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小学中段数学2022~2022第一学期教研组活动计划安排表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04443987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泉小学中段数学2022~2022第一学期教研组活动计划安排表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石泉小学中段数学2022~2022第一学期教研组活动计划安排表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石泉小学中段数学2022~2022第一学期教研组活动计划安排表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石泉小学中段数学202*202*第一学期教研组活动计划安排表石泉小学中段数学202*202*第一学期教研组活动计划安排表石泉小学教研组活动计划安排表教研组名称教研活动主题中段数学教研组长李平校定主题:“有效管理”,提高管理效能自定主题:教研落实,注重实效;质量提高,促进发展一、指导思想本期工作将在新课程改革精神在指导下,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促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教研组将以“教研落实,注重实效;质量提高,促进发展”为工作主题,以“想实招,做实事,求实效”为工作策略,做出了我们自己的特色:“重教研,重实效,重落实”。二、工作目标1、进一步学习和贯彻“新课程标准”,扎扎实实开展教研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2、加强新理念的学习;注重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3、抓好培优补差工作,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具体措施:1.继续落实教学工作“五认真”。要在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核五个节点上及听课上进一步做细、做实。认认真真地备好每一堂课,并进行教学反思,多研究课本,多研究教法,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2.按规定控制学生作业总量,对学生布置的作业必须精心选题,体现基础性、层次性和选择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务求针对性强,有实效。3.重视学困生的辅导,对学困生加强辅导,各任课教师应制定出详细的辅导方案,对辅导的人数、时间、内容有安排。认真填写学困生辅导记录本。4.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开展数学思维竞赛,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5.组内教师应多交谈,不断从同伴中获得信息,借鉴和吸收经验,组内每位教师至少开一节公开课,并邀请其他数学教师参加听课、评课,课后认真评课。6.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确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7.以新标准优化教学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为主体,构建主体参与、合作学习、体现差异、发展个性、师生互动、主动探究等能够有效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8.重落实、讲实效。本组将从细节入手,重视每个单元、每堂课、每个教学片断、每个学生活动,把它们都作为我们每次教研的重点内容,认真研究、仔细分析,首先做到“吃透教材”“吃透学生”。除了制定出每次教研的详细内容、主讲人、教研时间以外,积极不定时地探讨日常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鼓励老师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并对问题解决方法作好详细记录,力争形成研究成果。9.重视成果的积累。本学期每位教师至少完成一篇论文。认真反思,及时积累专题学习和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日常教学案例的分析,多写教学随笔。教研组计划周次2-34-567活动内容各数学教师制定数学教学计划制定教研组计划,召开教研组会议,落实教学工作“五认真”。国庆放假研讨活动:布置的作业怎样能做到少而精,怎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具有针对性,有实效。制定学困生辅导计划。选择一个难点课例,进行集体备课,请一位老师上课,然后进行交流。讨论: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期中教学成绩反馈。教研组进行研讨活动: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开展数学思维竞赛,将成绩在组内进行反馈。并安排对思维能力薄弱的学生进行辅导。经验交流: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县小学生数学思维兴趣活动调研情况反馈总结。(三四年级)讨论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针对县中老年课堂教学比武活动,进行听课活动,中老年教师先在组内上公开课,然后进行研讨,评比。期末复习工作安排;教研组复习研讨会:如何上好复习课?总结反思活动安排8-910-1112-1314-1617-1819-20扩展阅读:第一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计划第一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计划一、指导思想根据校教导处工作要求,以追求“有效教研”为目标,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提升教研组的活动质量。重视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教材分析等基础性工作,加强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本,努力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团队,使教研组成为教师成长的培训基地,教学改革的实验基地。二、基本思路1、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和有关教学理论专著,拓宽教学视野,开放教学心态。2、敞开教室大门,注重常态,加强课例分析与反思,在团体互助、专业引领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在课堂教学方面能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努力体现课改理念。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三维目标,做到具体、适切。(2)重视探索,注意让学生经历与体验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3)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4)精心设计练习,注意突出作业的针对性与变式性。(5)积极探索当前应用题教学的策略研究。在课堂教学方面需改进的方面:(1)要从学生的原有基础和认知规律来组织和实施教学过程。(2)要正确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3)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策略。(4)课堂教学必须留有学生独立思考和基本练习的时间。3、加强教学常规建设,提高教师备课的针对性,课堂教学主体性、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和评价方法的科学性。继续围绕教学目标制订的适切性、教学内容处理的合理性、教学方法运用的有效性、学习方式培养的科学性、学习训练设计的针对性等专题展开研究和实践4、深入开展“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策略研究”,在教学设计及实施中落实到位。5、反思总结新教材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积极撰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实录和案例分析等内容,向进修学院研训部主办或承担的网站、杂志投稿,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研究水平。6、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指导,有效发挥“师徒结对”的双赢激励机制。三、具体安排九月份:1、学习学区、学校、教导处学期教学工作要求,制定教研活动计划,明确工作思路。2、组织第一次教研组活动,结合教学案例解读区研训计划中对课堂教学的若干要求。3、进行第一次教学常规检查,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意见。4、组织好区级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十月份:1、教师教学月常规检查。2、组织教师学习。3、观摩课改优秀课例,撰写教学案例。十一月份:1、教师教学月常规检查。2、结合教导处做好期中质量抽测,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寻找对策。3、备课组积极开展教学展示活动,教研组推出一节优质课。4、指导新教师做好展示课的准备工作。十二月份:1、教师教学月常规检查。2、新教师积极参加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争取脱颖而出。3、集中学习有关小学数学教育刊物,对照教学理念进行深度反思。一月份:1、教学常规期终检查,检查复习计划、备课笔记。2、开展对复习课的教学研究。3、总结新教材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形成文字资料。4、完成期末考试工作,力争实现期初教学质量指标。教研组活动安排:周次第2周第4周第6周第8周第10周第12周第14周第16周第18周第20周主讲者李东彪赵国红王会芹王友国梁秀莲李东彪王素芹王会芹王友国梁秀莲内容教研组工作计划制定、传达区教研组长会议精神新课程下怎么教应用题上课上课算用结合该如何操作更有效上课上课上课上课准确把握算用结合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下怎样教应用题赵国红应用题一直被大多数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费时费力,收效不大,这与传统的模式: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总结有一定的关系,新课程宣扬一种应用题“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题型从纯文字,标准格式变得生动丰富应用题的呈现不仅是文字式的,还具有情境性,题目不一定结构良好,情景可能是复杂的,条件需要取舍,解答不唯一,答案可以不相同。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中,如果让学生拿着10元钱去买一支钢笔和一本作业本,他肯定拿着找补回来的钱,还能有条不紊地说出一支钢笔和一本作业本一共用去多少钱,补回来多少钱,我们教师还有必要让他分析数量关系,再去教他列式解答吗?又如在教学单价、总价和数量关系的应用题,我呈现给学生的是:东东在菜场买了2千克鸡蛋,如果剩下的钱还够买1.5千克黄瓜,他一共带了多少钱?如果他带了20元钱,那么剩下的钱还够他买多少千克西红柿?请你帮东东一家配晚餐小菜,算一算需要多少钱?菜名单价(元/千克)菜名单价(元/千克)青菜1.20鸡蛋5.80猪肉11.00西红柿3.00黄瓜3.00碗豆1.80在第个问题中,学生配出来很多套晚餐,还建议东东一家晚餐少吃肉,多吃素菜,注意自己的身材,既经济实惠,又符合营养结构,2、教学模式从重视结果到重视过程重视培养学生对信息材料的处理能力和教学模型的建立能力。学同一道应用题,对有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但对有的来说可能是一种习惯的练习。有的学生解题的过程是探索性的尝试,发现与解决的活动;而有的则只是同一种策略、方法、思考,甚至手段的重复活动,他们思维的方式可能各不相同,但是只要感受了,体验了,就终身难忘。在教学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中,课始,就让学生感受拍手的游戏:师拍3下,与我同样多;师拍3下,比我多拍2下,你拍了几下;师拍3下,你拍5下,你比我多拍几下。从生活中引入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中,我把教材中的例题设计成下面数据,板书在黑板上。原有饺子粉每袋的重量卖出袋数剩下的重量75千克54千克7袋40千克又准备了以下的卡片提供给各学习小组,原有饺子粉每袋的重量卖出袋数剩下的重量()+-X让各小组剪开,根据黑板上的数据摆出相等关系式,之后让学生任意选取一张数量卡,翻过来,将它设为X,再将X同其他数量卡摆出不同的相等关系式,根据关系式,将X同所给的数据列成方程式(摆一个关系式,列一个方程)各小组可热闹了,有的学生还跑到别的小组了解信息,倾听别人的见解,发表自己的观点,几十分钟后,通过汇报全班列出了20几个不同类型的方程,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找出数量关系式,并用多种方程解决同一个问题,学生获取的知识是靠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构出来的。3、从生活中体验应用题,在应用中体验据说美国一个图书馆门口有这样一句话:听过了,就忘了;看过了,记住了;做过了,掌握了。应用题的教学应该是学生自我探索,体验和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而不单纯是记忆和模仿。在教学吨之后,我设计这样一道应用题:有15吨苹果要运到水果交易市场,租一辆4吨货车运费500元,租一辆1吨货车运费200元,货运公司提供设计好三种租车方案:大货车辆数小货车辆数可运吨数应付运费0151530001111527002715202*提出:从节约经费的角度,讨论以上几种租车方案,并思考你认为哪种租车方案最好?有学生发现“原租车方案中每增加1辆大货车,就减少4辆小货车”的规律,纷纷设计出以下两个方案:3辆大货车,3辆小货车,可运15吨,运费2100元4辆大货车,可运16吨,运费202*元原来的租车方案并不是最好的,学生通过合作探索,创造出方案才是最佳方案。总之,应用题的教学应该重视过程,探索解法,而不单纯是记忆步骤,探求模式;也不单纯是记忆类型,形成猜测;更不单纯是做些习题。算用结合该如何操作更有效梁秀莲-谈计算课中算用结合的体会算用结合既是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又是新教材编排的最明显特点,到目前止,在计算教学中实施算用结合的观点,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现在值得我们思考的主要问题是,算用结合如何操作更有效。本文就是围绕这个主题,以人教版实验教材为例,谈我们的实践与尝试。一、善抓算用结合的时机一节计算课通常有出示算式、探究算法、理解算理、巩固内化等教学环节,在众多环节中,我们不可能把用数学贯穿于始终,这时着重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将用数学落实在哪一环节最有效,或者说计算教学的哪一个环节是实施算用结合的最佳时机。首先,是“出示算式之前”。“出示算式之前”也就是引出算式环节。为什么把引出算式环节,作为算用结合的最佳时机之一?理由有二点,第一,将算式置于实际问题之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深刻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积极性;第二,用数学的过程离不开现实情境,计算教学以现实情境为依托,有助于激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思维。例如,我们在人教版二下P5“带小括号的二步计算”教学中,先出示教材中的买卖面包的情境(如右图),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还剩下多少个面包”,再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路去列式(8+22=30,54-30=24),当学生出现综合算式54-8+22时,便产生了激烈的思维冲突:列式的学生表达了式子中先算加法的本意,但不符合从左到右的计算习惯,也有学生提出在先算的加法(8+22)下面做个记号,还有学生说出了自己的自学成果,即在8+22的两边添上括号。上述三个学生中,尽管所表达的语言或采用的形式不同,但他们的学习是主动的、思维是活跃的、观点是一致的,即先算8+22再算54-30,这与本环节中所采用的算用结合教学是密不可分的。面对用数学的生活情境,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便开始了寻找答案的思考活动,如“还剩下多少个?”这是发自内心的、带有本能的思维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求知欲。并且在这种内心需求支配下,学生探求算法的思维特别活跃,在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问题上,除了抽象的思考外,大多数学生都是面对情境图,进入了积极思维的状态。如果在这个环节,没有用数学的结合,则学生很难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追忆传统的计算教学,教师生硬地塞给学生一道算式,并讲解“在有小括号的二步计算式子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学生始终觉得枯燥泛味,疑虑成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缺少富有情趣的生活情境。有道是:“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情境正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其次,是“理解算理之后”。理解算理之后的算用结合,往往有二种情况,一是利用新学到的计算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是以说话的形式来描述新知探求过程中所涉及的数学问题。其中,前者已比较普遍地得到应用,本文不再重复,而后者则不多见,这里以“十几减九”为例加以说明,我们在14-9(一下)的教学中,紧接着足够的算法探索和算理探究以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说说我们已经解决的问题,如“我投了14个圈,套中9个,没套中的有5个。”目的是让学生用简洁的数学语言,说出“二个已知条件和一个已解决的问题”,使学生逐步建构简单应用题的数学模型。这样的算用结合环节,既使情境图中的信息得到完整的反馈,又使学生在计算学习过程中得到应用题结构的基本训练。因为现用的新教材,应用题的题量实在太少,并且大多数内容都是穿插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的,再加上新教学理念不提倡强调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式,所以好多学生对应用题的结构似懂非懂,一片迷雾。通过类似的算用结合环节,使学生在计算课中慢慢地明白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简单的应用题需要这样做,较复杂应用题更有必要这样去做。值得注意的是,对学生说话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特别是刚开始阶段,学生的表述可能有些拖泥带水,或者根本没有应用题的结构感,更谈不上简洁的数学语言,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会有明显的提高。实践证明,在这个环节安排算用结合,不仅对形成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有很好的效果,同时也可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后的喜悦。当然,计算课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时机不仅仅是出示算式之前和理解算理之后,如分布在课中其他环节的解决问题,都应归属于算用结合的范筹,在此不再逐一举例。准确把握算用结合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梁秀莲新课标提出:计算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和运用算用结合,凸显算用结合的优点,值得认真思考和实践。现以乘加乘减式题一课设计为例,谈谈一些想法,请同行赐教。一、准确把握教材意图,是算用结合得以体现的前提。二(上)乘加乘减式题一课安排在乘法口诀教学的中间,这是新教材的首创。为此,我思考了以下问题:1、怎样定位这节课?我们注意到:一方面,教师教学用书明确指出:安排这一内容“其用意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同一组口诀中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另一方面,教材又是从主题图着手开始编排教学内容。为此,我们觉得有诸多疑惑之处。根据乘加、乘减式题这一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理解,我们定位为本节课的主体是计算课。其主要内容和教学重点为: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和算理。2、主题图的含义何在?教材安排了一幅“小熊掰玉米”的主题图。在这一主题图教学中,教师教学用书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教材从学生熟悉的而又富于童话色彩的情境入手,与生活进行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并将乘加、乘减式题蕴含于主题图之中,无疑是算用结合思想的具体体现。3、算用一定要结合吗?“以用引算、以算促用”似乎已成算用结合的模式。在提倡算用结合的今天是否有必要逢算必用。本课的教学算用一定要结合吗?根据现行教材的编排,答案是肯定的。其主要理由是:本课的教学不如以往两步计算式题的教学,“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不是由教师提出,由教师说了算。而是学生从图意列出算式,然后根据列出的算式而进行尝试计算,最后在实际情景(主题图)中得以验证算法,从而得出:“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我们以为,这才是本节课算用结合的真谛。二、找准结合点,亮出算用结合的色彩。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算与用的结合。1、利用主题图,以用引算。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乘加、乘减式题,是设置主题图的用意之一,也是本节课的第一次算用结合以用引算。从乘加、乘减式题的得出,让学生感知算式与图意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尝试计算来印证直观认识是本节课的第二次算用结合。设计中,我们充分注意了这两次算用结合并力图体现其结合。2、图式结合,以用明算理。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的验证是设置主题图的用意之二,也是本节课算用的第三次有机结合以用明算理。我们以为,这一结合方法是新教材的特色。当乘加、乘减式题出现之后,无论从顺序上还是直观上学生都觉得应该先算乘法,这一算法正确吗?尽管“先乘除、后加减”是人为规定的,但规定并非想当然,得有一定的道理。因此,在提倡探究、交流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背景下,这就需要让学生进行验证。设计中,我们非常注重学生通过图式结合来探究算理这一环节,并明确提出问题:“为什么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这一问题。此举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探究和理解算理。3、以用促算,深化算法。让计算与生活相伴,起到学为所用,是本节课设计中的第四次算用结合。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为寻求算用结合的最佳结合点而尽力。主要是创设了让学生计算小熊摘下的玉米棒的个数;动物森林里动物大王选举的场景;计算动物大王选举的得票数。其意不在于简单的“用”,而在于巩固算法,进一步明白算理,同时让学生感知统计中画“正”字方法的优越性。纵观本课的设计,如果能使学生感受到,计算不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单纯的、枯燥的式题计算,不再是阿拉伯数字与运算符号的简单组合,而是具有灵气的、鲜活的生活和生命,就将是我的欣慰!“认识钟表”教学设计王友国【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教材简析】钟表的认识是第一册新增的学习内容,本节课是第一课时,要求学生认识钟面,会看整时,并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在课前的了解中,我发现有好多孩子都骄傲地捋开袖子向我展示他漂亮的手表,有的是有分针和时针的,也有的是电子表。虽然一部分学生不能迅速准确地看时间,但都了解钟面内容,认识整时。因此,本节课除了让学生用自己的已有经验来理解知识外,主要学习任务定位在:1.贴近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鱼水之亲”。2.重视动手操作,在主动探究中获取新知识。【教学目标】1.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并结合生活经验会看整时。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3.活动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归纳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识钟表(一)听音乐在钟表店里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生:好像是敲钟的声音。生:是寺庙里和尚敲钟的声音。师:我们听到的是钟表店里的声音,这节课我们就来和钟表兄弟们交朋友。板书:认识钟表。(二)看主题图,感受生活中的知识应用师:听完了音乐,我们去小红家看看。(课件展示:时针和分针走到7点整,小女孩起床了。)师: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见小女孩起床了。生:我发现墙上的钟滴答滴答到7点时,小女孩就起床了。生:早上7点时,爸爸就催小红起来上学了。师:小红每天早上都在7时准时起床,在数学里,我们通常把7点说成7时,我们也要学习小红,遵守时间,按时起床、上学。二、认识钟面(一)看钟面(以小组形式观察、讨论,每组一个实物闹钟。)师:刚才小朋友通过看钟,知道小红是7时起床,那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钟表兄弟的脸上到底有些什么呢,请组长拿出闹钟,我们一起来观察钟面。(二)说钟面生:我们看到有三根针在工作,我们还知道它们叫时针、分针和秒针。(请这一组到投影仪下指出三根针)师:那谁能告诉大家三根针分别是怎样的?生:短短胖胖的是时针,再长一点的是分针,最长的走得最快的是秒针。师:哦,今天我们得委屈一下秒针弟弟,我们暂时不去理他,先来和时针和分针交朋友,好吗?生:我还看到钟面上有12位数字宝宝。生:老师,我们组发现钟上有一格格的东西。归纳小结:钟面上有12个数,长长的针叫分针,短短的叫时针。(课件画面钟的12个数,时针、分针闪动。)三、认识整时(一)会看整时1.教师在钟上拨一个时刻5时。师:你知道这是几时吗?你是怎么看的?生:5时,我看到时针在5上嘛。生:他讲得不好。先要看分针指在12上,然后我发现时针指着5,就说明是5时。师归纳:很多小朋友都会看,真能干!当长长的分针指12,时针指5,就是5时。(教师贴上5时的钟面,板书:5时)2.巩固:教师拨2时、12时,分别问学生表示几时。(二)会拨整时1.师:我们每天在上午10时开始上第三节课,请你在自己的学具钟上拨出10时。(反馈:投影下展示操作结果。)师:你是怎么拨的?生:我先把分针拨到12上,再拨时针指着10。2.师:请同桌两个小朋友一个拨,另一个说出是几时;也可以一个小朋友说自己喜欢的时刻,让另一个小朋友拨一下。反馈,抽2对同学展示活动过程。(三)会认电子表1.创设生活情境。师:今天早上老师要在700上班,到校门口时看了一下手机(课件显示手机“700”闪动),你知道老师有没有迟到?你是怎么想的?生:没有迟到,刚刚好。生:没有。手机上说现在就是7时。师:你是怎么看的?生:中间两个小圆点,后面有两个0,说明是刚刚好,没有多出来,前面是7,就是7时。师:你的意思是说小圆点后面两个0,是表示整时,对吗?生:是的。师:这位小朋友知道的知识可真多,对的。我们在看手机上这样的时刻时,中间有两个小圆点,如果后面是“00”,那么前面写着几就是几时。板书:7007时(课件显示电子表1100100)师:你知道这表示几时?2.联系生活。师:你还在哪里看到过这样表示时间的?生:我的电子表上。生:我爸爸的电脑上也有。生:我们家的VCD上也有。生:我发现新的“83路”车上也有这样的钟。师:老师在生活中也发现了许多这样表示时间的。(投影展示一些票据如船票、超市收银单、银行结账单等)(四)游戏:找朋友用录音机放音乐:找朋友师:请每一小组内表示同一时刻的小朋友走到一块儿握手。内容:抽一小组,和他们一样的小组骄傲地拍两下手。四、快乐数学大转盘,联系生活中的一天转盘制作:师:老师看到冬冬的一篇日记,记着一天里他干了些什么,请你们小组合作又分工,看看日记然后根据画面拨出钟上的时刻,最后把日记写完整。小组看、拨、转、写,忙得不亦乐乎。抽一小组反馈结果。师:你觉得你们组这样做怎么样?五、初步了解时针一天转两圈师:星期天,明明和英英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让我们先来听一个电话。师:猜一猜,两人会不会按时见面?为什么?小组讨论:生:我想会的。他们说好时间又说好在什么地方。生:我想不会。有可能明明迟到了。师:那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再来听一个电话。师:从刚才这件事中,你知道了什么?生:下次和别人约会时,要说清楚是什么时候。生:8点钟有上午的,也有晚上的。生:一天中有两个8时。课件显示时针走一圈。师归纳:一天里时针要走两圈,有上午的8时,然后到了中午、下午、傍晚,又有了晚上的8时。想想,冬冬的日记上还应该补充一些什么?在下课后把它完成。六、总结,实践应用(一)知识梳理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钟表兄弟在嘀嗒嘀嗒地跑步,时间就这样一秒一秒地过去了,再也不回来了,我们从小要珍惜时间,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二)学以致用师:用今天新学的知识,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星期天。简易方程教案王会芹教学内容分析:简易方程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以后教学的,在解方程式,学生可以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教学,也可以根据四种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教学。【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2、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3、会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难点】的值,解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复习的内容是有关简易方程的知识,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公式,运算定律1、出示表: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名称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2、请学生说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3、用字母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a表示单价,b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说出分别求总价、单价及数量的字母公式。4、练习:期末复习第16题。5、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做期末复习第17题。(1)原来每月烧的煤用30c表示;现在每月烧的煤用30(x-15)表示。(2)学生计算现在每月烧煤的千克数。三、复习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方程和等式关系是怎样的?2、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8题。学生练习。讲解第(3)题,在方程3xy中y21,先把y21代人原方程成为3x21再解方程。3、做期末复习第19题。请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方法。4、做期末复习第20题。学生列方程并解方程。四、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征是什么?解题时关键是找什么?(2)请学生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2、做期末复习第2123题。第21题: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并解答,根据已列方程写出另外两个不同的方程。第22题:师画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学生列方程解答。第23题: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五、全课总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六、布置作业补充1、(1)某商店上午卖出3台微波炉,下午卖出6台微波炉,每台。元,上午比下午少卖()元。(2)四(3)班有x人,每人7本练习本;四(2)班有48人,每人有y本练习本。(x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情感目标: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教学媒体1教师准备第45页情境图的课件。2学生准备7根小棒、7个小圆片、7朵花(模型)、7个三角形等学具。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算。2+1=1+2=3+1=1+3=4+1=1+4=2+3=3+2=计算后指定一至二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填空。二、新课引入1教师谈话。同学们都会计算得数是2、3、4、5的加法和5、4、3、2减几的减法了,大家会算得数是6和7的加法、6和7减几的减法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内容。2板书课题:6、7的加减法。三、学习新知识1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1)学生摆小棒(两人一组面对面地坐)。教师提醒学生一边摆5根、一边摆1根,然后要求两个学生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观察,并各写出一个加法算式。(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教师配合学生说的过程在黑板上板书:5+1=1+5=教师:写出的两个算式相同吗?学生:不相同。教师:大家都是根据同一组小棒写出的算式,为什么两个算式不相同?学生1:因为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的,我先看到的是左边的5根小棒,后看到的是右边的1根小棒,所以我写出来的算式是“5+1”。学生2:我先看到的是左边的1根小棒,后看到的是右边的5根小棒,所以写出来的算式是“1+5”。教师:由于每一组的两个小朋友坐的方位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相同,所以写出的算式就不相同。(3)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4)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学生:在这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相加的得数相同;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相同。(5)学生两人一组在桌面上摆7个小圆片,先去掉1个小圆片,并让学生根据摆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7-1=;然后再从7个小圆片中去掉6个,学生根据摆的过程又写出减法算式7-6=。让学生算出两个减法算式的得数。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并说一说7-1=6和7-6=1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2学习第4546页“摆一摆”的三组例题。(1)屏幕上出示“摆一摆”前面的情境图,并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图上画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学生:图上画了几个小朋友摆小棒、摆花、摆三角形的活动。教师:图告诉我们,我们可以通过摆学具算加法和减法。(2)学习“摆一摆”第一组例题。学生摆花,先摆加法算式后摆减法算式,边摆边计算。让学生交流自己摆的过程和结果,着重说一说四道题的得数是怎么来的。(3)学习“摆一摆”第二组例题。学生摆小棒算5+2和2+5,并在算式后面的方框里填得数。学生摆小棒算7-2和7-5,并在方框里填得数。引导学生比较5+2=7和2+5=7、7-2=5和7-5=2的联系,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根据一幅图可以写两道加法算式或两道减法算式和两道加法算式的联系。引导学生根据摆和算的过程比较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教师:根据5+2=7和7-2=5,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后交流:7-2=5和5+2=7两个算式有联系,如果不摆小棒,想5+2=7可以算出7-2=5。3学习“摆一摆”第三组例题。(1)让学生摆三角形,边摆边写出加法算式3+3=6。(2)让学生根据摆三角形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6-3=3。(3)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如果不摆学具,你能算出3+3的得数吗?怎样算?学生:如果不摆学具,我们可以想6的组成:3和3组成6,所以3+3=6。教师:如果不摆学具,怎样算6-3的得数?学生:可以去想加法3+3=6算出6-3=3。教师:4+2和5+2是不是也可以想数的组成进行计算呢?让学生回答后再说一说想数的组成计算这两个算式的过程。教师:可以想加法算出6-2、6-4、7-2、7-5的得数吗?学生:可以。让学生试着用想加法算减法的方法算一算。4学习写算式。(1)教师在黑板上示范6+1=7和6-2=4的写法,并讲解写算式的要领和要求。(2)学生练习写算式。(3)学生交流并互相评价所写的算式。四、巩固练习1完成第46页“做一做”的练习。先学生独立计算并在书上填得数,然后交流、评价计算结果,评价时指定几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和方法。如果有的学生计算有困难,让他们边摆边算。2巩固练习算式的写法(教师指定几个算式让学生练习写法)。五、课堂作业1完成练习七的第4、5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2做第6题,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连线的理由。3做第7题,完成后评价时特别注意学生对等号的处理。六、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交流本课时学习的内容和收获。2教师对全课时的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小结,小结时注意突出根据一幅图可以写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的客观事实,并强调用多种方法计算有关6、7的加减法。6和7的加减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王素芹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后学的。商是两位数的,让学生将除的过程、试商方法迁移至此。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置于实际生活的情境之中,如给书打包、看书、喂猪,寄特快专递等。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之后,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3.培养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掌握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2.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中唤起提醒口算1.用课件出示如下几题,学生抢答(开始上课,抢答题目,用于调动学生本节课学习的情绪)。18030=42060=24080=1833042059240772()里最大能填几?40()学生的人数老师人数的几倍?课间操每排多少人?引导列出算式:33015=33011=口述试商,发现什么?前两位够除,商是两位数。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商也是两位数的除法.(揭题)2、提出学习目标:师:除数是两位数、商也是两位数的除法有哪些值得我们研究呢?让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1)、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2)、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与一位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三、在互动交流中展示成果1、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有疑问可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探讨,教师相机进行指导。2、全班交流展示。(1)、算法展示:学生边板书边说算法,教师组织引导:“先算18除什么数?”“商怎样写?”(2)、错题展示:错题展示后,引导说改正过程,.请学生汇报尝试及讨论的结果,注重让学生说一说笔算过程。(3)、要点强调:除到十位余下数是怎么办?学生通过讨论和计算,弄明白高个位应该写的道理。(4)、你议我论:除数是一位数笔算方法及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异同。(5)共同总结: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及注意要点:试商商的书写位置余数比除数小三、在检测成效中拓展延伸1.练习十六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2.练习十六第2题,请学生口答并说一说自已试商及完成本题的方法,在班级里交流。四、在总结反思中加深理解今天我们在解决了两个生活问题中,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商也是两位数的除法,大家想想你理解得最深的是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引导相互交流、相互提示。五、作业:练习十六第4题和第8题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王会芹教学目标:1、在探索活动中,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2、使学生能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等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教学重难点: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并能正确地应用。教学设计:一、复习: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即: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一)创设情境师:如果用一张长方形的彩纸,做2面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小旗,你有什么办法?生:只要沿着长方形对角线剪开,就能做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小旗。(二)探索面积公式1、今天我们就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老师拿出刚才制作的一面小旗,这就是一个三角形。我们能不能把三角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计算面积的图形,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进行试验。学生操作教师参与小组中进行指导。学生汇报:生:我们小组想到了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也就是长方形。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拿出直尺测量长方形的长、宽,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再除以2就是三角形的面积。师: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三角形的面积,关于三角形的面积,你们还想知道什么?生:刚才他们小组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同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长方形?2、动手操作中推导公式师:每组拿出学具袋,袋里有2个相同的锐角三角形,2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2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每一组选一种三角形研究,试一试任意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否拼成一个长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以四个同学为一小组进行合作探索、操作)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的探索情况?生:我们小组用2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生:我们小组选择的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生:我们小组选择的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师:在这些小组的介绍中,你们有什么发现?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生: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师:那么,三角形的底、高、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有什么关系?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底,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学生在叙述的过程中,教师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师:如果面积用S表示,底用a表示,高用h表示,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生:Sab2。师:要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生:三角形的底,三角形的高。(三)实践运用1、测量下面三角形的一条底边和它对应的高,并计算它们的面积。师:完成这道题应注意什么?生:确定一条底边后,分别测量相对应的底与高。生:测量的对象是一组对应的底和高,不能盲目测量。生: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要在底乘高基础上除以2。2、解决实际问题出示:六一期间有100名少先队员入队,制作100条少先队员戴的红领巾,大约需要多大面积的布料。(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讨论算法,独立完成)(四)课外延伸师:分别计算下面的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课本练一练第2题)小结:通过今天的上课,你有什么收获?6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李东彪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探索,使学生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二、分析教学对象:学生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已经具有了乘法口诀的归纳基础,所以教材呈现的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口诀,让学生主动归纳6的乘法口诀并表述口诀。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你们都记住了吗?全体背诵“15的乘法口诀”。2、完成66+6+6+6+6的表格题。(二)、设置情境,探讨新知。1、(课件演示)这是哪里?海底世界金鱼戏水的画面,一条鱼先出现,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提问:摆一条金鱼用了几个三角形?并填表格。再出示2条鱼,摆2条鱼用几个三角形,出示3条鱼、4条鱼生讨论完成表格,并完成书61页的统计表格。2、看图和表格提问:一条金鱼有6个三角形,这里面有几个6?1个6是几?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2个6是几?3个6是几?4个6是几?5个6是几?6个6是几?你还能列出乘法算式吗?(根据学生列算式板书)3、编写口诀。本堂课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观察图画,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并加以记忆。(1)、你能像之前学习编“25”的乘法口诀一样,根据1个6是6,2个6是12编口诀吗?板书:(彩笔)一六得六二六十二(2)、你能编出6的其它4句口诀吗?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再把教材61页的口诀补充完整。(3)、谁能代表你的小组说一说(指名说)板书:(彩笔)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在生汇报时师板书,并让生说一说口诀所表示的意思)(4)齐读6的乘法口诀(5)根据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你们知道“四六二十四”的两道乘法算式是什么吗?4、背口诀:师生背诵、生生背诵、小组背诵、击掌背诵、齐背。开火车背:让同组的同学按顺、逆时针的方向,接下去说“口诀”。(通过多种形式的记忆,使学生牢记口诀从而展示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魅力,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5、仔细观察6的乘法口诀,想一想有什么规律?(三)、巩固练习为了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和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我设计一系列相干的游戏练习和与生活有联系的练习,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加深学生对6的乘法口诀的运用,突出练习的层次性,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和生活中有数学的乐趣从而有所巩固,有所收获.设计的练习如下:1、课件演示61页做一做提问:摆1个六边形用6根小棒,摆2个六边形用多少根小棒?摆6个呢?摆X个六边形用多少根小棒?生说出乘法算式和口诀。2、摘苹果: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苹果,不过评个哦长在树上,只要你回到对了问题就能摘掉它。先说出想要摘那个苹果(6乘几或几乘6),再说出其相关的口诀,说对了就把苹果摘走,否则不能。3、课件出示小兔采蘑菇,我们是一个有爱心的集体,同学们都乐于助人,今天我们就帮小兔子采蘑菇,可是这蘑菇可神气了,长到了天上。小兔子看到带有乘法算式的蘑菇,请同学们帮助小兔,如果能说出每个乘法算式的口诀和另一个乘法算式,小兔子才能采到蘑菇。4、课件出示课程表,这是其他小学的课程表,一天有6节课,5天有多少节课?5、出示购物图片,2本故事书多少钱?6只铅笔盒多少钱?你还能像这样提出其他问题吗?6、数学游戏:课件演示一只知了有6条腿,2只知了有几条腿,3只知了有几条腿,你能像这样说到6只吗?(四)、全课小节: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课堂:简易方程教学反思一、用字母表示数要注意对数量关系的理解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起步。在算术里,人们只对一些具体的、个别的数量关系进行研究,引入用字母表示数后,就可以表达、研究具有更普遍意义的数量关系。可以说,学习代数就是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开始的。对小学生来说,从具体事物的个数抽象出数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而由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而且,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工具,从列出算式解发展到列出方程解,这又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它将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而在老师们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在进行用方程解题时格式非常重要,因此往往老师们教学时都会特别强调格式。可是从学生的后续学习来看,我慢慢发现,其实在教学这一部分知识时,老师要注重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也就是说要加强对学生的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训练,也就是写代数式的训练。因为这是列方程的基础。所以,在这里教师一定要向学生强调并反复练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让学生明白以往学习的所有数量关系在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中都能用到。如:原来有100元,用掉X元,一样的要用减法求还剩下多少钱,买了3个练习本,每个A元,一样的用乘法来求一共要多少钱。让学生在这样的大量的练习和强化中,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数量关系和以前是一样的,只是现在所用的符号不一样,其实,从广义上来讲,字母是一种符号,数字也是一种符号。二、注重方程的意义的教学。方程是什么,教材中是这样说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其实,这只是从方程的表现形式来给方程下定义。也就是说,从表象上来说,如果一个式子是一个等式,并且含有未知数,我们就说这个式子是方程。但是,从数学的本质上来说,方程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熟练地列方程解决问题,那么,在你列方程解决问题时,你每次抓住的核心是什么呢?是等量关系。所以,方程最本质的教学意义应是同一个量(或相等的量)用不同的形式去表达。但很多时候,老师们在教学方程的意义时,往往只研究了方程的表面形式,也就是书上所说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所以,老师们一般都是从等式入手,让学生在认识等式的基础上引入未知数,然后告诉学生,象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这样一节课教下来,学生除了会判断一个关系式是不是方程,还知道了什么呢?这样的学习对于后面的列方程解决问题真的有帮助吗?我想,每个人静下心来想想,应该都会有答案。三、解方程的教学时不要被以前的教材编排所影响。新教材对于解方程的安排是变动非常大的。以前我们是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方程。一开始时,还不和学生说解方程,叫求未知数X。而现在的教材编排时是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当然,在教材上并没有归纳出等式的性质,毕竟,在学生的小学阶段,只要让学生明白,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乘和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等式的性质。从学生的学习上来看,我觉得学生是比较容易接受这种方法的,特别是比较简单的方程,学生只要明白了要把谁抵消,怎么抵消,基本上问题不大。不过,到了稍微复杂的方程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也许是我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因为总是考虑到学生不喜欢列方程(以往的学生都有这个问题,可能就是觉得方程的格式繁琐,好像步骤也不少,学生总不喜欢),所以,我就想怎么让学生少写点字,所以,在具体的书写格式和步骤上,和教材稍微有点不同,我没有象教材那样写出怎样应用等式的性质的那一步,而是让学生直接写出这一步的结果,以至于到了后面,有部分学生就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象5(X+3)=55这样的方程,学生掌握得比较差,也可能是学生在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时,还是没有很好地建立这样的一个式子是一个整体,表示一个数量这样的概念,尽管也进行了一些强调。另一个方面就是具体的步骤可能也对学生有影响,所以,我个人认为,可能让学生按照书上的步骤来写尽管麻烦一点,但对于学生理清思路可能更有帮助。总的来说,我觉得简易方程这个单元,只要让学生有很好地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的基础,再加上对方程的本质意义有清晰的理解,知道怎样解方程,其他的应该都不是问题,毕竟,上面的这些都是为列方程解决问题打基础。基础打好了,后面的问题就都能能迎刃而解了。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6和7的加减法。课一开始,我以带领小朋友去参加小动物比智慧为情境引入新课:学习6和7的加减法,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的环节中展开学习活动。课堂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在教学6.7加减法时,首先复习6、7组成,目的是为后续学习6.7的加减法做铺垫,利用拍手的方式把学生很快引入课堂学习中来。结合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充分感受“一图两式”。把课本中小朋友摆小棒的图,变成学生喜欢的小动物活动场面。由小猴骑独轮车的画面,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画面生动活泼,既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1认真观察图画,形成概念,理解“一图两式”第一个环节让学生把小猴分成两组来观察,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猴?通过两位同学从不同角度的观察,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看图列式的。这一环节学生初步感知了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接下来让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结合情境图独立地解决得数是7的加法问题,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让学生思考,看着小丑卖气球的情景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这样便出现了两道得数是7的加法算式,并让同学进行讲解怎样看图列式的,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看图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从感知中树立“一图两式”的概念。2建立表象,由具体操作到看图列式。第二个环节,让学生想得数是7的加法算式还有哪些?用手中的圆形图片摆一摆直观图,然后再自己独立列算式。使学生能够由具体的实物到看直观图列式,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遵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3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材内容。在教学设计中,把6和7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加法进行巩固。再教学减法进行巩固,这样,学生能够在很扎实的理解加法的“一图两式”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减法。在最后的练习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