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闯关导练走进大题专练三观点透析.docx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6821732 上传时间:2022-07-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8.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闯关导练走进大题专练三观点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闯关导练走进大题专练三观点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闯关导练走进大题专练三观点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练三观点透析12018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上上(圣人)上中(仁人)上下(智人)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愚人)尧、舜周文王孔子孟子屈原荀子子贡范蠡廉颇老子商鞅韩非齐桓公吕不韦荆轲秦始皇李斯陈胜宋襄公夏桀商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22018江苏单科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材料二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3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文。(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32018福建福州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19031911年中国制定的部分法律一览表时间出台律法备注1903年重订铁路简明章程规范铁路修建管理,对外资筑路提出某些限制。1904年商会简明章程大力劝办商会,中国第一部关于商会的法律文件。学堂章程规定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学制、任务和管理细则。1906年破产律规范企业破产行为,加强管理和保护。奖励商勋章程奖励工商业发展。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参照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制定,删去了其中限制君权的条款。主要内容分“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1909年法院编制法规定了法院司法审判权的独立1910年大清新刑律废除“凌迟、枭首”等苛刑,中国第一部刑法典。大清矿务章程参照外国法律制定的较为完整的矿业法规。大清著作权律中国第一部著作权法。1911年大清民律草案民法与刑法分离并独立出来,中国第一部民法典。据张德美探索与抉择:晚清法律移植研究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逻辑严谨。)42018贵阳一中高考适应性月考(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钱穆认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今天我们却把历史切断,一概想模仿外国制度,明明知道这一制度与现实不配合,却想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而美其名曰革命。其实,革命的本质,应该是推翻制度来迁就现实的,绝非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的。”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围绕材料,请结合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12分。)52018湖南长沙市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下表为1914年欧洲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品的平均关税水平,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经济发展与自由贸易”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国别英国荷兰瑞士德国丹麦奥匈法国俄国西班牙关税率04%9%13%14%18%20%38%41%62018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时间中国外国19世纪4060年代签订南京条约;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英国、法国、美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签订辛丑条约;维新变法运动兴起;辛亥革命爆发。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在航天、电子计算机等领域,中国已走在世界前列;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被称为“新四大发明”。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至今依然方兴未艾;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材料为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专练三观点透析1答案:略解析:本题为典型的论证探讨型非选择题。首先要根据材料中某一个或几个等级的历史人物发表自己的见解,既可肯定汉书作者班固的划分标准,也可反对其划分标准。然后运用唯物史观,联系一些重大史实来论证自己的见解。论证时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史论结合。2答案:(1)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2)略。解析:第(1)问提取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进行适当概括即可,关键信息主要有“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传播西方宗教”等。第(2)问首先提出论点,然后结合宋明理学的具体内容论证这一论点,最后可用一句话总结或提升自己的观点。3答案:示例一:20世纪初中国法律近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20世纪初,在世界近代化潮流影响下,晚清政府制定了多部法律,其中不少法律为中国历史上首次制定:形成了包括民法、刑法在内的初步的近代法律体系;开始重视经济立法;立法逐渐和国际接轨。(学生答民国初期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的法律建设成就亦可。)示例二:中国近代的特殊国情推进了中国法律的近代化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过程中西学的不断传播为中国法律近代化提供了参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政府日益重视经济方面的立法;不断高涨的革命运动也迫使晚清政府改革法制以挽救统治危机。示例三:法律近代化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经济领域的一系列立法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民法与刑法分离有利于中国政治进步;仿效西方立法推动了西学进一步传播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吸纳和参照国际惯例制定法律也有利于中国与国际社会的接轨。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综合概括、分析论证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先根据材料信息提炼观点,可以就近代法律建设成就、近代法律建设的特点或法律建设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提炼观点。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事实进行论述,要做到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严谨。4答案:论题:革命的本质是建立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阐述:中国近代的辛亥革命,受西方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是,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人民思想意识不能适应共和制的需要,最终走向失败。这证明革命不能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17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王权专制,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保留了君主制和贵族制的传统,并根据现实需要,确立责任内阁制、不断进行议会改革等,逐步形成了君主“统而不治”、议会权力至上的格局,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这证明革命的本质就是推翻旧制度以适应现实的需要。总结:综上所述,中外历史证明,能够根据国情需要建立新制度并适时进行调整的革命才有可能成功,而为了革命的需要强行建立新制度,只能走向失败。(注意: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均可得分)解析:作答时,要先正确解读材料信息,抓住材料主旨“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革命的本质,应该是推翻制度来迁就现实的,绝非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的”,在此基础上提出论题。如,革命的本质是建立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然后结合中外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做到观点明确、史实翔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合理。5答案:评分标准分值要求1012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引用12个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79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围绕所定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举史实与论题基本能构成逻辑关系;论述较完整、清晰,文字通顺。46所拟论题基本符合要求,指向较明确。所举史实对论题支撑不足,或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文字较通顺。03所拟论题不符合要求,或指向不明确。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解析:解答本题时要结合表中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各国的平均关税率来理解各国对自由贸易的态度。即经济越发达越主张自由贸易,自由贸易反过来又促进经济发展。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拟出论题,再进行分析论证,要做到观点明确,史实清楚,史论结合,逻辑清晰。6答案:科技革命对近现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阐述:前两次工业革命中,西方列强迫切需要开拓海外市场,获取更多的利益。他们依仗其先进的科技,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为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开始探索救亡图存之路,不断向西方学习,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近代化。在经济方面,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发展;在思想文化方面,“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相继产生;在政治方面,百日维新和辛亥革命相继进行民主政治的实践。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政府积极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在航天、电子计算机、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等诸多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大大加速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所以,科技革命对近现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要求:论题一定要涉及中外两个方面,不可以只提取一个方面的信息。)解析:可结合三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影响来自主拟定论题,如:科技革命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联系两次工业革命促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华侵略扩张,在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的史实以及改革开放后中国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会迅速崛起的史实进行论证。要做到观点明确、中外关联、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合同文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