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区)2020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知识清单六 常考文言虚词集锦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0967547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地区)2020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知识清单六 常考文言虚词集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川地区)2020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知识清单六 常考文言虚词集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川地区)2020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知识清单六 常考文言虚词集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识清单六常考文言虚词集锦 虚词例句意思之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人称代词,他(他们)。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结构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学而时习之。(论语十则)指示代词,它(它们)或事物名称。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动词,到,往。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结构助词,译为“的”。公将鼓之。(曹刿论战)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其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口技)代人,他(她)的。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代物。它的。其真无马邪?(马说)副词,表委婉、估计的语气;难道,还能,怎么,大概。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而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表顺接。然后,就。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表转折,却,可是。未至,道渴而死。(夸父逐日)表修饰。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连词,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又”。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介词,表原因,因为。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连词,表目的,用来。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连词,表结果,以致。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动词,表意愿,认为。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相当于“而”,不译。以残年余力。(愚公移山)“凭借”“按照”“依靠”。屠惧,投以骨。(狼)“把”“拿”“用”。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介词,表动作发生的处所,在,到。告之于帝。(愚公移山)表动作的对象,向,对于。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表比较,比。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伤仲永)表被动,被。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者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代词,代人、代事,“的”“的人”“的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结构助词,有时不译,有时译为“的样子”。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常和“也”连用,构成判断句式,相当于“是”。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表示反向语气,相当于“吗”“呢”。览物之情,得天异乎?(岳阳楼记)表推测,可译为“吧”。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介词,引出动作行为发出的处所,相当于“于”。乃屠乃奔倚其下。(狼)副词,于是,就。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用于判断句中,是乃悟前狼假寐。(狼)表承接关系,才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副词,竟然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代词,你的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连词,况且。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副词,将近。然谓为信然。(隆中对)代词,这样。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连词,表转折,可是,但是,然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桃花源记)用于词尾,助词,的样子。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然”和“而”连用,相当于“(虽然)这样,可是”表转折。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相当于“好像的样子”“好像似的”。杂然相许。(愚公移山)用在形容词后,作为词尾,译作“地”。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介词,依照,根据。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副词,于是,就。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连词,因此,于是。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表判断,可译为“就是”。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表假设,可译为“如果”。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学)连词,“就”“那么”。为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为二虫尽为所吞。(童趣)介词,被(表被动)。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动词,是。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学)动词,“做”“干”。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公输)动词,“发明”“制造”“制作”。以牒为械。(公输)动词,“当作”“作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小石潭记)动词,“成为”“变成”。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动词,“认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连词,表因果关系,“因为”。虽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表示假设,即使。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表示转折,虽然。与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连词,和,跟。与臣而将四矣。(唐雎不辱使命)介词,和,及,跟。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不辱使命)助词,吗。焉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疑问代词,哪里。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句末疑问语气助词,呢。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永)兼词,于之,对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相当于“从这里”“在那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