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魂落实三维目标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2221655 上传时间:2022-06-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魂落实三维目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魂落实三维目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魂落实三维目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魂,落实三维目标 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例 内容提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三维目标设计为例,探讨普通高中历史三维目标的设计。三维目标的各个部分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但是,三部分之间的地位并不相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处于灵魂地位。本文“以史为鉴”,把关注工人阶级的命运,构建社会主义蓝图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实现作为灵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文把与现实联系,论从史出,学会反思,神入历史,作为本课具体的过程与方法;把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作为本课根本的过程与方法。为实现三维目标的融合,本文把获得能承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结构性知识,作为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关键。总之,本文认为只有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勤于思考,才能真正落实三维目标,设计出有科学性、针对性、创造性的三维教育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三维目标的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上述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高中历史教学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实现三维目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同时指出:“ 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是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历史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所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应该成为三维目标的灵魂。只有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作为三维目标的灵魂,才能真正使三维目标不流于形式,才能发挥它对教学应有的指导作用。一句话,如果把知识与能力比喻成水,过程与方法就是船,那么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彼岸,是三维目标的魂。二、以史为鉴,确定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历史学科是对过去事情的再现和规律性的总结。其目的就是要“以史为鉴”,“鉴古而知今”,因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现实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把初中所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运用于实际来理解和解决问题,这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科学社会主义运动一百多年,社会主义运动几经曲折,时至今日,还有许多中学生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就觉得好笑,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它的真理性体现在哪里?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有没有指导作用?指导作用在哪里?总而言之,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的教学研究是有意义的,三维教育目标的设计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所以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的三维目标设计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三维目标的魂,所以确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能够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关于人教版必修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参考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为“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简言之,就是学习马克思探索真理的精神。许多的一线教师也这样确定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但是,具体探索什么样的真理没有明确。这样比较空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无法落实的,它也无法指导我们去深挖教材,去找到本课的核心知识,无法指导我们研究教法,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也无法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三维目标最终将变为形式。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魂,要求我们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具体化,科学化。要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具体化,需要钻研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需要有理论高度,同时又要关注现实,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关注人类的命运是历史学科的目标,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联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学生中的片面认识,联系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史,联系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我把关注工人阶级命运,构想社会主义的蓝图,设计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处于核心地位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魂,确定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聂幼犁教授指出“过程与方法是激活从书本上或别人那里得来的知识与技能,促使其成为自己可迁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撞击、振荡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其理性品质的必由之路。为了实现对工人运动命运的关注,构建社会主义蓝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我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努力。1、与现实联系,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提出:“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理解的过程”,历史的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已有的认识基础出发,这就要求我们把从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已有的认识出发,关注当代中学生对于共产党宣言的解读和认识,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最重要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自己去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在大多数中学生的心目中,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宣言就把它和单一的公有制、计划经济、平均主义等同起来。2、论从史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把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与马克思等同起来。这种认识是否全面?既然许多中学生存在上述认识,而我们的教材根本没有提及, 所以我们必须给学生以回答,告诉学生真实的历史,真实的马克思主义。要实现上述目标,就需要学生去研读共产党宣言和马、恩的经典著作,或者需要教师提供相关的一手资料,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归纳,去得出结论。研读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确实把单一的公有制、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获得以上的认识,需要采用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方法。3、学会反思,引导学生学习理性分析的方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把关注工人阶级的命运,构想社会主义的蓝图,作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核心目标,那么马克思是把公有制、计划经济作为作为社会主义追求的目标还是手段呢?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以上我们不难得出,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只是马、恩在当时提出实现民主和个人解放的手段,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在学生对社会主义的普遍观念中总是把它作为目标,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和误读,也是把马克思主义肤浅化的表现。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目标,一定要善于采取让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分析的过程与方法目标。4、神入历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史料为依据,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确实把单一的公有制、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这在今天看来是那么的不合时宜,陈寅恪认为研究历史人物和历史人物的思想应该有“理解之同情,同情之理解”,要把历史人物的思想放到当时的具体历史背景下去分析。这就要求本课设计要神入历史,先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某些观点在当下看来不合时宜,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分析,去探究,自己得出因为当时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生产的无计划状态,导致经济危机,导致工人越来越贫穷,所以马克思提出了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应该成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让学生自己得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当时的社会存在决定的,具有历史必然性。阅读教材,我们发现,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一课中,马克思提出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无产阶级的使命就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的暴力革命的理论。社会存在变了,马、恩的理论有没有变呢?1895年恩格斯在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工人阶级在通过合法的议会斗争,民主权利有所改善的历史背景下,指出:“1848年的斗争方法(引者注:指共产党宣言中说的暴力革命),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这一点是值得在这里较仔细地加以研究的”,提出改良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的重要途径。这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生动诠释。要让学生得到上述认识,要去除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肤浅化的认识,需要我们精心设计问题,神入历史。综上所述,在关注工人命运,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蓝图的核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指导下,本课把与现实联系,论从史出,学会反思,神入历史,作为本课最重要的过程与方法。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思考,去归纳,作为贯穿以上过程与方法的一般方法。使过程与方法既具体化,又有有效性、针对性。四、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魂,确定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做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需要教师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魂,以学生为本,科学挖掘核心知识。核心知识是能够承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功能的知识,是对学生发展最有用的知识。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核心知识,是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关键。经过分析和探讨,本文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无计划”,“经济危机”“工人更加贫困”“社会危机”,确定为本课社会存在的核心知识。把“计划经济”, “公有制”,“无产阶级民主和解放”确定为本课社会意识的核心知识。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1848年工人生活越来越贫穷,在合法的斗争没有可能的情况下,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895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恩格斯提出改良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一种途径。 为了让学生树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史观,我把“暴力革命”和“改良”也作为本课的核心知识,作为达到民主和解放的途径。为了清晰起见,我列出本课如下知识结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经济危机 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无计划 工人贫困,社会危机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 计划经济、公有制 革命,改良 (途径) 无产阶级获得民主和解放 (社会意识)因为能力目标与过程与方法目标相互交融,在阐述过程与方法时,本文已经提及,在此不再赘述。三维目标的设计,在知识与能力的维度上,应该体现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零碎的东西系统化,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要实现这一要求,同样需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魂,需要与过程方法目标相结合,突出重点,学会舍弃,找到结构性知识,种子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获得最有用的知识。在当前的高中历史三维目标设计中,仍然存在假、大、空的目标设计,目标设计流于形式,不指导具体的教学。这样的设计,无法实现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无法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只有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魂,发挥历史为现实服务的史学功能,历史关注人类命运的学科终极目标,史论结合,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教材,而不囿于教材,才能设计出有指导意义的三维教育目标,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让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具有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