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地理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05358707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地理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高中地理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年高中地理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地理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6 新人教版必修1一、课标分析知识能力:本节课的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而大气的主要过程可以用“太阳给大地-大地给大气-大气还大地”来概括。课标淡化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过程的要求,把重点放在大气从地面获得与保持热量的过程。教学中不宜把受热过程划分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过程和对地面的包围过程,从简化角度来看,应把受热过程看作一个整体。太阳给大地的过程中,大气通过反射和吸收作用,削弱了太阳辐射,但由于太阳辐射能量最集中的短波部分不被吸收,大气对太阳辐射仅是一定程度地削弱,太阳辐射大部分透过大气达到地面。大地给大气过程是地面被太阳辐射加热后,太阳短波辐射在此被转化为长波,以地面长波辐射(不是地面反射短波)的形式加热大气,此时大气(主要是二氧化碳)强烈吸收这种辐射,把热量保持在大气中。这两个过程结合,可以看出大气不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让其把热量带到地面,而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不让热量顺利穿透自己而散失,这就是温室效应(犹如“单向逆止阀”),起主要作用的大气成分是二氧化碳。这样就能区分出太阳辐射是大气的根本热源而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这样也找到了分析大气受热过程的落脚点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而地面的位置和性质存在差异,必然导致大气冷热不均。本节课的标题的指向得到落实。大气还大地的过程中,大气辐射属于长波辐射,它向下的逆辐射部分把部分热能还给大地,起到弥补地球热能损失的作用。这个过程和温室效应共同起到了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作为知识铺垫,说明物体温度越高,向外辐射能量的能力越强,辐射出光线的波段越短。比较太阳表面温度和地面温度不难知道两种辐射的波长差异。对于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等不同波段辐射的表现形式不提及。散射作用及其现象也予以删除。本节课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关能力集中训练的机会。大气受热过程分析突出了逻辑推理能力,而在这个分析过程的同时又要把相关原理同生活中的具体现象结合起来,在运用中形成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相关示意图,比较三种辐射的波长和大气对它们的反应,概括大气受热过程。在整体读图推理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供相应的生活实例和情境,提高学生运用原理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情感价值观:通过对大气受热过程理解,能正确认识常见的自然现象,从而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推理过程严谨,而涉及的光学和热学知识较多,而这些知识学生没有学过,学生学习大气受热过程的知识障碍较多。这要求教学时给学生必要的相关知识铺垫,以生活实例通过比喻的方法说明。三、重难点确定教学重点:大气的受热过程作为教学重点,这是因为它是认识大气运动的前提,也是解释诸如温室效应的具体地理现象的基础。教学难点:大气的受热过程是教学难点,这是因为学生缺少相应的物理学知识,学习障碍多。温室效应、大气逆辐射和大气保温作用的关系也是教学难点,学生对这些概念容易混淆。四、教材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分析的落脚点在地面是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围绕这个落脚点,教材首先阐明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接着结合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图(图2.1)两种辐射波段差异及箭头粗细的比较,说明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和地面辐射被大气吸收的过程(包括温室效应),进而得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的结论。通过P31活动和月球和地球表面受热过程比较图(图2.2),分析大气辐射波段性质,指出大气逆辐射的对大气热量损失的补偿作用。最后梳理温室效应、大气逆辐射和大气保温作用三个概念(教材活动中提出用大气保温作用概括大气逆辐射合适吗?)。 图2.1涉及近地面以对流和传导方式向上传递热量的过程应以删除,这样以便紧密联系下一个受热过程,减少枝节知识的副作用。图2.2涉及到白天削弱作用的比较,为降低难度和减少对大气受热过程“主旋律”的干扰,最好不要细致比较。此图的右图基本是整个大气受热过程全图,应让学生把此图当作本节课的核心图。本节课主要通过示意图进行原理推导,在各环紧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不够,为此要补充相应的生活实例或现象,作为感性材料和原理运用的情景。五、学习目标1通过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如图2.2右图),说出三种辐射的波段差异,用简炼语言概括出大气的受热过程。2根据对受热过程中的认识说出温室效应和大气逆辐射形成过程,比较它们与大气保温作用的关系。3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解释常见地理现象。4通过对大气受热过程理解,能正确认识常见的自然现象,从而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六、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启发式讲授,板图、多媒体演示(自编课件)。七、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标要求1提问引入:(1)青藏高原和华北平原哪个离太阳近?哪个气温高?为什么?(2)多云白天比晴朗白天气温如何?多云夜晚比晴朗夜晚气温如何?为什么?展开讨论,发表意见。设置问题,引发探究兴趣。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2铺垫提问:(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什么?(2)物体温度越高,向外辐射能量的能力越强,辐射出光线的波段越短。请根据太阳和地面温度差异,判断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的波段性质。回答:太阳辐射;太阳短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铺垫必要的知识,作为分析的基础。3读图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图(图2.1)分析。(1)两种辐射波段差异及箭头粗细的比较,说明大气对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的反应有何差异?(2)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哪一辐射?如何理解温室效应?(或说出大气的这一受热过程)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成分是什么?学生读图回答:(1)大气很少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大多数太阳短波辐射穿过大气;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2)地面辐射,太阳给大地(大气很少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大地给大气(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二氧化碳。得出:太阳给大地,大地给大气的受热过程(或大气很少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4P31活动和月球和地球表面受热过程比较图(图2.2)分析。(1)根据温度,判断大气辐射波段性质。(2)指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作用。(3)用大气保温作用概括大气逆辐射合适吗?(梳理温室效应、大气逆辐射和大气保温作用三个概念。)(4)补充大气受热过程。(5)比较地月昼夜温差大的原因。(补充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学生读图回答:(1)长波。(2)补偿地面大气热量损失。(3)不合适,保温作用包括温室效应和大气逆辐射。(4)大气还大地。完成大气受热过程,理解保温作用、温室效应、大气逆辐射的关系。5回扣问题引入,问题引申:问题解答:(1)青藏高原大气稀薄,虽然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多(不加热大气),但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弱,大气保温性差。(2)多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多云夜晚大气对地面逆辐射作用,气温较高。问题引申:(1)解释“高处不胜寒”的原因。(2)秋冬夜晚,农民在农田熏烟的原因。学生回答:(1)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高处大气保温作用小。(2)增加大气尘埃,增强大气逆辐射。联系实际,回扣引入。6根据图2.2右图,绘制大气受热过程图。学生绘图。以关联图概括大气受热过程。预留方案: 学生在分析图2.1时,学生可能把注意力放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这时适当分析一下削弱作用的两个方面,不要展开,指出大气几乎不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大气只是一定程度地削弱了太阳辐射,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到达地面,所以不能说太阳给大气。小结反馈:小结:见板书课堂反馈:1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是由于 ( )A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 B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C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 D大气热容量大,不易降温2下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相互联系示意图”,图中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 )图2-13A大气的削弱作用 大气逆辐射 B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C大气的保温作用 大气辐射 D大气的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射3下图中几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 ) 4读图,“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回答下列各题。(1)图中各序号所表示的作用过程是_, _, _, _。(2)中完全属于长波辐射的是_、_。(3)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是_,热量的直接来源是_。 八、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