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实践体验道德教育的途径和策略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05039625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实践体验道德教育的途径和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实践体验道德教育的途径和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实践体验道德教育的途径和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实践体验道德教育的途径和策略简介第一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实践体验道德教育的途径和策略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实践体验道德教育的途径和策略 摘要 道德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之一。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德育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反思性,可以通过模拟活动和实践活动的角色转换、亲身体验和观点碰撞来实现。 关键词 道德教育 实践 体验 实践活动 模拟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领域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应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目标和实施的过程来看,道德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之一。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绝不能忽视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必须贯穿其中。 (一) 综合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道德教育误区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设置的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经验与生活,又高于其经验和生活的实践性课程。它突破了传统课程的课程形式、教学内容、实施方式、课时安排、教学目标。由于传统课程的经验影响,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实施存在许多误区,综合实践活动的道德教育也是如此。 1、重资料收集,忽视活动开展 适量的资料是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知识基础,利用英特网和图书馆收集有关主题的文字、图片资料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传统的学校管理、教学观念和学校设备等诸方面的原因,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偏离了轨道。综合实践活动的重心由实践活动转移到收集资料,把综合实践活动课当作收集资料、整理资料、阅读资料、分析资料的传统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德育体验活动变成了德育思想资料的收集、阅读、展示,把德育体验活动当作纯粹的说教。 2、注重“实践”之名,忽视“实践”之实 传统教学注重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社会实践活动,忽视实践活动的体验。传统的道德教学注重说教,忽视实践活动的体验。传统的道德教育活动中开展的一些活动绝大多数是角色模拟活动,缺少真正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绝少真正的体验。模拟表演组合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或几个主要因素,企图帮助儿童在某种假设条件下学会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得到体验道德学习。模拟表演简化了现实实践活动的要素,特别是省略了实践活动中的不可预知要素,减少了儿童在活动中的灵活应变能力,缺少了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减弱了儿童对社会道德的洞察力。 3、注重活动形式,忽视亲身体验 儿童道德是在参与实际生活过程中,在与他人的合作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儿童只有在行动中才能有更深、更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逐渐养成自觉的道德行为习惯。说教式的道德教育对缺少直接经验的儿童来说是苍白无力的,同样只有形式没有实质、缺少儿童亲身体验的道德实践活动也是收效甚微的。 (二)综合实践活动中道德教育的途径 1、模拟活动中的道德教育 模拟活动是通过模拟现实活动的主要因素,让儿童了解现实活动中的各种要素的基本关系,从而帮助儿童在一种假设条件下学会解决问题,提高儿童的实践能力。模拟活动可以排除因实施不当而可能造成的种种社会不利影响或生命财产的损失,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儿童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模拟活动进行道德教育。 撤离火灾现场 某校三到六年级18个班级,1000多名师生与某市消防队联合开展一系列的消防演习,其中“撤离模拟火灾现场”是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这次活动前后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校园里突然响起火灾警报,有人在广播里喊话:前教学楼发生火灾,请前教学楼的全体师生快速、有序地撤离火灾现场,到风雨操场集中。前教学楼发生一片骚动,接着教师带领学生按规定撤离路线快速、整齐、安静地撤离模拟火灾现场,到达目的地。 镜头二:活动后,在六年级(三)班的教室里师生共同展开讨论: 师: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有哪些收获? 生:2003年在吉林、海宁发生的特大火灾中死伤人数巨大,主要是人们缺少必要的火灾逃生训练。 生:我们在火灾或其它灾害的逃生过程中,必须有次序、快速地撤离灾害现场,千万不能争先恐后,以免造成必要的生命财产损失。 生:我们小学生必须学会必要的逃生本领。 生:在火灾发生时,我们小学生的首要任务是撤离火灾现场,并拨火警119。 师:在这次模拟活动中我们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 生:我们在撤离教室时有争先恐后的现象。 生:在下楼梯时,有的同学互相推挤,还有的同学不靠右走,造成楼梯拥挤,导致同学摔倒。 许多活动具有诸多的不安全因素,在活动实施中可能造成种种社会不利影响或生命财产的损失。让儿童参加这些活动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但这又是儿童生活经历和道德体验中不可缺少的。 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模拟撤离火灾、洪水、地震、火山爆发、台风等自然灾害现场的过程的活动让儿童亲身经历个人活动要服从集体活动、个体之间要互帮互助的道德体验,对儿童进行珍惜自己和他人生命财产的道德教育,同时也增强儿童的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可以组织模拟交通指挥、抢救病人等活动,让儿童扮演社会人员的角色,了解社会人员的职业,养成尊重和维护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和习惯。 2、实践活动中的道德教育 “道德是一种社会实践”,“道德教育是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儿童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为基础挖掘课程资源的,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道德体验主要通过儿童参加社会活动来实现的。 小鬼当家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在家里是“小皇帝”和“小公主”,经常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包办一切家务劳动,造成现在的孩子自理能力差、自我生存能力弱,对家务劳动产生错误的理解。某校三年级(一)班利用“五一”七天长假开展了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小鬼当家”。以下是此次活动的一个镜头: 一天下午,佳琪决定自己动手为全家做一桌好菜。先做一个红烧鲫鱼吧!佳琪好不容易从水斗里捉起一条鲫鱼,手一用力鲫鱼有从手里滑出去了,掉到了地上。佳琪拿起菜刀 给鲫鱼去鳞,刚刮了一刀,鱼又逃走了,噼哩啪啦地跳了起来,满地是鱼鳞,花了半个小时,终于把鱼鳞花干净了。现在开始杀鱼了,一手拿菜刀,一手用力把鱼按在地上,狠狠地割了一刀,鱼又逃走了,鱼血溅了一身。过了十几分钟,终于把鱼洗干净了。开始烧鱼吧!佳琪点着火,到上油,一手拿鱼提得老高老高,一手拿着锅盖当盾牌,鱼刚放到锅里,油哗啦啦地响了起来,佳琪吓得连退数步。过了一会儿,鱼烧好了,可是糊了。嗨,烧菜真累啊! 通过参加家务劳动,让儿童亲身体验家务劳动的繁琐和劳累,从而使儿童知道父母做家务的辛苦,养成儿童良好的劳动态度和习惯,增强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的意识。 通过参加社会服务活动,让儿童增强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体验服务的充实和愉悦,培养儿童自觉维护社区形象,逐步形成建设良好生活环境的情感和态度。 通过参加环保活动,让儿童初步领悟环境对人影响以及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养成保护与珍惜环境的习惯。 通过与他人合作,让儿童愿意与人交往、友好相处、共同成长,让儿童乐于与人合作,共享成功的快乐,勇于承担责任,学会倾听别人、尊重别人、宽容别人。 (三)综合实践活动中道德教育的指导策略 1、模拟活动中的角色转换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模拟活动要求儿童在教师或专职人员的指导下模拟社会供职人员,在现实的环境中了解某种社会职业和体验某种社会职业的工作经历,从而养成儿童尊重各种社会公职人员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劳动的行为和习惯。在模拟活动中,只有儿童把自己转换成社会公职人员的角色,融入社会职业的工作环境,才能机会进行道德体验学习。 红领巾跳蚤市场 红领巾跳蚤市场是我校的传统活动,每个月第二周的周四中午,有一个级段的学生设摊,把自己看过的书和一些工艺品与同学交易,交易所得的部分钱捐给学校爱心基金会。每次活动有五六百师生参与。以下是一次交易活动对话: 销售员:(一位同学从摊前走过。)欢迎光临,请问你需要点什么?请随便挑吧! 顾客:我看看这个套娃,可以吗? 销售员:当然可以,我先给你介绍一下(边介绍边演示):这是一套木制工艺品,由大小不同的六个娃娃组成,可以从小到大套在一起。 顾客:(仔细地看每一个套娃)这个套娃多少钱? 销售员:15元可以吗? 顾客:太贵了,便宜一点。 销售员:10元怎么样? 顾客:还是太贵,8元可以吗? 销售员:8元可以。 顾客:给你10元。 销售员:找您2元,请当面点清。 顾客:再见。 销售员:欢迎您下次光临! 在“红领巾跳蚤市场”的活动中,儿童扮演“销售员”的角色,体验销售员的工作经历,从而得到道德体验学习。 在模拟活动前教师要指导儿童进行角色再认识。参与活动前教师要求儿童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儿童实地观察模拟角色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情况,学习模拟角色的简单的职业技能,对模拟角色进行再认识。 在模拟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儿童参与模拟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儿童必须全身性地投入活动,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到的职业技能在现实的环境中进行道德体验学习,亲身体验社会公职人员的工作经历,才能逐步养成尊重他人人格和劳动成果的行为和习惯。 在模拟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儿童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对自己在活动的种种表现进行反思,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观点进行反思,促使儿童提升活动的体验,帮助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 2、实践活动中的亲身体验 儿童的道德体验学习绝大多数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的,儿童的道德品质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教师必须让儿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进行亲身体验,使儿童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心残疾人 每年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全国助残日,我校六年级(四)班开展了主题为“关心残疾人”综合实践系列活动。以下是此次活动的一个镜头: 某某老人因病造成下半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平时靠邻居照顾,足不出户。这天同学们带着崭新的轮椅、丰富的食品和劳动工具走进了某某老人的家,和老人度过了幸福的一天。一部分学生留在家里帮老人打扫卫生、洗刷衣服,还给老人做了一桌丰富的午餐。另一部分学生先给老人洗澡、梳头,让老人换上崭新的衣裳,扶老人坐上崭新的轮椅,推着老人游遍了三江六岸。 儿童的生活经验少,实践能力弱,对突发事情的应变能力差,因此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前教师有必要帮助儿童制定活动计划,保证道德题活动的进行。活动计划应考虑到活动范围、服务对象、安全因素、可能碰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儿童在感知有关“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我”与自身的“关系”方面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亲身体验产生“我”感受,形成“我”的态度。在“我”感知到的知识和“我”的感受、“我”的态度的体验中,锻炼儿童掌握“我”的能力。有了“我”感知到知识,形成“我”的态度,锻炼了“我”能力,最后通过反复实践体验养成“我”的习惯。 在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儿童通过写日记、交谈等方式对自己在实践活动的种种表现进行反思,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观点进行反思,促使儿童提升活动的体验,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辩论中的观点碰撞 儿童具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对某一种社会现象已有自己的观点,这种观点可能是稚嫩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稚嫩或错误的观点对儿童道德行为认识和习惯的养成是不利的。教师要指导儿童暴露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辩论:如何使用压岁钱 春节刚过,每个学生的手头上都有一笔数目不菲的压岁钱。为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压岁钱,我校五年级(一)班举行了一场主题为“如何使用压岁钱”的辩论。 主持人:压岁钱是长辈对我们晚辈的美好祝愿,我们应该合理使用压岁钱,如何合理使用压岁钱呢? 学生甲:我可以把压岁钱存起来,供自己上大学时使用。 学生乙:我先把压岁钱存起来,当家里买房子的时候,把他取出来交给爸爸妈妈。 学生丙:我将压岁钱的一部分用来缴纳书学费,一部分用来买学习用品。 学生丁:压岁钱是我的私有财产,我爱怎么用就怎么用,我想用时就用。 学生甲:你的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 学生丙:我们小学生没有能力挣钱,使用的每一分钱都是用父母的汗水换来的,怎么能随便使用呢? 学生戊:我将压岁钱的其中一部分捐给学校爱心基金会,其他的捐给希望工程。 学生己:我把压岁钱的一部分捐给灾区人们,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在辩论中教师要鼓励儿童毫无保留地呈现自己的观点。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儿童不愿意发表自己对某种社会现象的观点或对某人表现的具体评价,天长日久,必定使儿童养成不良的道德行为。教师要打消儿童的顾虑,让他们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辩论中教师要鼓励儿童根据事实大胆地解剖自己的或别人的观点,同时要引导儿童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学会与他人共同分享自己的成果,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学会保留自己的观点。 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实践体验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道德教育将成为学校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社会教育综合时间活动教育张茂聪 吴梓,山东教育出版社, 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中小学道德专题朱小曼主编 教学原理: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施良方 崔允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李志宏 王晓文 姜平,新华出版社, 第三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向常态化推进 大埔堀小学 林桂忠 【摘要】: 关注常态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根本,没有常态下的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搞得再怎么轰轰烈烈,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可是,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身边问题有浓厚的探究兴趣.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与实践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选择研究的问题并以问题研究的形式,积极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主动实践探索,主动创造,敢于质疑。 【关键词】: 探究培养 合作求知实践创新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主动实践探索,主动创造,敢于质疑。下面几点看法: 一、实践与文本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实践,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做”。但这一种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其中必然包括一定的文本学习。文本学习是一种符号学习,是对前人积累下来的认识成果通过各种间接学习的方式来获得。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的关系实际上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关系。同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实践的深度,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正理解实践的目的与意义,把握各种不同实践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恰当地选择和利用活动工具和相关手段,完成达到活动的具体任务和目的。 活动课中,我们对现有教材作适当改造,增加一些时代信息和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信息,以促进学生综合地运用知识,创造性地实践知识。如我校开展了一次家乡变化的寻访综合实践活动。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我安排了参观、访问、 绘图等,将语文、社会、美术、家乡环境调查等诸项知识与见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活动后,大家又展开了“如何保护环境”大讨论。同学们积极参与,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声情并茂地表达了他们对污染母亲河的不良行为的愤慨,以及要求保护的请求和愿望。这样的活动,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心智和语言素质,而且得到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启蒙教育,培养了综合素质。 二、创设氛围,激发探究兴趣 在活动中,教师首先应该创设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在教师满心的期待中积极地学习,主动探究.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安全需要”、“认知需要”变为“自我实现需要”,从而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潜能.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永远胜过责任感.”小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掌握技能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有一种内部动力来达到学习目的,这种内部动力就是小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只有当小学生有了这种学习欲望时,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给了每一位学生以展示自己的空间.学生的聪明才智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潜能得到了发挥,能力得到了提高.因此,融趣味于综合实践活动中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探究性学习的方法途径.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形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意识,形成学习上的主动.多种形式具有挑战性,贴近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容易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学中,可以利用启发性的提问、追问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如何节约用水,水是一个人们一直关注的主题,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水.但是还是要孩子们明白,地球上的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的,人类目前可以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这部分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十万分之一. 这样,就让孩子们对水资源的调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人类在利用水资源的同时,把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排入河流湖泊,使水体受到污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另外,大家的节水意识不够,日常生活的一些用水习惯或多或少地浪费了水资源.做为小学生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当孩子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孩子这堂实践课就一定能上得更加带劲,自己能自主地去学习,自主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真实的观察让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兴趣很浓. 三、突出能力的综合训练与活动中探究意识的培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让他们在“动”中学。因此,教师应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寓于活动之中。如我开展活动中,要求每个学生“收集一条科技小常识”、“提一个科学小创意”,“写一则读书笔记或心得”“编一份科技小报”等。活动中,同学们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搜集现代科技新信息,收集科技小常识。每个同学都作了读书笔记,写了读书心得,还亲自设计科技小报参加“六一”展评。此类活动,学生自己动手,不但学到了许多平时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使阅读和语言实践能力都得到了训练。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策略.传统的学习模式是教师“满堂灌”的“讲解一接受”模式.尽管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的探索式学习方式,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意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剥夺了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提出不同见解的机会,不利于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落实.探究性学习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的自主精神,以探究的方式去发现知识,在探究、发现知识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根本上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我合理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意识,须从问题意识入手. 首先要让学生想问.教师可通过创设情景,学生动手操作,社会调查等问题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有问题可提.例如在汽车与生活主题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汽车,我组织学生到学校门口考察公路行驶的车辆.学生们观察到了一系列的现象,提出了许多问题.如:汽车的种类有哪些?汽车与环境有什么关系?怎样减少汽车尾气对人体的危害?等等.这时,我便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想想,要想了解这些现象,知道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因势利导,以兴趣导入教学.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调查访问和查阅资料等活动,这样的兴趣引导,问题入手,不但引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欲望. 最后让学生经常对不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评出最佳问题,使学生逐步建立问题的价值观.这样从问题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四、重视合作式探究活动的实践性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多种“感官参与”,在“动”中接触事物。现代教育中指出要培养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中学生合作教学是综合实践课的特征之一.教师根据活动资料内容,课堂教学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条件与环境,可以两人合作,也可以小组合作.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与同学共处,学会团结互助,学会分工与合作,在活动中与人为镜,获得有关实验态度、意志力、操作方法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种种补益,这样有利于实现自我教育和主动的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讨论、交流的情境,通过合作、意见交流、辩论等形式,促进师生、生生的沟通互动,使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在自己建构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意见的聆听、理解、接纳、赞赏、争辩、互动,使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见解,更主动、更完善自己对知识的建构.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的机会并不多,且较多停留在口头引导鼓励的局面.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在巧取物体一课中,教师对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在集气瓶中有铁砂、纸片、绿豆、木片等物,可运用一些工具,该怎样巧妙的取出物体?活动中以小组形式开展,学生不是盲目行事,而是认真讨论、研究,进行多种设想,最后制定出巧取物体的方案.方案设定后,再分工合作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组间合作意识,彻底解放了学生的手、脑、嘴、眼睛等,把所学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一次次实验操作中,组间合作探索,终于制定出一项既合理、可行,又方便、巧妙的方案:先用塑料棒进行摩擦,把集气瓶中的纸片都吸出来,再用吸铁石把所有铁砂吸出来,倒入水,让木片浮在水面,把木片取出,最后把水倒掉,绿豆就留在了瓶中.这样简单几步几种物体就被巧妙的分开并取出了.通过合作探究,发展了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学会交流、分享探究信息成果. 五、注重学生生活空间,实现学生乐学,拓展思路 1、创新要学会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创新无处不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更是蕴育了创新的萌芽.因此,教师在活动中不断渗透创新意识的培养,尊重学生的意见,允许标新立异,不求唯一答案,鼓励学生希奇古怪的想法,也许这就是孩子创新的火种,可以点燃创新的火炬.如:植物生长一课,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引入课堂:老师买了一株漂亮的水仙花,打算栽入自家花盆中,在栽种时,花盆突然破碎,老师想了一个办法,用空可乐瓶子剪成花盆状,把水仙栽入了“代替”品中.以此为契机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代一代”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创造思维训练:下雨了,没带雨伞,用什么来代替?到野外游玩,走到溪边想喝水,可此时没有水杯,用什么来代替?在完整认识事物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在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和知识,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创新需要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作为基础:在教学中要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要有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敢于质疑、勇于争论、善于思辨,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才会迸发看到孩子们因为自己发现了问题而兴奋得发红的小脸,我又一次体会到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学生放飞心灵之鸟的广阔天空. 综合实践活动,为沉闷的教改带来活力,让学生感受到了开放自主的痛快,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新知,也在实践中形成了意识,锻炼了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在实践中得到张扬,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实践中获得提高。 六、多运用贴近生活的游戏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老是圈在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 游戏是儿童自由表现最明显的形式,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百折不挠的认证,自由表现和游戏是一致的。心理学家福录倍尔甚至认为游戏在儿童方面是人类发展的最高表现,因为只有游戏才是儿童心灵的自由表现,是儿童最纯洁且纯精神上的产物。所以,利用游戏是学生产生兴趣的最佳途径。 总之,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着眼于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找到自主探究的道路,给学生提供更多自由的空间,成功的机会, 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新的火花,给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 让学生在活动中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主动发展自己的个性,塑造完美的人格。 (此文获区论文评比一等奖) 第四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说”“动”并行,收获真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之感悟 内容摘要: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产生,确实向老师提出了挑战,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径,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喜欢的学科,老师们的意识及实际操作方法是必须讲究的,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说”“动”并行,在“说”“动”中获得真知。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创新能力 课程 学生们 “说”与“动” 正文: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实践。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亲身经历,是综合实践活动区别于其它各类课程的根本特点,没有学生的实践,就等于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 刚开始上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我跟学生们呆在教室里,就着教科书上的问题一个一个讨论,如上语文课一般。这样做实在是滑稽之极,学生面无表情,教师声嘶力竭;如此丰富的内容,这么博大精深的文化,如果只在这一屋檐下“畅所欲言”而不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那简直愧对开发这门学科的智者们,也失去了这门学科的真正意义。活动课就是要“动”动手与动脑。当然,“动”的前提就是“说”,“动”了之后还要“说”交流。“说”与“动”的统一,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上课之道。 “问渠哪有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创造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造活动就无法进行。于是,我和学生选择性地确定了几个主题(例如,生活与广告、电与我们的生活等),让他们自由组合成立学习小组去研究,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任务。然后,通过课堂交流反馈他们的研究成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围绕实际行动的活动任务进行方法实践的过程,是发展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学力”的内驱力。当然,放手让学生去干,可不是让他们去“自生自灭”,老师作为一个指导者,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是很有必要的,只不过有的时候作用显著些,例如帮助解决立项后的操作上的难题;有的时候作用则显得弱些,如当学生进人资料采集点后就是他们展示自我能力、丰富人生阅历储备的阶段,这时的老师,则起辅助作用,也就可以“退居二线”了。 广告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生活中无处还见广告。如果能留心观察,就能收集、整理到许多广告。广告语言独具特色,对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有着极强的召唤性。所以培养学生模仿,创作一些广告,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设计了一个生活与广告为主题的一个综合活动。活动设计如下:1、活动准备阶段。以博采众长为目的,我与学生们融入到生活中去,让他们涉及到各种场所收集第一手资料。2、初识广告阶段。让学生们通过口头交流、汇报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进行资源共享。同时使学生初知广告的形式,传播方式等。3、再识广告阶段。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汇报、总结,使学生更全面的认识广告。如广告的目的,主题和要素等。4、创作广告阶段。在全面了解广告的基础上,让学生或单独或小组创作广告。5、活动延伸阶段。通过“广告设计大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做研究的兴趣,真正让他们在“动”中学,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以上整个活动过程都围绕学生的“说”与“动”并行的原则。因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更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况,要革新以书本和教室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门具有系统的书本知识的课程,一个单元一个单元、一课一课地来教,学生一定要有在开放的情境中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眼动不如心动,心动不如行动,学生运用课堂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实践活动的要旨。 综上所述,脱离“动”的“说”,容易让学生走过场,造成眼高手低,“动”的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力所在,否则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是难以真正体现的,何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与教学回到学生“说”与“动”的统一中,将学生想的付诸于实际行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和生活融为一体,并且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教育理念。对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存在的脱离实践的问题是大有裨益的,有利于逐步形成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萌发创新意识,让课程落在实处!这也是传统的课程所缺少的,真正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 东白湖镇小 蔡炬烽 参考文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定 综合实践活动中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金坛市常胜小学杨迎春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中,所有的学生都学习着划一的知识,划一的教科书。同一年龄的学生被教师用同一种方法和同一的程序和进度进行教育。学生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往往处于一种接受者,记忆者的角色。 但是,从面向21世纪的现代课程理论来看,应当鼓励学生在自主状态下学习;对于学生而言,真实的生活同样是最好的课程,换句话说,课程应当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应当允许学生选择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独特的方式学习;现代课程应当减少“灌输”,而鼓励学生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并将概念运用于现实生活;也就是说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从单纯知识性的传授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一、什么是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从结构层面上看,应该有这样几个方面:科学的知识、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精神(包括态度和情感)。其中,科学的精神是科学素质的核心。科学的方法可以发现规律、创造知识。但它们都必须于依赖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而科学的世界观、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精神一旦具有,将终身促使人去勤奋地学习,去创造性地探索,甚至为追求真理而献身。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先从培养他们的科学方法入手,进而初步确立科学的精神,丰富科学的知识我认为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 但是,在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时候,课程性质与结构的缺陷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这种教育理念的转变,许多学科性课程陈旧和先天性缺损。因此,我一直希望有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可以利用学生在各个学科课程学习到的知识形成合力,在研究某一个问题时体验人类在探究自然与社会规律时所用的科学方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向学生介绍当代最重要的科技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最终我选择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验过程 在上述思想指引下,我从上学期起,就开始实施了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 第一环节,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丰富学生的认识。 这一环节实际上包括了上学期活动课教材中的“认识动物”、“地球的水资源”等内容。在教学中,我充分发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资料,讨论,写发言稿,上台演讲。并找到了一些相关的音像资料,象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等组织学生观看。通过这样的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勇气,培养了合作精神,教会了学生一些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懂得了怎样去找材料,例如从报刊、电影甚至于电脑网络中收集;怎样去处理,综合这些材料,怎样在交流和讨论中得到结论等。 第二环节:指导学生实验,了解科学的实验方法 这一环节包括:“鸡蛋的认识”、“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等内容。在教学时,先组织学生学习实验要完成的几个小课题;对照书上提供的各个小课题的实验方法,小组内讨论,选择一种可行的方法,总结出实验步骤再开始实验。在实验时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的过程,结果,小组的结论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初步了解了科学实验的环节、步骤;认识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先要有明确的目的,选择可行的方法,得到结论。 第三环节:认识我们身边的事物,学会生活 这一环节包括:“身边的建筑”“家庭的经济”等内容。在讲授“家庭的经济”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得到数据,大家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讨论;学会科学消费。,在讲授“身边的建筑”这一内容时,邀请社会上的人士,来校介绍同学们生活小区的建筑规划,增进学生对社会,家庭的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懂得了怎样收集科学数据。 上面几点,是我在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一些尝试,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至少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有所帮助。 1.扩大了学生视野,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完成过程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以社会的主人的眼光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它也使学生在这种活动中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以及对社会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2.增强了学生的科学意识。 学生在实验、讨论的过程中,了解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3.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性的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提供了机会。有些同学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但是这些同学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自主学习方式中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无论是参加讨论,还是完成实验,他们都是以积极主动参与者的姿态出现,表现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未能表现出的潜能与学习动力。三、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教师要有新的教育思想 这是一门活动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活动性、创造性是课程的灵魂,要使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首先就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选择,要有真正的民主意识。 2.要有较高的科学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质教育,我们的教师自身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情感、科学的方法等方面是否达到了要求?不能要求我们的教师本身就是科学工作者,但是也不能设想我们自身没有科学的兴趣,没有对新兴科学技术了解的愿望,就能激发出学生科学的情感。应该看到,全面的科学素质教育在我们过去的教育体制中并没有相应的位置。因此对教师科学素质的要求也不是很容易达到的。 3.要认真在总体上设计活动课。 要使活动课达到实效性,必须充分准备。老实说每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资料的准备都要耗费我相当长的时间,这门课程是一个综合性相当强的课程,有时所准备的资料相当难找。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当前为实施素质教育新开的一门课程,要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还需要我长期不懈的努力实践。 浅议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金坛市常胜小学 颜晓芸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点。而习惯于学科教学的教师在它面前有些束手无策,由于指导教师对“课程”的认识不到位,导致了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应发挥的角色作用或过于强势,或模糊弱化。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以什么角色出现?又将起哪些作用呢? 一教师是参谋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的非学科性课程。它要求活动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因此我们在活动的开始就要把活动的“策划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关注那些自己所关心的人或事,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去研究那些贴近自己生活的问题。 在活动的开题阶段,就有一系列的“大动作”“选择研究课题”“设计活动研究方案”,这些看来似乎只能在大学的校园内出现的活动形式,忽然间要出现在我们小学的校园内,要求小学生自主完成,也许许多老师都持有怀疑的态度:“小学生搞这样的课题研究,行吗?还不是老师越俎代庖的事!”是啊,以前我们的老师总是喜欢走在前面,牵着学生的手,小心翼翼地带领学生向前。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从幕前策划撤到幕后参谋,把学生推向前台,教师只是远远地站在学生旁边,时而举起手中的火把,让学生借着他的火光不断地摸索。倡导学生对课题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教师只能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在一旁给学生当当“参谋”。学生选择课题摸不着头脑,“参谋”提示他们,从自己的身边去寻找;学生把课题方案搞出来了,老师俯下身来听听学生的设想,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信任的基础上,虽然活动不是自己亲手“策划”,但是从学生的“策划”中,我们看到了学生的自信,看到了学生那被埋没已久的潜能。 二教师是伙伴 学生应成为综合实践活动中制定计划和探索研究全过程的主人。这时教师可以伙伴的身份平等的参与。一方面使学生倍感亲切,感到有动力、有热情,自然地体验到与教师一道探寻智慧的乐趣,感受到教师关心,塑造民主、合作、平等的交往关系。我班有一位学生在参加实践劳动后,在日记中写下了这么一段话:“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参加社会实践体验,一直忙到太阳下山。说实在的,那可真累死人。可看到老师一直参与我们的活动,我就不觉得累了”。另一方面也可积累教师教学的经验,提升指导水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深层次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思想状况、社会背景,从而使师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活动交往者。 但是教师在学生中决不是一般的伙伴,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可能会把个人的自由和选择变成放纵,缺乏现实责任感,即“自我膨胀”;可能会被外界的力量所主宰,即“迷失自我”;还可能转移兴趣,偏离设定的研究方向而这时,强调教师是伙伴因为要求教师在充分尊重理解他们的基础上,引领他们在主题范围内深入思考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抓住学生的思想火花,输送氧气,让它能燃烧起来,进而制定出适合他们年龄特点、富有个性的活动计划,并进行探究和体验。 三教师是“主持人” “主持人”的角色是我们大家都了解的,在活动过程中起到串联的作用,但决不是活动的主体。他像艺术人生栏目里的朱军,像非常6+1栏目里的李咏,与交流对象总是那么平等亲切,决不“喧宾夺主”。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就需要像主持人一样把展示、交流的机会留给学生,倾听他们的认识和感悟,给予相应的认可。当然,也需要适时地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鼓励他们独立的见解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并将他们的思维引向深入。当然,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还可以尝试直接由学生担任“主持人”,教师做嘉宾。 在“走进水果王国”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到“巧手拼盘大赛”时,有一个“星级设计评比”的内容,学生们表现出了极高的兴奋度,个个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跃跃欲试。在“星级设计评比”时,我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品时给予肯定,并适时提问点拨,以完善深化他们的表达。结果,同学们在介绍自己的作品时,一个比一个精彩,一个比一个有特色。这次活动,无疑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一次提升。 四教师是协调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明显的开放性,活动开发与实施的空间从课堂扩展到学校外部,扩展到家庭、大自然、大社会,所涉及的教育关系远比学科课程要复杂,活动场所的选择、活动安全的规划、活动资源的保障等等。教师应能够调控学习环境,选择与相关学习相适应的学习环境,把环境中的人和物有机地组织起来,这些均需要教师协助学生处理好来自各方面的关系。这其中,当地社会、自然方面担任工作的外部人才在学生的学习环境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诸如,学校与家长的关系,社会有关部门、机构与学生活动的关系,甚至学生之间的关系等,均需要教师妥善协调,以便为学生开展实践性学习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课程资源。 这也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就是要求教师不断增强人际关系能力,与当地人们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灵活运用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宫以及其它一些校外活动基地,并且得到有关工作人员或专家们的理解和帮助。比如,我在组织学生了解学校的体育文化特色时,我就邀请校长接受我们学生的采访。 总之,“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平等参与和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湖南师范大学的张传燧教授语)教师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找准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才能有效地参与和指导好实践活动。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 襄阳区伙牌镇镇直小学 陈静 康胜永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的非学科性课程。它要求活动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学习与教学的一种新的举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列,在课程结构上,旨在体现课堂教学、语文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把整个世界作为语文学习的环境,注重让学生在真实的、具体的现实中去学语文,是一种“活化”的学习实践。要在教学中有效地开展活动,首先应合理开发学习资源,拓宽学习的渠道, 着意在“活”字上下功夫。 我认为可以从语文学科本身的资源、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资源、社会生活资源这三方面入手, 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一、关注语文学科自身资源,让学习方法“活”起来 中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的习作是学写建议。时值春暖花开的春天,学生们以开展春游活动为内容,进行讨论。在教学前我引导学生先联想学过的课文秋天,想想秋天都藏在哪儿?那春天又藏在哪儿?教学活动的场地扩展到田野、市场、商店、公园、人们着装上, 让他们从动物、植物、人类生活的点滴变化中去寻找, 去发现,去体验, 然后进行交流。其次,利用语文课上, 以“和春天有个约会”为主题开展学习,开展活动:如词语的积累;春天古诗词的积累;描写春天,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感受、品味春天里生命的勃发与可爱。其中最后一个活动内容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老师采用“画说写”方法, 为学生铺设了一条写作通路, 主要的步骤是:第一、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构图;第二, 通过自己的手把心中的构想画出来;第三, 通过自己的口把图画的内容有条理地讲给同学听;最后是通过文字把口头所述的内容写出来。在这个过程中, 没有内容的限制,没有老师的硬性要求,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构思,自由绘画,自由表达。毫无疑问“画说写”不但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及绘画能力,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们勇于创新的精神。一位学生模仿学过的秋天创作了一首小诗春天,甚是生动。课后在学生对春有了很多了解的基础上, 思考还可以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来感受春天。学生想到:放风筝、挑野菜等活动也可以感受到春天。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依据自己的实际条件至少参与一项活动。让学生在极其深刻的体验之后, 进一步自由地表现自我。 二、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资源, 让学习过程“活”起来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开发, 有时和一门学科相联系,有时和几门学科相联系,学生不仅仅是静静地看书,还要调查、走访、表演等,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语文,学习语文,提高实践能力。四年级下册有篇课文生命的桥,就可以和品德与生活中桥的活动主题相结合。课前可组织学生去寻找观察身边的“桥”, 开展活动:如让学生画画见过的桥,去身边的桥看看、了解它的故事,也可利用网络组织学生去查找中国名桥的资料。在学生充分体会到实体桥在人生活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时,再引出生命中无形的桥。因为有了实践的加入,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都得到了调动,也更容易体会课文中渲染的动物之情,并将这种情感迁移到对人与人生命的思考上。如何架起生命的桥梁?哪些人在为我们搭建起生命的桥梁?如何感谢那些为自己搭建生命之桥的人?“问渠哪有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创造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造活动就无法进行。或许对于语文综合实践来说,生活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 三、开发挖掘社会生活资源, 让学习手段“活”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正所谓“社会有多大, 语文学习就有多宽广”。一切“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社会和学校中举行的重要活动, 以及自己的日常生活都可以成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是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走进现实世界考察、采访等,也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走进网络虚拟世界讨论、交流等,走进人们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因此,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 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四年级上册有篇习作请到我的家乡来,要求学生以书信的形式介绍自己的家乡。 襄阳是历史悠久的城市,在三国时期这块沃土上就曾有诸葛孔明在此居住。我组织学生开展题目为我爱我的家乡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全班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他们十分踊跃, 提出了“三顾茅庐的由来?”“家乡有哪些名人?”“家乡有哪些名胜?”十几个问题。接下来, 学生根据兴趣自由组合,小组长分配任务,根据我为他们设计的表格探究一番。到展示学习成果的日子, 孩子们有的写了日记;有的画下了一幅幅家乡的风光; 有的收集了关于家乡故事的书籍、文章;有的自己当小记者,亲自实地体验调查不少学生说“:生在襄阳, 对家乡的认识竟然这么肤浅;身在家乡,却还有不少地方没去过,没听过。”在一番实践后,真正地激发了学生们对家乡的自豪感和热爱。活动的过程增加了他们的体验,活动的成果更为他们提供了写作的素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出色表现,也打消了我不敢放手的顾虑, 因为我看到放手后的学生,不但没有“走不动”或“走偏”了, 反而走得更扎实,更精彩! 因为在感兴趣活动的指引下, 由于老师的放手,反而更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由于没有了老师的限制,反而让我的学生思维更“活”了! 综合实践活动“一石激起千层浪” 金坛市常胜小学 谈 璀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课程,正以它的实践性和生活化日益受到学生的欢迎 和 老师的关注。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新型课程。它超越了单一学科的界限,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课题、跨学科性知识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实践活动的形式统整起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机结合,促成了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单一学科性知识与跨学科性知识的结合。 亲历实践给予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充分空间,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和收集到的资料来理解社会与自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有了“发言权”,而且在活动中他们发现了自我的潜能,最终树立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