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 第35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学案 岳麓版必修3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5062468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 第35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学案 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 第35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学案 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 第35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学案 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5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1造纸术(1)发明: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但纸质比较粗糙。(2)改进:东汉蔡伦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称作“蔡侯纸”。2印刷术(1)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2)活字印刷:北宋毕昇发明,提高了印刷效率。3火药(1)出现:最早记载见于唐初孙思邈著的丹经。(2)应用:唐朝末年火药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时广泛应用。(3)传播:14世纪初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震动西方社会。4指南针(1)源头:战国时人们发明司南,后又出现指南车、指南鱼等。(2)发明:北宋时发明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3)传播:13世纪传到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二、天文学成就1战国时期(1)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2)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2东汉:张衡(1)发明浑象仪;提出地圆说;发明地动仪。(2)关于地球为圆形的见解比西欧人早1 000多年。3唐代:僧一行(1)与梁令瓒共同创制黄道游仪,主持实测子午线的长度。(2)世界首次发现恒星位置的变动。4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比欧洲发明同类仪器早300多年。三、数学、农学和医学成就1数学成就(1)春秋战国:出现九九乘法口诀,发明筹算计算法。(2)东汉时期:九章算术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3)南朝宋、齐之际: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达1 000年之久。2农学成就(1)南北朝时期: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2)元代:王祯的农书记载了冶金“水排”、水转大纺车、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等重大发明。(3)明代: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体现了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徐光启也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3医学成就(1)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2)东汉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华佗发明麻醉药剂“麻沸散”和体育保健体操“五禽戏”。(3)明代: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归纳总结“三、二、一”概括古代科技四、汉字与书法1汉字(1)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2)成熟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3)统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文字使用出现混乱状况;秦统一六国。统一:秦始皇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又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意义: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书法艺术的发展(1)历史条件士人群体的形成,是书法艺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2)发展历程魏晋南北朝: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隋唐:既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宋代: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3)基本特点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容有机融合。五、绘画艺术1历程(1)新石器时代: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2)战国时期: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3)汉代:汉代帛画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4)魏晋时期:文人画开始出现,代表人物是顾恺之,绘画理论是“以形写神”。(5)唐代:唐代绘画体现盛唐气象,代表人物是吴道子。(6)宋代: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到更加注重意境;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民间风情画兴起,代表作品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7)明清时期:文人画受时代影响,出现风格奇特的画家;木刻版画成为小说的插图;出现实用性的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2特点(1)既有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又有注重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2)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误区警示中国古代的文字和书画理解方面的几个误区(1)我国最早的文字不能说是甲骨文,甲骨文只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成熟的汉字,有人认为比甲骨文更早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2)文字不等同于书法。汉字的发展体现了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故其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总的趋势是由繁到简。而书法兼具审美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说,书法是汉字的艺术形式。(3)中国古代书画一体,其艺术独具东方神韵,书法艺术、文人画等水平高超,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一席,并对周边国家产生重大影响。六、文学成就1诗经(1)地位: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2)内容: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3)特点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语言质朴丰富,有现实主义倾向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2楚辞(1)概况: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2)特点:句式自由灵活,瑰丽华美,想象奇特。(3)代表作:离骚。(4)地位:“骚体”(楚辞)与“风”(诗经)合称“风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3汉赋(1)出现背景: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2)特点: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4唐诗(1)背景社会背景: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多元。制度保障:科举取士制度推动了文学的发展。文化条件:汉代以来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2)代表人物李白:人称“诗仙”,其作品充分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人称“诗圣”。其作品反映社会现实,被誉为“诗史”。白居易:其作品在批判黑暗现实中表达诗人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5宋词(1)繁荣原因科举制度的发展和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壮大了知识分子队伍。天下分裂、战乱频仍,一批有识之士希望振奋人心。市井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2)特点:词又称“长短句”,便于更加灵活自如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3)代表人物:豪放派有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有柳永和李清照。6元曲(1)背景商品经济发展。汉族文人在元朝进取无望,心情压抑,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2)特点:元曲是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新诗体,大量使用白话、方言、衬字,与音乐、戏曲结合紧密。7明清小说(1)背景工商业城镇和市民阶层兴起。由宋元话本脱胎而来的章回体裁小说,逐渐发展成文学的主流。(2)成就通俗文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四大奇书”。短篇小说: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即“三言”“二拍”)。批判现实的力作: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3)评价:在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方面达到新的高峰,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轻巧识记中国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七、梨园春秋1萌芽傩戏:傩在原始社会是一种通过娱神来祈求神灵保佑的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2形成南戏: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的一种戏曲,形成了完备的戏曲形式。3成熟元杂剧(1)特点:多种表演形式结合,故事情节完整。(2)代表人物及作品: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者,代表作是感天动地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4发展昆曲(1)特点: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唱腔婉转优雅,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2)代表作:汤显祖的牡丹亭。5高峰京剧(1)背景:明清时期,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成为各种剧种竞争的场所。(2)形成过程起源:清乾隆年间,徽戏剧团三庆班等相继进京演出。形成:徽班吸取了湖北汉调以及昆曲、秦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受京城文化的熏陶浸染,经不断融合吸收形成新的剧种京剧。艺术特点: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用锣鼓和京胡、二胡、笛子等管弦控制节奏,唱腔“字正腔圆”。(3)地位:将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放射着奇光异彩。李约瑟难题由英国学者李约瑟(19001995)提出,他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此问题。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第一段是:为何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中国的政教分离现象、文官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流派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第二段是:为何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李约瑟难题的实质内容在于中国古代的经验科学很发达,但为何中国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这是关于两种科学研究范式的起源问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很多人把李约瑟难题进一步推广,出现“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中国为什么在近代落后了”等问题。对此问题的争论一直非常热烈。中国著名科学泰斗钱学森曾提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与李约瑟难题同是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关怀。考点一世界科技史上的璀璨明珠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1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特点的差异(1)中国的传统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中国传统科技严格上讲是经验科学、描述科学。西方近代科技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2)中国传统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中国传统科技善于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然而缺少揭示现象背后本质的机制;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了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3)中国传统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中国传统科技大多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实用性强,但缺乏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近代科技大都重视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探索,主要采取观察和实验方法。(4)中国传统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21618世纪四大发明在中西方的命运不同的原因项目中国西方经济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阻碍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保障思想文化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自然的探求未予以充分重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人们思想,推动科技发展对外政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阻碍先进科技的发展积极进行殖民扩张掠夺,建立世界市场在材料中找出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在宋金时期医学方面的体现。材料宋金时代的医学多是由官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药卫生行政机构、管理机构、医学教育设施,并多次颁发药典。方书和本草医书在社会上大量涌现。还产生了一些杰出的医家和学派,金代有刘完素的河间派和张元素的补气派及张从正的攻下派,这些学派的理论主张和临床经验,对我国的医学有重要影响。这一时期在针灸科、儿科、妇科及法医学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摘编自史仲文中国全史主要信息: 答案材料信息表明宋金时期的医学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政府主导(官府设立医药卫生等机构推动医学发展);注重典籍的整理(涌现出大量的医学著作和众多的医学流派);重经验与实用(重视实践和临床经验;世界领先(某些领域成就较为突出)等。(2016课标全国,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路线示意图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尽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 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审题步骤(1)审材料:图片材料提供了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路线示意图;文字材料介绍了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艰辛历程与文化成果。(2)审设问:试题要求: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论述要求:有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3)提炼观点: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明的发展。玄奘西游是学习外来文化,促进中国文明的发展。鉴真东渡是中国对外传播中华文化,推动世界文明的传播。所以观点要紧扣中外文化交流或中国对世界文明的推动作用。(4)调动史实:要选取中国古代史的史实,要围绕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5)合理论证:逻辑要合乎答题规范的要求。参考答案示例: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考点二多彩多姿的文化中国古代的文学与艺术1古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趋势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特点由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这说明古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满足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出现的。2时代特征对艺术风格的影响艺术风格时代特征先秦兼容并包、宽容开放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秦汉恢弘大度国家统一,生产发展,民族联系加强,文化迅速发展隋唐兼容并蓄、全面繁荣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中外交流频繁宋元平民化、世俗化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明清承古萌新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分析史料,论证三教图体现的时代特征。史料下图为明朝画家丁云鹏(15471628)的想象画三教图。画中的孔子、老子、红衣罗汉正同坐于树下在探究玄理。左边的孔子儒雅敦厚,循循善诱,正发表言论;右下的老子谨慎而善辩,他注视着对方,似乎准备随时发问;居中的红衣罗汉双目低垂,安详而平静,从他紧锁的眉头可以看出他已沉于思索之中。这一情景正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者推崇“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的现状。画作的人物造型也脱离了以往宗教程式化的因素,有了世俗化的倾向,体现了明后期文人画注重表现个性的风尚。提示:从思想领域(儒、道、释三教合一)与绘画领域(世俗化倾向)两个角度展开论证。论证: 答案此画一方面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思想状况。宋明理学思想融合了释、道的大量思想和修行方法,使三者关系密切起来;明代三教合一的宗教观影响到了绘画;统治者利用宗教思想麻痹人民群众、巩固统治,推动了三教走向合一;百姓从宗教思想中去寻求精神寄托。此画另一方面又反映了明代绘画具有世俗化倾向。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其注重表现个性的风尚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绘画从高雅艺术逐渐走向平民化。1唐朝是诗歌巅峰中国诗歌在唐朝达到顶峰。仅据清代康熙年间所编的全唐诗所录,就有诗人两千二百多人,作品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共九百卷。作诗的人上自帝王、公卿、官僚,下至布衣,旁及僧、道,几乎遍及各个阶层。诗歌与唐人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一首好诗写出之后,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可以传到很多地方。除了传抄这种主要的传播方式外,还有传唱、题壁等多种方式,这些传播方式共同促使唐诗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中华文明史发现问题材料从唐诗的数量、诗人的身份、生活化、传播速度、传播方式等角度反映了其历史广度与深度。命题角度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唐诗繁盛的因素与体现;古代文学发展趋势。2宋词的“小道”在当时文人看来,词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骆玉明中国文学史发现问题材料表明宋词更加平民化、世俗化,因“不够堂皇正大”而被当时的文人称为“小道”。命题角度宋词的艺术形式;文艺创新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古代文学发展趋势。3市民文学的典范明清小说这一时期(明清)大为繁荣的小说、戏剧也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屠夫、小贩、商人、妓女、牧童、村姑、绿林好汉,以至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中的主人公,“好货”“好色”成为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冯天瑜等著中华文明史发现问题明清时期小说取材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关注社会底层,越来越多地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命题角度明清小说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明清小说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小说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4理学对宋代绘画的影响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例如,一次出考题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现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发现问题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反映在绘画上就是更加注重意境。命题角度中国画的艺术特点;理学对艺术家、作品的影响。5汉字是文明的载体在甲骨文里,“帝”字形所象的是架起木燃烧的样子,表祭祀最高天神的褅祭,属专用动词,后演变为单指被祭祀的最高天神天帝,成为名词,再从指最高天神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发现问题汉字“帝”字的发展演变历程。命题角度汉字的发展与中华文明演变关系;汉字的成熟。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时间题号时间题号2017全国,242016全国,24全国,262013全国,27、28其它无考题1命题点:汉字的演变及其原因(2017课标全国,24)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答案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识字写字的人数大大增加,文字使用更频繁,因此促进了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A项正确。从西周到战国,文字的书写材料基本上以竹简和丝帛为主,变化不大,B项错误;各国变法的重点是富国强兵,与书法的变化无关,C项错误;D项发生在秦朝建立后。2命题点:汉字演变的历程(2016课标全国,24)下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答案B解析统一文字是在秦朝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体现了汉字从先秦到秦朝及之后的发展演变过程,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石经运用的是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并未体现出当时字体的流行状况,故C项错误;商朝时期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形成相对完整的汉字体系,故D项错误。3命题点:王羲之书法艺术地位与时代的关系(2016课标全国,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答案C解析从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到唐朝连西州幼童习字都模仿王羲之的书帖可知书法艺术受到时代的影响;从“无丈夫之气”到“尽善尽美”,体现了个人艺术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书法家历史地位的重要原因,故选择C项。皇帝的好恶会影响但不会“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故A项错误。B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不能全面概括题干信息,排除B、D项。4命题点:世俗文化与市民阶层队伍的壮大(2013课标全国,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把小说称为儒、释、道三教之外的“又一教”,并“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旨在说明小说通俗易懂,流传广泛,再结合材料中“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得出,因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导致市民阶层壮大,从而推动了小说这类世俗文化的发展,故选择C项。5命题点:京剧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2013课标全国,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价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答案B解析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不可能真实地再现客观历史,同样也不能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提升历史人物的价值。在京剧脸谱中其图案是程式化的,红色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白色象征奸诈多疑;蓝色象征性格刚直、桀骜不驯,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和谐统一,故选择B项。1命题点:主流思想对古代科技的影响(2017重庆八中高考适应性月考八,24)古代中国科技著作往往以“经”命名,如医药学的黄帝内经难经本草经,数学的算经十书,还有天文经、星经、茶经、水经等,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这反映了古代科技发展()A具有儒学化特征B追求人与自然和谐C为封建统治服务D受益于儒学的推动答案A解析据材料“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可知,用经学的注解方式编写科技著作,说明古代科技发展具有儒学化特征,故A项正确。2命题点:商业发展对宋代文学的影响(2018兰州一模,26)“街市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其中有不少被称为秦楼楚馆、瓦舍勾栏的娱乐场所。词的演唱作为佐欢侑(劝)酒的娱乐手段,便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而发展起来。”材料表明()A词兴起于娱乐场所B词的格调不高,文学走向颓废C词的繁荣与商业发展有关D词的风格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答案C解析题干中并未提到词的兴起,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文学走向颓废,故B项错误;题干中“词的演唱作为佐欢侑(劝)酒的娱乐手段,便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而发展起来”说明词的发展与城市商业的兴起有关,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词的风格,故D项错误。3命题点:文学与社会现实(2017湖南高考考前演练二,26)明朝小说西游记中的诸天神佛、取经僧人师徒及各路妖怪,均被赋予了鲜明的人物性格。神佛妖魔,他们或娇憨,或城府,或温吞,或火爆,或欲望,或牵绊,他们也都生存在“神”际或“妖”际关系复杂的世间。这反映出()A“三教合一”的社会趋向B该神魔小说折射的是世俗百态C宗教逐步庸俗化文学化D人文主义在古代中国的缘起答案B解析“诸天神佛、取经僧人师徒及各路妖怪,均被赋予了鲜明的人物性格”不能体现儒释道合一的趋向,故A项错误;由“均被赋予了鲜明的人物性格。神佛妖魔,他们或娇憨,或城府,或温吞,或火爆,或欲望,或牵绊,他们也都生存在神际或妖际关系复杂的世间”可见这些神魔与世间百态相关,故B项正确;“诸天神佛、取经僧人师徒及各路妖怪,均被赋予了鲜明的人物性格”可理解为文学世俗化,但不能说明宗教庸俗化,故C项错误;“人文主义”更强调人的重要性,西游记则以体现神魔为主,故D项错误。4命题点: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2017凉山三模,24)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主要体现了()A汉字重意境的特征B各地文字完全一致C中国语言的多样性D中华文化的内聚性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汉字的文化凝聚力,故A项错误;各地文字并非完全一致,故B项错误;材料并非强调语言的多样性而是文字的凝聚力,故C项错误;以汉字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故D项正确。5命题点:中国古代文化的开放性、交融性(2017汕头二模,26)南朝画家张僧繇善画佛道人物,下图是其作品(梁令瓒临摹),画面凹凸,有立体感,画中人物“奇形异貌、殊方夷夏,皆参其妙”。这反映了当时()A中外宗教、艺术交流融汇B以形写神的理论开始形成C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D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南朝”和画中人物的形象“奇形异貌、殊方夷夏,皆参其妙”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佛教传入,故A项正确;以形写神的理论开始形成指的是魏晋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材料仅仅说明当时艺术的特点,不能体现出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故D项错误。6命题点:中国古代戏剧艺术的功能和作用(2017银川一中三模,27)明代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说:“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而可以死,死可以生。”材料体现作者的思想内涵是()A主张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B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C批判存天理灭人欲D提倡经世致用思想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牡丹亭中杜丽娘追求爱情的精神,体现了精神的自由,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非是“灭人欲”,故C项错误;经世致用指的是做学问要为现实服务,与题目无关,故D项错误。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8常德一模,25)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B文化统一与政治统一之趋势并驾齐驱C争霸战争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交流D文化发展呈现统一性与多样性共生的局面答案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统一和政治统一是同步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各地工艺和文字大同小异,说明文化有统一趋势,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也有统一趋势,故B项正确;战国时期是兼并战争,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统一性,未体现多样性,故D项错误。2(2017保定二模,28)金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该科技成就()A由少数民族带到中原B由阿拉伯人传到中国C金朝开始应用于军事D助推了世界文明的转型答案D解析火药的发明源于炼丹,并非由少数民族带入中原,故A项错误;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是在唐代后期,故C项错误;火药传入欧洲对推翻中世纪封建统治,实现社会转型起到了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3(2018湖北六校联合体高三1月联考,27)根据下面的两幅图片,可以得知() 图一战国司南 图二清朝早期象牙罗盘A古代中国科技主要服务于生产和贸易B古代中国科技的实用性与稳缓性C古代中国科技的传统性和落后性D闭关锁国政策遏制了科技的进步答案B解析古代中国科技主要服务于生产生活的需要,是小农经济时代的产物,而不是服务于贸易,故A项错误;战国时期的司南是指南仪器,是当时人为了采玉的需要而发明的,清朝早期的象牙罗盘与战国司南相比较,其原理与功能大抵相似,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的实用性和稳缓性(小农经济时代的产物,缺乏发展的动力),故B项正确;中国古代科技在明清之前领先世界,明清之后逐渐落后,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是在明清时期,不能解释战国到清朝早期古代科技稳缓性的特点,故D项错误。4(2017山西五校高三第四次联考,24)中国古代著名农书齐民要术氾胜之书都把农业生产看成稼、天、地、人诸因素的有机结合。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A在理论上能不断与时俱进B形成精耕细作的基本特点C体现了普遍联系的哲学观D对自然环境提出较高要求答案C解析农业与天、地、人诸因素的有机结合可以看出强调诸要素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联系的观点,故C项正确。5(2017汕头三模,27)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反复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这一思想()A不利于中医向现代化发展B否定了人对自然的作用C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性D是汉代儒学发展的产物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中医强调人顺应自然的重要性,这一思想有利于中医向现代化发展,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中医强调人顺应自然的重要性,并不等于否定了人对自然的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汉代儒学,故D项错误。6(2017福州二模,27)明代重要的戏曲作者,大都拥有进士科名,而话本小说的作者或编著者中,却少有举人、进士。出现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高雅与通俗文艺的不同价值取向B士人与市民的不同文化观念C戏曲与话本小说的不同消费方式D江南与北方的不同区域特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戏曲作者,大都拥有进士科名”“小说的作者却少有举人、进士”,戏曲与小说的消费群体不同,导致作者的文化水平不同,故C项正确。7(2017湖北六校联合体高三4月联考,24)汉代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引用了一首被公认为中国最古老的诗歌,内容是“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首诗()A承续了诗经的写实风格B是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艺术再现C说明了汉代重视诗歌的创作D反映了秦汉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中“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是一首被公认为中国最古老的诗歌,这首民歌简短、质朴,诗句整齐,有和谐的韵律,是原始时代狩猎生活的真实反映,诗经是春秋晚期由孔子整理编订的,收录的是西周到春秋中期的诗歌,时间不符合,故A项错误;这首诗是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狩猎)的艺术再现,故B项正确;汉代赋盛行,同时这首诗也不能说明汉代重视诗歌的创作,故C项错误;秦朝焚书坑儒,思想文化禁锢,汉代赋盛行,这首诗不能反映秦汉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故D项错误。8(2017郑州二模,26)台湾学者傅乐成认为,宋文化与唐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型。比如在诗歌上,宋诗写得深奥含蓄,将唐诗的丰腴、通脱、旷达,化作瘦劲、深刻、曲折而富于哲理。形成宋诗这种特点的原因是()A宋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B宋代理学的影响C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D宋代租佃契约关系的定型答案B解析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出现在明清时期,故A项错误;宋代理学弥补先前儒学的不足,提出世界本原是天理,更加思辨化,反映在文学上使得“宋诗写得深奥含蓄”,故B项正确;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应该带来宋诗的世俗化,故C项错误;宋代租佃契约关系与宋诗的深奥含蓄无关,故D项错误。9(2018宁德一模,26)龙门二十品是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如下图所示。其字体的基本特征是()A因形立意,体正势圆B扁方严整,朴拙雄浑C状似连珠,绝而不离D轻转重按,笔断意连答案B解析A项是篆书的特征,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得魏碑书法的特点: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形成端庄大方、刚健质朴、朴拙雄浑的特点,故B项正确;C项是草书的特征,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无体现,故D项错误。10(2017湖南十校协作体、长郡中学高三联考三,12)中国山水画的整体面貌有一个明显的审美特征,那就是呈现出一种静穆、含蓄、玄淡、浑芒和中庸柔和之美,极少有浮躁不安、剑拔弩张的火气与刚猛之感。这表明中国山水画()A营造纯真温馨的氛围B刻意展现真实的艺术C体现鲜明的儒道思想D多用于表达政治观念答案C解析题干中中国山水画“呈现出静穆、含蓄、玄淡、浑芒和中庸柔和之美”,说明中国画注重写意与神韵,并非营造纯真温馨的氛围,故A项错误;中国画注重神似而非形似,并不是展现真实的艺术,故B项错误;中国山水画的整体特征与政治观念无关,故D项错误。11(2017潮州二模,27)清王昱东庄论画说:“学画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文如其人,画亦有然。”该绘画理论()A深受理学观念影响B表明文人画彰显人性追求C说明画家品德高尚D说明绘画与文学地位一致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可以看出该绘画理论深受理学观念的影响,注重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故A项正确;注重正气并不是在彰显人性追求,故B项错误;材料与画家的品德高尚与否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无意对绘画和文学的地位做比较,故D项错误。12(2017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26)中国古代戏剧在明清时期形成了所谓的“洞房花烛”模式、“金榜题名”模式和“衣锦还乡”模式,体现了一种“大团圆”主义。此种戏剧模式()A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反映了人民对理想人生的追求C冲破了宋明理学对思想的束缚D说明科举制度得到了很大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并未体现反君主专制的一面,故A项错误;材料中“洞房花烛”“金榜题名”“衣锦还乡”,表达了民众对圆满人生的一种期许、向往,故B项正确;宋明理学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与材料并不矛盾,尤其程朱理学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与“金榜题名”存在一定的契合点,故C项错误;材料所述的三种模式中,“洞房花烛”与科举制无关,不能体现其发展,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学作品往往是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摘编自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材料二宋代之后起源于吴地(今天苏州、上海一带)水上人家的“吴歌”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从“劲歌狂舞”逐步变为“浅吟低唱”。明朝万历首辅沈一贯陈述1598年的社会情景说:“往时私议朝政者不过街头巷尾,口喃耳语而已,今则通衢闹市唱词说书之辈,公然编成套数,抵掌剧谈,略无顾忌。”摘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请回答:(1)材料一中被称为“小道”的文学形式是什么?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文学形式“兴旺”的原因。(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以后中国文学创作的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作品和社会生活的关系。答案(1)形式:宋词。原因:词有利于表达个人情感;形式活泼有利于娱乐传播;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2)特点:平民化;娱乐性;形式灵活;关心时政;表达情感。(3)关系:相互影响。解析(1)第一小问形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宋词;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而弥补了诗的不足”得出词有利于表达个人情感;形式活泼有利于娱乐传播;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2)据材料“宋代之后起源于吴地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得出平民化;据材料“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而弥补了诗的不足”和“从劲歌狂舞逐步变为浅吟低唱”得出娱乐性,形式灵活;据材料“往时私议朝政者不过街头巷尾,口喃耳语而已,今则通衢闹市唱词说书之辈,公然编成套数,抵掌剧谈,略无顾忌”得出关心时政;据材料“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得出表达情感。(3)关系:相互影响。14(2017菏泽高三期末,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有学者认为,中古时代(指秦汉至隋唐时期),中国经历了巨大变化,首先是民族重整:经过七八百年的过程,原有“汉人”的中国人口,在接纳无数北方、南方的外族成分,形成一个新的庞大而多元的民族。同时发生文化重整:这个民族认同于一个文化传统,却又呈现多元性。明中期以后,西洋数学、天文地理学、物理学等领域的科学技术逐渐进入中国,引起士大夫的注意和尊重。意大利人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了几何原本,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还专门介绍了西方水利技术。清初,很多外国人任职于宫廷,主持历法修订并为康熙帝讲授科学知识。一些知识分子认为西学在我国古已有之,只是后来失传,西学实际上源于中学;或者认为西学还不如中学。还有人强烈反对西人主持的历法,理由是“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1)结合所学,说明“秦汉至隋唐是中国民族和文化重整时期”这一观点。(2)结合所学,概括明清时期中国文化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并分析其特点。答案(1)说明:民族重整:秦汉以来,中原与匈奴、越等民族接触增多,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推动民族融合;隋唐时期,与吐蕃等民族交流密切,唐太宗的开明政策有利于民族重整。文化重整:秦汉以来,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中原文化越来越为其他民族接受,孝文帝改革是突出代表;与此同时,其他民族文化、外来文化(如佛教等)也颇为流行。(2)现象:西学东渐(或西方学术传入中国)。特点:通过传教士传播;主要集中于自然科学领域;在中国的影响局限于宫廷和士大夫阶层;遭到保守观念和力量的强烈抵制。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