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2019届高三语文二月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6407440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2019届高三语文二月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9届高三语文二月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湖北省武汉市2019届高三语文二月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2019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儒家思想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一向不缺答案。但无论“仁”“和”还是“中庸”,都仅仅部分地反映了儒家的思想观念;综合起来,只有“责任”,才是儒家思想的内核,尽管孔孟等人并未作此概括。以“责任意识”为根本指针的儒家思想,拒绝道家那种“高大上”式的玄远,拒绝墨家“草根”式的琐屑,拒绝法家“狱吏”式的苛细,人性化地满足了社会的需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人性化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儒家对“人”(而不是“神”)有着极高的定位:“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这种把人看作“天地之心、五行之端(首)”的观点,决定了儒家的“人生”设计十分严肃至少要对得起“人”在天地间的这种地位。然而人性是复杂的,就其本能而言,人总是倾向于膨胀私欲、挤占他人权利空间。若不加以约束,必然导致冲突,引发社会危机。为避免这种情况,儒家认为,在刑法等硬性制度之外,还需要一套软制度,来教化人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不忘对他人对社会尽责。他们把这套“文化”(文明的教化)的软制度归纳为“礼”。刑法与礼,是社会治理的左右手。关于“礼”,大部分典籍散遗了,现存的礼记,是对古典“礼仪”的解释,可谓“礼”的冰山一角。礼记说圣人“为礼以教人,使人有礼”,首要的是为了将人与“能言”的猩猩鹦鹉区别开来发扬人的社会性、抑制人的动物性,确保人的言行像个人而非禽兽,是礼的底线。由礼记等书可知,礼的规矩是非常详备的。规范人的言行,教导人们该干什么、该怎么干,礼本质上是一份责任清单。在儒家看来,习礼,最重要的是通过“修身”,完善自我,弄清自己的角色,并从自己的角色出发,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恰当地为人处事。对已对人对社会“尽责任”这种活法,不是儒家凭空设计出来的,是孔子“述而不作”、从“先王”“先贤”那里梳理出来的。那些“先王”“先贤”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楷模”,是“责任意识”的绝佳体现。尧舜协和万邦天下为公,被孔子视为不可超越的标杆。大禹治水,非常辛苦,其实他完全可以弄条“方舟”,只给自己喜欢的人发船票,一走了之。孔子对大禹也“无间然”,没什么可批评的了,因为他尽了作为君主的那份责任。用两个字来概括儒家思想,是“责任”;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家”。不爱家的人,很难说他能爱国。长期以来,自西方流入的形形色色的“解放”,严重破坏了人们的家庭观念。魏晋时期,儒家思想被抛弃,信仰大厦崩塌,导致了三百年战乱。今天,我们已经拥有了更强大的思想武器唯物辩证法,但儒家思想的合理内核、围绕它形成的责任文化与家国情怀,依然是现实社会重要的支点和动能。(摘编自荆培运儒家思想的本质是“责任”)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关于儒家思想的本质问题,答案有“仁”“和”“中庸”等看法,但其合理内核应是“责任”。B. 儒家看重“人”在天地间的地位,与这高定位匹配的是儒家对待“人生”设计的严肃态度。C. 儒家认为,刑法对人的私欲的约束,不如礼的约束力大,所以儒家特别强调礼的教化作用。D. 现存的能供我们研究儒家“礼”的资料并不多,礼记一书至少能让我们知晓礼的底线。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基于人性具有复杂性这个前提,探讨儒家的“礼”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B. 文章指出要从社会性和动物性的角度理解人,并就两者的价值取向进行论述。C. 文章运用了例证法,以“尧舜”“大禹”为例,揭示了儒家思想本质的来源。D.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层层深入地阐述了作者对儒家思想本质的全新见解。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因为它具有其它的思想都没有的人性化特征。B. 儒家的“礼”的规矩十分详备,除了“先王”“先贤”外再无人能达到“礼”的要求。C. 文中用一个字“家”来概括儒家思想的本质,实际上是对“责任”的进一步补充。D. 无论是个人修身,还是国家治理,儒家的“责任”思想具有不可或缺的现实指导意义。【答案】1. C 2. B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首先浏览选项内容,然后从文本中找到相对应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比较,明确二者的差异。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C,“刑法不如礼的约束力大”说法错误,文中说“刑法与礼,是社会治理的左右手”文中认为二者是不同的方法,并没有力度大小的区别。故答案选C。【2题详解】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浏览选项内容,然后从文本中找到相对应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比较,明确二者的差异。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选项。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中论述的观点,然后根据理解认真核对选项内容。B,“要从社会性和动物性的角度理解人”有误,文中强调的是人应具有社会性。故答案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归纳、理解、筛选和概括分析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A,“其它的思想都没有”,于文无据;选项B,“除了先王先贤外再无人能达到礼的要求”有误,在儒家看来,一般人只要尽到自己的角色相应的责任就能达到了儒家的要求;选项C,“是对责任的进步补充”有误,用“家”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概括儒家思想的本质,不是“补充。故答案选D。【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 机器人新闻是使用算法自动从结构性数据中生成的新闻,这种依赖数据生成新闻的程序一旦开发出来就可以高速生产出海量的内容。所谓机器新闻写作是一种自然语言生成引擎,利用算法程序,通过采集大量的各种题材及高质量的数据,建立各种分类的庞大数据库,借助人工智能(AI)实现从数据到认识、见解和建议的提升和跨越,最后由机器自动生产新闻。由此可见,机器人新闻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自动化,因此也可以称之为自动化新闻。目前热度正居高不下的机器人以其强大的精准性、时效性和数据挖掘能力在新闻领域中脱颖而出。通过“多、快、好”且本来就备受关注的新闻消息吸引并锁住大众,机器人新闻俨然成为了媒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紧随着西方国家将机器人应用于新闻生产的成功实践,近几年来,把机器人撰写新闻稿件应用于新闻生产过程也在国内新闻生产领域得到了极高的重视和推广,并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完成的报道也主要是那些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消息、快讯等新闻题材。(摘编自机器人新闻:开启新闻生产模式新样态)材料二:最先出现的腾讯梦幻写手,第一次将AI(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应用于国内新闻生产中;新华社推出的“快笔小新”则是开启了央媒机器人写稿的先河;今日头条的“张小明”让写稿机器人的技术水平提升到了20的时代。其它的如阿里巴巴与第一财经、南方都市报等都争先恐后地加入到利用机器人生产新闻过程的大潮中,并推出了自己的新闻机器人“DT稿王”和机器人“小南”。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促进传媒业传统思维的转化、采编流程的优化以及内容结构的深化,日渐成为新闻生产过程的最佳触媒。人工智能在目前还没有办法取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但人工智能在数据的处理能力和处理速度上的优势是传统记者所无法比拟的,物联网时代的海量传感器可能使媒体面临更多的大数据挖掘报道,这将使机器人新闻的优势持续扩大。同时,机器人新闻可以用来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人工智能也能轻松地对每个用户的阅读习惯进行分析,进而生产定制化的新闻产品。那些重大的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又无法通过实时直播传输的讯息,比如初发地震、突发性洪涝灾害等专业新闻媒体可能无法实时记录的场景,对于机器人新闻来说并不值一提,通过实时数据检测和数据分析,算法会自动识别、筛选和数据处理,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将消息发布和传达给受众,并且精准、有效。(摘编自新闻写作机器人将被普遍应用)材料三:目前的AI写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它背后的潜力依然让“靠写字谋生”的笔者不能平静。如今,业内都在讨论AI的“奇点”,“奇点”可以理解为AI从目前的弱人工智能变成强人工智能。李开复认为,从目前的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如同人类可以推理和解决问题的AI)需要漫长的时间,但是从强人工智能到超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智慧)可能仅仅需要一天的时间。虽然当下,写作者还可以惴惴度日,但高枕无忧的写作时代已经结束了。如果奇点真的来临,作为写作者的人的价值真的毫无存在的必要了吗?雨果科幻文学奖获得者,北京折叠作者郝景芳给出了她的思考:“在未来,工厂机器流水线留给机器人,人会以更加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人的独特性会体现出来:思考、创造、沟通、情感交流;人与人的依恋、归属感和协作精神;好奇、热情、志同道合的驱动力。”人和机器人最大的差别不是计算能力和文字转化,而是人的情感、道德内核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思索。你给AI再多次的训练,它也只不过是更改一个个值对应的函数和概率,却理解不了这些值背后的含义,更不用说从海量信息中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来作为新作品的题材了。创造者的个性化思考才是文字作品的价值所在!(摘编自机器人书写时代到来,营销行业将被彻底颠覆)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机器人新闻起源于西方国家,广泛运用于国内新闻生产领域,俨然成为媒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B. 人工智能的优势显而易见,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机器人新闻的优势还将持续扩大,但目前人工智能还无法替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C. 人工智能可充分利用其数据处理能力的优势,分析用户的阅读习惯,从而生产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阅读产品。D. 人工智能的出现意味着写作者高枕无忧的写作时代已经结束了,但写作者的人的价值依然存在。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机器人新闻,具有“多、快、好”的特点,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正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B. 人工智能不仅可将人从日常繁重的写作流水线上解脱出来,而且还可以促进人以更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C. “奇点”的来临虽然对写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它不理解“值”背后的含义,更缺乏写作者的个性化思考。D.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都写到了国内媒体对机器人新闻的重视,但前者重在介绍机器人新闻写作新样态,后者重在介绍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应用情况。6. 机器人新闻有哪些优点和局限?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 A 5. C 6. 优点:自动化程度高、写作效率高,发稿多快好。可以用来满足个性化阅读需求,生产出定制化的新闻。在地震突然来临时等传统媒体无法实时直播的领域,能精准、有效、最快发布信息。局限:无法取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思辨力,目前只能报道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消息、快讯等新闻题材。机器人只能靠函数和概率,无法理解背后的含义,更无法从海量信息中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来作为新作品的题材。机器人无法具备人的情感、道德内核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思索。【解析】【4题详解】解答这类试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选项A,“广泛运用”有误,根据对原文的理解可知,只是“得到了极高的重视和推广”。故答案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C,“它”应指人工智能。根据原文可知,它也只不过是更改一个个值对应的函数和概率,却理解不了这些值背后的含义,更不用说从海量信息中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来作为新作品的题材了。创造者的个性化思考才是文字作品的价值所在!故答案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筛选、概括、整合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域,第三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归类。【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要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句和段尾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乡愁是棵乌桕树乐祥涛鸟桕树的叫法,是我在书本上看到的,原来我把它叫做木梓树。就像知道我生长的那个小山村,也叫故乡一样,当初叫的时候并不习惯,是经过多次反复的尝试,这才慢慢改口。不过,在我情感深处,依然保留了它原有的名字。许多年后,由于工作、生活和离开家乡等诸多原因,乌桕树的身影几乎淡出了我的记忆。那种踩着时间的节点,四季变换色彩的轮回,没有在我的生命里继续交替。反而是在我闲暇的时候,乌桕树走进了我的梦里。开始时,是模糊的,接着,一点一点变得明晰起来。坦率地讲,我在乌桕树身边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它的特别之处。相反,是在多年之后,那些碎片似的梦境,才把它重新串联到了一起。后来,经过不断地回忆和细致的梳理,乌桕树才在我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印象。春季,对于乡村来说,那是产生烂漫的时刻。说实话,这个时候的乌桕树并不显眼,因有那些桃花、杏花之类的花树,夺走了众人惊喜的眼球,谁也没有太留意乌桕树的存在。然而,乌桕树并没有在意别人赞赏或是欣赏的目光,只是在那枯树一样的枝头上,悄无声息地发芽、生叶、成长,直至开出如穗状花絮的小花。这个时候,我们也没有闲着,在树下荡秋千,在树上掏鸟蛋,已经成为我们那帮孩子的家常便饭。夏天,通常都是蝉们喊出来的,先是一声,两声。不长时间,蝉们就会接连喊出“热了,热了”村子的东头是一片竹林,竹林的路口和池塘边各有一棵上百年的乌桕树。炎热天的时候,那里是纳凉的好去处。村妇们常常在这里聚集,说一些家长里短的琐事,还有一些打情骂俏的韵事,最后引得哄堂大笑,笑声能传很远很远。入秋后的乌桕树,着浓妆、添重彩。浅秋时,乌桕树先是把叶子由深绿变为淡黄,那色泽就像秋光中银杏叶一样耀眼,远远地看,就有童话般的效果。每日清晨,薄雾中的乌桕叶会与炊烟一起醒来。随之,伸一伸懒腰,抖一抖精神。接着,就去享受秋日里那暖暖的朝阳和人们艳羡的目光。熟秋里,乌桕树又把叶由黄变成浅红色或是玫瑰红色,让自己的梦境更加绚丽。而后,选一个中午和暖阳对视,或者选一个丽日的下午与晚霞一起睡去。其实,秋日里的乌桕树是在孕育,是在孕育着乌桕子的成熟,也就是木籽的到来。当繁华落尽,色彩逝去之后,一树的木籽便悄然立在乌桕树的树头。那些木籽像繁星一样,银光闪闪,给深秋里的乡村,平添了些许的魅力。其情景,使元代诗人黄镇成有了“野碓喧春水,山桥枕浅沙。前村乌桕熟,疑是早梅花”的感觉。木籽成熟后,队里会派出劳力,分组进行收割。通常是三人一组,每组一个男劳力再分两个妇女配合。男的负责爬上树,用木籽刀把木籽打下来,女的则负责收拾和整理。木籽收完后,冬日也就尾随而来了。最难忘的是那年的一场大雪。雪是头一天晚上就开始下,第二天一早看,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被雪压在下面,唯独特边的乌桕树高高地挺立着。虽说树桠上、树枝上,都落满了雪,但光着身子的树,却丝毫没有被压迫的意识。雪天里的日子,不全是代表寒冷的一面,有时,也会有温馨的事情发生。每逢进入腊月以后,队里就会安排几位有经验的师傅,在油坊里榨油。开始时,是榨木籽油。木籽全身是宝,其外皮的蜡质可以提制“皮油”,是制高级香皂、蜡纸、蜡烛不可缺少的物质。而木籽内质的仁,所榨取的油,称“桕油”或是“青油”,是油漆、油墨等材料的上好原料。“皮油”和“青油”榨好后,都会送到供销社或是集市上去卖,换得的钱队里会按分值和户头的人数进行分配,这样一来,家家都能过一个称心如意的新年。现在想想,那些乌桕树,还有那座油坊,不仅甜蜜了一个节日,也温暖了一段记忆。(摘编自2016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春日的乌桕树无声无息地发芽、开花体现出它不在意别人的目光,尽情绽放自己生命的淡泊从容。B. 第自然段用“深绿”等词突出了乌桕树的色彩变化,富有诗情画意,渲染了乌桕树的绚丽多姿。C. 结尾部分描写收割木籽、榨木籽油的过程将自然与人情联系起来,为我的回忆增添了温暖的气息。D.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四季轮回中的乌桕树,承载了作者对故乡的记忆和情感。8. 请赏析文章第自然段的文字。9. 作者为什么说“乡愁是棵乌桕树”?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7. A 8. (1)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写乌桕树孕育了木籽的成熟,表现出乌桕树温情的生命传承。(2)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将木籽比作繁星,生动地表现了木籽数量多、银光闪闪的特点。(3)作者引用元代诗人黄镇成的诗句,既表现出此时的乌桕树与早梅相似,又为文章增添了文学色彩。(4)作者展现出收获时节乌桕树繁华落尽后依然美丽的一面,体现了对乌桕树的喜爱与怀念。 9. 因为乌桕树就是故乡的代称,因为乌桕树见证我在故乡的生活。(3)因为多年后的回忆和梳理而形成对乌桕树清晰完整的印象。(示例:我对木梓树的书面语鸟柏树,尽管并不习惯,但在我情感深处仍然保有着这个名字:就如同我对故乡的称呼、对故乡的情感因习惯而难以割舍。多年后,乌桕树几乎淡出了我的记忆,却走进了我的梦里:就如同我对故乡的记忆不用刻意追导也依旧魂牵梦萦。(3)我在乌桕树身边时,没有感觉到它的特别之处,多年后的回忆和梳理才使它在我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印象:就如同我在故乡时没有意识到她对我的情感供养,在多年后这些碎片化的回忆才凝聚成浓郁的乡愁。)【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及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一道综合题,既有内容的考查,也有技巧的考查。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是“正确”还是“错误”,是“一项”还是“两项”。选项A,“尽情绽放自己生命的淡泊从容”分析拔高。文中说的是春季,对于乡村来说,那是产生烂漫的时刻。说实话,这个时候的乌桕树并不显眼,因有那些桃花、杏花之类的花树,夺走了众人惊喜的眼球,谁也没有太留意乌桕树的存在。故答案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赏析句子的能力。散文中的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本题要注意先从手法上入手赏析句子,第十段中综合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的体现出了乌桕树满树果实的状态,也蕴含着作者对乌桕树的深厚的情谊,在那样一个落后的年代,树给人以回馈和希望,让人们享用其丰富的果实,这也正是作者对树的回忆和喜爱之情的体现。【9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题干的要求,然后到原文去归纳和概括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作者为什么说“乡愁是棵乌桕树”?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根据对题干和文本的把握,作者说“乡愁是棵乌桕树”的原因有:鸟桕树的叫法,是我在书本上看到的,原来我把它叫做木梓树。就像知道我生长的那个小山村,也叫故乡一样,当初叫的时候并不习惯,是经过多次反复的尝试,这才慢慢改口。不过,在我情感深处,依然保留了它原有的名字。反而是在我闲暇的时候,乌桕树走进了我的梦里。开始时,是模糊的,接着,一点一点变得明晰起来。现在想想,那些乌桕树,还有那座油坊,不仅甜蜜了一个节日,也温暖了一段记忆。根据对以上文本内容的把握,考生可以从树是故乡的象征、树是对故乡的回忆、对树的深情等角度加以概括原因。【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重在对手法和内容进行考核,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首先要认真研读文本内容,其次要将选项内容与文本内容进行仔细的比对,注意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强加因果、妄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完颜陈和尚,丰州人,系出萧王诸孙。贞祐中,陈和尚年二十余,为北兵所掠,大帅甚爱之,置帐下。时陈和尚母留丰州,从兄斜烈事之甚谨。陈和尚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陈和尚天资高明,雅好文史,人以秀才目之。正大二年,斜烈落帅职,例为总领,屯方城。陈和尚随以往,凡兄军中事皆预知之。斜烈时在病,军中李太和者,与方城镇防军葛宜翁相殴,诉于陈和尚,宜翁事不直,即量笞之。宜翁素凶悍,耻以理屈受杖,竟郁郁以死,留语其妻,必报陈和尚。妻讼陈和尚以私忿侵官,故杀其夫,诉于台省。以故陈和尚系狱。议者疑陈和尚倚兵阃之重,必横恣违法,当以大辟。奏上,久不能决。未几,斜烈卒。上闻,始驰赦陈和尚,曰:“有司奏汝以私忿杀人。今以汝兄故,曲法赦汝,天下必有议我者。汝奋发立功名,始以我为不妄赦矣。”陈和尚且泣且拜,不能出一言为谢。乃以白衣领紫微军都统,逾年转忠孝军提控。五年,北兵入大昌原,平章合达问谁可为前锋者,陈和尚出应命。先已沐浴易衣,若将就木然者,擐甲上马不反顾。是日,以四百骑破八千众,名动天下。六年,有卫州之胜。八年,有倒回谷之胜。九年正月,三峰山之败,走钧州。城破,大兵入,即纵军巷战。陈和尚趋避隐处,杀掠稍定乃出,自言曰:“我金国大将,欲见白事。”兵士以数骑夹之,诣行帐前。时欲其降,斫足胫折不为屈,豁口吻至耳,噀血而呼,至死不绝,时年四十一。是年六月,诏赠镇南军节度使,勒石纪其忠烈。(摘编自金史忠义传)【注】北兵:蒙古兵。宣宗:金朝第八位皇帝,1213年至1224年在位。1234年金朝灭亡。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B.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C.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D. 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兄,指父亲的亲兄弟即自己的伯父、叔父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龄大的,也称“从父兄”,现在一般称“堂兄”。B. 台省,汉朝的尚书台、三国魏的中书省,都是代表皇帝发布政令的中枢机关,后因以“台省”指政府的中央机构。C. 白衣,犹“布衣”“乌衣”,古代平民穿的衣服。后世以此借指平民,亦用来指代无功名或无官职的读书人。D. 勒石,刻石记功,亦指立碑。此典故出自后汉书“勒石燕然”,当时东汉窦宪破北匈奴后,封燕然山,刻石记功。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陈和尚出身高贵,天资聪颖。他是金朝贵族,身为武将而有才名,雅好读书,颇受时人称赞。B. 陈和尚善于应变,处事灵活。他被蒙古兵俘虏后,虽受赏识,但以探望母亲为借口回到丰州。C. 陈和尚守法不阿,性情刚烈。他因误判葛宜翁案而锒铛入狱,但内心坦然,坚信自己清白无辜。D. 陈和尚能征善战,忠心报国。他屡破蒙军,“力挽大厦之将倾”,功绩显赫,终于壮烈殉国。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议者疑陈和尚倚兵阃之重,必横恣违法,当以大辟。(2)先已沐浴易衣,若将就木然者,擐甲上马不反顾。【答案】10. B 11. C 12. C 13. (1)议论的人怀疑陈和尚依仗统率军队的重大权势,必定横行恣肆,违犯法律,判处死刑。(2)他先前就已经洗澡更换了衣服,好像就要去死一样,披挂铠甲骑上战马,不再回头看。【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一般用排除法。本题根据对原文文句的理解,“夺马奉其母南奔” 夺过马侍候着母亲向南奔逃,“南奔”做状语不能断开,所以可以排除AC两项。根据理解原文文句,“载以鹿角车”就用鹿角车载着她,可以排除D。故答案选B。 【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考察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选项C,“白衣”“布衣”“乌衣”三者内涵同中有异。布衣,古代平民穿的衣服,借指平民:鸟衣,黑色衣服,古代贫贱者之服,借指穿黑衣的差役。故答案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选项C,“因误判葛宜翁案而锒铛入狱理解错误,原文是“宜翁事不直,即量笞之”,“宜翁留语其妻,必报陈和尚。故答案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疑”怀疑;“倚”依仗;“之”结构助词,的;“横恣”横行恣肆;“以”介词。(2)“已”已经;“易衣”换了衣服;“若”好像;“然”的样子;“擐”披挂;“顾”回头看。【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参考译文:完颜陈和尚,是丰州人。出身于萧王的孙子辈。贞祐年间,陈和尚二十多岁,被蒙古兵掳掠,蒙古军大帅很喜爱他,将他安置在军帐中。当时陈和尚的母亲留在丰州,堂兄安平都尉完颜斜烈侍奉她很恭敬。陈和尚在北方一年多,假托要探视母亲,乞求回家。大帅派士兵监视他来到丰州,他就与完颜斜烈劫持杀死了监视的士兵。夺过马侍候着母亲向南奔逃,大军发觉后,集合骑兵追赶他们,(他们因为)走其他的道路得以逃脱。不久又丧失了马,母亲年老不能行走,(他们)就用鹿角车载着她,兄弟两人共同拉着,向南渡过黄河。宣宗感到很惊奇。陈和尚天资聪慧,一向爱好文史,人们把他看着是优秀的人才。正大二年,完颜斜烈被罢去元帅之职,按规定改任总领,屯驻在方城。陈和尚跟随他前往,凡是堂兄军中的事务他都参与并了解内情。完颜斜烈当时正患病,军队中李太和与方城镇防军军士葛宣翁相殴斗,向陈和尚申诉,葛宜翁的事理有亏,陈和尚就参酌军令笞打了他。葛宜翁一向凶横强悍,以输理受杖刑为耻辱,竟然忧郁苦闷而死去,(他)留话告诉妻子,一定要报复陈和尚。宜翁的妻子控告陈和尚因为私人愤恨侵犯官吏职权,有意谋杀地的丈夫,向御史台申诉。因为这个缘故,陈和尚被关在狱中。议论的人怀疑陈和尚依仗统率军队的重大权势,必定横行恣肆,违犯法律,判处死刑。奏章呈递上去,很长时间不能决断。不久,完颜斜烈去世。皇帝听到消息,才立即赦免了陈和尚,说:“主管部门上奏你因为私人愤恨杀人。现在因为你兄长去世(的缘故),我违背法令放免你,天下一定会有议论我的人。你发奋努力,建立功名,天下人才会认为我不是随意救免你的。”陈和尚边哭边行拜礼,说不出一句感谢的话。(他)于是以平民百姓身份接受紫微军都统的职务,过了一年调任忠孝军提控官。正大五年,蒙古军进攻大昌原(今甘肃宁县东南),总帅平章政事完颜合达问谁可为前锋,陈和尚应声而出。他先前就已经洗澡更换了衣服,好像就要去死一样,披挂铠甲骑上战马,不再回头看。这一天,他率领四百名骑兵打败了蒙古兵八千之众,名声震动天下。正大六年,取得卫州之战的胜利,正大八年,取得倒回谷之战的胜利。正大九年正月,三峰山之战战败,(他)跑到钧州。钧州城被攻破,蒙古大军入城,(陈和尚)就任由士兵在街巷中作战。陈和尚躲藏在偏僻隐蔽的地方,等到军队杀我掳掠稍微结束才出来,自己声称:“我是金国大将,要见大帅禀告事情。”兵士们用几个骑兵将他夹在中间,来到行营军帐前面。当时蒙古军想叫他归降,他被砍去脚折断胫骨也不屈服,嘴被割开,创口一直连到耳朵边,他仍然喷血呼喊,喊声到死也不停止,当时他年龄是四十一岁。这年六月,(哀宗)下诏赠镇南军节度使,刻石立碑纪念他忠烈的事迹。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满江红和王实之韵送郑伯昌刘克庄怪雨盲风,留不住江边行色。烦问讯、冥鸿高士,钓鳌词客。千百年传吾辈语,二三子系斯文脉。听王郎一曲玉箫声,凄金石。晞发处,怡山碧;垂钓处,沧溟白。笑而今拙宦,他年遗直。只愿常留相见面,未宜轻屈平生膝。有狂谈欲吐且休休,惊邻壁。【注】王实之、郑伯昌,均是作者的好友。三人是福建同乡,都有救国匡时的志向,因坚持正直操守而罢职闲居家乡。淳祐八年(1248)三月,郑伯昌被征召至朝廷为官,他坚辞不起,改派为“近畿”(京城附近)地方官。此词乃作者于送行时和王实之韵之作。遗直:指直道而行,有古之遗风。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之开篇气象宏大,作者借狂风骤雨、江面迷离之势烘托友人此去风雨兼程的坚定以及送别之际惺惺相惜的依依离情。B. “烦问讯、冥鸿高士,钓鳌词客”言明临行前词人对友人的信任与嘱托,嘱托友人拜访问讯位高权重之人以实现自己的高才雄略和济世的使命。C. “晞发处,怡山碧;垂钓处,沧溟白”描绘出自然界的诸多色彩,更表现了作者与友人闲居时期洒脱放浪的情趣,衬托出他们高洁的志向和行止。D. 这首送别词一扫“徬徨歧路,儿女沾巾”的俗态,既洋溢着个人情谊,更歌颂了高尚的志向,寄托了宏大的抱负。15. 词的下阙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4. B 15. 表达诗人醉心山水,对闲适生活的眷恋之情。在青山碧水间濯洗头发,在白浪苍茫间静心垂钓,词人与友人在山水间求得了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表达了对仕途得失一笑置之、不屑追求的态度。词人说自己不善逄迎钻营,不会做官,而且得罪权贵,遭到排斥,但那又何妨?在历史上,终将被肯定为能直道而行,留直节于后世。表达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高尚的节操。功名富贵,怎能屈膝相求!表达了对黑暗政治的批判与不满。“狂谈欲吐”句,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壮图雄心”,不吐不快的意愿。但是只能被人视作狂谈,惊动世俗,横遭飞祸。还是不再谈论吧!【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形象、手法、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选项B,并非嘱托友人去拜访位高权重之人,而是托他去问候那些不受网罗的高士和才气豪放的诗坛奇杰。故答案选B。【15题详解】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临行在即,词人终于道出心中的期许与担忧,全词也由此步入高潮。“只愿常留相见面,未宜轻屈平生膝。有狂谈欲吐且休休,惊邻壁。”词人一方面期望友人保持气节,不轻易摧眉折腰、一味迎合世俗趣味;另一方面又担心友人的豪言壮语招致小人忌恨惹来杀身之祸。如此矛盾的心情,正是词人对险恶世道的绝望、南宋江山的精忠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这三重情感的交织,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在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一群有才情、有抱负的文人壮志难酬、满腹辛酸的曲折心事。全词内容饱满,不仅有对送别场面的描写,也有对往事的追忆,更有对友人的临行赠言。词中成功地塑造了词人与两位友人的鲜明形象,传达出南宋豪放派文人的一腔忧愤。【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用设问句以景结情,表达对家乡思念的句子是“_?_”。(2)屈原离骚中“_,_”两句明确表明了当时社会中人们违背道德准绳,把苟合取悦他人奉为法度。(3)荀子劝学中,用“_”明确指出蚯蚓能以泥土、地下水为食的原因,用“_”指出了蟹心浮气躁的结果【答案】 (1). 乡书何处达 (2). 归雁洛阳边 (3). 背绳墨以追曲兮 (4). 竞周容以为度 (5). 用心一也 (6).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绳墨、竞、鳝。【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古代文章(这里主要指散文、骈文、小品文及八股文)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其评点的范围大到文章的宗旨、结构,小到一字一句的安排,剖毫析芒, 。文章评点自宋代以后就一直十分兴盛,流传十分广泛,( )。古代文章评点文献数量相当庞大,因此今天开发古代文章评点,首要的任务就是深入开展文献调查。这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古代文章评点的存在方式是多样的,我们一般以往认为评点主要存在于选本之中,但实际上在别集之中很多也有评点。明清时期,很多作家在写出作品后寄送给自己的师长、朋友和弟子阅读。这些人阅读之后,往往会有一番评论。很多作家在刊刻自己的文集时,就会把这些评论也附在每篇作品之后。比如,康熙年间所刻醉白堂文集有王士祯等人的评点。类似的例子 。其次,古代文章评点涉及的对象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之中的文献,所以不能局限在某一个文献类型之中。假如只注重散文或骈文评点,而不去了解八股文评点,或者只注重集部评点,对有关经、史、子部的评点 ,肯定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古代文章评点的脉络和格局。总之,只有进行全面而彻底的考察,才能谈得上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否则只能是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无以复加 举不胜举 习以为常 坐井观天B. 无所不至 屈指可数 习以为常 盲人摸象C. 无以复加 屈指可数 视而不见 坐井观天D. 无所不至 举不胜举 视而不见 盲人摸象18. 下列在括号中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深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甚至传播到日本、韩国等B. 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甚至传播到日本、韩国等C. 深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日本、韩国等也在传播D. 广大读者喜闻乐见,日本、韩国等也在传播19. 文章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我们一般认为以往评点存在于主要选本之中,在很多别集之中实际上也有评点B. 我们一般认为以往评点主要存在于选本之中,但实际上在很多别集之中也有评点C. 以往我们一般认为主要评点存在于选本之中,在很多别集之中实际上也有评点D. 以往我们一般认为评点主要存在于选本之中,但实际上在很多别集之中也有评点【答案】17. D 18. A 19. 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的能力。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无以复加:达到板点,不可能再增加。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语境指点评范围的广,所以用“无所不至”;举不胜举:列举也列举不完,形容数量很多。屈指可数:形容数目极少,扳着指头也能数过来。语境中是指这样的例子多,所以用“举不胜举”;视而不见: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习以为常: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语境是指对错误的点评视而不见;坐井观天:比喻眼光狭小,见识短浅。盲人摸象:比响对事物了解不全面,以点代面、以偏概全。语境是指全面而彻底的考察,所以用“盲人摸象”。故答案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根据前文的语境可知,句子的主语是“文章点评”,所以选项中填写的句子不能改变语境中的主语,故答案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选项中的句子“以往”不修饰“评点”,A、B错:“主要”不修饰“选本”和“评点”,A、C错。故答案选D。【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度区分,成语注意从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20.下面是五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每则有一处不当。请根据文体特点,分别找出其不当之处并作修改。(1)校团委决定5月10日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活动,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校团委通知)(2)我社向广大师生征稿,稿件要求内容积极向上,文体形式不限,提倡抒写个性。有疑问请质询我社。(文学社征稿启事)(3)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50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广播稿)(4)有位同学于11月7日上午拾得皮包一个,内有人民币500元、公交卡、手机、钥匙等,请失主到政教处找李主任认领。(招领启事)(5)本人爱好文学,曾获新概念全国作文大赛一等奖,并有多篇作品发表在省级文学刊物上,希望能得到贵校文学院的垂怜。(自荐信)【答案】(1)“莅临现场”改为“踊跃参加”;(2)“质询”改为“咨询”;(3)“全部”改为“全都”;(4)“500元”改为“若干”;(5)“垂怜”改为“垂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语言得体的把握能力。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此题主要是文体和语体的综合考查,例如:“莅临现场”是指领导光临指导,不符合同学们的身份。“质询”质询是指立法机关议员个人或集体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就政府行政活动有关事项向政府首脑或部长提出问题,要求其即席或书面答复。不符合语境。“全部”作为播音稿件容易引起歧义。“500元”不能出现在招领启事里面。“垂怜”赐予怜悯,不符合语境。21.下面是宗白华先生在美的散步中阐述的关于“美”的来源的框架图,请把该图转换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答案】“美”从哪里来?中西方哲学给出了不同的回答。由儒家和道家构成的中国哲学产生了“物我一体”的美学观,而由唯心论和唯物论构成的西方哲学则产生了“物我对立”的美学观。【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连贯、简洁、通顺的能力。此题是一道流程图的语言表达题,作答流程图类试题,首先要找准流程图表述的中心主题,然后从流程图箭头的指向上去语言描述,最后是主题试题的要求,例如本题中心主题是:“美”从哪里来。考生在作答的时候要注意箭头的指向方向,本题要注意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两个角度来找寻“美”的来源。最后要注意要求:请把该图转换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字数的限定是最关键的,考生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改革开放40年来,是工人不停擦拭额头汗水,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基建速度;是农民不辞辛苦起早贪黑,开垦了物产丰富的广袤良田;是创业者奋力撕下了“山寨”的标签,让中国自主品牌脱颖而出;是科研人员矢志探索,令科技创新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千千万万全力以赴的身影。“如果没有每一个你,中国不会这么了不起!”正因为有你,才创造了属于自己也属于时代的华彩篇章。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记忆、思考与感悟?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用“实干”书写时代华彩篇章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充满奋斗精神、脚踏实地精神的民族,实干的基因自古就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中。从1978年到今天,回顾过往的40年,我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习近平总书记说,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人们从千百年历史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实干是一种精神状态;实干是一种责任意识;实干是一种崇高信仰。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把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实为先,以干为贵,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所以当下,我们应大力弘扬实干精神,以实干为荣、以实干为责,披荆斩棘、力克困难,用我们实干的双手托起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要树立肯干的思想意识。面对困难与挑战,是不是肯干、肯不肯实干决不仅仅是一个态度的问题,还需要精神的力量和坚定的意志。肯干就是不分事大事小、不分难易程度,不管成否成功,以首当其冲、舍我属谁的积极心态主动地去干事情。“有志者事竟成”,对确定的目标,我们必须有不甘落后的拼劲、锲而不舍的韧劲、埋头苦干的实劲,做到在其位、尽其责,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要发挥敢干的做事风格。干事就会遇到矛盾,就会承担风险。执行至上,敢干为先。我们应敢于直面矛盾、正视困难、接受挑战,敢想他人未曾想,敢谋他人未曾谋,敢干他人未曾干。我们不能受限于惯性思维,不能停留于常规套路,不能依赖于传统方法来干事,而要以开放的视野实干,以创新的思维实干。要充分发挥说干就干,脚踏实地,该干则干,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要掌握会干的智慧技巧。实干决不是瞎干,不是盲干。只有情况摸得更透,才会抓得更紧,干得更实。实干决不是乱干,不是胡干,要出实招。要在实干中深化对问题的思考,深化对规律的认识,真正做到科学施策、科学应对、科学实干;要把科学态度与实干精神结合起来,把尊重规律与积极作为结合起来;要加强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丰富和武装头脑,做到学以致用,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求实的态度,作踏实的功夫。”我们要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跑好改革开放的接力赛。“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让我们高举实干大旗,鼓足实干劲头,凝心聚力,用实干造福人民,以实干赢得人心、推进发展,在实干中担当无愧于时代的历史重任,书写无愧于人民的满腔赤诚,铸就无愧于这片热土的宏伟事业。【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篇结合现实的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写作最重要的是结合对材料的理解,把握材料的中心,进而准确的审题立意。首先要把握材料的关键语句:工人不停擦拭额头汗水、农民不辞辛苦起早贪黑、是创业者奋力撕下了“山寨”的标签、是科研人员矢志探索、千千万万全力以赴的身影。根据对关键语句和材料的理解,材料的中心是不同行业人们的努力创造了中华的华彩篇章。考生根据以上对材料中心的把握,可以从如下角度立意:汗水铸就华章、劳苦成就未来、创造创新赢得荣誉、科研强国实现梦想、齐心协力铸就中华辉煌。以上都可以作为写作立意的角度,考生要注意把握材料和现实的关联,这样作文内容才能写的深刻。适合本篇作文的素材有: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一行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过程中,习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其中,在说到如何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特别加重语气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里,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仅是给全党同志一个善意的忠告和警醒,更是对全党同志提出的严格要求和寄予厚望。我想,中国共产党作为全国人民群众所拥护和爱戴的唯一政党,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时的重要讲话,认真贯彻落实好习总书记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嘱托,从三个方面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勇于肩负起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重担。 “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 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