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练测)2017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6 鉴赏诗歌的形象(讲)(含解析)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6533975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讲练测)2017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6 鉴赏诗歌的形象(讲)(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讲练测)2017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6 鉴赏诗歌的形象(讲)(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讲练测)2017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6 鉴赏诗歌的形象(讲)(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16 鉴赏诗歌的形象(讲)目标明讲1了解鉴赏诗歌形象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2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基本方法,准确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考点详讲考点一:意象【真题回放】1(2015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好事近清 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1) 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4分)【答案】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现出来。【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诗歌情感和手法的题目,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关键是诗歌的一些答题思路和方向,只要方向正确,很容易得分。情感要注意诗歌的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炼字”注意从手法、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切入。(2) 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作者为何说“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答案】“悬崖”指倒映江中的陡峭山崖。“崩坼”本指倒塌断裂,此指江中的山影破碎散乱。作者担心竹篙一撑,江面激起水波,把江中的山影漾乱,美景被破坏。【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诗歌内容理解的题目,注意读懂诗歌,不要把词语理解为真正的“悬崖”,要结合前句“仔细”分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诗歌内容的题目,关键是对诗歌的理解能力,体现诗歌的考核点是基础的赏析,但也有一定的难度。要结合诗歌的情境作答。此题关键是对诗歌的意象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诗意进行分析,注意和全诗的情感结合体会诗歌意象的内涵。2(2015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雨过至城中苏家宋 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注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分)【答案】尘土涤净 紫烟渐散 雨过日丽 红花沾雨 柳色葱翠【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小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诗歌景物描写的鉴赏能力,但是出题者避开了“本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的常规提问方式,而是从诗歌景物描写的最基本处考查,降低了难度,又考查了学生的鉴赏实力。(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答案】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比拟,如“柳拂”。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解析】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可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方面考虑。颈联最突出的技巧是对仗,“花飞”对“柳拂”, “红香湿”对“绿色匀”;“ 拂”字给以“柳”人的特征,属于比拟修辞;“花飞衣袖红香湿”从视觉、嗅觉、触觉的角度来写。作答时,先要点明技巧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技巧手法的使用即可。【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小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表达技巧。属于诗歌鉴赏中重要的内容,难度适中,有区分度,一般学生根据律诗特点,能比较容易的答出“对仗”;由“拂”字也能轻易判断出“比拟”技巧;第三点,部分学生可能考虑不到。诗歌表达技巧因其内容繁多,一直是复习中的难点,也是高考出题的重点,本题既能让学生有答案可写,又能考查学生的能力。(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答案】雨后天晴访友喜悦之情; 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诗歌鉴赏题分三个小题完成,在前两个小题的引导之下,第三个小题水到渠成。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理解全诗是基础,遵从“四读”原则(读题目、读作者、读诗句、读注释),全面把握诗歌的情感。本诗歌鉴赏的三个小题的顺序符合学生诗歌鉴赏的逻辑思维,注释内容给学生思考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出题者选材精准,既考查了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又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难度适中。【规律探秘】高考中对意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的象征意义设题,通过分析意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2016年高考没有单独设题,从近年高考试题来看,题型为主观题。但正确把握意象是读一首诗词的基础,也是正确解答其他类题目所必须的具备的能力。2017年高考仍会沿袭2016年高考命题特点,会更多地将对意象的考查渗透在其他考点中进行。【知识梳理】“意象”是指诗歌中渗透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这些物象因注入了诗人的情感而作为“意象”出现在诗作中,诗歌中对草木花果、虫鱼鸟兽以及月露风云的形象描写,往往表达出诗人的审美情怀,具有象征意义。因而鉴赏这些意象就不能停留在表层,而应更多地关注其内涵。只有了解形象所蕴涵的文化意义,才能准确地欣赏作品中具体形象的特定含意。【方法指导】1熟悉高考,把握规律。历年高考意象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题目(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高考鉴赏意象类试题题型及选材范围,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可以发现一些考查热点、考查频率,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2立足课本,注意积累。高考诗歌鉴赏命题取材于课外的材料,不直接取材于课内,但其解题的依据、方法,乃至于技巧都存在于课内,所以课本古诗词中意象的复习很重要,这是一种意象的积累和文化的积累,是对文明的吸纳。课本的内容一定要认真复习,做到消化吸收,惟有“得法于课内”才能“得益于课外”。3多读勤练,拓宽知识面。中国古典诗歌量多面广,而学生在整个高中学习阶段所接触到的诗歌数量却是有限的,因此在要平时复习中多读勤练,一方面增加对古典诗歌知识的储备,一方面提升应试能力。4掌握鉴赏意象类试题解答方法:(1)以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事物特征)作为鉴赏的依据。(2)以事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作为鉴赏的角度。(3)掌握一般的鉴赏流程:物的外形特征物的内在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4)积累古诗词中常见意象:送别类:杨柳、长亭、南浦、酒思乡类:月亮、鸿雁、双鲤、捣衣、杜鹃、斜阳愁苦类:梧桐、芭蕉、流水、猿猴高洁品质类:菊花、梅花、竹、兰、松柏、冰雪、蝉爱恋、相思类:红豆、莲子、连理枝、比翼鸟边塞战争类:长城、马、楼兰、柳营、羌笛、青冢闲适类:五柳、东篱、三径、渔樵(5)掌握一般答题步骤:点明诗中所描绘的主要意象;分析意象的特点,探求其象征意义;结合诗人自身的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训练提升】1(2016届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三11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菊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注】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案】色美:花心淡紫、花瓣嫩黄,色彩鲜明而和谐;味香:它有罗含宅中菊的香味;品高:将菊花的色、香与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人联系起来,赋予其高贵的品格。(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解析】试题分析:抓住诗中的“紫”“黄”和“香”作答,还要结合典故分析菊花的品质。【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意象特征的题目,分析时注意由表及里,首先分析表面的特征:色美、味香,还要注意是托物言志的诗歌,写物是为表达志向,所以还要注意分析和人相同的品格,结合诗中的陶渊明和罗含的典故可以看出四“品高”。(2)本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答案】前六句借助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才德具佳却不为世用的苦闷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3分)最后两句以菊自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2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抓住诗歌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禁重露”“怯”“愿”等分析。【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注意抓住词中的“禁重露”“怯”“愿”带有的情感色彩的诗句进行分析。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2(2016届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苏 轼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床亦香滑。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1)简析首联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的情感。(3分)【答案】诗人骑快马着轻衫,在三百叠的群山中一闪而过,用夸张的手法传达了轻松愉悦之情。(3分)【解析】试题分析:题干问“简析首联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的情感”,主要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常考的主要是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手法。“简析”二字很重要,表示答完手法和情感,还要有对诗句的解读。【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首先应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有: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2)诗中哪些方面可见“野人舍”的特点? (4分)【答案】室外环境:修竹倚山,淸泉橫道;生活用品:芒鞋竹杖,蒲荐松床。(4分,每点2分)【解析】试题分析:诗中描写“野人舍”的地方主要是颔联和颈联。颔联写了室外的修竹和清泉;颈联着重写了竹杖和松床。特点比较好概括。【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本考点要求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归纳,要完成从局部到整体的全面把握,再由整体到局部的剖析理解的过程,以题目的中心,搜索信息,看归纳是否全面,分析针对点是否准确。答题主要考虑的就是全面和准确这两点。(3)结合尾联,赏析“孤萤”这一形象的作用。(4分)【答案】以孤莹夜深自开阖,衬托山居环境的幽静;以孤萤自况,表达诗人内心的孤寂。(4分,每点2分)【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1抓物象的特点。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3抓意象的特殊内涵。3(2016届山东寿光现代中学高三上10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叹庭前甘菊花杜甫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甘菊花的形象特点。(4分)【答案】甘菊花因为移植的时间晚了,没能赶上重阳佳节绽放,即使开得灿烂多姿也无人欣赏,枝叶繁茂却要遭受风霜侵袭。诗歌塑造了生不逢时,不被欣赏,无所依靠,饱受风霜的甘菊花形象。【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鉴赏诗歌的意象的题目,要抓住诗中描述意象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通过词中的词语“移时晚”“不堪摘”“空长”“缠风霜”,可以看出是生不逢时,不被欣赏,无所依靠,饱受风霜的形象。【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这类鉴赏诗歌的意象的题目,要抓住诗中描述意象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先分析诗句本身的意思,再进一步分析其塑造的形象才完整。(2)诗的五、六两句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情感?(4分)【答案】反衬(对比也可)(1分)。用“野外”“众芳”细琐却被采回摆放厅堂,反衬甘菊花的生不逢时、无人欣赏。(2分)对“众芳”细锁被采回摆放厅堂的现象表达了不满,对甘菊花的遭遇表达了惋惜与同情。(1分)(答“象征”,以“众芳”象征才能平庸之人,言之成理,也酌情给分)【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手法和情感的综合考核的题目,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4(2016届湖北孝感高中高三10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有 叹杜 甫壮心久零落,白首寄人间。天下兵常斗,江东客未还。穷猿号雨雪,老马怯关山。武德开元际,苍生岂重攀。此诗句为杜甫晚年的作品。江东客:诗人自称。武德:唐高祖的年号。开元:唐玄宗的年号。武德至开元时期,是唐朝治理最好的时期。(1)诗的第二联描写了诗人怎样的处境?第三联中“穷猿”“老马”两个意象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答案】第二联描写了诗人处于战乱之中,客居在外不能回乡的境况。(2分)第三联中,诗人写处于困境的猿猴在雨雪中哀嚎,归途中的老马望着关山而泣。诗人以“穷猿”、“老马”来比拟自己,表达了诗人处境穷困、有乡难回的哀伤之情,寓情于物,含蕴深沉。(4分)【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诗的第二联描写了诗人怎样的处境?第三联中穷猿老马两个意象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这是考查考生鉴赏诗句的能力,该以手法为主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答题焦点在“第二联”“第三联” 第二联中“兵常斗”“ 客未还”可以看出诗人诗人处于战乱之中,客居在外不能回乡的境况。“第三联”诗句含义:“处于困境的猿猴在雨雪中哀嚎,归途中的老马望着关山而泣。”诗人以“穷猿”、“老马”来比拟自己,表达了诗人处境穷困、有乡难回的哀伤之情,寓情于物,含蕴深沉。【考点定位】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这是考查诗歌的意境、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古诗鉴赏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比如本题中,穷猿”“老马”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2)有人评论此诗“虽身在苦难,却心系苍生”,请结合诗的首联和尾联作简要分析。(5分)【答案】首联写自己的壮志早已衰退,年老白头而寄居他乡,抒发的是个人壮志难酬的感慨。(2分)尾联,诗人感叹当今的百姓难以过上武德至开元时期那样的盛世安定生活了,在对百姓所遭受的苦难作哀伤的同时,又蕴含着一种希望国家兴旺昌盛,百姓生活安定的心系苍生的情怀。(3分)【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本诗“武德开元际,苍生岂重攀。”就是直白的。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考点二:人物形象【真题回放】1【2016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 杜 甫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闾阖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斯须:一会儿。(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第一问: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前都不免相形失色。第二问: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间一气呵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自寂)。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即我们平时讲的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小口径问题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1)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四大类13小类。(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写明白:此诗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迥立闾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解析】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但题中已经指出是“铺垫”,所以难度就降低很多,学生只要能够读懂诗歌,找到写曹霸画技的内容,那么前面都应是铺垫的内容;只要考生正确理解诗歌内容就能够写出答案。【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题目类型: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就某一方面提具体问题。答题要领: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1)必须准确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再次,解释(4)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比如本题,从提问来看,应是考查篇章结构的技巧。2【2014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艳丽 清幽“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答案】行为洒脱 情趣高雅“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分析,与第(1)小题在本质上同属于形象(包括人、物、景、意境)分析题,但此题要求更高,诗歌中没有直接可用的表现人物特点的修饰词,需要根据“陈居士”所生活的环境和其寻诗的行为揣摩概括其形象特点。答题步骤要先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从人物生活和营造的环境分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规律探秘】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设问方式一般为“诗中刻划了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等,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少数省市也有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可单独设题,也可渗透在其他考点之中。2017年高考仍会沿袭这些命题特点,单独设题的可能性比较大。【知识梳理】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诗歌中诗人的形象准确形象地描述出来,并作赏析。在送别、怀古、闺怨、爱情等题材的诗歌中,诗人往往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写人来表达情感。【方法指导】1熟悉高考,把握规律。历年高考鉴赏人物形象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题目(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高考常考鉴赏人物形象类试题题型及选材范围,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可以发现一些考查热点、考查频率,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2用好课本,注意迁移。高考诗歌鉴赏命题取材于课外的材料,不直接取材于课内,但其解题的依据、方法,乃至于技巧都存在于课内,所以课本古诗词中的复习很重要,一方面通过对课本诗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分析,可达到积累经验和锻炼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这是一种文化的积累,是对文明的吸纳。惟有“得法于课内”才能“得益于课外”。3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类试题解答方法:(1)抓住下面描写刻画人物的角度:如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2)抓住侧面描写塑造人物的角度:如环境的烘托渲染、他人他物的对比衬托等。(3)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4)积累常见的形象及特征。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型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友人送别、思念故乡。(5)掌握一般答题步骤。提问方式: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本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是什么样的形象?答题步骤:什么形象;(性格特征+身份)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形象的意义。【训练提升】1(2016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文后各题(11分)王昭君唐李商隐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和聂仪部明妃曲明李攀龙 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 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李商隐,晚唐诗人,仕途坎坷不遇。隔生春,指春天年复一年过去,汉宫里像昭君那样被冷落的宫女,年年都有。聂仪部是作者的好友,他曾有一首明妃曲见赠,作者以此诗唱和酬答。明妃,即王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王明君,亦称明妃。(1)和聂仪部明妃曲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昭君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5分)【答案】整首诗塑造出一个身行万里,心怀故土,愁怨深长的悲情女性形象。(2分)整首诗把王昭君置于一个假想的塞外之境,一、二句以漫无边际的背景来衬托其远离故土的无限哀伤,三、四句写王昭君在弹完曲调的那一瞬间,竟把眼前高悬的“青海月”误作“汉宫月”,因而遐想故乡,留连难去,其中“徘徊”一词极言其对故乡的魂牵梦绕,一往情深。(3分)【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首先应了解考查人物形象的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或描写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提问变式:简析下面这首诗歌的人物形象,并说明通过这一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规范:答案应有以下三部分构成:的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人物形象的总体特征及身份)。从诗歌中找出能表现这一形象特点的内容加以分析说明。人物形象的意义或表达效果(诗人通过人物形象寄托的思想情感或蕴涵的道理等。) (2)两首诗均围绕王昭君这一历史人物展开,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答案】李商隐的王昭君,借古讽今,以毛延寿制造一个又一个昭君的悲剧,来隐射当时一手遮天、认钱认势不认人、压制有才之人的宦官、军阀以及朋党之流,造成寒士被排挤压制的社会现实。整首诗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感伤。(3分)李攀龙和聂仪部明妃曲,独辟蹊径写古人,通过设想王昭君远嫁塞外后,对汉宫依然无限眷恋,曲罢竟误以“青海月”为汉月的情景,状其对汉朝的依恋之深,幽怨之长。(3分)【解析】【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比如本题,从题干中就可以看出,应抓住两首诗歌的不同情感作答;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比如“叹息”;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比如这两首诗中都借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但具体要表达的情感又不一样。2(2016届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沧浪亭怀贯之苏舜钦沧浪独步亦无悰,聊上危台四望中。秋色入林红黯淡,目光穿竹翠玲珑。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注】贯之:诗人的朋友。悰(cng):快乐。(1)这首诗题五、六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颈联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酒友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1分)诗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的梧桐(1分)。颈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眼前景象的萧条之意,更加重了对昔日朋友的怀念之情。(2分)【解析】试题分析:注意几个意象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而是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的题目的答题方式是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解释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点明效果,本题颈联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明确手法)酒友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诗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的梧桐(具体解释)。颈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眼前景象的萧条之意,更加重了对昔日朋友的怀念之情。(效果)。(2)这首诗尾联刻画了什么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尾联刻画了一个孤独寂寞的诗人形象。(2分) “君又暂来还径往”一句回忆贯之来时和离去时的情景,充满了怀念之情。(2分“醉吟”句直言友人离去后诗人诗酒无伴,知音难觅的孤寂。直抒胸臆。(2分)【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抓住诗句的关键词语“暂来”“径往”“醉吟”“伴衰翁”来分析形象特征。【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诗人形象的题目,分析时注意抓住直接的语言、动作,间接的方面注意环境的烘托等,此题注意抓住关键词语“暂来”“径往”“醉吟”“伴衰翁”。3(2016届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六次周测)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浣溪沙朱敦儒(宋)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脱箨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朱敦儒(1081-1159 )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箨:竹笋的壳皮(1)从“日长独自倚阑干”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做简要的分析。(5分) 【答案】诗歌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诗人形象。(2分)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的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天寒人心更寒。(2分)诗人遭遇离乱,故国已亡,流落江南,内心的悲愤凄凉 ,由此可见。(1分)【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人物形象鉴赏题一般分为三个答题步骤,首先两三个词语概括形象特点,然后具体分析人物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最后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一定要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分析人物的时候一般分析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理解人物相关的物象传递的情感,如“倚阑干”,答题时一定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如本题就要结合文下注释,“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2)古人认为,“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6分)【答案】(1)借景抒情:上片一、二句写景,早春时节,细雨纷纷,香火残留;桥下溪水碧绿,桥外春燕衔泥,寒气逼人。细雨、残留的香火、燕泥寒,一“残”一“寒”,既写实景,也抒写诗人内心的悲苦。为映衬(2)乐景衬悲情:下片一、二句也是写景,刚脱去壳皮的修竹,正散发出嫩绿之色;刚褪去花瓣的新杏,酸味未成。如此的江南美好景象给谁赏看呢?诗人以江南的美好来抒写故国(北宋)灭亡之悲情。为反衬。(每点3分)【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这里明确给出答题的方向。这里的“情”指作者的思想情绪,欲望追求等;“景”指的作者之外的自然景物、事件、活动等。古典诗歌情与景的关系有以下常见的处理方式:触景生情、融情与景、情景交融。答题思路:诗歌描写了什么景,表达了什么情,然后根据二者的关系分析作答。“细雨”“残留的香火”“燕泥寒”等意象,既写实景,也抒写诗人内心的悲苦,为借景抒情。“修竹”“新杏”这样如此的江南美好景象给谁赏看呢?诗人以江南的美好来抒写故国(北宋)灭亡之悲情,乐景衬悲情。【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关于考查诗歌“情”与“景”的关系的题目,考生应先明确情与景之间到底有哪几种关系,这样才好对号入座。“情”与“景”的关系无外乎两大种,一为映衬,一为反衬。映衬中有包括: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与景、情景交融。答题的时候,应先将涉及到的诗句中的景物找出来,借助诗句的描述明确景物的特点,然后再借助情感词、注释、词人的情况、所处的朝代等明确词人的感情,最后看景与情是否一致,一致的视为映衬,相反的视为反衬。如本题“细雨”“残留的香火”“燕泥寒”等意象,既写实景,也抒写诗人内心的悲苦,为借景抒情。“修竹”“新杏”这样如此的江南美好景象给谁赏看呢?诗人以江南的美好来抒写故国(北宋)灭亡之悲情,乐景衬悲情。4(2016届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南校区高三2月教学质量调研)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小题。(8分)晚泊长台驿张咏驿亭斜掩楚城东,满引浓醪劝谏慵。自恋明时休未得,好山非是不相容。【注】张咏数次犯颜直谏太宗、真宗皇帝,由京官贬为地方官,此诗作于旅途中。史载其“所至以政绩闻”。南史谢弘微传记载,谢蒲每以心直口快得罪于权贵,其兄送别时指着他的嘴说:“此中唯宜饮酒。”北山移文记载南朝周颗始借归隐以沽名钓誉,终因羡慕富贵而出仕。(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4分)【答案】本诗塑造了一个表面上在驿站中饮酒自得,不问世事,(1分)实则因劝谏碰壁后愤激不平、以酒浇愁,(1分)但仍心念君王、天下,(1分)绝不归隐以沽名钓誉(1分)的诗人形象。【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诗歌中的形象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人物、景色、事物(后两种合称景物)。人物又分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但在诗歌中,多注重形象的“神”,即内在的精神形象。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诗人之外的特定形象或五的形象。叙事诗或有叙事成分的诗多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大体的一般格式:(1)本诗刻画了一个什么什么的人物形象(特点加身份)(2)例举特点后点明身份。(2)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的?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答案】一是借事抒怀。作者借简单叙述乘船出行、住宿驿站的生活琐事,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为仕的见解,并流露出内心深处做官、忠君、为民的情怀。二是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以达到“情态毕现”。三是用典。“满引浓醪”暗用谢蒲之典,表达自己的愤激与无可奈何;结句反用周颙典,表明作者恋位不辞是拳拳为国之心,而不是贪图荣华富贵。【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就是隐晦的。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考点三:意境【真题回放】1【2016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金陵望汉江 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注】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六帝:代指六朝。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答案】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3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3分)【解析】试题分析:回答本题,应当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大意归纳答案。诗的前四句,第一、二句写汉江的迂回流长,支流繁多;第三、四句写汉江横贯中国、气势磅礴的景象。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应当结合下文,分析此四句对表达作者情感、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诗句翻译+情感主旨。(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答案】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解析】试题分析:回答本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后关于“任公子”的注释,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充分利用标题和注解答题。2【2014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望江怨送别万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杪:树梢。(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答案】江水渺茫,扁舟远去,愁云惨淡低垂,帆船在飘荡中越来越远。作者采用了以景衬情的手法,淋漓尽致的表现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缠绵婉恻的情景。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答案】残阳即将落去,责怨人们催促的太早。该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斜阳不愿离去而责怨人催促的情绪,词人以残阳来暗喻自己,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缠绵之情。全词虽没有一句言离别,却以景衬情的手法、以含蓄蕴藉的语言将景和情表达的韵味十足。【解析】此题可结合着前面的词句“恨残照,犹有一竿红”,展开联想和形象,描述“怪人催去早”的大意,然后结合着关键词句“恨”“怪”等,分析所运用的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答出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缠绵之情即可。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规律探秘】从高考出题来看,对诗歌意境的考查分为“诗中赏画”和“画中品诗”两种,“诗中赏画”就是看画面形、色、动、静等概括意境描绘图景;“画中品诗”就是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题型以主观题为主。2016年高考课标1卷单独设题,其他试卷虽没有单独设题,但无论是对诗歌思想情感的分析,还是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都离不开对诗歌意境的准确把握。2017年高考仍会沿袭2016年的命题特点。【知识梳理】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高考试题中要求鉴赏意境,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或者对某种意境的描述。要注意的是,诗中的景物作为“意象”,已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诗中多个意象的组合营造出某种意境。因而,对诗中意境的赏析,不能只停留在景物的形态等外部特征上,还应揭示出其中包蕴的思想情感,此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方法指导】1熟悉高考,把握规律。历年高考鉴赏意境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题目(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高考常考鉴赏意境类试题的题型及选材范围,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可以发现一些考查热点、考查频率,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2用好课本,注意迁移。高考诗歌鉴赏命题取材于课外的材料,不直接取材于课内,但其解题的依据、方法,乃至于技巧都存在于课内,所以课本古诗词的复习很重要,这是一种文化的积累,是对文明的吸纳。课本的内容一定要认真复习,做到消化吸收,惟有“得法于课内”才能“得益于课外”。3掌握鉴赏意境类试题解答方法:(1)积累古典诗词鉴赏中常用来描绘意境的词语:雄浑壮丽、清幽明净、沉郁孤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晦涩、深远、空寂、幽静、宁谧、朦胧、萧条、明快、荒凉、冷寂、清新、淡雅(2)掌握一般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训练提升】1(2016届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各题。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薛昭蕴 (唐代)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注】蓼(lio):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中,味苦,可作药用。红蓼:开红花的水蓼。整鬟:梳理发鬟。含嚬(也作“颦”):愁眉不展。浦:水滨。(1)词的上片是如何描写一幅秋雨渡头待人图的?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5分)【答案】视觉、听觉和嗅觉相结合。诗人在听觉上的听到风雨声,在视觉上看到了热色的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在嗅觉上的闻到了野花的芳香。营造了一种苍凉寂寞的凄清氛围。【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思路点拨】首先应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有: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2)下片的首句“不语含嚬深浦里”在整首词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承上启下的作用。“不语含嚬”的人就是上片“整鬟飘袖”的佳人,这是承上。为什么“不语含嚬”,这是启下,也是词人安排的又一个悬念。紧接着“几回愁煞棹船郎”写佳人心事重重地皱着眉,默默地立在渡头,又不要摆渡、放舟,所以“愁煞”船夫。【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行文结构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根据诗句在诗歌中的位置,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回答。下片的首句“不语含嚬深浦里”,在诗歌的中间部分,主要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语含嚬”的人就是上片“整鬟飘袖”的佳人,这是承上。为什么“不语含嚬”,这是启下,也是词人安排的又一个悬念。【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行文结构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根据诗句在诗歌中的位置,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回答。某句的作用: 开篇特点、中间句作用,结句作用。诗题: 点明内容、主题。1就诗句开头提问的术语有:内容-景情顺序、叙事议论开篇、比兴、统领全诗设置悬念,制造波澜、交代背景、奠定基调主旨-开宗明义结构-伏笔铺垫、蓄势、引起下文、抑扬、照应形式-重章叠句、对比。2就诗句中间提问的术语有:结构-伏笔铺垫、蓄势、承上启下、抑扬、照应主旨-点明主旨形式-重章叠句、对比。 3就诗句结尾提问的术语有:内容-以景结情主旨-卒章显志、总括全诗结构-抑扬、照应、对比、总结。线索。2(2016届重庆市育才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9题。采桑子宋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1)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阙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答案】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3分)【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概括画面内容能够和分析诗句作用的题目,分析诗句的作用注意诗句的位置,注意统领全诗,概括图景注意意象的描绘,意境的概括和情感的分析。(2)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分)【答案】下阙主要使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的手法(2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2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2分)【解析】试题分析:下阕主要写“绿水逶迤”。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此为“静”景。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此为“动”景。动静结合,西湖之美毕现,作者悠然自得之情可知。【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这好似一道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的题目,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进行解释,最有点明效果,效果一般要结合诗歌的情感进行分析。3(2016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各题。鹊桥仙春日登楼(清)邵长蘅杨花如雪,桃花如雨,帘幕尽教高卷。芳洲一带草痕齐,早青到姑苏台畔。催归杜宇,重来燕子,惹起乡心历乱。凭阑干,万叠暮山稠,刚抵得春愁一半。(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生活图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上片通过如雪的杨花、如雨的桃花、如茵的碧草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江南春景图。(3分)下片点题,写出了诗人春日登楼所见,同时以乐景写哀情,与下片的抒情形成反衬。(2分)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2)词的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怀,是怎样抒写情怀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先是间接抒情,眼见杜鹃啼叫、燕子飞回,不禁油然而生思归之意,(2分)接着化虚为实,将自己的春愁比喻成眼前连绵不断的群山,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春愁之多之重,(2分)令人回味无穷。(2分)【解析】【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比如“愁”;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比如这两首诗中都借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但具体要表达的情感又不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