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阶段测试1 岳麓版必修1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3464668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阶段测试1 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版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阶段测试1 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版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阶段测试1 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阶段测试一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2018江苏无锡市高一期末)在汉字听写大赛中,题目是“zu t”。主持人解释说:“词语出自左传:胙,训报也。有德之人,必有美报。报之以上,谓封之以国。”与这一词语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世袭制 B宗法制C分封制 D郡县制解析:世袭制以血缘为基础,材料中没有体现血缘关系,A项错误;宗法制以血缘为纽带,材料中没有体现血缘关系,B项错误;从材料“左传:胙,训报也。有德之人,必有美报。报之以上,谓封之以国”可知,这是指西周的分封制,C项正确;郡县制是在秦朝推行于全国,D项错误。答案:C2(2018浙江卷)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解析:由“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可以得出,西周建立之后,其分封的诸侯国主要由功臣和宗室贵戚统领,故选D;当时是贵族政治体制,故A不符合史实;题干说到的诸侯国不是以素养作为依据的,而且也不是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故排除B;分封制不是构建国家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C也不符合史实。答案:D3(2017江苏卷)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 B礼器C食具 D货币解析:“祀”指的是祭祀。青铜器是祭祀中的主要礼器,祭祀是国家的重要事务,青铜器作为礼器也就成为了政治权力的象征,B项正确。答案:B4(2017全国卷)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解析:分封制下,周文化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发展,也就影响了地方上的文化心理,这有利于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的形成,A项正确;西周没有形成君主专制,B项错误;C项错在了“直接”;D项是宗法制的影响。答案:A5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据此,与“封建”含义相近的是()A宗法制 B中央集权制 C君主专制 D分封制解析:“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中的“封建”指的是封邦建国,即分封制。分封制下,尚未实现中央集权,D项正确。答案:D6下图是湖南里耶出土的大量竹简,它是公元前222年至公元前208年的官署档案。竹简上提到洞庭郡等地名和守丞、令守等职官,据此可以推断当时()A分封制已推广到江南地区B秦朝颁布了通行全国的秦律C货币、度量衡得到统一D郡县制已经推行解析:从材料中的“洞庭郡”“守丞”“令守”等关键词可知郡县制已经推行。答案:D7有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指的是()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解析:中国版图之确立指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中国民族之传承指的是统一文化的形成,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指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指的是儒家思想确立为统治思想,这些都是发生在秦汉时期,B项正确。答案:B8(2018陕西西安一中高一期末)先秦许多名臣出身微贱,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魏晋时期则愈加强调官吏的出身和门第。这反映了秦汉至魏晋时期()A宗法思想逐渐退出政坛B儒学被用于规范君臣关系C阶层固化影响官僚政治D天下大同替换为社会不公解析:材料表明魏晋时期更加重视官员的出身和门第,这是士族势力发展的结果,即阶层固化影响了官僚政治,C项正确;A、D两项不符合史实;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C9秦汉时期建立和健全了一套上下有序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奏事制度、廷议制度和监察制度。其中廷议制度规定:“国家大事皆由廷议向皇帝提出意见,由皇帝裁定或由廷议作出决定。”此规定表明秦汉时期()A中央集权制完善 B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C绝对皇权已经形成 D议会制初步建立解析:“国家大事皆由廷议向皇帝提出意见,由皇帝裁定或由廷议作出决定”反映了皇权受到一定制约,并未形成绝对皇权,B项正确,C项错误;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材料没有体现,A项错误;廷议与议会有本质区别,D项错误。答案:B10(2019江西奉新一中高一期末)“今,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上述西汉时期厚葬风气尤甚的重要原因是()A西汉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B当时主流文化及选官制度的影响C土地私有制盛行导致的兼并恶果D西汉诸侯王富可敌国致奢靡攀比解析:材料表明西汉时期社会风气重视厚葬,以此来成就孝名。这与西汉时期儒学成为正统和察举制的盛行有关,B项正确。答案:B11(2018河南周口一中高一期末)马克斯韦伯等指出,任何官僚组织为了发挥其正常的管理效率,都必须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最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C内阁制 D军机处解析: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封建官僚制度,使三省之间相互制约,来减少失误和宰相专权,B项正确;A项不如B项更能体现出制约关系;C、D两项则是专制强化的体现。答案:B12北宋初年,“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这反映出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A分化事权 B培植亲信 C频繁换相 D重视法治解析:材料“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体现了分化宰相事权,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频繁换相,故C项错误;据材料“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可知,北宋通过分割宰相权力以加强皇权,不是培植亲信,也不是重视法治,故B、D两项错误。答案:A13(2018浙江卷)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A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B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解析:元朝为实施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派出机构,代表中央来管理地方,所以行省的设立旨在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故选B;行省没有独立的民政权,所以地方没有政治的自主性,故排除A;行省是中央派出的行政机构,而不是监察机构,故C不符合史实;行省是用来管理地方的,故与中央政府的权力无关,所以排除D。答案:B14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地改革B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解析:从秦汉到明清,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内阁和军机处的变革,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B项正确。答案:B15从秦二世时赵高指鹿为马,到宋代童贯统辖禁军,再至晚清李莲英飞扬跋扈,宦官乱政问题一直很严重。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出中国古代()A专制皇权强化 B官僚缺乏监督 C宦官职权扩大 D监察制度弱化解析:注意本题的关键词“实质”。宦官专权现象的出现说明宦官受到皇帝的宠信,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皇权不能得到制度的限制,专制皇权的强化,A项正确;B、C、D三项都是现象。答案:A16清代赵翼廿二史札记载:“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材料反映了()A贵族政治遭到破坏B分封制度开始瓦解C宗法制度难以维持 D郡国制度逐渐形成解析:“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指的是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而“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指的是打破以血缘分割政治权利的贵族政治,A项正确。答案:A17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革过程,选官的标准也各有不同,主要有“文、武、德、才、血”等几种。如果“武”对应的是军功爵制,那么“德”指的是()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世官制选官标准是血缘,故A项错误;察举制选官标准是德行,故B项正确;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是门第,本质还是血缘,故C项错误;科举制选官的标准是才能或文才,故D项错误。答案:B18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从材料来看,范仲淹对当时科举制的看法不包括()A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B应在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C其公平性已经受到普遍质疑D导致天下危困“乏人”局面解析:材料中范仲淹认为当时的科举考试专以辞赋、文章取士不能真正选拔人才,“导致天下危困乏人的局面”,应对考试的内容进行改革,A、B、D三项都有体现;材料中没有科举制不公平的体现,C项符合题意。答案:C19唐宋期间,中国古代立法呈现出从律令格式到敕令格式的转变,也就是皇帝命令文书的敕和赦文(皇帝的赦免诏书)具有了立法意义。这反映了()A法律体系得到了完善B皇帝成为最高立法者C国家立法走向制度化D皇权专制进一步加强解析:从材料中“中国古代立法呈现出从律令格式到敕令格式的转变”可知,皇帝的诏令也具有了法律效力,这是皇权加强的体现,D项正确。答案:D20(2019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一期末)(明)景泰二年,皇帝想通过廷议(法定的议事程序)更换太子,由于惧怕朝臣反对,于是赐予陈循等人重金,收买人心,最终达到目的。该史实说明()A廷议制度提高了朝廷议决效率B明代君主专制在不断强化C廷议制度确保了朝廷公正法治D明代中央决策趋于制度化解析:依据题干“皇帝想通过廷议(法定的议事程序)更换太子”可以看出明代中央决策趋于制度化,故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均没有体现,应排除。答案:D21(2017全国卷)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解析:明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制度化的原因在于内阁制确立后,皇帝为限制内阁而重用宦官,由司礼监来制约内阁,这需要提高宦官的素质,这是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的结果,A项正确。答案:A22法制日报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是“高官受审”“贪官外逃”“安全系数”等,都与反贪倡廉的民主制度改革相关。我国古代与反贪倡廉相关的制度建设不包括()A西汉:刺史制度 B唐代:御史台C宋代:提点刑狱司 D元代:行省制度解析:刺史、御史台和提点刑狱司都属于监察制度或机构,都与反贪倡廉相关;行省制度是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与反腐无关。答案:D23史学界研究发现,明清时期国家对乡村的治理主要通过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进行,基层社会的自治化倾向越来越强。这表明 ()A乡里组织是明清时期成立的乡村自治组织 B国家政治体制上的中央集权严重弱化C宗族、士绅阶层成为动摇封建统治的重要力量D国家控制与乡村自我管理相结合,共同维护基层社会秩序解析:乡里是国家的最基层机构,而不是乡村自治组织,A项错误;明清时期中央集权更加强化,B项错误;宗族、士绅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力量,C项错误;国家通过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进行管理,表明了国家控制与乡村自我管理相结合,共同维护基层社会秩序,D项正确。答案:D24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次是()A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制B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C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D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解析:中国古代的宰辅制度经历了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唐朝时期的三省制和明清时期的内阁制,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5题16分,第26题16分,第27题20分,共52分)25(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材料二: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材料三:元朝开始,宰相制度便进入衰亡期。元朝开始是一省多相制,后改为两省多相制,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的“宰相”与秦朝的丞相有何不同。(6分)(2)结合材料二,说明唐代“三省体制”运作方式在当时所产生的主要意义。(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以后宰相制度进入衰亡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答案:(1)先秦时期的“宰相”既执掌国政,又掌管家务,是一个官职的通称,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秦朝的丞相是正式官职名称,地位很高,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2)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国家决策上的失误;使封建官僚制度形成了严密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专制。(3)皇权专制空前加强。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材料三:(隋朝)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四: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世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至宋明而始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 魏源默觚下治篇九,魏源集(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6分)(2)根据材料三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4分)(3)结合材料四分析,汉至唐选官标准有何变化及官制演变的趋势。(6分)答案:(1)标准:血缘、门第、等级。进步性: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2)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科举制日益成熟。(3)变化:西汉,才能与品德;魏晋南北朝,门第出身;唐朝,才能(考试成绩)。趋势:依据上由血缘、门第转变为才能;方式上由推选转变为考试。27(20分)(2018陕西西安一中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国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北宋开国初,太祖赵匡胤即颁布盗窃律等系列律令,同时连续惩办了一批贪官,大将军桑进兴也因受贿罪被处死刑监察权与行政权分离,增强监察机构的专门化和权威性。给监察官员以特殊地位与职权,他们秩轻而任重,官卑而位尊,代表皇权监督各级官吏具有很大权威性。王凡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的现代启示材料三:在中国古代的专制政治下,没有哪个王朝的廉洁局面能够维持百年。基于对历史的和现实的思考,自1938年到1943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制定了惩治贪污暂行条例惩治贪污条例等有关廉政建设的法规。在1943年2月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议上,对王震等22名克己奉公、功绩卓著的干部以隆重的表彰和奖励王华亭等6人因违法乱纪受到开除党籍或严重警告处分。据建党85周年特稿:五个案例见证党的反腐之路等资料整理(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指出“他”在地方推行的政治制度。(4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初反腐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采用这些方式的背景。(8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没有哪个王朝的廉洁局面能够维持百年”这一现象的理解。(8分)答案:(1)“他”指的是秦始皇。政治制度:郡县制。(2)方式:加强反腐立法;严厉司法惩处;完善监察机制;提升监察权力。背景:宋初注重加强集权;商品经济日益活跃;中唐以来儒学衰微;宋太祖的自身经历等。(3)理解:中国古代君主制下的监察制实际效能有限,无法保证封建王朝长盛不衰,这是因为监察官员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