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课时作业8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2360611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课时作业8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课时作业8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课时作业8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作业(八)一、选择题1“人们对物质的认识,就是认识物质运动的形式,认识了物质运动的形式,也就认识了事物本身。”这是因为()A物质是运动的载体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运动是物质的运动D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答案D解析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所以人们对物质的认识,就是认识物质运动的形式,认识了物质运动的形式,也就认识了事物本身,D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D项。2近几年,地震活跃频繁。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地球其实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该材料蕴含的哲理是()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ABC 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思维与存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地球其实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表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符合题意;“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表明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存在,二者存在同一性,符合题意;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说法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说法错误。故选C项。3细胞在人体内通过分裂不断产生新细胞的同时,旧的细胞也会不断死亡,使人体细胞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细胞这种微妙而有规律的消亡被称为细胞程序化死亡。这一现象说明()世界上的事物是瞬息万变、不可名状的事物的相对静止有利于保持其性质稳定静者恒静、动者恒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 BC D答案D解析读材料可知,细胞有规律的新陈代谢,说明细胞是运动的;这种代谢方式可以维持人体细胞数量的相对稳定,保持人体性质不发生变化,所以事物的相对静止有利于保持其性质稳定,符合题意。细胞有规律的新陈代谢维持人体性质相对稳定,说明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符合题意。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但运动是有规律的,人可以认识事物的运动,观点错误。事物固有的根本属性是运动,不是静者恒静、动者恒动,这一观点否认了静止的相对性,观点错误。故选D项。4下列观点中对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认识错误的是()飞鸟之影,未尝动也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静即含动,动不舍静A BC D答案B解析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否定了运动,符合题意;是关于运动与静止关系的正确描述,不符合题意;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符合题意。故选B项。5下列对哲学上“静止”的理解正确的是()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在一定条件下,静止就是永恒不动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运动静止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A BC 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运动,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正确且符合题意;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不是永恒不动,错误;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错误。故选B项。6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他拒绝给事物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答案C解析A项与题意不符,题中观点错误在于否定事物的相对静止,而不是否定事物的客观性,排除。B项与题意不符,题中错误在于否定事物的相对静止,而不是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排除。C项正确,题中克拉底鲁观点的错误在于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入选。D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静止,而不是强调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排除。故选C项。7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瀑布旁边是一棵树,树上有一个鸟巢,巢里有一只小鸟在睡觉。很多人认为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了安静的含义,是因为他懂得()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动和静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A BC D答案C解析认为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了安静的含义,是因为他懂得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动和静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符合题意;材料强调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不强调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与题意不符。故选C项。8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下列选项与此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A BC D答案C解析“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是离开物质谈运动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之一致;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排除;正确反映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9想要拥有优质睡眠,就要懂得如何睡眠,而且应该从中医传统理论中寻找适合自己的睡眠规律。春夏秋冬各有规律:春夏应“晚卧早起”;秋冬应“早卧早起”,最好在日出前起床,不宜太晚。正常人的睡眠时间一般每天在8小时左右,体弱多病者应增加睡眠时间。这说明()A规律是可以把握和创造的B只有尊重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C人类活动阻碍着外部世界的发展D人可以通过改变规律,使世界按照人类意志发展答案B解析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创造和消灭规律,A项“创造规律”、D项“改变规律”本身说法错误;认识、尊重睡眠规律,才能拥有好的睡眠质量,说明要尊重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B项正确;人类正确的活动会促进外部世界的发展,错误的活动会阻碍外部世界的发展,C项说法错误。故选B项。10漫画今日姜太公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尊重客观规律,自觉按规律办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新的规律要改造规律,创造新的钓鱼方法A BC D答案A解析漫画今日姜太公反映了当前环境污染对鱼类生存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其给我们的哲学启示;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应排除。故选A项。11要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这说明()A人与自然界之间没有任何矛盾,和谐统一B要尊重自然规律,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C顺应自然规律,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D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答案B解析A、C两项说法明显错误;D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B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项。12近年来,由于机动车增长速度过快,城市布局等不尽完善,北京市道路不堪重负。为此,北京市近日提出“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北京将构建多层次轨道网和公交换乘系统,提升公交服务水平,积极推动“自行车回归”,发展绿色出行。北京市提出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体现了()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我们提出城市道路布局理念的行动依据在认识和改造城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人与城市的和谐统一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城市道路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人们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决定城市道路发展收到效果的程度A BC 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正确,因为北京市近日提出“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尊重了客观规律,有利于解决城市道路问题;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改造,只能被认识和利用;正确,北京的做法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错误,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故选B项。13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从哲学的观点看,这段话表明()A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无限B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C事物的发展是没有规律的,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D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认识了前者也就认识了后者答案B解析题中观点认为在战争中没有固定不变的规则,战争形势是不断变化的,要根据敌我双方在战争中运动变化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作战方案,这样才能用兵如神,表明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B项正确;A项错误,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C项错误,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D项错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但二者是不同的,不能说认识了前者也就认识了后者。故选B项。14惠施和庄子比谁种的葫芦大。为了能种出比庄子更大的葫芦,惠施每天都勤快地施肥、除草。而庄子每天去地里转转,见没有什么异常就自顾自做别的事去了。不久,惠施的葫芦苗相继死去,而庄子的却长得格外好,最后结出了大葫芦。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发挥能动性去改造、征服自然界B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C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D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忽视客观规律答案C解析材料中庄子的做法做到了尊重规律,顺应植物生长的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所以最后结出了大葫芦,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太绝对,应该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且“征服”说法不妥;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改造规律,B项错误;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项错误。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18年3月13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国家机构设置应该适应这一新变化。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既有与历次改革相同的方面,如改革的目的依然是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政府效能,依然保留外交部、国防部等十六个部委,也凸显了值得关注的不同之处。这次机构改革与以往七次机构的起点不同,不局限在国务院或者行政层面的机构改革和职能优化,而是涉及党、政府、人大、政协、司法、军队、事业单位、群团、社会组织等全方位的机构重构重组改革。结合材料,运用“运动和静止关系”,简述深化国家机构改革中的变与不变。答案(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我国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国务院机构设置也要适应这一变化。(2)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国务院虽然进行了机构改革,但改革的目的依然没变,依然保留了十六个部委。(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变与不变体现了这种有机统一。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运动和静止关系,简述深化国家机构改革中的变与不变。可认真阅读材料,从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说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国务院机构设置也要适应这一变化;从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说明国务院机构改革的目的没变,依然保留了十六个部委;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说明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变与不变体现了这种有机统一。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暖的共同作用下,宁夏、甘肃、内蒙古等北方地区,一度面临“沙进人退”的严峻形势,人们在沙漠中打井取水,井越打越深,水从淡水变成咸水,最后井都荒废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我们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越来越了解沙漠,尝到了教训,学到了经验,理念、政策和做法发生了转变。今天,我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一条生态恢复、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治沙”道路越走越广。有人认为:从“沙进人退”到“治沙”,事实进一步说明要命令自然就只能服从自然。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答案(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我们必须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我们“改造自然”,就必须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从“沙进人退”到“治沙”成功就是服从自然的结果。(3)人有主观能动性,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服务。“治沙”成功也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的结果。(4)该观点只坚持了尊重自然规律,而没有看到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成功改造客观世界,就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解析有人认为:从“沙进人退”到“治沙”,事实进一步说明要命令自然就只能服从自然。本题要求学生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属于辨析题。具体解答本题学生可首先从规律的含义、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我们必须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角度来分析说明从“沙进人退”到“治沙”成功就是服从自然的结果;然后,再从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服务角度来分析说明“治沙”成功也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的结果;最后,对观点进行总体评价并下结论:该观点只坚持了尊重自然规律,而没有看到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成功改造客观世界,就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