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学题库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4522336 上传时间:2022-06-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营养学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植物营养学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植物营养学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营养学题库一、名词解释:1.有益元素:是指为某些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而非所有植物必需的元素。2.截获: 指根系在土壤中伸展的过程中吸取直接接触到的养分的过程。3.质流:指植物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原土体之间出现明显的水势差,此种压力差导致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着水流向根表迁移。4.扩散:由于植物根系对养分离子的吸收,使根表面养分离子浓度下降,根表养分发生亏缺,与附近土体间形成养分浓度梯度,从而使养分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迁移5.被动吸收:指养分离子顺着电化学势梯度由介质溶液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6.主动吸收:指养分离子逆着电化学势梯度由介质溶液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7.叶部营养(或根外营养):植物通过叶片或非根系部分吸收养分来营养自身的现象称为叶部营养。这种供应营养的方式称为叶面施肥8.离子间的拮抗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9.离子间的协助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促进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10.短距离运输(横向运输):根外介质中的养分沿根表皮、皮层、内皮层到达中柱(导管)的迁移过程叫养分的横向运输。由于其迁移距离短,又称为短距离运输。11.长距离运输(纵向运输):养分从根经木质部或韧皮部到达地上部的运输以及养分从地上部经韧皮部向根的运输过程,称为养分的纵向运输。由于养分迁移距离较长,又称为长距离运输。12.质外体:是由植物体相邻细胞原生质外围的细胞壁和细胞间隙所组成的连续体。在质外体中水分和养分可以自由出入。13.共质体:是植物体相邻细胞通过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把细胞的原生质相互连接起来的整体。养分离子可以由一个细胞进入另一个细胞。14.矿质养分的再利用:植物某一器官或部位中的矿质养分可通过韧皮部运往其它器官或部位,而被再度利用的现象。15.植物营养临界期:指营养元素过多或过少甚至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明显不良影响的时间。16.营养最大效率期:指营养物质能产生最大效率的时期。17.根际:指受植物根系生长及生理代谢活动的影响,使周围土壤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原土体的那部分微域土区。18.根系分泌物:指植物生长过程中向生长基质中释放的有机物质的总称。19.氮肥利用率:指氮肥中的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的氮素占施氮量的百分数或比例20.复混肥料:同时含有氮、磷、钾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养分的化学肥料21.生理中性肥料:指肥料中的阴阳离子都是作物吸收的主要养分,而且两者被吸收的数量基本相等,经作物吸收后不改变土壤酸碱度的那些肥料。 22.生理酸性肥料:化学肥料中的阴、阳离子经作物吸收利用后,残留部分导致介质酸度提高的肥料。23.生理碱性肥料:化学肥料中的阴、阳离子经作物吸收利用后,残留部分导致土壤碱性提高的肥料。24. 有机肥料是指含有较多有机质和多种营养元素、来源于动植物残体及人畜粪便等废弃物的肥料的统称。25.厩肥(stable manure):家畜粪尿和垫料、残余饲料残屑等混合积制经腐熟的农家有机肥料。26.堆、沤肥:利用秸杆、杂草、绿肥、泥炭、垃圾和人畜粪尿等其它废弃物为原料混合后,按一定方式进行堆制或沤制的肥料。27.绿肥:直接用作肥料的新鲜绿色植物体称为绿肥。二、填空题1. 影响植物体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因素主要是 遗传、生长介质、生育时期、组织部位、环境条件 2.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判断标准可概括为 必要 性、不可替代 性和 直接 性。3.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 17 种,其中 N、P、K 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 4.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协助作用与颉抗作用。5. 植物的有益元素中Si对于水稻、 Na 对于甜菜、 Mo、Co对于豆科作物、 Al 对于茶树均是有益的。 6. 植物吸收养分的全过程可人为地分为 养分在土壤中的迁移 、养分穿过根细胞膜进入根细胞内和 养分从根向地上部的运输 等三个阶段。7. 土壤中的养分一般通过 截获 、 质流 和 扩散 等三种途径迁移至植物根系表面。质流为主的离子:Ca2+、Mg2+、SO42-、Na+、Cl-、NO3-扩散为主的离子:H2PO4-、K+、NH4+8. 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的区别在于: 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 代谢能量 选择性 被动吸收 顺 不需要 无选择性 主动吸收 逆 需要 有选择性9. 我们学过的主动吸收的机理有 载体学说 和 离子泵学说 。10. 植物吸收有机态养分的意义在于 证明高等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有机化合物(氨基酸、核酸、维生素等) 。 11.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环境因素包括 光照、温度、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土壤pH值、介质中养分浓度、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等 。12. 介质中的离子间存在着 协助作用与颉抗作用 ,从而影响着植物对养分的吸收。13. 植物需肥的关键时期有 营养临界期和营养最大效率期。14. 植物叶部吸收养分的途径有 气孔 和 外质连丝 。15. 影响叶部营养的因素有矿质养分的种类、 矿质养分的浓度、叶片对养分的吸附能力 、 植物叶片类型及温度和喷施时间以及养分在叶内的移动性 等。16. 养分的横向运输是指养分沿根的 表皮、皮层、内皮层、最后到达 中柱薄壁细胞的过程。17. 养分的短距离运输可通过 质外体和 共质体 等2种途径进行。18. 养分通过横向运输从外部介质到达中柱的木质部导管至少穿过原生质膜 2次。19. 养分的纵向运输是指养分沿 木质部导管 向上,或沿 韧皮部筛管 向上或向下迁移的过程。20. 养分在植物的木质部导管与导管周围的薄壁细胞之间存在着 阳离子与导管壁交换吸附和 薄壁细胞对离子的吸收 的相互关系。21.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在韧皮部中的移动性与其再利用程度大小有关,如 N、P、K、Mg的移动性较强,故其再利用程度也较大,缺素症会先在 下部老叶出现;而 Ca、B 是最难移动的元素,故其再利用程度很小,缺素症会先在 新叶叶缘或叶尖出现。22. 在植物体内, 韧皮部移动性 较强的养分可通过 木质部和韧皮部 在植物的地上部和根部之间循环移动。23. 养分的再利用经历了从 共质体 、 质外体 、 共质体、 质外体 、共质体 的过程。(矿质养分再利用的过程:养分激活、养分进入韧皮部、养分进入新器官)24. 植物根系的类型丛整体上可分为 直根系和 须根系 。25.理论上,根系的数量(总长度)越多,植物吸收养分的机率也就 越大 。26.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根构型, 须根系 由于其在土壤表层的根相对较多而更有利于对表层养分的吸收; 直根系 则相反。27.水稻根系的颜色较白,表明根系的 氧化力 较强,亦即根系的 活性 较强,因此,吸收养分的能力也较强。28.根系 还原力 较强的作物在石灰性土壤上生长不易缺铁。29.根际是指由于受 作物根系活动影响而使其理化、生物性质与 原土体有显著不同的 微域土区 。厚度通常只有 数毫米 。30.植物根系吸收阴离子(a.大于(); b.等于; c.小于)阳离子时,根际pH值有所将上升;31.水稻根际的Eh值一般 (a.大于(); b.等于; c.小于)原土体,因此,可保护其根系少受(a.氧化物质; b.还原物质()) 的毒害。32. 氮素是植物体中 蛋白质 、 核酸 、 叶绿素、酶 等的组成成分。33. 植物吸收的氮素以 无机 形态的 NO3- 和 NH4+ 为主。也可以吸收少量 有机形态的氮。 34. 旱地植物吸收NO3- 以 主动吸收为主,被吸收的NO3-在同化之前,必需先还原为 NO2-。35. 植物在吸收NH4时,会释放等量的 H,因此,介质的pH值将会下降 。36. 酰胺具有 储存氮素 、 消除氨毒害、 促进氮素在植物体内的转运 等作用。37. 植物的吸收NO3-N 时 ,会释放 OH- ,因此,介质 pH值会 上升。 38. 植物在营养生长期缺氮通常表现为 1、生长矮小,瘦弱,叶片薄而小;2、老叶发黄,由叶尖向叶脉延伸;3、根系细长,根量减少 。39. 请用连线为如下植物选择一种适宜的氮肥: 水稻烟草马铃薯 甜菜 硫酸铵 氯化铵 硝酸钠 硝酸铵40. 尿素属 酰氨 形态的氮肥,施入土壤后,大部分的尿素会在脲酶的作用下水解为铵态氮和二氧化碳。41. 尿素作根外追肥施用时,浓度宜在 0.5-1% 范围,肥料中缩二脲的含量不能大于 1.5% 。 42. 缓/控释氮肥可分为 缓释 和 控释 两大类。43. 植物体内的磷以有机形态为主,而含量约占15的 无机 形态的磷则是植物磷素化学诊断的指标。44. 磷是植物体内核酸 、核蛋白、磷脂、植素、三磷酸腺苷 等重要化合物的组成成分。 45. 磷能加强植物 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转运、促进 氮代谢和 脂肪代谢,并能提高植物 抗旱、抗寒、抗酸碱等能力。46. 植物吸收的磷以 无机形态的 H2PO4-和 HPO42- 为主,还可以吸收少量 有机形态的磷。47. 影响植物吸收磷素的因素有 作物特性、土壤供磷状况、环境因素、菌根、养分间的相互关系 等。 48. 小白菜缺磷表现为 生长矮小、根系细长、根量少、老叶先出现缺素症状并发黄 。 49. 过磷酸钙的主要成分包括 CaH2PO4和 CaSO4。其溶解过程为 异成分溶解 。溶解后由于会发生 固定 作用和 吸附作用,因此,其当季利用率一般只有 10-25 。50. 合理施用过磷酸钙的原则是 减少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增加与根系的接触。具体有效的施用方法有 集中施用 、 制成颗粒磷肥 、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 和 作根外追肥 。51. 枸溶性磷肥的特点是 溶于弱酸(2%的柠檬酸) ,因此,施用在 酸性 土壤或 有效磷含量低的非酸性 土壤上的效果较好。52. 磷矿粉是 难溶性磷肥,其直接施用的效果与 磷矿石的结晶状况 、 土壤类型 和 作物种类等 有关。因此,最好是施用在 酸性土壤 土壤和 吸磷能力强的 作物上。53. 钾素通常被称为作物的(生命元素)(A.有益元素;B.品质元素; C.生命元素)。它在植物体内的形态与氮和磷(不同)(A.一样;B.相似;C.不同),主要以(离子态)(A.有机态;B.离子态;C.螯合态)为主。 54. 钾对植物具有多方面的营养作用,如能 促进光合作用、 促进蛋白质合成 、 参与细胞渗透调节、 调节气孔运动、酶活性、促进有机酸代谢 ,并能增强植物抵抗旱、 抗寒 、 抗高温、 抗病 、 抗盐、抗倒伏等功能。 55. 缺钾时,水稻根系呈现 褐色 颜色。因此,在淹水条件下增施钾肥,可提高水稻根系的 活力,防止还原性物质的危害。56. 土壤中钾的形态,以其对作物有效性来分,可以分为 矿物态, 缓效态 、 交换态 和 水溶态 。57. 氯化钾和硫酸钾均是生理 酸 性肥料。在酸性土壤上施用可能会导致土壤 酸化 和 产生Al3+毒或Mn2+毒害,植物则可能 中毒。因此必须配施 石灰 和 有机肥料 。58. 草木灰中的钾90左右以(K2CO3)(A.KCl; B.K2CO3; C.K2SiO3)为主,属(水溶性)(A.水溶性;B.弱酸溶性;C.难溶性);其中的磷属(弱酸溶性)(A.水溶性;B.弱酸溶性;C.难溶性),因此对作物都是(有效的)(A.有效的;B.迟效的;C.无效的) 。59. 请用连线为如下植物选择一种合适的钾肥:烟草马铃薯 黄麻氯化钾 硫酸钾 硝酸钾60.钙、镁、硫一般被称为植物的 中量 元素;硅则属于植物的 有益 元素。61.钙和硫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较小)(A.较大;B.一般;C.较小);故缺素症状会先在(新叶)(A.新叶;B.中部组织;C.老组织)出现。62.番茄果实缺钙出现 脐 腐“病”,棉花缺硫出现新叶发黄、叶柄变红 症状,黄瓜缺镁时叶片出现 中下部叶脉间失绿黄化 症状。63.石灰肥料的作用主要有 供给植物钙素营养 、 中和土壤酸性,消除铝、铁、锰毒害、 增加土壤有效养分 、 改善物理土壤性状 和 改善作物品质,减少病害 等。常用的石灰肥料是 生石灰、熟石灰、碳酸石灰 。64. 石膏 是碱土的化学改良剂。65.植物必需微量元素是指 (植物) (A.土壤;B.植物;C.肥料) 中含量0.1%的元素。66.请用连线把下列元素与缺素症状连起来:-Fe苹果“簇叶病”、玉米“白苗病”-Mn油菜“花而不实”、花椰菜“褐心病”-Zn禾本科作物叶片下垂,新叶畸形-Cu柑桔新叶“黄叶病”-B 大豆“褐斑病”-Mo小麦新叶及麦穗发白干枯-Si大豆不结根瘤、烟草“鞭尾状叶”67. 植物吸收的微量元素形态主要是( 水溶态) (A.矿物态; B.吸附态;C.水溶态)。68. 微量元素肥料按化合物类型可分为 纯化学药品、 有机螯合物、 玻璃肥料、 矿渣或废渣 、复合或混合肥料 和 含微量元素的有机肥料等类型。69. 微量元素在施用方法上可作 基肥 、种肥和 追肥。作种肥时可采用 拌种 、浸种 和 蘸秧根 等方式。70. 复混肥料是指同时含有N、P、K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养分的 化学肥料。一般可分为(按养分数量和功能) 二元复合肥料、 三元混合肥料 、 多元混合肥料和 多功能混合肥料等。按生产工艺分为复合肥料和混合肥料(混成肥料、掺合肥料)。71. 瓜果类蔬菜复肥1222123(MgO)中含有12的 N 、22的 P2O5 、12的 K2O ,另外还有3的MgO。72. 复混肥料具有 养分种类多,含量高、物理性状好,便于施用、副成分少,对土壤无不良影响、配比多样,有利于针对性选择合施用、降低成本,节约开支等优点。73. 复混肥料的发展趋势表现为肥料的 高效化 、 液体化 、 多成分和多功能化 、 缓效化 和 专用化 等。74. 二元复合肥通常是通过 化学 方法制成,常用的氮磷复肥有 磷酸铵、硝酸磷肥等;氮钾复肥有 硝酸钾;磷钾复肥有 磷酸二氢钾 。75. 混合肥料按剂型可分为 粉状、粒状、掺合、液体或悬液混合肥料、专用型混合肥料 等。76. 三元混合肥料根据其中的氮素形态可分为 尿磷钾肥、铵磷钾肥、硝磷钾肥等 。77. 混合肥料的配制原则是 混合后物理性状不能变坏; 混合时肥料养分不能损失或退化 ; 肥料在运输和机施过程中不发生分离; 有利于提高肥效和施肥功效。78. 肥料混合有三种情况: 可以混合; 暂时混合; 不可以混合。以下肥料:尿素磷酸铵草木灰属于第 3 种情况;硫酸铵磷酸铵氯化钾属于第 1种情况。79. 复混肥料在施用方法上通常用作 基肥 。80. 有机肥料具有 养分释放慢,肥效稳长,多属迟效性肥料、 养分全面、 含碳多,碳氮比高、有机肥料种类多,成分复杂、和 带有某些有害成分等特点。81. 有机肥料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其中厩肥属于 粪尿肥类 ;沼气池肥属于 堆沤肥类 。82. 堆肥和沤肥的主要区别在于 堆肥好氧、高温;沤肥 嫌气、低温 。83. 有机肥料具有改善土壤作用(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 、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和生化活性)、有机肥料的营养作用和 提高作物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 等作用。84. 人粪一般呈 中性 反应,人尿呈 微酸性 反应,为保存人粪尿中的氮素常用方法有 贮存池防渗漏、 加盖遮阴、 粪尿分贮、 加入保氮物质等85. 猪粪属 冷性 肥料、牛粪属 冷性 肥料、马粪属 热性肥料、羊粪属 热性 肥料、兔粪属 热性肥料、鸡粪属 热性 肥料。86. 厩肥积制的方法 圈内积制 和 圈外积制 。87. 厩肥腐熟分为生粪、半腐熟、腐熟、过劲 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征)88. 堆肥堆制的四个阶段为 发热阶段、 高温阶段、 降温阶段、后熟保温阶段。89. 绿肥作物是指 直接用作肥料的新鲜绿色植物体称为绿肥。90. 绿肥在农业生产中具有 为作物提供养分、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更新、培肥土壤,改良低产土壤,扩大耕地资源和作为家畜饲料、 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生态环境等作用。91. 绿肥作物的栽培方式有单作、轮作、 间作、 套种、插种、混种等。(掌握分类)92. 绿肥的利用方式主要是 直接翻埋或刈割、 堆沤 和过腹还田等。施用量通常为 15-22 t/hm2或 1000-1500 kg/亩。93.秸秆还田应注意 配施氮、磷化肥、翻埋方法、 翻埋时间、 施用量、 防止有毒物质的危害、避免有病秸秆还田。三、简答题1、判断必需营养元素的依据?答:确定必需营养元素的三条标准:(1)植物缺乏该元素时其正常生长发育受阻,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必要性;(2)植物缺乏该元素时出现一定的症状,只有补充该养分后才能阻止症状的发展或恢复正常不可替代性;(3)该元素在植物代谢中具有直接效应,如为植物体的必需成分或参与酶促反应等直接性。2、韧皮部与木质部汁液的组成的比较?答:1)韧皮部汁液pH值高于木质部,前者偏碱性,后者偏酸性。原因是韧皮部含有HCO3-和大量K+等阳离子造成。 2)韧皮部汁液中干物质和有机化合物远高于木质部,而木质部中基本不含同化产物。 3)某些矿质元素如 Ca、B在韧皮部汁液中含量远低于木质部,而K+含量高于木质部。 4)由于光合作用形成的含碳化合物是通过韧皮部运输的,故韧皮部中C/N比值比木质部汁液宽。3、影响根系分泌物的因素答: 养分胁迫:缺磷土壤上的白羽扇豆:分泌柠檬酸 禾本科植物缺铁:分泌麦根酸类物质 根际微生物 植物种类: 豆科植物主要是含氮化合物,如氨基酸、酰胺等 禾本科是碳水化合物,如单糖、多糖等4、 根系分泌物的作用答: 保护根尖 粘胶物质包裹根表面起到保护作用。 活化土壤养分,降低有害元素的毒性 a、还原作用(柠檬酸、苹果酸、H+等) 例如:双子叶植物和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向日葵、大豆、花生、黄瓜等)可分泌H+白羽扇豆缺磷分泌柠檬酸b、螯溶作用(有机酸、氨基酸和酚类化合物,与根际内各种金属元素(铁、锰、铜、锌等)形成螯合物) 改良土壤结构5、 根际微生物的作用?答:(1)加快有机质的分解 (2)影响土壤养分的转化和有效性 例如:磷细菌、钾细菌等可加速土壤磷、钾的转化 (3)促进或抑制植物吸收养分 (4)改变根系形态,增加养分吸收面积 如:固氮螺菌 (5)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如:厌氧产碱菌使水稻根际产生生长素6、什么是合理施肥?合理施肥的原则?答:合理施肥是指在一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为栽培某种作物所采用的正确的施肥措施。重要指标是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提高经济效益,增产增收以及注意环境污染。 合理施肥应遵循的原则:(一)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时期的营养特性进行合理施肥 (二)根据肥料特性进行合理施肥 (三)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合理施肥(四)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五)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平衡施肥7、植物体内酰胺形成的意义?答:1.储存氮素; 2.消除因氨浓度过高而产生的毒害作用;3.酰胺是一些植物木质部运输氮素的主要形式,因此,酰胺的形成有促进氮素在体内运转的作用。8、植物缺氮症状与供氮过多的危害?答:(一)作物缺氮的外部特征 1、植株生长缓慢,矮小、瘦弱,叶片薄而小。 2、茎杆细长,分蘖或分枝少;种子或果实小而不充实。 3、根系细长,根量少; 4、叶色为淡绿色或黄化,一般无斑点或花斑。 5、下部叶片首先失绿黄化,然后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 6、从叶尖沿叶脉黄化。 (二)氮素过多的症状 1.营养体徒长,叶面积增大,叶色浓绿。 2.茎秆变得嫩弱,易倒伏。 3.作物贪青晚熟,籽粒不充实,生长期延长。 4.易受病害侵袭(大麦褐锈病、小麦赤霉病、水稻褐斑病)。9、 氨态氮肥与硝态氮肥的比较?答:氨态氮肥的特点:1. 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速效肥料2. NH4+易被土壤胶体吸附和固定,不易造成氮素流失;3.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损失;4.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可发生硝化作用,造成氮素流失。硝态氮肥的特点:1.易溶于水,溶解度大,是速效性养分,吸湿性强,易结块。2. 在灌溉量过大的情况下易向下层土壤淋失;3. 在通气不良或强还条件下,可经反硝化作用形成N2O和N2气体,引起氮的损失。4. 在受热(高温)下能分解释放出氧气,易燃易爆。10. 植物供磷不足或供磷过量的危害?答:缺磷症状:1、生长延缓,植株矮小,细小直立,分枝和分蘖减少,水稻出现“僵苗、坐蔸”。2、根和根毛长度增加,根半径减小;3、植物缺磷的症状首先出现在老叶; 4、一年生植物的茎呈现典型症状:紫红色磷过多:1、叶片肥厚而密集,叶色浓绿;植株矮小,节间过短;2、地上部与根系生长比例失调,根量极多而粗短。3、谷类作物的无效分蘖和瘪籽增加;叶用蔬菜的纤维素含量增加、烟草的燃烧性差;4、会诱发缺铁、锌、镁等养分。11、 植物缺钾的一般症状?答:1.通常茎叶柔软,叶片细长、下披; 2.老叶叶尖和叶缘发黄,进而变褐,逐渐枯萎; 3.在叶片上往往出现褐色斑点甚至成为斑块,严重缺钾时,幼叶也会出现同样的症状; 4.根系生长停滞,活力差,易发生根腐病 5.供氮过量而供钾不足,双子叶植物叶片常出现叶脉紧缩而脉间凹凸不平的现象。12、有机肥料的特点?养分释放慢,肥效稳长,多属迟效性肥料,需要与无机速效肥料配合施用养分全面,有完全肥料之称含碳多,碳氮比高 还田时需配施速效氮肥 有机肥料种类多,成分复杂 有机肥料常带有某些有害成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