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第九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导学案+教学案 语文版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2938767 上传时间:2022-06-23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常德市第九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导学案+教学案 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湖南省常德市第九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导学案+教学案 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湖南省常德市第九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导学案+教学案 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常德市第九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导学案+教学案 语文版 主备人 复核人 审核人 班级 姓名 授课时间 课 题强项令学习目标1熟练朗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含义,疏通文意。 2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学习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 理解古代“法”与“执法”和现在的“法”与“执法”不同。 培养公正、廉洁的品质,并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重点、难点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学习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1、学习过程中应注重通过诵读来加深对文言字词、句子的理解;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把握人物形象;同时可通过新旧知识相融合,学习写作方法;古今社会生活相联系,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导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历史人物传记,文中通过记叙“董宣执法”的故事和董宣去世后家中贫困景况,从正、侧面体现了董宣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廉洁的高贵品质。课文虽不长,但主次协调,正面、侧面呼应,行文活泼,富于变化。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分析人物形象及写作特点。二、预习准备一、 文学常识填空 、“传”是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叙述传主的 、 、 、等内容。 、强项令选自 ,作者 、 (朝代)史学家。 二、字音字义 、掌握下列字音: 晔( ) 圉( ) 骖乘( ) 敕( ) 箠( ) 楹( ) 枹( ) 、解释加点生字词: A后特征为洛阳令: B臣不须箠: C将何以理天下乎: D使宣叩头谢主: E宣两手据地:F由是搏击豪强: 三、语言积累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加点的词语。 大言数主之失: 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以刀画地: 宣悉以班诸吏: 、口头翻译下列句子。 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三、合作探究1、质疑:课文主要记叙了几个故事来表现人物? 那么课文又是怎样记叙故事的呢?请你找出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解惑: 起因: 发展: 高潮: 结局: 2、质疑:在这个故事中,汉光武帝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他的变化? 解惑:3、董宣为什么要“大言数主之失”? 4、董宣未经审判,“格杀”湖阳公主家奴,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5、为什么被称作“强项令”?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6、汉光武帝为什么说“董宣廉洁,死乃知之”,这对表现董宣的品质有何作用? 7、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采用过这样(侧面烘托)的写法?请举例说明。 四、小结五、课堂检测 1、听写字词 2、练习册主备人 复核人 审核人 班级 姓名 授课时间 课 题包拯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反复诵读,继续积累一些文言词句,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拓展反馈 (三)情感与态度:激发出对包拯品行的景仰,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得到教育。重点、难点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使用说明:1.学生借助工具书和相关资料扫除字词障碍,阅读课文。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导学过程一、课前准备作者简介:脱脱(1314-1355),元代史学家。蔑里乞氏,字大用。 文学体裁:“传”是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叙述传主的生卒、地位、官职、生平事迹等内容。 包拯(999-1062),北宋大理庐州合肥人,字希人。天圣进士。为官刚正、执法严峻。他的事迹长期流传民间,是封建清官的典型。 听录音,要求学生注意正音和句读 鬻( ) 徙( ) 砚( ) 率( ) 遗( ) 耶( ) 敛( ) 惮( ) 恶( ) 茔( ) 苟 ( ) 赃( ) 嫉恶( )解释加点的字 主来诉: 惊服: 使契丹: 其人遂无以对: 虽甚嫉恶: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B、 翻译句子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涿州亦尝开门矣,剌疆事何必开便门哉?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二、合作学习1、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每段重点写了包拯的一个事例。有的段落记叙具体,有的段落记叙较概括。请各用四个字概括。 学习传记要在了解人物事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所处的背景,做出恰当的评价。请你结合课文评价一下包拯这个人物(如:性格特征、为人处事等)。 百姓把包拯比作什么?为什么?(用自己的话) 包拯的作法受到肯定了吗?试从文中找出答案来。本文也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人物,你找到了吗?谈一谈。6、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何感触?结合社会现状描绘你心中“好”官的形象,并谈谈你打算如何做人如何去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和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初步了解了一下包拯生平事迹及其对人对己对生活的态度,展现了他为官刚正廉洁、执法严峻、不畏权贵、克己奉公的形象。 四、课堂检测1、听写字词 2、练习册主备人 复核人 审核人 班级 姓名 授课时间 课 题岳飞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反复诵读,继续积累一些文言词句,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拓展反馈 (三)情感与态度:激发出对包拯品行的景仰,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得到教育。重点、难点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使用说明:1.学生借助工具书和相关资料扫除字词障碍,阅读课文。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导学过程一、课前准备作品及人物简介:1、续资治通鉴:共二百二十卷,清毕沅撰。毕沅(1730年1797年)字秋帆,江苏镇洋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湖广总督。博通经史、地理之学等,著述颇盛。其续资治通鉴积二十余年之力,以宋、辽、金、元四朝正史为经,记述详明,文字简要,起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迄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展示了宋、辽、金、元四朝兴衰治乱的历史。2、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名臣、史学家司马光负责编纂,历时十九年,全书共294卷,记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前共1362年。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要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历史上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资治通鉴比美。毛泽东曾十七次批注过资治通鉴,他对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给予了极高评价。二、课前热身:yun ji sh gn l l ch ko c毕 ( ) 吴( ) 名 宵 束 颁 额ho ki xn sh沟 重三、朗读课文 合作学习。1、补充注释:事: 。 姝: 却:宁乎,难道吗? 舍: 掳:颁: 犒: 众:尽: 召: 所向:克捷: 竭: 辞官:何功之有,有什么功劳。2、把握课文大意:四、课堂探究1、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岳飞的品格?其中哪方面写得最详细?2、为什么要详写第二部分?3、岳飞“治军有方”一共包括五个方面,这五方面在文中都有体现。细读文章第二部分,然后回答问题。(1)找出与“仁”字对应的原句。 (2)找出与“信”字对应的原句。(3)找出与“智”有关的原句。 (4)找出与“勇”对应的原句。(5)找出与“严”对应的原句。明确:4、飞曰:“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5、本文中哪些句子是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五、当堂检测1. 给加点字注音霄旰( ) 恂恂( ) 刍( ) 戍( ) 吴玠( ) 猝( ) 撼( ) 犒( ) 立斩以徇( )2. 解释加点字事亲( ) 遗之( ) 课将士( ) 猝( )礼士( ) 恂恂( ) 徇( ) 旰( )3. 岳飞选自_,作者_,_(朝代)史学家,岳飞,_(朝代)著名抗金将领。4. 翻译下列句子。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好贤礼士,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5. 根据目前我们对课文的学习,你认为哪些属于详写,哪些属于略写?为什么?(三)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6. 这是文章的第几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7. 这一层属略写还是详写?8. 这一层哪些地方是正面描写,哪些地方是侧面描写?9. 岳飞“治军有方”一共包括五个方面,这五方面在文中都有体现。我们一起把各个方面的表现与这五个字对应起来。细读这一层,然后回答问题。找出与“仁”字对应的原句。找出与“信”字对应的原句。找出与“智”有关的原句。找出与“勇”对应的原句。找出与“严”对应的原句。10. 翻译句子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11. 你读过岳飞传吗?请查阅有关资料,以标题形式写几个关于岳飞的故事。12. 我们今天应该怎样评价岳飞精神。主备人 复核人 审核人 班级 姓名 授课时间 课 题列子二则学习目标(一)理解字词句,熟练朗读,能讲述寓言故事。(二)理解寓言通过故事所说明的道理。(三)从寓言中接受教育。重点、难点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使用说明:1.学生借助工具书和相关资料扫除字词障碍,阅读课文。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导学过程课前准备解释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和讽刺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采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寓言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如列子。简介作者、出处及有关常识。这两篇古代寓言都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其思想与庄子比较接近)作。列子相传 著,列御寇,相传 时道家, 国人。二、预习指导1请为加点的字注音。 杞( )崩坠( )躇步呲蹈( )舍然( )缁衣( ) 2说出加点字的意思: (1)身无所寄,废寝食者: (2)若屈伸呼吸: (3)奈何忧天崩坠乎: (4)因往晓之: (5)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三、合作探究 、你是如何看待杞人的行为的?“晓知”者的话你赞成吗?、思考 “杞人忧天”现在是什么意思? 联系你的生活,你认为杞人的担忧是可笑的吗?谈你的看法。、 对于战国时的环境,杞人在担忧,面对我们今天的环境,杞人的行为 对你有什么启发? 、杞人尚且知道忧天,作为现实环境中的你,将对我们目前的环境做点什么呢?谈谈你的看法。调查你周围的环境,有哪些环境污染的现象?你能否对此提出点合理性的建议。 四、当堂检测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答: (2)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答: (3)奈地坏何? 答: (4)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答: 提高能力用“桤人忧天”这个成语造个句子。第二课时一、课前预习1、你能读准这些字音吗缁衣( ) 吠之( )汝 ( ) 素衣( )2、弄清下列字的古今异义。扑古义今义3、利用工具书弄清下列字的意义衣素衣而出无扑矣,子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4、熟读课文。二、合作探究集体讨论重难点语句的意思。1、天两,解素衣,衣缁衣而返。2、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3、“其狗”为什么会“迎而吠之”?杨布有什么反应?4、杨布的狗犯了什么错误?杨布又犯了什么错误?5、杨布打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三、当堂检测阅读杨布打狗回答问题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衣缁衣而反 B甚矣,汝之不惠 C之虚所卖之 D予默然无以应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衣表衣而出(穿) B天雨(下雨) C子无扑矣(孩子) D子亦犹是也(好像) 3将文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翻译: 4从这则小故事中,你领悟到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5、你的生活中有类似杨布之狗这样的现象吗?你是如何看待这一普遍现象的?学了本文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主备人 复核人 审核人 班级 姓名 授课时间 课 题诗词五首学习目标(一)背诵五首古诗。(二)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三)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领悟诗词中的意蕴。使用说明:1.学生借助工具书和相关资料扫除字词障碍,阅读课文。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导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李白,字 ,号 ,唐代诗人,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 。杜甫,字 。唐代伟大的 诗人,后人尊称他为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故被誉为“诗史”。学习第一首古诗1注音:杼() 纤纤()脉搏()纤夫()脉脉()2解释: 河汉: 擢: 章: 盈盈: 脉脉:A语言:开头“迢迢”写牵牛星之远,让牵牛星成为一个远远的背景,诗人把织女设置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来刻画出她的幽婉的形象。“皎皎”二字用来表现织女的纯洁高贵和对爱情的坚贞不渝。“迢迢”、“皎皎”这四个字用的十分贴切,意味隽永,其中情意之绵绵令人回味无穷。“纤纤”、“素手”主要写织女的柔美,而那“轧轧”的“机杼”声,既交代了织女的工作,又极写出了织女的寂寞和忧伤。“终日不成章”,写的是织女的不安的心绪,她终日牵挂着牛郎,自然也就无心织布了,这种以外写内的手法用的很恰当,使诗句更显得意味深长。 诗歌的最后四句点明了织女哀伤的原因了:一道看似清浅的银河,却阻隔着二人不能相会。真是天各一方,只能含情相忘,举手相劳,却不能互诉衷肠,对拭清泪,温存相依。在古诗中只是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样一个特写的镜头来表现那刻骨的相思,铭心的思念,没有言语,没有一切的一切,只是默默的注视着,人间天上,此情可待。B形象(意象): 牛郎织女这个意象,更多的是织女形象的刻画。这样一个古老而美丽的爱情故事,是古代诗人常常用来表达相思的一个意象。如秦观的鹊桥仙C思想情感:借天上悲情,抒写人间别离之苦学习第二首古诗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 2、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 这一联中的“随”、“尽”、“入”三个字用的好,想一想好在何处。 “尽”字“入”字诗人出了三峡后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和广阔的江面,而在荆门以西作者见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用郦道元三峡中的句子回答。 3、颈联则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延伸海市蜃楼:是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多出现在夏天海边或沙漠中。 在崭新的环境里一切都是新奇可喜的,就会产生敏锐的感觉,如李白在荆门以东见到的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景象,在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这饿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假如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我们见到的则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在山地,我没就只能见到:山高月小。 4、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尾联来看,这首送别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 5、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习第三首春望 (1)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甫(712770)字 ,号少陵野老,盛唐时期伟大的 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 。他的代表作有 是一篇情景交融的爱国诗篇。 (2)、听配乐朗诵,然后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有感情地吟诵诗歌。 重点字词:古义: 国 今义: 烽火: 抵(): 浑(hn): 胜(旧读shng):能承受。数不数,不枚举。 簪(zn):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针形首饰。子。 (3)、让学生根据课文注释,自己独立理解诗歌的含义。 (4)、在学生自己理解诗歌的基础上,由老师和同学共同探究本诗的含义。 A:译文:国都已被叛军攻破,祖国山河依然存在。春天的京城,满眼都是繁密的花草树木。感伤时事,鲜花使我泪水飞溅,告别家人,鸣叫的鸟儿使我心灵惊悸。战火直到如今春深三月仍连续不断,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头上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住了。 B:赏析全诗: 让学生诵读“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并由老师点拨赏析。 诗一开始以“国破”二字点明时间。“山河在”则是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感情,觉得它依然“在”。次句点明季节。诗人眼中的春城,草木繁密而又荒芜,可见人民离散无人整治。 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会对花溅泪;即便是听到悦耳的鸟鸣声,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溅”“伤”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宋司马光说:“古人的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近世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如春望诗国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城春草木深,明无人迹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司马温公诗话)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句。 “烽火”句承上“感时”句,“家书”句承上“恨别”句。诗意上下贯通,自然流畅;感情波澜起伏,动人心魄。“连三月”,见出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只有亲历战乱,方能体会这两句如何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就是因为它能引起人的共鸣。 杜甫作此诗时,才四十多岁。却已满头白发。眼望京城的颓败景象,思念远在鄜州乡村的妻小,郁结在心头的苦痛无法排解。只好以手搔头。这一抓挠,却又徒增发短衰老之叹。 (5)艺术特点:这首诗将眼前景融于胸中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清仇兆鳌杜诗详注说:“此忧乱伤春而作也。上四,春望之景,睹物伤怀。下四,春望之情,遭乱思家。”这一评析十分简要、中肯。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简介。岁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他与 齐名,是盛唐时期 诗人的杰出代表。他多年生活在西北边疆,对边塞自然风光军旅生活有深切体会。其边塞诗歌雄健豪迈,读之令人兴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他在轮台军府送武判官回京城时写的,抒发了无限惆怅之情。3教师范读本诗,学生反复诵读,对照注释,逐句释义,感知诗中景象,体悟诗人感情。4分析。(1)第一句话写了什么内容?(讨论后回答)起笔写西北边地气候的奇特:(2)看着架满树枝的雪絮,诗人想到了什么?有怎样的作用?答:(3)文中哪些句子表现四周骤生奇寒?(讨论后回答)答:(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勾勒了怎样的雪景,起了怎样的作用?(5)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渐寄离情,那么以下则以白雪为背景正面写送别之情。文中写军帐中钱别归客的场面的句子是什么?(6)文中再次写天气奇寒的句子是哪些?作用怎样?答(7)“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几句话答:点明了送别的什么?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研讨后回答)答(8)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咏雪?二者有怎样的联系?(再次诵读,加以体会)学习第五首西江月一知识简介:词是一种韵文形式,是配合曲子歌唱的歌词,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又叫“曲子词”“曲词”“乐府”“琴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词,最早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也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这首词的词牌名西江月。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91字以上为长调,58字以上至90字为中调。其实并无根据,但习惯如此。长一点的词还可以分段,有双调、三叠、四叠之分。这首词有50字,仍属小令,但有两段,故称双调。读双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又称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之间的联系。二、研读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下列问题。 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后,教师明确解答:1、这首词分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内容?答:上片:下片:2、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答:3、词人为什么夜行?夜行的时间长不长?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答:“4、“说丰年”的是谁?5、“忽见”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当堂检测1、默写诗歌2、练习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