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专题八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2019江苏宿迁1月)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他们(负责交涉条约的人如伊里布、黄恩彤诸人)觉得也是方便省事的办法。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地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执所以他们洋洋得意,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条约”指的是马关条约B.“方法”维护了中国关税主权C.“方法”有利于列强商品输出D.“他们”深谙近代外交之道答案C材料“方便省事的办法。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地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执”指的是协定关税,这有利于列强商品输出,C项正确。南京条约规定: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内容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A、B两项错误;出卖了关税自主权却自以为外交成功,说明他们不懂近代外交,D项错误。2.(2019江苏南京、盐城1月)约翰汤姆逊在中国和中国人影像中记述:“镇江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处,据守着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因而在1842年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文中“敌对”行为的后果导致()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B.列强侵略势力渗透到中国内地C.西方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政府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工具答案A材料“镇江府在1842年敌对期间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表明“敌对”是鸦片战争,后果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正确;B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C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D项是辛丑条约签订的影响,它们均与材料中“镇江府陷落”不符,排除。3.1862年,清政府怵于中英天津条约中“嗣后英国文书俱用英字书写遇有文词辩论之处,总以英文作为正义”等规定,正式创办近代中国第一所外语学堂京师同文馆,肇始中国官办英(外)语教学。这反映了清政府()A.形成新的外交理念B.迎合列强的侵略要求C.全面推动洋务运动D.探索开启教育近代化答案D从材料信息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由于怵于用英文与外国交涉,创办京师同文馆进行外语教学,这说明清政府探索开启教育近代化,故选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清政府形成新的外交理念,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清政府面对新情况进行教育改革,而非迎合列强的侵略要求,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仅涉及教育近代化,无法体现全面推动洋务运动,故C项错误。4.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美国在军事上没有过多行动,在谈判涉及的惩凶、赔款等问题上,为取得清政府好感以便发展美国在华的商业贸易,其态度又与其他列强有所不同。这反映了美国()A.国力强大不屑于炫耀武力B.与英国侵华存在本质差别C.对华政策具有相对独立性D.因内战正酣无力派兵远征答案C根据材料“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美国在军事上没有过多行动,在谈判涉及的惩凶、赔款等问题上,为取得清政府好感以便发展美国在华的商业贸易,其态度又与其他列强有所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美国对华政策的特征表现为一方面对华关系相对友好,另一方面又对落后的清政府施压和实行经济侵略,主要原因是美国国力相对不强,不能有效涉足亚太事务,只能谋求和扩大在华经济利益,对华政策具有相对独立性,故选C项;1860年左右美国的综合国力相对不是很强,排除A项;英美等国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取利益,没有本质区别,排除B项;1860年美国内战尚未开始,排除D项。5.太平天国明令规定“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否则问罪。并颁刻了真天命诏书旧遗诏圣书等宣扬基督教教义的书籍。这一举措()A.体现了其自身阶级局限性B.表明其主张全盘西化C.目的是传播资产阶级文化D.实现了内部思想统一答案A材料表明太平天国否定儒家传统的书籍,并且宣扬基督教教义,说明农民阶级并未提出自己的思想,反映了其局限性,故选A项;材料仅仅是宣扬基督教,并未全盘西化,排除B项;太平天国代表的是农民阶级的利益,排除C项;当时太平天国内部出现派系,并未实现思想的统一,排除D项。6.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一般人心目中,提倡无君无父的民主,简直是大逆不道,能否实施民主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但是辛亥革命爆发后,民主取代君主成为社会的共识。这一变化反映出()A.民主政治在中国得到基本确立B.共和政体成为世界政治的主流C.低效的君主制无法应对社会转型D.专制制度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答案C材料信息表明,辛亥革命前,一般人认为,提倡民主简直是大逆不道,并且人们对能否实施民主也争论不休;但辛亥革命爆发后,民主取代君主成为社会的共识。这说明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的社会转型,也反映出低效的君主制无法应对社会转型,故选C项。辛亥革命后,我国并未真正确立民主政治,故A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信息显示“民主取代君主成为社会的共识”,但无法体现共和政体成为世界政治的主流,故B项错误;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7.1905年至武昌起义期间,孙中山多次在宣言、誓表、军约等文件中使用明末以来民间秘密会社中的“天运”纪年法,以此暗示自己具有“天命预兆”。这一做法()A.表明孙中山封建残余思想严重B.是团结各反清力量的策略之举C.意图用各种方式宣传革命思想D.佐证了“天运”纪年法是正统答案B由材料“孙中山多次在宣言、誓表、军约等文件中使用明末以来民间秘密会社中的天运纪年法,以此暗示自己具有天命预兆”可知孙中山通过具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方式调动反清力量,故选B项;材料强调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而非孙中山的封建思想,排除A项;材料强调孙中山反对清政府的举措而非宣传革命思想,排除C项;由材料“民间秘密会社中的天运纪年法”可知“天运”纪年是民间反对清政府的纪年方法,排除D项。8.1921年5月4日,胡适于晨报“五四纪念号”发表文章,征引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称:“学校不仅是为造毕业生而设的,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个造成天下公是公非的所在。黄梨洲的理想国家里没有国会一类的制度,但他要使学校执行国会的职务。”由此可见,胡适()A.认为中国革命道路开始发生改变B.强调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C.肯定了青年学生的民主启蒙精神D.希望利用传统文化建构民主制度答案C据材料“五四纪念号发表文章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个造成天下公是公非的所在”可知胡适认为学生行为体现了公天下是非的民主精神,故选C项;胡适的观点与革命道路无关,排除 A项;材料“天下公是公非的所在”是反专制而不是反帝,排除B项;据材料“胡适于晨报五四纪念号发表文章,征引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可知胡适是用传统文化赞扬五四精神而不是构建民主制度,排除D项。9.1926年12月,英国向曾参加华盛顿会议的列强宣布变更对华政策建议案,主张列强应体认中国人民修约要求之正当性,立即与中国谈判修改条约。英国这一举措()A.体现了列强既争夺又勾结的关系B.是对中国民族主义运动高涨的回应C.适应了南京国民政府修约的要求D.说明中国重新获得外交事务主动权答案B国民大革命开始后,中国人民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租界等要求。从材料信息看,英国提出“列强应体认中国人民修约要求之正当性,立即与中国谈判修改条约”,这一举措体现的是对中国民族主义运动高涨的回应,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列强既争夺又勾结,故A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年成立,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10.湖南、湖北的工会会员,到1926年年底,发展到30余万人,在许多地区,工人还建立了自己的武装纠察队。与此同时,农民运动也在全国迅猛发展,湖南的农民运动更是如火如荼,波澜壮阔,成为全国农运中心。这主要得益于()A.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正确指导C.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D.两湖地区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答案C据材料“1926年年底”工农运动迅速发展,并结合所学,在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可知,工农运动的发展得益于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故选C项;中国共产党当时的工作重心仍在城市,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工农武装割据”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理论,排除B项;当时国民革命的中心在广州,排除D项。11.1928年,中共六大明确提出“没收外国资本的企业和银行”,而1945年中共七大报告中又指出“在服从中国法令、有益中国经济的条件下,外国投资是我们所欢迎的”。这一政策的转变()A.主要是为了适应民族战争的需要B.说明党积极探索对外开放的道路C.主要基于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变化D.反映了党的对外经济政策的成熟答案C中共六大提出没收外国资本,是因为代表们认识到中国革命现阶段的性质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中心任务是驱逐帝国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而在中共七大时,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将是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代表们欢迎外国来投资,故选C项;1945年民族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故不是为了适应民族战争的需要,排除A项;对外国投资态度的变化说明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革命道路而非对外开放的道路,排除B项;当时党正在探索对外经济政策,尚未到成熟阶段,排除D项。12.1936年夏天,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会在上海举办,六百余件精选展品中,描写国难、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华侵略罪行的作品占主要部分。到1937年春,展览会移至南京、苏州、杭州等地,吸引了大批观众。此次展览活动()A.有利于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发展B.消除了国共两党抗战分歧C.旨在提高中国人民必胜信念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A“六百余件精选展品中,描写国难、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华侵略罪行的作品占主要部分”说明展览活动有利于唤醒人们保卫国家的意识,故选A项;“1936年夏天”国民党仍在坚持内战,排除B项;“描写国难、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华侵略罪行”的展品可以唤醒民族意识,不能保证胜利,排除C项;“到1937年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未建立,排除D项。13.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指出:“我国家、我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又指出:“同胞们! 中国是我们的祖国! 中国民族就是我们全体同胞! 我们能坐视国亡族灭而不起来救国自救吗?”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反对妥协退让政策B.已由幼稚走向成熟C.提出统一战线主张D.举起民族主义大旗答案D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发出抗日号召,并没有涉及反对妥协退让政策的内容,故A项错误;“由幼稚走向成熟”是指遵义会议,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出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C项错误;宣言中号召中华民族一致抵抗,故D项正确。14.(2019江苏南京、盐城1月)1946年10月,在攻下张家口之后,国民党上下踌躇满志,多数高级将领对战争前途表示乐观。时任国民党陆军参谋总长陈诚十分自信地表示:“也许三个月至多五个月便能解决。以国军的力量对于交通,任何一线均可在二周内打通。”这一判断()A.是基于抗战形势的全面分析B.促使了全面内战的爆发C.准确预估了战争发展的走向D.轻视了中国共产党的作战能力答案D材料“国民党上下踌躇满志,多数高级将领对战争前途表示乐观”“任何一线均可在二周内打通”表明国民党将领轻视了中国共产党的作战能力,误估了战争发展的走向,D项正确,C项错误。1945年抗战已经取得胜利,A项错误;1946年6月全面内战已经爆发,B项错误。15.(2019江苏扬州1月)“举行徐蚌作战,相机攻取宿县、蚌埠,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破毁津浦路,使敌交通断绝,陷刘峙全军于孤立地位。”这一作战战略构想是针对()A.徐州会战B.百团大战C.淞沪会战D.淮海战役答案D材料“徐蚌作战”“陷刘峙全军于孤立地位”表明这一作战战略构想针对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D项正确。徐州会战、百团大战和淞沪会战都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与题意无关,排除A、B、C三项。二、非选择题(共13分)16.(2019江苏七市3月)在争取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五四运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至国内,国人的爱国情绪空前地蔓延开来,受到新文化运动洗礼的青年学生情绪尤为激烈。5月4日下午,北京三千余名学生手持写有“拒绝和约签字”等内容的小旗,发表演说,沿途向群众散发传单。以游行示威为开端的罢课、罢市、罢工风潮席卷全国,蔚为壮观的五四爱国运动以中国代表拒签凡尔赛和约而圆满结束。中国近代以来在对外交涉中首次做出没有屈服的抗争,日本也最终未能获得继承德国在山东权益的合法依据,从而为中国此后收回山东创造了条件。摘编自李喜所、李来容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材料二在6月3日北京学运再掀高潮之际,上海的学、工、商界群起响应,成为五四运动由学生爱国运动普及为全民爱国运动的转折点。中国人民对政治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而使政府再不能完全轻视社会民意的表达。学生对政治的热情并不始于五四运动,资产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在清末就有明显的表现,唯有工人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开始于五四运动,并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中国工人阶级成长为自为阶级时代的到来,对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辛亥革命相比,五四运动具有哪些新的历史特点。结合新的时代和社会条件,分析这些特点的基本成因。(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五四运动“转折”的最具意义的历史事件,指出这一事件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4分)(3)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起点。据材料一、二,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理解。(3分)答案(1)特点:青年学生发挥先锋作用;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群众基础广泛。(3分)成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了新的社会力量;新文化运动的思想熏陶;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3分)(2)事件: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1分)影响:工人阶级成长为自为阶级;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阶级基础。(3分)(3)理解:国际地位缓慢回升;国家利权逐渐收复;民众民主意识高涨;民族凝聚力增强。 (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以回答。第二小问,结合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以及十月革命的影响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唯有工人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开始于五四运动,并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可归纳出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第二小问,据材料二“中国工人阶级成长为自为阶级时代的到来,对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可归纳出工人阶级成长为自为阶级;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阶级基础。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8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