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激发大课间活力摘要:本文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等方法从分析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大课间的融合性的基础上,探讨大课间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阐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的重要性;探讨民族传统体育引入体育大课间的可行性,给予分析和实践结合。文章认为,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体育大课间中,不仅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给学生大课间活动注入了活力因素,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小学体育;大课间;随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健康理念的不断深入,目前较多学校启动了大课间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能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增强学生体质并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在课间活动基础上融入多种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形成趣味性、知识性、灵活性为一体的大课间活动模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体育教育发展的又一契机,也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获得传承和发展的一个理想平台。一、体育大课间的概述与现状1、体育大课间的概述体育大课间活动是近年来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体育组织形式,与传统课间操相比,具有创新、活跃等特点。大课间具有活动时间适中、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强度适宜等优势,在学生紧张学习之余,可以缓解学习压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显著的效果。2、大课间活动的现状及问题剖析通过采取不同的大课间活动形式,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在知识上、趣味性上积极创新,可以使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从目前的大课间活动来看,大课间活动较传统的课间操模式有了较大突破,我校也不例外,但是随着深入,我们发现,虽然活动时间上得到了保证,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差强人意,对大课间的兴趣也不是很浓厚。通过访谈和调查了解到:1)活动内容仅限于做操、体育达标项目和球类,往往就会造成学生对缺乏新意的活动内容比较反感,存在逃避参与的现象;2)模式呆板,组织形式机械化,学生缺乏兴趣和激情,存在敷衍了事情况;3)个别班主任缺乏对体育活动的认识,“放养式”管理仍然存在,学生游荡的多,活动的少;4)学生缺乏锻炼意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大课间活力?因此,改革大课间形式势在必行。为改变现状,构建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形式,我校决定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大课间活动中来。二、民族传统体育的表现形式及优势分析1、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及功能民族传统体育是以养生、娱乐为一体的活动形式,注重精、气、神结合,具有健身、娱乐功能。其具有强身健体功效,一些以强调内部感觉为主,利用暗示性套语和方法调整呼吸通经活络的特色项目,如武术等,旨在通过调节精神和形体,增强体质,保持健康;其娱乐功能,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如各种民间游戏等,能够赢得了学生的广泛喜爱。小学生“爱玩”的天性,使他们乐意接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利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吸引他们参加到大课间中来,丰富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形式,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激情。2、民族传统教育与大课间的融合民族传统体育主要是我国各民族传统的健身、习武和娱乐活动项目,这种活动既是体育的,也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传统的。通过开展各种有趣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增加乐趣,吸引学生自觉参与到大课间中。根据“健康第一”的理念,适合在大课间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各种民间游戏、跳绳、踢毽子、滚铁环、竹竿舞、旱船、打陀螺等。 踢毽子,是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之一,是一项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首先,毽子制作简便;其次,活动便于开展,对场地要求不高,只需一小块比较平坦的空地,室内外均可进行,技术易掌握,运动量可大可小,深受学生喜爱。右图上为学生在踢毽子。竹竿舞是流传于我国多个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在竹竿分合的瞬间,敏捷地进退跳跃,完成各种动作,是一种适合冬春季的室外活动项目。右图下为学生跳竹竿舞的情景。3、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大课间的重要性在大课间的基础上,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形成良好身体素质并提高思想认识为目的,引入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内容来发展,将具有深远的实际意义。小学生正是长知识、强见识的关键时刻,民族传统体育尤其是一些独具特色的活动项目,运用到大课间,可以打破内容不够活泼,缺乏时代气息的诟病,同时,放手让学生自由结伴游戏,不受时间、空间、地点、人数的限制,弥补了体育器材不能适应当前教学的缺陷。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到大课间,不但可以练就学生健康的体魄,还能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更好的认识、理解对知识、社会的全面价值观的形成。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一些特征,即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团结合作等的传统文化精神,不仅可以从不同侧面较好地展现学生的运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大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能力,从而较好的继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现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神。三、民族传统体育引入体育大课间的可行性研究及实践1、理论上的全盘分析从理论研讨的角度来看,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小于大课间符合新课程标准下实际需求,尤其是“健康第一”、“以人为本” 的理念,证实了其在大课间活动中应用方向。由于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选择空间较大,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对应有效的项目进行教学,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如为培养学生积极竞争的勇气和健康的竞争意识,可以从中选用具有竞争对抗性特征的传统体育项目,如抵杠、拔河、踩高跷、踢毽子、滚铁环、扳手腕、三人或五人穿板鞋接力等;如为培养学生融入社会、融入集体、与人合作相处的能力,可以选用集体性项目,如接力赛、游戏捉瞎子、丢手绢等;为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可以选择趣味性较强的项目引入体育课堂,如打花鼓、跳街舞、打蹦蹦鼓、丢花包等。从不同的方式寻求实现大课间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入性。2、调查实践的结果论证为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激发学生参与大课间的热情,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凸现“快乐、阳光、健康”的宗旨,我校在传统大课间活动的基础上,改变单一形式,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策划、创新、完善了体育大课间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根据这一思路,在学校4-6年级学生中对“我最喜爱的大课间活动”进行问卷调查。2.1实践前调查分析1)学生喜爱的大课间活动项目 表1学生喜爱的大课间活动项目统计表(N=300)项目选择人数位次 占总人数百分比(%)跳 绳211170.33踢毽球142247.33篮 球113337.67竹竿舞90430.00兵乓球82527.33武 术82527.33游 戏77725.67羽毛球50816.67滚铁环43914.33踩高跷10103.33表1显示,最受我校学生喜爱的大课间活动中,有7项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为一些娱乐性较强的项目,适合学生全体参与,且这些项目所需器材都较简单易做,对场地要求不高,便于组织开展;其次以球类运动居多,篮球居第三位,经分析,整个城镇篮球运动氛围浓厚,使得此项运动颇受学生喜爱,但选择篮球的绝大部分为男生,考虑到活动的全体性,不适宜在全校大课间活动中开展;而田径运动(跑、跳、投)无一项入选。图1 学生喜爱的大课间活动比重图图1为学生喜爱的前十项大课间活动项目的比重。其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占72.77%;竞技体育项目仅占27.23%,可以看出,学生更加偏爱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对学生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小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具体项目不能完全分清,在选择时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2)学生对大课间引入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程度状况图2 学生对大课间引入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度(N=300)从图2可见,学生对大课间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感兴趣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大课间势必激发学生参与大课间的热情和积极性。2.2民族传统体育引入体育大课间的实施通过调查分析,我校因地、因校制宜制订了体育大课间实施方案,形成一个学校领导监督,班主任组织,体育教师管理,其他教师积极参与的良性模式。通过构建宽松和谐、团结合作的活动内容,引领全校师生到阳光下、操场上活泼健康地发展。活动开展后,不仅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而且民族传统体育的多种形式、内容,全面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较早前相比,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高涨。2.2.1活动对象:全校学生及教师2.2.2活动内容:由三大板块构成:自编操、各式各样的分组活动、放松操。并根据小学生各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不同的民族体育项目。表2 大课间活动安排表年级一二三四五六必练项目广播操(或自编集体舞)滚铁环跳皮筋武术跳长绳踢毽球竹竿舞放松操选练项目丢花包、跳远、丢手绢、跳房子、球类、踩高跷、仰卧起坐、三人或五人穿板鞋接力等2.2.4实践后调查分析1)学生参与积极性调查图3 学生参与积极性对比表(N=300)2)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后满意度调查图4 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后满意度对比表(N=300)通过图3和图4我们可以发现,以传统体育为主的大课间活动无论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是大课间活动后的满意度都高于以竞技体育为主的大课间活动,这说明传统体育活动项目更适合在大课间中推广和发展,能更好的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的提高和发展。从图中,我们还发现,学生参与活动后满意的人数较积极性有所下降,主要由于实施的时间较短,我校现行的大课间活动,在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上还存在一定局限性,没有最大限度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更多的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完善活动制度和内容。为实现我校的大课间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准备根据年级、季节等特点,引入更多简单易学、娱乐性较高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建立一套适宜学生发展,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教材,将民族与体育融为一体,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统一。同时,鼓励教师和学生自编一部分活动内容,自已制作活动器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实现大课间活动的真正可持续发展。四、结语民族传统体育与大课间融合,对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意识有积极的作用。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体育大课间中,是民间原始体育形态实现规范、科学、普及的敲门砖,为体育大课间注入了新的元素,激发大课间活力,使其生命力得以保持,乃至可持续发展。这也需要各级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等思想观念的转变,积极拓展思路,依据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大课间的战略规划及具体措施,以地区、学校环境、学生需求为客观依据,选择健身性、娱乐性、经济性、安全性高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积极宣扬民族传统体育在大课间的运用效果,更好地实现民族传统体育在大课间的充分应用,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大课间,为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体育课堂做好铺垫,从而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王克权,王志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教育的几点思考J.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04期.2张晓虹.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构建新的课间操模式J.中国学校体育,2001年01期. 3程二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体育研究综述J. 广西轻工业,2008年11期.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