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故宫博物院 【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建筑风格与特点。2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3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地说明事物的写法。4培养学生珍视、热爱故宫博物院这一“世界遗产”的感情。【学法指导】1.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2.掌握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2)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3)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3.学习说明文应抓住的几个要素(1)说明的对象。(2)对象的特征。(3)说明的顺序。(4)说明的方法。(5)说明的语言。【教学建议】1.先让学生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掌握与本文相关的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三种说明方法。2.再让学生知道学习说明文应抓住的几个要素。3.后让学生以导游的角色按课文的说明顺序对故宫进行解说。【预习准备】1字词我解决 给加点字注音,给拼音写汉字:磬 鳌头 琉璃 藻井 蟠龙 中轴线 金銮殿 妃嫔 yong正 后fei liu金 额fang chu立 内ting 肃mu yu花园 轮kuo 乾 kun tan香 liao绕 yi坤宫2.说明方法知多少? .学习说明文应抓住几个要素?4.假如你是导游,你必须弄清游故宫的线路。请你先跟作者一道“游”一遍故宫,再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5.课文从哪一段开始按空间顺序说明?第几段介绍小广场?小广场前面的是介绍故宫的哪一部分?小广场后面的是介绍故宫的哪一部分?小广场这一段在文章的结构有什么作用?【课堂导学】1、哪是课文中总说故宫的段落,并从中找出体现故宫总特征的句子。2、故宫的“前朝”重点介绍了哪些“殿”?请分析一下从几方面介绍太和殿的。3、故宫的“内廷”重点介绍了哪些“宫”?请分组讨论“前朝”与“内廷”在建筑风格上有什么不同。4、御花园的建筑风格又有什么特点?5、讨论一下我们学习故宫博物院有什么意义?6、写一写,请写一篇文章介绍某个建筑物,题目如我们的校园、我家的住宅等。【课后反思】桥之美导学案【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爱桥的原因。2、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3、学会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教学重点】1、 理解作者的欣赏角度。2、 分析欣赏语言。【资料链接】作者简介:吴冠中,1919年出生,中国当代画家。现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笔名“荼”,江苏省宜兴市人,是当代在世界画坛具有极大影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他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注重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学贯中西,融会中西方绘画艺术,在致力于油画民族化与国画现代化的不断探索、创新中,创作了大量的绘画艺术作品。油画代表作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中国画代表作春雪狮子林长城。本文选自吴冠中人生小品【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煞( ) 纤( )细 驻( )足 前瞻( )后顾 点缀(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作者眼中桥美在何处? 二合作释疑1、 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并用文中的词语来说明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2、说说四幅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座,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3、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三迁移延伸生活中有很多内在的无形的桥之美,举例说明。四同步达标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1选文内容与下面的语句相照应的一项是( )A石拱桥不仅历史悠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B桥更具有绘画美。C桥在不同环境中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D桥作为大件艺术品来欣赏。2选文共举了四个例子来说明画家眼中桥之美。第一个例子是写_与_的搭配给人带来了特别的感受;第二例子是写出_与_的搭配,令画家销魂;第三个例子写了_之美;第四个例子写了_桥,它与其他桥不同之处是_。3体会下列画线语句的表达作用:(1)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2)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4概括本段段意:_ _。【学习心得】13、苏州园林导学案班级 姓名 座号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通过分析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掌握苏州园林的特点。2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并了解其运用作用3、通过合作探究,揣摩语句,体会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学习重点】分析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资料链接】1、关于苏州园林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据记载,苏州城内有大小园林将近200处。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四大名园”与同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网师园、环秀山庄、艺圃、耦园、退思园一道,构成苏州园林的杰出代表。 苏州园林,处处呈现诗情画意,充满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乐。2、关于叶圣陶叶圣陶,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现代作家,教育家。代表作:多收了三五斗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倪焕之等。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学习过程】一、预习点兵。1、辨明字音:轩榭( )( ) 池沼( ) 邱壑( )重峦叠嶂( ) 相间( ) 嶙峋( )( )镂( )空 蔷薇( ) 模( )样庸( )俗 斟酌( ) ( )2、辨明词义根据下面的意思,填上合适的成语。、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独有的巧妙的构思。 ( )、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 ( )、重重叠叠的山峰、峭壁。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点一:明确说明对象及特征1、本人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要点二:掌握说明方法2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本文作者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 )、游览 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是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 )三、再读课文,揣摩语句,体会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要点三:品析说明语言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3、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四、巩固、拓展: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题。根据典型的化石,古人的腿比现代人短,膝稍曲,身矮壮,弯腰曲背;嘴部仍似猿人向前伸出,也没有下巴的突起。所制作的石器比猿人的有很大进步,这说明手部结构有了新的发展,因而更加灵巧。脑量(1350毫升)比中国猿人的大些,脑子的结构复杂些,具有比猿人更高的智慧。可能已经会取火,能猎获较大的野兽,并用兽皮做简陋的衣服。和猿人相比,古人的劳动范围扩大了,生产力提高了。所有这些情况,都显示古人在发展的进程上比猿人又向前跃进了。1、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2、这段文字说明对象的特点是: ,作者从 、 、 这四个方面进行说明。3、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举一例,并说明它的作用。答:。五、布置作业有人说苏州园林是一首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有着夺人心魄的美,是人间的仙境。咱们平潭依山傍水,人杰地灵,闻名遐迩,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请你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别人介绍一处风景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