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析的多指标协同

上传人:lisu****2020 文档编号:103051245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9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分析的多指标协同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技术分析的多指标协同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技术分析的多指标协同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技术分析的多指标协同前面讲完了使用策略一和策略二的主要技术分析方法,也讲到了这两种策略中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的一些简单配合,这两种策略的核心思路是力求简单,简单到几乎每一个投资者都能看得懂,用得好。但是我还是要强调一下,这样简单有效不是随便得来的,是需要投资者花时间成本去换取的,策略一是用非常长的持有时间作为成本,策略二是用2-3年时间等一轮周期的等待时间作为成本。以不追求极高的资金利用效率来换取简单性和可行性。但是策略三和前面的策略一,策略二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思路了,策略三的关注点不是少数行业才能出现的穿越牛熊市的超长期行情,也不是周期性影响下的中长期趋势,而是聚焦在市场任何时间都会存在的波动上,这样一来就不能用时间来抵消风险,只能用技术分析的成功几率来排除风险和保障收益,所以需要的知识,能力,心态和时间都和前面两种策略天壤之别。所以在这里我特别提醒大家,关于策略三中的一些思路和办法了解和掌握是好的,都是如果每天需要上班正常工作的投资者尽量选择策略一和策略二来做,只有时间比较充裕,甚至是专职做股票的投资者才适合进行策略三这样抓波动,追求资金效率最大化的方式。也就是说,策略一这种超长线持有一只股票是真正意义上的投资,而策略二的办法是利用市场周期和行业周期获利,投资和投机的成份都有,策略三就是彻底而纯粹的投机行为。所以策略三的分析和操作方式和策略一,二完全不同,策略一和二是放弃一部分资金使用效率,换取整个方案的可行性,简单性和有效性。所以会出现前文中说到的,只需要一些大多数人都能理解的经济学常识和一点点非常容易辨认的技术分析指标的形态来确认范围和目标。策略三恰恰极为追求资金的使用效率,资金使用效率和判断方式和简单性是鱼和熊掌的关系,不可能兼得,要效率就必须牺牲简单性,通过相对复杂的技术分析来保证对市场和各股的判断正确几率。同时还需要控制情绪和分配仓位等多种相关能力和技巧。在开始讲一些策略三要使用的方式和方法之前,再一次提醒大多数投资者,后头看看前文中一个操盘手要走过的几个阶段那篇文章和关于教授的故事,确保有充足的时间来关注市场和各股动向,以及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的能力与时间,还有经历痛苦磨练和前期可能面临的亏损等成本。如果能确保这些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策略三的学习和尝试,否则多花一点时间研究和掌握策略一和策略二进行操作。提示过风险和难度之后,我们来看看如果要执行策略三,我们需要怎么做。首先为了追求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我们必须找到能在市场中把握波动性交易的技术指标形态,然后提升相关形态在使用中的正确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遇到技术分析在学习和掌握中的第一个重要难点,那就是为了传播而精炼出来的技术分析描述的简练化和在技术分析使用中必须面临市场情况复杂性的矛盾。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书籍中在讲到MACD这个指标的时候,关于使用方法,一般都是这样叙述的,MACD是一种趋势型指标,在实际使用中顶背离是看跌信号,底背离是看涨信号。往往看到这段描述的投资者会打开交易软件去验证一下,这个说法是不是正确的,有些投资者可能找了找发现了这样的例子,于是这些投资者会觉得,好像掌握了很关键的秘诀或者说一种极为有效的技术分析方法,于是打算马上就按照这个方法进行操作。图一,图二,但是有的投资者会找到这样的例子,于是这些投资者会觉得,这个描述一点都不靠谱,根本没有准确性可言,于是马上就对MACD这种指标,或者整个技术分析失去信心。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情况呢?到底是技术分析本身的问题,还是投资者学习的学习方式有问题呢?那么我们再看就后面这两张图稍微做一点改动再来看,图一,图二,看完后面这两张图片,很多投资者马上会感觉到,好像找到了一些关键点,原来这两个例子的中的顶背离和底背离出现之后不是没有上涨或者是下跌,而是后面的上涨和下跌分别遇上了压力线和支撑线,在触及压力线和支撑线之后波动性被反转,又回到了原来大一个级别的趋势中去了,才造成看起来好像顶背离不跌,顶背离不涨的情况。但是,咱们先别急着高兴,我们仔细的考虑一下,为什么图一中第一次顶背离出现之后并没有触及日线上的支撑线,但是依然在短暂下跌之后,波动性的下跌也被反转回到了上涨趋势中的去了呢?这个情况,支撑和压力的问题是不是有解释不清楚了呢?是的,图一中第一顶背离的确不能用压力线和支撑线来解释,这个情况需要怎么来理解?这个情况是这样的,我们可以看到BOLL指标一共是三条线组成的,把K线图分隔成了4个区域,分别是上轨以上的极强势区域,中轨和上轨之间的强势区域,中轨和下轨之间的弱势区域和下轨以下的极弱势区域。在强势区域中出现的顶背离不会直接诱发大幅度的下跌,往往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回调,只要不跌破中轨进入弱势区,还会回到之前的上涨趋势当中,尤其是在遇到支撑线有效支撑之后,效果更为明显。同样的道理在底背离出现在弱势区也是一样,大家可以对照一些前后的两个图二来看一下。看到这里会有一部分投资者恍然大悟,觉得这种就可以解释清楚关于MACD顶背离和底背离的问题了,同时也会有心更细的投资者会马上想到另一个问题,如果股价保持在强势区域的话,就算出现顶背离之后,可能波动性下跌回调,之后重新回到上升趋势里,那么真正的趋势被反转之前,股价不也运行在强势区域,那么波动性下跌和真正的趋势反转怎么进行区别?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再来看一张图,我们可以在图中看到趋势真正被反转的时候,是K线先出现波动性下跌,跌到BOLL中轨支撑,进入弱势区之后,会因为之前的上涨惯性而有一波反弹出现,等这波反弹触及之前压力线转变而来的压力线时,再次出现MACD死叉或者是顶背离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大势已去的时候。看到这里大家再回头想想,我们要讲清楚的是什么问题?MACD的顶背离看涨,底背离看跌是否正确。结论当然是肯定的,这个流传了很久的技术分析中的一项方法是没有根本性的错误的,但是就是因为MACD顶背离和底背离虽然看起来都一样,却在不同的趋势下,显示不同的效果。总得来说,在明确的上涨趋势中,没有有效跌破关键支撑线的顶背离会带来回调,但不会造成直接的趋势反转性下跌,在明确的下跌趋势中,没有有效突破关键压力线的底背离会带来反弹,但不会造成直接的趋势反转性上涨,MACD顶背离和底背离效果最为突出和明确的情况是在行情处于盘整期的情况下。所以横盘整理期是最好的利用MACD背离这种指标用法来抓取波动获利的情况。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不那么标准的MACD背离形态,这种情况要怎么处理和考虑?以及MACD判定趋势之后,仅靠一个周期K线和压力支撑系统还有不足,需要跨一些时间周期的K线图来辅组判断等等。于是说起来简单的一句话,MACD顶背离看涨,底背离看跌,真想解释清楚,并用图例详细进行说明,同时说明MACD这个指标中0轴的作用,红绿柱否的作用,指标的来源和计算方式等等就够写一本书的了。可是我们在传播过程中,为了清晰的,简明的把MACD最基本的用法说出来,还只能是靠一句话进行,说的啰嗦了这个东西就传播不出去了。但是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一旦听完这个简明的描述之后,他会天然的把它视为一种口诀和定律来使用,因为技术分析中涉及大量的数字,投资者往往会把统计学和数学搞混淆,忽略技术分析的本质是统计学的,是概率性的。而把它视为数学性的,想当然的认为技术指标的一些结论都是像数字中“二二得四”这种确定性的结论,最后导致对指标使用时出现错误,甚至是质疑和极度的失望。那么面对这种情况,为什么市面上的大多数投资类书籍,还有一些技术分析的高手没有把这个情况细致的讲清楚呢?我个人感觉这来自于很多原因,首先投资类书籍的作者分为两类人群,一类是像巴菲特,彼得林奇,欧奈尔等等这些成功的投资大师,他们操作的资金量极为巨大,所以不是特别追求资金利用效率,而是关注投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写出来的东西都类似于策略一和策略二当中提到的那些东西。而另一类人群是一些成功的操盘手或者是优秀的个人投资者,他们自己可能对技术指标的使用有很深刻的理解,但是受限于表达能力,或者说是没有和普通投资者太多的交流和沟通经验,不知道怎么用普通投资者易于理解的方式全面的表达出来。甚至普通投资者自身也有很多问题,比如之前我在工作过程中,遇到很多投资者,向我询问关于技术分析的问题,我打开技术分析软件,对照典型的图形走势,才讲了五分钟,刚把一些关键点用最简练的语言说明,并用图形印证,还没来得及展开讲。投资者们马上就因为这个指标的一些有效性变得很兴奋,急急忙忙说我赶紧回去自己试试,然后就兴高采烈的走了。有些一直听我说完了,但是限于投资经验不足,听得一知半解,有些很关键的东西其实没彻底搞清楚。在进行操作的时候往往就忽视了一些重要使用条件。总之很多原因造成了大多数普通投资者对技术分析的理解长期处于简单状态,没能摸到其中的关键和精髓。这是很多投资在使用技术分析过程中第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所以写到这里,希望普通投资者们明白一个道理,很多技术分析的使用方式在传播到我们得知的时候,是一个极为简单,凝练的状态。这样的描述是不能直接拿起来就照搬照用的,需要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来多找类似的形态和例子,把它的细节之处尽其可能的还原出来,才能在操作过程中有效和合理的使用。再强调一次,技术分析和一门统计学而非数学,所谓的技术分析法则不是真正像数学法则那样何时何地都正确,而是一种基于统计,对比而来的经验,同时这个经验的描述还往往被简化过。在得知任何一条所谓的技术分析使用法则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拿来直接指导自己的操作。而是应该开打交易软件,找到几十个和这种技术指标有关联的图形,一个个的观察,确认。什么情况下有效,什么情况下效果不理想。在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可不可以使用一种其它的技术指标进行辅组和修正。几十个图形看完了,系统的想通和掌握了这种技术分析方式之后做上几笔模拟交易,结果有效的证实了自己的判断和方法之后,才能纳入到实际操作环节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 > 工艺制造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