他们一样在 临死时贪著自己的某样东西,来世就很有可能变成三恶趣的一个众生,不仅无法 解脱,而且还要感受无尽的痛苦。所以,应在临死前这样思维:“现在我只剩下一 口气了,贪执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即使整个世界都变成了黄金,对我来说也没有 任何意义,我也带不走其中的一分一厘”如此反复思量,便不会对这些身外物 产生贪念了。 我们临死时,如果修不来颇瓦等其他法,也不要紧,只要能 在观修空性大悲藏(两种菩提心)的境界中离开人世,就必 定不会堕入恶趣。将来再转为人身,值遇到大乘佛法,就比 较有把握断绝整个轮回的相续了。因此,今天能够听闻到这 部法,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件赚了几千元、几万元的小事它对大家今生来世的利益是不可估量的!修心圆满之标准 无论所修持的是小乘还是大乘教法,统摄其最根本的目的, 都是要对治我执。如果不能对治我执,则一切所修都是没有 意义的;反之,如果一切所为都能够对治内心的我执,则是 修心教法在心相续中已经扎根的征兆。 如果他人以赞叹的口吻评说道: “这位尊者的所有行为都表 明,佛法已经融入了他的相续,他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圣贤、 大修行者啊!”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要知道,虽然没有受到他 人的指指点点、拥有良好的口碑,也是鉴别修行的一种见证, 然而却不能将其作为最主要的见证。(资料来源 ) 因为,一般的世间俗人并不能通晓自己的心理状态,所以就 会仅仅根据自己所看见的外在个别贤善行为从而予以褒嘉。 由此可见,最主要的一种见证,是要无愧于自己的内心。 如果在客观公正地观察评价自己的时候,自己也能真正做到 问心无愧,就是修心圆满的标志。所以,作为修行者应当厉 行对治,并尽己所能地做到无愧于自己。修心圆满的标志 犹如一个精通马术的人,即使心不在焉地骑着马,也不会从 马上摔落一样,当损伤、陷害等恶缘,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 突然降临,如果我们能自然而然地不生瞋恨之心,并将这些 恶缘转为修心的助伴,就可以算得上是修心圆满的标志。(资料来源 ) 我们应当废寝忘食地努力修持,力争达到以上标准。 这些修心圆满的标准,只不过是修心法门在相续中刚刚生起 的征兆而已,所谓的“圆满”并不表示从今往后可以不再修持 此法。因此,即使出现以上这些修心圆满的迹象,我们仍然 还是要持续不断地修持。修心的关键在于内在本质 修心的关键在于内在本质,而不在于表面的形式,然而,现 在大多数人正好相反,他们认为外在形象是首当其冲的关要 如果形象上搞得好,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就说明自己的修行 非常不错了。 修心时不仅应避免一些表面的炫耀,还要学会默默无闻、韬光隐晦。 对于真正生起菩提心的人来说,即使自己相续中有很多功德,也没必 要让每个人都知道,这时的他不管到哪里、做什么事情,都能利益无 量众生,这是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至于表面的讥毁、称誉,对他而 言根本无关痛痒、无足轻重。所以,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在无 人觉察的情况下,让自己的相续先成熟起来,否则,如果心中充满了 自私自利,外在的善行即使再做得轰轰烈烈,也都只是皮毛影像而已, 没有什么真正的意义。修心之学处 以前没有生起菩提心的话,应想尽一切办法使它生起,生起以后,不 仅要让它不退失,还要通过各种方法使它增长。怎么增长呢?就是“诸 瑜伽摄一”,即在平时的行住坐卧中,所有的威仪都要有利益众生的念 头。无论是穿衣、吃饭,还是走路、睡觉,甚至包括上厕所,不管是 好的还是坏的行为,都要以利益众生的菩提心来摄持。比如说,早上 起来,洗脸时应该想:“当愿众生,得净法门,永无垢染”,吃饭时想: “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平时不管做任何一件事情,首 先想到的就是利益众生。 早上起来时,应该想:“今天所作的一切,最好不要离开菩提心,也不要做违背菩 提心的事情”,以这种心态来带动白天的一切行为。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也讲 到,早上的时候,我们不要像牦牛从牛圈里爬起来一样,马上就起床,应该好好 思维昨天晚上做了什么梦,如果是善法方面的梦,就应随喜功德并作回向,如果 是不好的恶梦,则要精进忏悔。在白天,也应时时刻刻以菩提心来摄持自己的言 行。到了晚上,不要在无念的状态中,倒在床上就蒙头大睡,而应在临睡前,坐 在床塌上,想一想白天都做了什么。如果一天的所作有违背菩提心、违背正法的, 就要猛厉呵斥自己,并以惭愧心而进行忏悔;如果做的事情都是利益他人的,则 将一切功德回向给众生。这样的话,一天的所作所为就决定不离菩提心了。 到了晚上,还应该反省一下当天的所作,看看自己在白天都 做了哪些事情:有时候会发现自己的行为很不如法;有时候 会觉得一天下来收获很大,该背的经论也背了,该听的法也 听了,没有损害任何道友,还救了一只濒死的小蚂蚁;有时 候一天的行为都处于无记当中,除了一日三餐以外,什么善事恶事也没有做,一直是浑浑噩噩的这几种现象,哪些 该取、哪些该舍,我们心中必须要有数。二境皆应忍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一旦出现后,就都要学会安忍。 修法的主因包括:第一是要能够遇到具德的上师、善知识; 第二是要让自己的心能够具有胜任的力量,以便自己能进一 步如法地修行;第三是要聚集一切修行所需的顺缘 并进一步真诚地观想:但愿它们不具备三主因的过患全部能 成熟在我自己的身上,使它们都能具足三种主因。 对于自己的竞争对手、势均力敌的同伴、自己未曾加害对方 而对方却来伤害自己的以及因业力牵引而让自己打心眼里讨 厌的众生等很难让自己生起慈悲心的对象,我们更应当特别 地修习慈悲心。 对于上师以及父母等严厉对境,我们更是要断绝那种伤害他 们的想法和行为。今当修主要 修心之前,先观察自己的发心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众生? 若是为了自己解脱,修心的利益就不会很大,故应为了众生 而修。若为众生修的话,那是为了他们即生的利益而修、还 是为了来世的利益而修?应该是为了来世的利益而修。 与现世的利益相比,正法是主要的;而在讲法与修法二者当 中,修法又是最主要的;而与其他的修法相比,修菩提心又 是最主要的;在修菩提心方面,与依靠教理进行修持相比, 依靠上师口诀而潜心修持又是最主要的;而与其他修行的威 仪行为相比,坐在卧榻之上进行修习又是最主要的;与舍弃 外境相比,依靠对治法又是最主要的。我们应当尽力修持以 上这些主要法门。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 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欲遇变而无仓忙,须向常时念念守得定;欲临死而无贪恋, 须向生时事事看得轻。 一念过差,足丧生平之善;终身检饬,难盖一事之愆。不暴躁易怒 即使他人在大庭广众之下作出了侮辱、毁谤自己等等的行为 也绝不暴跳如雷,并继而打击报复。(针对这一情况,金厄 瓦格西曾语重心长地)说道:“如今我们这些修行人的所谓修 行并不能对治我执,忍耐力比新肌还弱,气量狭小到比卫藏 的厉鬼更加变本加厉,这就是没有很好地运用正法的标志, 我们必须要通过修法来对治我执。” (资料来源 )不喜怒无常莫追求声誉 不要轻易地就表现出欢喜或者不悦的表情,以免伤害到自己 的伙伴。 春天的天气变化莫测,刚才还艳阳高照、晴空万里,转眼间就乌云密 布、电闪雷鸣。同样,有些人的性格也是如此,有时候无缘无故就高 兴得不得了,可不一会儿,没有任何原因,又板着个脸,看谁都不顺 眼,让你不知道哪里又得罪他了,还要去琢磨半天。这种喜怒无常的 人,常给周围的朋友和关心自己的人带来很多麻烦,和他在一起,时 时刻刻都要提心吊胆、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惹来一场是非。因 此,我们应尽量保持稳重的人格,不要动不动就表现出生气或高兴的 样子。 我们就是应当像以上所说的那样,将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以 入定与出定的方式勤恳修炼两种菩提心的事业当中,使其能 娴熟圆满到胸有成竹的程度。 这种如同能将一切剧毒转为良药的甘露一般的、从金 洲上师那里传下来的窍诀,实在是比其他的窍诀更为殊胜。 如果能通达这种修心方式,则所谓的“快乐源泉之城”,也就 是指“修持修心之身”,因为自他在轮回与涅槃中的一切快乐, 都是依此而产生的。 不惜光阴过时悔,黑发不学白发悔。酒色赌博致祸悔,安不将息病时悔。官行贿赂致罪悔,富不勤俭贫时悔。不孝父母 老时悔,遇难不帮有事悔。动不三思临头悔,盲目草率错时 悔。 三、修心七要对当代人修身养性的启示修身养性的名言 罗马人凯撒大帝,威震欧亚非三大陆,临终告诉侍者说:“请 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看,伟大如我凯撒者, 死后也是两手空空。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 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欲遇变而无仓忙,须向常时念念守得定;欲临死而无贪恋, 须向生时事事看得轻。 一念过差,足丧生平之善;终身检饬,难盖一事之愆。 修心七要是圣者所造的著作,体系非常完善,方法非常 实用。我们要做的就是依教奉行。 虽然修心七要的文字不是很复杂,但义理非常深奥,必 须要依赖老师指教,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