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说课材料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通用)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06926286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说课材料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说课材料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说课材料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子和原子一、我对教材的理解分子和原子在八年级物理已经提到,学生应该并不陌生,但有关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习分子原子的知识,是在学习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混合物、纯净物的基础上,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对以后学习化学方程式、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在知识方面,应该能使学生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技能方面,应该能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实验探究等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得到提高和培养。这节课的教学难度在于所学知识很抽象,因为他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微观世界,如果不能形象直观地给他们展示出来,他们将难以接受。根据我对教材的这些理解,我对这节课做了以下的教学设想。二、教学设想以生活中的实例和演示实验中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兴趣,利用多媒体和图片,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同时并用,在头脑中形成微观粒子的想象表象,感知微观粒子的存在。通过展示分子、原子的真实照片,进一步对学生产生视觉冲击,从而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观点;接着通过学生活动与探究以及思考、分析,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得出并理解“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分子间是有间隔的”等结论。三、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课题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常见的场景的图片及演示品红扩散的实验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从而引入新课。(展示图片)(二)传授新知,培养能力通过查阅资料,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分析归纳,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让学生的眼、手、脑都充分活动。帮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乐趣,获得知识知识点一是“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对前面情境图片及实验现象的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展示分子,原子的照片。不仅让学生从生活中能感受到分子、原子的存在,而且通过图片,让学生看到真实的分子、原子照片。并用多媒体展示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模型,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分子原子的想象表象。 (投影苯分子、硅原子的照片。)知识点二“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通过学生看书,阅读多媒体展示的资料,对有关水分子的一些数据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投影阅读资料图片)“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的运动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这一知识点先通过回忆品红在水中扩散并用多媒体演示其扩散的过程提出问题,并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组织学生完成课本上的活动探究得出结论(投影实验方案、现象记录,直观演示图片) 知识点四“分子之间有间隔”是通过数学问题激发兴趣,通过三个探究实验的实验现象引发思考,通过老师的类比实验帮助学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投影实验方案、现象记录,直观演示图片)(三)及时训练 巩固知识:通过四道思考题和四道训练题有针对性地对重点知识加以应用及巩固。(投影有关训练题)板书设计课题2 分子和原子(一)一、分子的存在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二、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七、教学反思 认真想想,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认为最成功的方面有以下几点: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通过情境再现和演示实验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教学中展示的图片都是生活中常见场景,但学生经常有这方面的感受而没有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老师提出的问题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学现场学生的反响比较强烈。注意力高度集中,此时,老师告诉学生,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必须从微观的观点去分析,学习分子原子的有关知识,从而顺利地引入课题。2、活动探究动手动脑: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主要有两个:一是分子在不断运动,学生在完成课本上的实验后,老师适时提出问题:使小烧杯中酚酞试液变红原因是什么?引发学生的种种猜想,老师对学生猜想加以综合,归纳出三种可能性,进一步要求学生讨论验证三种可能性的实验方案,通过比较,找到较好的实验方案,并要求学生分组协作。各完成其中一种原因的验证,老师综合验证的结果,得出结论。这一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特点: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验证。而且这一探究活动是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完成的。这一环节,作为老师,突破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作为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收获了探究问题的基本方法,还获得了探究成功的乐趣。整个探究活动,学生兴趣十分浓厚,精力特别集中,成就感很强。因此,这一教学过程可以说是整节课的一个教学亮点。二是分子之间隔的实验探究。3、多媒体展示形象直观:多媒体能够提供丰富视觉、听觉信息,在新课引入中提供了各种不同情景与分子知识有关的图片。一是唤醒学生对这些场景的回忆,二是给学生造成视觉冲击,引起学生的思考;多媒体能够把微观知识直观演示;在教学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微粒时,学生虽然能感受得到,但看不见,摸不着,老师对有关的知识和问题借助多媒体演示,使得微观的,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例如:为了让学生形成分子和原子的形象,教师在投影了分子原子的照片的基础上,还模拟了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的图片,在教学分子运动这一知识的时候也利用图片展示了敞口容器中水分子的运动情况。这样学生对分子知识的理解更直观,教学分子之间有间隔时,用多媒体展示了不同状态下分子之间的间隔不同。多媒体也能使课堂容量增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训练的内容。4、类比引导事半功倍:由于分子本身就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这一知识学生在理解上很有难度。教学中当学生在对实验中100mL水与100mL酒精充分混合后总体积无法解释时,老师及时提出问题:100mL大米和100mL沙子充分混合后总体积是不是200mL呢,然后针对问题进行实验,学生很快就能看到结果,是因为米粒之间有间隔,有一部分沙子到大米的间隙中去了,老师及时用这一现象类比水与酒精混合的问题。很快得到答案: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也会相互运动到对方的间隔中去。分子之间有间隔这一问题迎刃而解。这节课因为课前精心设计,过程控制得法,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探究过程中精力比较集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收获了能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进一步认识到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要注意多媒体手段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让化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