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100(附答案详解)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02857770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100(附答案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100(附答案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2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100(附答案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附答案详解)1. 案例题材料: 在我担任初二(5)班班主任的时候,有次家校联系日,一位家长带着孩子到我的办公室找我谈话。期间,家长不停数落孩子,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孩子一直低着头。由于我在班上对这个学生也比较关注,尽管他成绩靠后,但是有一些长处,所以待家长说完后,我马上说道:这孩子最近在学校表现应还不错,学习的劲头也有,也能认真听课,我想以后成绩肯是会有进步的”。说完,那孩子抬起头来,看了看我,他的眼睛里含着泪水.在那以前,我很少正面表扬过他。这个孩子平时挺踏实。乐于帮助同学,也有一定上进心。经过这次当这家长面表扬他,学习积极性更高了。学习成绩提高到了班级的中上游。所以,无论是怎样的学生,都还是个孩子,需要鼓励和帮助,必要的时候夸一夸学生,能给他们打不少气。为学习增加动力。(1)结合材料分析这位老师的做法贯彻哪一德育原则?(2)阐述贯彻该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答案】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1)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该原则是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本案例中家长眼中的孩子是一无是处的,但是在老师眼中尽管该生成绩靠后,但是其身上也存在一些优点,如有学习劲头,认真听课,乐于助人等等,因此老师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该生的积极方面,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信心,从而促进了成绩的提升。(2)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材料中老师并没有和家长的立场一致,全盘否定学生,而是既看到了学生成绩靠后的一面,又注意到了其拥有的优点,做到了辩证地看待学生。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材料中老师针对该生乐于帮助同学,也有一定上进心的优点,有意识地在其家长面表扬他,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他的学习成绩提高到了班级的中上游。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材料中老师认为无论是怎样的学生,都还是个孩子,需要鼓励和帮助,必要的时候夸夸学生,能给他们打不少气,为学习增加动力,老师的这种做法充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强了其自我教育能力,从而使他们克服缺点,发扬优点。2. 单选题张某大学毕业后,作为志愿者到农村地区学校任教两年,随后张某又应聘到一所公立学校,连续工作六年。根据教育法,张某的工龄应为( )。问题1选项A.10B.8C.7D.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法律法规中的义务教育法根据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三条 国家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以志愿者的方式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缺乏教师的学校任教。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认定其教师资格,其任教时间计入工龄。题干中张某在校任教两年后连续工作六年因此工龄为8年。本题当选B。3. 问答题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成正比。【答案】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得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此外,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因此,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并不完全成正比。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随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变化。故表述错误。4. 单选题由教育家洛扎诺夫创立,注重强化联想,坚持理智与情感、有意识与无意识的结合,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有效地接收更多信息的教学方法()。问题1选项A.范例教学B.发现学习C.暗示教学D.非制导教学【答案】C【解析】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本题考查对教学法的理解情况。暗示教学法是指由保加利亚的心理学家洛扎诺夫创立的一种学习语言的方法,意指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结合起来,利用联想、情境、音乐等强化教学效果。A范例教学是瓦根舍因提出的是借助精选教材中的示范性材料,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的教学理论。B发现学习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给学习者,只呈现了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问题的答案。它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研究并提出。D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和方法。罗杰斯倡导建立在他的人本主义心理、教育观的基础上。强调人均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之实现;教师最富有意义的角色不是权威,而是“助产士”与“催化剂”。5. 设计题二分法是运用函数性质来求方程近似解的基本方法,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二分法,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学习要求是: 结合学过的函数图像,了解函数零点与方程解的关系; 结合具体连续函数及其图像的特点,了解函数零点存在定理,探索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 解的思路,并会画程序框图,能借助计算工具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了解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一般性。请以达到学习要求为目的,设计“二分法”的一个教学方案,要求:(1) 写出明确的教学重点;(6分)(2) 设计主要的教学环节(问题导入、二分法生成过程、巩固新知),并说明设计意图;(18分)(3) 说明教学方案的特色及实施的注意事项。(6分)【答案】(1) 教学重点:渗透二分法思想,掌握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一般步骤。(2) 教学设计一、 复习导入复习函数零点定义及零点存在定理,利用函数零点存在定理得到函数f(x) = lnx + 2x - 6在区间(2,3)内存在一个零点。提问:如何求出这个零点?向学生说明,大多数函数都不能像一元二次函数那样用公式求出零点的精确值,在实际问题中,只需要求出满足一定精确度的近似值。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能够将零点所在的范围尽量缩小,那么在一定精确度要求下,就可以得到符合要求的零点的近似值,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二分法。【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函数零点的定义及零点存在定理为本节课的二分法教学打下理论基础,通过求函数零点的实际例子用问题进行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 本节课的主题二分法。二、 探索新知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f(2. 5)的具体值,并填写在表格中,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函数零点应该在区间(2, 2.5)还是(2.5,3)?预设:学生通过计算发现/(2. 5) -0. 084 x-+ 3x - 7,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下列问题。 画出函数图象; 列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对应表格; 利用二分法得出函数零点的近似值(精确度0. 1)。【设计意图】通过例题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熟练度,还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观察和探究函数的零点,数形结合,加深对二分法核心思想的理解,巩固用二分法求解函数零点的一般步骤。(3) 该方案应用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理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索、发现、讨论、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去,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亲自参与的生动活泼的数学思想场所。通过问题的引导使学生自然地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用该方案教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恰当的提问引导和总结讲解,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需要按照新课标的理念,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扮演好课堂活动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与时俱进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6. 单选题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不乏经典的人物形象。下列人物中,由英国作家哈代塑造的是( )问题1选项A.卡门B.简爱C.娜拉D.苔丝【答案】D【解析】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卡门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梅里美创作的中篇小说,后法国作曲家比才创作了同名歌剧卡门。B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具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C娜拉是易卜生经典剧作玩偶之家中的女主人公。D苔丝是英国作家哈代的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D项正确。7. 单选题多年来,谭老师精心记录本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升职情况。每当学校需要,谭老师总能非常方便找到相关学生帮忙,谭老师所犯的错误是( )。问题1选项A.权欲型错误B.物欲型错误C.名欲型错误D.情欲型错误【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题干中谭老师利用职务之便找相关学生帮助解决问题。体现的是权欲型错误。BCD选项均与题干描述不符故排除。8. 案例题材料:“礼”,这个笔画简单的字眼,解释起来却有些复杂。这世上本来没有“礼”,只是因为集体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才产生了“礼”的仪式,造出了“礼”的汉字。因此,“礼”字也是社会生态的描摹。“礼”字的繁体是“禮”,本字为“豊”,一看便知与祭祀有关。在甲骨文中,“豊”的顶部就像两串美玉,底部就像有支架的建鼓。合起来会意,就是击鼓奏乐,用美玉敬奉祖先和神灵。上升到定义,就是履行敬神祈福的仪式。这托盘状的“豆”,后来也被视作食器或祭器。在人类文明早期,食器和祭器可不是普通物件,而是很重要的符号。食器象征基本的物质寄托,祭器象征诚敬的精神寄托,融汇起来恰巧与“民以食为天”的理念相吻合。礼记有云:“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大的礼仪准则有三百,小的礼仪规范有三千,可见礼仪数量之多。于是有人说,怪不得中国人太累,是被“礼”压的。其实,这么多“礼”是根据时间、场合和对象制订的,并不需要时时、处处、人人都去掌握,你只要知道什么场合注意什么问题就可以了。外交上有个术语叫“国际惯例”,社交场合的“礼”也是约定俗成的惯例,大家都按惯例行事,就习以为常了。庄重的场合需要彬彬有礼,宽松的场合可以不拘礼数。在今人字典里,“礼”也分虚实两类,虚的如礼节、礼仪、礼貌、礼俗等,实的如礼品、礼金、礼服、礼花等。还包括与“礼”相关的人事和行为,如礼宾、礼遇、礼聘、礼让等。先贤把夫妻同房看作人伦之大常,文称“敦伦”,戏称“周公之礼”。委婉含蓄之至,诙谐幽默之至。由此可见,大到国家和社团,小到街邻和家庭,“礼”无处不在,所以有“礼尚往来”,所以说“来而不往非礼也”。“礼多人不怪”这句俗语,只能用在中国人身上,若用在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身上,他们会感到莫名其妙。满桌子美味佳肴,却说“略备薄馔,不成礼敬”,外国人怎能不奇怪呢?钱穆先生在接见美国学者邓尔麟时曾说:中国文化的特质是“礼”,“西方语言中没有礼的同义词;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我们常说,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因为礼仪与文明是相统一的,礼仪是文明的载体,文明是礼仪的内涵,没有了礼仪,文明也就无所依附。总之,现代的“礼”,主要体现在外交与社交领域。与现代有所不同的是,“礼”在古代还被看作是核心价值观,用来调整社会关系,具有制度属性和法律属性,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所谓“礼法”。“礼”的本意是“别尊卑,等贵贱”,其本质是对奴隶主中不同等级的人所享有不同礼遇的规定。先秦诸子都强调“礼”的作用在于维持建立在等级制度和亲属关系上的社会差异,这也正是“礼”的本质内涵。荀子说:“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每个人都要按照自己的社会地位去选择合乎身份的“礼”,否则就是非“礼”。在论语中,颜渊问孔子什么是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春秋时,鲁季氏以卿的身份行天子之礼,孔子愤慨地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鲁迅有个著名的立论叫“礼教吃人”。他所抨击的“礼教”,兴起于封建社会,其实质是封建礼法。有人把“礼教吃人”与孔子联系起来,那是记错了账。孔子曰:“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孔子倡导的礼教与封建礼法有着本质的区别。封建卫道士从孔子那里取火,不是去爱人而是害人,这关孔子什么事?“礼”经夏、殷、周三代沿革,到周公的时代已经比较完善。因此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遵从的就是周朝的典章礼制,这是他的政治理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孔子是为“礼”而生并为“礼”奋斗了一生。孔子为何给儿子取名孔鲤,“鲤”者,礼也。他让儿子自小就要学诗、学礼,并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诗”和“礼”是古人教育后代最基本的功课,所以有“诗礼传家”之说,这是中国独有的历史文化传统。有的学者把文化分成观念形态、制度形态和物质形态,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是把价值观念、制度设计、物质载体统合在一起,并且包含了风俗习惯的文化形态。邹昌林先生认为,文明产生在国家之前,礼仪产生在文字之前,文化的传承不仅依靠语言、文字,还依靠礼仪。中国文化作为唯一没有间断的原生文化,是以礼为标志和根源的。(摘编自王兆贵言之有“礼”)(1)文章为什么说在我国“礼仪是文明的载体”?请简要概括。(4分)(2)请根据文章简要分析,“礼”的发展进程及其存在的意义。(10分)【答案】(1)礼是我国文明的载体,其原因是:因为礼仪与文明是相统一的,礼仪是文明的载体,文明是礼仪的内涵,没有了礼仪,文明也就无所依附。中华文明延续几千年,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2)发展进程是:在甲骨文中,“豊”的顶部就像两串美玉、底部就像有支架的建鼓、合起来就是击鼓奏乐,用美玉敬奉祖先和神灵。上升到定义、就是履行敬神祈福的仪式。礼是根据时间、场合和对象制订的、并不需要时时、处处、人人都去掌握。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现代的礼、主要体现在外交和社交领域。意义:调整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集体发展,文化和文明传承的载体。9. 问答题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答案】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其主要的思维特点:“客体永久性”。(2)前运算阶段(2-7岁),其主要的思维特点: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缺乏守恒性等等。(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其主要的思维特点:去自我中心性、守恒、可逆性等等。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其主要的思维特点:抽象逻辑思维、进行假设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等等。10. 单选题教师:“面粉有什么用处?”学生甲:“可以做面包、蛋糕、馒头、花卷、油条、面条。”学生乙:“可以做馒头、调磁胶水,捏面人。”上述对话说明学生乙比学生甲的思维更具有( )。问题1选项A.精细型B.流畅性C.变通性D.反思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发散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发散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包括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A项,干扰选项,排除。B项,流畅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者,其思维的流畅性越高。C项,变通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出的不同类型的答案者,其思维的变通性越高。D项,干扰选项,排除。题干中,学生乙对面粉可以做什么想到馒头,捏面人等不同类型,学生甲则都是食品,说明乙的变通性好。因此,本题选C。11. 单选题目前郭老师上课时,边讲课、边板书、边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反映了那种注意品质( )。问题1选项A.注意的稳定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范围D.注意的转移【答案】B【解析】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本题考查的是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体现了注意的分配。B项正确。A注意的稳定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指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同注意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注意的分散。C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指在瞬间被人的意识所把握的客体的数目。D注意的转移是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个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故ACD排除。12. 单选题某中学教室的天花板因地震脱落,学生小林被吓得不敢动弹,刘老师见状急忙冲上前去保护小林,自己被砸伤,班上的另两名同学也受轻伤。对于这起事故,下列正确的是( )。问题1选项A.学校应承担过错赔偿责任B.学校应对教师给予适当补偿C.小林的监护人应承担赔偿责任D.学校主管人员应承担刑事责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法律法规中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二条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无法律责任:(一)地震、雷击、台风、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二)来自学校外部的突发性、偶发性侵害造成的;(三)学生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态,学校不知道或者难于知道的;(四)学生自杀、自伤的;(五)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六)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题干中中学教室的天花板因地震脱落,刘老师保护小林,学校行为并无不当,刘老师被砸伤,学校应对教师给予适当补偿,故选B。A学校无过错故不选;C小林无过错不是直接致害人,其监护人无需赔偿不选;D无重大人员伤亡,地震导致天花板震落,学校无过错,无需承担刑事责任故不选。本题当选B。13. 单选题初一学生余亮离校后故意将同学赵刚打伤,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应对赵刚所受伤害承担赔偿责任的是( )问题1选项A.余亮的监护人B.余亮的班主任C.余亮本人D.学校【答案】A【解析】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本题考查法律法规中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下列情形下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事故责任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其他有关规定认定:(一)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二)在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第二十八条规定,未成年学生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由其监护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学生余亮离校后故意将同学赵刚打伤,与学校无关,应有余亮的监护人对赵刚所受伤害承担赔偿责任。14. 单选题世界各地古代文明是世界历史谱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尊重和包容不同文明及其发展历史。下列古代文明中,产生的寓言经后人加工结集为伊索寓言的是( )。问题1选项A.古埃及B.苏美尔C.古希腊D.古罗马【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的寓言集,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357篇。收录有300多则寓言,内容大多与动物有关。故本题当选C。其余选项均是干扰项故排除。15. 案例题材料: 晓华学习成绩差,很多老师认为他学业上无可救药。有一天,张老师发现他的作文本里夹着一页纸,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零分我的好朋友你在慢慢地向我靠近你如此多情难到你也把我当成一个无用的人不我不是一个无用的人我是人我也有一颗自尊心再见吧零分”。张老师把晓华叫到办公室,帮助他改正了错别字并加上标点,重新组织成下面的语言。零分,我的好朋友,你在慢慢地向我靠近。零分,你如此多情,难道你也把我当成一个无用的人?不,我不是一个无用的人,我是人,我也有一颗自尊心。再见吧!零分!张老师露出赞许的神情,说:“看,这是一首很好的诗啊!”听到这句话,晓华原本紧绷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张老师又说:“诗言志,从这首诗可以看出你是不甘心与零分为伍的人,你也有你的梦想。”这是诗?我也能写诗?晓华非常激动,他没想到老师会给他这样的评价。张老师热情的鼓励驱散了他心中的阴影,坚定了他奋发向上的信心。从此以后,晓华努力学习,取得了很大进步,两年后,他顺利考取了大学。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答案】材料中张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符合“以人为本”学生观的相关要求。(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包容学生的错误,赞美学生的优点。丶材料中,晓华学习成绩差,其他老师都认为他学业上无可救药,但张老师抓住了教育契机,发现了晓华在写作上有巨大发展潜能,并通过正面教育不断鼓励他,最终晓华在学习上取得很大进步,体现了张老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差异性,学生和成人之间有巨大的差异。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材料中,张老师挖掘出晓华在语文写作上的独特性,单独与晓华进行交流沟通,并采取了针对性的帮教措施,帮他重新修改和完善了作文,张老师做到了因材施教。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权益,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材料中,张老师对晓华的作文予以表扬,并积极鼓励他在写作上可以进一步发展,引导他树立和追求自己的梦想,帮助晓华建立了自信心,说明张老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16. 问答题简述研究中学几何问题的三种主要方法。【答案】研究中学几何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结合数形结合思想,借助代数知识来解决几何问题。中学数学中,在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或位置关系)时,经常需要将其抽象成适当的数量关系,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具体形象的联系和转化。例如,在研究点、线、面三者之间的关系时,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将代数公式与几何图形联系在一起,结合代数语言通过代数方程将问题 简化。 运用化归思想,将几何问题进行简化研究。中学数学中新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未知知识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化归思想的体现。在研究中学几何图形问题时,经常借助已学几何知识,将复杂的几何图形转化为简单图形来解决。例如,在学习圆锥的侧面积公式时,将其转化为扇形的面积公式来研究。 利用方程思想,研究几何图形未知元素的求解问题。在研究几何图形相关边长、角度等问题时,经常需要利用已知量,根据图形边、角等的数量关系,设置未知量,建立方程(或方程组)、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来求解。而方程思想就是从问题的数量关系人手,应用数学语言将问题中的条件转化为数学模型(方程(组)、不等式(组),然后通过解方程或不等式来解决问题。例如,在解三角形的问题中,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和一边,求另外两边的边长,就要通过设未知量,结合周长和勾股定理建立一元二次方程进行求解。17. 单选题“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热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失时机的泵取有效措施,卓有成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具有()。问题1选项A.顺序性B.稳定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C【解析】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进行教育。题干中,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故本题当选C。 A顺序性指人的身心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由中心到四周的发展过程教育教学要做到循序渐进。B稳定性是干扰项当排除。D个别差异性是在不同层次上存在的。从个体上看,每个人是有差别的。教育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故ABD当排除。18. 案例题材料:董老师和王老师是师徒关系,有一次上课时,王老师发现一个细节:董老师从头到尾都拿着教科书,而且上课过程中还时不时瞄上几眼,经过观察王老师发现师傅瞄的并不是教科书本身的内容,而是她事先就粘贴在书中的小纸片。通常,董老师会在分析这篇课文的单词或句型时看一眼,在讲到有关课文的文化背景时看一眼,又或者是在讲评学生作业时看一眼,这些卡片上都记的啥呢?课后得到董老师的允许,王老师翻看了师傅所使用的教科书中的小卡片,发现这些纸片主要分为三类:绿色纸片是知识拓展类,黄色纸片是考点讲解类,蓝色纸片是错题分析类。王老师向董老师请教:“这样的小纸片密密麻麻,会不会不利于教学知识的梳理?董老师回答道:“不会呀,这是在分析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想出来的方法。其中知识拓展类纸片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知识的连贯性、整体性问题,考点讲解类纸片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知识的理解性、应用性问题,错题分析类纸片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知识的巩固性、综合性问题。所以,咱们的教学不仅仅要观察可以怎么做,还要去琢磨为什么。”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董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答案】该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符合新课程下的教师观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角度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材料中董老师分析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整理出知识卡片,观察和琢磨怎样教学,以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学,体现了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对学生启发诱导和帮助。材料中董老师通过分析学生学情,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各类知识问题,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对待教学关系上,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不断引导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材料中董老师使用各类纸片,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对待其他教育者主要包括其他科任老师、家长、社会等各个方面,作为教师要有合作意识,促使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成长。材料中董老师和王老师是师徒关系,董老师面对王老师的提问,不遗余力地把自己的经验教授给王老师。体现了对待同事讲究合作。教师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将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材料中王老师提出疑问董老师回答:咱们的教学不仅仅要观察可以怎么做,还要去琢磨为什么。体现董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具有反思意识。总之,材料中董老师行为符合教师观的要求,我们应当向他学习。19. 单选题初三学生雷鸣因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其在服刑期间接受义务教育所需经费应由( )问题1选项A.雷鸣本人承担B.雷鸣父母承担C.人民政府予以保障D.司法部门予以保障【答案】C【解析】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本题考查法律法规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题干中学生雷鸣是未成年人因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服刑期间接受义务教育所需经费应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故本题当选C。其余选项均是干扰项故排除。20. 单选题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是( )。问题1选项A.平行B.线在平面内C.垂直相交D.相交但不垂直【答案】A【解析】由直线方程与平面方程可知,直线过点(-3,-4,0),且一个方向向量为m =(-2,-7,3);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n = (4, -2,-2)。因为m n= (-2) x4 + (-7) x(-2) +3x(-2) = 0, 所以m丄n,又点(-3,-4,0)不在平面4x - 2y - 2z = 3上,所以直线与平面平行。故本题选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