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18《孟子》两章导学案 新人教版(通用)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0060250 上传时间:2022-06-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 18《孟子》两章导学案 新人教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18《孟子》两章导学案 新人教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18《孟子》两章导学案 新人教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8孟子二章 导学目标:1.学习两篇文章的论证方法及论说语言特色。2. 正确理解并认识“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应有的教益。3.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导学重点: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导学难点: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及“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 第一课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自主预习1、这两篇文章都出自于_。作者孟子,名_,是战国时期著名的_家,_家。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继_ 以后_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 _ ,有_之称。2、孟子 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叙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_。主张和平,反对战争。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4)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二、整体感知: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中心论点提出来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使用什么论证方法?3、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后面的内容?三、拓展延伸:对于”人和“得道”,你是如何认识的?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第二课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自主预习: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_(2)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_2解释加点字并翻译下面的语句。(1)饿其体肤 饿:_翻译:(2)行拂乱其所为 拂乱:_翻译:3阅读第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_ _4、请结合短文简析:多难为何能兴邦?5、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中,思想上要_身体上 _,行为上要_ 。(用原文回答)二、理清文脉,把握文意、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文中哪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这一点?、从行文上看,文章中哪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文章第三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比较孟子二章在论证方面的不同。三、拓展延伸: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请查找相关资料,补充一些例子。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有哪些名句与此句意思相同?请说出两句。四、文本感悟: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参考答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1、孟子,轲,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儒,孔孟,亚圣4、(1)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要,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2)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3)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父母兄弟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4)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二、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论证的主要特点是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再分别用事例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再从道理上论证中心论点。3、因为孟子就是以仁爱的观念为主,虽然得到了论证但是还是要把自己的观念写一下,而且后面的内容也是与前文的内容的补充,最后再次亮出观点。三、道即仁义,在古代指君王实行仁政,争取民心,现代普遍指一个人乐善好施,胸怀宽广,乐于助人,从而获得很多人的肯定,支持和帮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1(1)起,指被任用(2)犯错误(或:犯过失)2答案:(1)使他经受饥饿(之苦)。(或: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身体消瘦)(2)使他做事不顺。(或:所行不顺,使所做的事颠倒错乱。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所行不顺,使他的经历总是不顺畅如意)3答案: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4、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受一些考脸。当我们遭受灾难之日,也是对国家、民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磨砺之时。挫折可以使我们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灾难能使我们民族的斗志受到激发,凝聚力大大增强,那种战无不胜的民族精神和力量也会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刻强有力地凸显出来。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国家战胜任何困难,更好地走向兴旺和繁荣。5、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二、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是为了说明逆境(困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选好人才尚且如此,推而广之治理国家更应如此。“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这一点。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4.论述了人常常处在困境,才能不断奋发;国家常常没有忧患,则往往会遭至灭亡。即精神上的溃灭必然会导致物质上的灭亡。在论证方法上则运用正反论证,一反一正,为推断出中心论点打下基础。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将中心论点置于开头,先用概括性很强的事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论,突出地说明了“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将中心论点置于最后,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论证“生于忧患”,是全文的重点,方法是先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的观点,然后从理论上加以说明。论证“死于安乐”,只有“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一句,这是历史上大量亡国事实的高度概括。三、1、(1)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2)欧阳修两岁丧父,笃而成才。(3)爱迪生小时候一边卖报一边作化学试验。有一次,不慎在火车上引起了火,被车长打聋了一只耳朵。由于他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4)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白成带领义军打进北京城,志得意满,终致失败,这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真实写照。2、(1)没有伟大的意志力,就没有雄才大略。巴尔扎克(2)困难越大,战胜困难就越荣耀莫里哀(3)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会熠熠生辉查尔斯比亚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