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怎样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2231263 上传时间:2022-06-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怎样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政治 怎样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怎样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问题提出与解析思路】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最高形式。论述中华文化,必然要把民族精神的内容作为归宿。这就是教材把我们的民族精神作为本单元最后一课的题目的原因。考察和理解中华民族精神,要以我们的生产方式、社会结构、政治体制等基础成分作为横坐标,以5千年的历史脚步作为纵坐标,以其他民族的民族精神作为参照系,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落脚点。【问题解析】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没有高尚的民族品格,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没有远大的民族理想,就不可能同心协力,成就伟业,更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艰苦奋斗,生生不息,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伴随和支撑中华民族历经磨难、饱受艰辛而永葆旺盛生命力的不竭力量之源,就是在数千年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民族精神。包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主义精神;宽厚仁爱、以和为贵的团结统一精神;“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爱好和平精神;“自强不息”、“革故鼎新”的开拓创新精神;“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畏强御”的勤劳勇敢精神,等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它总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个人理想和事业融会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江泽民指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最突出的就是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国人民正是依靠这个民族精神,在祖国广阔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缔造了为世人惊叹的灿烂的中华文明。这个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江泽民:在中国文联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1年12月19日。】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就树立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培育了“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铁人精神”等。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在大力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强调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严守纪律、自我牺牲等精神。江泽民要求全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大力弘扬“五种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敢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薄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革命传统,重温“两个务必”倡导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不断为优秀中华民族精神注入新的活力。 在当今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注意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把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一个核心,四个方面”,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这个民族精神,既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又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高度凝聚。我们必须继承和弘扬这个精神,使其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精神动力。 【问题拓展】 在了解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来龙去脉和基本内容之后,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民族精神,同近代以后传入中国并被中国共产党人当作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什么关系。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好二者的相互关系。就此,可以阅读江泽民、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大以来的有关重要讲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