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部分地市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6068051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部分地市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西部分地市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西部分地市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部分地市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广西(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12分)【甲】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丰乐亭记(节选)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刻露:鲜明地显露。本:根据。上:皇上。刺史:即作者。1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分)A面山而居 B吾恂恂而起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D而不知人之乐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树林阴翳(阴影) 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C宣上恩德(宣扬) 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1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B晦明变化者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D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15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A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B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C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D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第卷:非选择题(共90分)1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分)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2分) 12.D 13.A 14.D 15.D第卷:非选择题(共90分)16.(4分)(1)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啊(2分)。(语句通顺1分,“者也”,判断句标志,0.5分;“以”,用0.5分)(2)我来到这个地方,喜欢这里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2分)。(语句通顺1分,“之”,助词不译,0.5分:“其”,这里,0.5分)柳州文言文阅读(共12分,其中第10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小题6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应有邪?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10.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主人日再食 同舍生皆被绮绣A.食 B.被 食之不能尽其材 将军身被坚执锐 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岂善学者应有邪C.信 D.善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以咨诹善道1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足肤皲裂而不知 今诸生学于太学A.而 B.于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余将告于莅事者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而君变色以去C.之 D.以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庞然大物也,以为神12.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的“太学”是古代设立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司业”“博士”是官名,国子监的老师。B.【乙】段选文中包含的熟语主要有“不耻下问”“拒人千里”“万事蹉跎”“择善而从”等。C.【甲】文通过对比的手法说明学习要“专心”,【乙】文通过任务对话强调了学习要“思考”。D.【甲】【乙】两段选文都阐明了要“学有所成”,就必须勤学不懈,刻苦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道理。13.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种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3分) (2)君但志之而不思之。(3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10.B(A.提供食物、饲养;B.同“披”;C.确实、信用;D.善于、好的)11.A(A.却;B.在、向;C.的、去;D.相当于“而”,表修饰、把)12.D(仅是甲文所要阐明的道理)13.(1)不必像我一样亲(用)手抄录,(只有)向别人借书而后才能读到。(“手”“假”个1分,大意1分)(2)你只是记住了老师说的,却没有思考它。(“但”“志”个1分,大意1分)玉林市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24题【甲】口技林嗣环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己。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乙】伯牙善鼓琴列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会宾客大宴 会:聚集B.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C.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阴:山的北面D.吾于何逃声哉 于:到3.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一一宾客们体会到少有的舒适,慢慢地都正襟危坐了。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夹杂着用力拉倒房屋发出崩裂倒塌的声音。C.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每只手有一百个手指,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D.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你从琴声中所听到的大丈夫般的意志,就如同我心里所想象的一样。4.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乙两文都洋溢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口技是民间表演技艺,它用发声器官模仿各种声音,创造出生动逼真的场景。口技就是形象地摹拟出一家人由睡而醒到再入睡及附近发生一场火灾的过程。琴属于古六艺中“乐”的范畴,常被人们用来抒发情感。如伯牙就是把情怀寄托于琴音,而子期通过琴音就能领悟到他传达的情趣。B.甲乙两文内容上均着眼于“善”。甲文口技表演者仅凭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就能模仿出生动逼真、层次丰富多变的场景,可谓“善演”;乙文伯牙一把琴就可弹奏出高山流水的意境,造出崩山之音,可谓“善弹”;而子期从伯牙的琴声中就可读出他的旨趣,可谓“善听”。C. 甲乙两文表现的主旨不同。甲文文题统一,全文围绕口技者的表演展开描写,赞扬了表演者技艺的高超。乙文则因题目是后人所加,文与题并不完全统一,文章虽然也表现了伯牙琴技高超,但更多的是赞扬钟子期善听,是心灵默契的知音。D.甲乙两文都使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甲文正面详写了精彩纷呈的表演,同时通过写听众的反应,侧面烘托出表演者技艺之高。乙文正面详写了伯牙鼓琴之“善”,而侧面略写子期对琴声的评价,突出伯牙琴技之高。2.A (会:适逢,正赶上)3.C (A中的“意”为“心情”之意;B中“力拉”为拟声词;D中的“夫”不是丈夫,是“这样”的意思。)4.D(“侧面略写子期对琴声的评价”是错的。)梧州(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神弗福也 福:福气B小信未孚 孚:为人所信服C虽不能察 察:明察D夫大国,难测也 测:揣测,估计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 以伤先帝之明B再而衰,三而竭 广起,夺而杀尉C公将鼓之 陈胜佐之D公问其故 安陵君其许寡人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剪裁别具匠心,围绕“论战”,详写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略写战争的过程,突出曹刿的“远谋”。B文章巧妙运用了对比,如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家卫国的热情C文章语言十分精炼,如写齐军,仅用“齐人三鼓”四字就表现出他们依仗数量上的优势急切取胜的心理。D文章内容前后照应,如“肉食者鄙”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等相照应,表明鲁庄公是一个昏君。15把上文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彼竭我盈,故克之。(三)课外文言文阅读(7分)卫南之战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入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选自宋史)【注释】泽:宗泽,南宋将领。云:报告。生兵:新兵。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今日进退等死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17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宗泽在卫南之战中取胜的原因。(2分)12A【解析】福,(名词)形容词做动词“保佑”。13B【解析】两个而,都表承接关系。14D【解析】表明鲁庄公是一个昏君,分析不正确。15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16同样 考虑17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18善于鼓舞士气,又能审时度势灵活用兵。北部湾经济区(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二)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伐竹取道 策之不以其道 B.全石以为底 一食或尽粟一石 C.日光下澈 主人日再食D.不可知其源 林尽水源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以调素琴B.似与游者相乐 至于负者歌于途 C.潭西南而望 思而不学则殆D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1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段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讲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小丘西行到看见篁竹、听闻水声,寻得小石潭,移动变化中景致不同,极具动态画面感。 B.第段特写游鱼的形神姿态,动静之间,游鱼形象丰满灵动,体现游鱼怡然自得的同时,也侧面凸显潭水的空明澄激,二者各尽其妙。C.第段描述作者在小石潭停留的感受,突出一个“清”字,环境之清深入心神,作者顿感悠闲宁静,直接反映他纵情山水的精神追求。D.作者写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把自身遭遇、个人心境融入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道的忧伤悲凉之情。 16.把第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译文: (三)田猎之获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注释】州里:乡里。惟:思,考虑。疾;奋力,用力。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2分)(1)齐人有好猎者 好: (2)狗良则数得善矣 则: 18.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译文: 19.齐人“田猎之获,常过人矣”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13.D 14.B 15.C 16. (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2)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三) 17 .(1)喜欢,爱好(2)就18. 不只是打猎,各种事情都是如此。19.原因:“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奋力耕作富裕起来,然后买到好的猎狗。)启示:做事如想获得理想的效果,必须努力具备必要的条件;否则,美好的愿望就难以变为现实。贺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