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5628517 上传时间:2022-06-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一、选择题(2016开封一模)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A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ABC D解析:第1题,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水文特征不同,故A项正确。喀斯特地貌是多种因素对地貌的影响,而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故B项错。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体现的是流水对地貌的影响,而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故C项错。东北黑土退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对土壤的影响,而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故D项错误。第2题,右图是风积沙丘地貌和驼队,分布在干旱区域,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故D项正确。答案:1.A2.D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可持续发展从概念走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表示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读图,回答34题。3低碳经济的本质是要限制碳物质向哪个圈层的流动()A大气圈 B岩石圈C水圈 D生物圈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B地球上的碳物质主要蓄积在生物圈当中C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D控制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解析:第3题,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本质上就是限制碳物质向大气圈流动。第4题,图中显示环节是人类利用化石燃料向大气圈排放碳物质的过程,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故D项正确。答案:3.A4.D(2017届浙江联考)科学研究表明,地球原始大气主要成分包括甲烷、氨、硫化氢、水汽。震旦纪大冰期之后的寒武纪,火山大爆发改变了原始大气成分,地球结束了“雪球”时代,原始生命出现。读碳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题。5“雪球”时代的结束,是因为寒武纪的火山大爆发能()A增加大气中CO2浓度,起保温作用B破坏臭氧层,到达地面紫外线增多C释放火山灰物质,吸收地面辐射D释放巨量热能,直接增加大气温度解析:根据材料,“雪球”时代的结束,是因为寒武纪的火山大爆发能增加大气中CO2浓度,起保温作用,A项对。破坏臭氧层的气体是氟氯烃,是工业文明时期产生的气体,B项错。释放火山灰物质,吸收地面辐射,与大气增温关系不大,C项错。释放巨量热能,对直接增加大气温度影响小,D项错。答案:A(2016北京东城期末)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6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A BC D7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 B地形C水文 D生物8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 B整体性C差异性 D开放性解析:第6题,图中演示的是湖泊生物的生长、死亡沉积于湖底,导致湖泊萎缩,最终湖泊消失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第7题,湖泊演变为陆地的主要原因是湖泊生物的死亡沉积。第8题,图中演示的是生物生长对水文的影响,属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答案:6.A7.D8.B下图为纳米比亚局部区域图。图示地区可观赏“倒沙入海”的奇景:红色沙漠依偎着蔚蓝的海洋,滚滚沙流飞泻入海。上万只火烈鸟聚集在附近的浅滩上。据此回答910题。9“倒沙入海”奇景的形成()A反映了当地气候干旱并盛行离岸风B缘于入海河流的含沙量大C将导致当地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D是人类填海造陆的结果10附近浅滩火烈鸟聚集是由于该地()A气候较同纬度地区温暖,利于繁殖B附近雨林茂密,利于栖息C沿岸有上升流,鱼类丰富,利于觅食D地势低平,利于筑巢解析:第9题,图示地区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区,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燥,为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广布,又由于此处吹离岸风,风力搬运流沙,故而形成“倒沙入海”的奇景,A项正确。沿海地区多为沙漠,降水少,河流稀少,输沙量极小,B项错误;“倒沙入海”对当地海洋生态环境影响不大,C项错误;“倒沙入海”不是人类填海造陆的结果,D项错误。第10题,该处海域受离岸风影响,海水上涌,饵料丰富,鱼类众多,火烈鸟聚集于此便于捕食,C项正确。该地受上升流影响,气温较同纬度地区低,A项错误;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附近没有雨林,B项错误;附近浅滩地势低平,可能会被潮水淹没,不利于筑巢,D项错误。答案:9.A10.C(2017届湖南名校联考)曾经的西双版纳,橡胶林在低于海拔800米的低山、丘陵地带随处可见。下图为当时因植被破坏而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现今的西双版纳采用上层乔木树种,下面种植茶树、咖啡等喜光的灌木植物,底层种植药材、草果等喜阴的地被植物,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据此完成1112题。11图示时期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体现了()A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B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C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D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12现今的西双版纳农业生产类型属于()A雨林生态农业B热带种植园农业C基塘农业 D河谷农业解析:第11题,由图示内容可知,后面的各种现象都是由砍伐自然植被引起的,A、B、D三项表述虽然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选C项。第12题,西双版纳采用上层乔木树种,下面种植茶树、咖啡等喜光的灌木植物,底层种植药材、草果等喜阴的地被植物,可以判定这里发展的是立体农业与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光照和地形。答案:11.C12.A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1315题。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植株数量灌木植物11.001.001.001.00草本植物11.181.201.211.23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11.091.101.121.11草本植物11.471.551.521.53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11.010.990.980.97草本植物11.211.291.421.5813.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生物量提高生物量降低植株密度改变植被分布改变A BC D14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15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解析:第13题,依据表中植株数量一栏信息可知,灌木植物数量没有变化,但草本植物数量有明显增加,则植株密度改变,依后面两个地上、地下生物量可看出生物量总体提高,故正确。第14题,表中地下生物量一栏显示:灌木植物数量逐年减少,而草本植物数量逐年增加,呈现此消彼长态势。第15题,从表中数据可看出,总体上草本植物越来越繁茂;而灌木植物呈现地上增加、地下减少态势,且总量无增加,则未来可能出现萎缩。答案:13.A14.D15.D二、非选择题16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回答问题。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解析:组成地理环境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位于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地势低平,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稳定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答案: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17(2017届株洲质检)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 000毫米以上。湖面万千飞鸟,湖中鱼群游弋,其西北面是面积广阔的芦苇地。出售芦苇成为当地百姓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但总收入并不高。材料二博斯腾湖是淡水湖,但是其南侧不远处有一个槽状盐池,池壁和底部均分布有厚厚的盐层。下图为盐池附近的地质剖面示意图。(1)推断博斯腾湖的主要补给水源,并说明判断理由。(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湖泊、飞鸟、鱼群、芦苇之间的关系。(3)结合水循环过程简述盐池盐层的形成过程。(4)请你为当地百姓增加收入提出可行性措施。解析:第(1)题,考查补给水源的判读。根据材料一图可知,该地深居内陆,降水少。但是周边有高大山脉(天山),有较多的冰雪融水汇入湖泊,所以补给形式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第(2)题,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该地的湖水深度适合芦苇生长,芦苇又为鱼群提供饵料,芦苇地又是飞鸟栖息地。鱼群为飞鸟提供食物,鸟粪为芦苇提供肥料。湖泊、飞鸟、鱼群、芦苇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第(3)题,考查运用水循环的过程原理分析盐池的成因。注意湖泊、地下含水层、盐池之间的关系。根据材料二图,博斯腾湖湖水水位高,盐池水位低。通过与盐池之间的含水层渗透,或经过地下径流将湖水输送到盐池。盐池池水蒸发,盐分逐渐积累,形成盐层。第(4)题,可从发展多种经营、进行产品深加工、保护环境等方面分析。答案:(1)高山冰雪融水。判断理由:该区域深居内陆,降水量小;周边高大山脉有较多的冰雪融水汇入湖泊。(2)适宜的湖水深度有利于芦苇生长;芦苇为鱼群提供饵料;芦苇地为飞鸟提供栖息地;鱼群为飞鸟提供食物;鸟类为芦苇提供肥料。(3)博斯腾湖湖水通过含水层渗透(或地下径流输送)到盐池,盐池池水蒸发,盐分逐渐积累,形成盐层。(4)发展多种经营,如渔业、旅游业等;延长产业链,对芦苇进行深加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