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解析一思乡怀人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07190362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专题解析一思乡怀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诗歌鉴赏专题解析一思乡怀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诗歌鉴赏专题解析一思乡怀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思乡怀人:思乡,指客居在外的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怀人,指怀念异地的亲朋好友,这是古典诗词最常见的主题之一。“思乡怀人诗”一般与以下几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旅客、贬谪异地的官员、常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女子特有的一些意象:大雁、燕子、月亮、柳树触发游子思乡情怀的原因:眼前的景物(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以乐景衬哀情);声响(妇女的捣衣声、笛声)唤起游子的乡思;时令气候的变化让游子感慨时间流逝之快,漂泊流浪之久。常见鉴赏答案:首联交代时间、地点、环境特点、事件、人物身份;渲染气氛、奠定全诗情感基调;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想象;虚实结合。1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注】阑:阻隔;阻拦。直饶:纵使。分付:交付。(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参考答案:(1)隔,隔断、阻隔之意(1分)。一语双关(1),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1分)同时,也是诗人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1分),表达对江东的留恋不舍和现实中无法归去的无奈。(2分)(2)上片:实写诗人身在江边,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1分);虚写梦中回到江东(1分)。虚实结合(1分),表达对江东的留恋不舍和现实中无法归去的无奈(2分)。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1分),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1分)虚实结合(1分),表达对江东的留恋不舍和现实中无法归去的无奈。(2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鹧鸪天(南宋)史达祖雁足无书古塞幽。一程烟草一程愁。帽檐尘重风吹野,帐角香销月满楼。情思乱,梦魂浮。缃裙多忆敞轺裘。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注缃:浅黄色。官河:运河。(1)上阕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2)请结合全词,对“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两句进行赏析。(6分)(1)上阕描写了一个长期漂泊、思念家乡而惆怅凄凉的游子形象。帽檐积满了尘土说明其漂泊之久,古塞幽静说明此地荒凉,离家遥远。草色苍茫,旅程无尽,每走一程,愁绪就增添一分。大雁飞过,却没有捎来期盼的家信,思乡之情无以告慰。孤宿客馆,彻夜难眠,满楼月色更勾起浓重的思乡之情。(5分;其中总述3分,加点的关键词或其近义词各1分;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分)(2)这两句词人想象(侧面虚写、对写)家中的妻子也常凭栏远眺,思念远方的游子,将自己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深沉含蓄。河水平静,阑干温暖,渲染家乡温馨美好的氛围,与塞外的幽远苍凉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长期漂泊的孤寂惆怅和思乡之情。词人用“徙倚”这一细节描写写妻子随日影的移动不断变换倚栏位置,直到斜阳西下秋寒袭来,细腻表现了妻子的盼归之情。(6分;答出一点给3分,其中手法1分,赏析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3闻邻船吹笛杨基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注】分:料,料想。此指折柳曲。 此指梅花落。(1)这首诗的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4分)(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情感的?(4分)(1)这首诗的首联描绘了夜晚江边寂静凄凉的景象。在寒露满地的月夜,作者在茫茫的江面上听到邻船的响起动听的笛声,引发作者的思乡之情。作用:点出听见笛声的时间地点;渲染了凄凉的氛围;奠定了全诗忧伤的感情基调;照应标题。(2)抒发了思乡之情。(1分)作者通过侧面描写传达情思。(1分)他没有直接写自己思乡,而是猜想吹笛者一定是江南远行客,长久奔波不得归家,今夜反复吹奏折柳曲、梅花落曲子诉说羁旅乡愁,借邻船远行客道出自己浓浓的羁旅之愁和对家乡的思念。(2分)4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分)(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分)(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一是具有动态美。(分)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溪烟”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一样洁白和轻柔的特点;(分)第四句“流”字写出“溪烟”的动态美,形象生动。(分)(2)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月色皎洁,照映着溪水,水面上的雾气如云一样洁白飘渺,流淌到山寺前。诗人被美景深深吸引。二是思家,作者打开门欣赏夜景的同时,抬头看天,感受到寒意,想起自己羁旅漂泊、孤身一人的境遇,无限伤感,难以入睡。5早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答案】首联“灯残”表明天尚未明,但诗人已经携剑登程;颔联“鸡唱”表明天刚黎明时分,“独”表明由于时间尚早,网路上还没有行人;颈联“白草”“微有路”写出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线尚暗,道路还看不分明。(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答案】“背”是方向相反的意思。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大雁返乡奔向温暖的地方与诗人离乡出塞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这类题目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6含山店梦觉作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宿渔家郭震【原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注释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生涯:生活。海涯:海边。 含山:唐武德六年(623),分历阳县西部地区原龙亢县境域设含山县,县以境内的含山命名。含山,又名横山。清一统志说:“在含山县西三十里,崔巍雄峻,群山列峙,势若吞含,唐因以名县。”太平寰宇记又说;“以县境众山所含,故名含山县。”一说含山在今山西闻喜。 袂:衣袖。 觉:睡醒。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答案】运用了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手法。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借景抒情,再用“山月斜”烘托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或:诗人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这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这情不禁油然而生。用不在意衬托诗人的思乡之情。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参考答案二:2.韦诗的 “灯前”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 愉悦之情。(点明情感后应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宋)徐照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注】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21这两首诗都以_来写愁。(2分)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1.答案:猿声解析:两首诗放在一起考查时,往往要找共同的意象。22.答案:第一首前两句借景抒情,借日光的昏暗,暮雨的无尽无休烘托作者的惆怅;第二首前两句借用楚辞中的典故抒发愁情。第一首后两句直抒胸臆,哪里能够承受身在两地,共听猿猴的哀鸣的凄苦呢,第二首后两句辨析猿声本不凄苦,凄苦的是人的自我感受罢了。用议论的方式表达情感观点。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注】劳劳: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词的开头,玉笛声唤起作者的哀怨之情。(1分)春水茫茫,暮云低垂,烘托作者的迷茫伤感。(1分)看到远飞的燕子,作者不禁想起自己漂泊千里之外(1分);雨打过后稀疏的梨花,更增添了作者漂泊异乡的凄凉伤感。(1分)(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3分)清明节前后,作者思乡心切,在夜晚折下江头的柳枝以抒发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虽然那不是家乡苏堤的柳枝,也让作者皱眉伤感,所以说“不是苏堤也皱眉”。(3分)大别山【清】史承谦澄江如练,碧峰孤拥。指晴川、片帆催送。转眼春归,奈客里、登临谁共?踏残芳,玉鞭飞鞚。东连彭蠡,斜通嶓冢。古山川、楚天遥控。落日鱼龙,唤长笛、一声吹动。恨茫茫,北云南梦。(1)开篇“澄江如练,碧峰孤拥”两句描写景物,有何特点?(3分) (2)“古山川、楚天遥控”中的“控”字历来为人所称赏,请说说它好在哪里。(4分)(3) 这首词寄托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词作内容作简要说明。(3分)参考答案:9(l)江水澄澈,山峰秀丽,色彩对比鲜明;运用比喻,写江水如一条白练,写出江水的澄明。运用拟人,写出群山环抱中孤峰耸立的气势;从远眺或俯视的角度来描写所见之景;(1点1分,任意3点给3分)(2) 控即控制之意,这句话,描写了诗人站在山巅所看到的景象,远处古老的、辽阔的山川似乎与楚天相接,(1分)这个“控”字,运用比拟的手法,(1分)化静为动,(1分)形象地突出了大别山的高大。(1分)(3) 感叹时光飞逝 “转眼春归”(答“惜春”亦可);对客居在外的无奈(“奈客里”),作客异乡的孤独(“登临谁共”);异地思归的迫切心情(“踏残芳,玉鞭飞鞚”);对天各一方的遗憾、怅惘(“恨茫茫,北云南梦”)。(1点1分,须结合词句赋分,任意3点给3分)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宿【金】招兵问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1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同:孤独。异:韦应物的孤独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变化中体现恬淡自适的情怀。赵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凉的,表现了自己内心孤独引发的惆怅凄凉。【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题步骤为:总说;全诗(诗歌的某些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具体的意象、诗句进行分析。如果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时用了表达技巧,请点明。两首诗都是即景抒情,作者的情感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从景物来看,“孤独”是他们情感的共同的地方。但景物表现的意境略有不同,前者恬淡自适,后者孤独清冷。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答案】“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考的是修辞手法。回答时,结合诗句点明修辞手法并具体分析,后简洁点明效果。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