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题课型课时讲学时间班级姓名第四单元17课短歌行诗歌鉴赏1汉魏晋诗三首短歌行【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句意思,熟读成诵;2、体会本诗的情感,赏析其艺术特色。【学习重点】1、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2、体会诗歌比喻手法的妙处。【课前预习】1、文学常识曹操(155-220),字孟德,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建安文学”的创始人,其诗歌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蒿里行苦寒行等乐府诗歌。短歌行是乐府曲调名,属相和歌平调曲,是宴会上的乐曲。乐府还有长歌行,如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短歌的区别大约在于歌声的长短。古今向来对曹操的诗都有很高的评价:“曹公古直,甚有悲凉句。”钟嵘诗品“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刘勰文心雕龙“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毛泽东2、写作背景据考证,这首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年曹操已经53岁了,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原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 ,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招纳贤才, 致力于建功立业。3、为下列粗体字注音对酒当歌( )譬如朝露( )( )慨当以慷( ) 青青子衿( )沉吟( )呦呦鹿鸣( ) 何时可掇( ) 绕树三匝( )4、课前朗读揣摩这首诗歌 的感情基调,结合作品说明,并尝试朗读之。【课堂活动】一、小组合作小组内诵读欣赏:注意字音,节奏,感情。二、学对合作1、梳理诗句含义。重要字词涵义补充说明:几何:在本篇“人生几何”中是多少的意思。今义,指几何学,研究空间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沉吟:u沉思吟咏。v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相关词条】沉吟不决: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默默地琢磨着。嘉宾:美好、高贵的客人。【相关词条】嘉宾满座:高贵的、好的客人坐满了座席。月明星稀:月亮明亮,星星稀少。后比喻伟大的人物出现,才能小的人相形见绌。【相关词条】嘉宾满座:高贵的、好的客人坐满了座席。山不厌高:山不嫌高。后比喻品德越高尚越好。【相关词条】山高水长: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像山一样高,像水一样长。 山高水低:比喻意外发生的不幸事情,多至死亡。 山高水险:指行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山高水远:路途遥远,山势险峻。天下归心:天下的英才都心悦诚服的前来归顺。【相关词条】归心似箭:形容想回家的信十分急切。(注意两个“归心”的意义不同。)2、探讨本诗的艺术手法。三、小组探究 班级展示1、情感是解读诗歌的钥匙,从诗中寻找直接表达情感的诗句(诗眼)。2、结合短歌行中所用典故的含义,对诗人的情感作分析评价。3、总结本诗的主旨。 课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粗体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皎洁(jio) 脉脉含情(m)楛矢(h)饭后踱步(du)B.飞猱(no) 千里迢迢(tio) 酵母(xio)英勇剽悍(pio)C.高堤(t) 擢拔人才(zhu) 触犯(ch)自出机杼(zh)D.国难(nn) 秉公办事(bng) 痉挛(jng)劲敌难当(jn)2、曹操短歌行诗篇“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中的“杜康”所用的修辞格是( ) A借喻 B借代 C比拟 D比喻3、说明诗中所用比喻的含义。用“朝露”来比喻 _。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喻_。用“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_。【课后作业】1、下列对短歌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四句一节,共八节。开头两句抒发诗人对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首句“对酒当歌”及第三句的巧用比喻“譬如朝露”,突出了短句的精髓,展示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迫境界,蕴藏着促人及时努力的意思。B、三、四节在内容上,表现了诗人对贤才的思慕,艺术手法上则是巧借“引用”,诗人引古喻今,突出了他求贤而不得时的朝思慕想和求得贤才后的恭敬。C、五、六节承接上文,进一步抒发诗人渴望贤才的情怀,时忧时喜,感情有起伏。D、最后两节运用借代和引用的手法,深化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统一天下的雄心。2、短歌行一诗中揭示主旨的中心句是“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与本诗中的“ ”造意上是一致。3、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课后反思】1、学完本诗,你是否能理解曹操之“忧”的深刻内涵?2、你是否掌握了本诗的比喻手法,并能熟读背诵?【知识链接】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1主人公形象 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 孔雀东南飞:刻画了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女主人公形象等。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2诗人形象(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得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两位诗人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景物形象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丘山”、“羁鸟”、“旧林”、“池鱼”、“故渊”,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黄花”、“梧桐”、“细雨”、“黄昏”,还有其他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在古诗中,讲究“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4意象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特有的名词,“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愤、倔强的思想感情。5 意境所谓“意”,指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在理解、认识现实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感受,是“情化的理”,又是“蕴理的情”;所谓“境”是诗人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性的艺术形象。“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诗歌的意境,是诗美的集中体现,是诗歌突出的艺术特征。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