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3462547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1.王国维认为,若依商人的继统法,周公理应为王,但他拥立武王之子成王;自此以后子继之法,遂为百王不易之制矣”。由此可知,王国维A. 从多维角度探讨了殷周变革的原因B. 突出了周公制礼的历史功绩C. 强调西周完成了国家的大一统任务D. 反思了殷商继统法政治弊端【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公制礼”指的是在周公的主持下,对以往的宗法传统习惯进行了补充、整理,制定出一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度为中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根据材料“但他拥立武王之子成王;自此以后子继之法,遂为百王不易之制矣”可知,他立成王而己摄之,自此以后,子继之法成为不变的制度,体现了宗法制的主要原则嫡长子继承被遵循,这体现了周公周礼维护君臣、父子等级尊卑关系,因此材料突出了周公制礼的历史功绩,故B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王位继承由兄终弟及到嫡长子继承的变化,没有体现从多维角度探讨了殷周变革的原因,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西周对国家大一统的信息,并且不符合史实,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西周嫡长子继承法的建立,没有体现对殷商政治弊端的反思,故D选项错误。2.先秦时期的布币形如工具“铲”流行于两周、三晋、郑、卫等农业区域;刀币起源于渔猎经济时期,形如工具“削”,主要由齐、燕、赵三国铸造发行;圆钱来源于纺轮或玉璧,成为战国后期北方各国的流通货币。这可以用来说明先秦A. 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差异性B. 商品经济活跃推动货币产生C. 铸币形制体现古人的智慧D. 各诸侯国借助货币推广农具【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先秦时期的金属铸币,形制上来源于刀、铲、纺轮或玉璧等生产生活用具,与当地的自然社会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铸币形制与经济发展水平没有直接关系;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货币的产生;D选项表述错误,各国使用货币与推广农具无关。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3.韩非批判儒、墨两家靠仁义礼让来治理国家的主张,并强调“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韩非此举旨在论证A. 君主权力的特殊性B. 国策与时俱进的必要性C. 变革旧制的迫切性D. 儒墨复古主义的落后性【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韩非认为,尧再怎么贤德,如果没有权势,尧连三个人都管不住,更不用说治理天下了。桀贵为天子,能让天下大乱。他认为治理国家在于有没有权势,而与贤德无关,这是在论证君主权力的特殊性,强调权势地位在政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国策的与时俱进;C选项错误,韩非并未谈论变革旧制的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君主权势的特殊地位及作用,并未论证儒墨复古主义的落后性。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4.西汉宣帝时,内朝官张安世以大司马领尚书事等官“典机枢”,并议定“大政”,等到诏令下发时,却佯装不知。这反映出当时A. 皇权专制达到顶峰B. 宰相权力遭到侵夺C. 内朝官员位高权重D. 中枢决策程序失当【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内朝官张安世以大司马领尚书事等官典机枢,并议定大政”信息可知,西汉时期实行内外朝制度,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的“内朝”在宫廷之内对重要政事先做出决策,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权力遭到侵夺,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与材料信息不符;C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时期内朝官员位低权重;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西汉时期实行内外朝制度以削弱相权,强化皇权,并非中枢决策程序失当。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5.水经注记载,新野有个“樊氏陂,陂东西十里、南北五里,俗谓之凡亭陂。陂东有樊氏故宅,樊氏既灭,庾氏取其陂”。樊宏是东汉光武帝的舅父,像樊氏这样的豪族大地主的田庄都不能长久地保有,其他地主的田庄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一现象的出现A. 源于土地私有可以买卖B. 表明土地集中现象日益严重C. 体现出中央集权弱化D. 反映出当时政治局势的动荡【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这体现的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兼并现象。结合所学可知,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长期存在。土地私有、允许买卖,这就在根本上为地主、商人购买土地、兼并土地提供了条件,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土地兼并现象,但不能得出其日益严重;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土地兼并现象,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无关;D选项错误,土地兼并与政局动荡没有必然关系。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6.在汉末兼并战争中,曹操因控制了汉献帝,使舆论大多倒向他这一边。如袁绍举兵攻曹操时,其谋土沮授认为:“曹操是兴义兵、奉天子顺义而为,袁绍攻曹乃是兴无名之师的不义之举。”这反映出当时A. 曹操是传统文化捍卫者B. 兼并战争不得人心C. 儒家君臣伦理影响力强D. 主流思想受到冲击【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曹操奉迎天子在舆论上取得了胜利,争取了士大夫的归心,威慑了对手,使自己师出有名,这反映出当时忠君思想根深蒂固,儒家君臣伦理影响力强,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曹操奉迎天子的目的是为其争霸服务,并非捍卫传统文化;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曹操利用传统君臣伦理思想争取舆论支持,并未反映兼并战争不得人心;D选项错误,曹操奉迎天子符合传统的君臣伦理思想,不能反映出主流思想受到冲击。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7.免役收庸是役法名,西魏时有丁庸的记载。至隋朝开皇三年,“世令不役者收庸开皇十年则规定:人年五十,免役收庸。”唐朝建立以后,定“若不役,则收其,每日绢三尺,布加五分之一”。据此可知,免役收A. 推动了西魏的迅速崛起B. 巩固了隋朝的封建统治C. 有助于农业的恢复发展D. 免除了农民的力役负担【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世令不役者收庸,开皇十年则规定:人年五十,免役收庸”“若不役,则收庸,每日绢三尺,布加五分之一”可知,隋朝规定成年男丁满五十岁的时候可以缴纳“庸”来代替力役;唐朝规定只要是成年男丁,若不服役的话,就收“庸”,每天三尺绢,因此可以看出,这种免役有利于保障农业耕作的时间不误农时,并且唐朝比隋朝放宽了纳庸的年限,有助于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故C选项正确;根据材料“西魏时有丁庸的记载”可知,仅仅凭材料中的这一句无法得出免役推动了西魏的崛起,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只是体现了免役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无法得出巩固隋朝封建统治的结论,故B选项错误;材料中的免役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不能说免除了农民的力役负担,故D选项错误。8.唐六典卷十三(御史台)条下注云:“旧,弹奏,皇帝视事日,御史奏之。自景龙(唐中宗年号)三年以来,皆先进状,听进止;许则奏之,不许则止。”这一变化表明唐朝A. 御史制度如同虚设B. 官员奏事弹劾渠道受阻C. 御史职能发生变化D. 御史滥权问题非常严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皆先进状,听进止;许则奏之,不许则止”可知,唐中宗三年以来,御史台须先进状,获得门下省审核通过后,才能弹奏,说明官员奏事弹劾渠道受阻,故B正确;御史仍然拥有弹奏权,A错误;材料说明官员奏事弹劾渠道受阻,并非御史职能发生变化,御史仍然拥有弹奏权,C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御史滥权”,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皆先进状,听进止;许则奏之,不许则止”,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9.下表反映了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开封商人借贷市易司钱数的统计情况。据此可推知,北宋时类别户数钱数大姓35154万余贯酒户27小姓2709383万余贯合计27155237万余贯A. 中小商户经营困难B. 开封城市商业繁荣C. 政府重视商业税收D. 长途贩运贸易发达【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北宋官营借贷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商人尤其是中小商人对资金的需求,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据此可推知,北宋开封城市商业繁荣,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出现借贷情况并不意味着经营困难;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开封商人借贷市易司钱数的统计情况,并未体现税收情况;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长途贩运贸易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0.据统计,明中后期,三国演义有28种刻本,“坊间所梓三国何止数十家矣”。一大批历史演义小说被创作出来,从史前时代一直到明朝,每个朝代都有对应的历史演义小说出版,而且有的还有好几种版本。这表明当时A. 商业出版迎合了市场需要B. 活字印刷技术得到普及C. 世俗文化整合了价值观念D. 历史小说创作成为主流【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朝出现历史演义小说刊行的盛况。结合所学可知,明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兴盛,商品流通扩大,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市民的文化心理需求导致了这一情况的出现,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当时小说刊刻是否应用了活字印刷技术,结合所学可知,活字印刷技术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并未得到广泛普及与推广,也没有取代雕版印刷术;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价值观念的整合;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历史演义小说刊行的盛况,但并未通过比较说明其成为主流。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1.洪武八年(1375年),诏造纸币“大明宝钞”,载“明初钞甚通行”下表为大明宝钞折钱数的变化,大明宝钞折钱数的变化时间大明宝钞一贯折钱数洪武八年(1375年)1000文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250文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160文明宪宗成化初年4文A. 反映了商品经济非常活跃B. 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 表明民间财富被搜刮殆尽D. 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商业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大明宝钞由洪武八年的1000文到明宪宗成化初年时期4文钱,大明宝钞折钱数越来越低,体现了大明宝钞的贬值,这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钱的大幅度贬值不利于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因此材料内容无法反映商品经济的活跃,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大明宝钞的贬值问题,这无法推动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与雇佣关系的出现有直接关系,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大明宝钞的贬值问题,没有体现人民被剥削的现象,也无法得出此结论,故C选项错误。12.在中国古代反侵略战争史上,中国官兵战胜侵略者多次被说成是得到妈祖的“神助”如明万历三十二年沈有容驱逐荷兰侵略者、明永历十五年郑成功东渡收复台湾。有学者写诗赞颂妈祖:“平生不厌混巫媪,已死犹能效国功。”可见,妈祖信仰广为流传是因为A. 民众思想迷信落后B. 其蕴含保国卫民的精神C.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D. 历朝统治者的大力倡导【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中国古代反侵略战争史上,中国官兵战胜侵略者多次被说成是得到妈祖的神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妈祖是集无私、善良、亲切、慈爱、英勇等传统美德于一体的精神象征,把古代历史发生的中国官兵战胜侵略者说成妈祖的神助并广泛得到传播的主要是因为其中包含着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也发挥了感化和教化人民的目的,故B选项正确;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妈祖信仰广为流传是因为时代需要流传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与思想迷信落后无关,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这时没有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故C选项错误;,妈祖信仰主要是民间信仰,与统治者大力倡导无关,故D选项错误。13.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听到铁匠打铁的声音规律又动听后便用数学语言将其表达出来,这就是黄金分割。这一比例被广泛应用于当时的建筑、雕塑、绘画、设计等艺术领域如帕特农神庙的宽高比(如图)女神维纳斯雕像的身材比例(如图)等据此可知,在古希腊A. 数学理论根植于实践B. 重视艺术创设的美感C. 民主政治的影响深远D. 科学成就领先于世界【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这一比例被广泛应用于当时的建筑、雕塑、绘画、设计等艺术领域如帕特农神庙的宽高比女神维纳斯雕像的身材比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金分割指的是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整体部分的比值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的比值,其比值约为0.618,这个比例被公认为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被称为黄金分割,而这个比例广泛应用于建筑、雕塑、绘画等领域,说明古希腊重视艺术创设的美感,故B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黄金分割比例广泛应用于各领域,而不是强调数学理论,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的是黄金分割的比例广泛用于各领域,体现了古希腊追求美感,没有体现民主政治的影响,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科学成就是否领先于世界的问题,故D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14.棱伦改革开始赋予公民大会以立法权,陪审法庭以司法权,五百人会议以行政权,使之互相制约。国家机构权力虽有分工,但权限的划分比较笼统且权力互相交错立法、司法、行政不是平行关系,行政、司法只是在立法机关监督下的分权。据此可知古希脂A. 实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B. 民主得到民众普遍支持C. 国家机构的权限划分不明D. 公民的权利得到了保障【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国家机构权力虽有分工,但权限的划分比较笼统且权力互相交错立法、司法、行政不是平行关系,行政、司法只是在立法机关监督下的分权”可知,古希腊虽实行权力的制衡,但比较笼统,也不是平行关系,说明国家机构权限划分不明,故C选项正确;根据材料“国家机构权力虽有分工,但权限的划分比较笼统且权力互相交错立法、司法、行政不是平行关系”等信息可知,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国家机构权限的划分不明问题,无法体现实现了权力的制约和平衡,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古希腊国家权力虽然有分工但权限划分模糊的问题,没有体现民主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国家权力划分问题,没有体现公民权利是否得到保障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15.早期罗马法规定,父母是自由人,出生的子女也是自由人,若父母有一方不是自由人的,罗马法采取“子女身份从母”的原则来确定,即出生时母亲是奴隶的子女就是奴隶而到了哈德良皇帝时期,罗马法规定:“凡胎儿至怀孕至出生生母曾一度取得自由权的出生婴儿即为自由人”这一变化A. 体现了自然法对罗马法的影响B. 反映出罗马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C. 表明了罗马注重保护平民利益D. 说明罗马法由宗亲向血亲体系转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凡胎儿至怀孕至出生生母曾一度取得自由权的出生婴儿即为自由人”可知,自怀孕至产子,只要生母曾一度取得自由权,分娩时母亲不管什么身份,子女仍是自由人,说明哈德良皇帝时期这项规定增加了自由人数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然法的影响,故A选项正确;根据材料“子女身份从母”可知,早期罗马法规定子女是否自由身份由母亲身份决定,这无法体现妇女社会地位提高,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罗马法早期的“子女身份从母”的原则没有涉及到整个平民利益的保护问题,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自然法对罗马法的影响,没有体现罗马法由宗亲向血亲体系转变,故D选项错误。16.罗马社会早期,动产在社会财富中所占比例不大,人们对财产交易安全的关注甚于对交易迅捷的渴求。因此,当时一切要式行为均需采取庄严的仪式。商品交易亦是如此,缔结婚姻、解放奴隶、订立遗嘱等也是如此。早期罗马社会的这种行为A. 立足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B. 导致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 能有效地推动商品经济发展D. 表明罗马契约制度不断完善【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当时一切要式行为均需采取庄严的仪式。”信息可知,早期罗马社会的这种行为严格而繁琐,注重缔约形式,导致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早期罗马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并非高度发达;C选项错误,早期罗马社会的这种行为严格而繁琐,忽视了交易的迅捷,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早期罗马契约制度严格而繁琐,注重缔约形式,并未体现其不断完善的信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7.1523年,马丁路德在文中说:“必须将亚当的子孙分为两类,一类属于上帝之国,一类属于世界之国,两者的区别在于一属世界的政府所有的法律只及于生命财产和世界上外表之事,至于灵魂,只受上帝统治”马丁路德这一思想A. 利于新教摆脱世俗王权的束缚B. 实质上否定了基督教的教义C. 削弱了封建王权在欧洲的影响D. 巩固了欧洲民众的宗教信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一属世界的政府所有的法律只及于生命财产和世界上外表之事”“至于灵魂,只受上帝统治”等信息可知,体现了政教分离的思想,这有利于新教摆脱世俗王权的束缚,故A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政教分离的思想,没有体现否定基督教教义的问题,并且这不符合史实,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削弱封建王权在欧洲影响的是启蒙运动,而不是宗教改革,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的精神束缚,与是否巩固欧洲民众的宗教信仰无关,故D选项错误。18.16世纪,欧洲新建了许多大学:在德国,路德派建立了马尔堡大学、耶拿大学、柯尼斯堡大学等在瑞士,加尔文派创建了日内瓦学院等。这些大学以国内学生和本民族语言为主。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欧洲A. 教育摆脱宗束缚B. 商品经济的发展C. 民族国家的兴起D. 封建王权的强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这些大学以国内学生和本民族语言为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西欧国家注重对国内学生培养和对自己民族语言的使用,说明这时期民族国家逐渐兴起,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教育与宗教有很大的联系,并且材料内容没有强调教育和宗教的关系,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这些大学以国内学生和本民族语言为主”可知,西欧国家注重对国内学生的培养和对自己民族语言的使用是受当时民族国家兴起的影响,而不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问题的是16世纪欧洲大学以本国内学生为主和注重实用本民族语言的原因,与当时的民族国家的兴起有直接关系,与封建王朝的是否强化无关,故D选项错误。19.哥伦布在第二次航行时用17艘大船除运送交换物外,还运去了工匠、农夫和农业工具,以及各种植物种子和不同动物以及开矿用的炸药和机械,犹如运去了一个小型社会。与此同时,美洲的玉米、土豆、番茄、烟草、可可等也传到了欧洲。这表明新航路开辟A. 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B. 推动了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C. 瓦解了美洲落后的生产方式D. 提供了各洲文明双赢的契机【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洲与美洲之间物种交流,欧洲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文化也进入美洲,影响了美洲的经济生活,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不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欧洲与美洲双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非只是瓦解美洲落后的生产方式;D选项错误,欧洲殖民者给美洲本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美洲传统文明遭到了灭顶之灾,并非是各洲文明双赢。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0.1776年,杰弗逊起草独立宣言第一稿时,曾把支持奴隶贸易、将奴隶制强加于北美殖民地列为英王的罪状之一,但因遭到南方州的反对而被迫删除。这反映出A. 蓄奴制度违背了天赋人权原则B. 南方州拥护英王的殖民统治C. 建立政治共识是当时首要任务D. 制宪会议中南北方矛盾激化【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面临的严峻任务是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而独立,而不是废除奴隶制,达成政治共识是当时的首要任务,所以北方州做出了妥协,南方州也做出了一定的让步,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该内容遭到南方州的反对而被迫删除,不能反映出蓄奴制度违背了天赋人权原则;B选项错误,南方州支持的是奴隶制,并非拥护英王的殖民统治;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南北方的妥协,不是矛盾激化。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1.公共图书馆在十八世纪的欧美还不多见而到了1844年法国美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则各有上百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还有十九世纪末的电影院已在城市普遍出现。这表明,19世纪中期以来公益设施的建设与推广A. 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发展B. 反映出社会矛盾的日益缓和C. 加速了科技向生产力转化D. 促进了浪漫主义文艺的产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各有上百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还有十九世纪末的电影院已在城市普遍出现”等信息可知,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扥公共设施的建立有利于促进社会文化的大众化发展,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只是体现了欧美国家社会公共设施的逐渐完善,无法反映社会矛盾的缓和,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共设施的建设和推广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无关,故C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根据材料“有上百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还有十九世纪末的电影院已在城市普遍出现”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欧美社会公共设施的建设问题,有利于推动社会文化的大众化发展,与浪漫主义文艺的产生没有直接的关系,故D选项错误。22.下表是根据张新光的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法国式道路及其现代转型绘制的法国农民土地状况和经营模式。据此可知,法国农业的这一状况1862年780万土地占有人110公顷46.5%不足1公顷38.5%360万个小农户无力交纳税款1882年80%的农户直接耕种土地经营面积占全国土地的60%12%的农场主采用租佃制经营形式A. 促进了法国政局的稳定B. 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C. 有助于农业科技的创新D. 加速了代议制的完善【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882年法国出现了资本主义大农场经营和小块土地所有者经营混杂经营、参差不齐的局面,而这种小农经济在法国农业中居于主导地位,造成农业发展长期落后,使法国的资本主义因缺乏足够的原料,广阔的市场和充足的自由劳动力而发展缓慢,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近代法国政局变动频繁,并非政局稳定;C选项错误,19世纪法国农业主要特征是以投入小量资本和大量劳动进行的,农业设备较为原始落后,不利于农业科技的创新;D选项错误,小农经济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利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3.巴黎公社成立后,在其对委员的文告中说,“我们过去是劳动者,今天仍将是劳动者,将来也还是劳动者”“一切公职人员,不论职位高低,却只付给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公社所曾付过的最高薪金是6000法郎”。这些做法表明巴黎公社A. 实行包容各党派的协商民主B. 具有社会主义政权的性质C. 努力构建服务型的责任政府D. 主张彻底废除财产私有制【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出巴黎公社的委员是人民的公仆,巴黎公社努力构建服务于人民的政府,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协商民主,排除A;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社会主义政权强调建立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无产阶级掌握政权,故B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彻底废除财产私有制,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我们过去是劳动者,今天仍将是劳动者,将来也还是劳动者”“一切公职人员,不论职位高低,却只付给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公社所曾付过的最高薪金是6000法郎”,联系所学巴黎公社的性质分析解答。24.1890年,在传统工业领域中,德国生铁和钢的价格降到了欧洲同行业中的最低。这反映出A. 德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十分迅猛B. 德国传统工业在欧洲缺乏竞争力C. 英国垄断国际价格操纵了市场D. 垄断组织全面地影响着德国经济【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受技术革新和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1890年,在传统工业领域中,德国生铁和钢的价格降到了欧洲同行业中的最低,大大增强了德国钢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反映出德国钢铁工业的强劲增长,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德国钢铁产品价格较低,具有较高的国际竞争力;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英国的信息;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垄断组织的作用。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第卷(非选择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朝贡制度从内部而言是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及其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从外部而言则是中原王朝对本国以外其他藩属国及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朝贡制度是索主国中国与东亚各藩属国之间政治秩序维护的主要手段,在古代东亚地区具有重要地位,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所指出:“纳贡是古代中国人唯一承认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形式。中国周边属都要对中国进行朝贡包括纳税、进贡方物等等。对此类朝贡中国各封建王朝也给予了相当丰厚的回赐。朝贡制度始于西周,至明朝达到鼎盛。朝贡国向明朝称臣采用明朝年号年历等;明朝政府则对其国王予以册封、赏赐。有些朝贡国在王位继承过程中出现的逆现象以及不守华夏礼节等问题,明朝政府多以发布谕令并遣使责问,同时对“却贡”等行为进行动诚和惩罚,而不是粗暴地干涉其内政。据陶继波明清时期东亚朝贡制度变迁略论等整理材料二 公元前241年,第一个罗马行省西西里行省建立。罗马对第一块海外领土”(印西西里行省)的管理,俨然是一副大国统治者的模样它拒结给予西西里行省“平等盟员”的身份与权利,而是公然室称西西里行省是“罗马国家的领土”,从而开启了赤裸裸吞并被征服地区的领土并削被征服民族的霸国强权政治的先河。公元前227年,罗马国家的首批行省总督上任,标志着罗马行省管理体制正式建立,到公元前1世纪和公元1世纪时,地中海世界的施大多数地区都建立了罗马行省。后来随着罗马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行省居民取得了完全的或不完全的公民权,直到公元212年所有罗马居民都取得了公民权这样所有罗马行省的居民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这种关系反映在法律上则是罗马法在市民法和万民法统一以后,逐渐成为适用于平等主体之间关系的法律。摘编自朱景文古代中国朝贡制度和古罗马的海外行省制度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系形成的制度基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制度的特征,并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做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罗马的行省制度和中国古代的朝贡制度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模式上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两种模式长期存在的原因。【答案】(1)特征:历史悠久;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是其存在的物质基础;具有较强的政治隶属性和等级性;以不干涉朝贡国内政与和平主义为原则。评价:朝贡制度是宗藩体系下古代东亚各国与中国之间的主要外交形式,是古代东亚地区国际秩序的基本保障;朝贡体系在国际秩序维持中的有益经验对于当下东亚地区的区域性国际关系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处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2)不同之处:古罗马的行省制度主要是依靠军事征服来维持,而中国古代的朝贡关系则是通过和平主义方式进行;古罗马的行省制度以经济掠夺为目的.古代中国的朝贡制度具有互利性;罗马及其行省之间的关系实现了从等级制向平等关系的转变,中国与朝贡国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不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原因:古罗马军事实力强大、商品经济发达、罗马法不断完善;古代中国国力强盛、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农耕经济发达。【解析】【详解】(1)特征,根据材料“朝贡制度始于西周,至明朝达到鼎盛”可知,中国的朝贡贸易体系存在的时间悠久;根据材料“朝贡中国各封建王朝也给予了相当丰厚的回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是其存在的物质基础;根据材料“朝贡制度是索主国中国与东亚各藩属国之间政治秩序维护的主要手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朝贡体系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因此其特征之一是具有较强的政治隶属性和等级性;根据材料“对却贡等行为进行动诚和惩罚,而不是粗暴地干涉其内政”可知,以不干涉朝贡国内政与和平主义为原则。评价,根据材料“从外部而言则是中原王朝对本国以外其他藩属国及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朝贡体系是中国古代中国与外国各国联系交往的基本方式,有利于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在朝贡贸易体系中中国坚持不干涉朝贡国内政与和平主义的原则,这对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处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2)不同,根据材料“开启了赤裸裸吞并被征服地区的领土并削被征服民族的霸国强权政治的先河”“而不是粗暴地干涉其内政”可知,古罗马的行省制度主要是依靠军事征服来维持,而中国古代的朝贡关系则是通过和平主义方式进行;根据材料“俨然是一副大国统治者的模样它拒结给予西西里行省平等盟员的身份与权利,而是公然室称西西里行省是罗马国家的领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罗马的行省制度以经济掠夺为目的,而古代中国的朝贡制度具有互利性;根据材料“直到公元212年所有罗马居民都取得了公民权这样所有罗马行省的居民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及其行省之间的关系实现了从等级制向平等关系的转变,中国与朝贡国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不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原因,根据材料“公元前241年,第一个罗马行省西西里行省建立。罗马对第一块海外领土”可知,古罗马凭着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对外扩张的结果;根据材料“法律上则是罗马法在市民法和万民法统一以后,逐渐成为适用于平等主体之间关系的法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罗马法的不断发展,推动古罗马的行省制度发展重要动力。中国朝贡贸易体系长期存在的原因是,中国长期以来有先进的文明、强盛的国家实力,对周边国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孟德斯鸠批评中国皇帝拥有绝对权威。皇权植根于中国的伦理道德和文化习俗之中无须法律确认,人人将其视为天经地义,加之中国宗教势力较弱政权和教权合一均握于皇帝手中,皇帝的权力没有任何限制。批评中国刑罚严酷,罪名及刑罚的判断主要取决于官员和皇帝的意志,具有极大的主观随意性。在批评中国礼仪是统治者的愚民工具的本质的同时,他也肯定地指出这是“养成宽仁温厚,维护人民内部和平和良好秩序,以及消灭由暴性情所产生的一切邪恶的极其适当的办法”。伏尔泰在风俗论中写道:“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中国更好的政府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衡门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祖录用在这种行政制度下,皇帝要实行专断是不可能的。”尔泰在积极肯定中国的道德、法律、宗教历史等方面车硕的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对中国科技落后的现状进行了反思 编自崔婕论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两种中国观提炼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观点:法国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认识的目的相同。评析:孟德斯鸠借助批判大权独揽于皇帝的中国封建帝制,来宣扬他严格的法制管理和分权制衡的思想;伏尔泰致力于欣赏中国儒家思想的兼容并包,以此挥击封建教会和教皇的专制。法国启蒙思想家的目的都在于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机。借鉴东方文化为自己的民族精神注入活力,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中国优秀文化的继承.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都不够全面系统完整。由此可见,法国启蒙思想家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宣扬各自的启蒙思想。示例二:观点:孟德斯鸠与伏尔泰均未全面认识中国的制度与文化。评析:孟德斯鸠借助批判中国皇帝大权独揽与专制,宣扬他的法制管理与分权制衡的思想,但中国并非政权和教权合一国家,皇权长期受到相权和言官(谏官)制约;伏尔泰借助中国儒家思想的兼容并包和科举制,押击欧洲教权和专制王权,但是他没有认清科举制的实质以及在明清时期的消极作用。由此可见,法国启蒙思想家利用中国文化,宣扬自己的思想,但是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存在局限性。(”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拟定具体的论题,再调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材料主要论述了西方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和伏尔泰对中国制度的评价,孟德斯鸠主要是批判中国君主专制的独断性和随意性,而伏尔泰肯定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答题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如法国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认识的目的相同,二人虽然对中国古代制度的评价不同,但其最终目的相同;也可以选择孟德斯鸠与伏尔泰均未全面认识中国的制度与文化的角度,结合所学的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言之有理。27.材料 辽建国之后,在画云汉地和海直接沿用唐朝律令制度,对契丹和奚等草原游牧民族,则参考“南京(即幽州)所进律文”制定成文法规范辽兴宗时期诏令大儒萧韩家奴修订礼典以“明礼义,正法度”。从过景宗而下的几代皇帝都不断改进用刑过重的弊端,提高重刑适用的标准、减轻对某些犯罪所用的刑罚、缩小犯罪株连的范围如废除了反逆重罪的兄弟连坐之法。在法制变革过程中逐渐重视差别性规范的建立突出表现为优礼官贵,确定了“八议”与请、减、免、赎等制度。代认可“贵贱有差原则为此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打击酷吏,注重选拔深明儒道宽和廉直的官员,禁止贵族对奴仆的擅杀和非刑。过代君主对反抗行为的容忍度也越来越低,严惩不孝行为,辽圣宗曾告诚诸侄,要“惟忠惟孝,保家保身”摘编自李文军国家制度变迁中的“边疆资源”辽代法制家化再思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辽代对待汉人和草原民族的法制有何异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辽代法制建设的主要特点和意义【答案】(1)异:以原有制度待草原民族,以汉制待汉人。同:吸收儒家法度;因俗而治。(2)特点:重视教化;倡导“恤刑”;注重维护等级;维护名教伦理。意义:约束了贵族行为,提高了皇权地位;维护了统治稳定;促进了儒家思想传播;客观上起到了使草原民族强化认同的作用。【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在画云汉地和海直接沿用唐朝律令制度,对契丹和奚等草原游牧民族,则参考南京(即幽州)所进律文制定成文法规范”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代对待汉人和草原民族的法制不同在于以原有制度待草原民族,以汉制待汉人;共同点,根据材料“诏令大儒萧韩家奴修订礼典以明礼义,正法度”“惟忠惟孝,保家保身”等信息可知,辽代作为少数民族政权积极主动学习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以适应对中原王朝的统治,因此共同点在于吸收儒家法度,因俗而治。(2)特点,根据材料“从辽景宗而下的几代皇帝都不断改进用刑过重的弊端,提高重刑适用的标准、减轻对某些犯罪所用的刑罚”“惟忠惟孝,保家保身”可知,重视教化,主张用刑慎重不滥,即倡导“恤刑”;根据材料“辽兴宗时期诏令大儒萧韩家奴修订礼典以明礼义,正法度”“惟忠惟孝,保家保身”可知,维护名教伦理。意义,根据材料“禁止贵族对奴仆的擅杀和非刑”“惟忠惟孝,保家保身”等信息可知,约束了贵族行为,提高了皇权地位;辽代法制建设主张慎用刑法,不得滥用刑法,这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稳定;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辽代法制建设积极吸收中国传统儒学思想,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辽代王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材料所述的法制建设有利于推动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起到了使草原民族强化认同的作用。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1916年8月,索姆河战役中的最后阶段,陆军元帅兴登堡与鲁登道夫将军接管了德国的军事指挥权,随后,他们做出了建造兴登堡防线的决定,工程的建设期为1916年至1917年。1917年,在西线战线上,法国的尼韦勒将军取代了一向谨小慎微的霞飞将军,他决定用闪电战取得战争的胜利。兴登堡鉴于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的失败,决定在西线采取守势。由于兴登堡防线的修筑,德军的战线缩短了50公里,从而确保德军从此释放出13个师的储备军事力量。当时,传统的进攻方式是大批步兵在炮火掩护下发起冲锋,但是这种冲锋在深壕沟、巧布地雷和机枪掩体相结合的防御设施面前没有多大效果。尼韦勒将军的军队跃出壕沟发动攻击遭受了巨大的失败。这条防线使得协约国蒙受了四十万人的伤亡,而德国人伤亡只有二十五万人。1918年9月,协约国多国联军组织军队在西线发起大规模进攻,突破了号称固若金汤的兴登堡防线。据马丁吉尔伯特第一次世界大战等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做出建造“兴登堡防线”决定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兴登堡防线”的影响。【答案】(1)背景:德国在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的失败;协约国在西线逐渐掌握主导权;法国调整军事战术,德国实行军事守势。(2)影响:防线的修建使德军的战线得以缩短,释放了大量军事力量,增强了其军事上的灵活性;在应对欧洲传统战争时作用明显;但最终无法挽救德国在一战中失败的定局。【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兴登堡鉴于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的失败”和所学得出德国在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的失败;根据“在西线战线上,法国的尼韦勒将军取代了一向谨小慎微的霞飞将军,他决定用闪电战取得战争的胜利”得出协约国在西线逐渐掌握主导权,法国调整军事战术。(2)影响:根据“德军的战线缩短了50公里,从而确保德军从此释放出13个师的储备军事力量”得出防线的修建使德军的战线得以缩短,释放了大量军事力量,增强了其军事上的灵活性;根据“传统的进攻方式是大批步兵在炮火掩护下发起冲锋,但是这种冲锋在深壕沟、巧布地雷和机枪掩体相结合的防御设施面前没有多大效果”得出在应对欧洲传统战争时作用明显;根据“协约国多国联军组织军队在西线发起大规模进攻,突破了号称固若金汤的兴登堡防线”得出但最终无法挽救德国在一战中失败的定局。29.材料 19世纪20至30年代,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文学创作中继承和发展了莎士比亚等人的文学理论,通过作品克伦威尔序主张作家应力求使作品里的人物形象无比真实地表现出来。雨果认为,作家有义务“把滑稽丑怪与崇高优美完美地结合”他在巨著巴黎圣母院中竭力再现美丑“并存”“相共”的文学情节在欧那尼序中他写道:“文学自由正是政治自由的新生儿女。”在莎士比亚论中,他不但指出作家负有促进人类进步的伟大责任,而且还论述了诗人、作家在教育人民方面的特殊价值。雨果也因此被誉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者和代表作家摘编自陈许作为批评家的雨果论雨果对浪漫主义文学的理论贡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雨果对浪漫主义文学理论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雨果文学成就取得的原因:【答案】(1)贡献:强调艺术真实;主张美丑并存;倡导创作自由;凸显教育功能。(2)原因:适应了资产阶级的时代需求;迎合了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对历史经验的继承和发展;个人的努力和天赋。【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通过作品克伦威尔序主张作家应力求使作品里的人物形象无比真实地表现出来”可知,雨果强调艺术的真实性;根据材料“雨果认为,作家有义务把滑稽丑怪与崇高优美完美地结合”“巴黎圣母院中竭力再现美丑“并存”“相共”的文学情节在欧那尼序”等信息可知,他主张美丑并存;根据材料“文学自由正是政治自由的新生儿女。”可知,他倡导创作自由;根据材料“还论述了诗人、作家在教育人民方面的特殊价值”可知,凸显教育功能。(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雨果是19世纪时期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他通过自己的著作反映专制社会的黑暗,反动教会的猖獗和司法制度的残酷,突出反封建的主题,因此他的著作适应了资产阶级的时代需求,迎合了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这是雨果文学成就取得的重要原因;根据材料“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文学创作中继承和发展了莎士比亚等人的文学理论”可知,对历史经验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他获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同时与他个人的努力和天赋离不开。- 2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