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热泵空调工程设计讲义

上传人:自由****y 文档编号:115830964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4.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源热泵空调工程设计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地源热泵空调工程设计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地源热泵空调工程设计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泵系统热泵系统热泵系统类型热泵系统类型 空气源热泵系统空气源热泵系统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 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污水源热泵系统污水源热泵系统 海水源热泵系统海水源热泵系统 一、空气源热泵系统一、空气源热泵系统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1. 空气源热泵机组的选择应根据不同气候区,按下列原则确定:空气源热泵机组的选择应根据不同气候区,按下列原则确定: 1) 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的中、小型公共建筑; 2) 夏热冬暖地区采用时,应根据热负荷选型,不足冷量可由性能系数(COP)较高的水冷却冷水机组提供; 3) 在寒冷地区,当冬季运行性能系数低于1.8或具有集中热源、气源时不宜采用。注:冬季运行性能系数指冬季室外空气调节计算温度时的机组供热量(W)与机组输入功率(W)之比。一、空气源热泵系统一、空气源热泵系统一般规定一般规定2. 热回收式热泵机组的使用场合,按下列原则确定:热回收式热泵机组的使用场合,按下列原则确定: 1) 适用于需要保持恒温恒湿的场所,如美术馆、博物馆、计算机房、手术室等; 2) 适用于水系统为四管制的建筑,如高级办公楼、高档宾馆等; 3) 适用于夏热冬暖地区,冬、夏季均需要生活热水的场所; 4) 在夏热冬冷、寒冷地区,为生活热水提供热源时,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一、空气源热泵系统一、空气源热泵系统设计原则及要点设计原则及要点 1.空气源热泵机组,应优先选用性能系数(空气源热泵机组,应优先选用性能系数(COP)高的机组。在额定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性能系)高的机组。在额定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性能系数(数(COP)不应低于表)不应低于表1的规定。的规定。 2.热泵机组的单台容量及台数的选择,应能适应空气调节负荷全年变化规律,满足季节及部分负荷要热泵机组的单台容量及台数的选择,应能适应空气调节负荷全年变化规律,满足季节及部分负荷要求。当空气调节负荷大于求。当空气调节负荷大于528 kW时不宜少于时不宜少于2台。台。 表1 冷水(热泵)机组制冷性能系数 类 型额定制冷量性能系数(kW)(W/ W)活塞式/涡旋式502.4502.6螺杆式502.6502.8一、空气源热泵系统一、空气源热泵系统设计原则及要点设计原则及要点3.空气源热泵机组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空气源热泵机组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1) 机组名义工况制冷、制热性能系数应高于国家现行标准;2) 具有先进可靠的融霜控制,融霜所需时间总和不应超过运行周期时间的20;3) 在冬季寒冷、潮湿的地区,需连续运行或对室内温度稳定性有要求的空气调节系统,应按当地平衡点温度确定辅助加热装置的容量;4) 对于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温和地区,可采用复合式冷却的热泵机组;5) 对于有同时供冷、供热要求场合,可选用热回收式热泵机组。注:注:复合式冷却热泵机组设有风冷冷凝器和水冷却冷凝器,夏季一般使用水冷却冷凝器,冬季时则切换至风冷冷凝器。一、空气源热泵系统一、空气源热泵系统设计原则及要点设计原则及要点4.空气源热泵机组冬季的制热量,应根据室外空气调节计算温度修正系数和融霜修正系数,按下式进空气源热泵机组冬季的制热量,应根据室外空气调节计算温度修正系数和融霜修正系数,按下式进行修正:行修正:Q=qK1K2 式中 Q机组制热量(kW); q产品样本中的瞬时制热量(标准工况:室外空气干球 温度7、湿 球温度6)(kW); K1使用地区室外空气调节计算干球温度的修正系数, 按产品样本选取; K2机组融霜修正系数,每小时融霜一次取0.9,两次取 0.8。注:注:每小时融霜次数可按所选机组融霜控制方式、冬季室外计算温度、湿度选取,或向生产厂家咨询。一、空气源热泵系统一、空气源热泵系统设计原则及要点设计原则及要点5.采用热回收式热泵机组时应注意以下事项:采用热回收式热泵机组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 热回收器热水供水温度一般为4560;2) 当热水使用与热回收非同时运行,或热回收能力小于小时最大耗热水量时,应设置热水储水箱;3) 当热回收直接提供生活热水时,热回收器的所有连接水管应采用不锈钢管或铜管。6.寒冷地区采用空气源热泵机组应注意以下事项:寒冷地区采用空气源热泵机组应注意以下事项:1) 室外计算温度低于10的地区,应采用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2) 室外温度低于空气源热泵平衡点温度(即空气源热泵供热量等于建筑耗热量时的室外计算温度)时,应设置辅助热源。使用辅助热源后,应注意防止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超出机组的使用范围;3) 在有集中供热的地区,不宜采用;4) 在有集中供热的地区,过渡季节需要供热时可采用;5) 非连续运行时,空调水系统应考虑防冻措施 一、空气源热泵系统一、空气源热泵系统设计原则及要点设计原则及要点7. 空气源热泵的最低室外温度使用范围分别为空气源热泵的最低室外温度使用范围分别为7、10、15,适用不同地区的要求。适用不同地区的要求。8. 空气源热泵机组应设有融霜自动控制,宜采用模糊控制除霜方法。空气源热泵机组应设有融霜自动控制,宜采用模糊控制除霜方法。9. 空调水泵台数应按热泵机组台数一对一设置,台数三台以上时可不设空调水泵台数应按热泵机组台数一对一设置,台数三台以上时可不设备用泵。备用泵。10. 热泵机组设置位置应通风良好,避免气流短路及建筑物高温高湿排气。热泵机组设置位置应通风良好,避免气流短路及建筑物高温高湿排气。一、空气源热泵系统一、空气源热泵系统 设计原则及要点设计原则及要点11. 热泵机组布置应注意以下事项:热泵机组布置应注意以下事项:1) 为防止空气回流及机组运行不佳,热泵机组各个侧面与墙面的净距如下:机组进风面距墙大于1.5m,机组控制柜面距墙大于1.2m,机组顶部净空大于15m;2) 两台机组进风面间距一般不小于3.0m;3) 机组周围墙面只允许一面墙面高度高于机组高度;4) 热泵机组基础高度一般应大于300mm,布置在可能有积雪的地方时,基础高度需加高。二、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二、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定义定义 以岩土体、 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 、地热能交换系统、 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二、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二、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定义定义二、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二、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分类分类二、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二、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分类分类土壤热交换器地源热泵土壤热交换器地源热泵二、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二、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分类分类地下水源热泵地下水源热泵二、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二、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分类分类地表水源热泵地表水源热泵二、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二、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分类分类地下水源热泵地下水源热泵二、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二、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组成组成热泵机组热泵机组室外地能换热系统室外地能换热系统空调末端空调末端室外地能室外地能换热系统换热系统水循环水循环热泵机热泵机组组水或空水或空气循环气循环空调末端空调末端二、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二、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原理原理三、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三、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一般规定一般规定1. 在进行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咨询、了解当地政策法规在进行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咨询、了解当地政策法规是否允许开采地下水。采用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时应保证不破坏、不是否允许开采地下水。采用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时应保证不破坏、不污染地下水资源。污染地下水资源。2. 在政策许可的条件下应进行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在确定有可利用的地在政策许可的条件下应进行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在确定有可利用的地下水资源时,应对工程场地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和水文地质试验。下水资源时,应对工程场地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和水文地质试验。3. 应根据地下水换热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可行性及应根据地下水换热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可行性及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是否采用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采用地下水地源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是否采用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采用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时,应向当地水资源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取得取水许可。热泵系统时,应向当地水资源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取得取水许可。4. 地下水换热系统应根据水文地质勘察资料进行设计。地下水被利用后,地下水换热系统应根据水文地质勘察资料进行设计。地下水被利用后,应采取可靠的回灌措施,将利用后的地下水全部回灌到同一含水层,应采取可靠的回灌措施,将利用后的地下水全部回灌到同一含水层,并不得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浪费及污染。并不得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浪费及污染。5. 地下水供水管和回灌管均不得与市政管网相连。地下水供水管和回灌管均不得与市政管网相连。 三、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三、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原则设计原则 1.在水温在水温2.适宜、水量充足稳定、水质较好、开采方便且不会造成地质灾害及当地政策法规允许的条件下,空适宜、水量充足稳定、水质较好、开采方便且不会造成地质灾害及当地政策法规允许的条件下,空调系统的冷热源可优先选用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调系统的冷热源可优先选用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3.热源井的设计单位应具有水文地质勘察资质,热源井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热源井的设计单位应具有水文地质勘察资质,热源井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水管井技术规供水管井技术规范范(GB50296-99)的规定。)的规定。4.当地下水换热系统的勘察结果符合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要求时,应将勘探孔完善成热源井。当地下水换热系统的勘察结果符合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要求时,应将勘探孔完善成热源井。5.为确保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地下水的持续出水量应满足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最大放为确保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地下水的持续出水量应满足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最大放热量或吸热量的要求。抽水管和回灌管上应设置计量装置,并且对地下水的抽水量、回灌量及其水热量或吸热量的要求。抽水管和回灌管上应设置计量装置,并且对地下水的抽水量、回灌量及其水质应定期进行检测。质应定期进行检测。6.地下水地源热泵机组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物使用要求、装机容量、运行工况、负荷变化规律及部分负地下水地源热泵机组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物使用要求、装机容量、运行工况、负荷变化规律及部分负荷运行的调节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荷运行的调节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7.地下水地源热泵机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水地源热泵机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源热泵机组水源热泵机组(GB/T19409-2003)的相关规定,)的相关规定,且应满足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参数的要求。且应满足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参数的要求。二、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二、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 设计要点设计要点1. 热源井数目应结合工程场地情况和水文地质试验结果进行合理布置,热源井数目应结合工程场地情况和水文地质试验结果进行合理布置,并应满足持续出水量和完全回灌的要求。并应满足持续出水量和完全回灌的要求。2. 热源井井管应严格封闭,井内装置应使用对地下水无污染的材料,井热源井井管应严格封闭,井内装置应使用对地下水无污染的材料,井口处应设检查井。口处应设检查井。3. 抽水井和回灌井宜能相互转换,其间应设排气装置。抽水管与回灌管抽水井和回灌井宜能相互转换,其间应设排气装置。抽水管与回灌管上均应设置水样采集口及监测口。地下水供水管道宜保温。上均应设置水样采集口及监测口。地下水供水管道宜保温。4. 为为预防和处理回灌井堵塞,设计中应考虑回扬措施,并应根据含水层预防和处理回灌井堵塞,设计中应考虑回扬措施,并应根据含水层的渗水性、回灌井的结构和回灌方法确定回扬次数和回扬持续时间。的渗水性、回灌井的结构和回灌方法确定回扬次数和回扬持续时间。三、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三、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设计要点设计要点5. 地下水源水质应满足地下水源水质应满足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第)第7.3.3条条文说明的要求,当水源水质不能满足要求时,应相条条文说明的要求,当水源水质不能满足要求时,应相应采取有效的过滤、沉淀、灭藻、阻垢、除垢和防腐等措施。应采取有效的过滤、沉淀、灭藻、阻垢、除垢和防腐等措施。6. 地下水系统宜采用变流量设计,根据空调负荷的变化,动态调节地下地下水系统宜采用变流量设计,根据空调负荷的变化,动态调节地下水用水量,既尽量减少地下水用量,又充分降低地下换热系统的运行水用水量,既尽量减少地下水用量,又充分降低地下换热系统的运行费用。费用。7.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采用集中设置的机组时,应根据水源水质条件确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采用集中设置的机组时,应根据水源水质条件确定采用直接或间接式系统;采用分散小型单元式机组时,应设板式换定采用直接或间接式系统;采用分散小型单元式机组时,应设板式换热器间接换热。热器间接换热。8. 应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使用功能经过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地下水地源应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使用功能经过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地下水地源热泵机组的形式,并应根据不同地区地下水的温度参数来确定机组合热泵机组的形式,并应根据不同地区地下水的温度参数来确定机组合理的运行工况,提高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的整体运行性能。理的运行工况,提高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的整体运行性能。三、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三、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 设计要点设计要点9. 在水源热泵机组外进行冷、热转换的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应在水系统在水源热泵机组外进行冷、热转换的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应在水系统管路上设置冬、夏季节的功能转换阀门,转换阀门应性能可靠,严密管路上设置冬、夏季节的功能转换阀门,转换阀门应性能可靠,严密不漏,并作出明显标识。不漏,并作出明显标识。10.地下水直接进入地下水地源热泵机组时,应在水系统管路上预留机组地下水直接进入地下水地源热泵机组时,应在水系统管路上预留机组清洗用旁通阀。地下水通过板式热交换器间接与地下水地源热泵机组清洗用旁通阀。地下水通过板式热交换器间接与地下水地源热泵机组换热时,在板式热交换器循环回路上应设置开式膨胀水箱或闭式稳压换热时,在板式热交换器循环回路上应设置开式膨胀水箱或闭式稳压补水装置。补水装置。11.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在供冷、供热的同时,宜利用地下水地源热泵系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在供冷、供热的同时,宜利用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的热回收功能提供(或预热)生活热水,不足部分由其他方式补充。统的热回收功能提供(或预热)生活热水,不足部分由其他方式补充。生活热水的制备可以采用制冷剂环路加热或水路加热的方式。生活热生活热水的制备可以采用制冷剂环路加热或水路加热的方式。生活热水的供应,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水的供应,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的规定执行。)的规定执行。12.建筑物内系统循环水泵的流量,应按地下水地源热泵机组蒸发器和冷建筑物内系统循环水泵的流量,应按地下水地源热泵机组蒸发器和冷凝器额定流量的较大值确定,水泵扬程为管路、管件、末端设备、蒸凝器额定流量的较大值确定,水泵扬程为管路、管件、末端设备、蒸发器或冷凝器(选取较大值)的阻力之和。发器或冷凝器(选取较大值)的阻力之和。四、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四、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原则设计原则 1. 地表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选用的水源热泵机组名义工况能效比地表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选用的水源热泵机组名义工况能效比(EER)与性能系数与性能系数(COP)应满足相关标准的规定。应满足相关标准的规定。2. 建筑同时存在空调冷负荷与空调热负荷或生活热水供热负荷时,宜选建筑同时存在空调冷负荷与空调热负荷或生活热水供热负荷时,宜选用有热回收功能的水源热泵机组。用有热回收功能的水源热泵机组。3. 设备选配、管路设计与运行控制模式应能适应水源热泵机组功能的转设备选配、管路设计与运行控制模式应能适应水源热泵机组功能的转换与建筑空调冷(热)负荷及生活热水供热负荷的变化换与建筑空调冷(热)负荷及生活热水供热负荷的变化,取得系统的取得系统的最高运行效率。最高运行效率。4. 地表水换热系统的换热量应根据设计工况地表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表水换热系统的换热量应根据设计工况地表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取热量和释热量计算确定取热量和释热量计算确定,应能同时满足设计工况系统取热量和释热应能同时满足设计工况系统取热量和释热量要求。量要求。四、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四、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原则设计原则 5. 地表水换热系统对地表水体的温度影响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升不地表水换热系统对地表水体的温度影响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升不超过超过1,周平均最大温降不超过,周平均最大温降不超过2。地表水换热系统的最大换热能。地表水换热系统的最大换热能力应此要作校核计算。力应此要作校核计算。6. 冬季运行(包括运行状态与非运行状态)时,水源输送系统或地表水冬季运行(包括运行状态与非运行状态)时,水源输送系统或地表水换热器系统应有防冻措施。如冬季极端工况不能满足系统供热要求时,换热器系统应有防冻措施。如冬季极端工况不能满足系统供热要求时,应设另外的备用热源或补热系统。应设另外的备用热源或补热系统。7. 夏季空调设计工况地表水换热器系统设计供回水温差不应低于夏季空调设计工况地表水换热器系统设计供回水温差不应低于5,地表水换热系统水泵的输送能效比(地表水换热系统水泵的输送能效比(ER)应不大于)应不大于0.0241。水泵宜。水泵宜采用变频控制,系统变水量运行。采用变频控制,系统变水量运行。四、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四、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设计要点设计要点 1. 地表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根据利用地表水方式的不同,分为开式地表地表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根据利用地表水方式的不同,分为开式地表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与闭式地表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开式系统直接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与闭式地表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开式系统直接从水体抽水和向水体排水,闭式系统通过沉于水体的换热器(地表水从水体抽水和向水体排水,闭式系统通过沉于水体的换热器(地表水换热器)向水体排热或从水体取热。换热器)向水体排热或从水体取热。2. 地表水水质较好或水体深度、温度等不适宜采用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地表水水质较好或水体深度、温度等不适宜采用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并经环境评估符合要求时并经环境评估符合要求时,宜采用开式地表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宜采用开式地表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3. 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取水口应选择水质较好的位置,且于回水口的上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取水口应选择水质较好的位置,且于回水口的上游、远离回水口,应避免取水与回水短路。取水口(或取水口附近一游、远离回水口,应避免取水与回水短路。取水口(或取水口附近一定范围)应设置污物初步过滤装置。取水口水流速度不宜大于定范围)应设置污物初步过滤装置。取水口水流速度不宜大于1m/s。四、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四、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设计要点设计要点 4. 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地表水侧应有过滤、灭藻、防腐等可靠的水处理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地表水侧应有过滤、灭藻、防腐等可靠的水处理措施,同时作水质分析,选用适应水质条件的材质制造的冷剂措施,同时作水质分析,选用适应水质条件的材质制造的冷剂-水热水热交换器或中间水水热交换器,并在热交换器选择时取合适的污垢系交换器或中间水水热交换器,并在热交换器选择时取合适的污垢系数。水处理不应污染水体。数。水处理不应污染水体。5. 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宜设可拆式板式热交换器作中间水水热交换器,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宜设可拆式板式热交换器作中间水水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地表水侧宜设反冲洗装置。热交换器地表水侧宜设反冲洗装置。6. 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中间水水热交换器选用板式换热器时,设计接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中间水水热交换器选用板式换热器时,设计接近温度(进换热器的地表水温度与出换热器的热泵侧循环水温度之差)近温度(进换热器的地表水温度与出换热器的热泵侧循环水温度之差)不应大于不应大于2。中间热交换器阻力宜为。中间热交换器阻力宜为7080kPa,不应大于不应大于100kPa。 四、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四、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设计要点设计要点7. 地表水水体环境保护要求较高或水质复杂,水体面积、水深与水温合地表水水体环境保护要求较高或水质复杂,水体面积、水深与水温合适时,宜采用闭式地表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适时,宜采用闭式地表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8. 闭式地表水换热器的换热特性与规格应通过计算或试验确定。闭式地表水换热器的换热特性与规格应通过计算或试验确定。9. 闭式地表水换热器选择计算时,夏季工况换热器的接近温度闭式地表水换热器选择计算时,夏季工况换热器的接近温度(换热器换热器出水温度与水体温差值出水温度与水体温差值)为为510,一般南方地区换热器夏季设计进,一般南方地区换热器夏季设计进水温度可取水温度可取3136,北方地区可取,北方地区可取1820。冬季工况换热器接近。冬季工况换热器接近温度为温度为26,一般南方地区换热器冬季设计进水温度可取,一般南方地区换热器冬季设计进水温度可取48,北方地区可取北方地区可取03。10. 当地表水换热系统有低于当地表水换热系统有低于0的可能性时,应采用防冻措施,包括采的可能性时,应采用防冻措施,包括采用用20酒精溶液、酒精溶液、20乙烯乙二醇溶液、乙烯乙二醇溶液、20丙烯乙二醇溶液等作为丙烯乙二醇溶液等作为换热器循环工质。换热器循环工质。四、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四、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设计要点设计要点11. 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地表水换热器单元的阻力应不大于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地表水换热器单元的阻力应不大于100kPa,各,各组换热器单元组换热器单元(组组)的环路集管应采用同程布置形式。环路集管比摩阻的环路集管应采用同程布置形式。环路集管比摩阻不宜大于不宜大于100150Pa/m,流速不宜大于流速不宜大于1.5m/s。系统供回水管比摩阻。系统供回水管比摩阻不宜大于不宜大于200Pa/m,流速不大于流速不大于3.0m/s。12. 地表水换热系统水下部分管道应采用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比摩阻地表水换热系统水下部分管道应采用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比摩阻小、强度满足具体工程要求的非金属管材与管件。所选用管材应符合小、强度满足具体工程要求的非金属管材与管件。所选用管材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管材的公称压力与使用温度应满足工程要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管材的公称压力与使用温度应满足工程要求。求。13. 地表水换热系统于室外裸露部分的管道及其他可能出现冻结部分的管地表水换热系统于室外裸露部分的管道及其他可能出现冻结部分的管道及其管件应有保温措施。室外部分管道宜采用直埋敷设方式,管道道及其管件应有保温措施。室外部分管道宜采用直埋敷设方式,管道的直埋深度等应符合有关技术规定,直埋部分的管道可以不保温。的直埋深度等应符合有关技术规定,直埋部分的管道可以不保温。地表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流程图地表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流程图五、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五、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1. 在进行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进行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在进行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进行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并应对浅层地热能资源和工程场区内岩土体地质条件进行勘察。并应对浅层地热能资源和工程场区内岩土体地质条件进行勘察。2. 应根据工程勘察结果评估地埋管换热系统实施的可行性及经济性。应根据工程勘察结果评估地埋管换热系统实施的可行性及经济性。 五、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五、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原则设计原则 1. 当有合适的浅层地热能资源且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可以利用时,应优先当有合适的浅层地热能资源且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可以利用时,应优先采用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采用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2. 在现场工程勘察结果的基础上,综合现场可用地表面积、岩土类型和在现场工程勘察结果的基础上,综合现场可用地表面积、岩土类型和热物性参数以及钻孔费用等因素,确定地埋管换热器采用水平埋管还热物性参数以及钻孔费用等因素,确定地埋管换热器采用水平埋管还是竖直埋管方式。是竖直埋管方式。3.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应进行全年动态负荷计算,最小计算周期不得小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应进行全年动态负荷计算,最小计算周期不得小于于1年,在此计算周期内,地源热泵系统总释热量宜与其总吸热量相年,在此计算周期内,地源热泵系统总释热量宜与其总吸热量相平衡。平衡。4. 最大释热量和最大吸热量相差不大的工程,应分别按供冷与供热工况最大释热量和最大吸热量相差不大的工程,应分别按供冷与供热工况进行地埋管换热器的长度计算,并取其较大者确定地埋管换热器的长进行地埋管换热器的长度计算,并取其较大者确定地埋管换热器的长度;当两者相差较大时,宜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通过增加辅助热源或度;当两者相差较大时,宜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通过增加辅助热源或增加冷却塔辅助散热的措施来解决增加冷却塔辅助散热的措施来解决 五、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五、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原则设计原则 5. 最大释热量和最大吸热量相差较大时,还可以通过水源热泵机组间歇最大释热量和最大吸热量相差较大时,还可以通过水源热泵机组间歇运行来调节;也可以采用热回收机组,降低供冷季节的释热量,增大运行来调节;也可以采用热回收机组,降低供冷季节的释热量,增大供暖季节的吸热量。供暖季节的吸热量。6. 地埋管换热器宜以机房为中心或靠近机房设置,其埋管敷设位置应远地埋管换热器宜以机房为中心或靠近机房设置,其埋管敷设位置应远离水井,水渠及室外排水设置。离水井,水渠及室外排水设置。7. 地埋管水源热泵机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埋管水源热泵机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源热泵机组水源热泵机组(GB/T19409-2003)的相关规定,且应满足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运)的相关规定,且应满足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参数的要求。行参数的要求。五、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五、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设计要点设计要点 1. 地埋管换热系统工程勘察应包括以下内容:岩土层的结构及分布、岩地埋管换热系统工程勘察应包括以下内容:岩土层的结构及分布、岩土体的热物性参数、岩土体的温度分布;地下水温度、静水位、径流土体的热物性参数、岩土体的温度分布;地下水温度、静水位、径流方向、流速、水质及分布;冻土层的厚度。方向、流速、水质及分布;冻土层的厚度。2.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通过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进行热交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通过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进行热交换,在地下换,在地下10m以下的土壤温度基本上不随外界环境和季节变化而变以下的土壤温度基本上不随外界环境和季节变化而变化,且约高于当年年平均气温化,且约高于当年年平均气温2。表。表2列出了我国主要城市的年平均列出了我国主要城市的年平均气温。气温。3. 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宜根据现场实测岩土体及回填料的热物性参数、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宜根据现场实测岩土体及回填料的热物性参数、测试井的吸放热特性参数,采用专用软件进行。垂直地埋管换热器的测试井的吸放热特性参数,采用专用软件进行。垂直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可按设计可按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附录)附录B给给出的方法进行计算。出的方法进行计算。五、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五、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表2 我国主要城市年平均气温() 城市名称哈尔滨长春西宁乌鲁木齐呼和浩特拉萨沈阳年平均温度3.64.95.75.75.87.57.8城市名称银川兰州太原北京天津石家庄西安年平均温度8.59.19.511.412.212.913.3城市名称郑州济南洛阳昆明南京贵阳上海年平均温度14.214.214.614.715.315.315.7城市名称合肥成都杭州武汉长沙南昌重庆年平均温度15.716.216.216.317.217.518.3城市名称福州南宁广州台北海口年平均温度19.621.621.822.123.8五、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五、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设计要点设计要点 4. 地埋管换热器计算时,环路集管不应包括在地埋管换热器长度内。地埋管换热器计算时,环路集管不应包括在地埋管换热器长度内。5. 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可不设坡度敷设。最上层埋管顶部应在冻土层以下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可不设坡度敷设。最上层埋管顶部应在冻土层以下0.4m,且距地面不宜小于,且距地面不宜小于0.8m。单层管最佳埋设深度为。单层管最佳埋设深度为1.22.0m,双层管为双层管为1.62.4m。6. 竖直埋管换热器埋管深度宜大于竖直埋管换热器埋管深度宜大于20m,钻孔孔径宜大于,钻孔孔径宜大于0.11m,为满,为满足换热需要,钻孔间距应通过计算确定,一般宜为足换热需要,钻孔间距应通过计算确定,一般宜为46m。水平环路。水平环路集管距地面不宜小于集管距地面不宜小于1.5m,且应在冻土层以下,且应在冻土层以下0.6m。7. 为确保地埋管换热器及时排气和强化换热,地埋管换热器内流体应保为确保地埋管换热器及时排气和强化换热,地埋管换热器内流体应保持紊流状态,单持紊流状态,单U形管不宜小于形管不宜小于0.6m/s,双,双U形管不宜小于形管不宜小于0.4m/s,水,水平环路集管应敷设不小于平环路集管应敷设不小于0.002的坡度。的坡度。五、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五、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设计要点设计要点 8. 竖直地埋管环路两端应分别与水平供、回水环路集管相连接,且宜同竖直地埋管环路两端应分别与水平供、回水环路集管相连接,且宜同程布置,为平衡各环路的水流量和降低其压力损失程布置,为平衡各环路的水流量和降低其压力损失,每对水平供、回每对水平供、回水环路集管连接的竖直地埋管环路数宜相等。水平供、回水环路集管水环路集管连接的竖直地埋管环路数宜相等。水平供、回水环路集管的间距不宜小于的间距不宜小于0.6m。9. 竖直地埋管环路也可采取分、集水器联接的方式,一定数量的地埋管竖直地埋管环路也可采取分、集水器联接的方式,一定数量的地埋管环路供、回水管分别接入相应的分、集水器,分、集水器宜有平衡和环路供、回水管分别接入相应的分、集水器,分、集水器宜有平衡和调节各地埋管环路流量的措施。调节各地埋管环路流量的措施。10. 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介质一般为水,在有可能冻结的地区,应在水中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介质一般为水,在有可能冻结的地区,应在水中添加防冻剂。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时应根据实际选用的传热介质的水添加防冻剂。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时应根据实际选用的传热介质的水力特性进行水力计算。力特性进行水力计算。11. 地埋管换热系统宜采用变流量设计,以充分降低系统运行能耗。地埋管换热系统宜采用变流量设计,以充分降低系统运行能耗。 五、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五、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设计要点设计要点 12. 在水源热泵机组外进行冷、热转换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应在水系统在水源热泵机组外进行冷、热转换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应在水系统管路上设置冬、夏季节的功能转换阀门,转换阀门应性能可靠,严密管路上设置冬、夏季节的功能转换阀门,转换阀门应性能可靠,严密不漏,并作出明显标识。不漏,并作出明显标识。13. 地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在供冷、供热的同时,宜利用地源热泵系统的热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在供冷、供热的同时,宜利用地源热泵系统的热回收功能提供(或预热)生活热水,不足部分由其他方式补充。生活回收功能提供(或预热)生活热水,不足部分由其他方式补充。生活热水的制备可以采用制冷剂环路加热或水路加热的方式。生活热水的热水的制备可以采用制冷剂环路加热或水路加热的方式。生活热水的供应,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供应,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的规定执行。)的规定执行。14. 建筑物内系统循环水泵的流量,应按地源热泵机组蒸发器和冷凝器额建筑物内系统循环水泵的流量,应按地源热泵机组蒸发器和冷凝器额定流量的较大值确定,水泵扬程为管路、管件、末端设备、地源热泵定流量的较大值确定,水泵扬程为管路、管件、末端设备、地源热泵机组蒸发器或冷凝器(选取较大值)的阻力之和。机组蒸发器或冷凝器(选取较大值)的阻力之和。六、污水(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水、中水与原生六、污水(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水、中水与原生污水)源热泵系统污水)源热泵系统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1. 用污水作为低位热源时,引入水源热泵机组或中间热交换器的用污水作为低位热源时,引入水源热泵机组或中间热交换器的“污水污水”应满足应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或或“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生活杂用水水质生活杂用水水质”等标准要求。特殊情况下,应作污水应用的环境安等标准要求。特殊情况下,应作污水应用的环境安全与卫生防疫安全评估,并应取得当地环保与卫生防疫部门的批准。全与卫生防疫安全评估,并应取得当地环保与卫生防疫部门的批准。2. 在确定采用污水源热泵系统前,应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分析,分析时在确定采用污水源热泵系统前,应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分析,分析时应考虑如下因素:应考虑如下因素:1)工程所在地污水温度的变化规律;2)工程所在地与系统设计有关的气象参数变化规律;3)拟空调建筑距据污水源侧的距离;4)拟空调建筑的冷、热负荷设计指标与预测的系统全年总供热、供冷量。六、污水(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水、中水与原生六、污水(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水、中水与原生污水)源热泵系统污水)源热泵系统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3. 污水的利用方式应根据污水温度及流量的变化规律、热泵机组产品性污水的利用方式应根据污水温度及流量的变化规律、热泵机组产品性能与投资、系统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能与投资、系统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4. 污水源热泵系统污水源热泵系统.应根据技术经济分析决定是否设置冷、热源调峰应根据技术经济分析决定是否设置冷、热源调峰,设设调峰冷、热源时,其年总供热、供冷量占系统年总供热、供冷量的比调峰冷、热源时,其年总供热、供冷量占系统年总供热、供冷量的比例不宜大于例不宜大于40。5. 污水源热泵系统的热泵机组站房宜靠近拟空调建筑的负荷中心设置。污水源热泵系统的热泵机组站房宜靠近拟空调建筑的负荷中心设置。6. 污水源热泵机组的选择应满足:在设计最低进水温度下正常运行,对污水源热泵机组的选择应满足:在设计最低进水温度下正常运行,对应设计最低进水温度的热泵机组供热工况应设计最低进水温度的热泵机组供热工况COP宜宜3.0。7. 污水温度适宜的地区,应考虑过渡季,利用污水直接供冷;过渡季和污水温度适宜的地区,应考虑过渡季,利用污水直接供冷;过渡季和冬季对建筑内区,利用污水直接供冷。冬季对建筑内区,利用污水直接供冷。8. 利用原生污水的污水源热泵系统,设计前必须对原生污水的流量与温利用原生污水的污水源热泵系统,设计前必须对原生污水的流量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调研和预测。对应系统最大原生污水需求量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调研和预测。对应系统最大原生污水需求量时段的实测流量应至少大于需求量的时段的实测流量应至少大于需求量的25%。六、污水(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水、中水与原生六、污水(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水、中水与原生污水)源热泵系统污水)源热泵系统设计原则设计原则 1. 应进行全年动态冷、热负荷计算,分析冷、热负荷随时间的分布规律。应进行全年动态冷、热负荷计算,分析冷、热负荷随时间的分布规律。2. 污水计算温度应根据污水处理厂统计资料选取。污水计算温度应根据污水处理厂统计资料选取。3. 热泵机组空调水侧供热工况的设计出水温度不宜高于热泵机组空调水侧供热工况的设计出水温度不宜高于60,温差宜取,温差宜取为为10。4. 污水进、出换热器或热泵机组的温差不宜超过污水进、出换热器或热泵机组的温差不宜超过7。5. 原生污水取水口设计:原生污水取水口设计: 取水口处应设置连续反冲洗防堵装置,通过连续反冲洗防堵装置取水口处应设置连续反冲洗防堵装置,通过连续反冲洗防堵装置的污水进水最大允许流速宜的污水进水最大允许流速宜0.5m/s;通过连续反冲洗防堵装置的污;通过连续反冲洗防堵装置的污水出水最小流速宜水出水最小流速宜2.0m/s 六、污水(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水、中水与原生六、污水(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水、中水与原生污水)源热泵系统污水)源热泵系统设计原则设计原则 6. 二级水或中水换热器应选用板式,材质的抗腐蚀性能应优于不锈钢二级水或中水换热器应选用板式,材质的抗腐蚀性能应优于不锈钢S316,建议采用,建议采用00Gr20Ni18Mo6CuN;换热器应具备可拆卸性。;换热器应具备可拆卸性。 原原生污水换热器宜采用壳管式,材质为碳钢换热器应应具备可拆卸性。生污水换热器宜采用壳管式,材质为碳钢换热器应应具备可拆卸性。7. 二级水或中水管道室外部分可采用承压水泥管,站房内可采用普通焊二级水或中水管道室外部分可采用承压水泥管,站房内可采用普通焊接钢管。接钢管。8. 添加防冻剂的换热介质涉及的管道及阀件其与介质直接接触部位材质添加防冻剂的换热介质涉及的管道及阀件其与介质直接接触部位材质均不应含有金属锌。均不应含有金属锌。9. 换热介质中添加的防冻剂,应考虑对管道、设备的腐蚀性、化学稳性、换热介质中添加的防冻剂,应考虑对管道、设备的腐蚀性、化学稳性、物理特性以及毒性等因素,建议采用工业抑制型乙烯乙二醇;添加防物理特性以及毒性等因素,建议采用工业抑制型乙烯乙二醇;添加防冻剂的换热介质冰点温度,宜比设计最低温度低冻剂的换热介质冰点温度,宜比设计最低温度低35。 六、污水(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水、中水与六、污水(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水、中水与原生污水)源热泵系统原生污水)源热泵系统监测与控制的特殊要求监测与控制的特殊要求 1. 监测污水的供回水温度及其流量、载冷剂的供回水温度、浓度及流量;监测污水的供回水温度及其流量、载冷剂的供回水温度、浓度及流量;2. 监测各类水过滤器的前后压差。监测各类水过滤器的前后压差。3. 所有与添加防冻剂换热介质接触的传感器和仪表其接触部位的材质均所有与添加防冻剂换热介质接触的传感器和仪表其接触部位的材质均不应含有金属锌。不应含有金属锌。4. 系统控制应考虑冬、夏季及过渡季节的运行模式切换。系统控制应考虑冬、夏季及过渡季节的运行模式切换。5. 污水源热泵系统的空调末端宜采用水泵变频调节的变流量系统。污水源热泵系统的空调末端宜采用水泵变频调节的变流量系统。六、污水(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水、中水与六、污水(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水、中水与原生污水)源热泵系统原生污水)源热泵系统经济性分析的原则经济性分析的原则 1. 分析污水源热泵系统经济性时,应以污水温度变化规律及空调供水温分析污水源热泵系统经济性时,应以污水温度变化规律及空调供水温度优化为基础,计算热泵机组的全年能效比度优化为基础,计算热泵机组的全年能效比COPn;以;以COPn为基础为基础计算污水源热泵系统的全年能效比计算污水源热泵系统的全年能效比COPn。2. 由于初投资较高,污水源热泵系统经济性分析必须综合考虑资金成本、由于初投资较高,污水源热泵系统经济性分析必须综合考虑资金成本、投资回收年限、运行费用等因素投资回收年限、运行费用等因素 七、海水源热泵系统七、海水源热泵系统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1. 在确定采用海水源热泵系统前,应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分析,分析时在确定采用海水源热泵系统前,应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分析,分析时应考虑如下因素:应考虑如下因素:1) 工程所在地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建筑物距离海水源侧的距离;工程所在地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建筑物距离海水源侧的距离;2) 工程所在地与系统设计有关的气象参数变化规律;工程所在地与系统设计有关的气象参数变化规律;3) 拟空调建筑距海水源侧的距离;拟空调建筑距海水源侧的距离;4) 拟空调建筑距海水源侧的距离。拟空调建筑距海水源侧的距离。2. 海水的利用方式应根据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热泵机组产品性能与投海水的利用方式应根据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热泵机组产品性能与投资、系统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资、系统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七、海水源热泵系统七、海水源热泵系统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3. 海水源热泵系统应根据技术经济分析决定是否设置冷、热源调峰,设海水源热泵系统应根据技术经济分析决定是否设置冷、热源调峰,设调峰冷、热源时,其年总供热、供冷量占系统年总供热、供冷量的比调峰冷、热源时,其年总供热、供冷量占系统年总供热、供冷量的比例不宜大于例不宜大于40。4. 海水源热泵系统的热泵机组站房宜靠近海水源侧设置。海水源热泵系统的热泵机组站房宜靠近海水源侧设置。5. 海水源热泵机组的选择应满足:在设计最低进水温度下正常运行,对海水源热泵机组的选择应满足:在设计最低进水温度下正常运行,对应设计最低进水温度的热泵机组供热工况应设计最低进水温度的热泵机组供热工况COP宜宜3.0。6. 海水温度适宜的地区,应考虑过渡季,利用海水直接供冷;过渡季和海水温度适宜的地区,应考虑过渡季,利用海水直接供冷;过渡季和冬季对建筑内区,利用海水直接供冷。冬季对建筑内区,利用海水直接供冷。七、海水源热泵系统七、海水源热泵系统设计原则设计原则 1. 应进行全年动态冷、热负荷计算,分析冷、热负荷随时间的分布规律应进行全年动态冷、热负荷计算,分析冷、热负荷随时间的分布规律2. 海水设计温度应根据近海水设计温度应根据近30年取水点区域的统计资料选取。年取水点区域的统计资料选取。3. 热泵机组空调水侧供热工况的设计出水温度不宜高于热泵机组空调水侧供热工况的设计出水温度不宜高于60,温差宜取,温差宜取为为10。4. 海水进、出换热器或热泵机组的温差不宜超过海水进、出换热器或热泵机组的温差不宜超过7。5. 海水取水口设计:海水取水口设计: 取水口的位置应考虑退潮、船只航行等影响因素;取水口应置于海取水口的位置应考虑退潮、船只航行等影响因素;取水口应置于海面以下面以下24m,且距海底的高度不宜小于,且距海底的高度不宜小于2.5 m,以避免吸入海底杂物。,以避免吸入海底杂物。 取水口处应设置拦污条格栅以及杀菌、防生物附着装置,取水口的取水口处应设置拦污条格栅以及杀菌、防生物附着装置,取水口的最大允许流速宜最大允许流速宜0.2m/s。七、海水源热泵系统七、海水源热泵系统设计原则设计原则 6. 海水换热器应选用板式,材质为钛或海军铜,换热器应具备可拆卸性。海水换热器应选用板式,材质为钛或海军铜,换热器应具备可拆卸性。7. 海水泵材质应具有耐海水腐蚀和抗污损能力,如潜水泵宜采用不锈钢海水泵材质应具有耐海水腐蚀和抗污损能力,如潜水泵宜采用不锈钢材质,循环泵可以采用牺牲阳极保护法等。材质,循环泵可以采用牺牲阳极保护法等。8. 海水管道的材质:管径海水管道的材质:管径600mm时,宜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管;时,宜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管;管径管径600mm时,可采用混凝土管道或钢管,并应考虑防腐措施,时,可采用混凝土管道或钢管,并应考虑防腐措施,如采取内刷防腐、祛生物附着涂料和阴极保护相结合的防腐措施。如采取内刷防腐、祛生物附着涂料和阴极保护相结合的防腐措施。七、海水源热泵系统七、海水源热泵系统设计原则设计原则9. 祛藻、防腐祛藻、防腐 海水输配管道及与海水接触的设备应采取防止海洋生物附着的措海水输配管道及与海水接触的设备应采取防止海洋生物附着的措施,如海水电解杀菌祛藻、加氯祛藻、加药祛藻等。施,如海水电解杀菌祛藻、加氯祛藻、加药祛藻等。 靠近海边设置的热泵站房内的外表面接触大气的设备、管道及金靠近海边设置的热泵站房内的外表面接触大气的设备、管道及金属结构应采取适合海滨空气特征的防腐措施。通常为涂刷环氧类防腐属结构应采取适合海滨空气特征的防腐措施。通常为涂刷环氧类防腐涂料,如环氧富锌、防锈环氧云铁、环氧沥青等。涂料,如环氧富锌、防锈环氧云铁、环氧沥青等。 添加防冻剂的换热介质涉及的管道及阀件其与介质直接接触部位添加防冻剂的换热介质涉及的管道及阀件其与介质直接接触部位材质均不应含有金属锌。材质均不应含有金属锌。10. 换热介质中添加的防冻剂,应考虑对管道、设备的腐蚀性、化学稳定换热介质中添加的防冻剂,应考虑对管道、设备的腐蚀性、化学稳定性、物理特性以及毒性等因素,建议采用工业抑制型乙烯乙二醇;添性、物理特性以及毒性等因素,建议采用工业抑制型乙烯乙二醇;添加防冻剂的换热介质冰点温度,宜比设计最低温度低加防冻剂的换热介质冰点温度,宜比设计最低温度低35。 七、海水源热泵系统七、海水源热泵系统监测与控制的特殊要求监测与控制的特殊要求 1. 监测海水的供回水温度及其流量、载冷剂的供回水温度、浓度及流量;监测海水的供回水温度及其流量、载冷剂的供回水温度、浓度及流量;2. 监测各类水过滤器的前后压差、监测海水取水口监测各类水过滤器的前后压差、监测海水取水口/排水口至热泵机组排水口至热泵机组或换热器进口或换热器进口/出口的压差。出口的压差。3. 所有与海水接触的传感器和仪表均应为海水专用耐腐蚀型;所有与添所有与海水接触的传感器和仪表均应为海水专用耐腐蚀型;所有与添加防冻剂换热介质接触的传感器和仪表其接触部位的材质均不应含有加防冻剂换热介质接触的传感器和仪表其接触部位的材质均不应含有金属锌。金属锌。4. 系统控制应考虑冬、夏季及过渡季节的运行模式切换。系统控制应考虑冬、夏季及过渡季节的运行模式切换。5. 海水源热泵系统的空调末端宜采用水泵变频调节的变流量系统。海水源热泵系统的空调末端宜采用水泵变频调节的变流量系统。七、海水源热泵系统七、海水源热泵系统经济性分析经济性分析 1. 分析海水源热泵系统经济性时,应以海水温度变化规律及空调供水温分析海水源热泵系统经济性时,应以海水温度变化规律及空调供水温度优化为基础,计算热泵机组的全年能效比度优化为基础,计算热泵机组的全年能效比COPn;以;以COPn为基础为基础计算海水源热泵系统的全年能效比计算海水源热泵系统的全年能效比COPn。2. 由于初投资较高,海水源热泵系统经济性分析必须综合考虑资金成本、由于初投资较高,海水源热泵系统经济性分析必须综合考虑资金成本、投资回收年限、运行费用等因素。投资回收年限、运行费用等因素。暖初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