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与中国现代化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14368285 上传时间:2022-06-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邓小平与中国现代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邓小平与中国现代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邓小平与中国现代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邓小平与中国现代化论文导读:邓小平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脉络清楚、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全面而又完整的、科学的整体理论。其具体内容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模式;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模式;“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与目标模式。关键词:现代化,经济模式,公有制,市场经济,按劳分配,三步走在当今中国社会,现代化在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历史沉淀之后,正日益成为全民族的共同意识。邓小平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把握了现代化的精髓,并对“中国式的现代化”进行了总体的设计和精辟的论述。其中邓小平中国现代化的经济模式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指导着中国人民不断取得日益辉煌的成就。因此,邓小平同志一度被国外学者和理论家称为“中国现代化之父”。邓小平作为我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以开辟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巨大理论勇气,根据时代主题的转换,从中国国情出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的经济模式。一、邓小平经济发展模式的提出。免费论文网。邓小平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在正确判断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和正确分析当代世界矛盾、时代特征的基础上产生的。我们要发展经济,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从国情出发,建立相应的经济体制,指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各项经济政策。五六十年代,由于我们对国情的评价过于乐观,对我们多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判断过高,加之党内一些同志在社会建设过程中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结果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损失。邓小平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借鉴历史的教训,以政治家的胆略,实事求是地提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方针和政策,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邓小平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的过程中,以极其敏锐的洞察力,综观国际国内政治形势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态势,阐述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可能性和有利条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世界科技的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这些都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邓小平又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经验与教训。他一再强调,经济发展是国家政治稳定的基础,“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太快的增长速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他尖锐地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二,邓小平经济发展模式的具体内容。邓小平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脉络清楚、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全面而又完整的、科学的整体理论。这个理论不仅批判地继承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早期探索以及实践经验,而且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基础上,又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本文就邓小平经济发展模式几个有机组成部分的内容和特点进行探讨。第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模式。邓小平认为,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思考中国的现代化模式,在所有制关系方面必须正视中国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以及生产力整体水平不高且发展不平衡这一基本现实,因此只能采取“主体与补充”的所有制结构模式。免费论文网。邓小平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同时,发展一点个体经济,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欢迎中外合资合作,甚至欢迎外国独资到中国办工厂,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这样做不会也不可能破坏社会主义”经济。邓小平所主张的这种所有制结构模式,包含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一方面,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经济基础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且决定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另一方面,现实生产力的落后性、不平衡性和多层次性,决定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非单一性、非纯粹性和多层次性,也决定了各种经济形式在一定范围内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也就是允许和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体只有与补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模式。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这不仅是因为改革涉及权力结构和利益关系的深刻变化,而且是由于反映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那套理论观点长期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就必须冲破那套反映传统体制的理论体系。经济体制是经济模式的重要构成部分。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是以什么手段为基础来配置稀缺的资源。市场经济是存在于社会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通过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来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中国的现代化经济体制模式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党长期以来作了艰辛的探索。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片面地把计划经济看成是一种经济制度,混淆了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之间的区别。只看到计划经济的优点,而看不到它的弊端。邓小平从社会主义的实践出发,精辟地阐释了“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并且制订了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理论和政策。第三,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模式。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社会主义得以建立的经济基础的核心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在现有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与生产资料公有制相适应的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即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富两极分化、剥削制度产生的条件。但是,现阶段,在我国除了公有制还存在着其他的经济成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模式,决定了我们在分配领域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模式。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有机结合起来,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所以,邓小平在对中国现代化模式再探索的过程中,认定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分配模式,只能是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这是一种能够调动积极性、推动经济发展、有利于国家整体利益的分配模式。第四,“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与目标模式。邓小平的经济发展战略与目标模式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一步,在80年代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达到1990年的500美元;第二步,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1000美元,进入小康;第三步,再用三十到五十年时间翻两番,在经济上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使人民的生活比较富裕。免费论文网。它成功地解决了像中国这样一个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实现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经济理论问题。邓小平的经济发展战略与目标模式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邓小平在充分研究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现状、我国经济发展所具备的各种经济资源、社会资源、环境资源条件和对我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的正确认识和判断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这一阶段的科学结论。其经济发展战略与目标模式正是建立在这一科学判断的基础上的。总之,邓小平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他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反复思考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它涵盖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各个层次,开创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深刻认识邓小平的经济发展模式,对我们正确把握邓小平理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邓小平与中国现代化薛泽洲、刘学军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1年6月2、邓小平经济理论与实践陆立军、王祖强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0年12月3、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 1993年11月4、论邓小平的经济发展理论 王自立 甘肃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第 6 页 共 6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