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语言的魅力》教案 鄂教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2883369 上传时间:2022-06-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语言的魅力》教案 鄂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语言的魅力》教案 鄂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语言的魅力》教案 鄂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语言的魅力教案 鄂教版教学目标情感与价值目标:了解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用语言帮助盲老人的事,体会诗人关心、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及新词,认读5个字。2、练习用“可是”造句。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6自然段。4、学习写有魅力的语言。方法与策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读中感悟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是体会诗人添上“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后产生的作用,感受语言的魅力。2、教学难点是理解第6自然段,学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教学准备1、字词句课件2、课文插图课件3、描绘“春天美景”的图片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课题,提出探索性问题,初步处理字词。2、通过读文,了解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用语言帮助盲老人的事,体会诗人关心、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3、指导朗读,练习背诵第6自然段。教学过程一、质疑引入,解读魅力(2分钟)1、引题。师:同学们,老师有这样一个小小的问题,我也不知道原因,想请教大家,看谁能帮助老师:我每天路过学校前面的哪片桃花林,都忍不住要停下来看看,这是为什么呢?生:因为春天到了,那里很美。师:是的,美的景色具有魅力,能吸引人,长得乖巧可爱的小孩有魅力也能吸引人,就连我们班会听讲的孩子也具有魅力,老师最喜欢。那么,你们见过语言也具有魅力吗?我们今天一起走进这篇课文,(看黑板齐读课题)22、语言的魅力2、分析课题。师:“魅力”是什么意思?(魅:传说中的鬼怪。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课题。二、检查预习,处理字词(3分钟)导语: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词。看看这些词语你都认识吗?课件出示: 请你读一读:双目失明 衣衫褴褛 叹息 悲伤 无动于衷 姗姗而去 淡淡一笑 让彼浩勒 漆黑 满意 师:“无动于衷”这个词语出现在哪句话中?谁读一读?课件出示: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姗姗而去了。师:“无动于衷”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意思?(行人看了盲老人木牌上的字,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师:观察上面每一排词,分别与文中的谁有关?生:盲老人、行人、诗人三、细读感悟,体会魅力(10分钟)师:老人、诗人、行人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我们带着下面的问题一起感受课文。(出示:学习提示)学习15自然段:(5分钟)1、师:诗人让彼浩勒用有魅力的语言帮助了盲老人,这句有魅力的语言是什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谁最先找到?(板书: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2、默读15自然段,填表。(语言要简练)木牌上的字行人的表现盲老人的表现及收入添字前我什么也看不见!添字后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3、学生默读、填表,教师巡视。4、学生汇报,师生、生生交流。师:添字前后,行人和盲老人都有哪些表现?(1)请一名学生展示自己填的表,其他同学评价、补充。添字前:行人: 无动于衷 淡淡一笑 姗姗而去 (板书:无动于衷) 盲老人: 叹息 悲伤 什么也没有得到 (板书:没得到)添字后:行人: 纷纷相助 (板书:纷纷相助)盲老人: 笑着说 给钱的人多极了 (板书:多极了) (2)学生课下修改表格中不恰当之处。 (3)指导朗读。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添字前后行人和盲老人的表现以及老人的收入都有了很大变化。谁能把添字前行人的表现通过朗读展示出来?指名朗读。师:盲老人的表现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谁来读一读?课件出示: “唉!”那盲老人叹息着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说着,脸上的神情非常悲伤。那盲人笑着对诗人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第一句要读出老人的什么心情?(悲伤、无奈)谁来试试?添字后老人的心情怎样?(惊喜、高兴)谁能读出来? 小结:诗人添上“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后,使原来苍白无力的语言具有了魅力。因此,行人由“无动于衷”到“解囊相助”,使盲老人从悲伤到高兴,收入多极了。这便是有魅力的语言产生的巨大作用。5、师:诗人让彼浩勒对这一变化深感满意,“摸着胡子满意地笑了”。(出示课本插图)从对诗人这一动作神态的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小结:诗人为自己用“语言”帮助了盲老人感到十分高兴、满意和欣慰。也向我们揭示了诗人关心、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6、朗读15自然段。7、师:我们通过添字前后行人和盲老人的变化,真正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感受到了有魅力的语言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同时也体会到诗人的善良品质。但是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始终没有变的是什么?(乞讨的地点、乞讨的人物、乞讨的方式)小结:是呀,同样的地点,同样的人物,同样的乞讨方式,结果却迥然不同,就是因为诗人在木牌上添上了那6个字。孩子们,仅仅6个字呀,竟然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这6个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我们也一起来感受一下吧。课件出示:春天到了,可是学习第6自然段:(12分钟)1、师:请大家轻声读第6自然段,想一想:那6个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做好批注,然后和同桌交流。2、师: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问题的?学生可能回答:生1:这样的语言是富有诗意的语言。生2:这样的语言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生3:这样的语言能使人们产生联想,在陶醉于良辰美景的同时,对盲老人产生同情心。小结:诗人让彼浩勒添上“春天到了,可是”这6个字,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联想空间,使人们陶醉在如诗似画的美好景色中的同时,对盲老人产生了怜悯、同情之心。因此,人们会纷纷慷慨解囊。这就是具有艺术性的语言所产生的巨大作用,这就是语言的魅力之所在。3、师:(激情地)春天到了,春天给我们带来了如诗如画的美景。(教师引读)是的,春天是美好的,(学生跟读)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陶醉”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人着了迷,沉浸在春天的美景里。)春天到了,你们还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放手让学生发挥想象,说出心中的春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画卷吧!(出示“春天的美景”图片,配音乐)小结:这真是一幅万紫千红、充满生机的春景图啊!谁能美美地读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分组读、分男女生读、让学生充分感受春天的魅力。师:还想不想继续欣赏更美的春天图呢?生:想。师:出示课件:(一片漆黑的课件)。(给学生形成视觉上的巨大反差)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生:什么也没看见,眼前一片漆黑。师:此时你心里感觉怎样?生:心酸、难过4、(教师出示)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你心酸吗?为什么心酸?(教师引读,动情地)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里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学生跟读)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师充满激情地)当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里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生读)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师充满激情地)当那些穿着华丽的贵妇人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里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生读)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师充满激情地)当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里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生读)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师:“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里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 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一定对他产生同情之心。不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小结:同学们,诗人添上“春天到了”,并且用“可是”作转折,把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和最悲惨的现实联系在一起,使人们陶醉于春天美景的同时,不禁想到了盲老人的不幸。它富有诗意,它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它唤醒了人们心灵中最善良、最美好的一面,那就是对残疾人的同情心。同情板书:5、师:诗人和我们都明白了为什么下午行人都给盲老人钱,只有谁不明白?(盲老人)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那盲人笑着对诗人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那就让我们一起告诉盲老人吧!齐读:语言的魅力四、拓展练习(4)师:有魅力的语言能打动人心,如果我们的生活中多一些这样的语言,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我们校园里需要很多的魅力语言,同学们想不想尝试写几句有魅力的话?(出示课后三幅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选择其中一幅图,写一句最有魅力的警示语。如果这三幅图你都不喜欢,也可以写其他的。学生写,老师巡视。3、全班交流。五、总结全文,体会写法(2分钟)1、你觉得这篇课文写得好不好?为什么?(层次清楚,恰当运用排比、反问)六、布置作业(1分钟)1、收集几句具有魅力语言的句子。板书设计:语言的魅力 无动于衷 慷慨解囊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没得到 多极了同情附送: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故乡的风景教案 湘教版【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离、失、陪、达、傍、途、塔、介、绍、澈、参”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离开、到达、傍晚、电视塔、介绍”等词语;理解“沿途、干涸、古树参天、依稀可见、裸露”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蕴涵其中的道理。3.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课课测评学生用书。【授课类型】新授【教学方法】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扫清字词障碍,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课件出示故乡风景图)导语:故乡是生养我们的地方,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最近,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思乡心切,在孙女小曦的陪同下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但小曦却向爷爷隐瞒故乡的景色,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2.出示课题:故乡的风景。3.齐读课题,问:你认为课文会写什么?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 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借助工具书解决不认识或不懂的词语。2.学生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多读几遍。3.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生词。(1)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识字。课件出示:离 失 陪 达 傍 途 塔 介 绍 澈 参重点指导:失、傍、介、绍、澈、参的读音。“傍、鸣”的韵母是后鼻音;“参”是平舌音、前鼻音;“失、绍、澈”的声母是翘舌音;“介”的读音可与“见”比较。 (2)学生给生字组词。 (3)师范写生字,边写边讲解书写时要注意的问题。(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离”的下半部分不要写成“内”;“达、途”是半包围结构,都带 “走之儿”,“大”的末笔改点;“澈”的笔画较多,注意“月”的起笔改竖,右边是 “反文旁”,不要写成 “折文儿”; “参”的上中下部分的结构要均衡,三撇写在竖中线上。(4)认真观察这些生字,把你记生字的小窍门告诉大家。4.学生学习生词出示生词,学生读生词。“离开、双目失明、到达、傍晚、沿途、电视塔、介绍、清澈、干涸、古树参天、裸露”。(1)从课文中找到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读一读。(2)学生结合文中的语句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3)同桌或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4)选一个最喜欢的词语说句子。三、课堂小结。1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2小组内交流初读课文后的体会。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感情。2知道小曦隐瞒真相的原因,学习小曦美好的品格。【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词。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问题)(这篇课文写小曦陪双目失明的爷爷回故乡,爷爷一路上讲述故乡美好的风景,但小曦看到的却与爷爷所说的大不相同,为了留住爷爷美好的回忆,聪明的小曦作了善意的隐瞒。)2.学生自由讨论。3.学生质疑问难后相互帮助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这一自然段。 2.师提出问题,学生思索: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爷爷在双目失明后回乡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3.学生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意见,师归纳。(二)学习课文第二十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小声朗读课文。 2.对比画面,畅谈感想。(1)爷爷向小曦描述了家乡的哪些景物?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课件出示句子,练习在感情地朗读。 面不远,路旁有棵大榆树,从那儿往里走,就是老家了。小时候,我常在这条河里玩水,河水清澈见底,小鱼儿常来亲我的脚耻。你看河的那边,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坡,那里开着许多不知名的小花。这里的山上到处古树参天,下雨的时候,在林子里,不用打伞。(2)思考:爷爷描述的景物说明了什么。(3)小曦看到的与爷爷描述的相同吗?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沿途并没看见大榆树,也许,它被偷伐者砍去了吧。月光下,小曦见眼前的这条小河,已经快干涸了,只是河谷底部还有很细的水流。蒙蒙夜色中,依稀可见的,是山坡上裸露的黄土。(4)(把6个句子分三组对比出示)讨论:两人描述的景象相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课件对比出示故乡过去和现在的风景对比)(故乡美景的消失是由于人们没有环保意识,使环境遭到极大破坏)(5)学生汇报交流的收获,师归纳。(三)学习课文第十二自然段。(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2.(课件出示讨论题)讨论:小曦为什么不忍心把真相告诉爷爷?这样做对吗?如果小曦把真相告诉了爷爷,爷爷会有什么反应?(因为爷爷是那么热爱自己的故乡,她想维护爷爷心中故乡的自然景色才不忍说出真相,善意地隐瞒。)四、拓展小结。1.学生畅谈学完这一课后的体会。(环境保护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2课外阅读:我们能为环保做什么五、巩固提高。1课文朗读比赛。 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分小组进行朗读比赛。2.小练笔。你的故乡是乡村还是在城市,那里有什么风景?拿起手中的笔,将故乡的风景展示给别人看吧!注意语句要通顺,连贯【板书设计】3 故乡的风景有棵榆树树木被伐故乡的风景 河水清澈河水干枯古树参天黄土裸露【教学反思】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为了完成目标,我在精读课文时采用了对比法,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到故乡的过去现在的环境变化,故乡过去和现在图片的对比,更让人惊叹变化之巨大。然后用小组讨论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在自由交流中领悟到是由于人们不保护环境带来的后果,最后谈体会,阅读文本,让学生在拓展中明确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真正把保护环境落实在行动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