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李杜诗五首教案人教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02256467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李杜诗五首教案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中语文李杜诗五首教案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中语文李杜诗五首教案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李杜诗五首教案 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朗读技巧,读出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2在诵读中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3体会杜甫诗歌的沉郁风格,李白诗歌的飘逸风格。4背诵五首诗。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杜诗的形式美与内容美,感受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的特有的诗歌风格。背诵并鉴赏。教学难点对李白、杜甫不同诗歌风格的理解与把握。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每首为一个学习单元按照“学会诵读理解内容美读鉴赏”的程序学习。对于诗歌的鉴赏采用在教师点拨下学生感悟的方法。以诵读为途径,积累为基础,以领悟为目标。教学用具李诗杜诗的录音带教学导航第一课时 一、导语 李白与杜甫一向被视为唐诗世界中两座并峙的高峰,同时,他们也构成了唐诗的分野,李白于太平盛世唱响了富于浪漫色彩的诗歌情调,形成了豪放飘逸的风格;杜甫则于乱世中倾注了更多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将自己的诗歌风格定义为“沉郁顿挫”。今天,我们从唐代成就最高的两位大诗人的这五首诗入手体味一下他们不同的艺术风格。 二、诵读。体悟情韵 (一)赏读峨眉山月歌 1、知人论世 李白,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生于西域,长于蜀地,25岁出蜀而漫游楚湘,最终葬在当涂。他一生创作丰厚,诗歌以清新飘逸见长,峨眉山月歌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开元十四年(726),李白“骇骧筋力成,意在万里外”,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途中,他写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 可以说,受长江文明的哺育,李白才情如大江,妙思似明月。由于乡土因缘,诗中峨眉月就是这样一个意象。30年后他流放夜郎赦归后,在黄鹤楼送蜀地僧人去长安,又作峨眉山月歌送进蜀僧晏入中京。洋溢着思乡情的峨眉月,在李白手中又泛化为静夜思中人与月的瞬间精神遇合,使“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变得家喻户晓。后来又借酒力和醉态思维,创造出月下独酌,把酒问月等诗歌神品。谪仙之月,是想象最清丽奇特、极具情感渗透力的意象。因此经过李白、苏轼以及唐宋一系列诗人赋予明月具有人间亲和感的想象和意义,六朝至唐的文人玩月雅兴遂渐渗透到民间风俗心理,终于在北宋形成了人伦情感非常浓郁的中国人盼团圆、庆团圆的岁时节日中秋节了。 2、诵读提示并背诵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候的作品,受诗人诗歌风格的影响,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因此朗读时应用舒缓语调,略显深沉而不露痕迹。 前三句是记叙描述文字,写夜行所见,画面美丽,意境深远。朗读时以慢调语气,把月映之下山影川流的美妙意境传达出来。但其间亦略有变化:前两句以2-2-3的同样慢速语调朗读,尽量放慢,第三句则可以加快语速,寻求节律上的一种变化,停顿也为4-1-2,中间停顿可以放长一点,体现下句感情上的一种变化,这其实也是诗歌内在的一种变化。 最后一句,诗人即将远离久居的蜀地,感受相当复杂,离开故地而无限依恋,语言虽短,但可谓情谊深长。因此朗读中注意读得深沉而含蓄,读出思念之情。停顿又变为2-2-3,而且“见”字后面的停顿可以特意拉长些,以便更好地读出离别时的深深绵意。 3、内容感知 秋天夜晚的峨眉山,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中,一直伴随着行船向下游流去,直入岷江。我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今天要离开蜀地,再也见不到你了。一路上思念着你啊,渝州就在眼前了啊。 4、鉴赏点拨 (1)李白的诗歇清新飘逸、音韵流畅,他的诗歌中总能刨设出一种优美的意境。同时,他又是一位感情激越的诗人。在这样一首送别诗里,诗人初离乡土,感情非常复杂:一方面,离开故土深深依恋;另一方面,踌躇满志。冀望遍游四海以实现远大理想。因此,外在的画面之优美与内在感情之深沉是本诗鉴赏的一个点。 示例:诗从“蛾眉山月”写起,点明时令是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流露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2)体会诗作的巧妙构思、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方法。 示例:这首诗是一首短小的绝句。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在表达情感方面,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这首诗只是以“蛾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展示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分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又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关于文中的“君”,一说指峨眉山月。唐诗别裁集:“月在清溪、三峡之间,半轮亦不复见矣。君字即指月。”一说指同住峨眉山的友人,则诗中山月兼为友情之象征。 (二)赏读春夜洛城闻笛 1、诵读提示 过首诗系因诗人厌倦飘零、思归故土而作,很可能是诗人在彻夜不眠之时写的,表达了思归安陆的强烈感情。全诗当用低沉的调子来读,速度要慢一些。八个诗句的节奏皆作“xx-xx-x-xx为避免单调起见,读时对节拍的长短可适当加以调整,使整齐之中略有变化。此诗四联皆对仗,出句与对句之间应有明显的同隔,如一气读出,就听不出对联的意味了。 2、知人论世 李白24岁时就走出四川,告别亲人出外远游。坐船东下,出三峡,过荆门,到达江陵,游洞庭湖,登庐山,到金陵后住在扬州。27岁时,他离开扬州,经汝海,到达安陆,结婚后在安陆定居安陆北望,汝海茫茫,嵩岳耸峙,再往北就是东都洛阳。这样李白就以安陆为归宿,从开元十九年(731)始三游洛阳,圆了他畅游帝乡的梦想了。李白第三次游洛阳,是在天宝三载(744)。这年,李白受招入官已经三年了。初入宫,玄宗对李白异礼有加,命为待诏翰林。李白此时认为青云有路,正可一展宏图了。然而事实却使李白大失所望。玄宗不过是将李白作为一名文学侍从,供其娱乐而已。久之,李白对御用文人的生活渐感厌倦,就浪迹酒肆。杜甫在酒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正是此时李白生活的真实写照。到天宝三载春,李白上书乞请还山,玄宗同意。这年春天,李白自长安回到东都洛阳。此次洛阳之行,李白会见了当时住在洛阳的杜甫,双子星座,珠联璧合,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之后思归故里,写下了这首诗。 3、内容感知 不知从谁家的窗户里悄然飘出了阵阵悠扬的笛声,这笛声随着春风传遍了整个洛阳城。在夜里倾听一支表达惜别之情的折杨柳曲,谁能不勾起怀念故乡之情呢! 4、鉴赏点拨 (1)诗仙李白从24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开四川之后,便浪迹天涯,四海为家了。直到他62岁时,在安徽长江边的采石矶醉酒落水仙逝,一生不知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多少足迹,所到之处,留下了不胜枚举的动人华章。写于东都洛阳的春夜洛城闻笛就是这些珍品中的一颗宝珠。“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洛城”即洛阳,是唐代的东都。“暗飞声”写出了笛音悠远轻细,扣住了“夜”字,显示出此时喧哗了一日的都市中的各种喧嚣至此已经平静下来了,正因夜静,才听到了暗中飘渺而来的笛声,因其飘渺,又不知发自何处,是演奏者情不自禁地只管吹奏,把无限的离愁别绪洒向城中,洒向夜空。“谁”字是写这笛声出处不明,突出、一个“闻”字。在这万籁俱寂的春夜里,如丝的笛音散入春风,随风飘进整个洛阳城里无数没有睡着或者睡不着的人的耳朵里。初不经意,待静心一听,原来吹奏的是凄清婉转、思乡怀家的折杨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故园”,即是故乡。诗人为施展才华,追求理想,离家赴远,听到这怀乡之曲,不免情怀波动,与吹笛人以及笛音产生共鸣。诗句妙在没有停留在一己之情怀波动上,而是由己及人,推想“满洛城”中,又有多少人是远离故园、客居他乡的人啊,这不期而遇却送入耳中的折杨柳,真的是在“暗中”拨动了许多游子的心弦,使得他们再也无法安眠。“何人不起”,这是一个用否定的语气强化肯定的心态的句子,是说只要是听了这春夜中的玉笛之声,每一个离家的人不能不被它勾起对家的怀念。中华民族是一个故土难离的民族,李白抓住民族精神的这一特点,牢牢扣住读者的心理,所以,千百年来,这首诗成了游子们经常挂在嘴边心头的诗篇之一。同时,也不断滋养、强化着民族的一种向心力、凝聚力。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2)关于古时“折柳”的习俗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涵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进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其实,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三)赏读客至 1、这首诗大约写于上元二年(761),这时杜甫住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的草堂里,生活比较安定。诗题下原有作者自注:“喜崔明府(县令)相过(拜访)。” 2、诵读指导 客至可读得轻松些。第一联就体现出扑面而来的春天的生机和喜悦;第二联要读得顿挫分明些,体现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兴奋;第三联要读出招待客人的亲切感,喜悦之中带着自谦与愧色;末联声调上扬,语速可稍快,将喜悦兴奋之情体现到极致。本诗节拍为二二一二式。 3、理解内容,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翻译本诗。示例:屋南屋北都萦绕着漫漫的春水,只看见成群的鸥鸟天天飞来。花间的小路不曾因为客人而清扫,茅草的院门今天才为您的光临而敞开。离城太远,盘中的菜肴没有多样,杯中的酒水因为家境贫穷只有旧醅。要是肯和邻家的老翁相对饮酒,就隔着篱笆叫他来尽最后几杯。 4、鉴赏要点 诗中的情致理趣。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写的是草堂外的景象:春天到了,春水遍地,溪面初平,鸥鸟飞来,或翔于水面,或集于溪边。这是地道的南国水乡风光。为什么一开篇诗人就写景呢?从“但见”,二字我们可以窥知诗人心中的奥秘:原来他太寂寞了,深盼有人来此,可是不见人来,但见群鸥,也就只好日日与鸥鸟为伍了。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上句承前,意思是既无人来,也就懒得去扫门前的花径,由它凌乱下去。表现了诗人失望的情绪,只好甘守寂寞了。这其实正是为下句作铺垫,因为下句说的就是“客至”,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动人的画面:诗人巳多日不闻敲门声了,颇有冷落之感,这天忽闻有人敲门,急忙跑去,开门一看,惊喜万分,竟然是自己的老朋友来了,顿时觉得眼前一片光明,生气盎然。 “盘飨市远无兼昧,樽酒家贫只旧醅”这不是客套话,句旬都是实情。老朋友来得突然,草堂距市镇又远,备办来不及了,只拿家里现成的酒菜来招待,更显出主客之间的深厚友情。这跟有客中写的“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一样,都是彼此相亲不见外之意。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从“尽余杯”一语可以看出,这时酒宴已到高潮,诗人欲呼邻翁与客人对饮,更增加了欢快的气氛。至此结束全诗,余味无穷邻翁来了没有呢?这用不着交代,当然是来了。 这首诗以“但见群鸥”起,以呼邻翁“对饮”结,感情发展的脉络极为分明,十分耐人寻味,可以作为诗人清新明快风格之一例。 (四)赏读旅夜书怀 1、背景介绍 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携家人自闽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今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两年前,当安史之乱初平时,他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算,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他原因未能如愿。这回因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了。这首诗集中地表现了他这种心情。前一层写一个月夜,小船孤零零地停在长满小草的岸边,诗人从船上向四周望去,原野是那样广阔,再看月光下的江水,浩浩荡荡,奔流不息,不禁心潮澎湃,想到自己一生的经历。后一层先将自己的文名和命运作了一番比较。然后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给自己的一生作了总结。 2、诵读提示并背诵 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前一层写旅夜风景,其实是寓情于景,为下文抒怀作铺垫,应当读得缓慢一些,使听者能品出此中情味。后一层直抒胸臆,“名岂”二句中上句为宾,下句为主诗人后半生漂泊四方,居无定所,正是因“休官”之故,要读出压抑感。这两句可以不按“义群”读,仍读作:“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最后两句形象地概括了诗人的后半生生活,要缓缓读出,有自伤漂泊之意。 3、感知并体悟 微风吹拂着岸上的小草,夜晚,岸边停着孤零零的小舟。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大江奔流,水面上月光涌动。我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昵?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罢退。飘然一身究竟像是什么?就像茫茫天地之间一只小小的沙鸥。 4、鉴赏要点 体会本诗“寓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示例:前两联写景,诗眼在“独夜舟”三字上,其余全属烘托。舟泊于岸,所以首句写岸,次句写舟。称“独舟”者,仅此一舟之谓也,“夜”,用于点明泊舟时间。这两句勾画了这样一个境界:河边孤零零地泊着一只小船,桅杆高耸;岸上只见小草,不见人家,简直冷寂得很。第三、四句承“夜”字写诗人所见景色:远处,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无边;近处,明朗的月光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这难免使诗人感到,在这样的境遇中,一叶小舟显得何等孤单、渺小,它的命运简直可以听凭大自然的摆布,而江水的奔流更使他联想到时光的迅速消逝 这小舟的命运正是诗人命运的写照。诗人这时已到垂暮之年,他的好友李白、房王官郑虔、高适、严武等在近几年里相继去世,使他的孤独感与日俱增。现在,“五载客蜀郡,一年在梓州”(去蜀)的生活刚刚结束,而将来的生活如何又难以逆料 总之,诗人的万千思绪都蕴涵在这景物描写之中,由此再发展到下文的直抒胸臆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体会本诗“直抒胸臆”的写作特点。 示例:颈联。诗人将“名”和“官”相对提出是有深意的,因为这两件事关系到诗人一生的命运。诗人由于诗名满天下,尽管后半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但所到之处都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关照,这总算给了他一些宽慰。然而诗人的本志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所以,不能得官以实现其本志是他终生最大的憾事。这样看来,这两句显然有主、宾之分:上句说“名”,只是作为烘托;下句说“官”,才是正意所在。这两句,一句否定,一句肯定,其实意思正好相反,即“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既然休官原因不是“老病”,那是什么呢?诗人没有说出来,但我们从杜甫为官的经历却不难看出,原因就是他不受皇帝重视,又遭同列排挤。为什么不说呢?那是因为诗人不愿怨君,也不敢怨君。这一点,我们从他三年前在漳州写的“圣朝元弃物,衰病已成翁”(客亭)也可以得到证明。总之,诗人是胸存块垒,不吐不快,却又不能直吐出来,只能采用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 最后两句的意思很明白:诗人以沙鸥自况,乃自伤漂泊之意。这跟他刚离成都时写的“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去蜀)和此后不久写的“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秋兴其七)语意相同。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诗人好以鸥鸟自况,但前后含义不同。在“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奉赠韦在丞文二十二韵)中,白鸥是青年时期杜甫“英锋俊彩”的象征;但在这首诗里,它已成了漂泊无定的动物了。 体会诗中词语的推敲。 示例:旅夜书怀写于作者颠沛流离的途中,且是夜里,心情可想而知是孤独伤感的。本诗的景物描写与个人情感的抒发特别融和。首联中的“细”“微”等字,与“官应老病休”中作者的孤单身影相应。“危”“独”二字暗示了自己在乱世中的凄凉孤独,与“飘飘”“天地一沙鸥”相呼应,情景交融,挥然一体。同时“星垂平野阔”,展现了星空低垂下大自然的广阔浩渺,让人联想到星空低垂下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正为生活而奔波的作者的孤单身影,而“月涌大江流”,不仅展现了长江奔腾雄浑的气势,还让人联想到作者身影的渺小。 (五)赏读登岳阳楼 l、知人论世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从“岸风翻夕浪,舟雪酒寒灯”(泊岳阳城下)看,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杜甫曾两次登岳阳楼,这首诗所记当是第一次,时间大约是到达岳阳之初,另一次是跟岳州太守一同去的,也写了诗,诗题是陪裴使君登岳阳楼,从诗中“春泥百草生”句看,时间是第二年春天,因系应酬之作,不如这一首有名。 2、诵读提示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可能正如仇注所云“喜初登也”。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3、结合课下注释翻译本诗。 示例:从前听说过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登上了岳阳城楼。吴楚被洞庭潮分裂在东、南两方,日月星辰就像在洞庭湖上飘浮。亲人朋友没有一个字的音讯,年老多病,只有孤零零的一只船(伴随自己),戎马战乱仍然在关山的北面,倚着栏杆我止不住泪水奔流。 4、赏读 这首诗可以说是咏岳阳楼的绝唱。唐庚子西文录云:“尝过岳阳楼,观子美诗,不过四十字耳,其气象闳放,含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太白、退之辈,率为大篇,极其笔力,终不逮也。杜诗更小而大,余诗更大而小。”这绝非过誉。 注:这里指的是李白的秋登巴陵望洞庭(共100字)和韩愈的岳阳楼别窦司直)(共460字)。 先对本诗的层次内容进行分析赏读。 示例:前一层先叙登楼,后写洞庭湖景观,一起一承,章法分明。起句以“昔闻”与“今上”对应,看似平常,却颇有深意在。“昔”,当指诗人的青年时代,又值“开元盛世”,到处都是歌舞升平的景象,诗人既闻洞庭之名,必有向往之意,可惜未能一游;如今昵,祖国山河残破。疮痍满目,而诗人也到了暮年,且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不百感交集呢?但诗人只叙事,不说情,把情留给读者自己去品味。接着就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是诗人心中的画面,仅凭肉眼是看不到的,它使人联想到曹操咏海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自然,诗人此刻的心情跟曹操有所不同。后一层先说个人景况,后说国事艰难,使人担忧,一转一舍,显而易见。“亲朋”两句中,要害是“孤舟”一词。诗人自离夔州之日起,全家人都生活在船上,实际上已无家可归。所以由写景转入抒情,先说个人景况,再从洞庭水转换到“孤舟”,脉络也十分清晰。至于说亲朋“无一字”,显然是无所依托之意。这又加重了诗人自伤漂泊的感情。但诗人不会停留在个人痛苦上,他总是以国事为念。因此,当他站在岳阳楼上“凭轩”远眺时,就联想到当时吐蕃犯边的情况,不禁潸然泪下了。这个抒情结尾将诗的思想内容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凭轩”二宇又巧妙地照应了第二句。此结束全诗恰到好处。 本诗的“雄浑阔大”的意境,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还是在杜甫的年轻时代,孟浩然就以歌咏洞庭的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见“有关贤料”)而蜚声诗坛,但杜甫后来居上,此诗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比孟句又高出一筹。金玉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斗丽搜奇者尤众。莫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雄壮如在目前。至读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吞几云梦”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意思是杜诗的境界比孟诗要宽广得多,孟诗中的视野仅及于长江北岸的云梦泽,而杜诗则扩大到了吴楚两地,甚至把整个宇宙都包容了进去,这样的境界如果不是胸中大有丘壑,是写不出来的。前人评这两句诗说:“虽不到洞庭者读之,可使脑次豁达。”这话有理。诗人把洞庭湖的景象写得如此宏伟壮丽,的确包含着一个重要的意念,就是称赞人的精神美,认为人要有开阔的胸襟,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天下大事。从这一点来看,诗人的这一番描写正是为结尾张本,全诗的境界是统一的。试就此点谈谈你的感受。 示例1:杜甫这两句诗不仅好在有开阔的视野,而且气象雄浑、内涵丰富,远非他人所能及。这要归功于“坼”“浮”两个字炼得好。试想,广袤数千里的吴、楚两地就因为有了这两个湖,一下子断裂为二,这气势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飘浮在这湖水上面,缓缓行进,这景象又何等宏丽!庄子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洞庭湖能负载日月、星辰,则湖水之丰厚简直到了惊人的程度! 示例2:第一层的“昔闻”、“今上”,表达了作者从过去到现在的数十年的心路历程,山水风景虽佳,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赏景人的一路坎坷就决定了他悲凉的心境。“坼”和“浮”两个字无限地拓展了想象的空间,也表现了诗人的心事。绵延数千里的吴、楚两地,单凭作者站在岳阳楼上眺望是望不到的,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也只能齐聚于作者的心中,而作者能一下子将山川日月在笔下运转飞驰,栩栩如生,是非得胸有丘壑、社稷不可的。诗的背景色调也由此涂上一层苍凉广袤的底色。 示例3:登岳阳楼写于杜甫生命的最后几年。登上岳阳楼,是他年轻时就有的梦想,今天终于如愿了。可这次却不是专为游玩而来,而是漂泊到此,流浪经过,诗人已经不是年轻小伙子了,而是拖着贫病衰老的残躯“今”非“昔”比啊!想到这里,我们就能体会到“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用语的巧妙。洞庭湖愈壮阔明朗,诗人的心情就愈黯淡凄凉,因为登楼远眺的他似乎已经看到了北方的战事,已经想起了自己的落魄潦倒,于是,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一齐袭上心头,使得他老泪纵横,久久低回。诗人凭轩远望的形象是衰弱的,却也是高大的。他那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深深感动着我们。别林斯基说:“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一峨眉山月歌蜀江行旅图: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兼指友人、故土 象征乡情、友请板书设计二:春夜洛城闻笛闻 笛声(杨柳曲) 凄清哀婉 思归居土板书设计三:客至:喜,情致理趣,清新明快。板书设计四:景“独夜舟”情(连接载体)板书设计五:登岳阳楼岳阳楼:人间景-涕泗流家事国事天下事客 至旅夜书怀登岳阳楼首联、颔联:写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黯淡凄凉)颈联、尾联:抒怀亲朋无一字凭轩涕泗流。(落魄潦倒)(四)重点、难点、能力点全解1客至尾联突然撇开客人不提,写自己想邀邻翁过来喝酒,这样写是不是离题?明确:表面上看是把客人撇开了,可仔细一想,却发现这是在进一步地写客人,是想用这种民间常见的方式表示自己难得的兴奋:我家来尊贵客人了,你也过来喝几杯,帮我好好陪一陪客人,喝个痛快,玩个尽兴。这种写法既巧妙,又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让人回味不尽。3登岳阳楼是怎样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明确:诗人一路漂泊,流浪到了江南胜景岳阳楼,登上岳阳楼,作者惊喜不已,但更感慨万分。在这雄伟壮阔、雄浑撼人的背景下,诗人远眺北方,想到那里正烽烟弥漫;近观自己,老病伴孤舟,亲朋无音讯,一时间万千忧愁涌上心头,国衰之忧,家破之愁,一起向他袭来,于是他老泪纵横,久久低回,让千载而下的读者也被这伫立远眺的镜头深深感动。【名句欣赏】名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比较揣摩:这三句诗都是千古流传的名句,各有特色,不分轩轾。杜甫的诗用字简练,注重推敲,沉郁顿挫,给人更多的是力度感,与整首诗的苍凉雄浑的风格一致。李白的诗流转自然,不事雕饰,清新飘逸,给人更多的是动态感,与整首诗的明快清丽风格一致。王维的诗则又是一种截然不同的风格,由于他精通美术和音乐,又信仰佛教,所以他的诗充满了娴静、恬淡之情,充满了诗情画意,清新秀美,让人遐思不尽。一、赏析透视法1客至背景:这首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曾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暂时安定下来,在友人的接济与帮助下,一家人的生活过得还算平稳,闲来也不时有客人相访,杜甫曾为此先后写下了有客宾至和客至,而前两首是在草堂刚落成不久,为一位偶尔过访的旧相识和一位远道专程来访的客人分别写下的。而此诗作者在诗下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是唐时人们对县令的称呼,当时的杜甫草堂地处四川犀浦县,这位县令当为犀浦县县令。从诗中亲切、随意的描述看,这位县令与作者的关系非同一般。大意: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记事诗,整首诗字里行间透着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因客来访而喜悦的心情。前四句诗集中笔力写了户外户内的环境,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情;后四句诗中不惜浓墨重笔,集中展现了酒菜款待客人的场面,还出人意料地突出了邀请邻居助兴的情节,表现了诚挚、直率的友情。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事编织在一起,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无不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名句赏析:“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这两句诗,作者把笔触由户外的春景移向庭院,说话的口气也由对读者交待转换成了直对客人说话,增强了亲切、自然的生活实感。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并没有因为迎客而打扫;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另外,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筵客意,今日“君”临,并能热情款待,足见两人交情之深厚。2旅夜书怀背景:“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大意:这是一首感叹自己的不幸身世之作。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首联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桅杆的小舟孤零零地在夜里漂泊,寄寓了自己内心的凄苦之情。颔联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正好反衬了诗人孤苦伶仃、颠沛流离的悲怆心情。诗的后半是述怀。颈联是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名声好呢?做官倒应该因年老多病而退休,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心中的不平。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像广阔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缘景自况以抒悲怀。名句赏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两句写景的诗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无垠的星空,平旷的原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是那样的雄浑阔大,让人心旷神怡,难怪有人认为这两句诗是“开襟阔远”(浦起龙读杜心解),甚至有人认为是写出了作者“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其实只要联系本诗写作背景和全诗的意境不难看出,这两句诗是在以乐景写哀情,作者正是以自然的辽阔无边反衬一叶可怜小舟的孤单与渺小,面对茫茫的宇宙,想想坎坷的过去,望望无光的未来,何处才是自己的归程,怎不悲从中来?5登岳阳楼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春,杜甫携家眷自夔州出峡,途经湖北江陵、公安一带漂泊到湖南岳州(今岳阳),从“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泊岳阳城下)看,作者到达之时正是深秋。杜甫曾两次登岳阳楼,这首诗所说的当是第一次,时间大约是到达岳阳之初,作者登上洞庭湖边的岳阳楼,即景抒情写下了此诗。大意:作者登上岳阳楼,独立苍茫,面对浩渺无边气吞云梦的洞庭湖,不禁在辽阔的宇宙间痛切地感到自己的老病孤单和飘泊无依,继而想到兵戈未息的可悲现实,不由得伤心已极涕泗滂沱。黄生说:“前半写景,如此阔大,转落五六,身世如此落寞,诗境阔狭顿异,结语凑泊极难,不图转出戎马关山北五字,胸襟气象,一等相称,宜使后人搁笔也。”这首诗气象闳放,涵蓄深远,纵横捭阖,极变化之妙。其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与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同样雄伟。名句赏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诗写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气象。“吴楚”,指春秋战国时吴楚两国之地,在我国东南一带(江、浙、皖、赣、湘、鄂)。大致说来,吴在洞庭湖东,楚在洞庭湖西,所以说吴楚之地好像被洞庭湖分做两边。“坼”,分裂。“乾坤”,指天地,包括日月。这两句诗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中一般,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的巨大形象逼真地描绘出来了。二、鉴赏细琢法1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写的是草堂外的景象:春天到了,春水遍地,溪面初平,鸥鸟飞来,或翔于水面,或集于溪边。这是地道的南国水乡风光。为什么一开篇诗人就写景呢?从“但见”二字我们可以窥知诗人心中的奥秘:原来他太寂寞了,深盼有人来此,可是不见人来,但见群鸥,也就只好日日与鸥鸟为伍了。“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上句承前,意思是既无人来,也就懒得去扫门前的花径,由它凌乱下去,表现了诗人失望的情绪,只好甘守寂寞了。这其实正是为下句作铺垫,因为下句说的就是“客至”,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动人的画面:诗人已多日不闻敲门声了,颇有冷落之感,这天忽闻有人敲门,急忙跑去,开门一看,惊喜万分,竟然是自己的老朋友来了,顿时觉得眼前一片光明,生气盎然。“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这不是客套话,句句都是实情。老朋友来得突然,草堂距市镇又远,备办来不及了,只拿家里现成的酒菜来招待,更显出主客之间的深厚友情。这跟有客中写的“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一样,都是彼此相亲不见外之意。“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从“尽余杯”一语可以看出,这时酒宴已到高潮,诗人欲呼邻翁与客人对饮,更增加了欢快的气氛。至此结束全诗,余味无穷邻翁来了没有呢?这用不着交代,当然是来了。这首诗以“但见群鸥”起,以呼邻翁“对饮”结,感情发展的脉络极为分明,十分耐人寻味,可以作为诗人清新明快风格之一例。2旅夜书怀前两联写景,诗眼在“独夜舟”三字上,其余全属烘托。舟泊于岸,所以首句写岸,次句写舟。称“独舟”者,仅此一舟之谓也;“夜”,用于点明泊舟时间。这两句勾画了这样一个境界:河边孤零零地泊着一只小船,桅杆高耸;岸上只见小草,不见人家,简直冷寂得很。第三、四句承“夜”字写诗人所见景色:远处,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无边;近处,明朗的月光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这难免使诗人感到,在这样的境遇中,一叶小舟显得何等孤单、渺小,它的命运简直可以听凭大自然的摆布;而江水的奔流更使他联想到时光的迅速消逝这小舟的命运正是诗人命运的写照。诗人这时已到垂暮之年,他的好友李白、房琯、郑虔、高适、严武等在近几年里相继去世,使他的孤独感与日俱增。现在,“五载客蜀郡,一年在梓州”(去蜀)的生活刚刚结束,而将来的生活如何又难以预料总之,诗人的万千思绪都蕴含在这景物描写之中,由此再发展到下文的直抒胸臆就显得顺理成章了。5登岳阳楼全诗分两层:前一层先叙登楼,后写洞庭湖景观,一起一承,章法分明。起句以“昔闻”与“今上”对应,看似平常,却颇有深意在。“昔”,当指诗人的青年时代,又值“开元盛世”,到处都是歌舞升平的景象,诗人既闻洞庭之名,必有向往之意,可惜未能一游;如今呢,祖国山河残破,疮痍满目,而诗人也到了暮年,且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不百感交集呢?但诗人只叙事,不说情,把情留给读者自己去品味。接着就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是诗人心中的画面,仅凭肉眼是看不到的,它使人联想到曹操咏海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自然,诗人此刻的心情跟曹操有所不同。后一层先说个人景况,后说国事艰难,使人担忧,一转一合,显而易见。“亲朋”两句中,要害是“孤舟”一词。诗人自离夔州之日起,全家人都生活在船上,实际上已无家可归,所以由写景转入抒情先说个人景况;再说从洞庭水转换到“孤舟”,脉络也十分清晰。至于说亲朋“无一字”,显然是无所依托之意。这又加重了诗人自伤飘泊的感情。但诗人不会停留在个人痛苦上,他总是以国事为念,因此,当他站在岳阳楼上“凭轩”远眺时,就联想到当时吐蕃犯边的情况,不禁潸然泪下了。这个抒情结尾将诗的思想内容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凭轩”二字又巧妙地照应了第二句,以此结束全诗恰到好处。这首诗可以说是咏岳阳楼的绝唱。唐庚子西文录云:“尝过岳阳楼,观子美诗,不过四十字耳,其气象闳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太白、退之辈,率为大篇(注),极其笔力,终不逮也。杜诗虽小而大,余诗虽大而小。”这决非过誉。三、知识梳理法1生字词注释飧():熟食。醅():未过滤的酒。官应老病休:应(),认为是,是。危樯():高高的桅杆。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朔()漠:北方的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青冢():指昭君墓。冢,坟墓。省()识:约略认识。省,约略。霁():雨过天晴,这里借以形容雪光的清朗。樵():樵夫。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乾坤( ):天地。戎()马:借指战争。轩():指城楼上的窗。涕泗():眼泪、鼻涕。2通假字岁暮阴阳催短景景,通“影”,指白昼。3一词多义舍舍南舍北皆春水音,房舍,住所。夜则以兵围所寓舍,客舍,旅馆。舍相如广成传舍,前“舍”,安置住宿,后“舍”与“传”连用,指客舍。退三舍避之,古代一天行军的路程,三十里。舍瑟而作,舍弃,放弃。夫人请之,吾舍之矣,释放,放开。市盘飧市远无兼味市镇。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交易的场所,市场。吾行市毕即归若父街市。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处决人的场所。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交易,做买卖。愿为市鞍马买,购买。著名岂文章著显明,显著。常著文章自娱写作,著述。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附着。盖以十舰最著前,列在,处在。著我绣夹裙,穿,穿戴。休官应老病休退休。行者休于树休息。感吾心之行休结束,停止。则这攒典哥哥休强挺副词,不要,别。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吉祥。省画图省识春风面,约略。皇帝春游,览省远方,看,察看。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看望,探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检查,反省。故有所览辄省记,记忆,记住。省吃俭用,减少,节省。尚书省,宫禁,天子居住的地方,引申为中央机关名称。七省好事者皆来学,地方行政区划名称。论分明怨恨曲中论诉说每与臣论此事讨论,议论。余不佞,独特迂论言论,主张。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定,判定。寻移刑部,论死判罪,判决。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考虑,考察。恨恨那可论讲,说。过秦论文体的一种,即议论文。论语,通“伦”,条理,顺序。景至若春和景明日光。以欹为美,正则无景景色,景物,景致。承天景命大。赢粮而景从,阴影,影子,这里作状语,像影子一样。数夷歌数处起渔樵,好几个。众数虽多,甚未足畏,数目,数量。则胜负之数,命运,运数。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请数公子行月,计算。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数说。数罟不入洿池,细密。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屡次。事人事音书漫寂寥人事,指交游。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事情。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特指战事。余将告于莅事者特指政事。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从事,做。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侍奉,服侍。漫人事音书漫寂寥徒然,白白地。只见魏兵漫山遍野水涨溢,引申为满,遍。有碑仆道,其文漫灭模糊,不清。漫卷诗书喜欲狂随便,随意。病老病有孤舟多病。子疾病重病,病重。君之病在肌肤泛指疾病。相如每朝时,常称病生病,有病。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疲劳,困苦。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弊病,毛病,缺点。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羞辱,伤害。吾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担忧,忧虑。孤老病有孤舟孤独,孤单,单独。哀鳏寡,卹孤独幼年丧父。碧峰巉然孤起独立,高出。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古代王侯自谦之称,意为少德。凭凭轩涕泗流靠着,依靠。心凭噫而不舒兮愤懑,烦闷。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仗恃,指靠,凭借。凭高视下,势如劈竹登,登临。王族多无赖,共凭陵其孤寡欺凌,欺压。4词类活用野哭千家闻战伐野,名词作状语,在野外。5常用虚词曾花径不曾缘客扫副词,曾经。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副词,竟然,连都,表示出乎意料。荡胸生曾云,决眥入归鸟通“层”。是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无时不分至十户不止,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曾益其所不能,增加。始蓬门今始为君开副词,才。晋于是始墨开始。唐浮图慧褒始舍其址副词,当初,最初。尽隔篱呼取尽余杯完,完了,没有了。尽心力而为之竭尽,全部拿出。惟思自尽死,灭。尽收齐地副词,全,都。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副词,最,极。岂名岂文章著副词,表示反诘,可译为“难道”。将军岂有意乎副词,表示推测,可译为“可”“是否”。独独留青冢向黄昏副词,仅,只,惟独。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单独,独自。哀鳏寡,卹孤独老而无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独特,特殊。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副词,偏偏,单单。独畏廉将军哉岂,难道。尚生长明妃尚有村副词,还。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副词,尚且。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高出,高尚。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矜夸,自高自大。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尊崇,崇尚。相肯与邻翁相对饮,副词,互相,交互。杂然相许副词,表示动作行为趋向一方。王大怒,使相之,审视,观察。儿已薄禄相,相貌,容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辅助君主的地位最高的大臣。愿为小相焉,赞礼官,主持礼节仪式的人。6特殊句式空归月夜魂即魂于月夜空归。主谓倒装。【同步达纲练习】一、读杜甫客至诗,完成12题。客 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题称“客”而不称“宾”,是有用意的:称“宾”有“敬之之义”,而称“客”有“亲之之义”。B“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也是过于单调么?C“无兼味”“只旧醅”含有寒酸之意,作者感到羞愧不已,只好向客人道歉。D“呼取”有“叫过来”之意。诗人与客人喝到酣畅时,忍不住隔篱呼叫邻翁作陪。2选出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A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至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但见”,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B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筵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C颈联由颔联虚写客至转入实写待客。诗中的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D尾联可以看出,此时酒宴已至高潮,诗人喝得酩酊大醉,隔篱呼邻,醉态毕露,由此可见饮酒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尾联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二、阅读杜甫旅夜书怀,完成34题。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3选出对这首诗中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A“旅夜书怀”:“旅夜”,旅途之夜。书,写,记下。怀,情怀。B“危樯独夜舟”:危,危险,因樯高而危。C“名岂文章著”:名,名声;著,显露,显明。D“官应老病休”:应,认为是,是;休,罢退。4选出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A首联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景中寓情,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B颔联写远景:明月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以辽阔寂静的景色反衬出自己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无告的凄怆心情。C颈联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心里话,立意非常明确。D尾联与颈联同为“书怀”: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像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一、1C2D(“喝得酩酊大醉醉态毕露”评析不当)二、3B(高)4C(反话,立意委婉)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填空。(6分)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1)诗中“思归客”“一腐儒”指的是何人?(1分)(2)颔联表面是写“片云”“孤月”,实际上是写_,在表现手法上,这属于_的写法。(2分)(3)把握全诗,简析诗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9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6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1)诗中表现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的是哪两句?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第三联从_方面刻画了孤雁的鲜明个性,而结尾用了_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_之情。10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登太白峰李白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注:太白:这里指太白星。天关:星名。诗里指想象中的天界门户。武功:这里指武功山。太白山“南连武功山”。(1)这首诗写出了太白山的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