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山阳县色河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21 桃花源记(第5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0853545 上传时间:2022-06-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山阳县色河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21 桃花源记(第5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陕西省山阳县色河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21 桃花源记(第5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陕西省山阳县色河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21 桃花源记(第5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 学习内容第 五单元(章)第21课:桃花源记 第5课时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2、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的理想。重难点:1、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2、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的理想。时间分配导课 3 分、自学 15 分、交流展示 15 分、小结 2 分、巩固 5 分学习过程学案(学习过程)导案(学法指导)一、 自学新知: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那几件事?3、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为什么会“甚异之”?这一段在全文起何作用?5、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花源怎样的美景?或(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用原句或自己概括)6、渔人来到桃花源,村里人是如何对待渔人的?这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二、合作探究1、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反应?说明什么?2、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为何“不复出”?3、村人“皆叹惋”,是为什么?当渔人要离开时,桃源人为何嘱咐“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一句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 4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最后一节写刘子骥是否多余?5、故事颇有传奇色彩?表现在哪里?6、陶渊明构想出他心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三、课堂小结略四、拓展延伸:有人说陶渊明定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新课导入:复习导入,背诵全文。桃花源记自问世以来,就成为美好社会的代名词,人们追求它,向往它,他究竟美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紧扣课文讨论。自学指导1、文中描绘了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2、线索-渔人行踪。发现桃花林 进入访问桃花源 离开后再寻桃花源。3开篇就渲染出一种神秘色彩,扣人心弦,为下文写渔人进访桃花源作了铺垫。)、4、热情好客,民风纯朴,真诚淳朴的社会风尚。探究展示1“大惊”写出对陌生人到来的惊异。显示出桃花源与外界隔绝久远。这与下文“自云无论魏晋”相呼应。2、 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这里和平宁静,生活富足,说明了桃花源人安居乐业,也反映了他们饱受战乱之苦,对外界的战乱抱有“厌而远之”的态度。3、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作证,故事更有传奇色彩,再次烘托桃花源的不可得,暗示了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社会4、这个理想的社会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了鲜明对比。现实社会生活中,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而桃花源却是一派优美、安宁的景象。作者明写桃花源,暗里却在讥讽现实,反映了作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板书设计:桃花源记1、发现桃花源:2、进入桃花源:3、离开、再寻桃花源: 似有而无、理想社会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