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性及其社会关系状况的调查报告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6566503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独立性及其社会关系状况的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独立性及其社会关系状况的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独立性及其社会关系状况的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农村留守儿童独立性及其社会关系状况的调查报告基于苏北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内容摘要:文章立足于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大量留守儿童这一宏观背景,对江苏省苏北地区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进行微观分析。调查从父母、老师、监护人和留守儿童自身出发,提出应增强学校针对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项目,改变外出父母及监护人的教育方式及观念,深化父母与监护人的沟通,提高家长对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唤起家长对子女进行全面教育的意识。文章着重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以六个维度来论证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无显著差异,从而选取独立性这样一个重要的心理概念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独立性状况,并在学习、生活、心理、情感等方面分析父母、老师、监护人和留守儿童四者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让四者和谐相处的主要措施。关键词:留守儿童 心理状况 独立性 社会关系 一、调查背景留守儿童一般被学术界定义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需要他人照顾的16岁以下的留守儿童(在学龄上一般反映为小学和初中)。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脚步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其子女就留在家乡与祖父祖母或其他亲戚一起生活。这种现象在苏北农村地区尤其普遍。本文所指的留守儿童为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监护人为与留守儿童一起生活的长辈或亲友。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社会各界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学术界更进行了大量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的研究。根据有关的文献整理结果,以学术界为研究主体发表的大量有关留守儿童的论文,其研究视点基本上以教育学和社会学为主,而对留守儿童的情绪、情感、心理侧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这些研究存在点大于面的倾向,不少研究成果过于突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行为表现等方面的个案差异;更重要的是,在各类研究中,指出并论证留守儿童弱势状态的文章占多数。基于以上的研究现状,我们另辟蹊径,在论证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的基础上侧重于用独立性指数来分析留守儿童的独立性状况,要求社会乐观地看待留守儿童这一现象,最后从社会关系层面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二、调查目的用假设检验的数据分析方法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方面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以得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这一基本观点,侧重选取独立性这样一个重要的心理概念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独立性状况,并在独立自主性强这一论点上分析留守儿童与父母、老师以及监护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挖掘出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已经拥有独立自主优良品质的留守儿童更好的成长以及父母、老师、监护人和留守儿童之间能够更好的和谐相处提供一定的参考。三、调查方法(一)调查对象 江苏省盐城市葛武小学学生、兴化市老圩乡中心小学学生和老师、常州市今创集团外来务工人员(二)调查方式 学生和父母采取调查问卷方式;老师采用深入访谈形式。(三)调查时间 2009年1月16日2009年2月3日 2009年4月1日2009年4月10日(四)问卷发放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的调查问卷在苏北一所学校完成,共发放100份,实收95份。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独立性指标和社会关系的调查问卷在苏北地区的两所不同的学校完成,共发放150份,实收132份。关于家长部分地调查在农民工集中的苏南地区进行,发放60份,实收51份。 最后对老师进行深入访谈。(五)数据整理1.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调查问卷样本构成状况的数据整理见表一。表一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调查问卷样本构成留守情况性别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总数留守比例男34154969.4%女32144669.6%总数66299569.5%2.关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分为六个维度,13个条目,每个维度23个条目。其中六个维度分别指(括号内为体现各维度的题号):学习焦虑(1、2)自卑倾向(3、4)孤独倾向(5、13)过敏倾向(6、7、8)身体症状(9、10)对人焦虑(11、12)具体的调查问卷请看附录1。3.在调查留守儿童独立性的部分我们将留守儿童独立性与社会关系调查问卷(附录2)(二)中的第一部分从学生角度调查的问题和选项都赋予了不同的权重以方便分析独立性指数。见表二。涉及独立性指数计算的调查共五题,每题起初的权重我们都赋予20%,但由于客观原因的不同对独立性指数的影响不同,每题的权重又各有增减。例如说第四题,是否需要接送上下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离学校距离的远近,与一个留守儿童的独立性的联系稍弱,所以赋予的权重就低。比例的确定是根据选项的独立性成分所确定的,例如说,第一题每天起床是否需要被叫醒,如果选A(经常)的话,那么无疑独立性是很高的,而选B(偶尔)的话就会降低独立性程度,选C则表明依赖性很强了。为方便计算,我们将题1和题4的A、C选项进行了交换。再依此类推所有的问题的权重和比例就可以明白表二的含义。表二 1-3年级数据权重和比例赋予状况选项权重问题ABC122%100%80%50%215%100%80%50%323%100%80%50%410%100%80%50%530%100%80%50% 表三中权重的设置程序与表二类似,例如说第四题是否看课外书,因为调查了解到学校强制性的安排学生每周一定要读多少的课外书所以它与独立性得到联系也会相对较弱,那么赋予的权重就低。而比例的确定与表二的比例的确定也类似,所以只需要依此类推就可以了解我们赋予的权重和比例的内涵了。为方便计算,我们将第3题的四个选项变为三个。具体权重与比例的设定请参见附录3。表三 4-6年级数据权重和比例赋予状况选项权重问题ABC120%100%80%50%220%100%80%50%330%100%80%50%415%100%80%50%515%100%80%50% (六)数据分析1.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用假设检验的数据分析方法,借助Microsoft Excel中“t-检验:平均值的成对二样本分析”的分析工具从学习焦虑、自卑倾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对人焦虑六个维度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从表四中得出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自卑倾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对人焦虑六个维度都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了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是否留守无关。事实证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状态上是平等的,并无所谓的“弱势”之说。社会上涉及到留守儿童就认为他们与非留守儿童相较心理健康上有严重缺陷是片面的。具体的关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六个维度的显著性差异分析请看附录4。表四 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差异显著性分析(t检验)分析维度t StatP(T=t)双尾t双尾临界结论(差异是否显著)学习焦虑0.00440.99672.5706不显著自卑倾向0.00380.99712.5706不显著孤独倾向2.57E-1612.5706不显著过敏倾向6.56E-1612.3060不显著身体症状-1.9E-1612.5706不显著对人焦虑0.00280.99792.5706不显著2.留守儿童的独立性分析留守儿童的因为长期与父母分离在独立性方面还会有一定程度的优势。所谓“独立性”,指的是人把握自己、独立作主的一种心理素质。其具体内容有“生活自立”、“学习自主”、“思想独立”这样三个层次。在留守儿童独立性调查问卷中分别将这三个层次赋予了不同的权重和比例。根据附录5中C语言程序的运行,我们可以得出在根据表二和表三赋予的权重和比例下,1-3年级的独立性指数的平均数为92.06%,4-6年级独立性指数的平均数为85.42%,看表五中以平均数为界限划分的样本数量,可以看出1-3年级独立性指数高于92.06%占总样本的84.62%,4-6年级独立性指数高于平均数85.42%的为80.60%。充分说明了留守儿童的独立性强这一论点。究其原因:首先,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多事情需要亲力亲为,锻炼了他们自己动手的能力;其次,留守儿童尤其是那些能体会到父母外出打工的辛苦的在情感上会更加的孝顺父母,很自觉的尽量减少父母的烦恼;最后,社会的眼光让他们过早的感受到了社会的不平等,使得心智较早成熟。3.留守儿童社会关系状况分析父母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家庭整体经济,更易于满足孩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要求,也为地区经济水平的整体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我们要做的不是禁止父母外出打工,而是在父母外出打工且没有条件将孩子带在身边抚养的同时,让孩子们能够在更健康的环境中成长,我们将进一步分析独立性指数高于平均数的留守儿童的社会关系即留守儿童与父母、老师、监护人之间的关系情况,将父母外出打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而积极影响更能够广大。表五 根据独立性指数分析后样本量选择情况汇总年级样本1-3年级4-6年级样本总量6567低于平均数1013合格样本量5554表五是留守儿童的样本数低于独立性指数平均数的样本以及合格样本情况总和。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关系分析都是在表五的基础上进行。根据表五进行以下数据分析:(1)留守儿童、父母、监护人三者之间关于留守儿童各方面问题的分析在逐步解剖分析留守儿童,父母以及监护人的关系前,先从心理的角度对这三个群体进行综合分析对这三者关系进行大致的了解。即将这三者认为的事实相对照,从相互矛盾中开始以下的分析。图一是关于留守儿童、父母、监护人三者之间关于留守儿童各方面问题的分析。通过调查的数据分析,留守儿童希望周围人对自己的学习关心程度为60.18%,父母认为自己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关心占40%,而监护人认为自己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占51.75%,但是父母认为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缺乏关心的仍然占45.10%。这些数据表明父母与监护人以及留守儿童之间在思想上都是有矛盾的。父母或者监护人不能准确的知道留守儿童的真正需求,使得留守儿童需要的关心并没有得到,那么即使父母和监护人都已经做出了努力也是对留守儿童成长极为不利的。更何况如果这种矛盾不能及时解决而激化,那么受影响的就不仅仅是留守儿童的成长了。 从图一可以看出留守儿童与父母、监护人之间的关系紧密。我们在此基础上将父母、监护人、留守儿童进行单独分析 。 图一 关于留守儿童、父母、监护人三者之间对于留守儿童的关心各方面问题的分析的综合图 希望留守儿童父母抚养人父母与监护人交流情况分析父母与监护人的交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与监护人的交流可以很好的了解留守儿童成长的现实状况。对于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即使自己不在身边也可以通过与监护人交流商量共同想办法解决。对于留守儿童,在知道父母如此关注自己也能在心理上得到许多安慰。调查结果显示,在实际接收调查的51位留守儿童父母中,父母与监护人经常交流的只有10%,一般与偶尔交流占大多数分别为47%和41%。当然,从不交流的也很少,只占样本的2%(见图二)。图二 父母与监护人交流情况饼状图 父母与留守儿童的交流情况分析家庭在儿童的成长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留守儿童家庭中,父母的外出务工使得儿童成长中的亲子教育出现缺位和中断。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遇到问题往往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父母,因为父母是他们最值得信赖的人。而对于留守儿童则更需要经常与父母联系,因为交流与接触才能增进彼此的感情,如果在不经常接触的情况下还经常不联系,则会使留守儿童与父母存在更大的隔阂,父母不再值得留守儿童信赖。调查显示,在接收调查的51位家长中,父母与留守儿童电话联系的次数超过四次的占相当大的比重,为56.86%,而每年见面次数只有几天也占绝对大的比例,为54.9%(见图三)。图三 父母与留守儿童的联系情况柱状图 留守儿童对父母打工的理解和情感分析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留守儿童面临的亲情缺失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思念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这一缺失的想象性修复,思念的结果既表现为留守子女对父母关爱的远距离追忆和期待,也表现为因思念无法实现而可能形成的情感冷漠。从图四中,我们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理解并支持父母外出打工的占74.55%,在父母打工过程中经常想念父母的有75.68%,不希望父母外出打工的占63.1%。 (2)父母、老师以及留守儿童之间的关系分析因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将留守儿童,父母与老师这三者又联系在一起。这三者关系的融洽相处,对于留守儿童今后的教育与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于是,本文又将父母、老师以及留守儿童之间的关系进行单独分析。图四 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情感分析情况柱状图 父母与老师交流情况分析在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过程中,父母与老师的交流配合应该说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则更为重要,因为父母长期在外不能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进行很好的监督,只能通过与老师交流了解他的学习状况,听取老师的建议再结合留守儿童自身采取一些措施。调查结果显示,在实际接受调查的51位留守儿童家长中,父母与老师经常交流只有3.92%,而从不交流占得比重最多,达到41.18%,一般交流的与偶尔交流的分别占有19.61%和35.29%的比例(见表六)。表六 父母与老师交流情况频率分布表分布选项频数频率经常23.92%一般1019.61%偶尔1835.29%从来不2141.18%样本总量51 老师和学生交流情况分析 老师与学生的交流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最近的学习动态,及时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而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缺少父母正常关注的情况下,老师的关注无疑让他们感觉自己还是受到关注的,没有被冷落,对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也是一种激励。表七 老师和学生交流情况分布频率分布表分布选项频数频率经常76.42%偶尔4339.45%从来不1513.76%犯错时4440.37%样本总量109而调查结果显示,老师与留守儿童交流的并不多,只有犯错时老师会与学生交流和偶尔与学生交流这两项平分秋色都占相当大的比例,相反,经常交流与从来不交流的两个极端只有很少的比例分别为6.42%和13.76%(见表七和图五)。图五 老师和学生交流情况柱状图 (3)留守儿童、监护人,父母,老师这四者关系综合分析 不少留守儿童性格内向,情感淡漠,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缺乏安全感。遇到困难很多时候都自己默默承受,在调查时,有小留守儿童说自己有烦恼时都是对着镜子说话,而监护人在留守儿童没有告知烦恼的情况下一般是不知道留守儿童是否遇到麻烦的。当留守儿童在遇到问题寻找的倾诉,说明他对那些对象就比较的信赖,而他们之间更好的交流则显得更为重要。调查显示,在接收调查的109位留守儿童中,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有困难侧重于找老师帮忙,占样本总量的56.03%,而在心理和生活上有困难时还是找父母的比较多,分别占样本总量的45.05%和59.46%(见表八和图六)。表八 留守儿童哪些方面有困难向哪些对象倾诉的频率分布内容对象学习心理生活父母24.14%45.05%59.46%监护人9.48%14.41%19.82%老师56.03%18.92%10.81%其他10.34%21.62%9.91%图六 留守儿童各方面有困难向哪些对象倾诉的环状图四、调查结论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我们基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父母、监护人与留守儿童三者之间交流不足以至矛盾重重父母与监护人的经常交流的只有9.8%,一般与偶尔交流的共占88.24%。这说明了父母与监护人之间的交流是不够的。父母外出打工时,那么在家照顾孩子的就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而交流本身就是沟通感情的桥梁,要想让留守儿童更快乐的成长,想让父母与监护人之间的关系更和谐,经常性的沟通与交流是重要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是看到父母、监护人和留守儿童的关系非常复杂与矛盾。例如说留守儿童认为自己最需要关心的是学习,而父母和监护人都“自认为”很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但是父母还是认为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关心很欠缺。这说明了这三者关系有着很多的冲突。而这冲突的根源就是没有好好的沟通。 (二)父母与留守儿童的交流方式单一且交流相对较少父母与留守儿童的电话联系还是比较多的,而见面次数却很少。其中,父母与留守儿童一个月电话联系次数超过4次的有56.86%,而电话次数在1-3次之间的有29.41%,有事才打的占13.73%。虽说电话联系次数较多的占很大比重,但是不能忽略联系次数较少的也有很多。而父母与留守儿童一年中见面只有几天的占样本的54.9%,见面次数三个月以上的只有2.4%。这些对父母与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都造成很大的障碍,使得留守儿童对父母情感冷漠。(三)留守儿童可以理解父母外出打工但情感上依恋父母 从图四可以看到留守儿童是一个矛盾综合体,他们理性上可以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知道打工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让自己生活的更好;但是他们很依然在感性上思念外出打工的父母并且并不希望父母外出打工,毕竟父母对留守儿童的感情是无论如何都不可代替的。(四)父母与老师之间缺乏交流父母与老师的经常沟通才可以更清楚的认识到留守儿童的优缺点,以便对症下药。但样本显示父母与老师之间经常交流的只占3.92%,而从来不交流的占样本的41.18%,一般交流与偶尔才交流的总占样本的54.90%。(五)老师与留守儿童之间经常性的沟通不足小学是留守儿童可塑性很强的一个阶段。老师与留守儿童的关系密切可以用更优良的学习态度影响留守儿童,并增强留守儿童的自信心。而调查发现,他们之间经常交流的占6.42%,而偶尔交流与犯错误时的交流占总体的79.82%,再者,从来不交流的有13.76%。(六)学生留守儿童各方面的困难分别找谁帮忙各有侧重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老师和家长在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到的帮助更多,相反监护人在留守儿童的成长中的帮助作用都不突出。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有困难找老师概率为56.03%,生活和心理上有困难找父母的分别占59.46%和45.05%。而留守儿童在学习、心理或生活上有困难找监护人的分别只占9.48%,14.41%和19.82%。这说明留守儿童与监护人之间缺少交流与沟通,有一定的隔阂,这对父母外出的留守儿童的成长是比较不利的。(七)老师代表认为社会留守儿童现状由社会分工所决定老师代表这样认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势必会有一部分人外出打工来增加收,留守儿童现状只是暂时性的社会问题,只要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这种现象必然会消除。”而在留守儿童现状存在的时间里,老师只能尽可能地帮助留守儿童。教育本身是一个多方面配合的问题,光靠老师根本不够,家庭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希望在外的父母可以经常性的与家中的留守儿童,监护人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的教育子女。五、调查建议留守儿童的独立性较强,但从生理上来说他们依然还是个孩子。为了不使亲情陌生化,使孩子在具有独立性的同时依旧能保持本身年龄的童真,我们针对上面的各方面的调查分析与结论,提供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一)监护人方面:监护人长期与孩子生活在一起,监护人自身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潜移默化,言传身教显得尤其重要。在留守儿童家庭,监护人的“重养轻教”现象很普遍,认为衣食无忧就算尽到监护责任,但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在家庭教育中监护人应该向孩子灌输正确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应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将生活的牢骚在孩子面前表现;积极与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最新状况。再者,监护人可以通过媒体报纸学习关于怎样教育孩子的方法以科学的关心孩子,真正了解到孩子的需要。(二)父母方面:实验研究, 孩子在一周岁内如果缺乏母爱就会智力迟滞; 三周岁内如果得不到母爱就会性格孤僻; 八、九岁时如果缺乏母爱就会个性执拗古怪而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并且终生难以补偿。因此如果父母非要一方外出务工的话, 要改变家长外出的方式, 初中前可让父亲多外出, 母亲留在家里抚养和监督孩子; 初中后则父亲多留在家里, 母亲外出打工, 这样可以相对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的存在与完整。 有教育家指出:儿童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儿童能够自己教育自己, 儿童的能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发展。家长在外出打工前应该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孩子多锻炼和实践。掌握生存的基本生活技能, 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发展自己的人格,不断增强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 由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情况下应该做的事情。使留守儿童获得生存与发展中“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的能力。 同时父母与监护人之间也应经常性地沟通,保持良好的关系,以便监护人更加体贴孩子,譬如说经常性地嘘寒问暖以及电话联系;加强父母与老师的交流,如参加家长会,与老师增加电话联系或者与老师单独见面以增强对孩子地了解;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更应该频繁交流,在寒暑假期间将孩子接到身边照顾,过年过节回家与孩子团聚,即父母应抓住可能的机会与孩子培养感情。(三)孩子方面:孩子应该是父母和监护人之间的“润滑油”,成为父母和监护人之间良好关系的桥梁,而不是“火上浇油”的引起矛盾激化;主动与监护人沟通,帮助监护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体谅监护人的年老体迈并尊敬他们;主动与老师联系,将自己的喜怒与烦恼多与老师交流,不仅可以排解自己心中的不快,更可以让老师纠正自己可能偏离的想法,增强积极主动的决心和信心。另外,留守儿童自身要克服自卑的心理,经常性的合群生活,做到乐观开朗,认真学习,孝顺长辈,助人为乐,积极进取,培养优良的素质和修养。 (四)学校方面:在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学校,可以进行教师队伍的试点培训。从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式、观察方法、帮助手段等方面系统开发学校与家庭互动的支持工具。鼓励对留守儿童进行寄宿制管理,改善留守儿童的居住环境。以宿舍为单位分配辅导老师,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进行深入地了解,以及时解决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在辅导老师的选择上,通过竞争上岗机制以给予最适合的人选优惠的待遇。学校定期组织孩子参观留守儿童父母所在的工厂或地区并实践劳动,使孩子更好的了解父母的工作,感受父母的辛苦,对孩子们进行爱的教育。 老师定期家访,与孩子的监护人进行交流;在学校里加强与孩子沟通,耐心的听孩子的倾诉,细心的帮助学生,全方位的关心学生,不以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应注意方式或方法,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老师加强与孩子外出打工的父母联系,对父母的询问表示耐心与热情。 (五)政府方面:当地政府建立留守儿童登记制度,详细了解留守儿童父母的去处,一方面积极与大多数留守儿童父母常去地政府进行合作,重视指导农民工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使之正确指导孩子的学习、思想品德教育等,另一方面给予留守儿童和监护人以实际的帮助与扶持,确保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能够得到解决。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机导致大量农民工失业回乡,政府鼓励回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给予掌握技术、拥有资本的农民工优惠的待遇,充分发挥他们的创业积极性。一方面地区经济得到发展,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可以不留守。 对于跟父母一起进城的留守儿童,政府应开通留守儿童在当地入学教育渠道,完善户籍制度,让孩子能够平等的在城市接受教育,切实保障孩子的义务教育的权利,使孩子享受同等的城市文化。 (六)社会方面:社会各界广泛利用电视、电影、网络、报纸等宣传手段呼吁全社会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注;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提高村民的精神文明素质,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文化氛围;鼓励大学生村官对于留守儿童的政策关注并做出实际行动以帮助留守儿童,组织大学生进农村对村民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宣传,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为农民工在家乡提供就业机会以减少留守儿童。 所做的一切努力只为了让留守儿童更健康的成长!参考文献:1陆士桢:中国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现状与社会保护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2叶敬忠、贺聪志:静默夕阳中国农村留守老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3卢德平:中国弱势儿童群体.问题与对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4余秀兰:社会弱势群体的教育支持,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版。5卢德平:中国弱势儿童群体.问题与对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6宋专茂:成长心理案例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7格林著,张静译:如何引导暴躁的孩子,沈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8斯托曼著,王力译:情绪心理学:从日常生活到理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9王国辉:基于农户净收益最大化的中国乡城迁移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10盛骤、谢式千、潘承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11孙玉娜、孙玉艳: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分析,载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第7期。12杨秀清:“留守孩”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思考,载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6年第2期。13杜琼:和谐农村视野下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状况及对策,载科教文汇2008年12月下旬刊。14刘祖强、谭淼: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现状与前瞻,载教育导刊2006年6月号上半月。15黄爱玲:“留守孩”心理健康水平分析,载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第5期。16黄雪松、刘克纾: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成因、影响及对策探析,载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17贾香花:家庭教育“缺位”与学校教育“补位”农村留守儿童人格发展问题及解决路径,载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第5期。18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载教育探索2005年第5期。19李陈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亟待解决,载光明日报2002年04月09日。20李庆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响,载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第9期。21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22王东宇:小学“留守孩”个性特征及教育对策初探,载较抗心理学杂志2002年第5期。23吕绍清: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载中国妇运2006年第6期。24朴婷姬:中国朝鲜族单亲儿童及留守儿童现状及教育,载延边党校学报2007年第1期。25曹述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实证研究以湖北省6县304名留守儿童为例,载青年探索2006年第3期。附录1:关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亲爱的同学:你好!欢迎你参加关于苏北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本问卷采用匿名填写,你的答案无所谓对和错,只要是你的真实想法,都是对我极大的帮助。您所填答之资料,仅作为学术研究统计分析之用,绝对保密,请放心作答。完成大约需要10分钟,请不要遗漏任何项目,非常感谢!基本信息:年级: 性别: 是否是留守儿童: ( )是 ( )否若是留守儿童,请先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你家中何人出去打工? A父亲 B母亲 C父母一起 D没有人出去打工2你现在与何人生活在一起?A(外)祖父母 B父亲或母亲 C姑姑,舅舅等亲戚 D独自一人以下问题需要所有的同学回答:心理健康调查:1你学习成绩不好时,是否经常担心? A经常 B有时如此 C从来不担心2你是否一遇到考试,就会担心考坏? A是的 B有时如此 C不是的3你是否感到自己没有存在的价值? A是的 B有时如此 C不是的4你觉得自己的外貌不如别人吗? A是的 B有时如此 C不是的5你是否觉得和同学一起玩,不如自己一个人玩? A是的 B有时如此 C不是的6你是否容易为小事烦恼,常钻牛角尖? A是的 B有时如此 C不是的7别人笑你的时候,你是否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事? A是的 B有时如此 C不是的8你是否感到无缘无故的沮丧? A是的 B介于“是”与“不是”之间 C不是的9你是否感觉夜里睡眠不好? A是的 B有时如此 C不是的10你是否觉得自己身体有毛病吗? A是的 B有时如此 C没有11你是否觉得别人在说你坏话? A是的 B有时如此 C不是的12你收到批评,是否经常放在心上? A是的 B有时如此 C不是的13你和大家在一起时,是否觉得自己是孤独一人? A是的 B有时如此 C不是的附录2:关于留守儿童独立性以及社会关系的调查问卷(一)从父母角度调查请在每题后面写上您所选择的答案代码(每题只选一个答案)。请根据个人意见选择相应选项。谢谢您的合作。1.您与您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关于留守儿童各个方面交流吗?A经常 B.一般 C.偶尔 D.从来不2.您与留守儿童一个月几次电话联系?A.多于4次 B.2-3次 C.1次 D.有事才打3.一年中您与留守儿童的相处时间多长?A.3个月以上 B.1-2个月 C.几天 D.有事才见4.您觉得监护人对待您留守儿童哪方面有欠缺?A.学习的关心程度不大到位 B.生活方式(习惯)不满意C.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的交流不到位 D.(自己任意填)5.您最关心的是留守儿童的哪个方面?A.学习 B.生活 C.心理 D.没有特别关心的6.您(或您爱人)是否与老师交流(包括电话、家长会、单独见面等)?A.经常 B.一般 C.偶尔 D.从来不(二)从学生角度调查第一部分1-3年级: 1.早上需要别人叫醒起床吗? A.从不 B.偶尔 C.经常 2.早上起床是自己穿衣服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3.每天自己整理书包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4.每天有人接送上下学吗? A.从不 B.偶尔 C.经常 5.每天自觉完成作业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4-6年级: 1.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扫地、洗碗等)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2.自己洗过自己的衣服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3.可以独立认真地完成作业吗? A.独立且认真 B.独立但不认真 C.借鉴其他同学的 D.经常不完成 4.经常看一些课外书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5.有一些可实现的近期目标(如考上重点初中,考试排名进步,当班干部等)吗? A.有的,很明确 B.好像想过这方面的问题 C.没有过 第二部分1.如果学习上遇到困难,你会找谁帮忙? A.父母 B.监护人 C.老师 D.其他_ 2.如果有什么烦恼会找谁倾诉? A.父母 B.监护人 C.老师 D.其他_ 3.如果生活上遇到困难,你会找谁帮忙? A.父母 B.监护人 C.老师 D.其他_ 4.你希望你的父母外出打工吗? A.希望 B.不希望 5.你的老师找你谈话吗? A.经常 B.偶尔 C.从未 D.犯错时 6.你的监护人对你的哪个方面更关心? A.学习 B.生活 C.心理 D.没有特别关心的 7.你希望你周围的人对你的哪方面关心更多一些? A.学习 B.生活 C.心理 D.其他_ 8.你在父母外出打工时会想他们吗?A.经常想 B.偶尔想 C.从不9.你可以理解你的父母外出打工吗?A.可以理解并支持父母外出打工 B.不可以理解但不阻止父母外出打工 C.不理解并且非常反对父母外出打工说明:第一部分的调查数据用于计算每个学生的独立指数并据此把学生分类第二部分的调查数据用于对独立指数不同的学生群进行分析对比,从而分析影响独立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三)关于老师采访的问题1.您了解班上的留守儿童的数量以及现状吗?2.您给予班上的留守儿童特殊的照顾吗?譬如说经常找他们谈话或者家访之类的。3.您怎么看待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现状?4.您觉得父母,监护人,留守儿童以及老师之间如何配合才会是留守儿童能够更好的发展呢?附录3:留守儿童独立性问卷中问题选项具体权重和比例的设定表二 1-3年级数据权重和比例的表格选项权重问题ABC122%100%80%50%215%100%80%50%323%100%80%50%410%100%80%50%530%100%80%50%说明:根据客观原因的不同,我们将所有问题的赋予不同的权重,例如说第四题,是否需要接送上下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离学校距离的远近,与一个留守儿童的独立性的联系稍弱,所以赋予的权重就低。第二题的权重设定是考虑到调查对象虽是13年级的学生,但由于一年级的学生调查表很多都不会填写,所以侧重调查的是三年级和二年级,而三年级的学生穿衣服基本上不是难事,所以设的权重也相对较低。第一题和第三题权重的如此设定是因为留守儿童每天早上准时起床和整理书包的能力是因人而异的,与留守儿童是否独立有比较大的关系。所以设的权重就比较高。第五题的权重设定是因为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与独立性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设定的权重最高。这样所有的权重总和为100%。而比例的确定是根据选项的独立性成分所确定的,例如说,第一题每天起床是否需要被叫醒,如果选A(经常)的话,那么无疑独立性是很高的,而选B(偶尔)的话就会降低独立性程度,选C则表明依赖性很强了。比例的总和也为100%。为方便计算,我们将题1和题2的A、C选项交换。表三 4-6年级数据权重和比例分析选项权重问题ABC120%100%80%50%220%100%80%50%330%100%80%50%415%100%80%50%515%100%80%50%说明:根据实际情况的调查,我们将所有问题的赋予不同的权重,例如说第四题是否看课外书,因为调查了解到学校强制性的安排学生每周一定要读多少的课外书所以它与独立性得到联系也会相对较弱,那么赋予的权重就低。而第五题留守儿童是否有近期目标这是所有的学生都存在的问题,与留守儿童的独立性的关系并不是非常强烈,所以赋予的权重比较低。第一题和第二题的做家务与学生的独立性还是有比较密切的关系的,所以赋予的权重比较高。第三题留守儿童是否认真完成作业与独立性有密切关系,因此赋予的权重最高。而比例的确定与表格一的比例的确定类似,所以只需要依此类推就可以了解我们赋予的权重和比例的内涵了。为方便计算,我们将题3的四个选项改为三项。在用上述的权重和比例计算具体的独立性指数的过程中,我们用了程序设计来简化计算,所采用的是Turbe C 2.0软件,程序段见附录5。附录4: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六个维度显著性差异分析在学习焦虑、自卑倾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对人焦虑六个维度,运用Microsoft Excel中“t-检验:平均值的成对二样本分析”的分析工具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差异显著性进行具体的分析:通过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每个题目选项上的统计比例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例如留守儿童总数为66人,在第1题中选A选项的有44人,那么比例即为44/66,依此类推。进行统计学上数据的假设检验分析。表一 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倾向方面差异显著性分析题号选项留守状况第1题第2题A选项B选项C选项A选项B选项C选项留守儿童44/6622/66047/6615/664/66非留守儿童19/299/291/2916/2910/293/29结论t Stat: 0.0044 P(T=t)双尾:0.9967t双尾临界:2.5706 差异是否显著:不显著 考试焦虑又称为考试恐惧,是指因考试压力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恐惧等复合情绪障碍,还可能伴有失、消化机能减退、全身不适和植物系统功能失调等症状。这种状态影响考生思维广度、深度和灵活性,降低应试的注意力、记忆力,使复习、考试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无法参加考试。 由调查分析得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方面并没有很大差异,而学习焦虑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主要是由于学校、家庭和社会;内因是个人的认知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有关。学习焦虑是后天习得的心理障碍,是由于不好的教育环境导致的,主要是父母或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太高,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而这种情况在每个孩子身上都会出现,且可能留守儿童会更甚,因为他们的方面都在身边,随时都在监督他们,无形中便会产生压力。所以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在焦虑方面无差异是可以日理解。表二 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自卑倾向方面差异显著性分析题号选项留守状况第3题第4题A选项B选项C选项A选项B选项C选项留守儿童022/6644/661/6626/6639/66非留守儿童3/294/2922/291/2911/2917/29结论t Stat: 0.0038 P(T=t)双尾:0.9971t双尾临界:2.5706 差异是否显著:不显著 自卑是一种自己轻视自己,觉得处处不如他人的一种消极自我意识,对人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危害很大。有自卑心理的人,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或优势,处处觉得低人一等,无所作为,悲观失望,甚至对稍加努力即可完成的任务,也自叹无能为力而轻易放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占了绝大对数,大家都处于相同或相似环境中,自卑本属于少数行为,因为留守儿童大多数的存在,反而没有让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