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主题式微格研究的实践与探索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06407413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5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主题式微格研究的实践与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主题式微格研究的实践与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主题式微格研究的实践与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 . .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主题式微格研究的实践与探索路桥小学课题组容摘要:本课题针对传统教研中教师进入课堂,影响教师授课和学生课堂学习,课后教研不能再现,教师评价零散,教研目的性不明确、缺乏主题、方式单一等弊端,借鉴美国的D.Allen和A.Eve的微格教学理论,结合E.蒙代尔的时动分析法,开展主题式微格研究。主要探索课堂教学主题微格研究的操作模式,以课堂教学语言、课堂教学行为和以时间为线索的教学流程研究三大主题为研究的容。在研究中,根据课堂教学录像,结合实例对教师进行评点、辅导、训练,力求做到针对某一位老师的某一个特点,使其在本人的层次上得到提高、发展。促使使某一位教师能在短期发展教学语言,改变教学行为,调控课堂节奏,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关键词:课堂教学 微格研究 主题式 显微 圆全一问题的提出(一)现状的分析近几年,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教师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年青人走进校园,成为人师。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城市化这些改变,也使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规模扩大,自然会新增教师。这样,刚从大学毕业的师生成为学校教育的新鲜血液,这些新教师热情高,但其观念其方法各有不同。而在学校里,走进课堂几年后的教师绝大部分相继出现了教学能力发展的“高原期现象”。即教师在工作几年后,长期乃至永远,其教学水平再没有显著提高,现有的教学技能水平基本上就是以后几十年的教学能力水平。事实上,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形成的。简言之,我校现有2494名学生,每天258节课,一年5-6万节课。据统计,上这些课的老师30周以下的教师就有56名,占全体教师的52%。这百分之五十二的老师相继出现了“高原期现象”。因此,改变青年教师教学“高原期现象”,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本课题组组长:吴敏君,成员:福增、王秀琴、国增、罗艳敏等,主报告执笔: 吴敏君、福增(二)教改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必须从课堂教学切入,创造适应时代、适应社会、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我们教师要客观、认真地审视传统教育模式下的课堂教学,通过对课堂教学行为的不断反思和改进的过程,认识新课程,体悟教学的新理念,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建立起新的课程理念,主动地参与新课程改革探索,改造课堂教学,走进教学的天地。如何使青年教师在新课程的理念下,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技能,如何来捕捉他们的成功所在,促进他们特点和风格的形成,发扬他们的心血结晶, 这就是教研活动承担的任务。教研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了成长的平台,是培养教师的园地。但是在当前的教研活动中,存在着一些不正常现象,严重影响了教研活动质量的提高,弱化了其应有的价值功能。因此,认真开展对教研活动形式、方法和容的研究,既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面向未来,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三)教研工作的弊端在教育工作中,教育部门把培养教师的任务落在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和教师培训中心。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这几个部门的工作却出现了许多弊端。1教研室调研的弊端在教研室行使职能时,主要工作方式是走进课堂。堂而皇之地坐在教室的某一处听老师讲课,这种常规性的教研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弊端:(1)影响学生课堂学习在课堂学习中,学生要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而教研室老师在进入课堂听课,即听老师授课,也听学生发言。教师尚对听课者会面红心跳,至于学生,面对陌生的听课老师,往往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甚至出现不敢说话的情况。因为,教师们经常会告诉学生,今天哪位老师会来听课,学生们要表现得好一点,举手积极一点,发言响亮一点,精彩一点,不要做小动作。于是,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正襟危坐,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动一下手,犹如姥姥进了大观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消极的、被动的。(2)不能复现课堂教学是一种过程。在动态变化的课堂结束后,听课老师与执教老师一起参与的教研活动,只能凭记忆来回顾课堂教学情境。即使是最精彩的讲课过程,如果要通过听课老师的复述出来,也已经打几个折扣。因此大家都说,课堂教学是一门永远遗憾的艺术,但是有了微格教研,就可以再现整个教学过程,相信这个遗憾将不再存在。(3)评价零散听完课后,教研员会对执教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课。但这种评价是零散的,评课者只能根据自己的某些记忆进行讲评。这样的评价带有评课者个人的感情色彩,它受感觉左右,而且没有目的,却想到什么讲什么,所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时间一长,就缺乏对某一个教师指导的整体性。同时,这样的教研会使评价者本身的责任感分散,在点评时,他可以三言两语,也可信口开河,容随心所欲。2进修学校的培训落后担任新教师培训的进修学校跟不上新课程的步伐,设施简陋,师次缺乏。特别是进修学校的教师长期脱离教学实际,脱离了进步了的课堂,远离了课堂的现实问题。他们只能解决教师的知识储备,并不能解决老师现状问题的迫切要求。他们的动机也是完成教师的培训任务。3微格教学培训作用滞后在师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微格教学培训中,也使用了微格教学的培训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从80年代进入我国至今,没有因为教育的发展而产生改变。它的形式还是出现片断,让师生或年青教师进行模仿。评价标准是模仿的程度高低。这样的微格教学,扼杀了教师个性的发展空间,造成青年教师一味地模仿,而失去自我。对有些优秀的师生来说,这种模仿甚至阻碍了他们的发展。其次,微格教学中选择的本都是客规化、式化的。上示课的都是名师、特级教师,这样使学习者就会产生一种距离感,影响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4学校部的教研作用弱化(1)教研活动脱离实际,流于形式。例如各种形式的教改专题活动,公开课、观摩课、论文讲座等,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可实际效果不理想。(2) 教研活动的目的性不够明确。例如有的教研课成了教师的表演课,甚至是为“教研”而“教研”。对于培养青年教师的功能没有得到重视。(3) 教研活动缺乏研究的主题。教研活动没有研究的主题,随意,缺乏实效性,结果是研究不深入。(4)教研方式单一。教研活动的方式常常是“一言堂”、“独角戏”,很多老师认为,教研活动重要的是相互研讨。 教研部门的缺位、教育培训部门的不作为,学校教研问题重重,使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在教学语言苍白、生硬,教学行为不规,教学流程时间分配不均,课堂教学容随意安排的问题。在这种现状下,学校尝试了各种教研,希望通过各种教研活动来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但是,这些教研形式并没有在根本上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其中,微格教学有再现功能,但手段单一,缺乏个性;备课组的教研虽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但通常是为“研”而“教”,重“教”而轻“研”。这样,集体智慧并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二者之间,我们寻找了集两者优势的教研形式微格教研。微格教研是微格教学的变式,可以与时反馈,可以再现分析。传统的教学反馈是靠课堂上仔细观察和笔记,课后将观察到和笔下记录的情况反馈给执教者。但执教者通常会回忆不起自己在上课时的某些细节,他们对自己的教学没有直观的感受。它使执教者从“当局者”的地位转移到“旁观者”地位,我们将此称为是“自己给自己照镜子”式的反思研究。微格教研利用了现代视听设备作为记录手段,真实而准确记录了教学的全过程。这样,对执教者而言,课后所接收到的反馈信息有来自于教研组的,也有来自于听课同伴的,更为重要的是来自于自己的教学信息,因为执教者能全面观看到本人上课的全过程。在每次微格教研中,都确定一个主题,使教研更具目的性、针对性,特别是对执教者而言,有主题的微格教研,便于教学技能的掌握,个性空间的发展,这样就形成了主题式微格教研。二研究设计(一)关于主题式微格研究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教学过程,也正因为它的的复杂性,在通常的教研中,评课教师泛泛而谈,听听教师没有得到最有效的帮助。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确定一个研究的主题,教师有针对性去研讨授课教师在这一个主题上的得失。它也就是提取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方面,采用摄录像提供教研活动时进行某一方面的 “微”定格的(格)分析,其中包含“格物致知”的精神、态度,既学习有关理论,也探讨具体操作,从而获得完整的认识,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课堂教学质量,从而使教研有目的性、针对性,便于指导。如课堂教学语言这一主题,采用摄像的手段,把这一节课摄录下来。或者是在听课中,评课者和听课者根据这一次研究的主题,记录下这一节课中开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在课后,根据我们的评价目标,进行点评、讨论和问答,从而使教师直观地认识到教学语言的缺失和改正的方法,在短期提高课堂教学语言技能技巧。1. 主题式微格研究法的形式在微格教学基础上建立的主题式微格研究法的形式主要有三种。(1)点评式 开课教师上完一节课后,评课者根据研究的主题,参照评价目标进行点评。这样的点评,针对性极强,使开课者非常明确地知道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不足,从而使开课教师在随后的教学中与时得到纠正。(2)讨论式 某一教师开课后,所有听课者和开课者坐在一起,采用头脑风暴式的发言方式,就这节课中研究的主题,提出意见,发表个人的看法。(3)问答式 开课后,听课者向开课教师提出问题。了解设计的意图,并对存在问题,让上课的老师作出假设的回答。这样,既巩固了良好的课堂教学行为,又促使教师发现存在的问题,在答辩中掌握教学技能技巧。2. 主题式微格研究的特点(1)反馈与时主题式微格研究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面“镜子”,使执教者与另一个“我”面对面,这样迅速给他们创造自我反思的平台,使教师本人能客观地分析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提供了有利条件。对教师群体即备课组而言,微格手段使得教研活动容更为丰富、生动有趣,而且可操作性强,也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实用的训练方法。(2)主题明确,针对性强我们以往的教研评课活动,往往从执教的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语言,甚至是某一个细节都会涉与,但效果并不理想。主题式微格研究,每次教学只研究一个主题,所以,可把研究的容、目的制订得更加明确、具体,突出了重点。这样,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培训,因为微格研究的企图就是“在实现的课堂教学情景中适当运用教学技能”,它总是以课堂情景、教学目标为先导的,是一种微观的方案设计。若偏离了课堂教学目标,不管运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技能都是无意义的。(3)便于操作显然,微格借助摄像机械。只要有需要,随时都能操作。但更突出的是微格教研表示了学校“工作即研究 研究即培训”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思想,通过微格教研期望营造一种“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氛围,力求“将每一个备课组建设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圣吉P.M.Senge)”。我们认为教师在日常“业务工作”中的任务、问题与情景,是校本研究与培训的核心容;同时,我们认为研究与培训的基本组织是学校的每一个备课组。(4)关注学生在微格摄像资料中,教师能够完整地看到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的关系,使授课者更加关注信息传递即教学的效果,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准确的评价,并自然而然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出“改进性回应”。具体而论,就是在微格研究中教师会自觉地对学生的学习基础、需要和可能性进行分析,制定或选择今后的教学策略,对既有的教学方案与习惯进行过程性(形成性)评价,从而使学生收益。(二)研究目标 1以课堂教学语言、课堂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流程为三个主题,青年教师参与开课、听课和评课。在互相点评、讨论和问答和自我反思后,较短的时间掌握教学基本技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最终促进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2构建课堂教学的主题式微格研究的操作模式。(三)主题式微格研究的对象、时间与步骤1研究对象:学校30周岁以下的语文教师为主要对象,逐渐推广至全体员工。2研究时间:2003、92005、103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2003、92003、11):学习相关著作,作好心理准备与技术准备。研究学校青年教师的教学特点与学校教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微格理论作指导,设计研究方案,研究小组分组。(2)实践操作阶段(2004、22005、7)(3)整理、总结阶段 (2005、7-2005、10)整理教案、录像资料,撰写结题报告。(四)主题式微格研究的操作我们提出采用这一种课堂教学的主题式微格研究方法,开展主题式微格教研活动,首先要让教师在心理上接受微格教研,感受微格教研的作用。因此,先对教师要进行微格理论的培训,了解微格教学的历史、发展,掌握了微格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充分认识到微格教研在实际教学中重要作用。这样的学习,保证了微格研究法的探索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其次,学校要准备摄像机、光盘刻录机等设备,并对教师进行摄像、视频采集等技术的培训。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才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具体操作流程图,如下图:学习理论撰写反思组织教研摄制录像确定主题学习培训1学习理论组织课题组成员与青年教师学习和研究微格理论,每周星期一、三教研的学习和研究时间。以荣静娴等的微格教学与微格教研这本书为学习容。通过讨论学习,了解微格教学的历史、发展,掌握微格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充分认识微格教研在实际教学中重要作用,保证主题式微格研究的探索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2确定主题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学校进行课堂教学调研,组建青年教师研讨班,进行青年教师素质比武。课题组在听了丹、梁燕、罗熙禧等21位青年教师的课后。发现课堂教学中,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发展的,就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语言。在语言环境中,师生之间的交际言语主要的是评价、过渡和提问。影响课堂教学的第二元素是教师的行为。作为人师的行为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更重要的是影响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行为中直观表现的是表情、步伐、手势和板书。第三是教学流程,课堂是流动的,也正因为他的流动性,也使课堂具有不可预知性。在流程元素中,主要是研究时间的分配,课堂节奏。另外,还在后期研究了课前和课后两个主题。确定研究的主题为课堂教学语言、课堂教学行为和课堂教学流程。随后细化三个主题,三大主题分为了9个小主题,由此开展研究。课堂教学语言分为过渡语、评价语和提问语三个主题,课堂教学行为分为表情、手势、步履和板书四个主题,课堂教学流程分为时间分配与课堂教学节奏两个主题。另个还有课堂教学前瞻性性和后续性的附属研究。3学习培训(1)技术培训学校购置摄像机、刻录机后,对青年教师进行技术指导,使每一个青年教师都能使用录像机,掌握视频采聚等几个技。在拍好录像后,能使用刻录机把自己的录像课制成光盘。(2)知识储备每开始一个主题的研究时,首先组织教师学习,观看名师的录像。收集大量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光盘。根据研究的主题,剪辑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语言、课堂行为的某一方面的容,进行汇编,形成教师共同学习的资源库。4摄制录像课选定教材,青年教师开课,教研组教师听课,摄录上课过程。5组织教研(1)自我照镜子上完课后,教师本人观看录像课,本人就教学中的某一个主题进行分析整理。执教者可反复观看录像,改正设计。(2)同伴互助听课老师与点评老师进行反馈。教研组个别谈话,课后讨论。对于在课中出现的某一个主题的问题,进行评价、分析、指导,指导执教者改进设计。6撰写反思上课老师撰写教学反思,针对课堂教学实录,写下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这里的反思,并不仅仅是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反思,更多的是对课堂教学自我的反思,是教师最真实的感受的表达。三言语研究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的智力劳动效率。”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技能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本技能。正如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由此可见,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只有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语言,把握语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影响,才能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名师的课堂实录和部分青年教师的试教课,表现了教学语言艺术的无穷鬼魅力。特别是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他们的语言规、明确、到位、幽默、纯洁、生动,他们的语言的修养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全体教师了解课堂教学语言的作用,掌握课堂教学语言的特征。然后,我们以课堂教学中的过渡语、评价语和提问语作为研究容,在课堂设计、课堂摄录和课后教研中作为工作重点。(一)过渡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过渡艺术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巧用、导向性话语来衔接教学步骤与教学容、从而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的一种方法。它是教学各环节与知识点、能力点之间的桥梁,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一种体现,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方案所不可缺少、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对学生来说,过渡是使知识短期系统化,更加加深印象;对教师来说,过渡是教学的缓冲,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语文教师本身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其过渡性语言不仅要能承上启下,而且还要能起到催化学生感情的作用,以构建一个个教学高潮。名师教学实录有着很多精彩的过渡语设计,在网上、杂志上搜集有关过渡语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总结了过渡语的特点和四种形式。1过渡语的特点(1)适时适时是指教师说话的时机恰当。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促进和引导作用,都必须建立在认真倾听、积极旁观的基础上,随意打断学生活动而插入教师语言至少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如一位教师在教白头翁的故事一文时,与时抓住学生 “读错字”的契机,随机设计了语感训练。通过对“还认真”和“很认真”的反复对比和朗读,学生品出了味道,懂得了在同一语境中,一字之差也会使表达的意思不同。学生在读、想、说中,既培养了语感,又明白了读书要认真的道理。(2)巧用巧用指巧妙地运用语言调控课堂教学容。完美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行云流水式的,其间没有任何的阻隔,没有任何的块状感,它给人的感觉是高山流水,一泻千里,洋洋洒洒,一气呵成。这就需要看教师是否能在步骤过渡间用精妙的语言把它连接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创设的过渡语在语言的情味、韵律、语感、分寸等方面都与教学容相调谐,那么这样的过渡语无疑是精彩的,因为它会具有独特的韵味与情调,能创设出一种语言境界来。正所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过渡语的精当巧妙,明确清晰,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激发学生求知探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启发思维。例如支玉恒老师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时,对直接涉与课文容的问题,一个都没有提,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30 / 30师:谁能举例子,说说什么人是你的亲人?生:爸爸、妈妈生:亲人就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师:志愿军是中国人,和朝鲜人民是亲属吗?师:有血缘关系吗?生:没有。师:那么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们是亲人吗?生:不是。师:因此我说作者说得不对。既然不是亲人,哪来的“再见,亲人”?(学生纷纷举手)想跟我辩论吗?但现在你们还辩论不了。我希望你们好好进行第二轮阅读,怎么读?第一,抓住事实。看看课文写了什么事实,理解之后,用自己的话给我讲道理,来说服我。第二,要抓感情。看看作者是以什么情感来写的,抓住了感情之后,自己体会,并且要能有感情地读出来,来感动我。就这样,用你的理解来说服我,这叫“晓之以理”;用你的体会来感动我,这叫“动之以情”。看你们能不能让我接受你们的观点,承认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是亲人。评点:支老师在本教学环节中,故意反题意切入,巧妙过渡到让学生准备材料来驳倒老师,从而激发学生辩论的欲望,激发他们读书的积极性。(3)导向性导向性是指过渡语往往承接了上一个教学容,还能巧妙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下一个教学容。一位特级教师曾经这样说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是演员与观众的关系,而是导游与游客的关系。教师只是引导,大好的风光还得由学生自己去看,自己去欣赏。因此,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给予足够的参与时间,促使学生主体积极参与,使学生一开始就能进入一种状态,从而整堂课就能始终保持一种亢奋。我们应该重视这种过渡艺术的设计和运用,充分把握过渡语适时、巧用、导向性的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去传情去激情,这样就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过渡语的形式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过渡艺术,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依据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大致可以归纳为铺垫过渡、衔接过渡、目标过渡和深化过渡四种。(1)铺垫过渡导入新课容的过渡这种过渡出现于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安定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迅速了解这堂课讲什么,目的是什么,从而开动思想机器。它能对整堂课定好基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先入为主”、“先声夺人”的作用。教师通常采用跟授课相关的容作陪衬,架桥过渡,导入新课。这样通过前后知识联系、引用诗文佳句、使用道具插图、讲小故事、介绍背景、设疑提问等方法作铺垫,灵活巧妙地过渡到新课容的教学。这种过渡要求“近”贴近教学容,“简”简要扼要,“短”短小精悍。巧妙的铺垫过渡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学,有滋有味地学”(叶圣语)。(2)衔接过渡教学知识点间的过渡这种过渡贯穿于教学容之间,一个容终了,下一个容的开始,中间应有短暂的过渡性语句连接,合理把握前一容的精要之处,找出前一容与后一容的切合点,这样的过渡将课堂容引向发展。教师通常采用环环相扣的提问或递进式的话语,将教学容中的各知识点串连起来。这种过渡要求自然连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恰当的衔接过渡能将教学容步步引向深入,使学生对所学容易于理解接受,体现教学进程的推进,达到既激发学生兴趣,诱发学习欲望,沟通师生间的信息传递,又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产生“跃而获之”的念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纹丝不动”一词是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的关键词,有位教师抓住这一点设计了一组问题:什么叫“纹丝不动”?邱少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做到“纹丝不动”的?为什么必须做到“纹丝不动”?邱少云是怎样做到“纹丝不动”的?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钟头,邱少云为什么能坚持做到“纹丝不动”?这一组问题问得少,问得精,用时不多,而把大量时间用在引导学生读课文和揣摩词句上,让学生通过读、思、议,体会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以几个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先易后难,连续展开,是教学容的衔接过渡,包含了课文教学的要点和关键,体现了教学进程的推进。(3)目标过渡解决重点难点的过渡教师是使学生和教材有效地联系起来的中介,是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引向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的向导。教学中重点难点的解决,需要教师为学生架设一座“桥梁”目标过渡。这种过渡需要教师选择切入点、突破口,或增加知识的介绍,或举例说明、触类旁通,或将难点化成浅显的几个方面等等,从而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理解掌握重点、攻克难点。这种过渡要求深入浅出,有的放矢,达成目标。(4)深化过渡深化教学容的过渡这种过渡常用于阶段小结或综合阶段。这种过渡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和知识迁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一位老师教学妈妈的爱,结束时作了如下的深化过渡:师:小作者通过四件具体的小事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妈妈那浓浓的爱意。孩子们,你们的妈妈爱你们吗?生:我妈妈很爱我。记得一次下午放学,我很晚才回家,妈妈跑遍了许多地方,还是没找到我,后来妈妈都急得快哭啦!师:多好的一首小诗,你可以在结尾也加上一句:“啊,妈妈的爱是。”生:滴落的泪。生:寻找的足迹。师:真是太棒了,你们能有感情地读读自己作的诗吗?生:一个很静很静的夜晚,一道难题拦住了我,怎么也想不出来,在妈妈的指点下,我终于弄明白了。啊!妈妈的爱是我解决难题的计算器。(此时学生文思如泉涌,教室沉浸在浓浓的爱意中)师:妈妈的爱很多很多,妈妈的爱也很浓很浓。同学们,让我们随着这优美的乐曲,尽情地吟诵自己喜欢的诗句,作为送给妈妈的礼物吧!(在优美的乐曲中,学生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吟诵。)评点:创造是一种最高的境界。“也来当回小诗人”,作为文章的深化,使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课堂又一次焕发出生命的活力。3拍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过渡语微格研究过渡语存在于整个课堂教学中,因此适宜拍摄一节课的教学过程,然后根据主题选择研究的容。例如铺垫过渡往往出现于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安定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迅速了解这堂课讲什么,目的是什么,从而开动思想机器。至于铺垫过渡的类型,往往采用跟授课相关的容作陪衬,架桥过渡,导入新课。如引用诗文佳句、使用道具插图、讲小故事、介绍背景、设疑提问等方法作铺垫。青年教师选择教材设计过渡语,进行自拍录像,教研时就放映课堂过渡语这一部分,教研组开展研究。执教教师修改设计,并在不断的练习中,灵活运用各种导入。例如,余正红老师在上山水时的铺垫导入。第一次,她先给学生看一组关于山水的图片,然后进行课文教学。第二次,也是先给学生看一组图片,然后对学生说:“今年的春节联欢会上,曾出示了18副对联,其中有一副就是描写山水的。南海风清,诉说春天故事。漓江水碧,飘来三姐新歌。 ”这里的漓江在哪里,引出后,向学生简介,边观看图片边以课文容作讲解词解说。这一次的修改,使导入从第一次的直观感受到图文相结合。听课后,听课老师认为这样引用对联虽有时效性,但对联毕竟只是从代表各地的目的出现,缺少一种文字的美感。听了大家的建议后,余老师第三次导入就变成了观看山水图片,出示了几个文人墨客写下的赞美山水的诗句。这样美的山水,怪不得大诗人愈曾写道:江作碧罗带,山如碧玉簪。第三次导入,让美丽的图片与诗结合在一起,带给学生诗中有画的美感。这三次对导入的修改,使我们看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渲染优美修教学情境。“未成曲调先有情”,一首古诗更是让学生“不觉转入此中来。”在多次的研究后,我们的青年教师在拿到一篇课文后,对课文的铺垫过渡已是胸有成竹,或用格言,或用诗词,或用歌声,或用图片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设计、运用的各种形式的过渡恰是一种能协助我们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直接用具。更多的教师要重视这种过渡,并把它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艺术巧妙地加以运用,使过渡语的合理运用最终成为缤纷教坛一朵常开不败的夺目奇葩。(二)评价语 评价语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作出褒责的言语。它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漫无目的、毫无针对性的瞎评。恰如其分的准确的评价语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拉近师生距离,有时还能化腐朽为神奇,创造出课堂教学艺术的佳境。在名师课堂教学中,学习成为一种享受,与教师的评价语有着重要的关系,他们的评价语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与否定。在他们的评价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对生命的关怀,一种对生命的赏识,更是一种智慧的启迪和一种价值的去蔽。然而再看我们青年教师课堂评价语,缺乏幽默,不准确,不明确。学生的回答得到老师评价是“还好,请坐!”“不错,请坐!”或是“说得不对,请再想想。”等等。评价语的好坏、恰当与否,除教师提高个人文学素养外,还有一个途径就是通过评价语主题微格研究。因此,在教研中,就以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为主题,讨论处理的合理性,修改用词的准确度。拍摄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学过程,关注评价语,明确评价语的形式,在研究中使教师灵活运用评价语。1评价语的类型(1)示 是指在肯定学生答问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注意这一答问,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并以优秀学生在生中起到表扬。(2)圆全是学生的答问虽稍有不足,但已达到相当好的程度,老师对其不足避而不谈,而在帮助圆全后肯定。这样学生既受鼓舞,亦领悟到愈合才能完美。这时的评价是针对学生的朗读和回答不够完善时的一种委婉的评价。在微格研究中,青年教师面对学生的朗读不到位或回答不准确,经常是没有评价。或叫学生坐下,或再请一个学生回答,直到读好或回答正确为止。因此,在出现这种情况后,课堂教学的互动是生硬的、小围的。试想作为一个学生,在对自己的回答不够明确和不自信时,需要的是老师的引导和肯定。教师那不置可否的评价,自然会打击这种学习状态。在微格研究中,我们认为,在朗读中,老师可以这样说:如果把句子中的哪几个词再读得慢些就更好了,你想再来试试吗?在面对学生不够完善的回答时,则可以说:你已经了解了其中的道理,在回答时,你把刚才的答案调一下顺序会让人听得更明白。(3)延伸是教师在肯定学生答问时,有意识地将学生的优处向广度、高度、深度方面延伸,以求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4)显微是教师在学生答问中,优选一两点将其妙处放大,使它显著突出,帮学生认识自己佳处的“庐山真面目”,并教其与其他学生辨别主次、优劣。这种评价特别适用中下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在学习中发言的概率并不大,他们能在课堂中主动地回答问题,就是一种对自我的挑战。(5)指瑕是指学生答问作业时不可能完美无瑕,因此需要指瑕(指出其发言中的不足之一)。2拍摄课堂教学过程,关注评价语评价语经常是教师的随意性语言,它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反映和教学容等因素作出的一种反映。因此,在以前的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关注评价语,是零散的。只能对一个比较明显的评价环节作出指正,而且这种指导也是随意性的。在教师自拍录像后,我们在观看录像时只关注执教者的评价语言。随后作出分析:教师在什么情况下采用何种评价形式,采用这种评价形式适宜与否。例一:晴雨老师上亮起来了的微格研究片断:生读:一束束灯光照着她,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河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在读长长城墙时,生重读“长长的”,突出城墙的长度,并在角楼后面停了较长时间,使人感觉被这美丽的夜景所醉,最后才深情地赞叹,十分动人。听到这位学生的朗读,学生的赞赏之情溢于言表。这时,老师激动地赞叹道:“你读得真好!我们大家都仿佛看到那长长的城墙和角楼的倒影。来!大家都来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随后,再叫几个学生朗读,大家都读得不错,而被当作榜样的学生整节课都读得声情并茂。评点:在这个教例中,老师采用示式评价。在朗读评价中,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评价手段。因为示的样本具有代表性 ,他是学生中的一个个体;对学生来说,他是可接触的,而不是可望而不可与的。这样就加强了学习的动力,更可贵的是对于与作为样本的学生来说,他获取的成功感是深刻的。例二:在教学月光曲这篇课文时,在读到课文的最后贝多芬飞奔回旅店创作月光曲时,学生突然提问。生1:贝多芬为什么连招呼也不打,就飞奔回客店连夜把刚才弹的曲子记录下来?生2:这首曲子是他刚刚想出来的。师连忙说:这叫即兴创作。学生马上接道:对,他即兴创作,怕忘了,所以雪上赶紧飞奔回客店连夜把刚才弹的曲子记录下来。生1:他真厉害!能即兴创作!生2:他为什么能即兴创作呢?师:对呀?是什么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呢?问得真好,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现在,咱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评点:在这个例子上,老师采用延伸这种评价形式。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一节课的执教者,是组织者,是参与者,更是主导者。在老师主导作用提出质疑的今天,微格研究再一次说明,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否决。教师的延伸评价说明只有站得高,才能将学生的优处向广度、深度和高度方面延伸。例三:罗艳敏老师在教学火烧云中,学习“火烧云上来了”这一句。罗老师问:课文里讲的火烧云指的是什么时候?自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生读后答:是傍晚时候的。罗老师这时候就说:你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课文讲的是什么季节傍晚时候的火烧云?生自由读。答:是夏季傍晚时候的火烧云。评点:指瑕的评价形式很常见,但要注意使用恰当,不要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求胜心切,一找到问题的答案便跃跃欲试,不肯再细细琢磨。这时,教师适时的指出不足之处,常能使学生再次沉下心来读文本。3评价语微格研究评价语具有时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许多评价是即兴的。在以往的教研中,教研组也会提到执教教师评价语的问题,但教师在课堂中教学语言是复杂的,教研时往往很难将教师的评价语言区分出来。因此,在教研时,也只能对教师的某一次评价提出讨论,执教教师更不能回顾自己在课堂中的某次评价。而评价语这个主题的微格研究,使我们教师把目光专注地停留在自己的评价语言上,对自己的的评价语一次又一次地剥去外衣,深入到语言的核去。这样,就能与时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总之,通过研究,教师能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方式,针对不同容进行不同的评价。例如就在第一课时,学生都有一个整体感知课文的朗读。平时在学生朗读后,我们老师经常性的评价就是,你读得很认真,你读得很有感情。因此,我们老师在听课中,也会经常性地听到学生对同伴的朗读进行评价是:老师,他读得很有感情!至于何为有感情,何为无感情,则无从谈起。在学校第二届素质比武后,我们就朗读后如何评价进行总结,如针对学习质量的评价: “那么长的一段话,你不但没念错一个地方,而且字正腔圆,可见你平时的基本功多么扎实。”针对学习容的评价,如:“从你的朗读中,我们听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也听到了作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针对思维方式的评价,如:“你读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你的读跟林红的不同,也与淳的不同,你的读,思念之中带着感激之情。”针对语文知识的评价,如:“注意,你想强调哪个词语,你就得读哪个词语,试试看,这样读,有没有这种效果?”,另外,还有针对表达的评价,针对学习要求的评价,针对情感体验的评价等等。通过研究,我们总结出在学生朗读后,就有十多种评价方式。研究后,青年教师在课堂中学会了倾听,在学生的朗读与回答中,能迅速地分辨出学生的回答的优劣,好的发言示;不足的圆全或指瑕;有闪光点的显微评价;正确但比较浅显的进行延伸。(三)提问语一位美国教学法专家曾说过:“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考查出来。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技巧,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到成效的。”由此可见提问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教学艺术。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而这一点,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而言,更是如此。棋道中有句俗话:“一子下错,满盘皆输。”课堂提问设计的成功与否,对于教学的成败,也往往有此惊人的联动效应。那么,课堂提问当如何设计,才更为科学有效而富有艺术韵味呢?在资料的整理过程中,我们把课堂提问概括为四人特点,抓住要点,有角度,有深度,有高度。1青年教师课堂提问的缺失(1)满堂提问许多青年教师把课堂教学过程是否提问以与提问多少当作评价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在一节课中,不断地抛出问题。学生这个问题还没理解,她就提出了下一个问题。课堂成为教师进行提问表演的舞台,学生问题意识丧失。到最后,教师教得满头大汗,学生学得糊里糊涂。(2)问题层次偏低何为“问题”,问题是个体所面临的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直接加以处理的某种刺激情境。问题的构成包括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作出心理上的努力,二是要运用新的知识或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作为教师应该思考提出的问题能否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有些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有80的问题只须运用死记硬背的知识就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课堂提问不平等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他们应该享有平等参与课堂生活的权利和机会,教师也应保证每一个学生的这种权利和机会。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这种权利和机会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保障。教师比较倾向于让学业成功者回答具有“论证性”的复杂问题,而让学业失败者回答“判断性”和“描述性”的简单问题。针对不同成绩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因材施教,或许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但是在反馈方式和言语风格上,教师的行为体现出了很大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会导致学业成功者和失败者在学业上的进一步分化。 2提问语的微格研究(1)认真分析教材,提高预设性问题的水平面对新教材,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既站在整体的高度,又避免空洞无物的驾驭和简单的说教呢?首先要把预设的问题要精心研究。例如国增老师在执教长城这篇文章时,在学生收集了大量的关于长城的资料后,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长城是怎样的长城?用你收集的资料简要地说明。评点:这样的问题就把学生收集的资料与文本提供的信息与学生的见解联系在一起了。避免了课堂中学生只介绍资料,而没有发展自己的语言,课堂教学成了图片与资料的展览的弊端。其次,问题可以分为高级水平的问题和低级水平的问题。课堂提问中低级水平的问题应该具有明确的目的,或者是为了帮助学生回忆,或者与高级水平的问题之间有某种适当的联系。高难度的问题,有个“度”的要求,问题的难度应该怎样。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以与对教材、教学目标的把握程度。相关研究表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正相关。 (2)抓住重点,进行追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活动在进行过程中,是双方思维碰撞的过程,如果教师抓住这个机会,就会使教学有序地进行,反之则使课堂教学无法继续下去。有一位老师在教丑小鸭一文时,在分析丑小鸭不堪忍受他人的嘲笑、欺侮而毅然离家,经受了重重的磨难而始终没有屈服之后,终于迎来了春天,迎来了幸福的生活时,却有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片断如下:生:丑小鸭本来就是一只小天鹅,它如果不离开家,虽然会受到别人的欺侮和嘲笑,但是等第二年春天它长大了,不也会变成一只漂亮的大天鹅吗?那时它不也会过上幸福生活吗?师追问:如果丑小鸭一直甘心生活在那个鸭窝里,受别人的嘲笑和欺侮,即使第二年长大了,它会成为一只真正的天鹅吗?师:想象那时的丑小鸭会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讨论后纷纷举手)生:那时的丑小鸭最多也只能算是一只白鸭子。生:它长长的脖子是耷拉着的,无精打采,毫无自信;它的翅膀低垂着,根本没有飞起来的力量;它雪白的羽毛蓬松而凌乱;它的腿是软弱无力的,走起来抖抖索索;它的眼睛也是鸭子的眼睛,而没有天鹅的神采。生:失去了尊严,没有经过磨练的丑小鸭即使长大了也不可能变成真正的白天鹅,因为它缺少的是一颗天鹅的心。那样它当然也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生活。评点:面对这样一个小插曲,教师把握住了机会,随机追问,使学生不仅深刻地领悟了文章的涵,锻炼了思维能力,而且得到了一次情感冶和思想启迪的机会。(3)丰富提问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的提问在一定程度上要优于教师的提问。此外,老师导老师问,老师导学生答;老师导学生问,一老师导学生答;老师指导学生互导互答等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都是值得去尝试的。多元化的提问方式有利于师生之间共同探讨、相互激发,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了更多的提问机会,问题意识和自我提问的能力也就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水平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结果表明,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中,90是一些低级水平的问题。 (4)注意提问的普遍性,密切关注每位学生 在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这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和关心。这一点在教师自己第一次观看实录后马上就能注意,并在以后的教学中改正。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总之,一个教师不能只会提问,而要善于提问,提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提问艺术的探索中我们要多找出一些能让学生迅速理解文章的支点。 四行为研究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的一系列动作与行为。它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辅助性行为。在主题式微格研究中,教师的课堂行为是比较直观的。教师只要看过几次自己在录像中所反映的个人形象,就会在随后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去掩饰这一行为,直至改变自己的的不雅行为。(一)教师的步履教师在课堂中的走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积极性。什么时候走动会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什么时候走动会引起学生的紧,影响学习的进度。甚至是步履的快慢和幅度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而教师的拍手、鼓掌、举手等的手势,更是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强烈鼓励和支持的行为。1适当的步履教师讲课时走动、停留的位置要方便教学,走动要以小幅度缓慢为宜,必须控制走动的次数和速度,一般以讲台周围走动为好,走动的姿势也要大方自然,不宜过大、过快。如果教师讲课不走动,光一个姿势,则课堂上就会显得单调而沉闷。一般在学生做练习、讨论、实验时,教师可在学生中间走动,以密切师生关系,增加师生间的感情交流,并且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学习,适度步履,犹如画龙点睛一般,能使师生之间的交流自然交融,精炼地体现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2步履的两种不适行为。(1)步履过快、过慢在课堂教学中,有几个教师在讲解教学容时,不断地在教室走动,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到教学容上。一部分学生貌似在听老师讲课,实际上随着教师在教室中走动的步履而在注视老师的衣着打扮上。第二,如果过慢,则会显得有气无力,学生也会跟着萎靡不振。(2)始终不动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一位教师或两手伏案立讲台,或像一个钟表的摆档一样只是机械地在讲台上走来走去,毫无表情地一味讲解,学生就难以清楚地接受他讲授的知识,深刻地理解关键的所在,也难以让学生愉快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在课堂上淋漓尽致地展现。(二)教师的手势手是会说话的工具,有时比嘴还会说话,有极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英国哲学家培根就说:“相貌美高于色泽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这是美的精华。”例如在一节语文课上,一个学生朗读精彩,教师有意或情不自禁地为之鼓掌,这时全班同学都会随之热烈鼓掌,同时目光中流露出对该同学的羡慕。这是因为全班同学从教师鼓掌这一手势语言中所接受的信息是明确的,即高兴,赞赏,鼓励,肯定。例如晴雨老师在上亮起来了这篇课文时,其中有一个学生读城墙的长时,读得摇头晃脑,特别得卖力。这时,老师走到这个小朋友面前,跟好握了握手。当着所有老师和同学的面大夸奖了他一番。评点:老师这一个握手的动作,让这个小朋友特别激动,在后面的听课中,他举手也极其积极。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有许多的手势是不宜使用的。例如:斥责性的食指点动,蔑视性的伸出小指,讽刺性的鼓倒掌,宣泄性的以掌击物,威胁性的挥动拳头等等。我们曾听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学生的家长被班主任约去谈话,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我真是服了,打架,旷课,没他不能的,样样数第一。(教师翘起了大拇指)学习嘛,也是第一,不过是这个第一(他颇富幽默感的竖起小指)”谁料班主任的话还没说完,家长就满脸涨红,拍桌而起,勃然大怒,与教师吵作一团,家长认为那是教师对他的孩子不负责任造成的结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手的姿势。有很多老师在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常喜欢用食指指着学生,嘴里说:“你来答!”这样的手势,势必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紧。还有,在实际教研中,我们有的还常拿着一支笔指东戳西。一个充满尊重的手势,将会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到学习中去。(三)教师的表情教师的教态要自然、适度、得体。教师的表情应让学生感到真挚、谦虚、亲近。亲切的面容、期待的目光,一经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如有的学生说喜欢教师的微笑,不喜欢教师生气或严厉的样子,看到教师的微笑他们会消除紧感,投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1表情的功能教师良好的情绪和饱满的教学热情可以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学习激情。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发自心的、纯真的、动人的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感,可以在课堂上形成直接的师生情感交流喜、怒、哀、乐,创造出轻松的言语交际环境。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研究教材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方式,在授课时更应注意情思、情趣等感情投入。在各行各业追求微笑服务时,对于我们的教育者在课堂上的表情,更应该是面带笑容,小学阶段,孩子的情感体验很重要,调动他们的情绪,让他们投入地学习,在看似无意、实则有意的活动中发展,教师的情绪和表情还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某某老师的课阐述深刻,条理清晰,逻辑性强。但是,学生的学习情绪不高,课堂气氛十分沉闷,给人以压抑窒息之感。因此,教学效果不佳。当然,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忽略表情在课堂教学中的正确运用,不能不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受到了影响,课堂气氛也受到了一定的压制,同时也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2教师要善于调整表情心情高兴时喜笑颜开,心情沮丧时垂头丧气,生气时横眉竖目这些平常的情绪体现,在教师身上有时却需要有意识的加以调控,不能任感情随意表露,还需要用理性来调控,以免影响到学生的教育。例如:在课堂上,一个学生犯了严肃错误需要对他进行严肃批评,这时教师无论有多高兴的事情,都不能喜形于色,而必须表情严厉,使学生感到威严。在组织学生在课堂表演或课堂辩论时,这时需要的是一个欢快活泼、精神抖擞的教师,即使教师心情沮丧,也不能表露出来,否则会影响学生心情,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活动的失败。一个理解的延伸,一个亲切的微笑,犹如催发感情的高效酵母,胜似千言万语。而没有任何表情的说教永远是学生“敬而远之”,永远无法打开学生的心扉,也就永远无法进行真正的心灵上的沟通。(四)教师的板书教师的板书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行为,也能显现出教师的教学艺术和审美情趣。现代化教学媒体越来越多地介入教学,但板书仍保持着便利、经济的优势。1教师板书存在的问题(1)教师字体潦草、甚至有错别字。(2)标题序号太随意,前后不一致。(3)缺乏周密的计划性,擦黑板多,费时又费力。(4)板书中看不出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5)板书随心所欲,应该板书时不板书,授课结束时添补板书。2板书形式板书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解教材的容。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以下几种易激发学生兴趣。(1)字体变化。例如丹老师在执教丰碑这篇课文时,先是直接用正楷字板书,显得工整、规,但缺乏一种气势。后来把课题两字用艺术体的形式写了出来,两个字犹如一座丰碑,既象征着文中军需长的精神,又使学生理解了文章的主旨,成为本节课的画龙点睛之笔。 (2)故意写错字板书时故意写错一两个字,既提高了学生发现错误的能力,又使爱写错别字的同学引以为诫。例如在九册教材中,第五课是山里的孩子,其中学生最容量写错的是“蜿蜒”的“蜒”写成“蜻蜓”的“蜓”字。我们教师无数次强调这个字的写法,但在测试中发现还是有一些学生写错了。王秀琴老师在板书中,就故意写错,让学生去指出老师的错误之处,效果反而更好。(3)变换表述形式提炼教材容时,尽可能不只用横行续写这一种形式,而应经常变换形式,或用表格式,或用网络式,或用金字塔式,或用树式。如:表述语文知识结构,比较好的方式是用树式;进行单元教材总结,就大多采用表格式;总结汉语知识,就用网络式。针对这样的板书,学生一目了然。(4)图表、图画式板书如讲人民英雄纪念碑、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文章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